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有關(guān)于一種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且特別是有關(guān)于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觸控面板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在一般的筆記型計算機中主要是通過鍵盤模塊與單一個觸控面板來輸入數(shù)據(jù)與指令。以觸控面板來說,使用者可以手指在觸控面板上移動,來控制屏幕上光標的移動,并通過該仿真按鍵來控制屏幕上光標執(zhí)行指令的功能。隨著科技的進步,筆記型計算機的效能越來越好,以負荷例如是電玩游戲或是繪圖等需要高效能的工作。
然而,在筆記型計算機執(zhí)行這些需要高效能的工作時,目前的輸入模塊(鍵盤模塊與單一個觸控面板)未能提供使用者足夠方便與快速的操作感受,而不敷使用。此外,若在筆記型計算機上增添其它的輸入模塊,則還需考慮到空間配置以及使用者操作的方便性等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具有多個觸控面板,以提供更多元的輸入方式,且可通過移動鍵盤模塊來控制特定觸控面板開啟或關(guān)閉,以避免使用者誤觸。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其針對具有多觸控面板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通過移動鍵盤模塊來控制特定觸控面板開啟或關(guān)閉。
本發(fā)明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及一第二機體。第一機體包括一顯示屏幕。第二機體樞接且電性連接于第一機體且包括一中央處理模塊、一第一觸控面板、一第二觸控面板、一鍵盤模塊及至少一感測模塊。第一觸控面板、第二觸控面板、鍵盤模塊及至少一感測模塊分別電性連接于中央處理模塊。鍵盤模塊可滑動地配置于第二觸控面板上,且至少一感測模塊適于偵測鍵盤模塊的位置。當鍵盤模塊位于一第一位置時,鍵盤模塊遮蔽第二觸控面板,感測模塊傳遞一第一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以啟動第一觸控面板。當鍵盤模塊位于一第二位置時,鍵盤模塊外露第二觸控面板,感測模塊傳遞一第二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以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更包括一第三觸控面板,電性連接于中央處理模塊,鍵盤模塊可滑動地配置于第三觸控面板上,當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時,鍵盤模塊外露第三觸控面板,當鍵盤模塊位于第二位置時,鍵盤模塊遮蔽第三觸控面板。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當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時,第二觸控面板與第三觸控面板均處于開啟狀態(tài)。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當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時,關(guān)閉第二觸控面板且啟動第三觸控面板;當鍵盤模塊位于第二位置時,啟動第二觸控面板且關(guān)閉第三觸控面板。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包括一機殼,第一觸控面板、第二觸控面板、第三觸控面板外露于機殼,鍵盤模塊包括一第一滑動機構(gòu),機殼包括對應(yīng)于第一滑動機構(gòu)的一第二滑動機構(gòu),以使鍵盤模塊滑設(shè)機殼,其中,第二滑動機構(gòu)配置于第二觸控面板與第三觸控面板之間。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感測模塊包括一磁力感測模塊,磁力感測模塊包括至少一磁性件及一磁力傳感器,磁性件及磁力傳感器的其中一者配置在鍵盤模塊的下表面,另一者配置在機殼上被鍵盤模塊覆蓋處。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感測模塊包括一光學感測模塊,光學感測模塊包括至少一反射件及一光學傳感器,反射件及光學傳感器的其中一者配置在鍵盤模塊的下表面,另一者配置在機殼上被鍵盤模塊覆蓋處。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感測模塊包括一感測開關(guān),感測開關(guān)配置在機殼上被鍵盤模塊覆蓋處,且鍵盤模塊的下表面包括至少一凹孔,或者,感測開關(guān)配置在鍵盤模塊的下表面,且機殼上被鍵盤模塊覆蓋處包括至少一凹孔。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觸控面板與第三觸控面板分別可為一游戲觸控面板、一手寫觸控面板、一數(shù)字鍵觸控面板、一音樂觸控面板或一方向鍵觸控面板。
本發(fā)明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包括:提供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與樞接且電性連接于第一機體的一第二機體,第二機體包括一中央處理模塊、一第一觸控面板、一第二觸控面板、一鍵盤模塊及至少一感測模塊,第一觸控面板、第二觸控面板、鍵盤模塊及感測模塊分別電性連接于中央處理模塊,鍵盤模塊可滑動地配置于第二觸控面板上,以遮蔽或外露第二觸控面板;感測模塊偵測鍵盤模塊的位置為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其中當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時,鍵盤模塊遮蔽第二觸控面板,當鍵盤模塊位于第二位置時,鍵盤模塊外露第二觸控面板;若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感測模塊傳遞一第一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以啟動第一觸控面板;以及若鍵盤模塊位于第二位置,感測模塊傳遞一第二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以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更包括一第三觸控面板,電性連接于中央處理模塊,鍵盤模塊可滑動地配置于第三觸控面板上,在感測模塊傳遞第一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的步驟或在感測模塊傳遞第二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的步驟中,第二觸控面板與第三觸控面板均處于啟動狀態(tài)。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更包括一第三觸控面板,電性連接于中央處理模塊,鍵盤模塊可滑動地配置于第三觸控面板上,在感測模塊傳遞第一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的步驟中,關(guān)閉第二觸控面板且啟動第三觸控面板,且在感測模塊傳遞第二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的步驟中,啟動第二觸控面板且關(guān)閉第三觸控面板。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感測模塊通過磁力、光學或是感測開關(guān)的方式偵測鍵盤模塊的位置為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更包括一第三觸控面板,鍵盤模塊可滑動地配置于第三觸控面板上,第二觸控面板與第三觸控面板分別可為一游戲觸控面板、一手寫觸控面板、一數(shù)字鍵觸控面板、一音樂觸控面板或一方向鍵觸控面板。
基于上述,本發(fā)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多個觸控面板,也就是說,除了一般用來操作光標的觸控面板之外,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可以配置有游戲觸控面板、手寫觸控面板、數(shù)字鍵觸控面板、音樂觸控面板或方向鍵觸控面板等至少一個具有其它功能的觸控面板,而提供使用者更快速與多元的輸入方式。本發(fā)明還提供此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在本發(fā)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中,鍵盤模塊可滑動地配置在至少其中一個觸控面板上,而遮蔽或是外露此觸控面板,中央處理模塊根據(jù)感測模塊所感測到的鍵盤模塊的位置來啟動或是關(guān)閉在鍵盤模塊的移動過程中不會被覆蓋住的觸控面板,通過上述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除了可以使可攜式電子裝置較為省電之外,還能避免發(fā)生誤觸的狀況,提升使用者的操作方便性。
有關(guān)本發(fā)明的其它功效及實施例的詳細內(nèi)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sh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圖3是圖1沿A-A線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4是圖2沿B-B線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與鍵盤模塊背面的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7是圖6的第二機體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二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9是圖8的第二機體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二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10是依照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1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2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3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符號說明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2:顯示屏幕 120:第二機體
122:機殼 124:第二滑動機構(gòu)
130:中央處理模塊 140:第一觸控面板
150:第二觸控面板 160:第三觸控面板
170:鍵盤模塊 172:第一滑動機構(gòu)
180、180a、180b、180c:感測模塊
181:磁性件 182:磁力傳感器
183:凹孔 184:感測開關(guān)
185:反射件 186:光學傳感器
200、200a、200b、200c: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
210~260c:步驟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圖。圖3是圖1沿A-A線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4是圖2沿B-B線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1至圖4,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及一第二機體120。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一筆記型計算機為例,但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種類并不以此為限制。第一機體110包括一顯示屏幕112,第二機體120樞接且電性連接于第一機體110。
第二機體120包括一機殼122、一中央處理模塊130、一第一觸控面板140、一第二觸控面板150、一第三觸控面板160、一鍵盤模塊170及至少一感測模塊180(標示于圖3與圖4)。中央處理模塊130位在機殼122內(nèi),第一觸控面板140、第二觸控面板150、第三觸控面板160、鍵盤模塊170及感測模塊180外露于機殼12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面板140、第二觸控面板150、第三觸控面板160、鍵盤模塊170及感測模塊180分別電性連接于中央處理模塊130。
在本實施例中,鍵盤模塊170可滑動地配置于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上。具體而言,鍵盤模塊170可以相對于機殼122滑動于一第一位置P1(如圖1與圖3所示)與一第二位置P2(如圖2與圖4所示)之間。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時,鍵盤模塊170遮蔽第二觸控面板150且外露第三觸控面板160。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二位置P2時,鍵盤模塊170外露第二觸控面板150且遮蔽第三觸控面板160。也就是說,使用者可以通過移動鍵盤模塊170的位置來自行選擇要使用第二觸控面板150或是第三觸控面板16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面板140為一般筆記型計算機中常見用來操作光標的觸控面板,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分別可為一游戲觸控面板、一手寫觸控面板、一數(shù)字鍵觸控面板、一音樂觸控面板或一方向鍵觸控面板。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觸控面板150為游戲觸控面板,第三觸控面板160為數(shù)字鍵觸控面板,但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的種類并不以此為限制。
舉例而言,當使用者實際使用時,若可攜式電子裝置100處于一般工作模式,鍵盤模塊170可被移動到第一位置P1以外露第三觸控面板160,第三觸控面板160可以提供數(shù)字鍵的功能,使用者無需切換鍵盤的使用模式即可輸入數(shù)字,進而可提升使用者的輸入效率。若可攜式電子裝置100處于一游戲模式,鍵盤模塊170可被移動到第二位置P2以外露第二觸控面板150,使用者可以右手操作鼠標(未繪示),左手操作第二觸控面板150的游戲快捷鍵,即使用者的左手可通過游戲觸控面板的游戲快捷鍵,更快速地輸入游戲操作指令,以提供使用者較佳的游戲操作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而言,使用者在操作第三觸控面板160時是不會使用到第一觸控面板140的。然而,由于第一觸控面板140的位置會略微偏機殼122的左方,使用者可能在操作第二觸控面板150時,左手手腕會誤觸第一觸控面板140,進而輸入錯誤的信息。為了避免發(fā)生此問題,在本實施例中,可通過感測模塊180來偵測鍵盤模塊170的位置,進而使中央處理模塊130根據(jù)感測模塊180的感測結(jié)果來控制第一觸控面板140啟動或是關(guān)閉,以避免上述誤觸問題,同時也可具有省電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感測模塊180是通過磁力來偵測鍵盤模塊170的位置。如圖3與圖4所示,第二機體120包括兩組感測模塊180,各感測模塊180為一磁力感測模塊,各感測模塊180包括一磁性件181(例如是磁鐵)及一磁力傳感器182,且磁性件181及磁力傳感器182的其中一者配置在鍵盤模塊170的下表面,另一者配置在機殼122上被鍵盤模塊170覆蓋處。
具體而言,如圖3及圖4所示,兩磁性件181配置在鍵盤模塊170的下表面靠近兩側(cè)處,兩磁力傳感器182配置在機殼122上被鍵盤模塊170覆蓋且靠近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處。由于在一般工作模式下會需要使用到第一觸控面板140,如圖3所示,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也就是鍵盤模塊170遮蔽第二觸控面板150且外露第三觸控面板160)時,位在右方的磁性件181及磁力傳感器182對位,位在右方的磁力傳感器182會感測到上方磁性件181的磁力并將所感測到的結(jié)果通過一第一信號傳遞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啟動第一觸控面板140。
同理,如圖4所示,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二位置P2(也就是鍵盤模塊170遮蔽第三觸控面板160且外露第二觸控面板150)時,位在左方的磁性件181及磁力傳感器182對位,位在左方的磁力傳感器182會感測到上方磁性件181的磁力并將所感測到的結(jié)果通過一第二信號傳遞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140,進而避免使用者誤觸。
需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無論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或是第二位置P2,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均處于開啟狀態(tài),由于鍵盤模塊170會在不同位置遮蔽其中一者,因此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不會有使用者誤觸的狀況發(fā)生。
若欲使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省電,在其它實施例中,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時,中央處理模塊130除了控制第一觸控面板14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啟動之外,還可以將被鍵盤模塊170遮蔽的第二觸控面板150關(guān)閉。同理,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二位置P2時,中央處理模塊130除了控制第一觸控面板140關(guān)閉與第二觸控面板150被啟動之外,還可以將第三觸控面板160關(guān)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面板140的所在平面會略低于其周圍機殼122的所在平面,且第一觸控面板140與周圍機殼122非為一體成型,以方便使用者看到或是摸到第一觸控面板140的實際位置。但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面板140的所在平面也可以相同于其周圍機殼122的所在平面,且第一觸控面板140與周圍機殼122也可以為一體成型。換句話說,使用者不會看到與摸到第一觸控面板140的邊界。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面板140僅占一小區(qū)塊,也就是說,機殼122上僅需挖設(shè)一小塊開孔來放置第一觸控面板140。但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面板140也可以朝向左右以及靠近使用者的方向延伸到機殼122的邊界,換句話說,第一觸控面板140也可以擴大到存在于鍵盤模塊170到使用者之間的部分機殼122的上表面。當然,上面僅提供數(shù)種第一觸控面板140可能的形式,第一觸控面板140的所在位置、面積大小、與機殼122之間的高度關(guān)系、尺寸比例與制作方式并不以上述為限制。
另外,需說明的是,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機體120包括三個觸控面板,但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機體120也可以不具有第三觸控面板160。在此實施例中,鍵盤模塊170在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時,鍵盤模塊170會遮蔽或外露第二觸控面板150,中央處理模塊130會相應(yīng)地啟動或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140。甚至為了省電,在其它實施例中,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時,中央處理模塊130除了控制第一觸控面板140啟動之外,還可以將被鍵盤模塊170遮蔽的第二觸控面板150關(guān)閉。同理,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二位置P2時,中央處理模塊130除了控制第一觸控面板140關(guān)閉之外,還可以啟動第二觸控面板150。
另外,在此要強調(diào)的是,感測模塊180的數(shù)量、配置位置與種類并不以上述為限制,以下將列舉其它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申請的技術(shù)特征。需說明的是,在下面的這些實施例中,與前一實施例相同或是相似的組件以相同或是相似的符號表示,不再多加贅述。
圖5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與鍵盤模塊背面的示意圖。更具體地說,圖5是將第二機體120的鍵盤模塊170拆開并將鍵盤模塊170翻至另一面,以同時顯示出鍵盤模塊170下方的結(jié)構(gòu)以及第二機體120原本位于鍵盤模塊170下方的結(jié)構(gòu)。請參閱圖5,鍵盤模塊170包括一第一滑動機構(gòu)172,機殼122包括對應(yīng)于第一滑動機構(gòu)172的一第二滑動機構(gòu)124,第二滑動機構(gòu)124配置于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之間。第一滑動機構(gòu)172可以是滑軌,第二滑動機構(gòu)124可以是滑鉤,鍵盤模塊170通過第一滑動機構(gòu)172與第二滑動機構(gòu)124的配合而滑設(shè)于機殼122。當然,第一滑動機構(gòu)172與第二滑動機構(gòu)124的實施方式并不以此為限制。
圖5的實施例與前一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于,在本實施例中只有一組感測模塊180a,且此感測模塊180a包括兩個磁性件181及一磁力傳感器182。兩磁性件181配置在鍵盤模塊170的下表面,磁力傳感器182則配置在機殼122上被鍵盤模塊170覆蓋處的中央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兩磁性件181可以具有不同的磁力,磁力傳感器182可通過感測到的磁力值來判斷鍵盤模塊170的位置,并傳遞相應(yīng)的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130(標示于圖1)。
圖6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7是圖6的第二機體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二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6與圖7,圖6的實施例與圖1的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于,本實施例是通過感測開關(guān)是否被觸發(fā)的方式來判斷鍵盤模塊170的位置。各感測模塊180b包括一感測開關(guān)184,兩感測開關(guān)184分別配置在機殼122上被鍵盤模塊170覆蓋且靠近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處,且鍵盤模塊170的下表面靠近兩側(cè)處包括兩凹孔183。
如圖6所示,當鍵盤模塊170移動到第一位置P1時,位在右方的感測開關(guān)184會從原本被按壓的狀態(tài)下釋放(也就是伸入右方的凹孔183內(nèi)),位在左方的感測開關(guān)184會接觸到上方鍵盤模塊170下表面而停留在被按壓的狀態(tài),中央處理模塊130(標示于圖1)便可依據(jù)其所接收到的信號判斷出鍵盤模塊170位在第一位置P1,以啟動第一觸控面板140。同理,如圖7所示,當鍵盤模塊170移動到第二位置P2時,位在左方的感測開關(guān)184會從原本被按壓的狀態(tài)下釋放(也就是伸入左方的凹孔183內(nèi)),位在右方的感測開關(guān)184會接觸到上方鍵盤模塊170下表面而停留在被按壓的狀態(tài),中央處理模塊130便可依據(jù)其所接收到的信號判斷出鍵盤模塊170位在第二位置P2,以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140。
需說明的是,中央處理模塊130所接收到的信號可由左方的感測開關(guān)184發(fā)出,也可由右方的感測開關(guān)184發(fā)出。此外,感測開關(guān)184可以是在被按壓的狀態(tài)時持續(xù)發(fā)出信號,當處于不被按壓的狀態(tài)時停止發(fā)出信號,或者相反,感測開關(guān)184是在被按壓的狀態(tài)時停止發(fā)出信號,當處于不被按壓的狀態(tài)時持續(xù)發(fā)出信號?;蛘?,感測開關(guān)184也可以是在被按壓的狀態(tài)時不發(fā)出信號,當感測開關(guān)184移動到凹孔183內(nèi)而處于不被按壓的狀態(tài)時發(fā)出信號,或者相反,感測開關(guān)184是在被按壓的狀態(tài)時發(fā)出信號,當感測開關(guān)184移動到凹孔183內(nèi)而處于不被按壓的狀態(tài)時不發(fā)出信號。感測開關(guān)184發(fā)出信號的方式可依使用者需求而定,并不以上述為限制。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凸出的感測開關(guān)184與凹孔183的配合還提供了定位的功能。
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是感測開關(guān)184配置在鍵盤模塊170的下表面,且機殼122上被鍵盤模塊170覆蓋處包括至少一凹孔183。或者,鍵盤或是機殼122上對應(yīng)于感測開關(guān)184的部位也可以是凸點,組件的種類與配置位置可依使用者需求而定,于此不加以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感測開關(guān)184與凹孔183也可以應(yīng)用于圖5所示的配置上。舉例來說,感測開關(guān)184也可以配置在圖5上的磁性件181所在的位置,凹孔183也可以配置在圖5上的磁力傳感器182所在的位置,通過鍵盤模塊170滑動到定點時,其中一個感測開關(guān)184移動到凹孔183內(nèi)而由被按壓的狀態(tài)下釋放進而發(fā)出相應(yīng)的信號,中央處理模塊130便可依據(jù)其所接收到的信號判斷出鍵盤模塊170的位置是在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
圖8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一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9是圖8的第二機體的鍵盤模塊位于第二位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8與圖9,圖8的實施例與圖1的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于,本實施例是通過光學感測來偵測鍵盤模塊170的位置。各感測模塊180c包括一光學感測模塊,光學感測模塊包括至少一反射件185及一光學傳感器186,反射件185及光學傳感器186的其中一者配置在鍵盤模塊170的下表面,另一者配置在機殼122上被鍵盤模塊170覆蓋處。
在本實施例中,兩反射件185配置在鍵盤模塊170的下表面靠近兩側(cè)處,兩光學傳感器186配置在機殼122上被鍵盤模塊170覆蓋且靠近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處。如圖8所示,當鍵盤模塊170移動到第一位置P1時,位在右方的反射件185及光學傳感器186對位,位在右方的光學傳感器186會感測到上方反射件185所反射的光線并將所感測到的結(jié)果通過第一信號傳遞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啟動第一觸控面板140。同理,如圖9所示,當鍵盤模塊170移動到第二位置P2時,位在左方的反射件185及光學傳感器186對位,位在左方的光學傳感器186會感測到上方反射件185所反射的光線并將所感測到的結(jié)果通過第二信號傳遞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140。
圖10是依照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請參閱圖10,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200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如步驟210所示,提供一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與樞接且電性連接于第一機體110的一第二機體120,第二機體120包括一中央處理模塊130、一第一觸控面板140、一第二觸控面板150、一第三觸控面板160、一鍵盤模塊170及至少一感測模塊180,第一觸控面板140、第二觸控面板150、第三觸控面板160、鍵盤模塊170及各感測模塊分別電性連接于中央處理模塊130,鍵盤模塊170可滑動地配置于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上,以遮蔽或外露第二觸控面板150與第三觸控面板160。
接著,如步驟220所示,感測模塊180偵測鍵盤模塊170的位置為一第一位置P1或一第二位置P2,其中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時,鍵盤模塊170遮蔽第二觸控面板150且外露第三觸控面板160,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二位置P2時,鍵盤模塊170外露第二觸控面板150且遮蔽第三觸控面板160。
再來,如步驟230所示,若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時,感測模塊180傳遞一第一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啟動第一觸控面板140。或者,如步驟240所示,若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二位置P2時,感測模塊180傳遞一第二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140。
圖11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請參閱圖11,圖11的實施例與圖10的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于,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200a中,在步驟220之后,如步驟250所示,若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時,感測模塊180傳遞一第一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啟動第一觸控面板140、關(guān)閉第二觸控面板150且啟動第三觸控面板160?;蛘撸绮襟E260所示,若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二位置P2時,感測模塊180傳遞一第二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140、啟動第二觸控面板150且關(guān)閉第三觸控面板160。
圖12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請參閱圖12,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200b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200的主要差異在于,在本實施例的方法200b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不具有第三觸控面板160,且主要是針對鍵盤模塊170在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2時,中央處理模塊130啟動或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140,以及第二觸控面板150是否被鍵盤模塊170遮蔽或外露。
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200b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如步驟210b所示,提供一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其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與樞接且電性連接于第一機體110的一第二機體120,第二機體120包括一中央處理模塊130、一第一觸控面板140、一第二觸控面板150、一鍵盤模塊170及至少一感測模塊180,第一觸控面板140、第二觸控面板150、鍵盤模塊170及各感測模塊分別電性連接于中央處理模塊130,鍵盤模塊170可滑動地配置于第二觸控面板150上,以遮蔽或外露第二觸控面板150。
接著,如步驟220b所示,感測模塊180偵測鍵盤模塊170的位置為一第一位置P1或一第二位置P2,其中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時,該鍵盤模塊170遮蔽第二觸控面板150,當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二位置P2時,鍵盤模塊170外露第二觸控面板150。
再來,如步驟230所示,若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時,感測模塊180傳遞一第一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啟動第一觸控面板140?;蛘?,如步驟240所示,若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二位置P2時,感測模塊180傳遞一第二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140。
圖13是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請參閱圖13,圖13的實施例與圖12的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于,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200c中,在步驟220b之后,如步驟250c所示,若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一位置P1時,感測模塊180傳遞一第一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啟動第一觸控面板140、關(guān)閉第二觸控面板150。或者,如步驟260c所示,若鍵盤模塊170位于第二位置P2時,感測模塊180傳遞一第二信號至中央處理模塊130,以關(guān)閉第一觸控面板140、啟動第二觸控面板150。
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200、200a、200b、200c可用來控制具有多個觸控面板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如何啟動或關(guān)閉不會在鍵盤模塊170的移動過程中被覆蓋住的第一觸控面板140,以使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省電,還能避免使用者誤觸第一觸控面板140。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多個觸控面板,也就是說,除了一般用來操作光標的觸控面板之外,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可以配置有游戲觸控面板、手寫觸控面板、數(shù)字鍵觸控面板、音樂觸控面板或方向鍵觸控面板等至少一個具有其它功能的觸控面板,而提供使用者更快速與多元的輸入方式。本發(fā)明還提供此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在本發(fā)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中,鍵盤模塊可滑動地配置在至少其中一個觸控面板上,以遮蔽或是外露此觸控面板,中央處理模塊根據(jù)感測模塊所感測到的鍵盤模塊的位置來啟動或是關(guān)閉在鍵盤模塊的移動過程中不會被覆蓋住的觸控面板,通過上述的觸控面板控制方法,除了可以使可攜式電子裝置較為省電之外,還能避免使用者誤觸,提升使用者的操作方便性。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及/或?qū)嵤┓绞?,僅是用以說明實現(xiàn)本發(fā)明技術(shù)的較佳實施例及/或?qū)嵤┓绞剑⒎菍Ρ景l(fā)明技術(shù)的實施方式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內(nèi)容所公開的技術(shù)手段的范圍,當可作些許的更動或修飾為其它等效的實施例,但仍應(yīng)視為與本發(fā)明實質(zhì)相同的技術(shù)或?qū)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