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信息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信息讀取裝置。
背景技術:
信息讀取裝置包括讀卡器、身份證信息讀取器、atm機銀行卡芯片讀取設備等等,這些設備在芯片進入磁場后,接收解讀器發(fā)出的射頻信號,憑借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fā)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產(chǎn)品信息,或者由標簽主動發(fā)送某一頻率的信號,解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tǒng)進行有關數(shù)據(jù)處理。
現(xiàn)有的信息存儲載體、芯片等需人手動插入讀取設備,在插卡的過程中可能會對信息存儲載體會造成損壞,且插卡后易產(chǎn)生松動、接觸不良導致信息無法正常讀取。而且現(xiàn)在信息讀取口一般是沒有罩蓋的,容易給不法分子在讀取口塞異物的機會使得設備無法正常運行,甚至盜取用戶卡片、信息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信息讀取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xiàn)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一種信息讀取裝置,包括讀取部、固定安置在所述讀取部左側上方的滑推部以及信息載體,所述滑推部右側底部端面內設有導滑腔,所述導滑腔內設有左右延向設置的第一螺旋桿,所述第一螺旋桿左側端面與第一馬達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上螺旋紋配合連接有用以與所述信息載體緊鎖配合連接的緊鎖塊,所述緊鎖塊與所述導滑腔前后內壁互抵且滑接,所述導滑腔右側的所述讀取部內設有垂直延向設置的第一通腔,所述第一通腔底部互通設有向右側延向設置的第二通腔,所述讀取部遠距所述第一通腔一側的內部設有調節(jié)腔,所述調節(jié)腔左側上方的所述讀取部一側的端面內設有讀取槽,所述讀取槽與所述調節(jié)腔之間互通設有第一長槽,所述第一長槽頂部相向的所述讀取槽內頂壁內設有第二長槽,所述調節(jié)腔右側內頂壁與所述第二通腔中間內底部之間互通設有眼孔,所述第一通腔內設有第一錐型輪,所述第一錐型輪上設有左右延向設置的第一軸桿,所述第二通腔內設有左側上方與所述第一錐型輪右側下方楔合連接的第二錐型輪,所述第二錐型輪上設有上下延向設置的第二軸桿,所述調節(jié)腔挨近所述眼孔一側設有上下延向設置的第二螺旋桿,所述第二螺旋桿上設有螺旋紋配合連接的縱滑塊,所述縱滑塊與所述調節(jié)腔前后內壁互抵且滑接,所述縱滑塊左側頂部端面設有向上延向設置且延至所述第一長槽內滑接的隔離板,所述讀取槽右側內壁設有讀取頭,所述信息載體前后兩側面分別設置有手環(huán)部,所述手環(huán)部表面設置有防滑摩擦墊,所述滑推部上設置有隔離裝置。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軸桿左側延向段貫聯(lián)所述第一通腔與所述導滑腔之間的所述讀取部內側且所述第一軸桿左側延向末梢與所述第一螺旋桿右側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軸桿右側延向末梢與所述第一通腔右側內壁旋動配合連接。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二軸桿頂部延向末梢與所述第二通腔內頂壁旋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軸桿底部延向段延至所述眼孔內且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軸桿底部末梢延至所述調節(jié)腔內且與所述第二螺旋桿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底部端與所述調節(jié)腔內底面旋動配合連接。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緊鎖塊底部端面內設有卡槽,所述卡槽上方的所述緊鎖塊內設有第二調節(jié)腔,所述第二調節(jié)腔左右兩側對稱設有第二導位槽,所述第二調節(jié)腔內設有第三軸桿,所述第二導位槽內滑接有導滑塊,所述第三軸桿頂部端面內設有螺旋孔,所述螺旋孔內螺旋紋配合連接有第三螺旋桿,所述第三螺旋桿頂部與第二馬達連接,所述第三軸桿底部貫聯(lián)所述第二調節(jié)腔與所述卡槽之間的所述緊鎖塊內側,所述導滑塊底部設有用以卡入所述卡槽內的卡塊,所述卡塊右側端面內設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底部設有互長槽,所述第一卡槽左側內壁設有感觸器,所述感觸器與所述第二馬達電流連接。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信息載體右側端設有芯片頭,所述芯片頭右側端面內設有口槽,所述信息載體頂部端面設有連柱以及安置在所述連柱頂部端面的卡頭。
進一步地技術方案,所述隔離裝置包括第一隔離板、第四軸桿和轉撥部,所述第四軸桿與所述滑推部頂面旋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隔離板與所述第四軸桿旋動配合連接,所述轉撥部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隔離板上,所述第一隔離板下設置有貫聯(lián)所述第一通腔的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油腔內設置有第一貫聯(lián)槽,通過所述轉撥部轉開所述第一隔離板可向所述第一貫聯(lián)槽內給所述第一錐型輪滴加潤滑油。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導滑腔內設左右延向設置的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左側端面與第一馬達連接,第一螺旋桿上螺旋紋配合連接用以與信息載體緊鎖配合連接的緊鎖塊,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插卡,和提高插卡穩(wěn)定性以及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數(shù)據(jù)讀取中斷。
2.通過第一通腔內設第一錐型輪,第一錐型輪上設左右延向設置的第一軸桿,第二通腔內設左側上方與第一錐型輪右側下方楔合連接的第二錐型輪,第二錐型輪上設上下延向設置的第二軸桿,從而實現(xiàn)配合連接,提高工作效率。
3.通過調節(jié)腔挨近眼孔一側設上下延向設置的第二螺旋桿,第二螺旋桿上設螺旋紋配合連接的縱滑塊,縱滑塊與調節(jié)腔前后內壁互抵且滑接,縱滑塊左側頂部端面設向上延向設置且延至第一長槽內滑接的隔離板,讀取槽右側內壁設讀取頭,從而實現(xiàn)隔離板的自動開啟和閉合工作。
4.通過緊鎖塊底部端面內設卡槽,卡槽上方的緊鎖塊內設第二調節(jié)腔,第二調節(jié)腔左右兩側對稱設第二導位槽,第二調節(jié)腔內設第三軸桿,第二導位槽內滑接導滑塊,第三軸桿頂部端面內設螺旋孔,螺旋孔內螺旋紋配合連接第三螺旋桿,第三螺旋桿頂部與第二馬達連接,第三軸桿底部貫聯(lián)第二調節(jié)腔與卡槽之間的緊鎖塊內側,導滑塊底部設用以卡入卡槽內的卡塊,卡塊右側端面內設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底部設互長槽,第一卡槽左側內壁設感觸器,感觸器與第二馬達電流連接,從而實在自動控制緊鎖配合連接。
5.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自動控制插卡工作,提高插卡安全性以及插卡效率,安全性高。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信息讀取裝置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卡頭與第一卡槽完全配合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卡塊完全卡入卡槽內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一種信息讀取裝置充電插卡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隔離板脫離讀取槽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一種信息讀取裝置插卡完成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一種信息讀取裝置中信息載體的左視圖;
圖8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智能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中隔離裝置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8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信息讀取裝置,包括讀取部1、固定安置在所述讀取部1左側上方的滑推部2以及信息載體3,所述滑推部2右側底部端面內設有導滑腔21,所述導滑腔21內設有左右延向設置的第一螺旋桿22,所述第一螺旋桿22左側端面與第一馬達23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22上螺旋紋配合連接有用以與所述信息載體3緊鎖配合連接的緊鎖塊4,所述緊鎖塊4與所述導滑腔21前后內壁互抵且滑接,所述導滑腔21右側的所述讀取部1內設有垂直延向設置的第一通腔11,所述第一通腔11底部互通設有向右側延向設置的第二通腔12,所述讀取部1遠距所述第一通腔11一側的內部設有調節(jié)腔14,所述調節(jié)腔14左側上方的所述讀取部1一側的端面內設有讀取槽15,所述讀取槽15與所述調節(jié)腔14之間互通設有第一長槽152,所述第一長槽152頂部相向的所述讀取槽15內頂壁內設有第二長槽151,所述調節(jié)腔14右側內頂壁與所述第二通腔12中間內底部之間互通設有眼孔13,所述第一通腔11內設有第一錐型輪112,所述第一錐型輪112上設有左右延向設置的第一軸桿111,所述第二通腔12內設有左側上方與所述第一錐型輪112右側下方楔合連接的第二錐型輪121,所述第二錐型輪121上設有上下延向設置的第二軸桿131,所述調節(jié)腔14挨近所述眼孔13一側設有上下延向設置的第二螺旋桿141,所述第二螺旋桿141上設有螺旋紋配合連接的縱滑塊142,所述縱滑塊142與所述調節(jié)腔14前后內壁互抵且滑接,所述縱滑塊142左側頂部端面設有向上延向設置且延至所述第一長槽152內滑接的隔離板143,所述讀取槽15右側內壁設有讀取頭153,所述信息載體3前后兩側面分別設置有手環(huán)部36,所述手環(huán)部36表面設置有防滑摩擦墊361,所述滑推部2上設置有隔離裝置。
其中,所述第一軸桿111左側延向段貫聯(lián)所述第一通腔11與所述導滑腔21之間的所述讀取部1內側且所述第一軸桿111左側延向末梢與所述第一螺旋桿22右側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軸桿111右側延向末梢與所述第一通腔11右側內壁旋動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第二軸桿131頂部延向末梢與所述第二通腔12內頂壁旋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軸桿131底部延向段延至所述眼孔13內且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軸桿131底部末梢延至所述調節(jié)腔14內且與所述第二螺旋桿141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141底部端與所述調節(jié)腔14內底面旋動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緊鎖塊4底部端面內設有卡槽47,所述卡槽47上方的所述緊鎖塊4內設有第二調節(jié)腔41,所述第二調節(jié)腔41左右兩側對稱設有第二導位槽42,所述第二調節(jié)腔41內設有第三軸桿46,所述第二導位槽42內滑接有導滑塊45,所述第三軸桿46頂部端面內設有螺旋孔461,所述螺旋孔461內螺旋紋配合連接有第三螺旋桿44,所述第三螺旋桿44頂部與第二馬達43連接,所述第三軸桿46底部貫聯(lián)所述第二調節(jié)腔41與所述卡槽47之間的所述緊鎖塊4內側,所述導滑塊45底部設有用以卡入所述卡槽47內的卡塊48,所述卡塊48右側端面內設有第一卡槽481,所述第一卡槽481底部設有互長槽482,所述第一卡槽481左側內壁設有感觸器483,所述感觸器483與所述第二馬達43電流連接,從而實在自動控制緊鎖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信息載體3右側端設有芯片頭32,所述芯片頭32右側端面內設有口槽33,所述信息載體3頂部端面設有連柱34以及安置在所述連柱34頂部端面的卡頭35。
其中,所述隔離裝置包括第一隔離板115、第四軸桿116和轉撥部117,所述第四軸桿116與所述滑推部2頂面旋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隔離板115與所述第四軸桿116旋動配合連接,所述轉撥部117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隔離板115上,所述第一隔離板115下設置有貫聯(lián)所述第一通腔11的第一油腔113,所述第一油腔113內設置有第一貫聯(lián)槽114,通過所述轉撥部117轉開所述第一隔離板115可向所述第一貫聯(lián)槽114內給所述第一錐型輪112滴加潤滑油。
初始狀態(tài)時,緊鎖塊4位于導滑腔21的最左側位置,同時,導滑塊45位于第二導位槽42的最底部位置,此時,第三軸桿46底部經(jīng)過卡槽47最大程度伸出緊鎖塊4底部端面外,同時,卡塊48最大程度遠距卡槽47,此時,縱滑塊142位于調節(jié)腔14的最頂部位置,同時,縱滑塊142上的隔離板143經(jīng)過第一長槽152延至讀取槽15內且隔離板143頂部插入第二長槽151內,此時,隔離板143頂部端面與第二長槽151內頂壁互抵。
當需要讀取信息時,首先將信息載體3移到滑推部2的下方位置,使信息載體3上的卡頭35位于第一卡槽481右側的相向位置,此時,朝左側移信息載體3,使卡頭35插入第一卡槽481內,此時,連柱34逐漸滑入互長槽482內,直至如圖2所示卡頭35左側端面與第一卡槽481左側內壁互抵并觸碰,此時,感觸器483發(fā)送信號并控制第二馬達43旋動,由第二馬達43帶動第三螺旋桿44旋動,并由第三螺旋桿44帶動第三軸桿46向上移,同時,第三軸桿46帶動卡塊48以及卡塊48配合的信息載體3逐漸向上移,直至如圖3所示卡塊48完全卡入第一卡槽481內,此時,第三軸桿46頂部端面與第二調節(jié)腔41內頂壁互抵,同時,導滑塊45移第二導位槽42的最頂部位置,此時控制第二馬達43停止旋動,然后通過第一馬達23帶動第一螺旋桿22旋動,由第一螺旋桿22帶動第一軸桿111以及第一軸桿111上的第一錐型輪112旋動,并由第一錐型輪112帶動第二錐型輪121以及第二錐型輪121上的第二軸桿131旋動,由第二軸桿131帶動第二螺旋桿141旋動,由第一螺旋桿22帶動緊鎖塊4逐漸朝導滑腔21的右側移,同時,由第二螺旋桿141帶動縱滑塊142逐漸沿調節(jié)腔14底部方向移如圖4所示,此時,隔離板143逐漸滑離第二長槽151,直至如圖5所示當隔離板143頂部端面與讀取槽15內底面處于同一水平面時,此時,芯片頭32右側端插入讀取槽15內且逐漸朝讀取槽15右側內壁滑,繼續(xù)控制第一馬達23旋動直至如圖6所示縱滑塊142移到調節(jié)腔14內的最底部位置,此時,隔離板143完全滑入調節(jié)腔14內且隔離板143頂部端面與調節(jié)腔14內頂壁處于同一水平面位置,同時,芯片頭32右側端面與讀取槽15右側內壁互抵,此時,讀取頭153完全插入口槽33內,同時,緊鎖塊4右側端面與導滑腔21右側內壁互抵,此時控制第一馬達23停止旋動。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導滑腔內設左右延向設置的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左側端面與第一馬達連接,第一螺旋桿上螺旋紋配合連接用以與信息載體緊鎖配合連接的緊鎖塊,從而實現(xiàn)自動控制插卡,和提高插卡穩(wěn)定性以及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數(shù)據(jù)讀取中斷。
2.通過第一通腔內設第一錐型輪,第一錐型輪上設左右延向設置的第一軸桿,第二通腔內設左側上方與第一錐型輪右側下方楔合連接的第二錐型輪,第二錐型輪上設上下延向設置的第二軸桿,從而實現(xiàn)配合連接,提高工作效率。
3.通過調節(jié)腔挨近眼孔一側設上下延向設置的第二螺旋桿,第二螺旋桿上設螺旋紋配合連接的縱滑塊,縱滑塊與調節(jié)腔前后內壁互抵且滑接,縱滑塊左側頂部端面設向上延向設置且延至第一長槽內滑接的隔離板,讀取槽右側內壁設讀取頭,從而實現(xiàn)隔離板的自動開啟和閉合工作。
4.通過緊鎖塊底部端面內設卡槽,卡槽上方的緊鎖塊內設第二調節(jié)腔,第二調節(jié)腔左右兩側對稱設第二導位槽,第二調節(jié)腔內設第三軸桿,第二導位槽內滑接導滑塊,第三軸桿頂部端面內設螺旋孔,螺旋孔內螺旋紋配合連接第三螺旋桿,第三螺旋桿頂部與第二馬達連接,第三軸桿底部貫聯(lián)第二調節(jié)腔與卡槽之間的緊鎖塊內側,導滑塊底部設用以卡入卡槽內的卡塊,卡塊右側端面內設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底部設互長槽,第一卡槽左側內壁設感觸器,感觸器與第二馬達電流連接,從而實在自動控制緊鎖配合連接。
5.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自動控制插卡工作,提高插卡安全性以及插卡效率,安全性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