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和觸控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液晶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和觸控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發(fā)展,觸摸屏作為最為簡單、方便、自然的人機交互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液晶顯示領域。根據工作原理和檢測觸摸信息介質的不同,觸摸屏可以分為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和表面聲波四種類型。電容式觸摸屏技術由于工藝簡單、產品壽命長、透光率高等特點成為目前主流的觸摸屏技術。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集成觸控功能的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 TN)型液晶顯示面板的結構為,直接在TN型液晶顯示面板上設置觸控板。其中液晶顯示面板和觸控板各包括兩層襯底基板。這也意味著,現(xiàn)有的具有觸控功能的TN型液晶顯示面板至少需要四層襯底基板貼合在一起,因此結構復雜,厚度大,制造成本高。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和觸控顯示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TN型液晶顯示面板結構復雜,厚度大,制造成本高的問題。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06]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朝向所述下基板的一面形成有觸控電極,所述下基板朝向所述上基板的一面形成有觸控導線,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設置有導電結構;
[0007]所述觸控電極通過所述導電結構與所述觸控導線電連接。
[0008]本實施例中,通過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設置所述導電結構,使所述上基板上的觸控電極和下基板上的觸控導線電連接并實現(xiàn)觸控功能,不需要額外設置觸控板,能夠簡化TN型的觸控顯示面板結構,減小厚度,并降低成本;同時,以設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所述導電結構作為導體,能夠減少顯示面板兩側的走線,有利于窄邊框設計。
[0009]優(yōu)選的,所述觸控電極為所述上基板朝向所述下基板的一面上的公共電極的至少一部分。本實施例中,以所述公共電極劃分后作為所述觸控電極,能夠減少TN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厚度。
[0010]優(yōu)選的,所述上基板上形成有多個觸控電極,所述下基板上形成有多條觸控導線,每一個所述觸控電極至少與一條所述觸控導線電連接,且每一條所述觸控導線僅與一個所述觸控電極電連接。本實施例中,每一個所述觸控電極可以與一條或多條所述觸控導線電連接,可以靈活設置;當每一個所述觸控電極與多條所述觸控導線電連接,可以減小電阻。
[0011]優(yōu)選的,所述導電結構為添加有各向異性導電材料的導電柱。本實施例中,各向異性導電材料的導電柱可以使導電方向更有針對性。
[0012]優(yōu)選的,所述導電結構在所述上基板上的投影位于非透光區(qū)域,或者所述導電結構在所述下基板上的投影位于相鄰像素之間的非顯示區(qū)域。本實施例中,所述導電結構不會影響所述觸控顯示面板的光透過率。
[0013]優(yōu)選的,所述導電結構通過第一導電層與所述觸控導線電連接;或者,所述導電結構與所述觸控導線直接接觸并電連接。本實施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設計需要,靈活的選擇所述導電結構和所述觸控導線電連接的方式。
[0014]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導電層通過過孔連接方式與所述觸控導線電連接。
[0015]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導電層為金屬襯墊。
[0016]優(yōu)選的,所述觸控導線與所述下基板上的數據線或柵線同層設置。
[0017]本發(fā)明實施例有益效果如下:通過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設置所述導電結構,使所述上基板上的觸控電極和下基板上的觸控導線電連接并實現(xiàn)觸控功能,不需要額外設置觸控板,能夠簡化TN型的觸控顯示面板結構,減小厚度,并降低成本;同時,以設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所述導電結構作為導體,能夠減少顯示面板兩側的走線,有利于窄邊框設計。
[0018]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如上實施例提供的所述觸控顯示面板。
[0019]本發(fā)明實施例有益效果如下:通過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設置所述導電結構,使所述上基板上的觸控電極和下基板上的觸控導線電連接并實現(xiàn)觸控功能,不需要額外設置觸控板,能夠簡化TN型的觸控顯示面板結構,減小厚度,并降低成本;同時,以設置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所述導電結構作為導體,能夠減少顯示面板兩側的走線,有利于窄邊框設計。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觸控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電極與觸控導線電連接結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實現(xiàn)過程進行詳細說明。需要注意的是,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23]參見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上基板I和下基板2,上基板I朝向下基板2的一面形成有觸控電極3,下基板2朝向上基板I的一面形成有觸控導線4,上基板I和下基板2之間的設置有導電結構5,觸控電極3通過導電結構5與觸控導線4電連接。
[0024]本實施例中,通過在上基板I和下基板2之間設置導電結構5,使形成于上基板I上的觸控電極3和形成于下基板2上的觸控導線4電連接并實現(xiàn)觸控功能,不需要額外設置觸控板,能夠簡化觸控顯示面板的結構,減小厚度,并降低成本;同時,以導電結構5設置于上基板I和下基板2之間,能夠減少顯示面板兩側的走線,有利于窄邊框設計;進一步的,由于觸控電極3和觸控導線4分別位于不同的基板(例如,觸控電極3位于上基板1,觸控導線4位于下基板2),因此觸控電極3與自身所電連接的觸控導線之外的其它觸控導線或信號線之間具有較大的距離和較小的電容,能夠提高觸控靈敏度。
[0025]觸控電極3可以是單獨形成用于實現(xiàn)觸控功能的的電極層,也可以基于TN型顯示面板的現(xiàn)有的公共電極進行設計。優(yōu)選的,觸控電極3為上基板I朝向下基板2的一面上的公共電極的至少一部分,當然,觸控電極3也可以由上基板I朝向下基板2的一面形成的公共電極劃分而成,因此不需要單獨形成用于實現(xiàn)觸控功能的電極層能夠減少TN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厚度。需要說明的是,觸控電極3在上基板I的垂直投影圖形可以為任意幾何圖形,優(yōu)先的為矩形。為了使觸控電極3對觸摸動作的檢測相對準確,觸控電極3的在上基板I的垂直投影圖形可以設計成相同圖形和相同面積,即各觸控電極3的形狀相同且大小相等;同時,全部觸控電極3在上基板I的分布均勻。在具體實施時,觸控電極3可以采用分時驅動的方式傳輸公共電極信號和觸控信號。
[0026]當然,在上基板I上可以形成有多個觸控電極3,下基板2上可以形成有多條觸控導線4,每一個觸控電極3至少與一條觸控導線4電連接。這也竟味著,每一個觸控電極3可以與一條或多條觸控導線4電連接,可以靈活設置;當每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