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識別裝置、觸摸屏及電子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指紋識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指紋識別裝置、觸摸屏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科技發(fā)展,指紋識別裝置已經(jīng)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各類便攜式移動終端。如現(xiàn)有一類設有指紋識別裝置的智能手機,使用者可通過所述指紋識別裝置實現(xiàn)手機解鎖、指紋識別支付等功能。
[0003]現(xiàn)有的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為了實現(xiàn)指紋識別功能,需要在其觸控蓋板上打孔,并采用LGA(Land Grid Array,柵格陣列封裝)封裝技術在電子設備的蓋板打孔處貼合指紋傳感器,然后直接在移動終端的蓋板的表面開設貫通孔以露出指紋傳感器的觸控感應區(qū)域,以便所述指紋傳感器能進行指紋檢測。但是,對移動終端的蓋板的表面開設貫通孔容易導致通孔應力增加,從而導致蓋板玻璃強度下降。為保證移動終端的蓋板強度,打孔工藝復雜,成本較高。
[0004]若在電子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的觸控蓋板下直接設置至少一個指紋識別傳感器模組。由于電子設備蓋板作為用戶輸入界面,經(jīng)常接受用戶手機觸控按壓等用戶行為,因此電子設備需要較強剛性強度,而目前這類的電子設備蓋板厚度大于300微米以上,目前手指面與指紋識別傳感器的有效距離要小于100微米。這個距離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用戶的手指面與指紋識別傳感器的距離有效距離,導致指紋識別傳感器失效而無法識別用戶手指紋谷脊而形成指紋圖案,因此這個領域有兩個亟待攻克的技術難題:一、減少手指面與指紋識別傳感器的距離;二、加大指紋傳感器的電磁場的強度能使得其強度穿透300微米以上蓋板。
【發(fā)明內容】
[0005]提供一種強度較佳、指紋感應靈敏、外觀平整的指紋識別裝置、觸摸屏及電子設備。
[0006]一種指紋識別裝置,包括:
[0007]一蓋板元件;包括一基板,及貼附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薄板與第二薄板,所述蓋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層顏色層;所述基板設有朝向所述蓋板設置的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連接于所述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側邊;所述第一薄板設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四表面及與所述第四表面相對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薄板設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六表面及與所述第六表面相對的第五表面;
[0008]設置有至少一控制元件和至少一指紋感應電極的一柔性電路板;
[0009]所述至少一指紋感應電極被配置成感測用戶手指的指紋;所述至少一控制元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指紋感應電極;
[0010]所述至少一指紋感應電極固定設于所述第一薄板與基板之間,以便使所述至少一個指紋感應電極被安置在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戶手指的位置。
[0011]進一步的,所述顏色層包括至少一層顏色油墨層或者BM層。
[0012]進一步的,所述顏色油墨層或者BM層至少涂覆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或所述第二薄板的第五表面或第六表面中的一個。
[0013]進一步的,所述基板開設至少一貫通槽,設置有至少一個指紋感應電極的柔性電路板的至少部分穿過所述至少一貫通槽。
[0014]進一步的,所述貫通槽的槽寬略大于所述柔性電路板的厚度。
[0015]進一步的,所述基板設有側邊,設置有至少一個指紋感應電極的柔性電路板自所述基板與所述第二薄板之間經(jīng)所述基板的側邊延伸至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
[001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薄板與第二薄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50 μπι。
[0017]進一步的,所述指紋識別模組的指紋感應電極被安置在比所述柔性電路板更靠近所述用戶手指的位置。
[0018]進一步的,所述指紋識別模組的指紋感應電極直接貼合于所述第一薄板的第四表面。
[0019]進一步的,所述指紋識別裝置還設有粘合層,所述粘合層設置于所述基板與所述第一薄板及/或第二薄板之間,所述粘合層用于將所述基板與第一薄板及/或第二薄板相互緊密結合。
[0020]進一步的,所述粘合層還覆蓋所述指紋識別模組的指紋感應電極及至少部分柔性電路板。
[0021 ] 進一步的,所述粘合層還覆蓋于所述柔性電路板背向所述指紋感應電極一側。
[0022]進一步的,所述粘合層采用光學透明膠。
[0023]進一步的,所述基板采用玻璃、藍寶石、透明樹脂中的任意一種制成;所述第一薄板及第二薄板采用玻璃、藍寶石、透明樹脂中的任意一種制成。
[0024]一種包含指紋識別裝置的觸摸屏,包括:
[0025]一蓋板元件;包括一基板,及貼附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薄板與第二薄板;所述第一薄板與第二薄板的厚度小于基板的厚度,所述蓋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層顏色層;所述基板設有朝向所述蓋板設置的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連接于所述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側邊,所述第一薄板設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四表面及與所述第四表面相對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薄板設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六表面及與所述第六表面相對的第五表面;
[0026]設置有至少一控制元件和至少一指紋感應電極的一柔性電路板;
[0027]所述至少一指紋感應電極被配置成感測用戶手指的指紋;所述至少一控制元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指紋感應電極;
[0028]所述至少一指紋感應電極固定設于所述第一薄板與基板之間,以便使所述至少一個指紋感應電極被安置在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戶手指的位置;
[0029]其中所述基板上形成觸控感應層。
[0030]進一步的,所述控制元件設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
[0031]進一步的,所述至少一個指紋感應電極包括被配置成通過電容耦合到所述用戶手指上的指紋脊線來感測所述指紋的一組電容性元件。
[0032]進一步的,所述顏色層包括至少一層顏色油墨層或者BM層。
[0033]進一步的,所述顏色油墨層或者BM層至少涂覆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或所述第二薄板的第五表面或第六表面中的一個。
[0034]進一步的,所述基板開設至少一貫通槽,設置有至少一個指紋感應電極的柔性電路板的至少部分穿過所述至少一貫通槽。
[0035]進一步的,所述貫通槽的槽寬略大于所述柔性電路板的厚度。
[0036]進一步的,所述基板設有側邊,設置有至少一個指紋感應電極的柔性電路板自所述基板與所述第二薄板之間經(jīng)所述基板的側邊延伸至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
[003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薄板及第二薄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50 μπι。
[0038]進一步的,所述指紋識別模組的指紋感應電極被安置在比所述柔性電路板更靠近所述用戶手指的位置。
[0039]進一步的,所述指紋識別模組的指紋感應電極直接貼合于所述第一薄板的第四表面。
[0040]進一步的,所述觸摸屏還設有粘合層,所述粘合層設置于所述第一薄板及/或第二薄板之間,所述粘合層用于將所述第一薄板及/或第二薄板相互緊密結合。
[0041]進一步的,所述粘合層還覆蓋所述指紋識別模組的指紋感應電極及至少部分柔性電路板。
[0042]進一步的,所述粘合層還覆蓋于所述柔性電路板背向所述指紋感應電極一側。
[0043]進一步的,所述粘合層采用光學透明膠。
[0044]進一步的,所述基板采用玻璃、藍寶石、透明樹脂中的任意一種制成;所述第一薄板及第二薄板采用玻璃、藍寶石、透明樹脂中的任意一種制成。
[0045]一種用于指紋識別感測的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0046]至少一顯示元件;
[0047]蓋板元件;與所述至少一顯示元件貼合;
[0048]所述蓋板元件部分區(qū)域透明,進一步包括一基板,及貼附于所述基板上一第一薄板、第二薄板;所述薄板的厚度小于基板的厚度,所述蓋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層顏色層;所述基板設有朝向所述蓋板設置的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連接于所述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的側邊,所述第一薄板設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四表面及與所述第四表面相對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薄板設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六表面及與所述第六表面相對的第五表面;
[0049]設置有至少一控制元件和至少一指紋感應電極的一柔性電路板;
[0050]所述至少一指紋感應電極被配置成感測用戶手指的指紋;所述至少一控制元件被配置成控制所述指紋感應電極;
[0051]所述至少一指紋感應電極固定設于所述第一薄板與基板之間,以便使所述至少一個指紋感應電極被安置在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戶手指的位置
[0052]進一步的,所述指紋感應電極包括能夠以電容方式耦合到用戶手指的用戶指紋的一組電容性元件。
[0053]進一步的,所述至少一個指紋感應電極包括被配置成通過電容耦合到所述用戶手指上的指紋脊線來感測所述指紋的一組電容性元件。
[0054]進一步的,所述蓋板元件的基板直接貼合于所述顯示元件,且所述控制元件設置于所述蓋板元件與所述顯示元件之間。
[0055]進一步的,所述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