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學棱鏡及應用該光學棱鏡的激光條碼掃描裝置。
背景技術:
:激光條碼掃描裝置中的光學棱鏡是光路反射的重要元件。相關技術中,光學棱鏡的反射面常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為基體層,且在所述基體層表面鍍膜作為面層以加強光路反射效果,鍍覆的膜為金、銀及鋁等電鍍金屬膜。上述光學棱鏡存在的弊端是,在所述光學棱鏡的高速旋轉過程中,所述面層容易脫落且容易氧化,導致所述光學棱鏡的綜合性能不佳。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光學棱鏡,旨在解決光學棱鏡的的綜合性能不佳的弊端。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所述光學棱鏡,包括側壁及面層;所述側壁環(huán)繞形成收容腔;所述面層設于所述側壁的遠離所述收容腔的一側;所述側壁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所述面層為玻璃層,且所述玻璃層的反射面背離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所述側壁包括依次連接成環(huán)狀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及第四側壁。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還包括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所述玻璃層、所述第一膜層和所述第二膜層依次設置;所述第一膜層為鋁膜層、金膜層及銀膜層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第二膜層為二氧化硅層或氟化鎂層中的一種。優(yōu)選地,所述玻璃層的厚度為0.5mm-1.5mm。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膜層的厚度為0.05nm-40μm。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膜層的厚度為200nm-250nm。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還包括底壁,所述側壁的其中一端連接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側壁的背離所述收容腔的表面、所述第三側壁的背離所述收容腔的表面、所述第二側壁的背離所述收容腔的表面及所述第四側壁的背離所述收容腔的表面分別與所述底壁形成的夾角依次為98.7°、96.8°、94.8°及92.7°。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激光條碼掃描裝置,包括電機、殼體和所述光學棱鏡,所述殼體形成容置空間,所述光學棱鏡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間內(nèi),所述電機收容于所述光學棱鏡的收容腔內(nèi)。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包括與所述光學棱鏡的底壁間隔設置的頂壁,所述光學棱鏡的側壁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頂壁。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還包括環(huán)形槽,所述環(huán)形槽環(huán)設于所述頂壁的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側,所述電機包括向所述頂壁方向延伸的凸臺,所述凸臺與所述環(huán)形槽呈間隙配合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還包括磁鐵,所述磁鐵連接于所述頂壁的背離所述收容腔的一側,且靠近所述光學棱鏡的第二側壁和第三側壁的相交處設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光學棱鏡的所述側壁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所述面層為玻璃層,所述玻璃層與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的結合,可以防止所述光學棱鏡的所述面層脫落和氧化,提高所述光學棱鏡的綜合性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棱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光學棱鏡去除面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所述光學棱鏡的玻璃層、第一膜層和第二膜層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的光學棱鏡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所示的光學棱鏡沿A-A線的剖視圖;圖6為圖4所示的光學棱鏡沿B-B線的剖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激光條碼掃描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光學棱鏡(去除面層、第一膜層及第二膜層)與電機的配合連接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0光學棱鏡101第一側壁103第二側壁105第三側壁107第四側壁109收容腔111面層113底壁115頂壁117收容槽119平衡塊121凸臺123電機125環(huán)形槽128第一膜層129第二膜層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本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tài)(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固定”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另外,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xiàn)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xiàn)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光學棱鏡100。請參照圖1至圖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光學棱鏡100包括側壁(未標示)及面層111;所述側壁環(huán)繞形成收容腔109(請參見圖4);所述面層111設于所述側壁的遠離所述收容腔109的一側;所述側壁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所述面層111為玻璃層,且所述玻璃層的反射面背離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所述側壁包括依次連接成環(huán)狀的第一側壁101、第二側壁103、第三側壁105及第四側壁1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光學棱鏡100的所述側壁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所述面層111為玻璃層,所述玻璃層與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的結合,可以防止所述光學棱鏡100的所述面層111脫落和氧化,提高所述光學棱鏡100的綜合性能。具體的,所述玻璃層與所述側壁的結合可以采用膠合方式。所述玻璃層用于替代現(xiàn)有技術中的電鍍金屬膜,對所述光學棱鏡100的綜合性能改善如下:1、防止所述面層111脫落;2、提高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反射率:使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反射率從97%提高至99%;3、使所述光學棱鏡100的抗氧化性能提高:所述電鍍金屬膜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中會發(fā)黃,所述玻璃層具有優(yōu)良的抗氧化性能,因此,所述玻璃層替代所述電鍍金屬膜后,完全解決了所述電鍍金屬膜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的問題;4、提高所述光學棱鏡100的表面耐磨性能:所述電鍍金屬膜的表面硬度不高,耐磨性能不佳,容易被刮花,采用耐磨性能優(yōu)良、表面硬度高及防刮花的所述玻璃層替代所述電鍍金屬膜后,所述光學棱鏡100的表面硬度、表面耐磨性和防刮花性能能將得到顯著提高。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側壁101與所述第三側壁105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側壁103與所述第四側壁107相對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光學棱鏡100具有四個側壁,并形成四個反射面,所述光學棱鏡100為四光學棱鏡100。當然,所述光學棱鏡100并不僅限于所述四光學棱鏡100,具有任意數(shù)量反射面的所述光學棱鏡100均同理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再請參閱圖3,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100還包括第一膜層128和第二膜層129;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層、所述玻璃層、所述第一膜層128和所述第二膜層129依次設置;所述第一膜層128為鋁膜層、金膜層及銀膜層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第二膜層129為二氧化硅層或氟化鎂層中的一種。所述第一膜層128為反射率高的金屬層,用于提高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反射率,所述第一膜層128的材質(zhì)并不僅限于所述鋁膜層、金膜層及銀膜層,所述第二膜層129用于提高所述第一膜層128的抗氧化性,防止所述第一膜層128脫落,并用于提高透光率和防刮花,所述第一膜層128的材質(zhì)并不僅限于所述氟化鎂層及所述二氧化硅層,還可以為其他透光率高的材質(zhì)。優(yōu)選地,所述玻璃層的厚度為0.5mm-1.5mm,優(yōu)選0.8mm。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膜層128的厚度為0.05nm-40μm。當所述第一膜層128的厚度為40nm時,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反射率最高,達90%以上,且所述第一膜層128的鍍覆采用真空鍍膜技術。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膜層129的厚度為200nm-250nm。所述第二膜層129的厚度對透光效果有影響,為了保證良好的透光效果,所述第二膜層129的厚度為200nm至250nm,優(yōu)選227.5nm,此時,透光效果最佳。再請結合參閱圖4至圖6,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100還包括底壁113,所述側壁的其中一端連接于所述底壁113,所述第一側壁101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所述第三側壁105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所述第二側壁103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及所述第四側壁107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分別與所述底壁113形成的夾角依次減小。所述第一側壁101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所述第三側壁105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所述第二側壁103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及所述第四側壁107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分別與所述底壁113形成的夾角依次減小,入射的一條激光線在所述光學棱鏡100的旋轉過程中依次發(fā)射到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四個反射面,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四個反射面角度不同,能將激光線反射成四條激光線。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100還包括底壁113,所述側壁的其中一端連接于所述底壁113,所述第一側壁101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所述第三側壁105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所述第二側壁103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及所述第四側壁107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分別與所述底壁113形成的夾角依次為98.7°、96.8°、94.8°及92.7°。所述第二側壁103、所述第一側壁101、所述第四側壁107及所述第三側壁105的壁厚依次減小。為了使所述光學棱鏡100的質(zhì)心保持在所述光學棱鏡100的中心,因此,在所述第一側壁101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所述第三側壁105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所述第二側壁103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及所述第四側壁107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表面與所述底壁113形成的夾角依次減小的情況下,需要通過所述第二側壁103、所述第一側壁101、所述第四側壁107及所述第三側壁105的壁厚依次減小的設計來使得所述光學棱鏡100的質(zhì)心位于所述光學棱鏡100的中心。再請結合參閱圖7,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激光條碼掃描裝置(未標號),包括電機123、殼體(圖未示)和所述光學棱鏡100,所述殼體形成容置空間(圖未示),所述光學棱鏡100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間內(nèi),所述電機123收容于所述光學棱鏡100的收容腔109內(nèi)。所述激光條碼掃描裝置還包括電機123(參見圖8),所述電機123用于驅動所述光學棱鏡100的所述側壁繞一轉軸旋轉,所述轉軸設于所述收容腔109。所述電機123使所述光學棱鏡100高速旋轉,以使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各個反射面依次接收到激光。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100包括與所述底壁113間隔設置的頂壁115,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側壁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頂壁115。再請參照圖8,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100還包括環(huán)形槽125,所述環(huán)形槽125環(huán)設于所述頂壁115的靠近所述收容腔109的一側,所述電機123包括向所述頂壁115方向延伸的凸臺121,所述凸臺121與所述環(huán)形槽125呈間隙配合連接。所述環(huán)形槽125有利于加強所述頂壁115的強度,且所述凸臺121與所述環(huán)形槽125呈間隙配合,有利于使所述電機123更容易安裝。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100還包括磁鐵(圖未示),所述磁鐵連接于所述頂壁115的背離所述光學棱鏡的收容腔109的一側,且靠近所述光學棱鏡100的第二側壁103和所述第三側壁105的相交處設置。所述磁鐵用于使霍爾元件檢測所述光學棱鏡100的轉動位置,使所述激光條碼掃描裝置的控制部(圖未示)能隨時獲取所述光學棱鏡100的轉動位置,以實現(xiàn)單線掃碼功能。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100還包括設于所述頂壁115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一側的收容槽117,所述磁鐵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7。所述收容槽117使所述磁鐵的固定更可靠,防止所述磁鐵在所述光學棱鏡100的高速旋轉過程中脫落。優(yōu)選地,所述光學棱鏡100還包括平衡塊119,所述平衡塊119連接于所述頂壁115,且靠近所述光學棱鏡100的第一側壁101和第四側壁107的相交處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平衡塊119用于均衡所述磁鐵和所述收容槽117的重量,調(diào)整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平衡,以進一步使所述光學棱鏡100的質(zhì)心位于其中心。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平衡塊119優(yōu)選設于所述頂壁115的背離所述收容腔109的一側。當然,在實際應用中,所述平衡塊119還可以用來平衡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四個側壁,使所述光學棱鏡100的質(zhì)心位于其中心。所述光學棱鏡100的外表面用于反射激光線,其中,所述激光線的波長優(yōu)選為650nm。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