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移動終端及其控制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121803閱讀:331來源:國知局
移動終端及其控制方法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移動終端,更具體地講,涉及一種利用包括多個層的柔性顯示面板使施加于顯示面板的應力最小化的可彎曲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諸如個人計算機、膝上型計算機、蜂窩電話的終端的功能多樣化,終端成為具有拍攝照片或運動圖像、播放音樂、運動圖像文件和游戲以及接收廣播節(jié)目的多種功能的多媒體播放器。

終端可被歸類為移動終端和固定終端。根據(jù)用戶是否可個人地攜帶終端,移動終端還可由手持終端和車載終端組成。包括移動終端的傳統(tǒng)終端提供越來越多復雜的各種功能。

為了支持和增強終端中的越來越多的功能,改進終端的結構部分和/或軟件部分將是可取的。

正在研究各種類型的移動終端(例如,具有可彎曲顯示器的移動終端)。對于可彎曲顯示器,需要有效地引導顯示器彎曲的配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和其它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使用包括多個層的柔性顯示面板使施加于顯示面板的應力最小化的可彎曲移動終端。

一種移動終端包括:主體,其包括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并且處于所述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被設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狀態(tài)以及所述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被折疊的第二狀態(tài)中的一個狀態(tài);以及顯示組件,其被設置在所述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的一側,所述顯示組件的至少部分被疊加在所述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上,其中,所述顯示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下保持平坦的平坦區(qū)域以及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下彎曲的彎曲區(qū)域,并且其中,所述顯示組件包括顯示面板、被設置到所述顯示面板的正面的第一層以及被設置到所述顯示面板的背面的第二層,其中,被設置到所述顯示面板的背面的所述第二層的至少部分連接至固定到所述主體的框架。

其中,所述第一層的模量不同所述第二層的模量。

其中,所述顯示組件的中性面被形成為使得所述顯示組件繞所述顯示面板彎曲。

其中,所述顯示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顯示面板與所述第一層和第二層中的至少一個之間的硅層。

其中,所述框架包括設置在被設置到所述顯示面板的背面的所述平坦區(qū)域中并且連接至所述顯示組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其中,所述顯示組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間的彎曲區(qū)域中并且支撐所述顯示面板的柔性折疊支撐件。

其中,所述框架還包括與所述顯示組件的長度方向上的狹縫對應的框架孔,其中,所述折疊支撐件還包括導銷,所述導銷被插入所述框架孔中并且根據(jù)所述顯示組件的狀態(tài)改變而在所述框架孔中移動。

其中,所述框架孔與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對稱地布置。

其中,所述折疊支撐件還包括多個通孔。

其中,所述通孔是形成在所述顯示組件的寬度方向上的狹縫。

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顯示組件的所述背面的中心處的連接部,該連接部的一側連接至所述顯示組件,另一側連接至所述主體。

該移動終端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顯示組件與所述主體之間的彈性層,該彈性層的至少部分連接至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中的至少一個,其中,所述彈性層包括與所述平坦區(qū)域對應的剛性部以及與所述彎曲區(qū)域對應的柔性部。

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顯示組件與所述彈性層之間的粘合層。

還包括柔性膜,該柔性膜包括依次層壓在所述粘合層上的第一緩沖層、主體和第二緩沖層,其中,所述第一緩沖層包括彈性低于所述主體并且高于所述顯示組件的材料,其中,所述第二緩沖層包括彈性高于所述主體的材料。

還包括被設置到所述彈性層的所述背面的至少一個應變儀。

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應變儀在與所述移動終端的長度方向對應的第一方向以及與所述移動終端的寬度方向對應的第二方向上的長度中的至少一個隨著所述第一狀態(tài)改變?yōu)樗龅诙顟B(tài)而改變。

根據(jù)下文給出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適用性的進一步范圍將變得更加明顯。然而,應當理解的是,由于根據(jù)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的各種改變和修改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變得顯而易見,因此僅通過例示的方式給出了表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和具體示例。

附圖說明

根據(jù)下文給出的詳細描述和附圖,本發(fā)明將被更加全面地理解,這些附圖僅是例示進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并且,在附圖中:

圖1示出移動終端的操作。

圖2至圖4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

圖5和圖6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顯示器中根據(jù)移動終端的操作的改變。

圖7和圖8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顯示組件結構。

圖9至圖1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顯示組件結構。

圖12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的效果。

圖1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應變儀。

圖14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顯示組件的彎曲狀態(tài)。

圖15至圖19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顯示組件的配置。

圖20至圖2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顯示組件的操作。

圖24和圖25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顯示組件的配置。

圖26至圖28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的配置的橫截面圖。

圖29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30至圖37是依次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制造方法的橫截面圖。

圖38示出根據(jù)各種實施方式的應變儀打印形式。

圖39至圖4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

圖42和圖4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根據(jù)移動終端的狀態(tài)改變的變化。

圖44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的功能。

圖45和圖46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的各種實施方式。

圖47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觸摸傳感器。

圖48和圖49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的粘合部。

圖50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51是根據(jù)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可參照可示出示例性實施方式的附圖更充分地描述布置方式和實施方式。然而,實施方式可按照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具體實現(xiàn),不應被解釋為限于本文所闡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可提供實施方式以使得本公開將徹底和完整,并且將向本領域技術人員充分傳達概念。

下面可參照附圖描述移動終端。在以下描述中,后綴“模塊”和“單元”可僅考慮描述方便被給予移動終端的部件,而不具有彼此相區(qū)分的含義或功能。

移動終端可包括蜂窩電話、智能電話、膝上型計算機、數(shù)字廣播終端、個人數(shù)字助理(PDA)、便攜式多媒體播放器(PMP)、導航系統(tǒng)等。

圖1示出移動終端的操作。

如所示,移動終端100可具有可折疊主體。例如,移動終端100的主體可被折疊,使得其兩個邊緣彼此靠近和/或接觸。顯示器D可被設置到主體BD的至少一側。

顯示器D可形成在主體BD的至少一側的整個表面上。此特征可不同于傳統(tǒng)翻蓋電話。即,與顯示器被設置到其一側的部分的傳統(tǒng)折疊電話相區(qū)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100可具有從主體BD的一個邊緣到另一邊緣的顯示器。

顯示器D可為柔性的。即,當主體BD折疊時,顯示器D也折疊。此特征可不同于傳統(tǒng)顯示器。柔性顯示器D可被設置到主體BD的一側的基本上整個表面。

移動終端100可具有特定厚度。即,移動終端100可具有z方向上的厚度T。移動終端100的厚度可為移動終端100的部件(例如,主體BD和顯示器D)在z方向上的厚度之和。

移動終端100可處于第一狀態(tài)S1或第二狀態(tài)S2。

第一狀態(tài)S1可以是主體BD展開的狀態(tài)。例如,如果主體BD被分成多個區(qū)域,則主體BD的所述區(qū)域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狀態(tài)可以是第一狀態(tài)S1。在第一狀態(tài)S1下,移動終端100可看起來像桿狀。

第二狀態(tài)S2可以是主體BD折疊的狀態(tài)。例如,主體BD的所述區(qū)域中的一個區(qū)域被折疊到另一個區(qū)域的狀態(tài)可以是第二狀態(tài)S2。在第二狀態(tài)下,移動終端100的長度可看起來是長度的一半。

當主體BD折疊,因此第一狀態(tài)S1改變?yōu)榈诙顟B(tài)S2時,可生成主體BD的內表面與外表面之間的長度差。長度差可由移動終端100的厚度T導致。即,厚度T可導致針對主體BD的內表面的第一半徑R1與針對主體BD的外表面的第二半徑R2之差。由于第一半徑R1與第二半徑R2之差,在主體BD折疊的第二狀態(tài)S2下,主體BD的外表面的長度可變得大于主體BD的內表面的長度。如果主體BD的外表面的長度變得大于主體BD的內表面的長度,則當主體BD折疊時,附接至主體BD的內表面的顯示器D可能起皺。

在第二狀態(tài)S2下,可能需要第一半徑R1。這可考慮以下事實來清楚地理解:當設置到主體BD的內表面的顯示器D疊平時顯示器D可能損壞。因此,移動終端100可能需要用于在第二狀態(tài)下維持第一半徑R1的結構。

圖2至圖4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

如圖中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100可處于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中的一個狀態(tài)下和/或介于第一狀態(tài)與第二狀態(tài)之間。

圖2示出當移動終端100處于第一狀態(tài)S1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100的正面和背面。如所示,移動終端100的主體230可包括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顯示器D可被設置在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上。顯示器D可被連續(xù)地設置在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上。

圖3的(a)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100介于第一狀態(tài)與第二狀態(tài)之間的情況。如所示,移動終端100可處于移動終端100的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以預定角度彎曲的第三狀態(tài)。從第一狀態(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和/或固定到第三狀態(tài)可通過連接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的鉸鏈組件L來實現(xiàn)。

圖3的(b)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100處于第二狀態(tài)的情況。如所示,移動終端100可處于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繞鉸鏈組件L旋轉的狀態(tài)。在第二狀態(tài)下,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可交疊。在第二狀態(tài)下,顯示器D可被設置在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的內表面上。

圖4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100中所包括的鉸鏈組件L的位置。如所示,鉸鏈組件L可被設置在第一主體210與第二主體220之間。

移動終端100中可具有板P。板P可被設置在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中的一個上。例如,板P可被設置在第一主體210上。

移動終端100中可設置有電池B。電池B可被設置在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中的另一個上。即,電池B可被設置到設置有板P的主體以外的主體。例如,電池B可被設置在第二主體220上。

多個音頻輸出單元O1和O2和/或多個麥克風M1和M2可被設置在移動終端100的內部。例如,音頻輸出單元O1和O2以及麥克風M1和M2可被設置到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的一個邊緣和另一邊緣。

鉸鏈組件L可被設置在移動終端100的內部。鉸鏈組件L可連接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鉸鏈組件L可被設置在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之間。

鉸鏈組件L可利用聯(lián)接至其兩側的支撐板SP來聯(lián)接至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

圖5和圖6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根據(jù)移動終端的操作的顯示器中的改變。

如圖5的(a)所示,在第一狀態(tài)下,顯示器D的中心可位于鉸鏈組件L上,其兩側可分別位于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上。

顯示器D在第一狀態(tài)下可平坦。即,顯示器D不彎曲。在這種情況下,聯(lián)接至鉸鏈組件L的支撐板SP的上表面的高度可與鉸鏈組件L以及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相同。因此,用戶可進一步專注于平坦顯示器D的平坦畫面上。

參照圖5的(b),在第二狀態(tài)下顯示器D的至少部分可向凹進區(qū)域(RA)移動。當支撐板SP向主體230內部移動時可形成凹進區(qū)域RA。顯示器D的所述至少部分可向具有預定曲率DR的凹進區(qū)域RA移動。因此,主體230的內表面與外表面之間的長度差可被補償。

隨著移動終端100從第一狀態(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支撐板SP可向主體230內部滑動。因此,由支撐板SP支撐的顯示器D可連同具有預定曲率DR的支撐板SP一起向主體230內部凹進。

凹進區(qū)域RA中的鉸鏈組件L的中心可與顯示器D接觸。即,在凹進區(qū)域RA中在第二狀態(tài)下彎曲的顯示器部分不與鉸鏈組件L接觸。

在從第一狀態(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期間,由于鉸鏈組件L的中心接觸顯示器D,所以顯示器D可向凹進區(qū)域RA凹進以具有預定DR。如果鉸鏈組件L的中心不接觸顯示器D,則顯示器D可改變?yōu)殡S機形狀而不具有曲率。在這種情況下,顯示器D可在主體內部扭曲。另外,顯示器D可能起皺。

在第二狀態(tài)下顯示器D可在凹進區(qū)域RA以外的區(qū)域中保持平坦。因此,顯示器D可在凹進區(qū)域RA以外的區(qū)域中附接至主體230。

顯示器D的位于凹進區(qū)域RA中的部分可被稱作彎曲區(qū)域BA,顯示器D的位于凹進區(qū)域RA之外的部分可被稱作平坦區(qū)域FA。即,顯示器D的根據(jù)狀態(tài)改變而凹進或彎曲的部分可被稱作彎曲區(qū)域BA,顯示器D的無論狀態(tài)改變均不凹進或彎曲的部分可被稱作平坦區(qū)域FA。

參照圖6的(a),彈性層TS可被設置到顯示器D的至少一側。

彈性層TS可被設置在顯示器D與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之間。即,彈性層TS可不被顯示器D暴露于外。彈性層TS可包含具有高彈性的材料,這防止了當顯示器D多次彎曲時顯示器D中生成裂縫。即,當顯示器D多次彎曲時在顯示器D的外部生成的拉伸強度可被彈性層TS的彈性恢復力抵消。例如,彈性層TS可包含硅。

彈性層TS可引導顯示器D。例如,當在顯示器D平坦的第一狀態(tài)下對顯示器D施加壓力時,彈性層TS可引導顯示器D保持平坦。例如,當顯示器D處于第二狀態(tài)和/或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時,彈性層TS可引導顯示器D,使得施加于顯示器D的應力被最小化。

參照圖6的(b),彈性層TS附接至顯示器D,因此可與顯示器D一起向主體230內部凹進。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凹進,彈性層TS的拉伸和收縮可根據(jù)顯示器D的移動而重復。因此,彈性層TS可牢固地附接至顯示器D,使得彈性層TS不與顯示器D分離。

彈性層TS可防止當顯示器D凹進或彎曲時顯示器D起皺或損壞。即,彈性層TS可防止由于顯示器D的重復的收縮和松弛而生成裂縫或褶皺。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100可使彈性層TS附接至顯示器D的至少一側。因此,當主體230處于第二狀態(tài)或第三狀態(tài)時,顯示器D可更靈活地移動并且維持平坦。

圖7和圖8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顯示組件的結構。

如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顯示組件DA可包括多個層。具有所述層的顯示組件DA可使施加于顯示面板DL的應力最小化。至少一個層可由硅形成。

參照圖7,顯示組件DA可包括第一層FL1、硅層SL1、粘合層S、顯示面板DL和第二層FL2。顯示組件DA可包括上述部件的部分或全部。例如,第一層FL1和第二層FL2中的至少一個可被省略。顯示組件DA可被配置為使得施加于顯示面板DL的應力被最小化。

第一層FL1和第二層FL2可被分別設置到顯示面板DL的正面和背面。第一層FL1和第二層FL2可由FET、膜和硅中的至少一個形成。

第一層FL1和第二層FL2中的每一個可具有預定模量。例如,第一層FL1的模量可不同于第二層FL2的模量。例如,第一層FL1的模量可大于第二層FL2的模量,反之亦然。模量可表示層性質。模量可表示彈性模量。

第一層FL1和第二層FL2的模量可基于顯示組件DA的厚度、顯示組件DA中的顯示面板DL的位置、顯示面板DL與第一層FL1和第二層FL2之間的距離、第一層FL1和第二層FL2以外的部件的模量等來確定。第一層FL1和第二層FL2的模量可被確定為使得中性面(圖14的NL)形成在顯示面板DL中。例如,如果中性面(圖14的NL)位于顯示面板DL與第一層FL1之間,則第一層FL1可由具有較低模量的材料形成。

硅層SL1可向顯示組件DA提供彈性。例如,觸摸第一層FL1的用戶可由于硅層SL1的彈性而感覺略柔和。

硅層SL1可具有光學性質。例如,硅層SL1可為透明或幾乎透明的。由于透明的硅層SL1,用戶可沒有任何困難地看到顯示在顯示面板DL上的圖像。

粘合層S可將硅層SL1附接至顯示面板DL。粘合層S可以是光學透明樹脂(OCR)。粘合層S可包括第一粘合層S1和第二粘合層S2。

第一粘合層S1可被設置到顯示面板DL的前表面。

第二粘合層S2可被設置到顯示面板DL的側面。顯示面板DL的前表面和側面可通過設置到顯示面板DL的前表面的第一粘合層S1以及設置到顯示面板DL的側面并且連接至第一粘合層S1的第二粘合層S2來密封。因此,可保護顯示面板DL免受灰塵、水分等影響。

顯示面板DL可以是顯示組件DA中基本上顯示圖像的部分。顯示面板DL可以是OLED。由于顯示面板DL不需要背光單元,與OLED對應的顯示面板DL可較薄。

顯示面板DL可具有柔性。因此,顯示面板DL可通過用戶所施加的外力而折疊或展開。

即使顯示面板DL具有柔性,可取的是最小應力被施加于顯示面板DL。例如,如果當顯示組件DA彎曲時中性面位于顯示面板DL以外的部分中,拉伸力或壓縮力可被施加于顯示面板DL。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顯示組件DA的部件的模量可被控制以使得中性面位于顯示面板DL中。

圖8是沿著線II-II截取的顯示組件DA的橫截面圖。

如所示,顯示組件DA還可包括側面保護層SP。

側面保護層SP可沿著顯示組件DA的側面設置。側面保護層SP可被設置到顯示組件DA的兩側。

側面保護層SP可防止顯示組件DA的側面暴露于外。即,側面保護層SP可覆蓋顯示組件DA的側面以及與顯示組件DA的側面鄰接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至少部分。

側面保護層SP的下表面可附接至框架(圖17的FR)。即,顯示組件可通過側面保護層SP被固定到框架(圖17的FR)。形狀記憶合金或者非晶合金AA可被設置在位于顯示組件DA兩側的側面保護層SP之間。在這種情況下,顯示組件可通過側面保護層SP和/或非晶合金AA被固定到框架(圖17的FR)。

圖9至圖1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顯示組件的結構。

如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100的顯示組件DA可包括彈性層TS。彈性層TS可更有效地支撐顯示組件DA。彈性層TS可改進顯示組件DA的平坦度。彈性層TS可提供恢復力,使得彎曲的顯示組件DA變得平坦。

參照圖9的(a),彈性層TS可被設置到顯示組件DA的下表面。彈性層TS可附接至顯示組件DA的下表面。

參照圖9的(b),彈性層TS可包括硅區(qū)域IS和SUS區(qū)域EF。

硅區(qū)域IS可由彈性材料形成。硅區(qū)域IS可由諸如硅的可延展材料形成。硅區(qū)域IS可由當被施加外力時容易彎曲的材料形成。硅區(qū)域IS可對應于彎曲區(qū)域(圖6的BA)。

SUS區(qū)域EF可被設置到硅區(qū)域IS的兩側。與硅區(qū)域IS相比,SUS區(qū)域EF可由剛性材料形成。例如,SUS區(qū)域EF可被配置成金屬板。SUS區(qū)域EF可對應于平坦區(qū)域(圖6的FA)。

SUS區(qū)域EF可包括第一SUS區(qū)域EF1和第二SUS區(qū)域EF2。第一SUS區(qū)域EF1和第二SUS區(qū)域EF2可分別被設置到硅區(qū)域IS的兩側。即,第一SUS區(qū)域EF1和第二SUS區(qū)域EF2可被布置成使得硅區(qū)域IS位于二者之間。

參照圖10,SUS區(qū)域EF可通過嵌件注塑(insert injection)被模制到硅區(qū)域IS。即,SUS區(qū)域EF的插入部IA可被模制到硅區(qū)域IS并與硅區(qū)域IS集成,SUS區(qū)域EF的延伸部EA可位于硅區(qū)域IS之外??赏ㄟ^經(jīng)由嵌件注塑將SUS區(qū)域EF模制到硅區(qū)域IS來更容易地形成彈性層TS。另外,即使當顯示組件DA重復地彎曲時,硅區(qū)域IS和SUS區(qū)域EF也彼此不分離,從而維持可靠性。

如圖11所示,SUS區(qū)域EF和硅區(qū)域IS可按照各種形式來實現(xiàn)。

參照圖11的(a),硅區(qū)域IS可圍繞SUS區(qū)域EF。換言之,硅區(qū)域IS被設置到第一SUS區(qū)域EF1和第二SUS區(qū)域EF2的四側。

參照圖11的(b),硅區(qū)域IS可覆蓋SUS區(qū)域EF。換言之,硅區(qū)域IS可圍繞SUS區(qū)域EF的側面和兩個表面。

彈性層TS的彈性可隨著硅區(qū)域IS的面積和/或硅區(qū)域IS的比例增加而增加。由彈性層TS施加于顯示組件DA的恢復力可隨著硅區(qū)域IS的面積和/或硅區(qū)域IS的比例增加而增加。

圖12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的效果。

如所示,彈性層TS可為顯示組件DA提供支撐力和/或恢復力。盡管附圖示出彈性層TS與顯示組件DA的前端模塊(FM)分離,這是為了方便理解的概念圖。彈性層TS附接至前端模塊FM。

參照圖12的(a),用戶可利用手指F等觸摸顯示組件DA。當用戶觸摸顯示組件DM時,壓力可被施加于顯示組件DA的觸摸點。顯示組件DA可包括柔性顯示面板。因此,觸摸區(qū)域當被施加壓力時可凹進。

彈性層TS的硅區(qū)域IS可在厚度方向上提供恢復力。因此,對用戶的手指的壓力的反作用力F可被提供給顯示組件以增加顯示組件DA的平坦度。

SUS區(qū)域EF可防止顯示組件DA松垂。即,如上所述,由剛性材料形成的SUS區(qū)域EF可抵抗由手指F施加的壓力。

參照圖12的(b),顯示組件DA可彎曲。當顯示組件DA彎曲時,彈性層TS可向顯示組件DA提供彈力。例如,由于延伸的硅區(qū)域IS,可在顯示組件DA變得平坦的方向上施加力。即,可通過彈性層TS改進顯示組件DA的平坦度。

圖1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應變儀。

如所示,應變儀SG可附接至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TS。應變儀SG可感測顯示組件DA的彎曲程度。

參照圖13的(a),應變儀SG可被設置到硅區(qū)域IS。應變儀SG可與彈性層TS的縱向方向平行地布置。應變儀SG可按照間隔布置。

應變儀SG可通過電阻變化來感測彈性層TS的彎曲程度。例如,當彈性層TS彎曲時,與應變儀SG對應的硅區(qū)域IS的長度可增加。當硅區(qū)域IS的長度增加時,附接至硅區(qū)域IS的應變儀SG的長度也可增加。然后,應變儀SG的厚度可減小。長度增加和厚度減小可導致應變儀SG的電阻增大??刂破骺赏ㄟ^應變儀SG的電阻增大/減小來感測顯示組件DA的彎曲程度。

參照圖13的(b),應變儀SG可包括褶皺區(qū)域WA。褶皺區(qū)域WA可以是應變儀SG的不直的部分。褶皺區(qū)域WA可增加應變儀SG的長度。即,褶皺區(qū)域WA可增加各個應變儀SG的起始點與結束點之間的長度。當應變儀SG的長度增加時,應變儀SG的靈敏度可增大。褶皺區(qū)域WA可位于彈性層TS的具有最大彎曲程度的中心區(qū)域中。

圖14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顯示組件的彎曲狀態(tài)。

如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顯示組件DA可具有形成在顯示面板DL中的中性面NL。因此,當顯示面板DL彎曲時施加于顯示面板DL的應力可減小。

參照圖14的(a),顯示組件DA可包括前層FDL和后層BDL,顯示面板DL夾在二者之間。前層FDL可包括上述的第一層FL1、硅層SL1和粘合層S,后層BDL可包括第二層FL2。由于不同的層配置,前層FDL和后層BDL可具有不同的厚度。例如,后層BDL可具有第一厚度T1,而前層FDL可具有第二厚度T2。即使前層FDL和后層BDL具有不同的厚度,中性面NL可位于顯示面板DL中。即,可通過控制形成前層FDL的層的模量以及形成后層BDL的層的模量來將中性面NL布置在顯示面板DL中。

參照圖14的(b)和圖14的(c),顯示組件DA可繞中性面NL在一個方向或者另一方向上彎曲。例如,當顯示組件DA在一個方向上彎曲時前層FDL的厚度從T2減小至T4,后層BDL的厚度從T1增大至T3,而當顯示組件DA在另一方向上彎曲時前層FDL的厚度從T2增大至T6,后層BDL的厚度從T1減小至T5。

即使前層FDL和后層BDL的厚度由于在一個方向或者另一方向上彎曲而改變,顯示組件DA也可繞顯示面板DL的中性面NL彎曲。因此,根據(jù)彎曲施加于顯示面板DL的應力可被最小化。即,在顯示面板DL中根據(jù)彎曲的拉伸力和/或壓縮力的效果被最小化。這防止了顯示面板DL由于重復的擴展/壓縮而損壞。

圖15至圖19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顯示組件的配置。

如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100的顯示組件DA可包括用于有效地吸收根據(jù)彎曲引起的內部/外部的長度的改變的結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100的顯示組件DA可包括用于有效地支撐柔性顯示面板DL的結構。

圖15是顯示組件DA的正面立體圖。

如所示,顯示組件DA可包括導軌GL。

導軌GL可被設置到顯示組件DA的長邊。導軌GL可按照間隔布置。例如,導軌GL可包括設置到顯示組件DA的一個長邊的第一導軌GL1和第二導軌GL2以及設置到顯示組件DA的另一長邊的第三導軌GL3和第四導軌GL4。

導軌GL可與框架(圖6的FR)組合。換言之,顯示組件DA和框架(圖6的FR)組合。顯示組件DA和框架(圖6的FR)通過導軌GL組合。導軌GL可引導顯示組件DA,使得顯示組件DA響應于移動終端100的彎曲方向和/或彎曲程度而彎曲。

圖16是顯示組件DA的背面立體圖。

如所示,顯示組件DA可包括設置在框架FR之間的折疊支撐件FS。

框架FR可為剛性的。即,框架FR即使被施加外力時也不會變形??蚣蹻R可為剛性板??蚣蹻R可包括彼此間隔開的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

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被設置到顯示組件DA的背面的在縱向方向上的兩個邊緣。換言之,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間隔開預定間隔。

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被固定到顯示組件DA。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被固定到移動終端100的主體(圖2的230)。換言之,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的一側可被固定到顯示組件DA,其另一側可被固定到主體(圖2的230)。

折疊支撐件FS可被設置在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之間。折疊支撐件FS的至少部分可在移動終端100的厚度方向上與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交疊。

折疊支撐件FS可為柔性的。因此,在介于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之間的折疊支撐件FS中可發(fā)生顯示組件DA的彎曲。折疊支撐件FS的詳細配置將稍后描述。折疊支撐件FS可包括設置到其中心的連接部BB。

連接部BB的一側可與顯示組件DA連接,其另一側可與主體(圖2的230)連接。即,顯示組件DA和主體(圖2的230)通過連接部BB組合。

顯示組件DA可繞連接部BB彎曲。即,柔性折疊支撐件FS可繞連接部BB彎曲。

圖17的(a)是圖15所示的顯示組件DA的部分A的放大圖。如所示,第三導軌GL3可被設置到框架FR的一側。第三導軌GL3可包括分別向其一側和另一側延伸的導軌GL3a和GL3b。第三導軌GL3的導軌GL3a和GL3b可與主體組合。

圖17的(b)是圖15所示的顯示組件DA的部分B的放大圖。如所示,第三導軌GL3的導軌GL3b和第四導軌GL4的導軌GL4b可彼此間隔開。第三導軌GL3的導軌GL3b與第四導軌GL4的導軌GL4b之間的間隔區(qū)域可對應于彎曲區(qū)域BA,即,顯示組件DA彎曲的區(qū)域。

圖18是沿著圖16的線I-I截取的橫截面圖。

如所示,連接部BB被設置到顯示組件DA的中心,導銷SPB被插入設置到顯示組件DA兩側的框架FR的框架孔FRH中。

連接部BB可包括與顯示組件DA組合的主體BB1以及形成在主體BB1中的組合孔BB2。組合孔BB2可與形成在移動終端100的主體中的組合突起組合。

導銷SPB可從折疊支撐件FS延伸。導銷SPB可被插入框架孔FRH中。導銷SPB可沿著框架孔FRH移動。即,導銷SPB可沿著形成在移動終端100的縱向方向上的框架孔FRH移動。

導銷SPB的移動可意味著與導銷SBP組合的折疊支撐件FS的移動。即,導銷SBP的移動可補償由于顯示組件DA的彎曲引起的顯示組件DA的內表面和外表面的旋轉半徑之間的差異。

顯示組件DA可包括彎曲區(qū)域BA以及固定區(qū)域FIA1和FIA2。顯示組件DA可在彎曲區(qū)域BA中彎曲。

圖19是沿著圖16的線Ⅱ-Ⅱ截取的橫截面圖。

如所示,第二導軌GL2可與框架FR組合。第二導軌GL2的導軌GL2a和GL2b可向其兩側延伸并且與移動終端的主體組合。

折疊支撐件FS可從顯示組件DA的后側支撐顯示組件DA。折疊支撐件FS可滑動以補償由于顯示組件DA的彎曲而引起的顯示組件DA的長度變化。

圖20至圖2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顯示組件的操作。

如所示,支撐顯示組件DA的折疊支撐件FS可滑動以補償由于顯示組件DA的彎曲引起的顯示組件DA的內表面和外表面之間的長度差。

參照圖20的(a),在初始位置,導銷SPB可被設置在框架孔FRH的一側。所述初始位置可對應于移動終端展開的狀態(tài)??蚣芸譌RH可以是具有長邊SH的狹縫??蚣芸譌RH可以是與顯示組件DA的長度平行地形成的狹縫。

參照圖20的(b),在改變的位置,導銷SPB可被設置在框架孔FRH的另一側。所述改變的位置可對應于移動終端100折疊的狀態(tài)。即,在從初始位置改變?yōu)楦淖兊奈恢闷陂g,導銷SPB可逐漸從框架孔FRH的一側向另一側移動。由于導銷SPB與折疊支撐件FS組合,所以導銷SPB的移動可意味著折疊支撐件FS的移動。

圖21示出顯示組件DA的背面。

如所示,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具有框架孔FRH。例如,框架孔FRH可在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中按照間隔間隔開布置成一行。

導銷SPB可被插入框架孔FRH中。因此,導銷SPB可移動與框架孔FRH的長邊的長度對應的距離。由于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分別具有框架孔FRH,所以由于顯示組件DA的彎曲引起的顯示組件DA的內表面/外表面中的長度變化可被框架孔FRH的長邊SH的長度的兩倍抵消。

參照圖22的(a),在顯示組件DA展開的狀態(tài)下,折疊支撐件FS以及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支撐顯示組件DA。即,可維持顯示組件DA的展開狀態(tài),使得顯示組件DA可保持平坦而沒有起皺。

參照圖22的(b),顯示組件DA可在折疊支撐件FS的區(qū)域中彎曲。即,與折疊支撐件FS對應的彎曲區(qū)域BA可彎曲。這意味著即使當顯示組件DA彎曲時,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不彎曲。

圖2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顯示組件DA。

第二框架FR2可聯(lián)接至移動終端100的主體。即,第二框架FR2可以是固定區(qū)域FA。第二框架FR2可用作固定區(qū)域FA,其連接至移動終端的主體以允許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連接部(圖22的BB)被省略。

框架孔FRH可被設置到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中的僅一個。例如,框架孔FRH可被設置到第一框架FR1。因此,折疊支撐件FS可沿著第一框架FR1的框架孔FRH滑動以抵消當顯示組件DA彎曲時顯示組件DA的長度變化。

圖24和圖25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顯示組件的配置。

如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顯示組件DA可使用各種形式的折疊支撐件FS以用于彎曲和支撐效果。

參照圖24,折疊支撐件FS中可形成有多個孔。

孔H可按照間隔布置??譎可具有多邊形形狀。例如,折疊支撐件FS可具有六邊形孔H。

孔H可使得折疊支撐件FS能夠更靈活地彎曲。即,由于孔H中不存在形成折疊支撐件FS的硅,所以在孔H中對彎曲的阻力可減小。

不管孔H是否存在,折疊支撐件FS支撐顯示組件DA的能力可不改變。即,由于折疊支撐件FS的蜂窩狀結構,可維持折疊支撐件FS在顯示組件DA的厚度方向上的支撐力。

參照圖25,孔H可為狹縫。即,在顯示組件DA的寬度方向上具有長邊的孔H可布置成一行。在這種情況下,與上述實施方式相比,對彎曲的阻力可減小。因此,可實現(xiàn)更靈活的彎曲。

圖26至圖28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的配置的橫截面圖。

參照圖26,應變儀SG可被設置到彈性層TS的至少一側的至少部分。至少一個應變儀SG可被設置在彈性層TS上并且與其它應變儀SG間隔開。所述至少一個應變儀SG可從彈性層TS的一個邊緣向其另一邊緣延伸。應變儀SG可包含導電材料。

由于應變儀SG包含導電材料,所以應變儀SG的電阻可通過電連接其兩端來測量??赏ㄟ^應變儀SG中的電阻變化來感測移動終端的狀態(tài)改變。應變儀SG中的電阻變化將在下面詳細描述。

參照圖27,彈性層TS的與平坦區(qū)域FA對應的部分可包括插入硅中的不銹鋼板314。例如,不銹鋼板314可在硅內通過嵌件注塑來形成。即,不銹鋼板可與硅集成。不銹鋼板314可改進要附接的顯示器D的平坦度。

應變儀SG可存在于彎曲區(qū)域BA中。例如,應變儀SG可被設置到彈性層TS的與接觸顯示器D的一側相對的一側。

參照圖28的(a),彈性層TS可附接至顯示器D的至少一側的至少部分。即,彈性層TS可僅被設置在顯示器D的彎曲區(qū)域BA上。

參照圖28的(b),在從第一狀態(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期間或者反之亦然,僅顯示器D的彎曲區(qū)域BA可凹進或彎曲。因此,即使彈性層TS僅被設置到彎曲區(qū)域BA,也可防止顯示器D損壞或起皺。圖29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圖30至圖37是依次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制造方法的橫截面圖。

如圖29至圖37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制造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

參照圖30,可準備顯示器D(S10)。顯示器D可包括依次層壓的泡沫狀物137、TFT基板135、觸摸基板133和偏振器131。粘合層350可被夾在層壓的層之間。

偏振器131可將所輸入的在各種方向上振動的自然光改變?yōu)樵谝粋€方向上振動的光。因此,偏振器可通過防止入射光被反射來確保戶外可見度。

觸摸基板133可被設置在偏振器131下面。觸摸基板133可感測用戶觸摸。觸摸基板133可以是透明的銦錫氧化物(ITO)玻璃基板。觸摸基板133可包括彼此交叉的多個感測層。因此,觸摸基板133可正確地感測用戶所觸摸的點。觸摸基板133可以是電阻式觸摸基板或電容式觸摸基板。

TFT基板135可被設置在觸摸基板133下面。TFT基板135可調節(jié)要顯示在顯示器D上的圖像。TFT基板135可包括彼此交叉的數(shù)據(jù)線和選通線、形成在數(shù)據(jù)線和選通線的成交叉處的TFT以及設置在通過數(shù)據(jù)線和選通線形成的區(qū)域中的像素電極。

泡沫狀物137可被設置在TFT基板135下面。泡沫狀物137可具有多孔結構或者海綿狀結構。泡沫狀物137可吸收粘合層350的部分。因此,當粘合層350被過度提供時,泡沫狀物137可防止粘合層350溢出。由于泡沫狀物137具有多孔結構,所以泡沫狀物137可按照預定比率壓縮。因此,泡沫狀物137可更有效地緊密附接至TFT基板135。泡沫狀物137可包括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纖維素樹脂和聚烯烴樹脂中的至少一種。

粘合層350可被設置在上述層之間并且?guī)椭M合所述層。粘合層350可包括光學透明粘合劑(OCA)或者光學透明樹脂(OCR)。

粘合層350可通過被施加適當波長的紫外光來被硬化成固態(tài)。即,顯示器D的多個層可被同時加熱和加壓以硬化。

參照圖31,柔性膜FP可附接至顯示器D的一側(S20)。具體地講,柔性膜FP可通過粘合層350附接至顯示器D的偏振器131的上表面。柔性膜FP可保護顯示器D免受外部沖擊或水分影響。另外,即使顯示器D重復地彎曲,柔性膜FP可防止顯示器D開裂。

如圖32所示,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中,柔性膜FP可包括主體M以及第一緩沖層RS1和第二緩沖層RS2。第一緩沖層RS1和第二緩沖層RS2可被分別設置到主體M的兩側。第一緩沖層RS1和第二緩沖層RS2可彼此相對,主體M夾在二者之間。

主體M可包括硅。例如,主體M可具有在0.1mm至0.4mm的范圍內的厚度。因為主體M包含硅,所以在從第一狀態(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期間主體M可為柔性的。

第一緩沖層RS1和第二緩沖層RS2可包括具有不同于主體M的模量的材料。例如,第一緩沖層RS1可包括模量低于主體M的材料,而第二緩沖層RS2可包括模量高于主體M的材料。因此,彈性可從顯示器D至主體M逐漸增大。

由于第一緩沖層RS1和第二緩沖層RS2的存在,顯示器D與主體M之間的彈性不會突然改變。因此,第一緩沖層RS1和第二緩沖層RS2可防止在主體M與顯示器D之間的邊界處生成裂縫。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粘合層350可利用光學透明粘合劑(OCA)或光學透明樹脂(OCR)將柔性膜FP附接至顯示器D。

參照圖33,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中,柔性膜FP可包括主體M以及僅第二緩沖層RS2。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粘合層350可覆蓋顯示器D的前表面和側面。即,粘合層350可密封顯示器D的前表面和側面。在這種情況下,粘合層350可使用OCR。

粘合層350可使用硅OCR。硅OCR可具有在8000Pa至10000Pa的范圍內的模量。另外,80%或更多的硅OCR可具有彈性。因此,硅OCR可在從第一狀態(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期間吸收由柔性膜FP和顯示器D的長度變化導致的應力并且當移動終端從第二狀態(tài)改變?yōu)榈谝粻顟B(tài)時幫助促進從第二狀態(tài)改變?yōu)榈谝粻顟B(tài)。另外,由于OCR覆蓋顯示器D的側面以及其前表面,所以去除了氣隙,從而防止了漫反射。

OCR可能不需要用于緩沖顯示器D與主體M之間的彈性的緩沖層,因為OCR具有高于OCA的彈性。因此,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可僅第二緩沖層RS2被設置到柔性膜FP的下表面。

在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情況下,用戶可使用OCR作為粘合層350在沒有漫反射的情況下觀看具有高畫面質量的顯示器D,并且在顯示器D與主體M之間不需要緩沖層,從而減小了制造成本。

參照圖34,彈性構件TS可附接至顯示器D的另一側(S30)。具體地講,彈性構件TS可通過粘合層350附接至泡沫狀物137的下表面。泡沫狀物137可防止彈性構件TS的材料滲入TFT基板135。

在將彈性構件TS附接至顯示器D時,多個層可通過被同時加熱和加壓來硬化。

參照圖35,底漆242可被涂布在彈性構件TS的一側(S40)。底漆242可幫助將應變儀(將在下面描述)附接至彈性構件TS。底漆242可通過將熱塑性聚氨酯樹脂、氯化聚烯烴樹脂、粘合增進劑、硅烷偶聯(lián)劑以及各種類型的混合溶劑混合來形成。

參照圖36,應變儀SG可被印刷在涂布有底漆242的彈性構件TS上(S50)。至少一個應變儀SG可按照預定圖案印刷在彈性構件TS上。至少一個應變儀SG可與另一應變儀ST分離。由于應變儀SG包括導電材料,所以至少一個應變儀SG的電阻可通過電連接應變儀SG的兩端來測量。

最后,參照圖37,應變儀SG可被硬化(S60)。就在應變儀SG被印刷在彈性構件TS上之后,將紫外光投射到應變儀SG上,以使應變儀SG硬化。例如,紫外燈可與印刷應變儀SG的機器同時移動以向應變儀SG發(fā)射紫外線。因此,應變儀SG在被分配并散布在彈性構件TS的表面上之前被硬化,因此應變儀SG可形成至足夠的高度。另外,可防止彈性構件TS的表面被應變儀SG弄臟。

圖38示出根據(jù)各種實施方式的應變儀印刷形式。

如圖38的(a)所示,應變儀SG可在彈性構件TS上成直線延伸,而與其上的印刷位置無關。如圖38的(b)所示,應變儀SG可在彈性構件TS的平坦區(qū)域FA中成直線延伸并且在彈性構件TS的彎曲區(qū)域BA中彎曲至少一次。或者,如圖38的(c)所示,應變儀SG可在彈性構件TS上彎曲至少一次,而與其上的印刷位置無關。

在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期間,可根據(jù)應變儀SG的彎曲形式補償彈性構件TS的延長部分之間的差異。即,可根據(jù)應變儀SG的彎曲形式防止應變儀SG被切割或開裂。

然而,當應變儀SG形成為直線時,制造工藝可簡化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由于應變儀寬度變化變得更清楚,所以可更準確地測量應變儀SG的電阻。

因此,用戶可適當?shù)卣{節(jié)應變儀的彎曲部分和彎曲形式并且將應變儀SG印刷在彈性構件TS上。

盡管未示出,一個應變儀SG的形狀可不同于鄰近應變儀SG的形狀。例如,一個應變儀SG可成直線延伸,鄰近應變儀SG可彎曲至少一次。

圖39至圖4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

參照圖39,后蓋BC可被設置到主體230的后表面。后蓋BC可覆蓋主體230的后表面和側面。后蓋BC的兩個邊緣可具有曲率。因此,可提供移動終端的整潔外觀。

板P可被設置在后蓋BC和主體230之間。即,板P可被設置到主體230的后側。板P可包括第一板P1和第二板P2,鉸鏈組件L夾在二者之間。第一板P1和第二板P2可彼此分離,至少一個電路圖案可印刷在其上。

主體230的兩個邊緣可凹進。即,主體230的兩個邊緣的高度可不同于主體230的其它部分。

基座372可被設置到主體230的凹進部分。即,基座372可被設置到主體230的兩個邊緣?;?72可包括向設置到基座372的至少部分的彈性構件TS突出的彈簧針BP?;?72可電連接至板P,使得可通過彈簧針BP來測量設置在彈性構件TS的下表面上的應變儀的電阻。板P與應變儀之間的電連接將在下面描述。

參照圖40,應變儀SG可通過連接至其一端的彈簧針BP來連接至板P。具體地講,彈簧針BP和布線電路114可通過印刷在基座372上的電路圖案來電連接,布線電路114可電連接至設置在板P上的連接器C。布線電路114可經(jīng)由主體230的側面連接至連接器C。

盡管圖40示出基座372通過彈簧針BP連接至應變儀SG,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此,基座372可通過夾片連接至應變儀SG。

參照圖41,可設置連接至顯示器D的一側的柔性印刷電路板(FPCB)FP。FPCB FP可電連接至顯示器D。FPCB FP可電連接至板(未示出)。FPCB FP可將從所述板傳送來的圖像信息發(fā)送至顯示器D。

在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中,布線電路114可將應變儀SG電連接至FPCB FP。布線電路114的一端可通過焊接來與應變儀SG的一端連接,布線電路114的另一端可通過焊接來與FPCB FP的電路圖案連接。

在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中,應變儀SG可直接連接至FPCB FP。因此,不需要主體的基座或凹進部分,因此可簡化制造工藝并且可降低制造成本。

圖42和圖4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響應于移動終端的狀態(tài)改變的改變。

參照圖42的(a),在第一狀態(tài)下,彈性層TS可具有在移動終端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寬度TSW1以及在移動終端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厚度TST1。例如,第一方向可以是與移動終端的厚度方向對應的y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與移動終端的寬度方向對應的x方向,第三方向可以是與移動終端的厚度方向對應的z方向。這將被應用于下面將描述的其它實施方式。

參照圖42的(b),彈性層TS可在第二狀態(tài)和/或第三狀態(tài)下彎曲和延長。因此,彈性層TS可在移動終端的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寬度TSW2。第二寬度TSW2可大于第一寬度TSW1。為了抵消彈性層TS的增加的長度,彈性層TS可在移動終端的第三方向上具有小于第一厚度TST1的第二厚度TST2。

即使當?shù)谝粻顟B(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時,由于彈性層TS由具有高彈性的材料形成,所以彈性層TS可在減小第三方向上的厚度的同時抵消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因此,彈性層TS不會開裂或損壞。

參照圖43,當?shù)谝粻顟B(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時彈性層TS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可增大。因此,當?shù)谝粻顟B(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時附接至彈性層TS的應變儀SG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也可增大。

參照圖43的(a),在第一狀態(tài)下,附接至彈性層TS的應變儀SG可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儀表寬度SGW1。參照圖43的(b),如上所述,應變儀SG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在第二狀態(tài)和/或第三狀態(tài)下可增大。為了抵消增大的寬度,應變儀SG可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儀表寬度SGW2。第二儀表寬度SGW2可小于第一儀表寬度SGW1。

鉛的電阻與其長度成正比,與其厚度成反比。因此,當?shù)谝粻顟B(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時,由于第二儀表寬度SGW2小于第一儀表寬度SGW1,所以應變儀SG的長度增大,因此應變儀SG的電阻增大。

圖44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的功能。

如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TS可被設置到顯示器D的后側。設置到顯示器D的后側的彈性層TS可減小施加于顯示器D的物理應力。

參照圖44的(a),彈性層TS可被設置在顯示器D的后側。彈性層TS的至少部分可附接至顯示器D的后側。例如,彈性層TS的一側的全部或一些可附接至顯示器D。

中性面NL可存在于顯示器D中。中性面NL可以是在顯示器D的彎曲期間的參考平面。例如,中性面NL在彎曲期間可具有很少的拉伸和/或壓縮。

中性面NL的位置可根據(jù)顯示器D與其相關的部件之間的關系來確定。例如,中性面TS的位置可通過顯示器D的模量與彈性層TS的模量之間的關系來確定。當彈性層TS的模量大于顯示器D的模量時,當對其施加彎曲力時可主要在彈性層TS中發(fā)生彎曲?;诖耸聦?,中性面NL的位置可通過控制顯示器D的模量和彈性層TS的模量來設定。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與顯示器D有關的部件的模量可被確定為使得中性面NL被設定在顯示器D中,從而減小在彎曲期間施加于顯示器D的應力。

參照圖44的(b),當顯示器D在彈性層TS擴展的方向上彎曲時,顯示器D和彈性層TS可繞顯示器D的中性面NL彎曲。在這種狀態(tài)下,由于拉伸而引起的應力可集中在彈性層TS上。換言之,相對低的應力可被施加到顯示器D。

參照圖44的(c),當顯示器D在彈性層TS壓縮的方向上彎曲時,顯示器D和彈性層TS也可繞顯示器D的中性面NL彎曲。在這種情況下,顯示器D的變形的量被最小化,應力被施加到具有相對大量的變形的彈性層TS。因此,即使當長時間多次施加彎曲時,也可防止顯示器D損壞。由于被施加相對高的應力的彈性層TS由對物理應力魯棒的材料(例如,硅)制成,所以防止了彈性層TS被損壞。

圖45和圖46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的各種示例。

如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TS可包括剛性部RP1和RP2以及柔性部FP。剛性部RP1和RP2以及柔性部FP可按照各種形式來配置。

參照圖45,顯示器D可包括彎曲區(qū)域BA以及平坦區(qū)域FA1和FA2。彈性層TS可包括柔性部FP以及剛性部RP1和RP2。彈性層TS可被疊加在顯示器D上。例如,彈性層TS的整個區(qū)域可被設置在顯示器D的區(qū)域內。

柔性部FP可對應于顯示器D的彎曲區(qū)域BA。例如,柔性部FP可具有包括彎曲區(qū)域BA的尺寸。換言之,柔性部FP的寬度可大于彎曲區(qū)域BA的寬度。因此,當彎曲區(qū)域BA彎曲時,柔性部FP可充分地抵消顯示器D的變形。

柔性部FP可支撐顯示器D的彎曲區(qū)域BA。即,當顯示器D彎曲時,柔性部FP可在支撐彎曲區(qū)域BA的同時與顯示器D一起彎曲。上述應變儀SG可被設置到柔性部FP的后側。

彈性層TS的剛性部RP1和RP2可被分成多個區(qū)域。例如,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可按照彈性層TS夾在二者之間的方式布置。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可對應于顯示器D的第一平坦區(qū)域FA1和第二平坦區(qū)域FA2。因此,盡管存在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顯示器D的彎曲區(qū)域BA可沒有任何阻力地彎曲。

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可支撐顯示器D。例如,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可支撐顯示器D的后側,使得在第一主體210和第二主體220平坦的平坦狀態(tài)下顯示器D保持平坦。例如,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可支撐顯示器D,使得當顯示器D被觸摸時顯示器D不移動。為了有效地支撐顯示器D,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可被配置成平坦金屬板。

參照圖46的(a),柔性部FP可被分成多個區(qū)域。例如,柔性部FP可包括第一柔性部FP1、第二柔性部FP2和第三柔性部FP3。第一柔性部FP1、第二柔性部FP2和第三柔性部FP3可按照間隔布置并且連接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由于第一柔性部FP1、第二柔性部FP2和第三柔性部FP3按照間隔布置,所以彎曲期間的阻力可進一步減小。

參照圖46的(b),柔性部FP可包括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例如,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可通過嵌件注塑成型被模制到柔性部FP。由于柔性部FP包括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所以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不暴露于外。因此,當?shù)谝粍傂圆縍S1和第二剛性部RP2由金屬形成時,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不暴露于濕氣,因此其耐久性可改進。

圖47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觸摸傳感器。

如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100可包括觸摸傳感器TC。觸摸傳感器TC可被設置在顯示器D與彈性層TS之間。觸摸傳感器TC可與顯示器D集成。例如,觸摸圖案可形成在顯示器D的后側。

觸摸傳感器TC可感測施加于移動終端100的用戶觸摸。觸摸傳感器TC可被設置到顯示器D的后側。觸摸傳感器TC可與顯示器D集成。

觸摸傳感器TC的至少部分可為柔性的。例如,觸摸傳感器TC可包括觸摸柔性部TFP。觸摸柔性部TFP可對應于顯示器D的彎曲區(qū)域BA。因此,當顯示器D彎曲時觸摸柔性部TFP可與顯示器D一起彎曲。

觸摸傳感器TC可包括傳感器線SL。傳感器線SL可以是形成在觸摸傳感器TS上以感測觸摸的水平和/或垂直線。傳感器線SL可通過傳感器線連接器SC電連接至移動終端100的控制器180。傳感器線SL可包括儀表部GP。

儀表部GP可被設置到觸摸傳感器TC的側面。例如,儀表部GP可在觸摸傳感器TC的長度方向上沿著觸摸傳感器TC的兩側布置。儀表部GP可以是傳感器線SL的按照鋸齒形形式布置的部分。例如,儀表部GP可以是傳感器線SL在第一寬度W1和第一長度D1的范圍內被前后布置多次的區(qū)域。傳感器線SL的總長度可由于儀表部GP而增大。例如,如果當儀表部GP不存在時傳感器線SL的總長度為A,則當儀表部GP存在時傳感器線SL的總長度可為A+B。

儀表部GP可被設置在觸摸柔性部TFP內。儀表部GP可被布置在觸摸柔性部TFP的兩側。

布置在觸摸柔性部TFP的兩側的儀表部GP可感測觸摸傳感器TC的彎曲。例如,當觸摸傳感器TC彎曲時,包括在儀表部GP中的傳感器線部分的一些或全部可被擴展和/或壓縮,因此其電阻可改變。在感測到電阻變化時,控制器180可確定移動終端100彎曲??刂破?80可基于電阻變化的量來確定移動終端100的彎曲程度。

由于儀表部GP按照鋸齒形形式布置,所以由于彎曲而引起的電阻變化可被放大。例如,盡管布置在第一長度DL的方向上的一個傳感器線SL中的電阻變化可能較小,但是在第一長度D1和第一寬度Wl的區(qū)域內布置多次的傳感器線中的電阻變化之和可足夠大。

儀表部GP可與應變儀SG一起設置。例如,儀表部GP被設置到觸摸傳感器TC,應變儀SG可被設置到彈性層TS。控制器180可通過感測傳感器線SL中由于儀表部GP引起的電阻變化以及由于應變儀SG引起的電阻變化來確定移動終端是否彎曲和/或移動終端100的彎曲程度。

儀表部GP和應變儀SG可被選擇性地設置。當僅設置儀表部GP時,可不需要用于形成應變儀SG的附加工藝。

圖48和圖49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的粘合部。

如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彈性層TS可通過粘合層AR附接至顯示器D。

參照圖48的(a),粘合層AR可被設置在顯示器D和彈性層TS上。

粘合層TS可為雙面膠帶、粘合劑等。彈性層TS可利用粘合層AR附接至顯示器D的后側。

可設置多個粘合層AR。例如,第一粘合層AR1和第二粘合層AR2可被設置到不同的位置。

第一粘合層AR1和第二粘合層AR2可被設置在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上。即,第一粘合層AR1和第二粘合層AR2可被設置到對彈性層TS中的彎曲沒有影響或很少影響的區(qū)域。

參照圖48的(b),彈性層TS可通過第一粘合層AR1和第二粘合層AR2被固定到顯示器D。換言之,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可被固定到顯示器D。

當顯示器D彎曲時,彈性層TS的柔性部FP可擴展。例如,可在與柔性部FP的整個區(qū)域對應的擴展區(qū)域EA中發(fā)生拉伸。當柔性部FP擴展時,擴展區(qū)域EA的厚度T可減小。即,擴展區(qū)域EA可變薄。

參照圖49的(a),粘合層AR可包括第一粘合層AR1、第二粘合層AR2和第三粘合層AR3。第一粘合層AR1和第二粘合層AR2可分別被設置到第一剛性部RS1和第二剛性部RP2,而第三粘合層AR3可被設置到柔性部FP。換言之,第二粘合層AR2可附接至柔性部FP的中心和顯示器D的中心。

參照圖49的(b),當顯示器D彎曲時,彈性層TS的柔性部FP可彎曲和擴展。當柔性部FP變形時,柔性部FP的厚度可根據(jù)位置而不同程度地改變。例如,如果彈性層的與第三粘合層AR3對應的區(qū)域的厚度為T1,則第三粘合層AR3兩側的第一擴展區(qū)域EA1和第二擴展區(qū)域EA2的厚度可分別為T2和T3。T2和T3可相同。這種厚度差異可由附接至彈性層TS的柔性部FP的第三粘合層AR3導致。由于第三粘合層AR3,當顯示器D彎曲時柔性部FP可更自然地彎曲。

圖50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移動終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如圖50所示,可通過感測應變儀的狀態(tài)改變來控制移動終端的操作。移動終端可包括控制器。該控制器可被驅動以執(zhí)行針對顯示器的應用程序(或應用)以及用于移動終端的操作的數(shù)據(jù)和命令。

除了與應用程序有關的操作以外,控制器還控制移動終端的總體操作??刂破骺商幚硗ㄟ^上述部件輸入或輸出的信號、數(shù)據(jù)、信息等,或者執(zhí)行存儲在存儲器中的應用程序以向用戶提供適當?shù)男畔⒒蚬δ芑蛘咛幚硭鼈儭?/p>

具體地講,當應變儀的電阻開始改變時控制器可測量該電阻(S110)。即,在第一狀態(tài)下控制器可測量應變儀的電阻。

當電阻改變停止達兩秒或更長時間時控制器可測量應變儀的電阻(S120)。如上所述,隨著第一狀態(tài)改變?yōu)榈诙顟B(tài),應變儀的電阻可增大。因此,應變儀的電阻不改變可意味著移動終端的折疊停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應變儀中的電阻改變停止之后立即測量應變儀的電阻,則由于短暫誤差,可能無法清楚地確定電阻改變是否停止。因此,當應變儀中的電阻改變停止達兩秒或更長時間時執(zhí)行下一布置。

控制器可確定當應變儀中的電阻改變停止時應變儀的電阻是否與當電阻開始改變時應變儀的電阻相同(S130)。即,控制器可確定所測量的應變儀的電阻是否與第一狀態(tài)下的電阻相同。如果所測量的應變儀的電阻與第一狀態(tài)下的電阻相同,則這意味著移動終端被展開并且維持第一狀態(tài)。因此,控制器可不執(zhí)行任何命令。

如果所測量的應變儀的電阻不同于第一狀態(tài)下的電阻,則控制器可再等待一秒,然后測量應變儀的電阻(S140)。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器可通過在等待一秒之后測量應變儀的電阻來檢查移動終端是正被折疊還是保持在折疊狀態(tài)。

隨后,控制器可確定當應變儀中的電阻改變停止兩秒或更長時間時應變儀的電阻是否與在等待一秒之后測量的電阻相同(S150)。如果當應變儀中的電阻改變停止兩秒或更長時間時應變儀的電阻不同于在等待一秒之后測量的電阻,則這意味著移動終端正被折疊。因此,控制器可不執(zhí)行任何命令。

相反,如果當應變儀中的電阻改變停止兩秒或更長時間時應變儀的電阻與在等待一秒之后測量的電阻相同,則控制器可基于所測量的應變儀的電阻執(zhí)行命令。

由于應變儀的電阻取決于移動終端的折疊角度,所以控制器可執(zhí)行與移動終端被折疊的特定角度對應的命令。

圖51是根據(jù)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框圖。還可提供其它實施方式、配置和布置。

如所示,移動終端100可包括無線通信單元110(或無線電通信單元)、音頻/視頻(A/V)輸入單元120、用戶輸入單元130、感測單元140、輸出單元150、存儲器160、接口170、控制器180和電源190。圖51所示的部件可以是基本部件和/或移動終端100中所包括的部件的數(shù)量可變化?,F(xiàn)在可描述移動終端100的部件。

無線通信單元110可包括允許移動終端100與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之間或者移動終端100與移動終端100所在的網(wǎng)絡之間的無線電通信的至少一個模塊。例如,無線通信單元110可包括廣播接收模塊111、移動通信模塊112、無線互聯(lián)網(wǎng)模塊113、短距離通信模塊114(或局域通信模塊)和位置信息模塊115。

廣播接收模塊111可通過廣播信道從外部廣播管理服務器接收廣播信號和/或廣播相關信息。廣播信道可包括衛(wèi)星信道和地面信道,廣播管理服務器可以是生成并發(fā)送廣播信號和/或廣播相關信息的服務器或者接收預先創(chuàng)建的廣播信號和/或廣播相關信息并且將所述廣播信號和/或廣播相關信息發(fā)送給終端的服務器。

廣播信號不僅可包括TV廣播信號、無線電廣播信號和數(shù)據(jù)廣播信號,而且可包括TV廣播信號和無線電廣播信號的組合形式的信號。廣播相關信息可以是關于廣播信道、廣播節(jié)目或廣播服務提供商的信息,并且可甚至通過移動通信網(wǎng)絡來提供。在后一種情況下,廣播相關信息可通過移動通信模塊112來接收。

廣播相關信息可按照各種形式存在。例如,廣播相關信息可按照數(shù)字多媒體廣播(DMB)系統(tǒng)的電子節(jié)目指南(EPG)的形式或者手持數(shù)字視頻廣播(DVB-H)系統(tǒng)的電子服務指南(ESG)的形式存在。

廣播接收模塊111可利用各種廣播系統(tǒng)接收廣播信號。更具體地講,廣播接收模塊111可利用諸如地面數(shù)字多媒體廣播(DMB-T)系統(tǒng)、衛(wèi)星數(shù)字多媒體廣播(DMB-S)系統(tǒng)、僅媒體前向鏈路(MediaFLO)系統(tǒng)、DVB-H和地面綜合服務數(shù)字廣播(ISDB-T)系統(tǒng)的數(shù)字廣播系統(tǒng)來接收數(shù)字廣播信號。廣播接收模塊111可從上述數(shù)字廣播系統(tǒng)以外的提供廣播信號的廣播系統(tǒng)接收信號。

通過廣播接收模塊111接收的廣播信號和/或廣播相關信息可被存儲在存儲器160中。移動通信模塊112可向移動通信網(wǎng)絡上的基站、外部終端和服務器中的至少一個發(fā)送無線電信號/從其接收無線電信號。無線電信號可包括語音呼叫信號、視頻電話呼叫信號或者根據(jù)文本/多媒體消息的發(fā)送和接收的各種形式的數(shù)據(jù)。

無線互聯(lián)網(wǎng)模塊113可對應于用于無線互聯(lián)網(wǎng)接入的模塊,并且可被包括在移動終端100中或者可從外部附接至移動終端100。無線LAN(WLAN或Wi-Fi)、無線寬帶(Wibro)、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高速下行鏈路分組接入(HSDPA)等可用作無線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

短距離通信模塊114可對應于用于短距離通信的模塊。另外,射頻識別(RFID)、紅外數(shù)據(jù)協(xié)會(IrDA)、超寬帶(UWB)和/或可用作短距離通信技術。

位置信息模塊115可確認或獲得移動終端100的位置。位置信息模塊115可利用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GNSS)來獲得位置信息。GNSS是描述無線電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的術語,其繞地球旋轉并且向預定類型的無線電導航接收機發(fā)送參考信號使得無線電導航接收機可確定它們在地球表面或地球表面附近的位置。例如,GNSS可包括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歐洲的伽利略、俄羅斯的全球軌道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GLONASS)、中國的COMPASS和日本的準天頂衛(wèi)星系統(tǒng)(QZSS)。

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模塊是位置信息模塊115的代表性示例。GPS模塊可計算關于一個點或對象與至少三顆衛(wèi)星之間的距離的信息以及關于測量距離信息的時間的信息,并且對所獲得的距離信息應用三角法以根據(jù)預定時間的緯度、經(jīng)度和高度獲得關于所述點或對象的三維位置信息。

也可使用利用三顆衛(wèi)星計算位置和時間信息并且利用另一顆衛(wèi)星校正所計算的位置和時間信息的方法。另外,GPS模塊可連續(xù)地實時計算當前位置并且利用位置信息計算速度信息。

A/V輸入單元120可輸入(或接收)音頻信號和/或視頻信號。A/V輸入單元120可包括相機121和麥克風122。相機121可處理在視頻電話模式下或拍照模式下通過圖像傳感器獲得的靜止圖像或運動圖像的圖像幀。所處理的圖像幀可被顯示在顯示器151(可以是觸摸屏)上。

由相機121處理的圖像幀可被存儲在存儲器160中或者可通過無線通信單元110被發(fā)送至外部裝置。移動終端100還可包括至少兩個相機121。

麥克風122可在呼叫模式、記錄模式和/或語音識別模式下接收外部音頻信號,麥克風122可將所接收到的音頻信號處理成電音頻數(shù)據(jù)。然后在呼叫模式下音頻數(shù)據(jù)可被轉換為可通過移動通信模塊112發(fā)送至移動通信基站并且輸出的形式。麥克風122可采用各種噪聲去除算法(或者噪聲消除算法)以用于去除或減少接收外部音頻信號時所生成的噪聲。

用戶輸入單元130可從用戶接收用于控制移動終端100的操作的輸入數(shù)據(jù)。用戶輸入單元130可包括鍵區(qū)、薄膜開關、觸摸板(靜壓/電容)、滾輪、觸合式開關等。

感測單元140可感測移動終端100的當前狀態(tài),例如移動終端100的打開/關閉狀態(tài)、移動終端100的位置、用戶是否觸摸移動終端100、移動終端100的方向以及移動終端100的加速/減速,感測單元140可生成感測信號以用于控制移動終端100的操作。例如,在滑蓋電話的示例中,感測單元140可感測滑蓋電話是否被打開或關閉。另外,感測單元140可感測電源190是否供電和/或接口170是否連接至外部裝置。感測單元140還可包括接近傳感器141。感測單元140可感測移動終端100的運動。

輸出單元150可生成視覺、聽覺和/或觸覺輸出,輸出單元150可包括顯示器151、音頻輸出模塊152、報警器153和觸覺模塊154。顯示器151可顯示由移動終端100處理的信息。當移動終端100處于呼叫模式時,顯示器151可顯示與電話呼叫有關的用戶界面(UI)和/或圖形用戶界面(GUI)。當移動終端100處于視頻電話模式或者拍照模式時,顯示器151還可顯示拍攝的和/或接收的圖像、UI或GUI。

顯示器151可包括液晶顯示器、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有機發(fā)光二極管顯示器、柔性顯示器和/或三維顯示器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器151可為透明型或者光透射型。即,顯示器151可包括透明顯示器。

透明顯示器可為透明液晶顯示器。顯示器151的背面結構也可為光透射型。因此,用戶可透過被顯示器151占據(jù)的移動終端100的主體的透明區(qū)域看到位于(移動終端100的)主體后面的對象。

移動終端100還可包括至少兩個顯示器151。例如,移動終端100可包括按照預定距離布置在單面上的多個顯示器151或者集成的顯示器。所述多個顯示器151也可布置在不同的面上。

當顯示器151和感測觸摸的傳感器(以下稱作觸摸傳感器)形成分層結構(稱作觸摸屏)時,除了輸出裝置以外顯示器151還可用作輸入裝置。例如,觸摸傳感器可為觸摸膜、觸摸片和/或觸摸板的形式。

觸摸傳感器可將施加于顯示器151的特定部分的壓力的變化或者在顯示器151的特定部分處生成的電容的變化轉換為電輸入信號。觸摸傳感器可感測觸摸的壓力以及觸摸的位置和區(qū)域。

當用戶對觸摸傳感器施加觸摸輸入時,與觸摸輸入對應的信號可被發(fā)送至觸摸控制器。然后觸摸控制器可處理該信號并且將與處理的信號對應的數(shù)據(jù)發(fā)送至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可檢測顯示器151的觸摸部分。

(感測單元140的)接近傳感器141可位于移動終端100的被觸摸屏圍繞和/或在觸摸屏附近的內部區(qū)域中。接近傳感器141可在沒有機械接觸的情況下利用電磁力或紅外線感測靠近預定感測面的物體或者位于接近傳感器141附近的物體。接近傳感器141可具有比接觸型傳感器長的壽命,因此可在移動終端100中具有廣泛應用。

接近傳感器141可包括透射型光電傳感器、直接反射型光電傳感器、反射鏡反射型光電傳感器、高頻振蕩接近傳感器、電容接近傳感器、磁接近傳感器和/或紅外接近傳感器。電容觸摸屏可被構造為使得通過根據(jù)指點器的接近的電場的變化來檢測指點器的接近。觸摸屏(觸摸傳感器)可被歸類為接近傳感器141。

為了易于說明,指點器在不實際觸摸觸摸屏的情況下靠近觸摸屏的動作可被稱作接近觸摸,使指點器與觸摸屏接觸的動作可被稱作接觸觸摸。指點器在觸摸屏上的接近觸摸點可對應于指點器與觸摸屏垂直的觸摸屏的點。

接近傳感器141可感測接近觸摸和接近觸摸模式(例如,接近觸摸距離、接近觸摸方向、接近觸摸速度、接近觸摸時間、接近觸摸位置、接近觸摸移動狀態(tài)等)。然后,與感測到的接近觸摸動作和接近觸摸模式對應的信息可被顯示在觸摸屏上。

音頻輸出模塊152可在呼叫信號接收模式、電話呼叫模式或記錄模式、語音識別模式和廣播接收模式下輸出從無線通信單元110接收的或者存儲在存儲器160中的音頻數(shù)據(jù)。音頻輸出模塊152可輸出與移動終端100中執(zhí)行的功能有關的音頻信號(例如,呼叫信號到來音和消息到來音)。音頻輸出模塊152可包括接收器、揚聲器、蜂鳴器等。音頻輸出模塊152可通過耳機插孔輸出聲音。用戶可通過將耳機連接至耳機插孔來聽到聲音。

報警器153可輸出用于指示移動終端100的事件的發(fā)生的信號。例如,當接收到呼叫信號、接收到消息、輸入鍵信號和/或輸入觸摸時可生成警報。報警器153還可按照不同于視頻信號或音頻信號的形式輸出信號,例如,通過振動來指示事件的發(fā)生的信號。視頻信號和/或音頻信號也可通過顯示器151或音頻輸出模塊152來輸出。

觸覺模塊154可生成用戶可感覺到的各種觸覺效果。觸覺效果的一個示例是振動。由觸覺模塊154生成的振動的強度和/或模式也可被控制。例如,不同的振動可被組合并輸出或者可被依次輸出。

除了振動以外,觸覺模塊154還可生成各種觸覺效果,包括根據(jù)插針排列相對于接觸皮膚表面垂直移動的刺激效果、根據(jù)通過噴射孔或抽吸孔對空氣的噴射力或抽吸力的刺激效果、摩擦皮膚的刺激效果、根據(jù)電極的接觸的刺激效果、使用靜電力的刺激效果以及根據(jù)使用能夠吸收熱或輻射熱的元件表現(xiàn)熱和冷的效果。

觸覺模塊154不僅可通過直接接觸來傳遞觸覺效果,而且可允許用戶通過用戶的手指或手臂的肌肉覺來感覺到觸覺效果。移動終端100還可包括多個觸覺模塊154。

存儲器160可存儲用于控制器180的操作的程序和/或暫時地存儲輸入/輸出數(shù)據(jù)(例如,電話簿、消息、靜止圖像和/或運動圖像)。存儲器160還可存儲關于當對觸摸屏施加觸摸輸入時輸出的各種模式的振動和聲音的數(shù)據(jù)。

存儲器160可至少包括閃存、硬盤型存儲器、多媒體卡微型存儲器、卡型存儲器(例如,SD或XD存儲器)、隨機存取存儲器(RAM)、靜態(tài)RAM(SRAM)、只讀存儲器(ROM)、電可擦除可編程ROM(EEPROM)、可編程ROM(PROM)磁存儲器、磁盤和/或光盤。移動終端100還可與互聯(lián)網(wǎng)上執(zhí)行存儲器160的存儲功能的web存儲裝置相關地操作。

接口170可用作通向連接至移動終端100的外部裝置的路徑。接口170可從外部裝置接收數(shù)據(jù)或電力并且將所述數(shù)據(jù)或電力發(fā)送給移動終端100的內部部件或者將移動終端100的數(shù)據(jù)發(fā)送至外部裝置。例如,接口170可包括有線/無線頭戴式耳機端口、外部充電器端口、有線/無線數(shù)據(jù)端口、存儲卡端口、用于連接具有用戶識別模塊的裝置的端口、音頻I/O端口、視頻I/O端口和/或耳機端口。

接口170還可與用戶識別模塊接口連接,該用戶識別模塊是存儲用于驗證使用移動終端100的權限的信息的芯片。例如,用戶識別模塊可以是用戶標識模塊(UIM)、訂戶標識模塊(SIM)和/或通用訂戶標識模塊(USIM)。識別裝置(包括用戶識別模塊)還可按照智能卡的形式制造。因此,識別裝置可通過接口170的端口連接至移動終端100。

接口170還可以是當移動終端100連接至外部托架時來自外部托架的電力被提供給移動終端100的路徑或者用戶通過托架輸入的各種命令信號被發(fā)送至移動終端100的路徑。從托架輸入的各種命令信號或電力可用作用于確認移動終端100是否被正確地設置在托架中的信號。

控制器180可控制移動終端100的總體操作。例如,控制器180可執(zhí)行控制和處理以用于語音通信、數(shù)據(jù)通信和/或視頻電話??刂破?80還可包括用于播放多媒體的多媒體模塊181。多媒體模塊181可被包括在控制器180中或者可與控制器180分離。

控制器180可執(zhí)行能夠將施加于觸摸屏的手寫輸入或繪畫輸入識別為字符或圖像的模式識別處理。電源190可接收外部電力和內部電力并且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提供移動終端100的部件的操作所需的電力。

根據(jù)硬件實現(xiàn)方式,實施方式可利用專用集成電路(ASIC)、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DSP)、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件(DSPD)、可編程邏輯器件(PLD)、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和/或用于執(zhí)行功能的電子單元中的至少一個來實現(xiàn)。實施方式可由控制器180來實現(xiàn)。

根據(jù)軟件實現(xiàn)方式,諸如過程或功能的實施方式可利用執(zhí)行至少一個功能或操作的單獨的軟件模塊來實現(xiàn)。軟件代碼可根據(jù)以適當?shù)能浖Z言編寫的軟件應用來實現(xiàn)。軟件代碼可被存儲在存儲器160中并由控制器180執(zhí)行。

移動終端的上述控制方法可被編寫為計算機程序并且可利用計算機可讀記錄介質被實現(xiàn)于執(zhí)行所述程序的數(shù)字微處理器中。移動終端的控制方法可通過軟件來執(zhí)行。所述軟件可包括執(zhí)行所需任務的代碼段。程序或代碼段也可被存儲在處理器可讀介質中或者可通過傳輸介質或者通信網(wǎng)絡根據(jù)與載波組合的計算機數(shù)據(jù)信號來發(fā)送。

計算機可讀記錄介質可以是可存儲可隨后由計算機系統(tǒng)讀取的數(shù)據(jù)的任何數(shù)據(jù)存儲裝置。計算機可讀記錄介質的示例可包括只讀存儲器(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M)、CD-ROM、DVD±ROM、DVD-RAM、磁帶、軟盤、光學數(shù)據(jù)存儲裝置。計算機可讀記錄介質還可分布于聯(lián)網(wǎng)的計算機系統(tǒng)上以使得計算機可讀代碼以分布式方式存儲和執(zhí)行。

一種移動終端可包括:第一觸摸屏,其被配置為顯示第一對象;第二觸摸屏,其被配置為顯示第二對象;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為接收施加于第一對象的第一觸摸輸入并且當在第一觸摸輸入被維持的同時接收到施加于第二對象的第二觸摸輸入時將第一對象鏈接至與第二對象對應的功能。

可提供一種控制移動終端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第一觸摸屏上顯示第一對象;在第二觸摸屏上顯示第二對象;接收施加于第一對象的第一觸摸輸入;以及當在第一觸摸輸入被維持的同時接收到施加于第二對象的第二觸摸輸入時將第一對象鏈接至與第二對象對應的功能。

本說明書對“一個實施方式”、“實施方式”、“示例實施方式”等的任何引用表示與所述實施方式結合描述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被包括在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方式中。出現(xiàn)在說明書中的各種地方的這些短語未必全部表示同一實施方式。另外,當與任何實施方式結合描述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時,認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與其它實施方式結合來實現(xiàn)這樣的特征、結構或特性。

盡管參照其多個例示性實施方式描述了實施方式,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許多其它修改和實施方式,其將落入本公開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圍內。更具體地講,在本公開、附圖和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在主題組合布置的組成部件和/或布置方式方面進行各種變化和修改。除了在組成部件和/或布置方式方面的變化和修改以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替代使用也將是顯而易見的。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2015年9月8日提交的美國申請No.62/215,700以及2016年6月3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No.10-2016-0069254和2016年6月15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No.10-2016-0074465的較早申請日的權益和優(yōu)先權。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山西省| 湖北省| 视频| 建宁县| 新竹县| 民丰县| 白朗县| 拉孜县| 绍兴市| 湄潭县| 双江| 张掖市| 顺义区| 吉林市| 民县| 高陵县| 瑞金市| 辛集市| 双桥区| 禹州市| 望奎县| 栾川县| 鹰潭市| 介休市| 东光县| 灵川县| 峨山| 博罗县| 同德县| 庆城县| 定兴县| 怀化市| 商河县| 京山县| 扬州市| 海南省| 颍上县| 通城县| 五寨县| 延吉市|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