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商業(yè)智能、輿情分析領域,針對網站各專題模塊站內引流效果提出一種處理并展示的方法。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快速實施的專題模塊站內引流效果展示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伴隨互聯(lián)網經濟的迅猛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用戶傾向于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消費。相應地,基于電商平臺產生的數(shù)據信息,商業(yè)智能領域開始嶄露頭角。商業(yè)智能的關鍵是從不同運營信息中提取有用數(shù)據并進行清理,以保證數(shù)據正確性,繼而通過抽取,轉換和裝載過程,得到一個企業(yè)數(shù)據的全局視圖,在此基礎上利用合適的查詢分析工具進行分析處理,將知識呈現(xiàn)給管理者,為決策過程提供支持。商業(yè)智能領域所采用的主流關系型數(shù)據庫有Oracle,DB2,MicrosoftSQLServer,MicrosoftAccess,MySQL等,所采用的前端展現(xiàn)工具有QlikView,Tableau等。新一站保險網是國內B2C互聯(lián)網保險行業(yè)先驅,其保險產品涵蓋交通/綜合意外險、國內/境外旅行險、健康保險、團體險、家財險、貨運險、理財險、車險、人壽險、產責險等10個險種;下單平臺囊括PC端、觸屏端、手機APP端;站內包含保險字典,保險學堂,保險話題,幫助中心等十數(shù)個專題模塊;已形成穩(wěn)定用戶群與生態(tài)圈,深具分析價值。因而本發(fā)明依托新一站保險網演示實施效果。本發(fā)明通過Oracle數(shù)據庫準備后臺數(shù)據,以QlikView報表作為前端展現(xiàn)手段,提出一種快速實施的專題模塊站內引流效果展示方法和裝置。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目的是,提出一種快速實施的網站內專題模塊引流效果展示方法,僅需準備網頁/模塊名稱維表及訪問日志匯總表,不需要復雜處理過程,即可串聯(lián)上一頁,當前頁,下一頁模塊訪問頁面,簡便易行,適合企業(yè)快速實施;通過QV模塊設計,可觀察指定時段范圍各網頁或模塊的站內引流效果。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快速實施的網站內專題模塊引流效果展示方法,其特征是根據每個網頁的url特征進行編碼,每張網頁的url均生成1張網頁/模塊名稱維表,每天更新維護網頁/模塊名稱維表;每張網頁的url從屬于1個模塊,有自己的唯一rec_id;每天更新維護網頁/模塊名稱維表后,再解析訪問日志表;解析時根據網頁/模塊名稱維表的url特征對訪問日志referer字段進行正則匹配,匹配成功則會將網頁/模塊名稱維表的rec_id解析給日志表的ref_id;同理,根據網頁/模塊名稱維表的url特征對訪問日志request字段進行正則匹配,匹配成功則會將網頁/模塊名稱維表的rec_id解析給日志表的req_id?;诟戮S護網頁/模塊名稱維表,以及解析出ref_id,req_id的訪問日志進行數(shù)據匯總,由于上一頁的request等效于當前頁的referer,當前頁的request等效于下一頁的referer,故載入QlikView時,將上一頁req_id與當前頁ref_id設置為同名字段;當前頁req_id與下一頁ref_id設置為同名字段。QlikView對同名字段的聯(lián)動功能將串聯(lián)上一頁,當前頁,下一頁的訪問頁面(具體頁面或模塊名稱可關聯(lián)維表取得);就能展示專題模塊站內引流效果。具體步驟如下:步驟1.更新網頁/模塊名稱維表,記作表A;步驟2.根據表A的url特征解析訪問日志表,記作表B;步驟21.將表A的url特征與表B的referer進行正則匹配,匹配成功則B.ref_id=A.rec_id;步驟22.將表A的url特征與表B的request進行正則匹配,匹配成功則B.req_id=A.rec_id;步驟3.根據表B的cal_number,ref_id,req_id統(tǒng)計訪問次數(shù),記作表C;步驟4.因此,上一頁的req_id即當前頁的ref_id,故在QlikView加載頁中將表C、表A左連接,并重命名相應字段,依次作為上一頁,當前頁,下一頁模塊的后臺數(shù)據;QlikView將同名字段內容聯(lián)動,僅基于表A、表C,即可將上一頁,當前頁,下一頁模塊訪問頁面串聯(lián);步驟41.上一頁模塊,表C左連接表A,限定C.ref_id=A.rec_id,可從表A取得上一頁具體網頁或模塊名稱:將C.ref_id重命名為與當前頁模塊聯(lián)動link_front_current,作為上一頁模塊后臺數(shù)據;步驟42.當前頁模塊,表C左連接表A,限定C.req_id=A.rec_id,可從表A取得當前頁具體網頁或模塊名稱:將C.ref_id重命名為link_front_current(與上一頁模塊聯(lián)動),將C.req_id重命名為link_current_next(與下一頁模塊聯(lián)動),作為當前頁模塊后臺數(shù)據;步驟43.下一頁模塊,表C左連接表A,限定C.req_id=A.rec_id,可從表A取得下一頁具體網頁或模塊名稱將C.ref_id重命名為link_current_next(與當前頁模塊聯(lián)動),作為下一頁模塊后臺數(shù)據;步驟5.QlikView模塊將后臺數(shù)據整合成全局視圖,展示上一頁,當前頁,下一頁模塊站內引流效果。新一站保險網根據每個網頁的url特征進行編碼,每張網頁的url均生成1張網頁/模塊名稱維表,每天更新維護。每張網頁的url從屬于1個模塊,有自己的唯一rec_id。以PC端為例,記錄如下:表1網頁/模塊名稱維表(PC端)每天,新一站調度會先更新網頁/模塊名稱維表,再解析訪問日志。解析時根據網頁/模塊名稱維表的url特征對訪問日志referer字段進行正則匹配,匹配成功則會將維表的rec_id解析給日志表的ref_id。同理,req_id也做相應處理。解析完成后示例如下:表220160620解析完成后訪問日志表部分字段從表2可知,1005132頁面(上一頁)引流至1023頁面(當前頁),繼而引流至1024頁面(下一頁)。基于表1,表2這2張基礎表,只需稍做處理就可方便地展示專題模塊站內引流效果。步驟4流程的具體化:步驟41.上一頁模塊,表C左連接表A,限定C.ref_id=A.rec_id,將C.ref_id重命名為link_front_current(與當前頁模塊聯(lián)動),作為上一頁模塊后臺數(shù)據;代碼如下:--上一頁模塊步驟42.當前頁模塊,表C左連接表A,限定C.req_id=A.rec_id,將C.ref_id重命名為link_front_current(與上一頁模塊聯(lián)動),將C.req_id重命名為link_current_next(與下一頁模塊聯(lián)動),作為當前頁模塊后臺數(shù)據;代碼如下:--當前頁模塊步驟43.下一頁模塊,表C左連接表A,限定C.req_id=A.rec_id,將C.ref_id重命名為link_current_next(與當前頁模塊聯(lián)動),作為下一頁模塊后臺數(shù)據;代碼如下:--下一頁模塊本發(fā)明有益效果:1)僅需準備網頁/模塊名稱維表及訪問日志匯總表,不需要復雜處理過程,即可串聯(lián)上一頁,當前頁,下一頁模塊訪問頁面,簡便易行,適合企業(yè)快速實施;2)通過QV模塊設計,可觀察指定時段范圍各網頁或模塊的站內引流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專題模塊站內引流效果展示流程圖;圖2為專題模塊站內引流效果展示裝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具體闡述本發(fā)明實施方案。所描述的實施例僅為示例,基于本發(fā)明技術實質所做的改變或等同變化,仍落入本發(fā)明保護范圍。參閱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流程如下:步驟11.更新網頁/模塊名稱維表,篩選rec_id=1005132,1023,1024的明細數(shù)據作為實施例,即表1;步驟12.根據表1的url特征對訪問日志referer,request進行正則匹配,分別解析出ref_id,req_id,即表2;步驟13.根據表2的cal_number,ref_id,req_id統(tǒng)計訪問次數(shù),即表3;步驟14.開發(fā)QlikView加載頁,將表3左連接表1,重命名相應字段,依次作為上一頁,當前頁,下一頁模塊的后臺數(shù)據;步驟15.設計模塊,將后臺數(shù)據整合成全局視圖,展示上一頁,當前頁,下一頁模塊站內引流效果。如表4,表5,表6,即上一頁模塊選擇【保險產品】,當前頁模塊選擇【會員服務】,下一頁模塊選擇【投保頁面】得到的引流數(shù)據。表320160620訪問日志匯總表cal_numberref_idrec_idpv2016062010051321023120160620102310249表420160620上一頁保險產品模塊表520160620當前頁會員服務模塊表620160620下一頁投保頁面模塊參閱圖2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裝置結構如下:模塊1:數(shù)據源單元,此模塊向后續(xù)模塊提供數(shù)據;模塊11:業(yè)務系統(tǒng)模塊,此模塊存儲新一站網頁/模塊名稱維表,包括url特征,rec_id,網頁名稱,模塊名稱等;模塊12:訪問日志模塊,此模塊存儲新一站保險網訪問記錄,包括訪問時間,referer(服務器的連接),request,ref_id,req_id等。模塊2:數(shù)據預處理單元,此模塊在Oracle數(shù)據庫根據訪問日志表cal_number,ref_id,req_id統(tǒng)計訪問次數(shù)。模塊3:QlikView數(shù)據加載單元,此模塊串聯(lián)上一頁,當前頁,下一頁模塊的后臺數(shù)據,并載入QlikView前端;模塊31:與當前頁模塊聯(lián)動的表C左連接表A,限定C.ref_id=A.rec_id,將C.ref_id重命名為link_front_current(與當前頁模塊聯(lián)動),作為上一頁模塊后臺數(shù)據;模塊32:與上一頁,下一頁模塊均有聯(lián)動的表C左連接表A,限定C.req_id=A.rec_id,將C.ref_id重命名為link_front_current(與上一頁模塊聯(lián)動),將C.req_id重命名為link_current_next(與下一頁模塊聯(lián)動),作為當前頁模塊后臺數(shù)據;模塊33:與當前頁模塊聯(lián)動的表C左連接表A,限定C.req_id=A.rec_id,將C.ref_id重命名為link_current_next(與當前頁模塊聯(lián)動),作為下一頁模塊后臺數(shù)據;模塊4:QlikView數(shù)據展示單元,此模塊生成全局視圖,展示上一頁,當前頁,下一頁模塊站內引流效果;模塊41:上一頁模塊,可觀察指定時段范圍上頁各網頁/模塊站內引流效果;模塊42:當前頁模塊,可觀察指定時段范圍當前各網頁/模塊站內引流效果;模塊43:下一頁模塊,可觀察指定時段范圍下頁各網頁/模塊站內引流效果。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