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風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通風裝置。本發(fā)明尤其涉及用于給電路板、優(yōu)選電腦中的電路板通風的通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已知不同的設備用于給電路板或者電路板的零件通風。這樣的設備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例如在圖8A和8B中示出。圖8A示出具有構件101的電路板100。所述構件101在該例子中是中央處理單元(CPU)。已知的是,所述構件101通過放在上面的風扇102得到冷卻,所述風扇從上方抽吸空氣流103并且所述空氣流向下能夠直接流動到所述構件1I上。在流過所述構件101之后,空氣流103通過所述電路板100偏轉并且在所述電路板100上引導。圖8B示出另外的在兩側面上裝備有構件101的電路板100。側向于所述電路板布置有風扇102,其將空氣流103定向到所述電路板100的側面邊緣上,在那兒空氣流被分割并且沿著所述電路板100的上側面和下側面流動,用以冷卻所述構件1I。
[0003]計算機殼體內部的空間提供會受到限制。尤其已知的是,多個線路板以預先確定的、常常較小的距離安裝在插入線路板(所謂的“插槽”)中。然而,說明的類型的通風裝置具有關于裝備的電路板的厚度相對大的構造高度或者還要額外地在上方放置在安置在所述電路板上的構造元件上,這使得這種通風類型的使用常常有問題。例如,在發(fā)明人的樣機X3/X5的OSBiz-壁系統(tǒng)(OSBiz-Wandsystem)中,尤其在使用UC助推器卡(UC-Booster-Card)時基于高的構件厚度和兩側面的裝備并且結合溫度敏感的硬盤,殼體中強制通風是值得期望的,因為所述殼體內部的自身對流碰到其邊界處。殼體處的、主線路板處的或者安裝位置處的改變要困難地實現(xiàn)。
[0004]在此特別關鍵的是硬盤,其中,根據(jù)制造商偏差,不應該被超過的邊界溫度,例如可以是55 C ο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用于電路板的通風裝置,其至少部分地消除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本發(fā)明的任務尤其在于,提供用于電路板的如下的通風裝置,其在盡可能低的構造高度的情況下實現(xiàn)了電路板的兩側面的通風。
[0006]根據(jù)本發(fā)明,該任務通過獨立權利要求的特征得到解決。本發(fā)明的有利的實施方式和改進方案在從屬權利要求中說明。
[0007]本發(fā)明從以下的構思出發(fā),即兩個風扇布置在電路板旁、即在電路板平面的延長中,其中,風扇軸線分別成角度地、尤其垂直于所述電路板平面布置,并且其中,風扇的空氣流橫向地并且借助于合適的空氣引導元件如下地轉向到所述電路板平面,使得所述電路板的相應一個側面通過所述空氣流中的一個被很大程度地相切地掃過。
[0008]由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觀點,提出如下的通風裝置,構造所述通風裝置用以借助于第一風扇產生第一冷卻空氣流并且借助于第二風扇產生第二冷卻空氣流,其中,所述第一冷卻空氣流和所述第二冷卻空氣流在空氣流分界平面的不同的側面上優(yōu)選平行于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延伸穿過共同的、垂直于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的通風平面,其中,所述第一風扇的和所述第二風扇的輸送方向橫向于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延伸。所述通風裝置構造尤其用于給電路板通風、優(yōu)選在電腦中或者為電腦通風并且優(yōu)選能夠裝配地如下地構造,使得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與所述電路板的中間平面重疊。
[0009]在本發(fā)明的意義中,通風平面是如下的平面,其面向待通風的對象并且冷卻空氣流踏過該平面,用以執(zhí)行給所述對象通風??諝饬鞣纸缙矫嬖诒景l(fā)明的意義中是如下的平面,其至少直接地在離開所述通風裝置后能夠被確定為兩個冷卻空氣流之間的分界。這意味著,直接相鄰于所述通風裝置的、位于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中的構件由冷卻空氣流分別相切于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的一個側面地流過。理所當然的是,當所述冷卻空氣流沒有通過位于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中的對象保持分隔時,所述冷卻空氣流在與所述通風裝置一定的距離中會混合。在本發(fā)明的意義中,橫向于空氣流分界平面要理解為不平行于、即傾斜于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或者(優(yōu)選地)垂直于或者基本上垂直于空氣流分界平面。換句話說,所述第一冷卻空氣流和所述第二冷卻空氣流通過所述通風裝置從橫向方向如下地轉向90°±x(根據(jù)所述風扇的傾斜位置),用以彼此平行地或者基本上彼此平行地沿著在使用中例如與電路板平面重疊的空氣流分界平面延伸。因為,風扇通常是扁平的構造方式、也就是沿著輸送方向的擴展比橫向于輸送方向的小,所以傾斜的、尤其傾覆90°的布置利用接下來的流動轉向實現(xiàn)了所述風扇關于通風方向的扁平的安裝。由此也能夠節(jié)省構造高度。對象的、尤其是電路板的兩個側面能夠有目的地進行通風并且所述空氣流如下地轉向,使得所述第一冷卻空氣流沿著電路板的第一電路板扁平側面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冷卻空氣流沿著電路板的第二電路板扁平側面延伸。在本發(fā)明的意義中,每種冷卻氣體混合物、尤其是環(huán)境空氣被理解為空氣。在本發(fā)明的意義中,一般具有兩個扁平側面(電路板扁平側面或者裝備側面)和通常四個邊緣側面的扁平的構件被理解為電路板。當然,也能夠考慮具有一個(例如圓的、橢圓的或者類似的)、兩個(例如刮子形的)、三個或者五個或者更多個邊緣側面的電路板。能夠裝備兩個電路板扁平側面,當僅僅裝備一個側面,然而熱量在其它側面上也得到傳導時,在此也能夠利用本發(fā)明的作用。尤其也能夠考慮,產生熱量的構件布置在所述電路板的局部中并且熱量能夠在兩個扁平側面后面放出。所述通風平面能夠朝著所述電路板指向。
[0010]根據(jù)所述通風裝置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冷卻空氣流和所述第二冷卻空氣流是所述第一風扇的或者所述第二風扇的推壓流或者吸取流。換句話說,所述空氣流沿著相同的抽出方向(Vorzugsrichtung)穿過所述通風平面。在此,吸取流是由風扇接受的空氣流,推壓流是由風扇放出的空氣流。因為,所述第一冷卻空氣流和所述第二冷卻空氣流基本上關于主流動方向同一方向地平行于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延伸,所以相對大的空氣量也沿著待通風的對象輸送,其中,至少基本上相同的溫度走向也能夠在所述對象的前側面和背側面上實現(xiàn)。所述主流動方向被理解為如下的軸線,其垂直于所述通風平面在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內部延伸。在此,冷卻空氣流側向能夠具有與所述主流動方向的角度偏差并且也能夠扇形地延伸。
[0011]根據(jù)所述通風裝置的替代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冷卻空氣流是所述第一風扇的或者所述第二風扇的推壓流并且所述第二冷卻空氣流是所述第一風扇和所述第二風扇中另一個的吸取流。換句話說,所述空氣流沿著相反的抽出方向穿過所述通風平面。由此,所述第一冷卻空氣流和所述第二冷卻空氣流至少基本上關于主流動方向反向地平行于所述空氣流分界平面延伸。以該方式實現(xiàn)了推動-拉出-通風。
[0012]由此,當所述空氣流在通風的對象的下游的側面上不會漏出時,例如能夠如下地實現(xiàn)所述對象的繞流,使得沿著所述對象的第一側面流動的第一冷卻空氣流(推壓流)在端部處轉向并且沿著所述對象的第二側面作為第二冷卻空氣流流動并且通過所述第二風扇被抽吸(吸取流)。
[0013]根據(jù)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通風裝置具有帶有通風側面的殼體,所述通風側面限定一個或者說所述通風平面并且在其處所述殼體是至少部分地敞開的,以及具有支架板,其分割所述通風側面并且限定空氣流分界平面,其中,所述支架板如下地承載至少兩個風扇或者為了容納至少兩個風扇如下地構造,使得通過每個風扇,冷卻空氣流穿過所述支架板的相應的開口被輸送或者能夠被輸送,其中,為所述風扇的每個分配相應的空氣引導腔,其朝著所述通風側面是敞開的并且除了所述支架板的相應的開口之外朝著所有其它側面是封閉的或者基本上是封閉的。本發(fā)明的任務通過該裝置出于相同的原因得到解決,如這進一步在上文中用于那兒的通風裝置被說明的那樣。在本發(fā)明的意義中,空氣引導腔被理解為通過殼體的部分形成的腔,其如下地環(huán)繞引導由風扇輸送的空氣流,使得其流動路徑穿過所述通風平面延伸。以該方式能夠有利地實現(xiàn)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空氣流延伸。
[0014]根據(jù)所述通風裝置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風扇設置在所述支架板的不同的側面上。換句話說,所述通風機構或者說所述支架板如下地構造,使得所述風扇能夠安置或者安置在所述支架板的不同的側面上或者基本上能夠安置或者安置在所述支架板的不同的側面上。優(yōu)選地,所述風扇布置在所述支架板的相應的對置于所述空氣引導腔的側面上,從而空氣分別能夠沒有阻礙地在所述空氣引導腔中流動。然而,也能夠考慮并且由本發(fā)明包括的是,一種或者所述風扇在每種情況下部分地伸出穿過分隔板中的開口,這能夠進一步減小所述通風裝置的構造高度。
[0015]根據(jù)所述通風裝置的優(yōu)選的改進方案,所述風扇中的一個的每個空氣引導腔在支架板的其側面上與所述風扇中另一個的區(qū)域分開,其中,為了分開尤其分別設置了一個分隔壁,其優(yōu)選垂直地在所述支架板上并且特別優(yōu)選地傾斜于所述通風側面延伸。換句話說,用于所述風扇之一的空氣引導腔中的一個在所述支架板的一個側面上構造,例如通過合適的接片、蓋側面等,并且通過所述分隔壁與相應其它風扇的區(qū)域分開。在此,尤其如下地選擇所述分隔壁的傾斜位置,使得所述空氣引導腔朝著所述通風裝置的通風側面擴展。由此,也能夠實現(xiàn)所述冷卻空氣流的扇形的、平行于空氣流分界平面擴寬的流動延伸。當所述風扇關于所述電路板的狹窄側面并排地布置時,由此也能夠通過所述冷卻空氣流至少基本上覆蓋所述電路板的總的寬度。當在實施變型方案中,所述風扇不是并排地而是先后地布置(這在電路板非常狹窄時能夠是值得期望的)時,通過合適地造型所述分隔壁,靠近所述通風側面的風扇的旁腔能夠如下地安置在遠離的風扇的空氣引導腔內部,使得靠近所述通風側面的風扇的旁腔由遠離的風扇的冷卻空氣流環(huán)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