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支付方法、裝置及終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計算機通信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支付方法、裝置及終端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移動終端的智能化,移動終端的功能越來越強大,通過移動終端進行資金支付已經實現,即實現移動支付。移動支付也稱為手機支付,就用戶使用移動終端(例如手機或平板電腦)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支付方式。單位或個人通過移動設備、互聯(lián)網或者近距離傳感直接或間接向銀行金融機構發(fā)送支付指令,進而產生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行為,從而實現移動支付功能。移動支付將終端設備、互聯(lián)網、應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機構相融合,為用戶提供貨幣支付、繳費等金融業(yè)務。
[0003]但是現有的移動支付都是通過密碼或NFC等技術進行支付,如果密碼或NFC (NearField Communicat1n,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設備被盜取,用戶的資金有可能被盜用或轉移,因此,現有的支付方式安全性較低。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支付方法、裝置及終端,用以解決現有技術支付方式安全性低的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支付方法,包括:
[0006]在進行移動支付時,采集支付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
[0007]當采集的支付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與預先存儲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時,允許支付。
[0008]進一步,當采集的支付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與預先存儲的安全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時,具體包括:
[0009]采集支付用戶的身體或部分身體的電阻抗頻譜數據;
[0010]當采集的所述電阻抗頻譜數據符合預先存儲的一個或多個用戶的電阻抗頻譜數據時,判定二者匹配。
[0011]進一步,在進行移動支付之前,還包括:
[0012]判斷進行移動支付是否存在風險;若存在,則采集支付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若不存在,則允許支付。
[0013]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的一項或多項,則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14]當需要進行移動支付的金額超過預設的最大金額時,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15]當單日進行移動支付的次數超過預設的單日支付最多次數時,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16]當單日進行移動支付的總金額超過預設的單日支付的最大金額時,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17]當進行移動支付時支付用戶所在的地理位置與預設的進行支付的地理位置不一致時,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18]當進行移動支付的支付方式屬于預設的NFC支付時,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19]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支付裝置,包括:
[0020]生物特征信息采集單元,用于在進行移動支付時,采集支付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
[0021]存儲單元,用于存儲采集支付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及安全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
[0022]分析單元,用于當采集的支付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與預先存儲的安全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時,允許支付。
[0023]進一步,當采集的支付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與預先存儲的安全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匹配時,具體包括:
[0024]采集支付用戶的身體或部分身體的電阻抗頻譜數據;
[0025]當采集的所述電阻抗頻譜數據符合預先存儲的一個或多個用戶的電阻抗頻譜數據時,判定二者匹配。
[0026]進一步,還包括支付風險判斷單元,
[0027]所述支付風險判斷單元,用于判斷進行移動支付是否存在風險;若存在,則采集支付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若不存在,則允許支付。
[0028]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的一項或多項,則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29]當需要進行移動支付的金額超過預設的最大金額時,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30]當單日進行移動支付的次數超過預設的單日支付最多次數時,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31]當單日進行移動支付的總金額超過預設的單日支付的最大金額時,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32]當進行移動支付時支付用戶所在的地理位置與預設的進行支付的地理位置不一致時,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33]當進行移動支付的支付方式屬于預設的NFC支付時,判定進行移動支付存在風險。
[0034]再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終端,所述終端采用本發(fā)明任意所述的支付裝置進行移動支付。
[0035]本發(fā)明有益效果如下:本發(fā)明通過將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作為支付驗證信息,當通過驗證后才進行支付,有效的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36]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種支付方法流程圖;
[0037]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種支付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支付方式安全性低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提供一種支付方法、裝置及終端,以下結合附圖以及兩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限定本發(fā)明。
[0039]實施例一、
[0040]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種支付方法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
[0041]S101,當需要通過移動終端進行資金支付,或者進行賬務轉賬時,需要通過移動終端向銀行金融機構發(fā)送支付指令,此時首先判斷是否存在支付風險,如果判定無風險,則執(zhí)行S105 ;如果判定存在風險,則執(zhí)行S102。
[0042]本步驟具體實施時,可以根據支付風險判斷策略判斷是否存在支付風險,即當如果有大額支付、用戶地里位置發(fā)生變化或出現NFC方式支付等情況,說明當前支付存在風險;例如當需要支付金額的數目比較大,超過預設的支付最大金額,或者同日支付的次數比較多,超過預設的支付次數,此時說明賬戶有可能被盜,當前支付可能存在風險。
[0043]又如,根據終端(手機)運營商網絡或GPS傳感器檢測到支付時的地理位置與預設的地理位置不一致,發(fā)生了變化,比如城市變化,說明當前支付也可能存在風險。
[0044]再如,進行支付時,需要采用NFC方式支付,等等。
[0045]S102,采集支付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對支付用戶進行身份識別。生物特征有指紋、掌紋、手形、人臉、虹膜、視網膜、脈搏、耳廓等,行為特征有簽字、聲音、步態(tài)等。基于這些特征,人們已經發(fā)展了指紋識別、手形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簽名識別、聲音識別、步態(tài)識別及多種生物特征混合識別等諸多識別技術。
[0046]本步驟中,生物特征信息優(yōu)選采用身體部位的電阻抗頻譜數據,例如手掌的電阻抗頻譜數據,可以為I個或多個,身體部位的電阻抗頻譜數據可以利用生物電阻抗頻譜測量裝置(芯片)采集。
[0047]手掌或身體其他部位是由無數細胞構成的一個微觀巨系統(tǒng),表皮、肌肉、骨骼以及血管形成了無數個導電通路,整體上構成了一個復雜無比的阻抗網絡,對手掌或身體其他部位進行BIS (B1impedance Spectroscopy,生物電阻抗頻譜)測量,分析手掌或身體其他部位內在的阻抗性質及其隨頻率變化的規(guī)律,就可以獲得豐富而穩(wěn)定的生物鑒別特征。例如以手掌為例,不同個體的手掌大小、肌肉厚薄、手指粗細、手指間的距離、內部肌肉骨骼以及血管分布等個性特征千差萬別,這些因素決定了每個手掌內部結構的獨一無二性,因此手掌內在的BIS特性獨一無二 ;另外,由于手指尖乳突紋分布、表皮角質層結構因人而異,手指與電極的接觸阻抗可以反映人與人之間指紋特性的差異性,因此手掌外在的BIS特性也會因人而異。
[0048]S103,根據S102中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判斷支付用戶是否屬于安全用戶;若是,執(zhí)行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