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確定投幣完成的方法和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確定投幣完成的方法以及一種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該方法可以容易地確定是否已向自動售貨機中使用的幣收集裝置投入了所需數(shù)量的幣。
背景技術:
對于用于自動售貨機的收集幣的幣收集裝置,傳統(tǒng)上已提出了各種布置。具體地,日本實用新型注冊第305739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許第3254143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9271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133493號公報以及日本專利特開2002-279476號公報分別公開了關于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的技術,它們能夠改變購買商品所需幣的數(shù)量。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注冊第3057393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許第32541439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2-92713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2-133493號公報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2-279476號公報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待解決的問題傳統(tǒng)上提出的幣收集裝置的相應布置具有一些優(yōu)點和缺點。例如,有些具有結構簡單但不能可靠地收集幣的問題;其它的具有可以可靠地收集幣但結構極其復雜的問題。而且,一些傳統(tǒng)的幣收集裝置非常復雜以使商品發(fā)放操作和幣收集操作彼此合作地工作。另外,在一些傳統(tǒng)裝置中,設定購買商品所需幣的數(shù)量是非常復雜的。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確定投幣完成的方法和一種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可以容易且可靠地確定投入購買商品所需幣的完成。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確定投幣完成的方法和一種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可以區(qū)分假幣。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確定投幣完成的方法和一種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可以容易地改變待投入幣的數(shù)量。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可以可靠地收集和復位幣。
解決所述問題的手段本發(fā)明在于一種確定投幣完成的方法以及一種實現(xiàn)該方法的裝置,所述方法用于確定是否已向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中的幣路徑的幣保持部內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在所述幣保持部中成行地保持用于購買商品所需數(shù)量的幣。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幣保持部構造成使得成行保持在其中的幣彼此串聯(lián)地電連接。另外,所述幣保持部設置有與位于所述成行幣一端處的幣接觸的第一電極。所述幣保持部還設置有與位于所述成行幣另一端處的幣接觸的第二電極。根據(jù)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是否有電流流動而確定是否完成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所需數(shù)量的幣保持在所述幣保持部中或在其中對齊,否則電流不會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通過幣流動。因此,可以容易且可靠地確定是否完成了投入購買商品所需數(shù)量的幣。具體地,如果在所投幣中包含非金屬假幣,則由于沒有電流流動因此本發(fā)明的方法還可以確定是否投入了假幣。而且,在投入了金屬假幣的情況下,如果假幣的阻抗值不同于真幣,則在第一和第二電極之間流動的電流的值(或整體阻抗值)改變。因此,可以通過測量電流值(或阻抗值)而確定所投幣中是否包含金屬假幣。
可以通過改變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至少一個的安裝位置而改變所需幣的總數(shù)。
具體地,用于實現(xiàn)本發(fā)明方法的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包括收集裝置主體、投幣完成確定部件和幣收集機構。所述收集裝置主體包括其中布置有幣保持部的幣路徑,其保持或保留購買商品用的所需數(shù)量的幣。所述投幣完成確定部件確定是否已向所述幣保持部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所述幣收集機構與商品的發(fā)放操作合作地操作,以將幣從所述幣保持部移動至幣盒。在本發(fā)明的幣收集裝置中,所述幣保持部構造成使得成行保持在幣保持部中的幣彼此串聯(lián)地電連接。所述投幣完成確定部件包括與位于所述成行幣一端處的幣接觸的第一電極、以及與位于所述成行幣另一端處的幣接觸的第二電極。所述投幣完成確定部件構造成通過在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有電流流動檢測出已投入了所需數(shù)量的幣。另外,可以通過將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至少一個的安裝位置布置成可以改變而改變幣的所需數(shù)量。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自動售貨機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從殼體主體向前拉出的前面板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從殼體主體向前拉出的前面板的詳細視圖。
圖4是在移除了前面板的面板部的情況下的自動售貨機的前視圖。
圖5是沿圖3的線A-A剖取的剖視圖。
圖6是當從斜下方看時內部機構的立體圖。
圖7是圖2的頂視圖。
圖8是表示商品儲存器的結構以及如何將商品存儲在儲存器中的示意圖。
圖9是表示商品儲存器與商品移動機構之間關系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商品發(fā)放開關的安裝結構的立體圖。
圖11(A)至圖11(C)表示該實施例的布置如何工作。
圖12是表示在該實施例中使用的示例性控制電路的框圖。
圖13是表示在該實施例中使用的控制電路的另一示例的框圖。
圖14是表示幣收集裝置容器的放大立體圖。
圖15是表示幣收集裝置容器的垂直剖視圖。
圖16是當從右前上方看時幣收集裝置的立體圖。
圖17是幣收集裝置的前視圖。
圖18是幣收集裝置的后視圖。
圖19是表示幣在被收集時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自動售貨機的一個實施例。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自動售貨機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自動售貨機1包括存儲殼體3,該存儲殼體包括前面板5和殼體主體7。前面板5構造成可從殼體主體7移除。圖2表示從殼體主體7向前拉出的前面板5。在圖2中,僅示出了安裝在前面板5背部上的框架的一部分21。前面板5的前部包括下半部5A和上半部5B。下半部5A具有為四個商品儲存器共用設置的手動操作裝置9、以及商品發(fā)放口11。上半部5B設置有四個幣收集裝置容器13至19,在該處安裝有后面將詳細描述的、與四個商品儲存器27至33相對應的四個幣收集裝置。幣收集裝置容器13至19具有透明的蓋罩13a至19a,通過它們可以看到內顯示部。蓋罩13a至19a分別設置有分別與四個幣收集裝置容器13至19相關的四個投幣口14a、16a、18a、20a。蓋罩13a至19a還設置有返幣拾取口14b、16b、18b、20b,通過取消或復位操作向它們返幣。
如圖3中詳細所示,框架的一部分23安裝在前面板5的背部上。在該框架中安裝有后面將描述的商品儲存器27至33、引導路徑、驅動力產生/傳遞機構以及商品移動機構。該框架整體上構造成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以支撐商品儲存器、引導路徑、驅動力產生/傳遞機構以及商品移動機構。圖3示出了用于向正面向前拉出前面板5的滑動框架23。圖3還示出了在框架23后方的另一框架25,該框架是構成安裝在殼體主體7上的框架保持結構的軌道框架。在圖3中,省略了圖2中所示的下框架21。如果框架23和框架25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則不需要圖2中所示的下框架21。該布置方便了維護和檢查工作,因為當向前拉出前面板5時實際上整個內部驅動結構都出來。另外,可以容易地向商品儲存器27至33補充添加商品。
在存儲殼體3的上半部中,存儲殼體3的側壁8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從而可以從存儲殼體3的外部看到后面描述的商品儲存器27至33的主要部分。另外,商品儲存器27至33的主要部分也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通過該布置,可以從外部看商品儲存器27至33,從而能夠查看剩余商品。這樣,可以容易地確定商品的補充時機。該布置(即,能夠從外部看到商品)還促使消費者購買商品。
手動操作裝置9可以簡單的是能通過手動操作施加驅動力的任何裝置。在該示例中,采用了旋轉操作裝置。圖4表示在從圖中移除了前面板5的面板部的情況下的自動售貨機的前視圖。圖5表示沿圖3的線A-A剖取的剖視圖。圖6表示從斜下方看時內部機構的立體圖。如圖5和圖6所示,手動操作裝置9包括關于旋轉軸34(圖6)旋轉的盤狀旋轉部件35、以及相對于旋轉部件35可旋轉地布置的旋紐狀把手37。在盤狀旋轉部件35后方布置有柱形齒輪39。在旋轉部件35下方布置有與齒輪39嚙合的小齒輪41。如圖5所示,小齒輪41的軸43與旋轉發(fā)電機45的旋轉軸直接接合。
發(fā)電機45安裝在前側框架部件47上。如圖3、圖5和圖6所示,將由發(fā)電機45產生的電作為電力源供應給四個電動機49、51、53、55。當發(fā)電機45開始產生電力時,由發(fā)電機45產生的電通過控制電路有選擇地供應給所述電動機。電動機49至55的輸出軸設置有構成減速機構的一部分的小直徑齒輪57a至57d。這些小齒輪57a至57d與構成減速機構的一部分的大直徑齒輪59a至59d嚙合。齒輪59a至59d分別支撐在旋轉軸61a至61d上。旋轉軸61a至61d分別構成用于使商品儲存器27至33旋轉的商品移動機構63、65(圖3)、67、69(圖6)的驅動軸。
在該實施例中,齒輪39和小齒輪41共同構成了加速機構,在旋轉部件35轉動時,該加速機構使得發(fā)電機45的旋轉軸以比旋轉部件35高的速度旋轉。加速機構39、41、發(fā)電機45、電動機49至55、齒輪57a至57d以及齒輪59a至59d共同構成了驅動力產生/傳遞機構,該驅動力產生/傳遞機構利用從手動操作裝置9施加的力產生驅動力,并將該驅動力傳遞給商品移動機構63、65、67、69。
接下來,下面將通過主要參照圖7至圖10來描述商品儲存器27至33以及商品移動機構63、65、67、69的布置,這些商品移動機構使得存儲在商品儲存器27至33中的多個商品中的一個移動至一個引導路徑71。如圖8典型所示,每個商品儲存器27至33均包括四個商品接收路徑73a至73d,在每個路徑中一個壓一個地垂直疊置有多個商品。這四個商品接收路徑73a至73d布置成環(huán)繞垂直延伸中心線77。更具體地,這四個商品接收路徑73a至73d環(huán)繞垂直延伸中心線77,并且設置有分隔壁79a至79d以分隔這些商品接收路徑中的兩鄰接商品接收路徑,并且這些分隔壁適于以90度(=360°/4)的角間隔從中心線77徑向延伸。當商品接收路徑的數(shù)量為m時,分隔壁可以以360°/m(m是二或更大的正整數(shù))的角間隔布置。商品接收路徑73a至73d的上端和下端均敞開。如圖3所示,在商品接收路徑73a至73d的下端與后面將描述的上隔離壁81之間有間隙g,分隔壁79a至79d的下端在該間隙中露出。中心線77與旋轉軸61d的軸線重合。
在商品儲存器27至33、上隔離壁81以及形成在上隔離壁81中的上通孔85之間的關系描述如下接收在商品接收路徑73a至73d中的商品在經(jīng)過上通孔85落到下隔離壁83上之前,其重量完全由上隔離壁81支撐。在該布置中,商品接收路徑中所有商品的重量都由上隔離壁81支撐。這樣,可以防止旋轉軸61a至61d受到過大的力。另外,由于位于正移動的商品上方的商品的重量由上隔離壁81承受,因此防止了已落在下隔離壁83上的商品受到過大的力,因而可以將其順利放入引導路徑內。
每個商品移動機構63、65、67、69(圖3,圖6)可以包括第一移動機構和第二移動機構。當通過相關的電動機49至55使旋轉軸61a至61d旋轉時,第一移動機構將商品從所述四個商品接收路徑73a至73d順序移動至預定位置。第二移動機構使已通過旋轉軸61a至61d的旋轉移動到預定位置的商品移動至引導路徑71中。
在該示例中,對于用于商品移動機構63、65、67、69的第一移動機構,使用自由下落型移動機構。更具體地,第一移動機構包括上隔離壁81和下隔離壁83,它們布置在商品儲存器27至33的下方,彼此垂直間隔開并且垂直于旋轉軸61a至61d延伸。第一移動機構還包括分隔壁79a至79d的在間隙g中露出的那些部分。上隔離壁81形成有上通孔85,在商品儲存器27至33關于旋轉軸61a至61d旋轉的同時,一個商品能夠通過該上通孔從其中一個商品接收路徑落到下隔離壁83上。這樣確定上通孔85的形狀和位置,以使得當旋轉軸61a至61d靜止在旋轉開始位置時,防止商品從商品接收路徑落到上通孔85中。因此,該布置可以防止商品在備用期間從上通孔85落到下隔離壁83上,即使向自動售貨機施加外部振動也是如此。
第二移動機構優(yōu)選是旋轉移動機構。該旋轉移動機構布置在上隔離壁81與下隔離壁83之間,并與旋轉軸61a至61d一起旋轉,以將已落到下隔離壁83上的商品放入引導路徑71中。更具體地,如圖6和圖9最佳所示,將四個以90度間隔徑向延伸的推板87固定在旋轉軸61a至61d上,以構成所述旋轉移動機構。這四個推板87布置成與設置在商品儲存器中的分隔壁79a至79d重合(當從上方看時,這四個推板87與分隔壁79a至79d重疊)。
如圖9所示,下隔離壁83形成有將商品引導至引導路徑71的下通孔89。在上隔離壁81與下隔離壁83之間,優(yōu)選地使將商品引導至下通孔89的引導壁91(圖9)設置成確保已落到下隔離壁83上的商品應進入引導路徑71中。這些引導壁91適于允許推板87從中經(jīng)過但不允許商品從中經(jīng)過。通過這些引導壁91,可以使已落在下隔離壁83上的商品可靠地移動至引導路徑71。
在該布置中,商品一旦從形成在上隔離壁81中的上通孔85落在下隔離壁83上,就不會受到商品儲存器移動的影響。旋轉移動機構也可以將下隔離壁83上的商品移動至引導路徑中,而不會受到位于上隔離壁81上方的商品儲存器的影響。由于在將商品放在引導路徑71中時其不會受到其它商品存在的影響,因此幾乎不會出現(xiàn)多個商品被卡住而不能發(fā)放的情況。
將上隔離壁81與下隔離壁83之間的距離確定為,使得通過已落下商品的存在而防止位于已落在下隔離壁83上的商品上方的商品進入上通孔85中。換言之,上隔離壁81與下隔離壁83間隔開,以使得一個已落下商品占據(jù)上隔離壁81與下隔離壁83之間的空間,其它疊置的商品可以從該已落下商品的上方下滑到上隔離壁81上。上通孔85的邊緣成錐形,從而位于已落在下隔離壁83上的商品上方的商品可以順利地滑到上隔離壁81上。
為四個商品引導部中的每一個設置商品移動機構63至69中的一個。然而,為這些商品移動機構共用地設置上隔離壁81和下隔離壁83。因此,在該實施例中,布置非常簡單。
如圖7和圖8所示,在該實施例的商品儲存器27至33中各個商品接收路徑73a至73d的橫截面輪廓具有兩個長邊74a、74b,它們比圖8所示的用于商品75的殼體的一邊要長,并且彼此垂直地交叉從而在中心線的一側形成交叉部;兩個短邊74c、74d,它們沿與所述兩個長邊74a、74b垂直的方向從這些長邊的遠端延伸;以及彎曲邊74e,位于所述兩個短邊74c、74d的延伸部外側并連接這兩個短邊。這樣確定商品接收路徑的橫截面即使商品殼體在路徑內傾斜也可以防止商品捕獲在商品接收路徑的內壁上。這又有效地防止了商品卡在商品接收路徑中。通過該布置,商品接收路徑可以接收容納在各種形狀(例如,球形和橢圓形)的殼體中的商品。
在該實施例中,商品儲存器27至31均構成為可移除單元。當使商品儲存器27至31移近商品移動機構的旋轉軸61a至61d時,商品儲存器和商品移動機構彼此合作地工作。當商品儲存器27至31移離移動機構的旋轉軸61a至61d時,它們不再彼此合作地工作。圖9表示在從圖中移除了商品儲存器27和29的情況下的商品儲存器和旋轉軸。
如圖7和圖10所示,上隔離壁81設置有商品發(fā)放檢查開關SW2,其檢測將商品放在引導路徑71上的時刻。該開關具有一板95,該板以可擺動的方式安裝在固定于上隔離壁81上的支撐部件93上。當板95在商品落在引導路徑71中時通過該商品擺動時,未示出的開關響應于板95的動作而接通或關閉,從而檢測到發(fā)放了商品。盡管未示出,每個商品儲存器27至31都設置有原始位置檢測開關SW4(未示出),以檢測各商品儲存器處于原始位置的時刻(商品儲存器27至31開始以90°的角度范圍旋轉的旋轉開始或停止位置)。該原始位置檢測開關SW4可以由通過分隔壁79a至79d或推板87驅動的限位開關構成。
圖11表示該實施例的上述布置如何工作。圖12表示通過發(fā)電機45的輸出驅動一個電動機M(通常表示49至55)的控制電路CL的一示例。下面將參照圖11來說明圖12的電路的構成和操作。為與一個發(fā)電機45連接的四個電動機中的每一個設置圖12所示的控制電路CL,這樣共設置四個控制電路CL。通過投幣檢測開關SW1和齊納二極管ZD將發(fā)電機45的輸出供應給電動機M。投幣檢測開關SW1是常開開關,其在后面描述的幣收集裝置檢測到投入了所需數(shù)量的幣時關閉。當投入所述幣之后發(fā)電機45啟動時,通過開關SW1向齊納二極管ZD施加電壓。同時通過二極管D對電容器C進行充電。當施加給齊納二極管ZD的電壓超過齊納電壓時,電動機M啟動。如圖11(A)所示,當電動機M旋轉到某種程度時,商品從上隔離壁81通過上通孔85落在下隔離壁83上(參見圖11(A))。當電動機M進一步旋轉時,被推板87推出的商品75碰到引導壁91,并沿著引導壁91被推出直到商品75被拋到引導路徑71中(參見圖11(B)和圖11(C))。當商品被推出時,安裝在引導路徑71中的商品發(fā)放檢查開關SW2接通,從而通過幣收集螺線管SC和開關SW2使來自電容器C的電荷放電。在發(fā)放了商品之后,手動操作裝置9的操作停止,從而中止發(fā)電機45的發(fā)電操作。此時,幣收集螺線管SC通過電容器C的放電而保持通電。然后,幣收集螺線管SC使得幣收集裝置收集幣。在電容器C中存在電荷時,由閘流晶體管SCR和電阻器R組成的自保持電路操作以使電容器C繼續(xù)放電。當電容器C徹底放電后,幣收集螺線管SC斷電,從而終止幣收集操作。通過該控制電路CL,可以僅通過發(fā)電機45的輸出供應和控制電,而不必使用例如電池的充電裝置作為用于控制電路的電源。
圖13表示另一控制電路CL1的構造。在該控制電路中,通過發(fā)電機45的輸出對作為輔助電源的電池B進行充電,并且該電池B用作用于控制電路的控制電源。圖13省略了用于電池B的充電電路。在圖13中,與圖12所示相同的部件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在該電路中,在投入幣并且投幣檢查開關SW1接通之后,當啟動發(fā)電機45時,開關SW1以及兩觸點繼電器RC中的一個觸點(未示出)接通,以將電動機M和發(fā)電機45電連接,從而向齊納二極管ZD施加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壓。當超過齊納電壓時,將發(fā)電機45的輸出供應給電動機M,該電動機于是開始旋轉。每次對電動機M通電時,計數(shù)器CC就計數(shù)。這樣,通過查看計數(shù)器CC的顯示,就可以檢查發(fā)放商品的次數(shù)。該計數(shù)器CC具有允許計數(shù)器按需要復位的復位功能。當后面將描述的商品移動機構通過電動機M的旋轉而驅動以發(fā)放商品時,安裝在引導路徑中的商品發(fā)放檢查開關SW2就接通。當電動機M進一步旋轉并且原始位置檢測開關SW4接通從而檢測到商品儲存器已到達旋轉起始位置(儲存器起點)時,幣收集螺線管SC通電。結果,幣收集螺線管SC的操作使得幣收集裝置收集幣。當通過如上述對開關SW2和開關SW4進行“與”操作而進行幣收集時,如果同時向多個幣收集裝置投入幣,則僅與實際上發(fā)放了商品的商品儲存器相關的幣收集裝置進行幣收集操作。因此,當向多個幣收集裝置投入幣時,可以防止錯誤地收集投入的幣。開關SW3是可以由購買者操作以復位的復位開關。該復位開關SW3與原始位置檢測開關SW4進行“與”操作,以使復位螺線管通電。這樣,僅可在電動機不旋轉時進行復位。一旦電動機M開始轉動,則在對應于該電動機的商品儲存器到達旋轉開始位置之前(直到發(fā)放了商品)不可執(zhí)行復位操作。如上所述,在該實施例中,由于當商品儲存器到達旋轉開始位置時收集幣,因此一旦相應電動機開始旋轉則抑制復位操作。當在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之后開關SW1接通時,例如發(fā)光二極管和聲音/顯示裝置的顯示裝置DP就打開。當開關SW1關閉時,顯示裝置DS斷開。與圖12的控制電路CL1一樣,為每個商品儲存器設置該控制電路CL。
圖14是幣收集裝置容器13的放大立體圖。在幣收集裝置容器13中安裝有圖15至圖19所示的幣收集裝置101。幣收集裝置101以電的方式檢查是否投入了所需數(shù)量的幣。幣收集裝置101包括引導從投幣口14a投入的幣的幣引導件103;暫時保持已經(jīng)過幣引導件103的幣的幣保持部105;幣排放路徑107(圖16),投入的多于所需的幣通過該幣排放路徑排放到返幣出口14b;以及幣收集路徑109,通過該幣收集路徑來收集留在幣保持部105中的所需數(shù)量的幣。從投幣口至幣排放路徑107的通路構成了幣路徑。在設置于幣路徑中的幣保持部105中,成行保持用于購買商品的所需數(shù)量的幣。
幣保持部105布置成使得其一端比另一端低,并且所需數(shù)量的幣都保持直立(即,幣的直徑平行于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從幣保持部的一端向另一端并排布置。該布置產生了作用在幣上趨于使幣向下移動的重力分量。這樣,通過使得大部分重力作用在幣上可以使兩個相鄰幣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總是保持良好。更具體地,幣保持部105包括兩個沿厚度方向間隔開的板件111、113、以及與這兩個板件111、113的底部開口相對的表面115。相對表面115由大通孔119的內周表面121的一部分設置,該大通孔119形成在基體117中從而沿基體的厚度方向貫穿該基體。當被保持在幣保持部105中時,幣位于這兩個板件111、113之間,它們的外周部分與相對表面115接觸。這兩個板件111、113布置成使得可以通過鉸鏈機構119相對于它們的上邊緣部分來回擺動。
在該幣收集裝置101中,幣保持部105構造成可以使成直線保持在幣保持部105中的幣串聯(lián)地電連接。在幣保持部中設置有第一電極121,其與位于成行幣的一端處(在幣保持部105的較低端處)的幣接觸。還在幣保持部105中設置有第二電極123,其與位于成行幣的另一端處(在幣保持部105的較高端處)的幣接觸。通過檢查第一電極121與第二電極123之間是否有電流流動,確定是否完成了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在該確定方法的示例中,可以使用一開關,當電流在第一電極121與第二電極123之間流動時該開關接通。在該開關接通的情況下,可以確定已完全投入了所需數(shù)量的幣。還可以通過使用第一電極121、第二電極123和所需數(shù)量的幣來構造開關(即,所需數(shù)量的幣用作可動觸點,第一電極121和第二電極123作為固定觸點)。
第一電極121定位成與位于幣保持部105一端(較低端)處的幣的上周部分接觸,第二電極123定位成與位于幣保持部105的另一端(較高端)處的幣的下周部分接觸。更具體地,第二電極123的電極表面位于相對表面115上。第一電極121構造成穿過所述兩個板件111、113的銷狀電極。銷狀構造的第一電極121不僅可以用作電流檢測電極,還可以用作進入幣保持部105的幣的止動件。這樣,第一電極121可以用作用于確定所需幣數(shù)的裝置。即,第一電極121可以改變其安裝位置,選擇性地插入板件111的通孔131a至131d中的一個內和板件113的通孔133a至133d中的一個內(通孔133a至133d沿板件111、113的厚度方向與通孔131a至131d相對),從而構成用于確定所需幣數(shù)的裝置。在這種情況下,構造使電極保持件137保持銷狀第一電極121的電極保持結構139,從而當兩個板件111、113朝向幣收集側擺動時,電極保持件137也與兩個板件111、113一起擺動。如上所述,銷狀第一電極121構成了用于確定進入所述兩個板件之間的幣數(shù)的裝置。通過該布置,第一電極121和第二電極123并不阻礙進入幣保持部105中的幣的通路。而且當從幣保持部排放幣時,這些電極幾乎不會成為阻礙,因而便于結構設計。
在排放或發(fā)放商品之后收集幣的幣收集機構構造成,使得當所述兩個板件111、113擺動至一側(在該示例中,朝向前側)時,成行的幣與相對表面115對準以從所述兩個板件111、113之間下落到未示出的幣盒內。該結構僅通過所述兩個板件的擺動操作就使幣落下并可靠地收集。
為了實現(xiàn)所述兩個板件111、113的擺動操作,在這兩個板件111、113的兩側上布置有兩個螺線管(電磁通電操作機構)125、127。安裝在前側(在板件111側)上的螺線管125是幣收集螺線管,而安裝在后側(在板件113側)上的螺線管127是復位螺線管。當螺線管125通電以拉起活塞部件126時,所述兩個板件111、113朝向前側擺動。在另一螺線管127的活塞部件128與板件113之間的連接結構構造成使得當拉起活塞部件128時,板件113向后擺動。然而,當板件113向前擺動時,所述連接結構允許其擺動操作。如果購買者希望返回所投的幣而螺線管127通電時,螺線管127的活塞部件128被拉起以使得所述兩個板件111、113向后擺動。在螺線管125的活塞部件126與板件111之間的連接結構構造成使得在拉起活塞部件126時,板件111向前側擺動。但是當板件111向后擺動時,該連接結構允許其擺動操作。
在該實施例中,為了使用第一電極121作為用于確定所需幣數(shù)的裝置,設置有相對表面115的基體117形成有滑動槽141,該滑動槽布置在相對表面115的下方并與其平行地延伸。在滑動槽141中,可滑動地裝配有電極保持結構139的一部分。另外,在滑動槽141與相對表面115之間形成有多個定位槽或凹口143a至143d,它們沿著滑動槽141間隔開地延伸。電極保持結構139設置有接合在定位槽或凹口143a至143d中的定位部(未示出)。通過該布置,僅僅使電極保持結構139沿著滑動槽141滑動并將電極保持結構139的定位部裝配在定位槽或凹口143a至143d中的一個內,就可容易地定位和固定電極。
在幣收集裝置101中,由于除非在幣保持部105中成直線存在所需數(shù)量的幣,否則在第一電極121和第二電極123之間沒有電流流動通過幣,因此可以容易且可靠地確定已投入所需幣數(shù)的時刻。具體地,當在所投入的幣中有由非金屬制成的假幣時,沒有電流流動。因此,也可以檢查是否投入了假幣。如果所投入的假幣由金屬制成而假幣金屬的阻抗不同于真幣金屬的阻抗,則在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流動的電流值(或整體阻抗)也不同。因此,測量電流值(阻抗值)可以確定在所投入的幣中是否包括任何假金屬幣。
參照圖12和圖13的電路,開關SW1是投幣完成檢測裝置的等同物。
工業(yè)實用性根據(jù)本發(fā)明,除非所需數(shù)量的幣已保持在所述幣保持部中或在其中對齊,否則電流不會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通過幣流動。因此,可以確定是否完成了投入購買商品所需數(shù)量的幣。具體地,當在所投幣中包含非金屬假幣時,沒有電流流動。因此,本發(fā)明的方法具有這樣的優(yōu)點,即,可以在確定是否完成投幣的同時確定是否投入了假幣。而且,當投入了假幣時,如果假幣的阻抗值不同于真幣,則在第一和第二電極之間流動的電流的值(或整體阻抗值)改變。這樣,可以通過測量電流值(阻抗值)而確定所投幣中是否包含金屬假幣。
權利要求
1.一種確定投幣完成的方法,其確定是否已向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的幣保持部內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該幣收集裝置包括具有所述幣保持部的幣路徑,購買商品用的所需數(shù)量的幣在該處成行保持,該方法包括設置所述幣保持部,該幣保持部構造成使得成行保持在其中的幣彼此串聯(lián)地電連接;為所述幣保持部設置第一電極,該第一電極與位于所述行一端處的幣接觸;為所述幣保持部設置第二電極,該第二電極與位于所述行另一端處的幣接觸;以及根據(jù)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是否有電流流動而確定是否完成了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確定投幣完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通過改變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至少一個的安裝位置而改變所需數(shù)量幣的總數(shù)。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確定投幣完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根據(jù)所述電流的值來確定是否投入了假幣。
4.一種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包括收集裝置主體,包括其中布置有幣保持部的幣路徑,購買商品用的所需數(shù)量的幣成行保持在該處;投幣完成確定部件,其確定是否已向所述幣保持部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以及幣收集機構,其與商品的發(fā)放操作合作地操作,以將幣從所述幣保持部移動至幣盒,所述幣保持部構造成使得成行保持在其中的幣彼此串聯(lián)地電連接,所述投幣完成確定部件包括與位于所述行一端處的幣接觸的第一電極、以及與位于所述行另一端處的幣接觸的第二電極,并且構造成通過檢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電極之間流動的電流而檢測出已完成投入了所需數(shù)量的幣。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構造成使得該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至少一個的安裝位置可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幣保持部構造成使得所述行的所述一端定位成比該行的所述另一端低,并且所需數(shù)量的幣都直立并從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并排地保持。
7.一種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包括收集裝置主體,包括具有幣保持部的幣路徑,購買商品用的所需數(shù)量的幣成行保持在該處;投幣完成確定部件,其確定是否已向所述幣保持部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以及幣收集機構,其與商品的發(fā)放操作合作地操作,以將幣從所述幣保持部移動至幣盒,所述幣保持部構造成使得成行保持在其中的幣彼此串聯(lián)地電連接,所述投幣完成確定部件包括與位于所述行一端處的幣接觸的第一電極、以及與位于所述行另一端處的幣接觸的第二電極,并且構造成通過檢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電極之間流動的電流而檢測出已完成了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構造成使得該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至少一個的安裝位置可動,所述幣保持部構造成使得所述行的所述一端定位成比該行的所述另一端低,并且所需數(shù)量的幣都直立并從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并排地保持。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構造成與保持在所述幣保持部中所述一端處的幣的上周部接觸;并且所述第二電極構造成與保持在所述幣保持部中所述另一端處的幣的下周部接觸。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幣保持部包括兩個沿厚度方向間隔開的板件、以及與形成在這兩個板件之間的底部開口相對的相對表面,并且構造成使得幣保持在這兩個板件之間并使它們的外周部與所述相對表面接觸;且所述兩個板件的上端部布置成能夠通過鉸鏈機構擺動;并且所述幣收集機構構造成,當所述兩個板件擺動至一側時,所述成行幣不與所述相對表面對齊從而從這兩個板件之間落下至幣盒中。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極布置在所述相對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電極構造成為穿過所述兩個板件的銷狀電極。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的安裝位置構造成可動;電極保持結構包括保持所述銷狀電極的電極保持件,并且構造成當所述兩個板件朝向收集幣處的幣收集側擺動時,所述電極保持件也與所述兩個板件一起擺動;并且所述銷狀電極構成用于確定進入所述兩個板件之間的幣數(shù)量的部件。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自動售貨機的幣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有所述相對表面的基體形成有滑動槽,該滑動槽布置在所述相對表面的下方并與其平行地延伸;所述電極保持結構的一部分可滑動地裝配在所述滑動槽中;在所述滑動槽和所述相對表面之間沿著所述滑動槽間隔開地形成有多個定位槽或凹口;并且所述電極保持結構設置有待裝配在所述定位槽或凹口中的定位部。
全文摘要
一種確定投幣完成的方法,其能夠容易且可靠地確定投入購買商品用的所需數(shù)量的幣是否完成。幣保持部(105)構造成使得成行保持在該幣保持部(105)中的幣串聯(lián)地電連接。另外,在所述幣保持部(105)中設置有與位于所述行一端處的幣接觸的第一電極(121),并且在幣保持部中設置有與位于該行另一端處的幣接觸的第二電極(123)。通過所述第一電極(121)與第二電極(123)之間是否有電流流動而確定投入所需數(shù)量的幣是否完成。
文檔編號G07F5/12GK1902664SQ20048003914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隈部隆, 本莊稔 申請人:科樂美數(shù)碼娛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