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利用所謂“鏡子”,以產(chǎn)生好像收容有比收容部收容容量為多的收容物或好像收容物以縮小狀被收容的錯覺,從而可在視覺上取樂的各色各樣的箱子,例如存錢箱、鉛筆盒、其他各種收容箱,或裝飾品等等。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在視覺上取樂的存錢箱、鉛筆盒、其他收容箱等各色各樣的箱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特征為,在中空形狀的不透明箱體內(nèi)配置由二個折成任意夾角的平面所構成的隔板,將上述箱體內(nèi)的空間分隔成二個空間,在該箱體中,在與上述隔板的較大折角側的面相對的箱體部分,且在與自該隔板的折線起向著該隔板的二個平面分別垂直延長而成的二個延長面相交形成的二條交線之間的部分設置透光性窗,在上述隔板的與上述窗相對的面上配設光反射領域,設置可將物件收容于上述箱體中未設窗的空間內(nèi)的開口,在上述光反射領域側設置偽裝體以便遮蔽該光反射領域的折線,在該偽裝體的下部設置收容部,設置可使該收容部及上述偽裝體或至少該收容部與上述箱體內(nèi)未設窗的空間連通的缺口,在上述收容部及上述偽裝體或至少在上述收容部設置可透視上述收容部及上述箱體中未設窗的空間內(nèi)的開口部。
另外,本發(fā)明還可在開口部配設可將收容部及箱體中未設窗的空間內(nèi)縮小透視的光學體。
本發(fā)明由于上述構成,箱體內(nèi)的空間被隔板分隔成二個空間,其中一個未設窗的空間(以下稱為“收容用空間”)被上述隔板遮蔽,而在另一設有窗的空間(以下稱為“疑似空間”)中,因為該疑似空間的內(nèi)表面以及該疑似空間側的偽裝體和收容部的外表面被光反射領域(以下稱為鏡子)反射而映出的,所以,映出于該鏡子上的疑似空間側的內(nèi)表面以及偽裝體和收容部的外表面在外觀上恰巧好象是,隔著上述隔板與上述疑似空間相對的上述收容用空間側的內(nèi)表面以及偽裝體和收容部的外表面,因此從該窗一看即會產(chǎn)生好像其偽裝體及收容部存在于未具隔板的中空狀箱子內(nèi)的錯覺。
其結果是,當透過窗從開口部看著收容部內(nèi)并將物件從開口放入收容用空間時,該物件雖然實際上被收容于收容用空間內(nèi),但在外觀上彷佛被收容于收容部中。并且由于上述收容用空間的收容容量大于上述收容部的收容容量,在外觀上好像所收容的上述物件的容量多于收容部的收容容量,即不僅單純可收容物件,亦可在視覺上取樂。再有,除收容箱外,亦可作為裝飾品欣賞之。
另外,本發(fā)明由于在開口部設有縮小用光學體,透過此光學體觀看收容部內(nèi)時,在外觀上該收容部中的物件彷佛被縮小收容在其內(nèi),更可在視覺上取樂。
圖1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2該實施例的正面圖。
圖3沿圖2Ⅲ-Ⅲ線的斷面圖。
圖4沿圖2Ⅳ-Ⅳ線的斷面圖。
圖5沿圖2Ⅴ-Ⅴ線的斷面圖。
圖6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原理作用的說明圖。
圖7同樣顯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原理作用的說明圖,是沿圖6Ⅶ-Ⅶ線的斷面圖。
圖中,
1……箱體,13……硬幣投入口,2……窗,3……隔板,30……折線,31……缺口,33……延長面,34……交線,4……收容用空間,40……疑似空間,5……鏡子,6……偽裝體,7……收容部,8……開口部,80……菲涅耳透鏡,9……收受部。
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箱的一個實施例。此例就使用于存錢箱的例子進行說明。
在圖中,1為成中空狀的正四棱柱形的箱體,此箱體1是由同一大小的正方形的頂板10及底板11,以及同一大小的長方形的四塊側板12所構成。上述頂板10及底板11以及4塊側板12是用不透明的合成樹脂成形的。在上述四塊側板12中的一塊側板12中設置比該側板12小一圈的長方形開口,而在此開口邊緣的內(nèi)側固定一由透光性合成樹脂即透明的合成樹脂所成形的長方形窗板2以形成窗2。在上述頂板10設置一與后面將介紹的收容用空間4連通的細長的硬幣投入口13。
在圖中,3為由不透明合成樹脂形成的隔板,此隔板3由二塊長方形板折成例如90°(270℃)的夾角所構成,該長方形板的長邊比上述箱體1的側板12及2的長邊稍短(約短小頂板10及底板11的厚度),短邊約為上述箱體(1)側板12的短邊的約
/2。即,此隔板3由被折成90°(270°)夾角的二塊長方形平面板所構成。此隔板3被設置于上述箱體1內(nèi),將該箱體1內(nèi)的空間分隔成二個空間。隔板3的具體設置方法是,使隔板3的折線30對準箱體1的中心軸,并且使隔板3的左右兩側邊分別對準該箱體1背面?zhèn)鹊亩€頂角,再使隔板3的較大折角(270°)側的面與上述箱體1的窗2相對,結果,箱體1內(nèi)的空間被分隔成二個空間,即未設窗2的空間(以下稱收容用空間)4及設窗2的空間(以下稱疑似空間)40。
在上述隔板3的折線30部分的下部設置缺口31。此缺口31形成其高度為上述隔板3高度的約1/3,而其橫長為上述隔板3橫長的約1/2的大小。于是,通過上述隔板3的缺口31,使收容用空間4與疑似空間40即后述的收容部7內(nèi)互相連通。
又,在上述箱體1中,在與隔板3較大折角側的面相對的部分(側板),且在與自該隔板3的折線30起向著該隔板3的二個平面分別垂直延伸而成的二個延長面33相交形成的二條交線34之間的部分(側板12)上設置上述窗2。
在此,上述隔板3的較大折角為270°,且隔板3的二個平面與二個延長面33所成的角度分別為90°,因此,二個延長面33間的角度為90°。另一方面,在正方形的中心角與邊的關系上,中心角90°與一條邊相對應。因此,以上述二個延長面33所成的角度,即上述正四棱柱形的箱體1的中心角90°與上述正四棱柱形的箱體1的一個側板相對應。因此,把上述側板12的比該側板12小一圈的開口部作為窗2便可充分滿足上述條件,無特別問題。因為,在窗2大于二延長面33間的距離的情況下,從外側的窗2觀看箱體1內(nèi)時,窗2的外部被后述的鏡子5反射而被看見,所以對本發(fā)明的箱子并不合適,因此,有必要將窗2設在二個延長面33之間。
在圖中,5為上述隔板3的與窗2相對的表面上大致全域配設的光反射領域即所謂“鏡子”,此鏡子5例如是在撓性合成樹脂薄板表面粘貼上鋁箔(或蒸鍍上鋁)而成的。使此鏡子5粘接(或分開地)重疊于上述隔板3的與窗2相對的表面上。又,此光反射領域亦可以是在上述隔板3的與窗2相對的表面上直接粘接鋁箔或蒸鍍鋁。
在圖中,6為偽裝體。此偽裝體6呈板形,且形成上邊大、下邊小的從正面所觀之的漏斗形狀,又呈其高度為上述箱體1高度的約2/3的形狀。再有,上述偽裝體6由不透光的材質例如合成樹脂等所構成,在該偽裝體6的背面中央從上邊至下邊設置V形槽60。使此偽裝體6的V形槽60與上述隔板3的折角較大側即鏡子5側的折線30嵌合,且以遮蔽該折線30的方式固定之。另外,使此偽裝體6的上邊抵接于上述箱體1的頂板10的內(nèi)表面,且使偽裝體6的下邊對準上述隔板3的缺口31的上邊緣。
在圖中,7為收容部。此收容部7由不透光的材質所構成,呈長方體中空箱形,其高度及橫長大致等于或稍小于上述隔板3的缺口31的高度及橫長的。將上述收容部7的后部插入上述隔板3的缺口31,使該收容部7諸塞該缺口31,并使該收容部7自前部至后部突出于上述疑似空間40側,將此收容部7固定于箱體1內(nèi)。于是,上述收容部7以結成一體的方式被設在上述漏斗形偽裝體6的下部。這樣,通過上述隔板3的缺口31,使此收容部7內(nèi)與箱體1的收容用空間4內(nèi)相連通。在上述收容部7的收容用空間4側的背面板及平面板上設有開口部。
在圖中,8為設在上述收容部7的正面板上的開口部。此開口部8形成比上述收容部7的正面板小一圈的形狀。透過此開口部8可從上述窗2透視上述收容部7內(nèi)。80為固定于上述開口部8的作為光學體的菲涅耳透鏡。此菲涅耳透鏡80能顯現(xiàn)縮小狀的上述收容部7內(nèi)部及收容用空間4內(nèi)部。
在圖中,9為收受部。此收受部9從上述收容部7后部開口部邊緣起以一體的方式所構成,被固定于上述箱體1的收容用空間4內(nèi)。此收受部9的高度大致等于或稍小于上述隔板3的缺口31或上述收容部7的高度,且在俯視下大致呈梯形的中空箱形。此收受部9以其空間部與上述收容部7的空間部連通,且在其平面板設置與上述收容部7的平面板的缺口連續(xù)的缺口。又,此收受部9乃起著偽裝的作用,當透過菲涅耳透鏡80觀看收容部7及收容用空間4側的收受部9內(nèi)部時,使該收容用空間4側的收受部9內(nèi)看上去仿佛是上述長方體形狀的收容部7內(nèi)的一部分。
在本實施例中的本發(fā)明的箱(存錢箱)中,中空正四棱柱形的箱體1內(nèi)的空間被隔板3分隔為收容用空間4及疑似空間40,而其一方的收容用空間4被隔板3所遮蔽。在另一方的疑似空間40中,如圖6及7所示,從E.P的位置透過窗2觀看箱體1內(nèi)時,該疑似空間40的內(nèi)表面及偽裝體6的外表面及收容部7的外表面被反射、映出于鏡子5上。因此,該鏡子5上映出的疑似空間40的內(nèi)表面及偽裝體6的外表面及收容部7的外表面看上去恰巧好像是隔著上述隔板3與上述疑似空間40相對的上述收容用空間40的內(nèi)表面、偽裝體6的外表面及收容部7的外表面。于是如圖2所示,從窗2一看箱體1內(nèi)時可產(chǎn)生一種好像其漏斗形偽裝體6及長方體形狀的收容部7是存在于未具隔板3的中空狀箱內(nèi)的錯覺。
因此,若透過窗2從開口部8及菲涅耳透鏡80看著收容部7內(nèi),同時將硬幣14從投入口13投入箱體1內(nèi),則如圖3-5所示,其硬幣14雖然實際上被收容于由箱體1內(nèi)的隔板3所隔開的收容用空間4側的收受部9中,看上去卻恰如被收容于收容部7內(nèi)似的。
尤其在本實施例中,在收容部7的開口部8設有縮小用的菲涅耳透鏡80,因此若透過此菲涅耳透鏡80觀看收容部7內(nèi),則在外觀上好像其收容部7中的硬幣14在通過漏斗狀偽裝體6的過程中被縮小而收容在收容部7內(nèi),即不僅可單純收容硬幣14,亦可在視覺上藉此取樂。又,除用作收容箱外,亦可用作裝飾品予以欣賞。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在收容部7的開口部設有縮小用的菲涅耳透鏡80,但亦可以不設此菲涅耳透鏡,而保持透空的開口部8。在此場合,與上述實施例同樣,如果透過窗2從開口部8看著收容部7內(nèi),同時將硬幣14從投入口13投入箱體1內(nèi),該硬幣14雖然實際上是被收容于由箱體1內(nèi)的隔板3所隔開的收容用空間4側的收受部9內(nèi),卻在外觀上彷佛被收容于收容部7中。并且由于上述收容用空間4的收容容量大于上述收容部7的收容容量,在外表上好像收容有比上述收容部7收容容量更大容量的硬幣14,其不僅可收容物件,亦可在視覺上藉此取樂。
另在上述實施例中,使偽裝體6成漏斗狀,且使收容部7成長方體狀,但上述偽裝體6及收容部7的形狀并無特別限定。例如,也可使偽裝體與收容部成一體的壺狀,以其壺狀頸部為偽裝體,且以壺狀底部為收容部。
還有,在上述實施例中,在收容部7設有開口部8,但亦可以在偽裝體6設置開口部。再者,亦可以設置一使偽裝體6的空間部與收容用空間4連通的缺口。
再有,在上述實施例中,亦可以將花樣或裝飾物、或花樣及裝飾物施加于箱體1的疑似空間40的內(nèi)表面及/或偽裝體6的外表面及/或收容部7的外表面。在此場合可偽裝其箱體1內(nèi)配設的隔板3及鏡子5的邊緣,又可提高裝飾效果。
另在此實施例中,雖然省略圖示但可行的是,例如通過一種鎖定機構(圖上未示)將構成收容用空間4的箱體1的一部分,例如與構成窗2的側板2相對的側板12(背面板)做成可裝拆的結構時,可從收容用空間4取出該空間4所收容的硬幣14。
再有,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省略圖示但可行的是,將當硬幣14從投入口13投入收容用空間4時可起作用的音樂盒等裝在收容用空間4內(nèi),以便每逢硬幣14投入即發(fā)生音樂盒的動作,更可在聽覺上取樂。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箱體1的形狀除上述中空正四棱柱形外,亦可為多棱柱或圓柱,或錐形或梯形。而隔板3的二個平面互成的角度可以任選。再有,窗2只要是在二個延長面33之間的部分即可,其大小、形狀并無特別限制。又,窗2亦可以不用透明板而保持開口狀態(tài)。鏡子5亦不必以全面方式設在隔板3的前面。
由以上所述可知,利用本發(fā)明的箱,當透過窗從開口部看著收容部內(nèi),同時將物件從開口放入收容用空間時,該物件雖然實際上被收容于收容用空間內(nèi),卻在外觀上彷佛被收容于收容部內(nèi)。并且由于上述收容用空間的收容容量大于上述收容部的收容容量,所以看上去好像收容有比該收容部的收容容量為多的該物件,即不僅可收容物件,亦可在視覺上取樂。另外除收容箱外,亦可用作裝飾品予以欣賞。
此外,本發(fā)明在開口部設有光學體,因此透過該光學體觀看收容部內(nèi)時,在外觀上好像其收容部中的物件被收縮收容在其內(nèi),更可在視覺上取樂。
權利要求
1.一種箱,其特征在于具備有呈中空狀的不透明箱體,由折成任意夾角的二個平面所構成的隔板被設置于上述箱體內(nèi),將該箱體內(nèi)的空間分隔成二個空間,在上述箱體中,在與上述隔板的較大折角側的面相對的箱體部分,且在與自該隔板的折線起向著該隔板的二個平面分別垂直延長而成的二個延長面相交形成的二條交線之間的部份設置的透光性窗,配設在上述隔板的與上述窗相對的表面上的光反射領域,可將物件收容于上述箱體中未設窗的空間內(nèi)的開口,以遮蔽上述光反射領域側折線的方式設置的偽裝體,設在該偽裝體下部的收容部,以可使該收容部及上述偽裝體或至少該收容部與上述箱體中未設窗的空間連通的方式設置的缺口,在上述收容部及上述偽裝體或至少上述收容部設置的可透視上述收容部及上述箱體中未設窗的空間內(nèi)部的開口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箱,其特征為,在上述的開口部配設有可將收容部及箱體內(nèi)未設窗的空間內(nèi)縮小透視的光學體。
全文摘要
一種會使人產(chǎn)生錯覺,從而可在視覺上取樂的箱子。該箱子的箱體1內(nèi)配置隔板3將箱體1內(nèi)的空間一分為二,在箱體1與隔板3相對的部分分別設置窗2及鏡子5,在該鏡子5固定一偽裝體6,在偽裝體6的下部設置收容部7,在收容部7設置開口部8。于是,若將物件14放入其收容用空間4內(nèi),該物件14雖實際上被收容于收容用空間4內(nèi),但看去卻似有大于收容部7容量的物件14被收容于該收容部7內(nèi)。
文檔編號G06F13/00GK1073644SQ92104538
公開日1993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1992年6月8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12月19日
發(fā)明者鈴木徹 申請人:天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