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車輛結構設計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以及一種商用車前牽引結構。
背景技術:
1、商用車包括貨運汽車和客車,其中,貨運汽車的車架結構與客車、一般乘用車明顯不同,通常是采用縱橫梁的框架結構,車輛的動力系統(tǒng)、駕駛室和載貨部分加裝在車架上。牽引梁是商用車不可缺少的結構,在車輛失去動力以及需要脫困時,可通過其他車輛牽引脫困。商用車的牽引梁安裝在車架前部,通常與車架縱梁垂直設置。
2、目前,大部分商用車采用單點牽引的拖車形式,即牽引點位于牽引梁中部??梢?,單點牽引時,牽引梁的中部和連接車架縱梁的兩端受相反方向的拉力,進而對牽引梁產(chǎn)生較大的彎矩,容易導致牽引梁變形。
3、雙點牽引可解決單點牽引的彎矩問題,具體的,牽引梁上設置兩個牽引點,且分別位于牽引梁的兩端位置,即更加靠近車架縱梁的連接處,減少了牽引力與車架縱梁的反力之間的距離,同時雙點牽引的被牽引車輛在左右方向上也更加穩(wěn)定。
4、在設計階段,需要對雙點牽引結構進行校核。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針對目前在設計階段需要對雙點牽引結構進行校核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s1.建立牽引結構有限元模型,牽引結構有限元模型包括兩條車架縱梁,兩條車架縱梁的前部設有前牽引裝置,前牽引裝置包括分別固定安裝在兩條車架縱梁前端的組合支架,以及兩個組合支架共同固定安設的牽引梁;
4、s2.向有限元模型添加約束條件;
5、s3.向有限元模型施加邊界載荷,分析前牽引裝置的應力;
6、s4.根據(jù)分析結果對有限元模型進行優(yōu)化。
7、本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通過添加約束模擬拖車時牽引梁、車架等結構的真實工況,然后模擬施加牽引力,對車架與前牽引裝置進行結構校核優(yōu)化,在設計階段保證前牽引裝置的強度性能。
8、優(yōu)選的,所述牽引結構還包括后連接梁和前連接梁,后連接梁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組合支架的下部后側固定連接,前連接梁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組合支架的下部前側固定連接。
9、優(yōu)選的,步驟s2中,約束車架后端的x、y、z平動與轉(zhuǎn)動自由度。
10、優(yōu)選的,步驟s3中,邊界載荷包括水平牽引工況和垂直牽引工況,對不同工況分別分析。
11、優(yōu)選的,水平牽引工況包括:
12、水平斜向牽引:在牽引梁的第一端施加牽引力f1,f1=?fcos(∠a),在牽引梁的第二端施加牽引力f2,f2=?fcos(∠b);f為f1與f2的合力,f的方向與牽引梁之間為50°;
13、水平直向牽引:在牽引梁的第一端施加牽引力f3,f3=?fcos(∠c),在牽引梁的第二端施加牽引力f4,f4=?fcos(∠c);f為f3與f4的合力,f的方向與牽引梁之間為90°;
14、∠a、∠b和∠c?通過牽引繩和牽引梁的長度確定。
15、優(yōu)選的,垂直牽引工況包括:
16、垂直斜上牽引:在牽引梁兩端分別施加牽引力f/2,方向在豎直面內(nèi)與車輛前進方向成+6°夾角;
17、垂直斜上牽引:在牽引梁兩端分別施加牽引力f/2,方向在豎直面內(nèi)與車輛前進方向成-6°夾角。
18、設定不同牽引工況,對前牽引裝置進行全面的校核分析。
19、優(yōu)選的:
20、f=mg/2
21、式中:m為商用車最大允許總質(zhì)量,單位為千克;g為重力加速度,取9.8m/s2。
22、優(yōu)選的,步驟s3中,前牽引裝置最大應力不超過其材料的抗拉強度。
23、優(yōu)選的,還包括輕量化設計:根據(jù)步驟s3的分析結果,在應力小的位置添加鏤空結構或去除材料,然后重新分析。
24、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商用車前牽引結構,包括兩條車架縱梁,兩條車架縱梁的前端外側分別安裝有組合支架,兩個組合支架的前端面上共同安裝有牽引梁,牽引梁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組合支架固定連接,牽引梁的兩端設有牽引位點;兩個組合支架上還共同安裝有后連接梁和前連接梁,后連接梁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組合支架的下部后側固定連接,前連接梁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組合支架的下部前側固定連接。
25、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為:本方案采用雙點牽引梁結構,相比于單牽引橫梁可有效分攤牽引力,使前牽引橫梁受力更加均勻,減少應力集中大小,其優(yōu)化過程中所使用的仿真方法可模擬牽引工況,并對不同的牽引方向分別分析,高效分析車輛各種使用工況下的前牽引橫梁的受力情況,識別風險點,縮短前牽引橫梁開發(fā)周期,并保證定型結構的可靠性。
1.一種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結構還包括后連接梁和前連接梁,后連接梁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組合支架的下部后側固定連接,前連接梁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組合支架的下部前側固定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約束車架后端的x、y、z平動與轉(zhuǎn)動自由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邊界載荷包括水平牽引工況和垂直牽引工況,對不同工況分別分析。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平牽引工況包括: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垂直牽引工況包括: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前牽引裝置最大應力不超過其材料的抗拉強度。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車雙點前牽引結構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輕量化設計:根據(jù)步驟s3的分析結果,在應力小的位置添加鏤空結構或去除材料,然后重新分析。
10.一種商用車前牽引結構,包括兩條車架縱梁(1),其特征在于,兩條車架縱梁(1)的前端外側分別安裝有組合支架(2),兩個組合支架(2)的前端面上共同安裝有牽引梁(3),牽引梁(3)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組合支架(2)固定連接,牽引梁(3)的兩端設有牽引位點(4);兩個組合支架(2)上還共同安裝有后連接梁(5)和前連接梁(6),后連接梁(5)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組合支架的下部后側固定連接,前連接梁(6)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組合支架的下部前側固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