本發(fā)明涉及終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終端控制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日常生活中用戶越來越離不開終端,用戶可以很方便通過終端進行網(wǎng)上購物、轉賬等操作。然而,一旦用戶終端被竊取,且竊取者獲取到該用戶終端的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那么很可能會造成用戶財產等方面的損失。因此,需要進一步來識別終端的操作者是否為合法用戶。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終端控制方法及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終端控制方法,包括:
獲取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觸發(fā)操作;
提取所述觸發(fā)操作在所述終端觸屏上產生的操作信息;
判斷所述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
當所述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時,控制所述終端進入鎖定狀態(tài)。
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終端控制裝置,包括:
觸發(fā)操作獲取單元,用于獲取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觸發(fā)操作;
操作信息提取單元,用于提取所述觸發(fā)操作在所述終端觸屏上產生的操作信息;
匹配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
終端控制單元,用于在所述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時,控制所述終端進入鎖定狀態(tài)。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的終端控制方法及裝置,通過獲取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觸發(fā)操作,并提取該觸發(fā)操作在終端觸屏上產生的操作信息,進而通過該操作信息判斷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在該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時,說明操作該終端的用戶很可能是非法用戶,這時需要控制終端進入鎖定狀態(tài),可以有效避免非法用戶對終端產生非法操 作,防止給合法用戶造成財產等方面的損失。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jié)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發(fā)明。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
圖1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終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圖1中步驟s130的流程圖;
圖3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的場景示意圖;
圖4是圖1中步驟s130的流程圖;
圖5是圖1中步驟s130的流程圖;
圖6是圖1中步驟s130的流程圖;
圖7是圖1中步驟s130的流程圖;
圖8是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示出的手機三維坐標示意圖;
圖9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終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10是根據(jù)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終端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10中匹配判斷單元的示意圖;
圖12是圖10中匹配判斷單元的示意圖;
圖13是圖10中匹配判斷單元的示意圖;
圖14是圖10中匹配判斷單元的示意圖;
圖15是圖10中匹配判斷單元的示意圖;
圖16是一示例性實施例示出的一種終端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shù)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發(fā)明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發(fā)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可供用戶選擇使用終端的數(shù)量和種類也越來越多,常見的如手機、平板電腦和電子書等終端。用戶也可以很方便的通過終端進行轉賬、付款等操作,因此終端的安全問題變得尤為重要。
由于目前絕大多數(shù)終端給用戶提供觸屏控制,用戶可以通過如手指對終端顯示屏的觸摸操作就可以控制終端。因此,本發(fā)明通過收集用戶對終端的習慣性操作,生成預設操作信息,在用戶對終端產生新的觸發(fā)操作時,通過將新產生的觸發(fā)操作與預先生成的操作信息(即預設操作信息)進行比對,可快速判斷操作該終端的用戶是否為非法用戶,避免合法用戶財產等方面的損失。
為了詳細闡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中首先提供了一種終端控制方法,如圖1所示,該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在步驟s110中,獲取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觸發(fā)操作。
該觸發(fā)操作指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觸控操作,如用戶通過手指在終端觸屏上的點擊、滑動或拖動等操作。由于終端的觸屏上裝有傳感器,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產生觸發(fā)操作時,觸屏上的傳感器可以獲取到用戶在觸屏上的相關操作。
在步驟s120中,提取觸發(fā)操作在終端觸屏上產生的操作信息。
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觸發(fā)操作可以產生很多的信息,如滑動軌跡、按壓力度、點擊速率或用戶手指在終端觸屏上的實時接觸區(qū)域面積等等,在該實施例中,本發(fā)明需提取觸發(fā)操作中相關所需的操作信息,通過下述對該操作信息的驗證,進而判斷當前用戶是否為非法用戶。
在步驟s130中,判斷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
當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時,在步驟s140中,控制終端進入鎖定狀態(tài)。
該預設操作信息是用戶之前對終端觸屏的觸發(fā)操作中包括的操作信息,即用戶對終端觸屏的習慣性操作,通過將用戶當前對終端觸屏產生的操作信息與用戶以往的習慣性操作信息進行比對,來判斷用戶當前的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另外,也可以將用戶的習慣性操作信息作為標準操作信息,將用戶當前對終端觸屏操作產生的操作信息與標準操作信息進行匹配。
在用戶對終端觸屏產生的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時,很有可能是其他的非法用戶在操作該終端,這時為了避免給合法用戶造成財產等方面的安全隱患,需要控制終端進入鎖定狀態(tài),避免非法用戶對該終端產生進一步的操作。
本發(fā)明提供的終端控制方法,通過獲取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觸發(fā)操作,并提取該觸發(fā)操作在終端觸屏上產生的操作信息,進而通過該操作信息判斷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 匹配,在該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時,說明操作該終端的用戶很可能是非法用戶,這時需要控制終端進入鎖定狀態(tài),避免非法用戶對終端產生非法操作,防止給合法用戶造成財產等方面的損失。
為了詳細說明如何判斷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作為圖1方法的細化,在本發(fā)明提供的又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該操作信息包括互動軌跡,步驟s130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在步驟s131中,將滑動軌跡與預設滑動軌跡匹配,得到滑動軌跡與預設滑動軌跡之間的匹配度。
用戶在通過觸屏控制終端時,很多時候都需要在終端上進行滑動操作,而對于用戶而言,例如,在需要調取終端屏幕上的下拉菜單時,一般用戶習慣用大拇指滑動終端觸屏,進行相關操作,而由于同一個用戶的手掌面積和手指長度一定,加上用戶對終端的習慣性握持方式,那么用戶一般對相同的滑動操作,每次在終端觸屏上產生的滑動軌跡一致。因此,可以通過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滑動軌跡來判斷用戶的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
在步驟s132中,判斷匹配度是否小于第一預設閾值。
當匹配度小于第一預設閾值時,在步驟s133中,確定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示例性的,結合圖3,在終端的顯示屏上建立二維坐標系,圖3中包括x軸、y軸和原點(0,0),用戶在對終端進行某一預設操作時,100為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滑動軌跡,200為預設滑動軌跡,將滑動軌跡與預設滑動軌跡匹配,得到滑動軌跡與預設滑動軌跡之間的匹配度可以是100和200在終端觸屏上的重合度,如果二者完全重合,那么說明匹配度為1;如果完全沒有重合,那么匹配度為0;如果100和200重合一半,那么匹配度為0.5。在計算100和200之間的匹配度時,可以通過計算100和200之間的重合面積與200所占面積的比例得到。例如,在100和200之間的重合面積占200的面積比例大于0.7時,確定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為了詳細說明如何判斷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作為圖1方法的細化,在本發(fā)明提供的又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戶在終端屏幕上產生的實時按壓力度值,步驟s130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在步驟s134中,根據(jù)實時按壓力度值,計算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產生的平均按壓力度值。
示例性的,用戶在終端觸屏上進行滑動操作時,會對終端觸屏上產生持續(xù)性的按壓,而按壓產生的力度值在滑動操作過程中不可能一直不變,因此需要獲取用戶在終端屏幕 上產生的實時按壓力度值。
為了簡化計算,可以獲取到的一系列按壓力度值中抽樣某幾個值,然后求這幾個值的平均值即可得到平均按壓力度值。
在步驟s135中,計算平均按壓力度值與預設按壓力度值之間按壓力度差值的絕對值。
將平均按壓力度值與預設按壓力度值做差,然后求絕對值,即可得到平均按壓力度值與預設按壓力度值之間按壓力度差值的絕對值。
在步驟s136中,判斷按壓力度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第二預設閾值。
當按壓力度差值的絕對值大于第二預設閾值時,在步驟s137中,確定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如果按壓力度差值的絕對值大于第二預設閾值,說明平均按壓力度值與預設按壓力度值相差太大,那么可以確定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為了詳細說明如何判斷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作為圖1方法的細化,在本發(fā)明提供的又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操作信息包括用戶在所述終端觸屏上產生的實時滑動速率,步驟s130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在步驟s1371中,根據(jù)實時滑動速率,計算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產生的平均滑動速率。
一般情況下,用戶在終端觸屏上做滑動操作時,速率從0開始變大,達到峰值后又逐漸變小至0。因此,需要獲取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實時滑動速率。為了計算簡便,可以對獲取到的實時滑動速率進行抽樣,從獲取到的實時滑動速率中抽取某幾個數(shù)值,然后求這幾個數(shù)值的平均值即為平均滑動速率。
在步驟s1372中,計算平均滑動速率與預設滑動速率之間速率差值的絕對值。
將平均滑動速率與預設滑動速率做差,得到差值,并求該差值的絕對值即為平均滑動速率與預設滑動速率之間速率差值的絕對值。
在步驟s1373中,判斷速率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第三預設閾值。
當速率差值的絕對值大于第三預設閾值時,在步驟s1374中,確定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如果速率差值的絕對值大于第三預設閾值,說明平均滑動速率與預設滑動速率之間相差太大,那么可以確定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為了詳細說明如何判斷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作為圖1方法的細化,在本發(fā)明提供的又一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戶在終端屏幕上的點 擊頻率,步驟s130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在步驟s1381中,計算點擊頻率與預設點擊頻率之間頻率差值的絕對值。
示例性的,用戶在對終端觸屏進行雙擊或三擊等操作時,由于不同的用戶對終端觸屏點擊的頻率也可能不同,因此,可以獲取用戶對終端觸屏的點擊頻率,然后將該點擊頻率與預設點擊頻率做差,得到差值,然后求出該差值的絕對值即為點擊頻率與預設點擊頻率之間頻率差值的絕對值。
在步驟s1382中,判斷頻率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第四預設閾值。
當頻率差值的絕對值大于第四預設閾值時,在步驟s1383中,確定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如果頻率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第四預設閾值,說明用戶的點擊頻率與預設點擊頻率相比,相差太大,很可能為非法用戶在操作用戶的終端,那么可以確定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為了詳細說明如何判斷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作為圖1方法的細化,在本發(fā)明提供的又一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操作信息包括終端的傾斜度,步驟s130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在步驟s1391中,計算傾斜度與預設傾斜度之間傾斜度差值的絕對值。
結合圖8,以終端為手機為例,目前手機上基本上都安裝有加速度傳感器,建立手機上以x、y和z三個方向的三維坐標系,通過加速度傳感器可以計算出手機在x、y和z三個方向上的分量,在手機處于無加速度狀態(tài)時(如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只有重力加速度會分解到x、y和z三個坐標上。
手機的傾斜度,可以理解為手機屏幕與水平面的夾角,結合圖8所示,由于z軸與手機屏幕垂直(夾角為90°),并且z軸與水平面的夾角、手機屏幕與水平面的夾角互余,那么手機屏幕與水平面的夾角,可以通過計算z軸與水平面的夾角得到,而z軸與水平面的夾角可以通過根據(jù)加速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數(shù)據(jù)得到,因此可以很容易計算出手機的傾斜度。
在步驟s1392中,判斷傾斜度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第五預設閾值。
由于每個用戶都有自己操作終端的習慣,一般情況下用戶手持或擺放終端的傾斜度也一定,因此,可以通過判斷用戶在使用終端時終端的傾斜度來判斷該用戶是否為非法用戶。
當傾斜度差值的絕對值大于第五預設閾值大于第五預設閾值時,在步驟s1393中,確定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如果終端的傾斜度與預設傾斜度相比,相差過大,那么使用該終端的當前用戶很可能為非法用戶,可以確定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作為圖1方法的細化,如圖9所示,在步驟s140之后,該方法還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在步驟s150中,提示用戶輸入身份認證信息,以便終端在獲取到用戶輸入的身份認證信息之后,對用戶輸入的身份認證信息進行認證。
在終端進入鎖定狀態(tài)時,可以在終端的顯示界面彈出信息輸入框,使得用戶在該信息輸入框中輸入身份認證信息,防止用戶因改變操作習慣而應用用戶正常使用終端。其中,該身份認證信息可以是一個安全密碼,該安全密碼是用戶預留的,這個密碼同登錄密碼和支付密碼不一樣,即便在用戶中的登陸密碼和支付密碼被盜之后,還可以通過該安全密碼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實施例可以相互結合,例如,可以分別判斷上述用戶的滑動軌跡、實時按壓力度值、實時滑動速率、點擊頻率或手機傾斜度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對用戶當前的操作進行判斷。例如,在上述判斷同時都不滿足條件時,可以說明該用戶為非法用戶,在進一步驗證并通過該用戶的身份之后,才能夠繼續(xù)操作終端,避免該用戶造成如財產等損失。當然,上述判斷的各種因素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設定,選擇所需結合使用判斷是否為非法用戶,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
本發(fā)明提供的終端控制方法,通過獲取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觸發(fā)操作,并提取該觸發(fā)操作在終端觸屏上產生的操作信息,進而通過該操作信息判斷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在該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時,說明操作該終端的用戶很可能是非法用戶,這時需要控制終端進入鎖定狀態(tài),避免非法用戶對終端產生非法操作,防止給合法用戶造成財產等方面的損失。
另外,可以對用戶的滑動軌跡、實時按壓力度值、實時滑動速率或點擊頻率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對用戶當前的操作進行判斷,如果該判斷都不滿足條件,很可能說明當前操作終端的用戶為非法用戶。
通過以上的方法實施例的描述,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發(fā)明可借助軟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臺的方式來實現(xiàn),當然也可以通過硬件,但很多情況下前者是更佳的實施方式?;谶@樣的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xiàn)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wǎng)絡設備等)執(zhí)行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只讀存儲器(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另外,作為對上述各實施例的實現(xiàn),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終端控制裝置,該 裝置位于終端中,如圖10所示,該裝置包括:觸發(fā)操作獲取單元10、操作信息提取單元20、匹配判斷單元30和終端控制單元40,其中,
觸發(fā)操作獲取單元10,用于獲取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觸發(fā)操作;
操作信息提取單元20,用于提取所述觸發(fā)操作在所述終端觸屏上產生的操作信息;
匹配判斷單元30,用于判斷所述操作信息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
終端控制單元40,用于在所述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時,控制所述終端進入鎖定狀態(tài)。
在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中,基于圖10,如圖11所示,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滑動軌跡;所示匹配判斷單元30,包括:
滑動軌跡匹配模塊31,用于將所述滑動軌跡與預設滑動軌跡匹配,得到所述滑動軌跡與所述預設滑動軌跡之間的匹配度;
第一閾值判斷模塊32,用于判斷所述匹配度是否小于第一預設閾值;
第一操作信息確定模塊33,用于在所述匹配度小于第一預設閾值時,確定所述操作信息與所述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在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中,基于圖10,如圖12所示,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戶在終端屏幕上產生的實時按壓力度值;所述匹配判斷單元30,包括:
平均按壓力度值計算模塊34,用于根據(jù)所述實時按壓力度值,計算所述用戶在所述終端觸屏上產生的平均按壓力度值;
第一絕對值計算模塊35,用于計算所述平均按壓力度值與預設按壓力度值之間按壓力度差值的絕對值;
第二閾值判斷模塊36,用于判斷所述按壓力度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第二預設閾值;
第二操作信息確定模塊37,用于在所述按壓力度差值的絕對值大于第二預設閾值時,確定所述操作信息與所述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在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中,基于圖10,如圖13所示,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戶在所述終端觸屏上產生的實時滑動速率;所述匹配判斷單元30,包括:
平均滑動速率計算模塊381,用于根據(jù)所述實時滑動速率,計算所述用戶在所述終端觸屏上產生的平均滑動速率;
第二絕對值計算模塊382,用于計算所述平均滑動速率與預設滑動速率之間速率差值的絕對值;
第三閾值判斷模塊383,用于判斷所述速率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第三預設閾值;
第三操作信息確定模塊384,用于在所述速率差值的絕對值大于第三預設閾值時,確定所述操作信息與所述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在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中,基于圖10,如圖14所示,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用戶在所述終端屏幕上的點擊頻率;所述匹配判斷單元30,包括:
第三絕對值計算模塊391,用于計算所述點擊頻率與預設點擊頻率之間頻率差值的絕對值;
第四閾值判斷模塊392,用于判斷所述頻率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第四預設閾值;
第四操作信息確定模塊393,用于在所述頻率差值的絕對值大于第四預設閾值時,確定所述操作信息與所述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在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中,基于圖10,如圖15所示,所述操作信息包括所述終端的傾斜度;所述匹配判斷單元30,包括:
第四絕對值計算模塊394,用于計算所述傾斜度與預設傾斜度之間傾斜度差值的絕對值;
第五閾值判斷模塊395,用于判斷所述傾斜度差值的絕對值是否大于第五預設閾值;
第五操作信息確定模塊396,用于在所述傾斜度差值的絕對值大于第五預設閾值大于第五預設閾值時,確定所述操作信息與所述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
在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中,基于圖10,如圖16,該裝置還可以包括:
提示單元50,用于提示用戶輸入身份認證信息,以便所述終端在獲取到用戶輸入的身份認證信息之后,對用戶輸入的身份認證信息進行認證。
關于上述實施例中的裝置,其中各個模塊執(zhí)行操作的具體方式已經在有關該方法的實施例中進行了詳細描述,此處將不做詳細闡述說明。
本發(fā)明提供的終端控制裝置,通過獲取用戶在終端觸屏上的觸發(fā)操作,并提取該觸發(fā)操作在終端觸屏上產生的操作信息,進而通過該操作信息判斷是否與預設操作信息相匹配,在該操作信息與預設操作信息不匹配時,說明操作該終端的用戶很可能是非法用戶,這時需要控制終端進入鎖定狀態(tài),避免非法用戶對終端產生非法操作,防止給合法用戶造成財產等方面的損失。
另外,可以對用戶的滑動軌跡、實時按壓力度值、實時滑動速率或點擊頻率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對用戶當前的操作進行判斷,如果該判斷都不滿足條件,很可能說明當前操作終端的用戶為非法用戶。
可以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可用于眾多通用或專用的計算系統(tǒng)環(huán)境或配置中。例如:個人計算機、服務器計算機、手持設備或便攜式設備、平板型設備、多處理器系統(tǒng)、基于微處理器的系統(tǒng)、置頂盒、可編程的消費電子設備、網(wǎng)絡pc、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包括以上任何系統(tǒng)或設備的分布式計算環(huán)境等等。
本發(fā)明可以在由計算機執(zhí)行的計算機可執(zhí)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塊。一般地,程序模塊包括執(zhí)行特定任務或實現(xiàn)特定抽象數(shù)據(jù)類型的例程、程序、對象、組件、數(shù)據(jù)結構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計算環(huán)境中實踐本發(fā)明,在這些分布式計算環(huán)境中,由通過通信網(wǎng)絡而被連接的遠程處理設備來執(zhí)行任務。在分布式計算環(huán)境中,程序模塊可以位于包括存儲設備在內的本地和遠程計算機存儲介質中。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qū)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考慮說明書及實踐這里公開的發(fā)明后,將容易想到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方案。本申請旨在涵蓋本發(fā)明的任何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型、用途或者適應性變化遵循本發(fā)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發(fā)明未公開的本技術領域中的公知常識或慣用技術手段。說明書和實施例僅被視為示例性的,本發(fā)明的真正范圍和精神由下面的權利要求指出。
應當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發(fā)明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