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m算法的人臉特征點采集及三維人臉建模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人臉識別技術領域,涉及基于ASM算法的人臉特征點采集及三維人臉 建模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對于三維動態(tài)人臉識別而言,一般以單幀圖像為基礎,完成二維單幀人臉圖像特 征點的定位是重中之重。首先在前階段獲取的人臉的二維圖片中,對人臉重要特征點的位 置進行確定,為人臉建模提供有效依據。
[0003] 由于人臉特征采集的計算量較大,同時其檢測準確度和響應速度會對下一階段三 維人臉建模的效率產生影響,所以是三維動態(tài)識別效率的瓶頸之一。對于部分識別方法而 言,特征點定位所需時間能夠達到整個三維動態(tài)人臉識別所需時間的二分之一。不僅如此, 特征點的準確定位對之后的三維坐標轉化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效高精度的人 臉特征點定位是增強三維特征識別實時性及準確性的關鍵。
[0004] 在對人臉特征點進行采集時,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下述兩類:依據形狀模型 的特征采集方法與依據紋理的特征點定位方法。特征采集方法中,通常采用主動形狀模型 技術(ASM),依據主動形狀模型的技術不僅可有效實現(xiàn)物體外輪廓點的定位,同時可獲取內 在的輪廓點,使得定位結果更加準確。其詳細實現(xiàn)過程如下所述:首先利用人機交互對目標 輪廓的邊界點集合進行采集,獲取訓練集,用矩陣形式對其進行描述。再通過主成分分析法 (PCA)完成對該訓練集的描述,塑造出可反映出訓練集平均輪廓及關鍵形變方式樣本的先 驗模型。最后通過灰度匹配法完成先驗模型的搜索,在進行迭代搜索時需對先驗模型的參 數進行調整,從而使模型和目標物體的實際輪廓逐漸吻合,實現(xiàn)準確定位。
[0005] 盡管ASM算法在實際的應用中可準確實現(xiàn)目標定位,然而其仍存在下述弊端:訓練 所需時間長;在定位過程中,為了達到理想的建模效果,需最大程度的獲取準確的特征點坐 標。為此,需改進搜索過程,使得人臉識別效果更優(yōu)。
[0006] 人臉的計算機模擬技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相關學者廣泛研究。但隨著科技的 不斷的發(fā)展,學者們提出了一些適用于三維人臉建模的數據采集技術。其中最常用也是最 有效的是數三維掃描高端儀器,其依據光學理論獲取整個三維人臉模型。然而,因為高質量 激光掃描儀器成本很高,使其在實際應用中受到約束,并未得到廣泛應用。
【發(fā)明內容】
[0007]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ASM算法的人臉特征點采集及三維人臉建模方法, 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三維人臉識別不夠精準的問題。
[0008] 本發(fā)明基于ASM算法的人臉特征點采集及三維人臉建模方法,首先對人臉特征進 行采集,然后在人臉特征點采集的基礎上,提出一種依據計算機雙目立體視覺的三維人臉 建模技術,其結合計算機標定,通過兩張二維人臉圖片,利用雙目立體視覺方法,對人臉特 征點的三維坐標進行塑造,最后利用OpenGL軟件實現(xiàn)三維人臉模型的塑造。
[0009]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以下步驟:
[0010] 步驟1,人臉特征采集,對采集樣本的訓練集特征點進行手工標定,再在同一坐標 中完成訓練集中全部形狀的校準,采用依據三角形特征的自動定位技術,同時通過準確的 重要的特征完成人臉特征的精準定位,采用全局紋理信息對局部特征點搜索效果進行優(yōu) 化,從而實現(xiàn)人臉特征的統(tǒng)計分析;
[0011] 步驟2:設置用于建模的設備參數;
[0012] 步驟3:三維人臉建模,通過雙目立體視覺理論對人臉正面及側臉的圖像特征點進 行提取,通過兩張不同坐標系下的人臉圖像合成一個三維人臉模型。
[0013] 進一步,所述步驟1對采集樣本的訓練集特征點進行標定方法為:首先搜集η個訓 練樣本并手動記錄下每個訓練樣本中的Κ個關鍵特征點,構建訓練集的形狀向量如下所示:
[0015] 其中,表示第i個訓練樣本上第k個特征點的坐標η表示訓練樣本的個數;
[0016] 其次:計算平均形狀向量及方差矩陣并將其按從大到小依次排序,完成形狀向量 進行PCA處理,求取特征點的均值和方差,以便獲得局部特征之間的距離,構建局部特征:
[0022] (6)局部特征距離:fsim=(g-gi) · (g-gi)T
[0023] 其中:η表示訓練樣本的個數,T樣本參數向量,P為最大樣本數,j為常數,glj為局部 紋理,g為整體紋理,最后,構建初始模型,完成ASM算法優(yōu)化,其公式如下所示
[0024] :X=M(s,0)[ai]+Xc
[0025] 其中,Μ為平均形狀,M(s,9)為平均形狀以其中心逆時針旋轉Θ縮放s,[ai]為訓練 集的形狀向量,X。為平移距離。
[0026]進一步,所述步驟1三角形特征的自動定位技術的步驟為:
[0027] (1)首先在人臉圖像的范圍內,通過PCA特征采集技術對人臉嘴唇的大致位置(X3, y3)進行確定,將該位置看作是初始位置的一個點,從而實現(xiàn)人臉位置的確定;
[0028] (2)將該位置作為一個矩形框的左下頂點,基于人臉先驗概率提供的相應尺寸,設 定上述矩形框的長寬比和與之對應的長度,再對該圖形進行平滑操作,通過下式求出上述 初始矩形區(qū)域內像素的平均灰度值I mean;
[0030] 式中,wo與ho依次用于描述初始矩形框的長和寬;
[0031] (3)在矩形框長寬比不發(fā)生改變的條件下,沿右上方延伸一個像素的步長;針對經 平滑處理后的圖像,獲取矩形右側及上側邊緣線上灰度值最小的像素點,其灰度值用I m.h進 行描述;
[0032] (4)求出矩形框平均灰度值和Im.h之間的差值,將其和統(tǒng)計獲取的特定閥值D相較; 若I m_-Im.h<D,則上述矩形框沒有抵達瞳孔區(qū),需繼續(xù)進行矩形延伸,否則,矩形框已抵達 瞳孔區(qū);
[0033] (5)通過灰度值最小像素點所處位置對瞳孔所在的大致區(qū)域進行判斷;
[0034] (6)在上述區(qū)域中,對每個像素點在某一固定矩形區(qū)域中完成高斯卷積計算,將經 高斯卷積計算后,圖像中像素灰度值最小的點看作是瞳孔中心,用( X1,yi),(x2,y2)進行描 述。
[0035]進一步,所述步驟1采用全局紋理信息對局部特征點搜索效果進行優(yōu)化步驟:
[0036] 首先將形狀范圍內的紋理變形至平均形狀中,同時對其進行歸一化操作,獲取變 形后的紋理向量,用g進行描述,再在紋理模型空間中對獲取的紋理向量進行重構,獲取經 重構后的紋理= ,其中,g為紋理模型的部分向量,§),求出向量 gr和重構值gr之間的歐氏距離d = diSt(g,gr),形成紋理差,最后依據該紋理差對形狀調整 和局部紋理搜索在迭代時是否采用ASM的搜索結果進行判斷,如果和上一循環(huán)相比匹配度 升高,則采用上述方法繼續(xù)完成搜索,否則,采用依據全局紋理的搜索方法,并對獲取的結 果進行評估,直至達到最佳匹配度,再重新采用ASM搜索策略,交替采用上述兩種方法,直至 匹配度達到最高。
[0037] 進一步,所述步驟2中設置用于建模的設備參數方法:
[0038]攝像機:數據輸出端是IEEE 1394接口,最大分辨率是659*493像素,最大采集幀率 是60幀/秒,圖像類型為灰度圖像;
[0039] 采集和處理設備:手提電腦,CPU為Pentium2.4-GHz,內容量是256MB,軟件開發(fā)工 具是微軟的VisualC++6.0。
[0040]進一步,所述步驟3中引入相似性約束,從而減少三維坐標的歧義性:
[00411 1)首先完成三維人臉數據點的三角剖分;
[0042] 2)確定相似性約束向量,將三角剖分的角度看作是唯一相似性約束向量,求出三 角形邊長,同時將其看作是幾何相似性約束向量;
[0043] 3)確定相似性約束判別公式:SzSi+S^其中,Si用于描述唯一相似性的約束函數 值,&用于描述幾何相似性約束函數值,同時有,
[0045]式中,0^cU用于描述待檢測樣本特征向量的第i個特征分量;'與cU '用于描述 三維人臉模型中第i個標準特征分量;lu用于描述第i個特征分量的權值,0,用于描述人臉三 維模型特征點的角度,d用于描述空間三角形的邊長,同時,
[0047]其中,Xi、yi、zi與X2、y2、Z2為三維模型中兩個點的的空間坐標值。
[0048]對相似性約束函數值S及閾值S'進行比較,從而確定三維人臉特征點建立的有效 性,若s<s ',則獲取的特征點有效,否則,重新采集三維特征點。
[0049]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依據雙目立體視覺理論,完成了初步三維人臉模型輪廓的 塑造。首先對采集人臉圖像的攝像機進行標定,獲取用于建模的攝像機參數。再依據雙目立 體視覺理論,結合攝像機參數,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