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門控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門禁系統。
背景技術:
現在門控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實際生活場景中,門禁系統是其中的一類典型應用。
目前的門禁系統大概有兩類。第一類,采用門禁卡識別,使用時必須將門禁卡與門禁系統的識別門禁卡裝置相接觸,否則就無法識別用戶的身份信息,也就無法正常使用。第二類,采用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即采用人的自身特征差異進行身份識別。這類門禁在識別過程中對人體有一定的動作要求,易受外界環(huán)境(雨天采樣效果、識別屏油脂等)影響,從而影響識別效果,也會使門禁系統無法正常使用。
因此,傳統技術中的門禁系統在一定程度上都會無法識別用戶的身份信息,降低門禁系統的使用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傳統的門禁系統的使用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門禁系統。
一種門禁系統,包括無線定位裝置、無線通信裝置、紅外感應裝置、控制裝置和門控裝置;
控制裝置通過無線通信裝置建立與移動終端的通信連接,對移動終端進行身份信息認證;控制無線定位裝置發(fā)送無線定位信號至移動終端;
無線通信裝置在移動終端身份信息認證通過后,接收移動終端根據無線定位信號返回的移動終端所處的區(qū)域信息;
控制裝置在檢測到紅外感應裝置被觸發(fā)時,獲取紅外感應裝置被觸發(fā)的位置信息;根據區(qū)域信息和位置信息判斷紅外感應裝置被觸發(fā)的位置是否在移動終端所處的區(qū)域中,若是,則發(fā)送第一控制指令至門控裝置,門控裝置打開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
根據上述本發(fā)明的方案,其是控制裝置建立與移動終端的通信連接,對移動終端進行身份信息認證,在認證通過后,利用無線定位信號來確定移動終端所處的區(qū)域;在檢測到門禁系統的紅外感應裝置被觸發(fā)時,確定紅外感應裝置被觸發(fā)的位置,根據紅外感應裝置被觸發(fā)的位置是否在移動終端所處的區(qū)域中來判斷是否打開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在本方案中,通過無線和紅外感應兩者的結合,利用移動終端就能通過門禁系統控制的門,可以避免使用刷卡方式,而且,在通過門之前,通過對移動終端的識別可以正確識別用戶的身份信息,移動終端可以自動接收無線信號,生成并發(fā)送位置信息,免去用戶對移動終端進行操作,從而可以提高門禁系統的使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禁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禁系統中無線定位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3是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禁系統中無線定位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4是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禁系統中紅外感應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5是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禁系統中顯示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6是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禁系統中無線定位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7是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禁系統中AP定位器的連接示意圖;
圖8是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禁系統中射頻終端的連接示意圖;
圖9(a)是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禁系統中服務器的連接示意圖;
圖9(b)是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禁系統中服務器的連接示意圖;
圖10是一個具體實施例中門禁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一個具體實施例中門禁系統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12是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射頻終端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13是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后臺服務器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參見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的門禁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該實施例中的門禁系統包括無線定位裝置100、無線通信裝置200、紅外感應裝置300、控制裝置400和門控裝置500;
控制裝置400通過無線通信裝置200建立與移動終端600的通信連接,對移動終端600進行身份信息認證;控制無線定位裝置100發(fā)送無線定位信號至移動終端;
無線通信裝置200在移動終端600身份信息認證通過后,接收移動終端600根據無線定位信號返回的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信息;
控制裝置400在檢測到紅外感應裝置300被觸發(fā)時,獲取紅外感應裝置300被觸發(fā)的位置信息;根據區(qū)域信息和位置信息判斷紅外感應裝置300被觸發(fā)的位置是否在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中,若是,則發(fā)送第一控制指令至門控裝置500,門控裝置500打開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
在本實施例中,當移動終端靠近門禁系統時,控制裝置400通過無線通信裝置200與移動終端600進行通信,對移動終端600所屬的用戶身份進行認證,若認證通過且移動終端600進一步靠近門禁系統,移動終端600獲取無線定位裝置100的無線信號,根據無線定位裝置100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識別出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將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信息通過無線通信裝置200實時發(fā)送至控制裝置400,當持有移動終端600的用戶進入門禁系統所在的過道并觸發(fā)紅外感應裝置300時,控制裝置400對紅外感應裝置200被觸發(fā)區(qū)域的位置和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信息進行比較分析,若紅外感應裝置200被觸發(fā)區(qū)域的位置在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中,控制裝置400發(fā)送第一控制指令至門控裝置500,門控裝置500控制門的開啟。在本方案中,通過無線和紅外感應兩者的結合,利用移動終端就能通過門禁系統控制的門,可以避免使用刷卡方式,而且,在通過門時,移動終端可以自動接收無線信號,生成并發(fā)送位置信息,免去用戶對移動終端進行操作,通過移動終端可以正確識別用戶的身份信息,從而可以提高門禁系統的使用效率,另外,相比于使用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門禁系統,本方案的門禁系統的成本較低。
可選的,無線定位裝置100、紅外感應裝置300可設置在門控裝置500所控制的門的周圍,無線定位裝置100的無線信號覆蓋紅外感應裝置300的感應區(qū)域。
可選的,無線通信裝置200的無線信號覆蓋范圍大于無線定位裝置100的無線信號覆蓋范圍,移動終端600在靠近門禁系統時,控制裝置400可以先通過無線通信裝置200對移動終端進行身份認證,在身份認證通過后,移動終端600再獲取無線定位裝置100的無線信號,根據無線定位裝置200的無線信號強度信息識別出移動終端600相對于無線定位裝置200的位置信息;在身份認證未通過時,移動終端600就無需獲取無線定位裝置100的無線信號以及執(zhí)行識別過程,使資源利用最大化。
可選的,門控裝置500在接收到控制裝置400的控制指令后,控制門開啟,在預設時間后還可以控制門關閉,此處的門是廣義的門,包括能夠通行的各種通道的門,包括人通行的門,車輛通行的門等,門的具體結構不限于一般使用的門,可以是關卡、閘口、欄桿等等。
可選的,無線定位裝置100和無線通信裝置200的無線信號可以是WIFI信號,或者信號覆蓋范圍滿足門禁控制需要的其他無線信號。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控制裝置400通過無線通信裝置200接收移動終端600發(fā)送的身份認證碼,在預存的身份認證碼集合中查詢身份認證碼,若查詢到對應的身份認證碼,則判定認證通過。
在本實施例中,利用預存的身份認證碼集合可以快速查詢移動終端600的身份認證碼,只要查詢匹配成功,就說明該移動終端600屬于在門禁系統中錄入的合法用戶,可以判定認證通過??刂蒲b置400中預存的身份認證碼集合中的身份認證碼可以通過后臺服務器進行修改和增減。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無線定位裝置100包括多個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和多個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
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和所有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發(fā)送無線定位信號至移動終端600;
其中,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設置在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的一側,所有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設置在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的另一側。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設置在門的一側,可以在移動終端600在門的一側時,用于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信息的確定;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設置在門的另一側,可以在移動終端600在門的另一側時,用于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信息的確定;由于無線定位檢測裝置發(fā)射有效無線信號的距離有限,將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和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分別設置在門的兩側,保證移動終端在門的不同側時可以正常接收無線定位檢測裝置的無線信號,從而準確定位移動終端600的位置。
可選的,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以矩陣形式設置于門的一側,所有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以矩陣形式設置于門的另一側;以矩陣形式排列設置無線定位檢測裝置便于計算移動終端所處的區(qū)域。
可選的,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分成兩列,分別設置在門的一側的通道兩側;所有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分成兩列,分別設置在門的另一側的通道兩側。
可選的,第一無線定位裝置110可以為2個,分別設置在門所在的通道一端的兩側;第二無線定位裝置120也可以為2個,分別設置在門所在的通道另一端的兩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無線定位裝置100包括多個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多個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和多個第三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30;
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所有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和所有第三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30發(fā)送無線定位信號至移動終端600;
其中,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設置在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的一側,所有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設置在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的另一側,所有第三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30設置在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所在的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設置在門的一側,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設置在門的另一側,第三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30設置于門所在的位置,利用這些無線定位檢測裝置可以更加準確地確定移動終端600相對于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的位置。
可選的,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以矩陣形式設置于門的一側,所有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以矩陣形式設置于門的另一側,所有第三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30以矩陣形式設置于門所在的位置,以矩陣形式排列設置無線定位檢測裝置便于計算移動終端所處的區(qū)域。
可選的,第三無線定位裝置130可以為2個,分別設置在門的轉軸與門所在通道兩側的連接位置;
可選的,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和第三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30的無線信號發(fā)射功率相同,有利于計算移動終端所處的區(qū)域。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紅外感應裝置300包括多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各紅外感應檢測裝置依次設置在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的兩側的過道上;
控制裝置400在當前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被觸發(fā)后,啟動第一預設時間倒計時,在倒計時結束前,若下一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被觸發(fā),則重新啟動第一預設時間倒計時;
控制裝置400在最后一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被觸發(fā)后,啟動第二預設時間倒計時;
控制裝置400在任意一個倒計時結束時,發(fā)送第二控制指令至門控裝置500,門控裝置500關閉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
在本實施例中,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設置在門的兩側,可以在用戶通過門時及時感應,而且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為多個,當在門的一側的所有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感應到用戶時,才確定用戶想要通過門的意圖,當在門的一側的所有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中有一個未感應到用戶時,表明用戶在進入門所在的通道后又退了回去,此時用戶并未想通過門,門的另一側的所有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也是如此,此種設置可以準確靈活地判斷用戶通過門時的具體行為,在用戶未想通過門時和通過門以后可以及時將門關閉,充分合理地利用了門禁系統。
可選的,在用戶通過門的過程中,在門的一側的所有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均被觸發(fā),且在門的一側的所有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均在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中時,門控裝置500控制門開啟;或者,在門的另一側的所有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均被觸發(fā),且在門的另一側的所有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均在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中時,門控裝置500控制門開啟;
可選的,在用戶通過門的過程中,在門的一側的一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被觸發(fā),且該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在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中時,門控裝置500控制門開啟;或者,在門的另一側的一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被觸發(fā),且該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在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中時,門控裝置500控制門開啟;
可選的,多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可以在門所在的通道一側依次排列,也可以在門所在的通道兩側交錯排列;
可選的,在門的一側的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為2個;在門的另一側的紅外感應檢測裝置310為2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門禁系統還包括顯示裝置700,顯示裝置700用于顯示倒計時的時間。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700用于顯示倒計時的時間,在倒計時結束時,門控裝置500控制門關閉。以此可以提示用戶當前門禁系統的使用情況,便于用戶正常使用門禁系統。
可選的,顯示裝置700還可以用來顯示控制裝置400處理過程的相關信息,包括控制裝置400對移動終端所屬的用戶身份進行認證的過程和結果,提示用戶移動終端的合法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無線定位裝置100還包括多個第四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40和多個第五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50;
所有第四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40和所有第五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50發(fā)送無線定位信號至移動終端600;
其中,所有第四無線定位檢測裝置設置在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的一側,所有第五無線定位檢測裝置設置在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的另一側,所有第四無線定位檢測裝置和所有第五無線定位檢測裝置設置在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和所有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所在區(qū)域的外圍。
在本實施例中,在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和所有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所在區(qū)域的外圍,還分布有第四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40和第五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50;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和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主要是用于定位移動終端600處于門所在的通道時的位置,第四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40和第五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50主要是用于結合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和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20來定位移動終端600尚未及進入門所在的通道時的位置,以此可以進一步準確地判斷用戶通過門時的整個過程。
在上述定位過程中,移動終端600接收無線定位檢測裝置的無線信號,根據無線信號的強度大小來計算移動終端600的位置信息,可以設置一個信號強度閾值,當移動終端600接收某個無線定位檢測裝置的信號強度值高于信號強度閾值時,表明移動終端600接收該無線定位檢測裝置的信號強度優(yōu)良;
在移動終端600在門的一側時,若移動終端600接收到的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的信號強度均為優(yōu)良,表明移動終端600處于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所構成的區(qū)域中,而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可以設置在門所在的通道中,此時就可以確定移動終端600處于門所在的通道中;
在有第三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30的情況下,若移動終端600接收到的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的信號強度和所有第三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30的信號強度均為優(yōu)良,表明移動終端600處于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和所有第三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30所構成的區(qū)域中,而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可以設置在門所在的通道中,此時就可以確定移動終端600處于門所在的通道中;
若移動終端600接收到的所有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10的信號強度不全為優(yōu)良,且接收到一個以上第四無線定位檢測裝置140的信號強度為優(yōu)良,表明移動終端600處于門所在通道附近。
當移動終端600在門的另一側時的情形與上述過程類似。
用戶通過門的過程,是從門所在通道附近進入通道,再從通道穿過門,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案可以準確判斷用戶穿過門的整個過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門禁系統還包括AP定位器110;AP定位器110與無線定位裝置100連接,用于定位移動終端600所處的區(qū)域。
在本實施例中,AP(WirelessAccessPoint,無線訪問接入點)定位器110與無線定位裝置100連接,可以使無線定位裝置100具備掃描無線信號接收終端的功能,當移動終端600不具備根據接收的無線信號強度來計算自身所處的位置信息時,可以利用AP定位器110來獲取移動終端600的位置信息,實現利用一般移動終端控制門禁系統。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門禁系統還包括射頻終端800,用于接收門禁卡的射頻信號;
控制裝置400對射頻信號中的信息進行驗證,若驗證通過,則發(fā)送第一控制指令至門控裝置500,門控裝置500打開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
在本實施例中,門禁系統還包括與控制裝置400連接的射頻終端800,當用戶未持有移動終端時,還可以利用門禁卡來使用門禁系統,只要將門禁卡與門禁系統的射頻終端相接觸,就可以開啟門禁系統控制的門,進一步擴展了門禁系統的使用方式,便于靈活運用。
可選的,射頻終端800可設置在門所在的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9(a)和圖9(b)所示,門禁系統還包括服務器900;
服務器900接收移動終端600的控制命令,將控制命令轉發(fā)至控制裝置400;
控制裝置400在接收到控制命令后,發(fā)送第一控制指令至門控裝置500,門控裝置500打開門禁系統所控制的門。
在本實施例中,服務器900主要用于與移動終端600進行通信,當移動終端600發(fā)送控制命令至服務器900時,服務器900將控制命令轉發(fā)至控制裝置400,控制裝置400發(fā)送控制指令至門控裝置500,門控裝置500控制門的開啟。如此就可以實現通過移動終端600遠程控制門禁系統,滿足用戶遠程控制門禁系統的需求。服務器900與控制裝置400連接方式可以有兩種,一種是直接連接,另一種是通過無線信號連接,服務器900通過無線信號與無線通信裝置200連接,無線通信裝置200與控制裝置400連接,從而實現服務器900與控制裝置400的連接通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門控裝置500包括將控制裝置400的控制指令轉換為開關門機械動作的機械控制電子電路。
在本實施例中,門控裝置500包括機械控制電子電路,可以將控制裝置400的控制指令轉換為開關門機械動作,進而實現門的開啟和關閉。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本發(fā)明可以應用在居民小區(qū)、校園、工業(yè)園區(qū)的智能門禁等場景中。
以下以小區(qū)門禁為例進行說明:
小區(qū)中的居民用戶最常用的移動終端為手機,無線信號可以為Wifi信號;
當用戶持手機靠近門禁系統時,與無線通信裝置(可以是強信號Wifi裝置,10米內信號質量良好,6米內信號質量優(yōu))建立通信連接,在用戶手機與無線通信裝置連接進行信息交互時,主要是確認用戶身份是否合法,結合通過對手機號和密鑰進行加密算法得到身份認證碼??刂蒲b置里存有合法的用戶身份認證碼集合,用戶身份認證碼與集合中的某項匹配則合法,沒有找到匹配的項則不合法。
當合法用戶進一步接近門禁時,手機中安裝的門禁系統APP可以獲取無線定位裝置(弱信號Wifi,1-2米內信號質量最優(yōu))中各檢測點(無線定位檢測裝置)的信號強度情況,從而識別出手機所處無線定位裝置的哪個區(qū)域,并將所處區(qū)域信息實時更新給控制裝置。對于用戶手機不安裝門禁系統APP的情況,可以通過在各檢測點上加裝AP定位器,使各檢測點具備掃描接收Wifi信號的終端的功能,那么各檢測點也可準實時掃描門禁監(jiān)控范圍內的終端,并將終端位置信息實時上報給控制裝置和后臺服務器。
當用戶進入過道而觸發(fā)某一側(小區(qū)內一側或小區(qū)外一側)紅外感應裝置中的第一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時,控制裝置將用戶所處的無線定位裝置區(qū)域的位置信息和觸發(fā)紅外感應的位置信息進行分析比較,發(fā)現為在同一區(qū)域位置則給門控裝置下達開門指令。如果非同一區(qū)域(如手機在小區(qū)內一側,觸發(fā)紅外感應的位置在小區(qū)外一側),表明非用戶本人通過,不開門,顯示屏給出身份不合法提示。
當紅外感應裝置檢測到合法用戶從門的一側(第一個第一紅外感應檢測裝置)通過到達了另一側(最后一個第二紅外感應檢測裝置),顯示屏開始倒數讀秒(比如:5,4,3,2,1秒)準備關門,當計數到達0秒時,門開始關閉。這樣的倒數讀秒顯示,有利于后面準備通過的人提前預知門會何時關閉,以避免門正好要關了,而他人快速進入通道而撞門。
手機安裝的門禁系統APP軟件主要負責三個工作:(1)通過圖10的WIFI-A(即無線通信裝置)建立與圖10的控制裝置的連接。WIFI-A的信號強度6米內信號質量為優(yōu),APP里存有WIFI-A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務集標識)和密碼,手機與WIFI-A握手后建立通信連接;(2)手機APP與控制裝置建立好通信連接后,APP對手機號和密鑰(密鑰可以在第一次使用時從控制裝置獲取,控制裝置有生成密鑰功能)進行加密(APP中含加密算法)生成用戶身份認證碼。手機APP將生成的用戶認證碼,發(fā)送給控制裝置??刂蒲b置查詢用戶認證碼集合,有匹配項,則給APP返回合法確認,否則返回不合法確認;(3)手機APP收到身份認證通過確認信息后,開始搜集圖10中WIFI-B1……WIFI-B6、WIFI-C1……WIFI-C4(各個無線定位檢測裝置可以采用芯片ESP8266,WIFI-B1、WIFI-B2為第一無線定位檢測裝置,WIFI-B3、WIFI-B4為第三無線定位檢測裝置,WIFI-B5、WIFI-B6為第二無線定位檢測裝置,WIFI-C1、WIFI-C2為第四無線定位檢測裝置,WIFI-C3、WIFI-C4為第五無線定位檢測裝置),共10個檢測點的Wifi信號強度(信號強度為1米內最優(yōu),或根據通道長度和寬度可以適當調整信號最優(yōu)強度距離),計算是處于WIFI-B1、WIFI-B2、WIFI-B3、WIFI-B4所構成的區(qū)域(即這四個檢測點的信號強度都是優(yōu)),還是處于WIFI-B3、WIFI-B4、WIFI-B5、WIFI-B6所構成的區(qū)域(即這四個檢測點的信號強度都是優(yōu)),還是這兩個區(qū)域外(比如:當檢測點WIFI-B1、WIFI-B2信號質量為優(yōu),而WIFI-B3、WIFI-B4信號質量不為優(yōu),表明用戶在小區(qū)內側的過道口但還未進入過道。又如:當檢測點WIFI-C4信號質量為優(yōu),而其他檢測點信號質量都不為優(yōu),表明用戶在小區(qū)外,且離進入小區(qū)過道還有至少2米的距離。又如:當檢測點WIFI-B6、WIFI-C4信號質量為優(yōu),而其他檢測點信號質量都不為優(yōu),表明用戶在小區(qū)外,且離進入小區(qū)過道還有大概1米的距離)。APP將用戶所在區(qū)域位置信息實時發(fā)送給控制裝置。
控制裝置由單片機主芯片構成,可以采用arm單片機(比如:采用芯片STM32F103)。單片機的串口0預留給電腦控制臺使用(在門禁建設初期調試和開戶使用),正??梢圆挥谩4?連接WIFI-A。單片機通過豐富的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通用輸入/輸出)口轉換連接紅外感應檢測裝置(infrared)、LED顯示屏和門控裝置。當有用戶開始通過通道想出小區(qū)時,觸發(fā)第一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圖10的infrared-1)(或想進小區(qū)時,觸發(fā)第一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infrared-4)時,單片機收到來自紅外感應檢測裝置infrared-1(或infrared-4)觸發(fā)的中斷,就查詢APP發(fā)送給控制裝置的用戶所持手機所處的位置區(qū)域信息,若在WIFI-B1、WIFI-B2、WIFI-B3、WIFI-B4所構成的區(qū)域(或WIFI-B3、WIFI-B4、WIFI-B5、WIFI-B6所構成的區(qū)域),則控制裝置會給門控裝置發(fā)送開門指令。而如果觸發(fā)第一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的位置信息和用戶所持手機所處的位置信息不一致(表明非合法身份觸發(fā)紅外感應),則不開門。
當門控裝置系統收到來自控制裝置的開門指令后,通過機械電路打開圖10中的小區(qū)門。在這個過程中,門的打開狀態(tài)會保持15秒(此時間,在控制裝置串口0連接的電腦控制臺上可以人工修改設置),在這15秒的時間內,控制裝置在依次收到infrared-2、infrared-3(進小區(qū)則依次是圖10的infrared-3和infrared-2,infrared-1、infrared-2相當于第一紅外感應檢測裝置,infrared-3、infrared-4相當于第二紅外感應檢測裝置)的中斷信號時,刷新從15秒開始重新倒計時,當用戶出小區(qū)觸發(fā)infrared-4時(進小區(qū)則是infrared-1),控制裝置收到最后一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的中斷信號,將倒計時調整為5秒,并再圖9的LED-1和LED-2顯示屏上顯示倒計時時間,5秒后計時結束,控制裝置下達關門指令給門控裝置,門控裝置執(zhí)行小區(qū)門的關門動作。當用戶觸發(fā)了第一個紅外感應檢測裝置,而其他紅外感應檢測裝置觸發(fā)不完整的時候(比如剛進入通道用戶想起自己往帶東西了,又退回不通過通道了),控制裝置按既定的15秒時間倒計時,讀秒結束后關門。各個裝置之間的信號流向關系如圖11所示。
圖10的LED-1和LED-2的顯示屏,在用戶身份認證過程中同步顯示用戶身份認證的過程和認證結果,即身份是否合法。在門打開后,LED-1和LED-2同步顯示倒計時讀秒(倒計時通過控制裝置的單片機里的內置定時器實現),以提醒用戶即將關門的時間。
在不愿安裝門禁系統APP的情況下(特別是老年人),另一種更為便捷的解決方案就是可以通過在各檢測點上加裝AP定位器,使各檢測點具備掃描無線接收終端的功能,那么各檢測點可準實時掃描門禁監(jiān)控范圍內的接收終端,并將接收終端信息實時上報給控制裝置和后臺服務器。
需要指出的是,AP定位器定位接收終端的方式的優(yōu)先級高于通過APP定位接收終端的方式,只要用戶手機Wifi功能開啟,門禁系統通過準實時的定期掃描Wifi功能,將用戶信息上報給控制裝置和后臺服務器(門禁建設期間將接收終端的Mac地址和用戶關聯的其它身份信息存入控制裝置和后臺服務器中),進行信息匹配,合法則通知門控裝置執(zhí)行開門動作。否則,控制裝置驅動LED屏顯示身份不合法。
在不愿安裝門禁系統APP或者手機又不具備Wifi功能的情況下(特別是老年人),可以通過ID/IC卡(門禁卡)實現刷卡進門。
需要指出的是,ID/IC卡實現刷卡進門的方式的優(yōu)先級高于AP定位器定位接收終端的方式和通過APP定位接收終端的方式,即當使用ID/IC卡刷卡時,不再考慮移動終端的位置與紅外感應位置的匹配問題。與ID/IC卡對應的刷卡裝置可以是射頻終端,安裝在門所在的位置,如圖12所示,控制裝置控制射頻終端的運行,當射頻終端感知到有ID/IC卡刷卡,將其獲取的信息與控制裝置里存儲的信息(門禁建設期間存入控制裝置的flash中)進行比較,合法則通知門控裝置系統執(zhí)行開門動作,否則,控制裝置驅動LED屏顯示身份不合法。
如圖13所示,手機安裝門禁系統APP,APP可以通過手機信號與后臺服務器連接??刂蒲b置通過網口或WIFI-A與后臺服務器連接。這樣就實現了手機、后臺服務器和控制裝置的連接通路。
控制裝置與門控裝置相連,在手機發(fā)送控制命令至后臺服務器時,后臺服務器將控制命令轉發(fā)至控制裝置,控制裝置發(fā)送控制指令至門控裝置,門控裝置控制門的開啟。
需要指出的是,通過手機遠程控制門禁系統的方式的優(yōu)先級高于AP定位器定位接收終端的方式和通過APP定位接收終端的方式,即當使用手機進行遠程控制時,不再考慮移動終端的位置與紅外感應位置的匹配問題。
通過手機遠程控制門禁系統的方式、ID/IC卡實現刷卡進門的方式、移動終端的位置與紅外感應位置的匹配方式可以集成共存,但在實際功能實現流程上互斥,即刷ID/IC卡了,功能實現流程上則不再考慮另外兩種情況(移動終端的位置與紅外感應位置匹配;遠程開門);遠程開門了,則功能實現流程上不再考慮ID/IC卡刷卡和移動終端的位置與紅外感應位置匹配。
另外,此門禁系統同樣適用于汽車進入園區(qū)的情況,只是在建設時調整無線定位裝置的信號強度為優(yōu)的距離,依此距離調整建設過道的寬度和距離,圖9中的小區(qū)門可以改建為電控欄桿。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yōu)點是:實現不用刷卡自動進入小區(qū),解決了用戶在門禁附近未有進出而導致小區(qū)門頻繁空開誤開,他人在誤開時混入等問題。其次,讀秒顯示,提醒用戶關門時間,避免闖卡撞門的問題。最后,對于用戶(園區(qū)居住人員和物業(yè)等園區(qū)管理人員),投入成本極低,對于居住人員只需用自己的手機安裝APP即可,同時還提供了不用安裝APP的便捷可靠的技術方案,而且安全性都極高。在居住人員幾乎無需投入成本的前提下,對于園區(qū)管理方投入成本相對與其他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也應該是極有優(yōu)勢的。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