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觸控技術,更具體地來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觸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觸控面板的使用已日漸普及,目前有一種薄型化的觸控面板,此觸控面板包含基板與觸控組件,觸控組件直接形成于基板的一側,而基板的另一側則供使用者觸摸以進行操作,藉此基板兼具保護功能與承載觸控組件功能,可省去原本需獨立用來承載觸控組件的觸控基材。由于此種觸控面板具有輕薄的優(yōu)點,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
[0003]在上述薄型化設計的觸控面板中,于基板上通常會先形成一層遮蔽層用來定義出周邊區(qū),而周邊區(qū)以外的區(qū)域則是屬于可視區(qū)。接著,形成透明電極層來制成觸控組件,其中透明電極層是從可視區(qū)的基板上延伸布設至周邊區(qū)的遮蔽層上。由于遮蔽層通常需設計數(shù)微米(Pm)至數(shù)十微米的厚度才能達到遮蔽效果,因此透明電極層形成時必須跨越此高度才能從可視區(qū)延伸布設至周邊區(qū),其具有一定的困難度,亦即透明導電層在遮蔽層的爬坡跨越能力會因為遮蔽層的厚度增加而降低,進而透明電極層容易產生斷裂破損或剝離的情形,使得透明電極層與其他線路之間電性連接的可靠度降低。
【發(fā)明內容】
[0004]鑒于上述,本發(fā)明提出一種觸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可有效解決因透明電極層形成時必須跨越遮蔽層的高度才能從可視區(qū)延伸布設至周邊區(qū)而產生斷裂破損或剝離的問題發(fā)生。
[000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被定義有一非可視區(qū)及一對應該非可視區(qū)的可視區(qū),該觸控面板包括:一遮蔽層,形成于一基板上,其中該遮蔽層的形成區(qū)域定義出該非可視區(qū),并且該遮蔽層與該基板構成一階梯部;一感測電極層,形成于該基板上以對應位于該可視區(qū),并且進一步延伸通過該階梯部來形成于該遮蔽層上以對應位于該非可視區(qū);及一導電保護層,至少對應該階梯部之位置來形成于該感測電極層之表面。
[0006]本發(fā)明亦提供一種觸控面板之制造方法,其中該觸控面板包括一非可視區(qū)及一對應該非可視區(qū)的可視區(qū),該觸控面板之制造方法的步驟包括:形成一遮蔽層于一基板上,其中該遮蔽層的形成區(qū)域定義出該非可視區(qū),并且該遮蔽層與該基板構成一階梯部;形成一感測電極層于該基板上以對應位于該可視區(qū),并且進一步將該感測電極層延伸通過該階梯部來形成于該遮蔽層上以對應位于該非可視區(qū);以及至少在對應該階梯部之位置來形成一導電保護層于該感測電極層之表面。
[0007]本發(fā)明提供之觸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系利用形成感測電極層步驟后再對應遮蔽層與基板構成的階梯部之位置來形成一導電保護層于該感測電極層之表面,以此有效解決透明電極層容易產生斷裂破損或剝離的問題,從而提高透明電極層與其他線路之間電性連接的可靠度。
[0008]為讓本發(fā)明之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09]圖1表TJK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局部上視TJK意圖。
[0010]圖2表示沿第I圖中a-a’剖面線之剖視示意圖。
[0011]圖3表TJK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局部上視TJK意圖。
[0012]圖4表示沿第3圖中b_b’剖面線之剖視示意圖。
[0013]圖5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0014]圖6表TK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局部剖面TK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6]請參閱第I圖及第2圖,分別繪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局部上視示意圖及沿第I圖中a-a’剖面線之剖視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20包括一基板21、一遮蔽層22、一感測電極層23及一導電保護層24。其中,遮蔽層22形成于基板21上,并且遮蔽層22的形成區(qū)域是用來定義出觸控面板20的一非可視區(qū)NV,讓對應于非可視區(qū)NV以外的區(qū)域得以形成一可視區(qū)V。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遮蔽層22可環(huán)設形成于基板21表面周邊,其定義出的非可視區(qū)NV為環(huán)設于可視區(qū)V的周圍,此外,遮蔽層22亦可僅形成于基板21表面的一側,或兩側,則其定義出的非可視區(qū)NV對應位于可視區(qū)V的一側邊或兩側邊,本發(fā)明并不以此為限。
[0017]此外,本實施例所形成的遮蔽層22因本身具有一定厚度而和基板21構成一階梯部S,遮蔽層22的厚度是根據(jù)實際遮蔽層22所采用的顏色及所需的遮蔽效果而可以調整,在此并非為本發(fā)明所限制。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基板21的材料為透明的強化進過強化處理的基材,可例如采用玻璃、壓克力、塑料等非導電基材來設計,其一表面上設置有遮蔽層22及其他結構,相對應的另一表面,為供用戶觸摸的操作面;遮蔽層22的材料為油墨或光阻,其具有一定遮旋光性,一般為深色,例如,黑色,但于不同的產品設計需求中,其亦可以為其他顏色。遮蔽層22可為單層的結構,亦可為多層堆棧的結構,本發(fā)明并不對其進行限制。
[0018]感測電極層23形成于基板21上以對應位于可視區(qū)V,并且進一步延伸通過階梯部S來形成于遮蔽層22上以對應位于非可視區(qū)NV。感測電極層23在具體設計上是例如經圖案化制程而形成有相互電性絕緣的復數(shù)條第一軸向電極231 (如Y軸向電極)及復數(shù)條第二軸向電極232(如X軸向電極)。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23由透明導電材料形成,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鋁鋅、氧化鋅、氧化錫銻、二氧化錫、氧化銦、奈米銀、奈米碳管、石墨烯等或前述之組合。
[0019]導電保護層24是至少對應階梯部S之位置來形成于感測電極層23之表面,用以至少對感測電極層23對應于階梯部S的部分進行覆蓋保護,增強感測電極層23在階梯部S處與遮蔽層22之間的附著力,避免感測電極層23在對應于階梯部S的位置處容易因爬坡而產生剝離的情形,有效地對感測電極層23進行補強。此外,本實施例的導電保護層24因具有導電性,當感測電極層23在前述階梯部S發(fā)生斷裂或破損的情形時,導電保護層24還可繼續(xù)提供電性連接的作用,維持感測電極層23的功能。
[0020]更具體來講,導電保護層24為了既能夠達到保護感測電極層23的效用,又不影響感測電極層23的功能,導電保護層24是經圖案化制程而僅對應形成于每一第一軸向電極231及每一第二軸向電極232之表面上。在本實施例中,導電保護層24經圖案化后包含復數(shù)個保護組件241,保護組件241分別對應形成于感測電極層23的每一第一軸向電極231及每一第二軸向電極232之表面上,如第I圖所7K,每一第一軸向電極231及每一第二軸向電極232分別受到兩個保護組件241的保護,本實施例的保護組件241是例如采用長條狀結構的設計,并且保護組件241非垂直且非平行于可視區(qū)V及非可視區(qū)NV之間的邊界,保護組件241更可進一步沿第一軸向電極231及第二軸向電極232的邊緣來對應形成于第一軸向電極231及第二軸向電極232之表面上。藉此,降低導電保護層24影響觸控面板20的光學及外觀視覺效果的機會。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導電保護層24的材料可為透明的導電材料,其可以與感測電極層23的材料相同,在形成感測電極層23的制作步驟中,導電保護層24可于其中的同一步驟中形成,以節(jié)省制程。導電保護層24的材料亦可為非透明的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本發(fā)明并不以此為限。
[0021]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20更包括導線25,導線25是形成于遮蔽層22上對應位于非可視區(qū)NV,并且電性連接感測電極層23。在實際設計上,導線25與導電保護層24可例如是采用相同的材料并且在同一制程步驟中形成,讓本發(fā)明所設計的導電保護層24不會額外增加制程步驟。導線25可為單層金屬結構,例如由銅、銀、鋁形成的單層金屬結構,于本發(fā)明的不同實施例中,導電25可為多層金屬結構,例如由鑰-鋁-鑰形成的三層結構。
[0022]接下來,更具體地描述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20的迭層設置。如第2圖所示,遮蔽層22形成于基板21的第一面211上,且遮蔽層22具有一側壁221和一遠離基板21的第二面222。其中,基板21的第一面211的相對一面是提供給使用者觸碰之表面。感測電極層23在可視區(qū)V是形成于基板21的第一面211,并且進一步沿著遮蔽層22的側壁221和第二面222來形成以延伸進入非可視區(qū)NV。導電保護層24對應階梯部S的位置來形成于感測電極層23之表面,具體來看,導電保護層24是分成三部分以分別對應基板21的第一面211、遮蔽層22的側壁221及遮蔽層22的第二面222來形成于感測電極層23之表面。導線25是形成于遮蔽層22的第二面222,并且電性連接感測電極層23。
[0023]承上所述,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20在對應階梯部S之位置設置導電保護層24于感測電極層23之表面上,讓至少部分的感測電極層24在階梯部S的位置處是位于導電保護層24及遮蔽層22之間,而于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導電保護層24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