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光盤錄和/或放裝置與光盤交換機械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784174閱讀:25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盤錄和/或放裝置與光盤交換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光盤錄和/或放裝置與光盤交換機械,此裝置和此機械用于實現(xiàn)容納于其中的若干光盤的錄和/或放。
作為安裝在機動車上的錄音和/或放音(回放)裝置,可用于錄和/或放光盤,有一種光盤機。該光盤機采用一種系統(tǒng),其中若干光盤CD’s(CD’s,Compact Disc是一種商標)貯存在盒中,而若干CD’s以盒作為整體一次集中交換。因此,因為光盤機的尺寸很大,其主體部分容納在機動車的行李箱中,只有其操作的必須部分才設置在機動車的座艙內。但是,在此系統(tǒng)中,在機動車行駛期間,CD’s不能交換,因此為了交換CD’s,必須停頓機動車,并打開行李箱。結果,這樣CD’s交換有些麻煩。
其后,近年來,已發(fā)展了一種用于安裝在座艙內的車載光盤機。作為一種車載光盤機,要求它能容納若干CD’s,且車載光盤機放置在機動車座艙內儀表板的固定空間內。因此,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將車載光盤機的尺寸做小。
在車載光盤機中,光盤容納部件由例如六個在其上放著光盤的重疊的托盤構成,并置于具有一定尺寸的框架主體內,例如所謂的一個DIN(德國工業(yè)標準)尺寸。車載光盤機配置成,以使6盤CD’s能單獨插入或排出(卸載),且在播放(回放)(聲音、圖像等)時能從6盤CD’s中挑選一盤。
為排出光盤容納部分中的光盤,采用了一種結構以進行以下操作移動一個托盤,在其上放置著要求卸載的光盤,以便該光盤位于插入/排出(包括卸載)位置,然后將此光盤從光盤容納部分推出至框架主體的靠外側部分,以使光盤嚙合于一對滾輥之間,用于將該光盤被此對滾輥排出(卸載)至框架主體之外。
作為將光盤從托盤表面推出的推出裝置,可考慮這樣一種結構,即單根杠桿設置在光盤推出方向的右側或左側,并通過偏轉此杠桿將光盤推出。為何將杠桿設置在或右側或左側的理由是必須使播放光盤的播放裝置與光盤相嚙合,因而杠桿不能設置在中心。
但是,在前述單杠桿結構中,因為從杠桿作用至光盤的推出力向量不通過光盤的中心,光盤逃逸至與杠桿設置側相對的另一側,因而光盤在光盤中心移位的狀態(tài)下進行轉動的同時被推動。按此理由可看到,光盤不是推出至光盤與滾輥嚙合的位置,即使光盤能推出,光盤也是在光盤中心移位的狀態(tài)下被排出。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可看到,光盤被卡住不能排出,或光盤被損壞。
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光盤錄和/或放裝置及光盤交換機械,一種能解決這些問題的裝置和機械。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一種光盤錄和/或放裝置,該裝置包括若干盤層疊光盤的放置裝置,用于放置光盤;以及一對推出裝置,用于從光盤放置裝置中推出位于其上的插入和/或排出位置的光盤。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一種光盤錄和/或放裝置,該裝置還包括一對位置控制裝置,用于控制光盤的插入、排出和支承,位置控制裝置設置在光盤放置裝置的兩側上,且每一推出裝置與每一控制裝置相嚙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一種光盤錄和/或放裝置,該裝置還包括按壓裝置,用于在推出裝置推出光盤后,將推出裝置回復至初始位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一種光盤交換機械,該機械包括若干盤層疊光盤的放置裝置,用將光盤放置于其上;以及若干推出裝置,用于從將位于插入和/或排出位置的光盤放置于其上的光盤放置裝置中推出位于插入和/或排出位置的光盤。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一種光盤交換機械,該機械還包括一對位置控制裝置,用于控制光盤的插入、排出和支承,位置控制裝置設置在光盤放置裝置的兩側上,且每一推出裝置與每一控制裝置相嚙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六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一種光盤交換機械,該機械還包括按壓裝置,用于在推出裝置推出光盤后,將推出裝置回復至初始位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較優(yōu)實施例,因為一對用于將光盤從光盤放置裝置中推出的推出裝置設置在光盤放置裝置的兩側上,光盤的推出力是單件推出裝置情況時的兩倍,且不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即光盤中心移位,從而光盤在轉動的同時被推出。
此外,因為推出裝置與用于控制光盤的插入、排出和支承的一對控制裝置相嚙合,控制裝置變成驅動源。因此,失誤的風險下降。
本發(fā)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點和優(yōu)越性由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下述說明、并結合附圖,可變得更為清晰,其中

圖1是一張外觀透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錄和/或放裝置;圖2是一張分解透視圖,它表示如圖1所示的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圖3A是一張分解透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光盤容納部件;圖3B是一張截斷透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托盤的主要部分;圖4A是一張平面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光盤容納部件;圖4B是一張正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光盤容納部件;圖5是一張透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片簧;圖6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表示片簧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上升時的狀態(tài);圖7是一張后視透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框架主體在前側的內部結構;圖8是一張分解透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傳送裝置、轉動力供給裝置及其它裝置;圖9A是一張結構圖,它表示設置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驅動軸與隨動軸之間的彈簧;圖9B是一張左側視圖,它表示設置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驅動軸與隨動軸之間的彈簧;圖10是一張透視圖,它表示設置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驅動軸與隨動軸之間的彈簧;圖11A是一張平面圖,它表示設置于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框架主體內側的定位銷釘與豎直滾輥之間的關系;圖11B是一張正視圖,它表示設置于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框架主體內側的定位銷釘與豎直滾輥之間的關系;圖12是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一根豎直滾輥的放大視圖;圖13是一張透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播放裝置;圖14是一張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夾緊裝置主要部分的橫截面圖;圖15是一張平面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播送組件;圖16是一張設置至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下臂上的CD定位部件的注釋性示圖;圖17A是一張夾緊裝置的后視圖,它設置于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等待位置;圖17B是一張夾緊裝置的后視圖,它設置于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播放位置;圖18是一張平面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臂鎖緊裝置附近的情況;
圖19是一張分解透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臂鎖緊裝置;圖20A是一張正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和光盤上升/下降臺架;圖20B是一張正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內滑移器;圖20C是一張正視圖,它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外滑移器;圖21是一張光盤機的操作裝置在插入/排出模式狀態(tài)下操作的注釋性視圖,該視圖表示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模式切換位置。
圖22A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表示當CD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被插入或排出時,操作裝置在從頂部起第二層CD的等待模式中的操作;圖22B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表示當從頂部起第二層CD被插入或排出時,操作裝置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擋板打開狀態(tài)下的操作;圖23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說明當從頂部起第二層CD被排出時,操作裝置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推出桿轉動的狀態(tài)下的操作;圖24A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說明操作裝置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進行CD播放的播放模式狀態(tài)時的操作,此時被播放的CD是從頂部起第六層CD;圖24B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說明操作裝置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進行CD播放(回放)的播放模式狀態(tài)時的操作,此時被播放的CD是從頂部起的第一層CD;圖25A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說明操作裝置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當從頂部起第二層CD被播放,銷釘在等待狀態(tài)下位于“D”位置時的操作;
圖25B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說明操作裝置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當從頂部起第二層CD被播放,銷釘在播放狀態(tài)下位于“I”位置時的操作;圖26A是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在插入CD時的平面圖;圖26B是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在插入CD時的正視圖;圖27是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在插入CD時的側向橫截面圖;圖28A是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推出裝置在排出CD時的平面圖;圖28B是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推出裝置在排出CD的正視圖;圖29是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推出裝置在排出CD時的側向橫截面圖;圖30A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光盤機分離仿形板的操作,特別是該分離仿形板與托盤移動之間的關系;圖30B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分離仿形板的操作,特別是該分離仿形板與光盤機上臂的上升和下降之間的關系;圖31A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另一分離仿形板的操作,特別是分離仿形板與托盤移動之間的關系;圖31B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其它分離仿形板的操作,特別是分離仿形板與臂鎖緊裝置之間的關系;圖32是一張側視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分離仿形板開始分離托盤之前的狀態(tài);
圖33是一張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側視圖,它表示托盤組被分離仿形板分離成兩部分時的狀態(tài);圖34是一張按本發(fā)明另一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側視圖;它表示托盤組被分離仿形板分離成三部分時的狀態(tài);圖35是一張按本發(fā)明另一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側視圖,它表示托盤組已分離成三部分,只有被選托盤已向下移動后,被選CD被夾緊裝置放置在光盤機轉盤上,并被夾緊裝置夾緊時的狀態(tài);圖36是一張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的側視圖,它表示被選CD被夾緊裝置夾緊后,只有被選托盤通過向下移動,與被選CD分離的狀態(tài);圖37是一張示意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在播放(回放)時間,通過上升被選托盤的片簧,被選CD被松開的狀態(tài);圖38A是一張示意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轉動力供給裝置在其轉動力尚未供給的狀態(tài)下的操作;圖38B是一張示意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轉動力供給裝置在其轉動力供給的狀態(tài)下的操作;圖39是一張示意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夾緊裝置在轉動力供給至夾緊裝置的狀態(tài)下的操作;圖40是一張示意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夾緊裝置在夾緊裝置位于其等待位置的狀態(tài)下的操作;圖41是一張注釋視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夾緊裝置在夾緊裝置位于其回放位置的狀態(tài)下的操作;圖42A和圖42B是示意圖,它們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光盤機調節(jié)裝置在夾緊裝置位于等待位置時的操作;圖43A是一張示意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當夾緊裝置位于回放位置時,調節(jié)裝置在阻止夾緊裝置夾緊的狀態(tài)下的操作;圖43B是一張注釋性視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調節(jié)裝置在解除夾緊保持狀態(tài)時的操作;圖44是一張示意圖,它表示在按本發(fā)明較優(yōu)實施例提出的光盤機中,在CD被調節(jié)裝置從固位狀態(tài)解除后,夾緊裝置在夾緊CD狀態(tài)下的操作。
按本發(fā)明提出的光盤錄和/或放裝置的較優(yōu)實施例將在下文加以描述。
本發(fā)明的較優(yōu)實施例應用于放音用的光盤機。(A)光盤機結構的總體配置如圖1至圖20所示,光盤機大致能劃分為框架主體1,它成形成光盤機的外形形狀;光盤容納部件3,它設置在框架主體1中的前側并貯存CD’s;傳送裝置5,它設置在框架主體1的前面板1a上的插入/排出孔4中;打開和關閉裝置6,它用于光盤容納部件3中的CD(Compact Disc,一種商標)的插入或排出,設置在傳送裝置5的前側上,打開和關閉前面板1a的插入/排出孔4;播放裝置7,它設置在框架主體1中的后側,用于從光盤容納部件3的CD’s中選擇一張CD,并進行播放;推出裝置8,它設置在光盤容納部件3的后側的兩側上,用于將需排出的CD推出至傳送裝置5;以及操作裝置9,它主要設置在框架主體1的雙側側板的外側,用于操作光盤容納部件3、播放裝置7和其它部件。
前述播放裝置7包括控制裝置11,該控制裝置11設置在上、下移動的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的兩側上,并在選自光盤容納部件3中的若干CD’s中的一張CD的上、下形成空間; 夾緊裝置14,它具有設置在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上的下臂13和上臂12,以便通過進入上述空間,自由地轉動和夾緊選中的CD;光盤驅動裝置15,它安裝至前述下臂13上,為夾緊的CD提供旋轉和驅動動力;播送組件16,它設置在前述下臂13上,從旋轉著的CD上讀出信息;轉動力供給裝置17,它只有在播放(回放)模式期間,通過將前述傳送裝置5的驅動力傳送給夾緊裝置14而轉動夾緊裝置14,播放模式是插入/排出模式與播送模式之間播放CD的狀態(tài),而插入/排出模式是插入或排出CD的狀態(tài);以及調節(jié)裝置18,用于設置夾緊裝置14夾緊CD的時間。(B)框架主體首先將描述框架主體1??蚣苤黧w1包括前面板1a;側板1b、1c;頂板1d和底板1e;而框架主體1的后表面是開口的。于是,側板1b、1c以及底板1e組合成一件組件。(C)光盤容納部件如圖3A所示,光盤容納部件3由作為光盤存放裝置的六個單元的托盤2及用于將6個托盤2設置于其上的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構成。在框架主體1的前側,作為支承裝置的4根導向支柱23在以下狀態(tài)進行支承,即導向支柱的兩端在豎直方向與底板1e及頂板1d相連接。
托盤2的成形方法是如圖4A所示,作為導向構件的兩條樹脂條2b固定在薄鋁板2a的兩側上。一對銷釘2c、2d在每一樹脂條2b的中間部分和后部分分別向側向突出,銷釘2c、2d成形成,前側銷釘2c是長的,而后側銷釘2d是短的。樹脂條2b的高度設置成約與CD的厚度相同。
在樹脂條2b的上表面上固定著作為彈簧裝置的片簧2e的前側,用于將CD夾緊在片簧2e與鋁板2a之間。如圖5所示,夾持CD用的夾持部分2f成形于每一片簧2e的后側上的內部分,而另一方面,接收部分2g,它被分離仿形板82的下表面向下按壓,對此下文將加以說明;以及接收部分2h,它接收上臺階裝配部分82j的底表面提供的向上力,對此下文將加以說明,形成于每一片簧2e的中間部分的外側部分上。接著將敘述片簧2e的夾持部分2f的結構。夾持部分2f通過彎曲成形成,以便略高于其它部分,而形為向下突出的山脊的突出部分2m成形于欲接觸CD上表面的部位。導向部分2n用于當CD塞進托盤2時將CD引導至夾持部分2f的下部分,該導向部分2n在夾持部分2f的內部分的傾斜部分上成形成以便豎立向上。CD的中心由一對位于接觸CD的樹脂條2b對的后表面內部分的定位部件2r加以確定。但是,如果片簧2e的后側由于某種原因而抬高,而CD 171如圖6所示地置于樹脂條2b上時,CD可移至圖6中的左方,于是,CD171的定位就不可能。因此,片簧2e的后側在樹脂條2e后側的端面位置向下彎曲以形成輔助定位部分2p。用以接觸CD的接觸部分2q成形成從每一輔助定位部分2p向后側突出,并成形成徑向部分,從而CD不會受到損壞。
用于插入前述導向支柱23的導向孔2i以貫穿樹脂條2b和鋁板2a的狀態(tài)成形于每一樹脂條2b的前側和后側上。一種未加表示的緩沖介質沿著鋁板2a的弧度固定至鋁板2a的兩個表面的每一部分上,CD的外周邊表面的附近與此部分相接觸。如圖3A所示,用于安放作為驅動裝置的螺旋彈簧24的圓柱形彈簧支承座2j在最上層托盤2的樹脂條2b的兩端整體地成形成一個單一的主體,螺旋彈簧24設置在頂板1d與最上層托盤2之間。如圖3B所示,彈簧支承座2j的下端略微向內側突出,以形成安放部分2k,用于安放螺旋彈簧24的下端。此結構是為了,即使當應用長的彈簧作為螺旋彈簧24,螺旋彈簧24的壓縮長度變長時,壓縮它們所必須的螺旋彈簧24的負載也不會變得太大。
在另一方面,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成形成,其兩端都彎曲向上。用于插入前述導向支柱23的導向孔22a成形于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的水平部分上,而一對用于上升和下降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的銷釘22b在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狀態(tài)下,固定至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的兩側的每一豎直部分的外部分上。此對銷釘22b插入至分別成形于框架主體1的側板1b、1c上的兩條豎直窄縫25中,以便突至框架主體1的外側。
前述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及6層托盤2通過將導向支柱23插入導向孔22a,2i而加以支承,從而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和托盤2能自由地向上、下移動。然后,4根彈簧導向柱26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固定至框架主體1的頂板1d和底板1e上,而每根彈簧導向柱26則插入至每一彈簧支承座2j中。接著,作為驅動裝置的螺旋彈簧24設置成分別套在彈簧導向柱26上,而螺旋彈簧24的下端則分別接觸彈簧支承座2j下端的前述安放部分2k。(D)傳送裝置如圖2所示,傳送裝置5設置至框架主體1的前面板1a。在前面板1a中成形有插入/排出孔4。在插入/排出孔4中,驅動軸30和隨動軸31被支承成,它們能自由轉動。驅動軸30的兩端均連接至前面板1a上,以便兩端均能自由轉動。隨動軸31的兩端均插入至狹長孔32中,狹長孔32在豎直方面是長的,并成形于前面板1a的側面上。為支承驅動軸30和隨動軸31的中間部分,如圖7所示,驅動軸30的中間部分的小直徑部分裝配在樹脂軸承33后側的凹槽33a中,其向著下部分的傳送被限制,而小直徑部分能自由轉動。在另一方面,隨動軸31的中間部分的小直徑部分被裝配在樹脂軸承34的后側的凹槽34a中,從而小直徑部分能自由轉動,而樹脂軸承34能借助一對未表示的導向突物和一對導向凹槽自由地上升和下降。一對例如由樹脂制成的滾輥35裝配至隨動軸31上,而一對例如由橡膠制成的滾輥36裝配至驅動軸30上。所有滾輥35、36相對軸31、30的中心的錯位由制動環(huán)加以限制,在圖中制動環(huán)未加表示。
一對彈簧38用于將隨動軸31驅動至驅動軸30,此對彈簧38設置在隨動軸31與驅動軸30之間。該對彈簧38設置的部位位于滾輥35、36的外側,但位于側板1b和側板1c的內側。如圖10所示,彈簧38由一對彈簧片段38a構成。彈簧片段38a由扭絞的螺旋部分38b、驅動軸30插入于其中的鉤緊部分38c、以及將彈簧片段38a鉤至隨動軸31上的鉤緊部分38d組成。一對彈簧片段38a通過將鉤緊部分38d接合在一起,而形成一個整體,從而彈簧38能穩(wěn)定地安裝,而不會傾斜。此外,套筒可設置在鉤緊部分38c與驅動軸30之間,以及鉤緊部分38d與隨動軸31之間。
接著將解釋前述驅動軸30的驅動裝置。如圖8所示,齒輪39固定至驅動軸30的右端,而齒輪40、齒輪41以及相互接合在一起的齒輪42、43被支承在右側板1c的內側,以使它們能自由轉動。螺桿44與齒輪43相嚙合,螺桿44與齒輪45一體地支承在底板1e上,以使螺桿44和齒輪45能自由轉動。螺桿47固定至裝備在底板1e上的傳送馬達46的輸出軸上,并與齒輪45相嚙合。
為在CD被滾輥35、36插入后,自動實現(xiàn)將CD再推進若干mm的推進操作,如圖7所示地設置了推進裝置48。三對形為狹長孔的導向孔49、50、51成形于前面板1a的插入/排出孔4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一對滑移臺架52設置在前面板1a的后側的雙側上,固定至滑移臺架52的三根導向銷釘53、54、55以不可能推出的狀態(tài)插入在前述導向孔49、50、51中。例如由樹脂制成的豎直滾輥57起推進構件的作用,它被圍繞豎直軸56設置在每一滑移臺架52的后側上,以使?jié)L輥57能自由地轉動。為將此對滑移臺架52沿滑移臺架52相互趨近的方向加以驅動,推進彈簧60設置于成形在前面板1a上的每一彈簧鉤緊部分58與成形在滑移臺架52上的每一彈簧鉤緊部分59之間。
此對豎直滾輥57不僅如推進裝置48似地運行,也如CD定位裝置似地運行。如圖11A所示,兩根定位桿172、173設置在后側上的底板1e與頂板1d之間。另一方面如圖7所示,也如圖11B所示,在前側上,設置了安裝在底板1e上的定位桿61a、62a以及分別布置在定位桿61a、62a的延長線上的定位桿61b、62b,而CD的定位在周邊線的4個點上進行。
另一方面,光盤傳送區(qū)域形成于定位桿61a、62a與定位桿61b、62b之間的插入/排出高度位置,用于插入和排出CD,因而設置在傳送區(qū)域的CD不是由定位桿61a、62a、61b、62b定位的。因此,一對豎直滾輥57由定位桿61a、61b、62a、62b加以替換。為防止由于CD隨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的上、下運動而造成CD與豎直滾軸57的上、下端面的干擾,如圖12所示,在豎直滾軸57的上端和下端形成了錐形表面57a。(E)打開和/或關閉裝置接著,將敘述用于打開和關閉前面板1a的插入/排出孔4的打開和/或關閉裝置6。如圖2所示,擋板64在前面板1a的前側設置成,以使擋板64能自由地上、下移動。為使CD能由其通過,在擋板64中形成一個開口部分64a,開口部分64a的中間高度位置占據(jù)了滾輥35、36的邊界位置(此后,稱作“插入/排出高度位置”),以便當擋板64向上移動時“打開”,而另一方面,當擋板64向下移動時,開口部分64a變成“關閉”。
換言之,在前面板1a的兩則,一對導向銷釘65設置在每一側的上位置和下位置,而一對在豎直方向狹長的導向孔64b成形在擋板64中。一個制動環(huán)裝配在每一導向銷釘65的端部上。為使滑移臺架52對之間的空間只可能在擋板64向上移動變成“打開”時變大,前述在中心附近的導向銷釘54對設置成長于其它導向銷釘53、55,而用于使導向銷釘54插入至導向孔64c中的“L”形導向孔64c則成形在擋板64中。
接著,將描述用于打開和關閉擋板64的連接機構。導向孔66a沿左、右方向呈狹長形狀,它們成形在左、右滑移板66的前表面和下表面,左、右滑移板66的截面形狀大致如“L”形;而導向銷釘67插入在導向孔66a,并固定至前面板1a和底板1e。在擋板64兩側的下部分上形成有仿形孔64e,而滑移銷釘66b則固定在左、右滑移板66的前側的兩個邊緣上,然后,滑移銷釘66b插入至仿形孔64e中。如圖26b所示,彈簧鉤緊部分66c、68向下突出,并成形于左、右滑移板66的下表面和底表面的下表面回復彈簧69鉤緊在兩個鉤緊部分66c、68之間。前后滑移板70在底板1e的左下表面設置成,以使滑移板70能在前、后方向自由滑移。也即,一對導向孔70a成形在前后滑移板70中。另一方面,未表示的銷釘?shù)念^插入在導向孔70a中,這些未表示的銷釘被固定至底板1e上。近似為“L”形的杠桿72的彎曲部分連接至底板1e的下表面上,以使如圖7所示的,杠桿72能圍繞固定軸73自由轉動。在杠桿72的兩端,分別成形了狹長孔72a。于是,相應固定至左、右滑移板66和前后滑移板70的銷板66d、70b被分別帶間隙地插入狹長孔72a中。按壓部分70c受外滑移器140的按壓,對此將下文加以敘述,此按壓部分70c成形在前后滑移板70上。(F)播放(回放)裝置播放裝置7設置在光盤容納部件3后部的附近,以便使光盤機的尺寸和深度盡可能的小。因為播放裝置7中的夾緊裝置14如圖2所示地安裝在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上,因此將首先敘述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
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由水平板及該水平板雙側的豎直板形成的綜合體構成?;⌒吻锌诓糠?0a成形成,使CD’s進入水平板的前側。一對銷釘77用于將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向上、下移動,并以在水平方向突出銷釘77的狀態(tài)固定至每一豎直板上。此對銷釘77布置在相同高度上,并短于前述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的銷釘22b對。這些銷釘77插入在形成于框架主體1的側板1b、1c中的一對豎直窄縫78中,用以突至框架主體1的外側。①控制裝置如圖2所示,例如由樹脂制成的分離仿形板82設置在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的兩側的豎直板的內部分,以使分離仿形板82能作為控制裝置11自由地在前后方向滑移,用以通過插入至豎直方向相互重疊的托盤2之間,在被選CD的上、下形成空間,以及用以控制光盤的插入和排出及光盤的支承。也即,導向孔10e成形在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的豎直板前側的上部分上,而具有頭82a的導向銷釘插入至導向孔10e中,并固定至分離仿形板82上。另一方面,如圖3A所示,導向孔82b成形在分離仿形板82的下部分,而具有圖2所示并插入至導向孔82b的頭10b的導向銷釘則固定至位于前后方面的豎直板的中間位置。
分離仿形板82用于插入至前述托盤2中,用以通過向上推動托盤2兩側上的4根銷釘2c、2d穩(wěn)定地支承一只托盤2,并在要播放的CD置于其上的托盤2的上、下形成空間。每一分離仿形板82的形狀像是,在兩塊長度不同的板上成形狹長切口,然后將這兩塊板固定而形成。分離仿形板82制作成,以使它們滑移進入托盤2的兩側,用以向上移動在托盤2前側的一對長銷釘2c,以及用以向上移動在托盤2后側的一對短銷釘2d。
換言之,每一分離仿形板82的結構制成如圖30A和圖30B所示。一對第一分離控制部分82c1成形成用于向上移動其上放置著被選CD的被選托盤2以及置于被選托盤2以上的托盤2,而第二分離控制部分82c2成形成只用于向上移動在相應第一分離控制部分82c1的上部分的、位于被選托盤2以上的托盤2。接著,第三分離控制部分82d則分別成形成只用于夾持第一分離控制部分82c1與第二分離控制部分82c2之間的被選托盤2,第一分離控制部分82c1、第二分離控制部分82c2、以及第三分離控制部分82d分別構成分離控制部分。上表面82f用于將托盤2的銷釘2c、2d的位置保持于位于被選托盤2以上的位置,而下表面82h作為位置控制裝置,用于將托盤2的銷釘2c、2d的位置保持于位于被選托盤以下的位置,以及用于按壓片簧2e的接收部分2g,上表面82f和下表面82h沿分離仿形板82的傳送方向而成形。
因為被選托盤2以及位于被選托盤2以上的托盤2的銷釘2c、2d被第一和第二分離控制部分82c1、82c2的向前運動推動向上,分離控制部分82c1、82c2的傾斜角最初被設置成具有固定值,如θ=45°。但是在本較優(yōu)實施例中,當托盤2向上移動時,托盤2壓縮螺旋彈簧24,且托盤2的位置變得越高,螺旋彈簧24的壓縮量變得越大。因此,當托盤2推動向上時,施加的負載變得越益增大。換言之,在螺旋彈簧24的初始壓縮階段,負載是小的。因此,第一和第二分離控制部82c1、82c2的傾斜度在它們的上部分成形成,如θ1=45°,而在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分離控制部分82c1、82c2的傾斜度在它們的下部分成形成,如θ2=60°。此外,上部分和下部分之間的中間部分成形成具有弧形表面,從而負載被調節(jié)成為常數(shù)。
接著,將敘述第三分離控制部分82d。第三分離控制部分82d由上臺階裝配部分82j、作為下降控制部分的中間臺階裝配部分82k、以及下臺階裝配部分82m構成。上臺階裝配部分82j用于在被選托盤2的上、下形成空間,中間臺階裝配部分82k用于使被選托盤2連同被選CD一起移動向下,以便將它們放置在下臂13的轉盤97上,而下臺階裝配部分82m用于只使被選托盤2再次移動向下,以便被選托盤2與被選CD分離。②夾緊裝置現(xiàn)在將敘述夾緊裝置14,該夾緊裝置14用于通過將被選CD轉動至由控制裝置11在被選CD的上、下形成的空間中夾緊被選CD。下臂13和上臂12的底座端部部分安裝在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的左側,以使下臂13和上臂12能自由地轉動。即,結構如下。如圖14所示,下臂13固定在中空軸86的下端附近,而中空軸86的下端穿通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以使中空軸86能自由轉動。為防止中空軸86倒下,平面墊圈93和制動環(huán)94安裝在中空軸86的下端。接著,例如由銅合金制成的套管87通過穿通上臂12而固定至上臂12的底座端部分。中空軸86插入套管87中,從而上臂12在上臂12平行于下臂13的狀態(tài)下向下移動,于是上臂12和下臂13夾緊被選的CD。中空軸86的上端插入至平面墊圈88中,制動環(huán)安裝于此。夾緊彈簧89驅動上臂12向下,它設置于平面墊圈88與套管87之間。此外,如圖13所示,設置在下臂13上的滑移銷釘90在滑移銷釘90能自由滑移的狀態(tài)下插入至形成于上臂12中的孔91中,這樣,下臂13和上臂12不能相對轉動,而是整體地圍繞中空軸86同步地轉動。轉軸92設置在底板1e上,它插入至中空軸86中,用于在夾緊裝置14轉動時,改進在下臂13上的轉盤97與CD之間的定位精度,對于轉盤97將在下文加以敘述。
此外,如圖15所示,夾緊裝置14從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和框架主體1向后側突出長度“J”。這似乎是夾緊裝置14的固定位置向后側,即圖中的左方,移動長度“J”,但實際上框架主體1的長度切小了長度“J”。為何框架主體1縮小的理由如下。因為光盤機安放在座艙的儀表板的預定空間中,光盤機的尺寸和深度要求盡可能小。另一方面,必須在框架主體1與殼體177的內壁之間形成一個間隙,以便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將框架主體1容納在殼體177內,其中框架主體1被支承成,框架主體1能借助作為緩沖裝置的彈簧自由搖動,以便在播放時,由于機動車行駛引起的震動不會傳送給光盤機,但在非播放時間,即使沒有間隙也沒有問題。
因此,較優(yōu)實施例制作成,如圖41所示,間隙“J”在播放時間時產生于殼體177的內壁“K”與框架主體1之間,因為夾緊裝置14被轉移至位置“A”,而在非播放時間,因為夾緊裝置14如圖40所示回復至位置“B”,從而內壁“K”與框架主體1(實際上只是夾緊裝置14)相互接觸。也即,在圖15中,因為框架主體1最初成形于內壁“K”的位置,夾緊裝置14不管是播放時間,或是非播放時間均將其本身隱藏于此處,內壁“L”必須成形于一個比內壁“K”位置更靠外的位置上,以便形成間隙“M”。但是,因為間隙“J”只需在播放時間形成,內壁能設置在內臂“K”的位置,雖然內壁最初設置在內壁“L”的位置。因此,殼體177能縮小間隙“M”,儀表板的占用空間與普通的儀表板相比要小。③光盤驅動裝置光盤驅動裝置15設置在下臂13的端部上表面。也即,如圖13所示,安裝了主軸馬達96,轉盤97裝配在CD的中心孔中,且安裝在主軸馬達96的輸出軸上。另一方面,如圖44所示,支承板98的一端固定在上臂12端部的附近,而在支承板98的另一端成形有圓孔。然后,作為光盤夾持裝置的卡緊板99裝配在孔中,以使卡緊板99能自由轉動,而光盤夾持裝置由例如樹脂制成,并具有一個山脊狀的沿光盤下表面的圓而突出的凸起部分。由一塊彈簧板的一端防止卡緊板99跌落,該彈簧在圖中未表示,其另一端固定在上臂12的下表面。CD被轉盤97及卡緊板99所夾持。④播送組件播送組件16如圖15所示也安裝在下臂13的上表面上。播送組件16的結構敘述如下。光學播送器162沿下臂13的長度方向設置成,光學播送器162能在與下臂13一體形成的導軌161上自由地傳送。接著,設置了使光學播送器162沿導軌161往復傳送的裝置。螺絲軸164被一對支承構件163支承在下臂13的上表面上,以使螺絲軸164能自由轉動,而圖中未表示的光學播送器162的陰螺絲部分擰在螺絲軸164上。掃描馬達165固定在上述套管87的附近,掃描馬達165的輸出軸與螺絲軸164聯(lián)鎖和連接在一起。也即,齒輪168由蝸輪166和螺旋齒輪167結合成一體而形成,并支承成得以自由地轉動,而輸出軸的蝸桿169嚙合蝸輪166。另一方面,安裝在螺絲軸164上的螺旋齒輪170則嚙合螺旋齒輪167。⑤轉動力供給裝置轉動力供給裝置17用于借助前述傳送馬達46的驅動力轉動夾緊裝置14,下文將敘述轉動力供給裝置17的結構。如圖8所示,齒輪組系103設置在框架主體1的左側板1b的內側部分。換言之,齒輪組系103由齒輪103a至103h構成。另一方面,齒輪104也固定至前述驅動軸30的左端。在左側板1b的內側部分設置板105,并將其設置成得以自由地傳送至豎直方向。即,在板105的上部分成形了一個在豎直方向狹長的導向孔105a,導向銷釘106(參看圖38A和圖38b)插入在導向孔105a中,并固定至左側板1b上,此外,制動環(huán)安裝至導向銷釘106上。彈簧鉤緊部分105b、107分別成形在板105的下部分和框架主體1的底板1e上,回復彈簧108設置在它們之間,用于驅動板105向下。逃逸孔105c成形于板105上,固定至側板1b的前述齒輪103h的軸109插入于逃逸孔105c中,而杠桿110的基底端部分安裝在軸109上,以使杠桿110能自由轉動。穿透杠桿110的傳送軸111固定至杠桿110的端部,而齒輪112齒合齒輪103h,并安裝在傳送軸111上,以使齒輪112能自由轉動。仿形孔105d成形在板105上,并位于逃逸孔105c之上,穿透的傳送軸111的端部插入仿形孔105d中。換言之,當板105向上移動時,仿形孔105d移動向上。于是,插入于仿形孔105d中的傳送軸111被傳送至前側。因此,安裝至傳送軸111上的齒輪112也嚙合驅動軸30的齒輪104。為將板105向上移動,杠桿113的中間部分被銷釘114這樣地支承在左側板1b的內側,以使杠桿113能自由轉動,而杠桿113的一端與板105的下部分被銷釘115結合在一起,以使杠桿113能自由轉動。杠桿113的另一端位于左側板1b上豎直窄縫25對中成形于前側的那一條窄縫25的下部分,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的銷釘22b插入至豎直窄縫25對中。也即,當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抵達最低的位置,以使光盤機進入其播放模式時,插入于豎直窄縫25中的銷釘22b推動杠桿113的另一端向下,于是齒輪112嚙合齒輪104。
其次,位于齒輪組系103的最高位置的齒輪103a與夾緊裝置14的下臂13相互聯(lián)鎖和連接如下。如圖2所示,設置了滑移桿116,滑移桿116由沿前后方向狹長的豎直部分和形成于豎直部分的后側,與豎直部分成一體的水平部分構成。如圖7所示,一對導向孔116a成形于滑移桿116的豎直部分兩端的附近,一對導向銷釘117分別插入此對導向孔116a中,并固定至左側板1b的內側部分,制動環(huán)安裝至相應的導向銷釘117上。齒條116b成形于滑移桿116的前側的下部分,滑移桿116能自由地在前后方向滑移,以使齒條116b嚙合前述齒輪103a。另一方面,嚙合銷釘116c的上端向下突出,并固定至滑移桿116后側的水平部分的端部上。如圖13所示,嚙合銷釘116c與前述下臂13的底座端部分整體地形成,并以間隙插入水平部分的狹長孔13a中,而水平部分則伸展至上臂12的高度。狹長孔13a沿直線而形成,如圖15所示,該直線通過套管87的軸的中心,并沿套管87的徑向伸展,然后與套管87的外周邊線相交。⑥臂定位裝置光盤機具有兩種運行模式,其一是插入/排出模式,用于將CD插入光盤容納部件3,或從其中排出,另一是播放模式,用于播放CD。在前一情況,夾緊裝置14如圖40所示地位于位置“B”。在后一情況,夾緊裝置14如圖41所示地位于位置“A”。夾緊裝置14在位置“B”與位置“A”之間的轉動,如前述地,借助轉動力供給裝置17加以實現(xiàn)。但是,因為必須以高度精確度實現(xiàn)被選CD與下臂13上轉盤97之間的定位,因此如圖17A和圖17B所示地設置了定位裝置118。
定位裝置118的結構將敘述如下。如圖15、圖17A和圖17B所示,向下突出的定位銷釘119的上端固定在下臂13的中空軸86的附近。另一方面,弧形孔10c成形于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的一個部分中,它對應夾緊裝置轉動時定位銷釘119的傳送范圍,而定位銷釘119以間隙插入在弧形孔10c中。彈簧鉤緊部分10d成形在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上,以使彈簧鉤緊部分10d向下突出,而肘狀彈簧120的兩端則鉤緊在鉤緊部分10d與定位銷釘119之間。假定,當夾緊裝置14占據(jù)位置“B”、“A”時,定位銷釘119占據(jù)的位置分別是位置“b”、“a”,位置“c”是位置“b”和“a”的中點,它是一個拐點,在此處定位銷釘119的運動方向改變,而前述彈簧鉤緊部分10d就設置在對應位置“C”的位置上。⑦臂鎖緊裝置在相關領域中認識到,構成播放裝置7的夾緊裝置14由于行駛著的機動車在非播放時間時的振動會從圖13中其安放狀態(tài)下的位置“B”滑出。因此,在本發(fā)明的較優(yōu)實施例中設置了用于將夾緊裝置14鎖緊在位置“B”的臂鎖緊裝置。臂鎖緊裝置的結構如下。如圖13所示,下臂13的端部在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的整個弧形切口部分10a是狹長的,向上豎立的嚙合部分13b成形于其末端上。
另一方面,設置了鎖緊構件174,它用于通過接觸嚙合部分13b鎖緊下臂13。如圖19所示,一對具有頭175的銷釘插入在狹長孔174a中,該狹長孔174a成形于欲與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相結合的鎖緊構件174中,以使鎖緊構件174設置成,它能在左、右方向自由滑移,該方向垂直于分離仿形板82的滑移方向。用于接觸嚙合部分13b的鎖緊部分174b和彈簧鎖緊部分174c成形在鎖緊構件174上,而彈簧176作為回復裝置,用以將鎖緊構件174驅動至鎖緊部分174b離開嚙合部分13b的方向,該彈簧176設置在彈簧鎖緊部分174c與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上的彈簧鉤緊部分10f之間。此外,設置了一個機構,用于將鎖緊部分174b沿著與彈簧176的驅動力相反的方向壓向嚙合部分13b。作為用于驅動鎖緊構件174的驅動裝置,分離仿形板82中的一塊被用作控制裝置11。斜削部分174d和滑移部分174e以“ㄑ”形狀豎立向上,并形成于與分離仿形板82相對的鎖緊構件174的部分中。另一方面,凹入部分82t成形于圖2中分離仿形板82對中的右側分離仿形板82中,斜削部分174d和滑移部分174e進入凹入部分82t中,而斜削面82u成形于凹入部分82t的內壁上。⑧CD定位裝置將CD定位至框架主體1是借助圖11a中所示的定位銷釘而實現(xiàn)的,定位銷釘如上所述布置在周邊方向的4個位置上。另一方面,為將CD定位至轉盤97,如圖13所示,作為CD定位裝置的CD定位部件13c成形于下臂13底座端部分側的直立部分上,轉盤97安裝于其上,從而CD定位部件13c成為基本垂直于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的水平平面。如圖16所示,CD定位部件13c的位置被設置成,以使CD 171被定位成CD 171沿著成形在轉盤97上的錐臺部分97a的傾斜平面97b而下降,并使CD 171實際安裝時,在CD 171與CD定位部件13c之間形成小的間隙。圓弧形的軸射物成形于CD定位部件13c的外表面上,以防止損壞CD。⑨調節(jié)裝置前述夾緊裝置14的上臂12被前述夾緊彈簧89驅動向下,如圖13所示,還設置了調節(jié)裝置,用于設定借助夾緊彈簧89的驅動力上臂12向下移動的時間。換言之,調節(jié)裝置的結構如下。
圓柱形板124安裝在前述夾緊裝置14與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上表面上的分離仿形板82中的一塊分離仿形板82之間。圓柱形板124形成部分圓柱,它是圍繞套管87作為其中心的圓柱的一部分。如圖42A、圖43A、圖43B所示,“L”形導向孔125具有在周邊方向伸長的水平部分125a,如在軸方向伸長的豎直部分125b,該“L”形導向孔125成形于圓柱形板124上。另一方面,導向銷釘12a以套筒87作為半徑的中心,沿套筒87的徑向向外突出,并固定在上臂12的底座端部分中,且導向銷釘12a插入至導向孔125中。結果,因為導向銷釘12a在以下時間間隔期間設置在導向孔125的水平部分125a中,即從夾緊裝置14占據(jù)作為等待位置的位置“B”,至夾緊裝置從圖13中位置“B”移動至位置“A”時,夾緊裝置14剛占據(jù)位置“A”之前,因而上臂12不會下降,盡管夾緊彈簧89施加了驅動力,這時夾緊裝置14保持“開”狀態(tài)。另一方面,當夾緊裝置14已到達位置“A”時,導向銷釘12a定位于豎直部分125b中。結果,導向銷釘12a被夾緊彈簧89的驅動力移動向下,于是導向銷釘12a也下降至豎直部分125b的下端。
為了使夾緊裝置14不立即在夾緊裝置14已轉動至圖13中的位置“A”,導向銷釘12a已轉動到達導向孔125的豎直部分125b之后開始其夾緊操作,而直至給出指令,設置了第一調節(jié)裝置,它用于臨時調節(jié)導向銷釘12a的下降;以及第二調節(jié)裝置,它用于在調節(jié)開始后,前述分離仿形板82向前移動,被選CD和被選托盤2向下移動以便放置在前述轉盤97上時解除調節(jié),并使夾緊裝置14挾住被選CD。換言之,調節(jié)裝置的結構如下。如圖13和圖40所示,支承板126平行于分離仿形板82地設置于前述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上的前述圓柱形板124和前述分離仿形板82之一的之間。限制杠桿127的中間部分支承在支承板126的內側,以使限制杠桿127能如圖13所示地圍繞轉動軸129自由轉動。銷釘127a突至外側,并固定在限制杠桿127的前側上,而限制杠桿127的后側彎向內側,以便與導向孔125的豎直部分125b相對。然后,驅動限制杠桿127的后側向下的彈簧128按圖40所示地加以設置。另一方面,在限制杠桿127前側上的銷釘127a以間隙如圖42A所示地插入至成形在分離仿形板82內側部分的下部分中的仿形凹槽82r內。仿形凹槽82r只成形于圖2所示的分離仿形板82對中的左側分離仿形板82中。逃逸部分成形在仿形凹槽82r后側的上部分中,且逃逸部分被設定成,當分離仿形板82已傳送至前側,而被選托盤2的銷釘2c、2d進入中間臺階裝配部分82k時,銷釘127a進入能逸出的狀態(tài),從而限制杠桿127被彈簧128轉動,而上臂12被夾緊彈簧89的驅動力移動向下。(G)推出裝置一對推出裝置8如圖28a所示地設置在框架主體1內側的兩側上。為何推出裝置8要設置成一對的理由如下。首先,假如在欲推出的CD上、下有其它CD’s,則必須應用在上、下方面具有小高度的杠桿以推出欲推出的CD,而不會觸及其它的CD’s。其次,CD被一對片簧2e通過驅動至托盤2而定位在上、下方向。但是,如果有某個小的外側力作用在CD上,CD會頂著片簧2e的驅動力而傾斜。這樣可看到,當推出裝置在單獨一個裝置時不能擊中CD。因此,推出裝置設置成一對,以便可靠地擊中CD。
因為此對推出裝置8分別具有相同的結構,將只對它們中的一件加以敘述。如圖1和圖28所示,推出杠桿132用于通過轉動推出CD,它在從框架主體1的頂板1d向下突出的固定軸133上安裝成,使推出杠桿132得以圍繞固定軸133自由轉動。推出杠桿132的高度設置于前述滾輥35、36之間的開口的高度,即插入/排出高度位置。接著,作為驅動裝置的回復彈簧134設置成圍繞固定軸133,其兩條邊緣鉤緊在形成于推出杠桿132上的彈簧鉤緊部分132a與形成于頂板1d的彈簧鉤緊部分之間。
另一方面,推出杠桿132設計成,當分離仿形板82被傳送至后側時,這是與通過將分離仿形板82傳送至前側從而形成空間的操作方向相反的方向,該操作已在上文敘述,從而推出杠桿132轉動。也即,其結構如下。如圖13所示,板135設置在前述支承板126的外側,以使板135能自由地在前、后方向滑移一個固定量。換言之,一對導向孔126a成形于支承板126上,另一方面,插入至相應導向孔126a的導向銷釘135a則固定在板135上。板135的前側端部彎向內側,使它可能嚙合與推出杠桿整體成形的按壓部分132b,另一方面,板135的后側端部彎向外側,用以突出至分離仿形板82的后部。(H)操作裝置最后,操作裝置9將敘述如下。操作裝置可能在插入/排出模式時,通過上升和下降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插入和排出在每一層托盤2上的CD,操作裝置9打開前述打開和關閉裝置6,并使推出裝置8運行。在播放模式時,操作裝置9通過在將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保持于最低位置的狀態(tài)下上升和下降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選擇被選的CD,且操作裝置9使控制裝置11運行,以及使調節(jié)裝置18運行。
如圖2所示,內滑移器139和外滑移器140在框架主體1的兩側上的每一側板1b、1c的外側設置成,以使內滑移器139和外滑移器140能自由滑移。因為滑移器139、140是對稱的,因此將只對圖20A至圖20C所示的一側上的滑移器139、140進行敘述。導向孔139a、140a分別向上、下地成形在內滑移器139和外滑移器140中。固定至側板1b、1c的導向銷釘158、159既插入至導向孔139a中,也插入至導向孔140a中,而制動環(huán)則安裝至導向銷釘158、159上。一對有6個臺階的臺階式窄縫141成形于內滑移器139的后側,此對臺階式窄縫141用于上升和下降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的、從豎直窄縫78伸出的銷釘77對。在內滑移器139的前側成形有一對有6個臺階的臺階式窄縫142,此對臺階式窄縫142用于上升和下降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的從豎直窄縫25伸出的一對銷釘22b,而底層窄縫143則連續(xù)地成形于相應的臺階式窄縫142之下,底層窄縫143用于在播放模式時將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保持于最低位置,而只上升和下降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另一方面,只有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的長銷釘?shù)匿N釘22b對插入于其中的窄縫才成形在外滑移器140中。也即,一對插入/排出模式用的四邊形窄縫144,它們用于上升和下降臺階式窄縫142中的銷釘22b對;一對播放模式用的水平直線窄縫145,它們用于將底層窄縫143中的銷釘22b夾持在最低位置上;以及傾斜約45°的切換窄縫146成形成得以相互聯(lián)通,切換窄縫146用于通過將外滑移器140在任一方向滑移、依照斜削表面146a、146b上升和下降銷釘22b,將銷釘22b對的位置在臺階式窄縫142對與底層窄縫143對之間進行切換。因為,如果用于播放模式的窄縫145在上、下方向的兩個位置制作成相等,則兩條窄縫145就要相互重疊,從而相互聯(lián)通,所以播放模式用的窄縫145的高度、插入/排出模式用的窄縫144的高度、底層窄縫143的高度、臺階式窄縫142的高度,以及要插入至前述窄縫中的銷釘22b的高度都相互不同。
外滑移器140的后側的上部分在直角下彎向內側,以形成突出部分140b。為使突出部分140b可能與外滑移器140一起傳送,在內滑移器139的后側和側板1b上分別形成逃逸切口139b和逃逸窄縫147。為使分離仿形板82能如圖2所示地與外滑移器140整體地滑移,而與分離仿形板82隨同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一起上、下移動的高度位置無關,在每一分離仿形板82的后側上沿豎直方向成形嚙合凹槽82s,突出部分140b裝配在嚙合凹槽82s中,這樣,突出部分140b能自由地在受凹槽限制的方向上滑移。此外,在左側外滑移器140的前側上通過彎至框架主體1的底板1e之下,形成了嚙合部分140c。嚙合部分140c在外滑移器140滑至后側時,將前述按壓部分70c壓至后側,從而嚙合部分140c相對回復彈簧69的驅動力打開擋板64。
其次,驅動機構用于使右、左兩側上的內滑移器139和外滑移器140在同時同步滑移,現(xiàn)將對此驅動機構加以敘述。如圖2和圖8所示,兩根連接軸148、149由后側上框架主體1的底板1e之下的兩對軸承加以支承,因此,連接軸148、149能自由轉動。小齒輪150、151固定至相應連接軸148、149的兩端上,這些小齒輪150、151相應地與形成于內滑移器139和外滑移器140的后側的下部分的齒條139c、140d相嚙合。齒輪152、153各自固定至連接軸148、149上。操作馬達154、155相應與齒輪152、153相聯(lián)鎖和連接。換言之,其結構如下。操作馬達155、154安裝在設置于框架主體1中后側的右側上的前述支承板126內側的上、下位置。馬達155、154的輸出軸各自通過兩組減速裝置156、157與齒輪152、153相聯(lián)鎖和連接。
接著將敘述前述光盤機的操作。(I)操作的總體結構光盤機的操作包括三個操作步驟將CD插入至光盤容納部件3;將光盤從光盤容納部件3排出;以及通過從貯存在光盤容納部件3中的CD’s中挑選和播放一張CD的CD的播放。(J)CD的插入在將CD插入光盤容納部件3時,從指定給托盤2的數(shù)字(從頂部至底部按次序將從1至6中的一個數(shù)字指定給每一托盤)中選擇一個數(shù)字,然后,例如從數(shù)字按鈕(圖中未表示)中按壓“2”的按鈕,接著按壓插入按鈕(圖中也未表示)。通過操作馬達154的輸出軸的旋轉傳輸至減速裝置156和連接軸148以及通過操作馬達155的輸出軸的旋轉傳輸至減速裝置157和連接軸149,分別、獨立地實現(xiàn)內滑移器139對的滑移運動和外滑移器140對的滑移運動。如果當銷釘22b對進入外滑移器140的用于插入/播放模式的窄縫144對時按壓按鈕,且例如如圖21所示,此對銷釘22b對位于插入/排出模式中的模式切換位置,于是,通過將內滑移器139如圖22a所示地向后移動,此銷釘22b對從臺階式窄縫142的底部上升至第二層,而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也與銷釘22b一起上升,因此位于從頂部起的第二層的托盤2上的CD被設置于插入/排出高度位置。順便說一句,這時,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也同時上升,但爬高是一個附帶運動,不是必須和必不可少的。當內滑移器139進一步向后移動,于是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與銷釘22b一起上升,而從第三托盤2至第六托盤2的托盤2則依次位于插入/排出高度位置。
其次,當外滑移器140向后移動直至銷釘22b從圖22A所示的等待模式到達用于插入/排出模式的窄縫144的前后方向中的中間位置時,因為外滑移器140的嚙合部分140c將圖2所示的在底板1e之下的按壓部分70c壓至后側,前后滑移板70的移動通過杠桿72傳輸給左、右滑移板66,左、右滑移板66被傳送至與回復彈簧69的驅動力相對的左側。結果,擋板64向上移動,插入/排出孔4如圖26b所示地被開通。
與前述操作相一致,擋板64被打開。因為在從頂部起的第二層的托盤2位于插入/排出高度位置,如圖26A所示,當CD 171試圖被插入至上、下滾輥35、36之間的開口時,一個設置在擋板64此側上中心的傳感器(圖中未表示)檢測到CD 171,于是傳送馬達46開始旋轉。因為傳送馬達46的旋轉力通過齒輪傳送給滾輥36,如圖27所示,CD171被咬住在滾輥36與滾輥35之間,滾輥35被彈簧38壓向滾輥36,而CD 171被滾輥35、36的旋轉插入從頂部起的第二層的托盤2上。但是,因為CD 171插入的位置不超過CD 171離開滾輥35、36時的位置,借助一對豎直滾輥57將CD 171推入余下的若干毫米,此對豎直滾輥57被推進彈簧60壓向中心方向。CD 171被托盤2上的片簧2e對的夾持部分2f夾持在托盤2上。當CD 171離開滾輥35、36時,一個限制開關(圖中未表示)動作以停止傳送馬達46的旋轉,而外滑移器140向前移動至圖21所示的等待位置。結果,已被壓至后側的按壓部分70c被釋放,擋板64被回復彈簧69的操作所關閉。
當銷釘22b對占據(jù)臺階式窄縫142的其它高度位置時(從底部起的第一層和3至6層),CD能由與上述相同的操作而插入。(K)CD的排出當CD從光盤容納部件3排出時,按壓例如數(shù)字按鈕“2”,然后按壓排出按鈕。于是,與插入時的途徑相同,銷釘22b例如從圖21所示的插入/排出模式的切換位置移動至圖22A所示的等待模式,在從頂部起的第二層托盤2上的CD被設置在插入/排出高度位置。接著,與前述相同,當外滑移器140向后移動,直至銷釘22b到達圖22B的位置時,擋板64打開。直至此步驟前的操作與插入CD時的相同。
其次,當外滑移器140繼續(xù)向后移動直至銷釘22b到達圖23所示的用于插入模式的窄縫144的前側時,借助外滑移器140后側上的突出部分140b與外滑移器140聯(lián)鎖的分離仿形板82如圖28A和圖28B所示的向后移動,分離仿形板82的后表面推動板135的后側,用以將它們向后移動。于是板135的前側將推出杠桿132的按壓部分132b推向后側,然后推出杠桿132轉動,用以推出在從頂部起的第二層上的CD 171的兩側。這時,會有這樣的情況,即受片簧2e壓緊的CD 171會相對片簧2e的驅動力而傾斜。當推出杠桿是單根杠桿時,可看到,推出桿杠從CD 171的外周邊表面向外錯位,使它不可能排出CD 171。但是,因為在本較優(yōu)實施例中設置了一對推出杠桿,可看到,推出杠桿從CD的外周邊表面向外錯位。因為在按壓排出按鈕的同時,傳送馬達46旋轉,而滾輥35、36已一直在旋轉,于是被推出的CD如圖29所示地通過被放置在滾輥35、36之間而被排出。為防止CD 171在排出時的跌落,限制開關(圖中未表示)檢測CD 171在后側上的一個部分,當此部分放在滾輥35、36之間時,停止傳送馬達46的旋轉。此后,手動地將CD 171從滾輥35、36對中拉出。當圖中未表示的傳感器檢測到CD 171被拉出,外滑移器140向前移動,銷釘22b從圖23所示的位置回復至圖22A所示的等待模式位置。
此外,因為分離仿形板82作用于板135上的向后側的力消除,于是推出杠桿132借助回復彈簧134的驅動力轉回至圖28A中實線表示的初始位置,接著與CD插入后的情況相同,擋板64關閉。
當銷釘22b對占據(jù)臺階式窄縫142的其它高度位置時,即從底部起的第一層和第三至六層,CD能通過與上述相同的操作而排出。(L)CD的播放(回放)為播放CD,在具有CD’s數(shù)的數(shù)字按鈕中例如選擇按鈕“2”,則按壓按鈕“2”和播放按鈕。于是,內滑移器139從圖22A所示的前述狀態(tài)向前移動,以便將銷釘22b下降至如圖21所示的用于插入/排出模式的窄縫144的最低位置,以到達模式切換位置,接著,外滑移器140向前移動。于是,如圖20C所示,切換窄縫146的上斜削表面146b被推動,用以將欲傳送的銷釘22b下降至內滑移器139的底層窄縫143,銷釘22b被傳送進入外滑移器140的用于播放模式的窄縫145,同時用以將光盤機的模式切換至圖24A所示的播放模式。在此切換中,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的銷釘77對仍停留在臺階式窄縫141的最低位置。銷釘22b在此時的位置是在播放模式中向插入/排出模式的切換位置。當外滑移器140從此狀態(tài)向后移動時,切換窄縫146的下斜削表面146a被推動,用以上升銷釘22b,而銷釘22b能回復至圖21所示的前述插入/排出模式中的模式切換位置。
銷釘22b在圖22A所示的外滑移器140的位置不只是模式切換位置,而且還是選擇欲播放CD的CD選擇模式,只需改變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的高度。也即,當只有內滑移器139從圖24A所示的位置向后移動時,銷釘22b對看似在底層窄縫143中相對地向前移動,但實際上銷釘22b保持于豎直窄縫25中的最低位置,結果,光盤上升/下降臺架22沒有從最低的播放位置移開,但另一銷釘77對,雖然它們因受到外滑移器140的遮掩而不能看見,似乎與臺階式窄縫141一致地相對上升,但實際上它們在豎直窄縫78中上升若干層。也即,當銷釘22b對位于底層窄縫143中用數(shù)字1-6標記的位置中的相應位置時,銷釘77對沿著每一用數(shù)字1-6標記的臺階在上、下方向上升至這樣的高度,該高度對應內滑移器139通過向后移動內滑移器139的移動量,而變成能播放CD的狀態(tài),該CD具有在上、下方向的數(shù)字。圖24A表示能播放具有數(shù)字6的CD的狀態(tài),而圖24B表示能播放具有數(shù)字1的CD的狀態(tài)。
這里,如上所述,因為已選擇了具有數(shù)字2的CD,銷釘77對上升至如圖25A所示的從頂部起的第二層位置。欲播放的CD通過前述操作,進入能播放CD的狀態(tài),后繼操作是相同的,而與被選CD的數(shù)字無關,也即通過移動外滑移器140以及驅動傳送馬達46操作被選CD。
下文將敘述圖25A中等待模式之后的操作,在此等待模式中,位于第二層的CD已被選進行播放。當銷釘22b占據(jù)圖25B所示的外滑移器140中的位置“D”時,也即光盤機位于圖25B所示的狀態(tài),此狀態(tài)是等待狀態(tài),而分離仿形板82位于圖32所示的位置。當外滑移器140向前移動,而銷釘22b作為第一步到達位置“E”時,分離仿形板82向前移動,而分離仿形板82后側上的下端如圖30A和圖31A所示的進入從頂部起的第二層托盤2的銷釘2d與從頂部起的第三層托盤2的銷釘2d之間。至于銷釘2c,前側上的下端進入第二層與第三層托盤2的銷釘2c之間,銷釘2c的后繼操作與銷釘2d的相同。當銷釘22b作為第二步到達位置“F”,從頂部起的第二層托盤2的銷釘2d在第一分離控制部分82c1上滑移,以便放置在上臺階裝配部分82j上,而分離仿形板82的上端進入從頂部起的第一層與第二層的托盤2的銷釘2d之間,以便置于圖33的狀態(tài)。當銷釘22b作為第三步到達位置“G”時,從頂部起的第一層托盤2的銷釘滑移于第二分離控制部分82c2上,以便置于分離仿形板82的上表面82f上。因此,當銷釘22b在第三步到達位置“G”時,如圖34所示,在從頂部起的第二層被選托盤2的上、下形成了空間。此外,通過在圖2中右側上分離仿形板82的傳送,被圖19所示的彈簧176驅動的鎖緊構件174的滑移部分174e在斜削面82u上滑移,以便如圖31B所示地進入凹入部分82t,結果,鎖緊部分174b與下臂13的嚙合部分13b分離,從而松開夾緊裝置14的鎖緊。
當一個圖中未表示的傳感器檢測到銷釘22b到達圖25B的位置“G”,傳送馬達46開始旋轉。因為銷釘22b對已進入底層窄縫143,以便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即在如上所述地切換至播放模式時,將轉動力供給裝置17的杠桿113從圖38A的狀態(tài)向下推動,杠桿113已圍繞銷釘114逆時針地轉動,板105已向上移動,然后,杠桿110已圍繞軸109順時針轉動,結果,實現(xiàn)了圖38B所示的狀態(tài),其中在齒輪112嚙合齒輪103h的同時,齒輪112也與齒輪104相嚙合。因此,傳送馬達46的旋轉通過驅動軸30和齒輪組系103傳輸給具有齒條116b的滑移桿116,滑移桿116如圖39所示地向后移動。隨后,因為滑移桿116后側下部分中的嚙合銷釘116c以間隙插入于狹長孔13a中,夾緊裝置14轉向前側。當示于圖17A的定位銷釘119已通過拐點,即位置“0”時,肘狀彈簧120的驅動力在相反方向起作用,用以將定位銷釘119轉動至如圖17B所示的位置“a”。于是,如圖34所示,卡緊板99和轉盤97連同上臂12和下臂13一起進入被選CD 171之上和下的空間。如果此操作用平面圖加以表示,則此操作表示成從圖40所示的狀態(tài)傳送成圖41所示的狀態(tài)。傳送馬達46的旋轉借助未表示的限制開關而被停止,該限制開關用于檢測夾緊裝置14的轉動。
作為第4步,當外滑移器140已向前移動直至銷釘22d到達圖25B的位置“H”,被選托盤2的銷釘2d下降,進入中間臺階裝配部分82K。接著,被選托盤2和被選CD下降,以便如圖35所示地被放置在轉盤97上。分離仿形板82與外滑移器140一起幾乎與被選托盤2的下降同時,向前移動,從而調節(jié)裝置18運行。而夾緊裝置14的上臂12由于夾緊彈簧89的作用而下降,從而將被選CD 171夾緊在轉盤97與卡緊板99之間。也即,夾緊的作用將詳細敘述如下。當銷釘22b位于位置“G”,夾緊裝置14占據(jù)等待位置“B”時,如圖42A和圖42B所示,導向銷釘12a位于導向孔125的水平部分125a。當夾緊裝置14占據(jù)播放位置“A”,如圖43A所示,導向銷釘12a被傳送至導向孔125的豎直部分125b。但是,如圖30B所示,因為銷釘127a不能逃逸至分離仿形板82之一的仿形凹槽82r的逃逸部分,導向銷釘12a由于受限制杠桿127后側的阻止,不能下降。接著,當銷釘22b被傳送至位置“H”時,分離仿形板82也向前移動。從而,如圖30B和圖43B所示,銷釘127a就可能逃逸至仿形凹槽82r的逃逸部分,受彈簧128驅動的限制杠桿127的銷釘127a向上移向分離仿形板82的仿形凹槽82r的逃逸部分,然后,限制杠桿128的后側上的端部向下移動。因此,已受夾緊彈簧89驅動的上臂12如圖44所示地下降,用以如上述似的夾緊被選CD 171。
夾緊裝置14的轉動中心通過將設置在底板1e上的轉軸92插入正是夾緊裝置14的轉動中心的中空軸86中而能以高度精確度定位在底板1e上,而且因為定位銷釘119被肘狀彈簧120保持于這樣的狀態(tài),即在此狀態(tài)下,定位銷釘119被壓至播送器上升/下降臺架10,因而轉盤97和卡緊板99能以高度精確度定位在周邊方向的軌跡上。另一方面,因為用于引導在其上放置著CD 171的托盤2的導向支柱23也以與轉軸92相同的方式設置在底板1e上,CD 171也以高度精確度定位在底板1e上。此外,如圖11所示,CD 171也借助在CD 171的周邊上定位4個位置的定位桿61a、61b、62a、62b、172、173,以及一對豎直滾輥57以高度精確度定位至框架主體1上。另外,由于存在CD定位部件13c,該CD定位部件13c展示于圖16中,并形成于下臂13的直立部分上,實現(xiàn)了CD 171與下臂13,或轉盤97的相對定位。因此,當CD 171下降時,轉盤97的錐臺部分97a的上部分牢靠地進入被選CD 171的孔內,CD 171牢靠地安裝在轉盤97上。這樣,欲播放的CD的中心、轉盤97的中心以及卡緊板99的中心相互以高度精確度相一致,因而CD 171的夾緊能牢靠地加以實現(xiàn)。
作為最后第五步,當外滑移器140向前移動直至銷釘22b到達圖25B中的位置“I”時,如圖30A和圖31A所示,被選托盤2的銷釘2d下降至下臺階裝配部分82m,而直到此時接觸被選CD 171的被選托盤2如圖36所示的下降,以便與被選CD 171分離。同時,如圖37所示,一直壓著被選CD 171的片簧2e的接收部分2h由于受到分離仿形板82后側上上臺階裝配部分82j的下表面的按壓而被推動向上,用以松開被選CD 171。同時,位于高度低于所選托盤2的高度的托盤2被分離仿形板82的下表面82h所壓緊,而位于高度高于所選托盤2的高度的托盤2被螺旋彈簧24驅動向下。因此,由于機動車振動影響引起的托盤2的振動能加以避免。
如上所述,被選CD被夾緊裝置14夾緊后,CD的播放在以下狀態(tài)下進行,即在此狀態(tài)下夾緊裝置14保持于如圖41所示的位置“A”。首先主軸馬達96旋轉,CD借助轉盤97而旋轉。其次,當播送組件16的掃描馬達165旋轉時,旋轉被傳送給螺絲軸164,用以將光學播送器162在CD的徑向沿著螺絲軸164從內部分傳送至外部分,從而實現(xiàn)CD的播放。在播放期間,如圖41所示,因為夾緊裝置14占據(jù)位置“A”,夾緊裝置14與殼體177的內壁“K”分離,以便在飄浮狀態(tài)下位于殼體177中。因此,夾緊裝置14不會直接接受行駛著的機動車的振動,從而播放能適當?shù)剡M行。
CD播放完成后,螺絲軸164反向旋轉,用以將光學播送器162回復至初始位置。然后,掃描馬達165停止旋轉,主軸馬達96也停止旋轉。此后,外滑移器140通過與前述過程相反的過程向后移動,且分離仿形板82也向后移動。接著,當銷釘127a如圖30B所示地從位置“H”回復至位置“G”,位于圖43B所示位置的限制杠桿127的銷釘127a從圖43A所示的分離仿形板82之一中的仿形凹槽82r的逃逸部分離開,以便向下移動,而限制杠桿127的后側向上移動。結果,從夾緊裝置14突至外側的導向銷釘12a沿著導向孔125的豎直部分125b被推動向上,而夾緊裝置14變成可轉動狀態(tài)。此后,一個圖中未表示的傳感器檢測到導向銷釘12a的上升,于是傳送馬達46在與前述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用以將夾緊裝置14轉至后側。接著,占據(jù)圖17B中位置“b”的定位銷釘119通過是拐點的位置“C”,而肘狀彈簧120的驅動力在相反方向起作用,于是定位銷釘119轉動至位置“b”用以將夾緊裝置14回復至是等待位置的位置“B”。傳送馬達46的旋轉借助圖中未表示的限制開關而停止,該限制開關用于檢測夾緊裝置14的轉動。因為即使夾緊裝置14位于等待位置“B”,它也受肘狀彈簧120的向后側的驅動,因此,夾緊裝置14不會受到機動車振動的影響。此后,因為鎖緊構件174由于分離仿形板82的傳送而在斜削表面82u上移動,鎖緊構件174逆著彈簧176的驅動力被傳送。結果,鎖緊部分174b接觸嚙合部分13b,鎖緊夾緊裝置14,以便使夾緊裝置14不會轉動。當外滑移器140已向后移動,銷釘22b已回復至等待位置“D”,分離仿形板82也向后移動,然后,從第一至第三層的所有托盤2均下降。這樣,托盤2回復至圖32中的狀態(tài),其中6只托盤2不分開。這時,因為夾緊裝置如圖40所示地從框架主體1突出至左側,接觸殼體177的內壁“K”,框架主體1不再處于能自由擺動的飄浮狀態(tài),而能接受機動車的振動。但是,因為這是非播放時間,此狀態(tài)不會引起任何問題。
在播放從頂部起第二層上的CD之外的CD’s時,從圖25A所示的狀態(tài),內滑移器139向前移動或向后移動,從而銷釘22b被相對傳送至這樣一些位置中的任何一個位置,其中數(shù)字1、3、4、5和6添加至圖25A中的內滑移器139上。然后外滑移器140被滑移,以使圖25B所示的外滑移器140上的位置D-I依次與銷釘22b配合,從而與前述敘述過程相同的過程能加以重復。
當欲播放的被選CD占據(jù)圖11A和圖11B中的插入/排出高度位置時,應實施由定位銷釘61a、61b、62a、62b進行的定位。但是,豎直滾輥57對替代了定位銷釘61a、61b、62a、62b的位置。在播放CD前、后,CD被向上、向下傳送,但CD與豎直滾輥57之間沒有機會干擾,因為如圖12所示,在豎直滾軸57的兩端均成形有錐形表面57a。
順便說一句,在本較優(yōu)實施例中,敘述了這樣的情況,即光盤錄和/或放裝置應用于放音用的光盤機。但是,光盤錄和/或放裝置也可應用于錄音裝置、錄音和放音裝置,或圖像的錄和/或放裝置,而不限于音響。此外,所示的情況是托盤在豎直方向重疊,但托盤的重疊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此外,應用了尺寸為12cm的光盤,但其它尺寸的,諸如8cm大小的光盤也可應用。
此外,在本較優(yōu)實施例中,構成光盤容納部件的光盤數(shù)被設定為6,但托盤數(shù)可是5或更少,或7或更多。此外,在本較優(yōu)實施例中應用了圖3A和圖4所示的單層托盤,但是,也可應用一對配置件,它們通過切割鋁板2a的雙點鏈線表示的部分,從而只留下其兩個端部部分,但除去鋁板2e的中心部分而構成,CD的外周邊部分放置在兩個端部部分上。
雖然本發(fā)明已根據(jù)其具有某些特殊的較優(yōu)形式加以敘述,其中可能有許多變化和改變。因此,應看到,本發(fā)明可不同于文中具體敘述的加以實施,只要不偏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盤錄和/或放裝置,該裝置包括多個層疊光盤的放置裝置,用于放置一個或多個光盤;以及一對推出裝置,用于從光盤放置裝置中推出位于其上的插入和/或排出位置的所述光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光盤錄和/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還包括一對位置控制裝置,用于控制光盤的插入、排出和/或支承,所述位置控制裝置設置在所述光盤放置裝置的兩側上,其中,每一所述推出裝置與每一所述位置控制裝置相嚙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光盤錄和/或放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還包括按壓裝置,用于在所述推出裝置推出所述光盤后,將所述推出裝置回復至初始位置。
4.一種光盤交換機械,該光盤交換機械包括多個層疊光盤的放置裝置,用于將光盤放置于其上;以及多個推出裝置,用于將位于插入和/或排出位置的放置于光盤放置裝置中的光盤從所述插入和/或排出位置向外推出。
5.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光盤交換機械,其特征在于,該光盤交換機械還包括一對位置控制裝置,用于控制所述光盤的插入、排出和/或支承,所述位置控制裝置設置在所述光盤放置裝置的兩側上,其中,每一所述推出裝置與每一所述位置控制裝置相嚙合。
6.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光盤交換機械,其特征在于,該光盤交換機械還包括按壓裝置,用于在所述推出裝置推出所述光盤后,將所述推出裝置回復至初始位置。
7.一種光盤錄和/或放裝置,該裝置包括推/拉裝置,用于從所述光盤錄和/或放裝置中推/拉出光盤,其中由所述推/拉裝置作用的合力向量通過所述光盤的中心部分。
8.一種光盤交換機械,該光盤交換機械包括推/拉裝置,用于從所述光盤錄和/或放裝置中推/拉出光盤,其中由所述推/拉裝置作用的合力向量通過所述光盤的中心部分。
全文摘要
一種裝置,該裝置用于在穩(wěn)定狀態(tài)將放置在位于一對滾輥之間的托盤上的光盤推出。一推出裝置,受回復彈簧的驅動,并設置有一對固定軸中的每一固定軸。為抵制回復彈簧的壓緊力而轉動推出裝置(例如,杠桿),推出杠桿與控制光盤的插入和/或排出用的分離仿形板相嚙合。
文檔編號G11B17/04GK1335616SQ0112085
公開日2002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6月9日
發(fā)明者石橋隆行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平顺县| 通州区| 静海县| 色达县| 抚顺县| 富锦市| 定襄县| 伊吾县| 澄城县| 铁岭县| 普洱| 枞阳县| 成都市| 深州市| 荆门市| 永善县| 石阡县| 通州区| 晋江市| 宜黄县| 驻马店市| 黄龙县| 定南县| 静海县| 云梦县| 云南省| 宜丰县| 工布江达县| 阳曲县| 泗洪县| 黄山市| 安平县| 神农架林区| 乌什县| 灵川县| 洞口县| 格尔木市| 永川市| 建昌县| 满洲里市|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