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桿件138的第二端E2受限而沿第二滑槽132a (即圖中的方向V2)滑動,最終造成支撐塊132以方向Vl在第一滑槽112內(nèi)遠離鉸鏈134滑動。
[0048]更進一步地說,第一滑槽112是呈漸開式輪廓,也就是第一滑槽112的輪廓是沿負X軸方向(即朝向鉸鏈134)呈漸開趨勢,而在相對于鉸鏈134處(即第一滑槽112的內(nèi)部)也存在對應的一凹陷112d,故而支撐塊132在遠離鉸鏈134移動的過程中,支撐塊132會逐漸因第一滑槽112的輪廓變化而產(chǎn)生轉動的運動狀態(tài),進而使位于第二滑槽132a上方的凸部132b能經(jīng)由開口 112a突出于第一機體110的第一側SI。以下將以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之間的相互運動對照支撐塊132的運動狀態(tài)予以進一步描述。
[0049]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滑槽112具有導引部112b與止擋部112c,凹陷112d位于導引部112b下方并相對于上述的漸開式輪廓,也就是第一滑槽112在X軸上存在相對的漸開式輪廓與凹陷112d。再者,其中在X軸上,止擋部112c位于開口 112a與導引部112b之間,而在Z軸上,止擋部112c位于頂板114與導引部112b之間。另外,支撐塊132的第二滑槽132a具有相對的第三端E3與第四端E4。當電子裝置100在圖1 (即圖7)的狀態(tài),即第二機體120相對于第一機體110的第一側SI的展開角度為O度時,第二桿件138的第二端E2位于第二滑槽132a的第三端E3處。
[0050]接著,在電子裝置100從圖1至圖3、圖7至圖9的狀態(tài)轉換過程中,第二機體120會相對于第一機體110的第一側SI展開,且其展開角度從O度轉至180度。此時,支撐塊132受第二桿件138的帶動,而沿導引部112b從圖7所示位置遠離鉸鏈134滑動至圖9所示位置,在此過程中,支撐塊132是受限于第一滑槽112而僅能進行沿X軸的水平運動(如圖示方向VI)。
[0051]接著,請參考圖4至圖6及圖10、圖11,當?shù)诙C體120持續(xù)朝向第一機體110的第二側S2樞轉,而使展開角度從180度轉至360度,直到第二機體120迭置于第一機體110的第二側S2時,第二桿件138會以圖中所示之順時針方向轉動,直到其第二端E2抵達第二滑槽132的第四端E4。此時由于第一滑槽112的漸開式輪廓與相對側的凹陷112d影響,因而造成原本用以限制支撐塊132滑動的輪廓條件逐漸放寬。如此,施力Fl便會造成支撐塊132在沿方向Vl滑動的同時也會以圖中所示的逆時針方向轉動(如圖示方向R1),以使支撐塊132的局部陷入凹陷112d之中,直到支撐塊132止擋于第一滑槽112的止擋部112c,且此時支撐塊132的凸部132b會穿過開口 112a而突出于第一機體110的第一側SI。更重要的是,如圖6與圖11所示,突出于第一側SI的凸部132b,其相對于第一側SI的高度大于鍵盤模塊140的頂面相對于第一側SI的高度,即前述兩者之間存在高度差ΛΗ。故,電子裝置100能以凸部132b作為支撐第一機體110的腳墊結構,而以第一機體110的第一側SI作為立設在平臺上(即X-Y平面)的承靠結構,并避免位于第一側SI的鍵盤模塊140直接與平臺實體接觸,有效避免對鍵盤模塊140造成可能的誤觸或損壞。
[0052]在此需提及的是,連桿組(第一桿件136與第二桿件138)的長度及其與第一滑槽112、第二滑槽132a之間的夾角配置可依據(jù)需求而予以適當?shù)卣{(diào)整,以讓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在展開角度大于180度時便能以支撐塊132的局部(即其凸部132b)作為支撐腳墊之用。
[0053]綜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中,連動組件提供電子裝置用以支撐第一機體的腳墊結構,也就是在電子裝置以第二側立設于平臺時,所述支撐塊對應于此時的機體狀態(tài)而收納在第一機體的滑槽中;一旦第二機體相對于第一機體翻轉至特定角度時,便能以機體驅動連動組件,使其支撐塊從滑槽中移出且突出于第一機體的第一側,進而達到電子裝置能依據(jù)使用需求而以第一側或第二側站立在平臺上,以提供使用者便利的使用模式并同時保護第一機體上的構件。
[0054]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滑槽與彼此背對的一第一側、一第二側,其中該第一滑槽位于該第一側; 一第二機體;以及 一連動組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分別樞接至該連動組件,該第二機體通過該連動組件在該第一機體的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之間開闔地轉動,并帶動該連動組件,且使該電子裝置以該第一機體的該第一側或該第二側立設于一平臺,其中該連動組件具有一支撐塊,可移動地耦接于該第一滑槽,當該第二機體相對于該第一機體的該第一側展開至一角度時,該支撐塊的局部突出于該第一側,以使該電子裝置以該第一側立設于該平臺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角度大于180度。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支撐塊具有一第二滑槽,該連動組件包括: 一鉸鏈,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分別樞接于該鉸鏈,且該第一滑槽相鄰于該鉸鏈,該第二機體轉動時帶動該鉸鏈相對于該第一機體轉動; 一第一桿件,固設于該鉸鏈上;以及 一第二桿件,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樞接于該第一桿件,該第二端耦接于該第二滑槽,該第二機體轉動并經(jīng)由該鉸鏈帶動該第一桿件與第二桿件,且使該第二桿件的該第二端沿該第二滑槽滑動并驅動該支撐塊沿該第一滑槽移動。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端驅動該支撐塊的施力方向與該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之間存在一夾角,且該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之間存在另一夾角。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端驅動該支撐塊的施力方向垂直于該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滑槽具有朝向該鉸鏈的一漸開式輪廓與位于該鉸鏈相對側的一凹陷。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機體具有位于該第一側的一頂板,該第一滑槽在該第一側形成一開口,且該開口位于該頂板與該鉸鏈之間,該支撐塊的一凸部穿過該開口而突出于該第一側。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滑槽具有一導引部與一止擋部,該止擋部位于該開口與該導引部之間,該支撐塊沿該第一滑槽的該導引部朝向該鉸鏈滑動,并相對于該導引部轉動后止擋于該止擋部,而使該凸部穿過該開口而突出于該第一側。
9.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該角度從O度至180度的范圍時,該支撐塊沿該第一滑槽滑動,當該角度從270度至360度的范圍時,該支撐塊相對于該第一滑槽滑動并轉動。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桿件的轉動方向相反于該支撐塊的轉動方向。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支撐塊遠離該鉸鏈滑動。
12.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鉸鏈為雙軸式鉸鏈,以使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通過該鉸鏈而分別沿彼此平行但相異的軸向轉動。
13.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滑槽具有相對的一第三端與一第四端,該第二桿件的該第二端在該第三端與該第四端之間來回滑動,當該角度為O度時,該第二桿件的該第二端位于該第三端,當該角度為360度時,該第二桿件的該第二端移至該第四端。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一鍵盤模塊,配置在該第一機體的該第一側,當該支撐塊的局部突出于該第一側時,該支撐塊的局部相對于該第一側的高度大于該鍵盤模塊的頂面相對于該第一側的高度。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與連動組件。第一機體具有滑槽與彼此背對的第一側、第二側,其中第一滑槽位于第一側。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分別樞接至連動組件。第二機體通過連動組件在第一機體的第一側與第二側之間開闔地轉動,并帶動連動組件,且使電子裝置以第一機體的第一側或第二側立設于平臺。連動組件具有支撐塊,可移動地耦接于滑槽。當?shù)诙C體相對于第一機體的第一側展開至一角度時,支撐塊的局部突出于第一側,以使電子裝置以第一側立設于平臺上。
【IPC分類】G06F1-16
【公開號】CN104635856
【申請?zhí)枴緾N201310552201
【發(fā)明人】陳弘基, 蘇友仁, 張正茂, 葉怡昌
【申請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20日
【申請日】2013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