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大數據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媒體特征確定、媒體推薦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新媒體是指允許社會參與者沿著雙邊關系進行溝通的傳播系統(tǒng),它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或者衛(wèi)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例如,微博、微信、直播平臺和門戶網站等均是時下流行度較高的新媒體。新媒體的廣告投放是專指在新媒體上所進行的廣告投放,由于新媒體的實時性、互動性和平臺化特征,使得不同類型的新媒體廣告在不同的新媒體平臺上具有不同的傳播效果。
現(xiàn)有技術中,廣告主在選擇使用新媒體發(fā)布廣告時,一般會根據自身經驗或者對新媒體的熟悉程度,然而,由于每個新媒體均有不同的傳播特點,所以廣告主選擇的新媒體可能無法適配待發(fā)布的廣告,導致廣告的投放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例如,廣告主a每天利用新媒體a閱讀新聞,則廣告主a在發(fā)布廣告時,可能會選擇使用新媒體a發(fā)布廣告,在發(fā)布廣告后,很可能新媒體a的受眾不關注x類別的廣告,導致廣告投放效果不理想,給廣告主a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媒體特征確定、媒體推薦方法及裝置,以緩解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廣告投放在不適宜的媒體中導致的投放效果不理想的技術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媒體特征確定方法,包括:
獲取媒體對象的多個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和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多個評價指標屬于至少一個一級評價指標集合,每個n級評價指標集合包含至少一個n-1級評價指標集合,所述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
根據預設算法、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以及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計算所述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
在所述媒體對象的傳遞內容中提取媒體標簽,得到媒體標簽集合;
確定所述評價指數及所述媒體標簽集合為所述媒體對象的媒體特征。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據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以及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計算所述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包括:
將多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轉化為預設范圍內的中間數據;
計算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所述中間數據與該評價指標屬于的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的乘積,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
將所述媒體對象的多個評價指標的權重的和確定為所述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在所述媒體對象傳遞內容中提取媒體標簽,得到媒體標簽集合,包括:
獲取預設時間段內所述媒體對象的傳遞內容;
識別所述傳遞內容中的主題標識;
提取所述傳遞內容中第m個主題標識和第m+1個主題標識之間的主題關鍵字,其中,所述m為奇數;
確定所述主題關鍵字為媒體標簽。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在所述媒體對象傳遞內容中提取媒體標簽,得到媒體標簽集合,還包括:
逐個提取預設產品關鍵字集合中的每個產品關鍵字;
在所述傳遞內容中查找與提取的所述產品關鍵字相同的詞語;
在與所述產品關鍵詞相同的詞語的數量超過預設閾值時,將該產品關鍵詞確定為媒體標簽。
第二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媒體推薦方法,包括:
獲取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多個所述媒體對象的所述媒體特征;
獲取媒體篩選信息,所述媒體篩選信息包括篩選關鍵字;
在多個所述媒體對象中,選擇媒體標簽中包含所述篩選關鍵字的至少一個候選媒體對象;
選擇評價指數最大的預設數量個候選媒體對象作為目標媒體對象;
按照預設推薦方式向用戶推薦所述目標媒體對象。
第三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媒體特征確定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模塊,用于獲取媒體對象的多個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和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多個評價指標屬于至少一個一級評價指標集合,每個n級評價指標集合包含至少一個n-1級評價指標集合,所述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
計算模塊,用于根據預設算法、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以及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計算所述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
提取模塊,用于在所述媒體對象的傳遞內容中提取媒體標簽,得到媒體標簽集合;
確定模塊,用于確定所述評價指數及所述媒體標簽集合為所述媒體對象的媒體特征。
結合第三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計算模塊包括:
轉化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轉化為預設范圍內的中間數據;
計算單元,用于計算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所述中間數據與該評價指標屬于的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的乘積,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
第一確定單元,用于將所述媒體對象的多個評價指標的權重的和確定為所述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
結合第三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提取模塊,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預設時間段內所述媒體對象的傳遞內容;
第一查找單元,用于識別所述傳遞內容中的主題標識;
第一提取單元,用于提取所述傳遞內容中第m個主題標識和第m+1個主題標識之間的主題關鍵字,其中,所述m為奇數;
第二確定單元,用于確定所述主題關鍵字為媒體標簽。
結合第三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提取模塊,還包括:
第二提取單元,用于逐個提取預設產品關鍵字集合中的每個產品關鍵字;
第二查找單元,用于在所述傳遞內容中查找與提取的所述產品關鍵字相同的詞語;
第三確定單元,用于在與所述產品關鍵詞相同的詞語的數量超過預設閾值時,將該產品關鍵詞確定為媒體標簽。
第三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媒體推薦裝置,包括:
第二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第二方面所述的多個所述媒體對象的所述媒體特征;
第三獲取模塊,用于獲取媒體篩選信息,所述媒體篩選信息包括篩選關鍵字;
第一選擇模塊,用于在多個所述媒體對象中,選擇媒體標簽中包含所述篩選關鍵字的至少一個候選媒體對象;
第二選擇模塊,用于選擇評價指數最大的預設數量個候選媒體對象作為目標媒體對象;
推薦模塊,用于按照預設推薦方式向用戶推薦所述目標媒體對象。
本發(fā)明實施例帶來了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該方法,通過計算權重、提取標簽等方式確定每個新媒體的媒體特征,再根據媒體特征及廣告的相關信息在多個媒體對象中選擇預設數量個推薦媒體對象,可以向廣告主推薦最適宜投放廣告的新媒體,擴大廣告?zhèn)鞑バЧ岣邚V告的轉化價值。
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fā)明而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和其他優(yōu)點在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xiàn)和獲得。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媒體特征確定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圖1中步驟s102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媒體推薦方法的流程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媒體特征確定裝置的結構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媒體推薦裝置的結構圖。
圖標:11-第一獲取模塊;12-計算模塊;13-提取模塊;14-確定模塊;21-第二獲取模塊;22-第三獲取模塊;23-第一選擇模塊;24-第二選擇模塊;25-推薦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目前現(xiàn)有技術中,廣告主在選擇使用新媒體發(fā)布廣告時,一般會根據自身經驗或者對新媒體的熟悉程度,然而,由于每個新媒體均有不同的傳播特點,所以廣告主選擇的新媒體可能無法適配待發(fā)布的廣告,導致廣告的投放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例如,廣告主a每天利用新媒體a閱讀新聞,則廣告主a在發(fā)布廣告時,可能會選擇使用新媒體a發(fā)布廣告,在發(fā)布廣告后,很可能新媒體a的受眾不關注x類別的廣告,導致廣告投放效果不理想,給廣告主a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基于此,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媒體特征確定、媒體推薦方法及裝置,可以通過計算權重、提取標簽等方式確定每個新媒體的媒體特征,再根據媒體特征及廣告的相關信息在多個媒體對象中選擇預設數量個推薦媒體對象,可以向廣告主推薦最適宜投放廣告的新媒體,擴大廣告?zhèn)鞑バЧ?,提高廣告的轉化價值。
為便于對本實施例進行理解,首先對本發(fā)明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媒體特征確定方法進行詳細介紹,如圖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101中,獲取媒體對象的多個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和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媒體對象可以指微博、微信、直播平臺,多個評價指標屬于至少一個一級評價指標集合,每個n級評價指標集合包含至少一個n-1級評價指標集合,所述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
在確定n個級別的評價指數集合時,可以參照以下方式:
鑒于新媒體(社會性媒體)的特征及傳播特點,市場營銷管理者們關心的課題是:營銷投入是如何和社會性媒體(即新媒體)相互作用,從而產出理想的營銷效果的?為此,根據文獻研究及實踐調研,我們提出sor框架,其中包括:s(stimulus)即刺激,是指企業(yè)的營銷投入,如信息、廣告、定價等;o(organism)即有機體,在此指社會性媒體;r(response)即反應,是指營銷效果,可以通過市場份額、利潤等衡量,也可以通過客戶終身價值來衡量,或者從品牌認知、偏好等角度來考量。
社會性媒體由四個核心要素構成,分別是核心價值、話題、粉絲網絡特征、粉絲生態(tài)。具體而言,第一,參與者是社會性媒體系統(tǒng)的核心組成部分,他們之間相互溝通,而每一個行動者的交流都是由特定動機驅動的;第二,參與者彼此交流,從而產生了ugc(用戶生成內容),豐富了社會性媒體系統(tǒng);第三,所有的雙邊關系相互交織,就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網,從而影響著系統(tǒng)中的每個參與者和整個系統(tǒng);第四,參與者不僅會在交流中生產內容,他們還會對內容進行修改、共享或簡單地消費它們,隨著時間推移,參與者以各種不同的社會互動形式進行分享,從而承擔了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在每一社會性媒體中四種要素會持續(xù)不斷地相互作用、相互改變、相互強化,就像一個活著的有機體一樣。
基于sor框架,我們具體構建了基于社會性媒體特點的商業(yè)傳播評價指數模型六要素,分別為媒體核心價值/匹配度、話題、粉絲特征、粉絲生態(tài)、廣告投入和廣告?zhèn)鞑バЧ?。以下分別對六要素加以闡述:
(一)媒體核心價值/匹配度。
為什么人們會使用和參與社會性媒體?根據以往研究,我們歸納了兩大類價值,反映新媒體如何與廣告主進行更好的溝通,分別為(1)內容主題:新媒體傳遞內容所屬的主題范疇,反映新媒體通常借助什么主題來與粉絲交流。(2)產品范疇:新媒體傳遞內容涉及的產品范疇,屬于電腦配件、還是衣帽服飾、還是家居建材,等等。
(二)話題。
社會性媒體系統(tǒng)內產生的話題質量和數量如何?根據以往研究,我們話題的評判指標分為三類,分別為(1)話題質量,話題內容生動性、話題內容互動性、話題關注度。(2)話題波動,按照話題內容的情緒和調性來區(qū)別,比如該內容反映了內容制造者是生氣的、焦慮的、還是喜樂的情感波動;以及消費用戶的認可波動,該內容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3)話題數量,媒體發(fā)布者總共發(fā)布的話題數量。
(三)粉絲特征。
由該社會性媒體而聚集的粉絲社群結構是怎樣的?我們可以從不同層面對網絡結構進行闡述,從微觀層面,我們關注粉絲網絡結構中有社會紐帶的個體;從中觀層面,我們探討粉絲網絡結構中多個個體構成的子群;從粉絲宏觀層面,關注個體或子群構成的整個結構化系統(tǒng)。根據以往研究,我們匯總出四類網絡結構指標,分別為(1)粉絲規(guī)模,如粉絲參與者總數。(2)粉絲關系,如同質性、關系的多重型、相互性、網絡封閉性等。(3)粉絲分布,如網絡中心性、密度、距離、關系強度等。(4)粉絲細分,如集聚程度、節(jié)點的中介性等。
(四)粉絲生態(tài)。
我們還需要關注社會性媒體中粉絲內的互動程度及扮演的不同角色,反映粉絲的生態(tài)質量和自活躍程度。在社會性媒體中,個體不僅會接受、轉發(fā)內容,還會通過多種方式與其它同類型的群體進行認知、評價、修改、增加內容。由此,粉絲個體在特定內容上的一貫持續(xù)的行為可能會使其在社會網絡中扮演某些社會角色。粉絲生態(tài)互動的過程,是個體間或子群內一系列動態(tài)變化的社會行為與交流,所有參與者都在不斷定義自己的角色,獲取優(yōu)越的社會角色及其他參與者的支持。根據以往研究,有三類主要的粉絲生態(tài),分別為:評論活度、互動程度、自我展現(xiàn)。
(五)廣告投入。
企業(yè)的營銷投入,包括信息、廣告等等。企業(yè)向社會性媒體發(fā)起話題、發(fā)布軟文等,這些信息在系統(tǒng)中通過人與人的交流進行傳播,從而使得這些投入發(fā)揮價值。
(六)廣告?zhèn)鞑バЧ?/p>
廣告效果,是指廣告主企業(yè)投入的產出如何,可以通過市場份額、利潤等衡量,也可以通過客戶終身價值來衡量,或者從品牌認知、偏好等角度來考量。營銷效果還會反饋到企業(yè),營銷管理者評估、學習,從而不斷優(yōu)化企業(yè)的營銷投入。
基于,商業(yè)傳播評價指數模型六要素,可以分別構建新媒體商業(yè)傳播評價模型六要素的指標體系。
(一)核心價值的指標體系。
分析新媒體的內容所屬領域,主要對新媒體的內容進行識別,前期可以由媒體人自行選擇打鉤,待數據標簽不斷積累和平臺模型完善成熟后,再根據文本內容進行自動識別和匹配。
該項內容不打分,作為廣告主精準篩選的條件。包括兩個維度:內容主題和產品范疇。
1.內容主題:新媒體傳遞內容所屬的主題范疇,反映新媒體通常借助什么主題來與粉絲交流。內容主題的分類,微博上主要的分類有:明星、搞笑、社會、熱點資訊、情感、時尚、電影、股票、旅游、聽歌、直播、購物、新聞、校園。同時,新的內容主題可以通過微博自輸入符號識別,#文本讀取#,帖子內有##表示里面是主題,可以累積不同自媒體的主題標簽。
2.產品范疇:新媒體傳遞內容涉及的產品范疇,根據淘寶類目分類,由自媒體自行填入。淘寶上的主要產品類目有:女裝、男裝、內衣、鞋靴、箱包、配件、童裝玩具、孕產、家電、數碼、手機、美妝、洗護、保健品、珠寶、眼鏡、手表、運動、戶外、樂器、游戲、動漫、影視、美食、生鮮、零食、鮮花、寵物、農資、房產、裝修、建材、家具、家飾、家紡、汽車、二手車、汽車用品、辦公、五金電子、百貨、餐廚、家庭保健、學習、卡券。
(二)媒體話題的指標體系。
什么話題內容驅動社會化媒體的形成和延續(xù)。將從以下方面衡量媒體話題的價值。
1.話題質量。(1)話題互動性,衡量指標包括:平均每條內容帖子的評論數,平均每條內容帖子的轉發(fā)數,平均每條內容帖子的評論數波動(最大值-最小值)。(2)話題生動性,衡量指標包括:平均每帖子的圖片、視頻數,平均每周發(fā)長微博數量。(3)話題關注度,衡量指標包括:總共獲得的頭條、榜單、熱門排行榜閱讀數(頭條、榜單、熱門排行榜是微博里的三種排行榜,代表內容帖子獲得的媒體關注度),總共獲得的頭條、榜單、熱門排行榜閱讀數增量。
2.話題波動。(1)情感(生氣、焦慮、高興),由于難以進行表情符號的作用機制分析,還沒有進行驗證,說明不采集數據,按照最大值處理,即1(是否采用1,由指標的衡量標準確定,如果所有指標都標準化為1,那么最大值就是1)。衡量指標為:帖子內容的高興和悲傷的表情符號數量。(2)正向和負向認可的程度,衡量指標:平均每帖子點贊數、平均每帖子點差數、平均每條帖子的點贊數占總粉絲數的比例。(3)內容的數量:發(fā)表內容帖子的總數、每月內容帖子增長數。
(三)粉絲特征的指標體系。
粉絲特征是指不同成員之間的關系特質。
1.粉絲規(guī)模,主要用粉絲數量衡量,但是需要提出互粉或者無效粉絲所帶來的誤差。因此,衡量采用粉絲數、粉絲數除以好友數、粉絲的月平均粉絲增長數。
2.粉絲關系,主要衡量粉絲之間的相似性和封閉性。粉絲相似性,用粉絲共同關注人數衡量;粉絲封閉性,衡量應采用相互關注的粉絲數占總粉絲數比例衡量(這部分不采集數據,按照最大值進行處理,即1,(是否采用1,由指標的衡量標準確定,如果所有指標都標準化為1,那么最大值就是1))。
3.粉絲分布,反映粉絲之間的分布特征和結構。其中,中心度,衡量粉絲中多少能夠獲得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直播等)的平臺加以特殊認證和評級的粉絲總數。
4.粉絲細分,反映粉絲是否存在明顯的共同特征。其中,聚集度,年齡、職業(yè)、性別的占比(計算最大組成的占比);中介度,反映處于網絡中介位置的粉絲數量。
(四)粉絲生態(tài)的指標體系。
粉絲內的互動程度及扮演的不同角色,反映粉絲的生態(tài)質量和自活躍程度。
1.評論活度,反映粉絲分享強度。衡量指標:平均每帖子的粉絲發(fā)表評論的比例,平均每帖子的無點贊/評論的粉絲占總用戶數的比例(僵尸粉比例,該指標為反向指標)。
2.互動程度,反映粉絲之間相互娛樂程度。衡量指標:粉絲相互評論的數量占總評論數量的比例,自媒體的主體對粉絲的回復數量。
3.自我展現(xiàn),反映粉絲自我展現(xiàn)的程度,一般采用評論的文字數量來反映,評論越愿意展現(xiàn)自己,就越有可能發(fā)表更多文字的評論。衡量指標:粉絲發(fā)表評論的文字數量大于特點數字的比例。
(五)廣告投入的指標體系。
廣告投入,反映該新媒體以往的成本,用于給廣告商作為參考評價信息。兩個衡量指標:廣告的平均價格、價格波動(最高成交價-最低成交價)。
(六)廣告?zhèn)鞑バЧ闹笜梭w系
廣告?zhèn)鞑バЧ?,是指廣告主企業(yè)投入的產出如何,主要衡量新媒體的廣告部分。衡量指標有:合作廣告的點贊數(平均)、合作廣告的評論數(平均)、合作廣告的轉化率(平均的購買人數/瀏覽人數)、廣告續(xù)簽率、廣告數、訂單評分分值、人工評分(該部分指引入客戶人工評分后的評價得分)。
由于核心價值的指標體系用于分析新媒體的內容所屬領域,主要對新媒體的內容進行識別,可以由媒體人自行選擇打鉤,且該項內容不打分,作為廣告主精準篩選的條件,所以,篩選領域可以主要應用于媒體推薦方法。因此,第n級特征集合可以包括:媒體話題集合、粉絲特征集合、粉絲生態(tài)集合、廣告投入集合和廣告效果集合,媒體話題集合用于收集驅動社會化媒體的內容,粉絲特征集合用于反映不同成員之間的關系特質,粉絲生態(tài)集合用于反映粉絲之間的高質量互動,廣告投入即在媒體上投放廣告所需資金等,廣告效果即在媒體上投放廣告后廣告的傳播效果等。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將第n級的媒體話題集合細分為多個第n-1級集合,再將每個第n-1級集合細分為多個第n-2級評價指標集合……,直至細分到一級評價指標集合,該一級評價指標集合中包括多項評價指標,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即為評價指標對應數值,例如:平均每條內容帖子的評論為評價指標,評論數為指標數據,平均每條內容帖子的轉發(fā)為評價指標,則轉發(fā)數為指標數據,……,等等,以微博為例,在n=3時,各個集合的構成和每級評價指標集合的權重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以上表格內容僅用于舉例說明,對本發(fā)明不構成限定,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當n=3時,以微信為例,如表2所示:
表2
以上表格內容僅用于舉例說明,對本發(fā)明不構成限定,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n=3時,以某一直播平臺為例,如下表3所示:
表3
以上表格內容僅用于舉例說明,對本發(fā)明不構成限定,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n=3時,以某一門戶網站為例,如下表4所示:
表4
以上表格內容僅用于舉例說明,對本發(fā)明不構成限定,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步驟s102中,根據預設算法、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以及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計算所述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步驟s102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1021中,將多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轉化為預設范圍內的中間數據。
在該步驟中,可以將每個指標數據分別進行歸一化處理,轉化成0~1范圍內的中間數據,以使各個指標之間具有可比性,在評價指標為反向指標,如:僵尸粉等,可以利用1減去經過歸一化處理后得到的中間數據,例如,假設僵尸粉歸一化處理后得到的數據為0.3,則中間數據需要1-0.3=0.7。
在步驟s1022中,計算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所述中間數據與該評價指標屬于的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的乘積,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
在該步驟中,可以利用評價指標的中間數據乘以該評價指標所屬的每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例如,假設中間數據為0.4,評價指標為如上表1中的“平均每條內容帖子的評論”,則其所屬的一級評價指標集合的一級權重40%,二級權重為50%,三級權重為20%,利用0.4乘以40%乘以50%乘以20%再乘以100,得到的數值以為該評價指標“平均每條內容帖子的評論”的權重。
在步驟s1023中,將所述媒體對象的多個評價指標的權重的和確定為所述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
在該步驟中,假設媒體對象包括評價指標a、b和c,評價指標a的權重為20%,評價指標b的權重為30%,評價指標c的權重為40%,則該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為90。
在步驟s103中,在所述媒體對象的傳遞內容中提取媒體標簽,得到媒體標簽集合。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媒體對象的傳遞內容可以指預設時間段內(如1個月)媒體對象中進行數據傳遞的內容,例如:轉發(fā)內容、評論內容等等。
所述步驟s103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預設時間段內所述媒體對象的傳遞內容。
預設時間段可以指3天、一星期、一個月等等。
識別所述傳遞內容中的主題標識;
主題標識可以指#等。
提取所述傳遞內容中第m個主題標識和第m+1個主題標識之間的主題關鍵字,其中,所述m為奇數;
例如,假設傳遞內容中存在四個#,則可以提取第一個#和第二個#之間的關鍵字,以及,將第三個#和第四個#之間的關鍵字,作為主題關鍵字。主題關鍵字一般用來反映新媒體傳遞內容所屬的主題范疇,反映新媒體通常借助什么主題來與粉絲交流。
確定所述主題關鍵字為媒體標簽。
所述步驟s103還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逐個提取預設產品關鍵字集合中的每個產品關鍵字;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預設產品關鍵字集合中包含多個產品關鍵字,產品關鍵字可以為“女裝、男裝、內衣、鞋靴、箱包、配件、童裝玩具、孕產、家電、數碼和/或手機”等等,在設置產品關鍵字時可以參考某購物網站的類目分類,也可以根據需要設定。
在所述傳遞內容中查找與提取的所述產品關鍵字相同的詞語;
在該步驟中,可以將每個產品關鍵字分別與傳遞內容中的每個詞語,以找到與所述產品關鍵字相同的詞語。
在與所述產品關鍵詞相同的詞語的數量超過預設閾值時,將該產品關鍵詞確定為媒體標簽。
在該步驟中,預設閾值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定,可以統(tǒng)計與每個產品關鍵字相同的詞語的數量,然后將詞語的數量與預設閾值比較,如果詞語的數量大于預設閾值,則將該產品關鍵詞確定為媒體標簽。
在實際應用中,步驟s103應當在步驟s104之前,但是與步驟s101和步驟s102無先后順序。
在步驟s104中,確定所述評價指數及所述媒體標簽集合為所述媒體對象的媒體特征。
本發(fā)明實施例通過計算權重、提取標簽等方式確定每個新媒體的媒體特征,進而便于根據媒體特征及待推薦廣告的相關信息在多個媒體對象中選擇預設數量個推薦媒體對象,可以向廣告主推薦最適宜投放廣告的新媒體,擴大廣告?zhèn)鞑バЧ?,提高廣告的轉化價值。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中,還提供一種媒體推薦方法,如圖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步驟s201中,獲取如前述實施例所述的多個所述媒體對象的所述媒體特征;
對于每個媒體對象,均可以按照前述實施例所述的方法確定媒體特征。
在步驟s202中,獲取媒體篩選信息,所述媒體篩選信息包括篩選關鍵字;
這里的媒體篩選信息即可以指核心價值的指標體系中廣告主篩選的領域,媒體篩選信息可以通過用戶交互界面輸入等,篩選關鍵字可以指用戶輸入的詞語等,例如:汽車、服裝等等。
在步驟s203中,在多個所述媒體對象中,選擇媒體標簽中包含所述篩選關鍵字的至少一個候選媒體對象;
在該步驟中,可以將篩選關鍵字與每個媒體標簽比較,如果存在任一媒體標簽與篩選關鍵字相同,則可以將該媒體對象確定為候選媒體對象。
在步驟s204中,選擇評價指數最大的預設數量個候選媒體對象作為目標媒體對象;
在該步驟中,可以獲取至少一個候選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在候選媒體對象的數量大于預設數量時,可以將至少一個候選媒體對象按照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序,然后選擇其中評價指數最大的預設數量個候選媒體對象作為目標媒體對象。
在步驟s205中,按照預設推薦方式向用戶推薦所述目標媒體對象。
在該步驟中,可以在推薦界面上顯示選擇的目標媒體對象。
本發(fā)明實施例可以根據媒體特征及待推薦廣告的相關信息在多個媒體對象中選擇預設數量個推薦媒體對象,可以向廣告主推薦最適宜投放廣告的新媒體,擴大廣告?zhèn)鞑バЧ?,提高廣告的轉化價值。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還提供一種媒體特征確定裝置,包括:第一獲取模塊11、計算模塊12、提取模塊13和確定模塊14。
第一獲取模塊11,用于獲取媒體對象的多個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和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多個評價指標屬于至少一個一級評價指標集合,每個n級評價指標集合包含至少一個n-1級評價指標集合,所述n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數;
計算模塊12,用于根據預設算法、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以及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計算所述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
提取模塊13,用于在所述媒體對象的傳遞內容中提取媒體標簽,得到媒體標簽集合;
確定模塊14,用于確定所述評價指數及所述媒體標簽集合為所述媒體對象的媒體特征。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中,所述計算模塊12包括:
轉化單元,用于將多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指標數據轉化為預設范圍內的中間數據;
計算單元,用于計算每個所述評價指標的所述中間數據與該評價指標屬于的n個級別的評價指標集合的預設權重的乘積,得到評價指標的權重;
第一確定單元,用于將所述媒體對象的多個評價指標的權重的和確定為所述媒體對象的評價指數。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中,所述提取模塊13,包括:
獲取單元,用于獲取預設時間段內所述媒體對象的傳遞內容;
第一查找單元,用于識別所述傳遞內容中的主題標識;
第一提取單元,用于提取所述傳遞內容中第m個主題標識和第m+1個主題標識之間的主題關鍵字,其中,所述m為奇數;
第二確定單元,用于確定所述主題關鍵字為媒體標簽。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中,所述提取模塊13,還包括:
第二提取單元,用于逐個提取預設產品關鍵字集合中的每個產品關鍵字;
第二查找單元,用于在所述傳遞內容中查找與提取的所述產品關鍵字相同的詞語;
第三確定單元,用于在與所述產品關鍵詞相同的詞語的數量超過預設閾值時,將該產品關鍵詞確定為媒體標簽。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一種媒體推薦裝置,包括:第二獲取模塊21、第三獲取模塊22、第一選擇模塊23、第二選擇模塊24和推薦模塊25。
第二獲取模塊21,用于獲取前述實施例所述的多個所述媒體對象的所述媒體特征;
第三獲取模塊22,用于獲取媒體篩選信息,所述媒體篩選信息包括篩選關鍵字;
第一選擇模塊23,用于在多個所述媒體對象中,選擇媒體標簽中包含所述篩選關鍵字的至少一個候選媒體對象;
第二選擇模塊24,用于選擇評價指數最大的預設數量個候選媒體對象作為目標媒體對象;
推薦模塊25,用于按照預設推薦方式向用戶推薦所述目標媒體對象。
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媒體特征確定、媒體推薦方法及裝置的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存儲了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程序代碼包括的指令可用于執(zhí)行前面方法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體實現(xiàn)可參見方法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tǒng)和裝置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另外,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xiàn)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谶@樣的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xiàn)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zhí)行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可輕易想到變化,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變化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