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不同延遲時間的記錄介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諸如存儲介質或記錄載體的記錄介質的復制保護方法。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復制保護和涉及經由記錄載體驗證的復制控制機制。
這樣的記錄載體可以以異步信號的形式存儲數字數據,該記錄載體比如包括所有現有或未來格式的光盤(CD)和數字多功能盤(DVD),或者按照類似概念工作的其它光存儲介質。并且,比如CD-R或DVD-R的可記錄的記錄載體可按照本發(fā)明得到復制保護。
存儲在一面或兩面上和/或者若干層中的帶有信息的光存儲盤已經逐漸用于許多目的,最顯著的是在音樂、游戲、視頻和計算機產業(yè)。數字信息以凹點的形式存儲在光存儲盤中,凹點沿著盤的一面或兩面和/或者若干層中的螺旋型軌道排列。每個軌道通常從內往外讀出,但也可從外向內讀出,這已經用于一些光存儲介質。另一方面,磁存儲介質通常包括圓形的、同心的軌道。
在軌道上的數據本身細分到存儲塊,即是幀,每一幀長度相等,含有相等的信息量。每個幀根據光存儲介質(CD、DVD)類型有專門的布局設計。該幀總是包含用戶數據符號本身以及用于同步的數據,將數據符號和錯誤校正合并的數據。
如上面提到的,在該光記錄載體本身上的信號是異步的,這表示在解碼的過程中,需要從信號中探查出同步和計時信息。
由于該記錄載體的特性使得復制很容易。為了應付這種情況,存在不同的復制保護策略,該策略在存儲在各自記錄載體本身上的密鑰或密碼的幫助下防止未授權的訪問。而且,存在各種保護光盤的方法,它們借助于在存儲的復制過程中修復已存儲的無效信息使應用程序根據該無效信息的存在或缺少來確定它是存儲在原件還是復制件。該光盤復制管理系統(tǒng)的一個例子公開在EP 0899 7333申請中,其內容隨同包括到說明書中作為參考。
存儲在CD上的音頻信息的格式公知為“紅皮書”標準。稱為“黃皮書“的標準通常作為CD-ROM的格式。黃皮書格式在許多方面和紅皮書格式類似,但是用計算機數據代替了音頻信息。除了黃皮書和紅皮書標準還存在用作開發(fā)光存儲介質的許多標準,該光存儲介質包括了音頻數據、計算機數據、視頻數據和這些信息的組合。
用于本發(fā)明的另外的存儲介質是半導體存儲器,其包括多個單獨存儲單元,比如RAM或ROM存儲器。復制保護管理系統(tǒng)對于這些存儲器的有益應用尤其在于裝備有RAM或ROM存儲器芯片卡或諸如索尼記憶棒的任何可更換存儲卡領域。
因此,本發(fā)明基本的目的是提供新的復制保護系統(tǒng),即允許新的復制保護的存儲介質、支持新的復制保護的可記錄的記錄介質、支持新的復制保護的用于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的仿真器、允許新復制保護的用于生產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的方法、顯示新復制保護的用于驗證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的方法、顯示新復制保護的用于生產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寫入設備,以及顯示新復制保護的用于驗證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
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在獨立權利要求1中定義,根據本發(fā)明的可記錄介質在獨立權利要求9中定義,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的仿真器在獨立權利要求12中定義,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生產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的方法在獨立權利要求15中定義,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驗證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的方法在獨立權利要求22中定義,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生產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的寫入設備在獨立權利要求28中定義,以及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驗證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在獨立權利要求32中定義。其優(yōu)選實施例分別在各自隨后的附屬權利要求中定義。另外,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驗證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記錄介質的訪問設備在獨立權利要求34中定義,并且根據本發(fā)明的程序產品在權利要求14、21和27中定義。
本發(fā)明的中心特征是用于編碼記錄介質中的附加信息的延遲時間信息的使用。在記錄介質中凸顯的該附加信息可用作驗證目的,因為只有帶有正確延遲時間信息的存儲介質才被判斷為可信的,或者可通過適當的方式解碼。
根據本發(fā)明,延遲時間是從請求數據到接收所請求數據的等待時間,即在機械設備的幫助下訪問記錄介質情況下的訪問時間和/或半導體存儲器情況下的傳輸時間。
預定存儲區(qū)的延遲信息可變化,即通過改變光、磁或磁光存儲介質的線速度(線速度調制)以便到達的延遲時間和同步特性仍可在規(guī)范的范圍內,使得根據規(guī)范而工作的所有訪問設備應該能夠訪問各個存儲介質而不出現問題,但是變成為能夠識別出該延遲已不同于正常使用的對應的延遲時間。
當然,還可能有規(guī)范范圍外的值的變化,如果可以接受不是所有的設備都可訪問各個修改過的存儲介質的話,或存儲介質是專門為特別的訪問設備或可訪問修改的存儲介質的訪問設備的特別類型而設計的,以便到達的延遲時間和同步特性在對應規(guī)范的范圍外。
而且,半導體存儲單元的延遲時間可通過延遲某些存儲單元而改變或者不同的延遲時間可通過將有不同延遲時間的存儲單元安排在一個存儲單位來達到。
如果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被復制,則其內容按1:1的方式存儲,但載有復制內容的記錄介質比起根據本發(fā)明的原始記錄介質很可能顯示出不同的延遲時間,并且因此很清楚地能區(qū)分和識別為復制件。還有可能根據不同的延遲時間在記錄介質上的數據用存儲在記錄介質上的密鑰加密。在這種情況下,該數據不能用顯示延遲時間特性不同于根據本發(fā)明的原始記錄介質的延遲時間特性的復制的記錄介質解密。
根據本發(fā)明,包含帶有各自對應延遲時間的不同的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顯示下列特性-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的存儲區(qū)的相應延遲時間會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延遲時間而改變,或-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按預定圖案在所述記錄介質上排列,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于是,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一般地可呈現上面兩種可能的一種,即是一個或多個存儲區(qū)中的延遲時間相對于通常使用的延遲時間的改變,比如根據通常使用的、數據按其記錄在旋轉的記錄介質上的線速度的變化,或者相對于通常使用的圖案以其中帶有不同延遲時間的不規(guī)則圖案來排列存儲區(qū),比如在通常只有一種延遲時間的存儲單元的半導體存儲器中利用一個或多個較慢或較快的存儲單元。一般地,根據本發(fā)明記錄介質可以是只讀記錄介質、或者是可記錄或可重寫的記錄介質。
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第一最優(yōu)實施例,所述記錄介質最好是半導體存儲器或硬盤,包含有預定數目的存儲單元作為存儲區(qū),其中所述對應延遲時間根據所述存儲單元的可能訪問速度確定,并且所述改變的延遲時間比所述對應延遲時間更短或更長。
另外優(yōu)選地,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第一最優(yōu)實施例,所述較長延遲時間可通過延遲對應存儲單元的輸出而達到。
可替換地,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第一最優(yōu)實施例,所述半導體存儲器最好集成到芯片卡或其它類似的已有或將來的存儲介質。
還如上面指明的,通過形成有不同延遲時間的多個存儲單元的存儲器件,存儲器的各自驗證可根據各個存儲單元各自的安排。利用這個特征,既可能復制保護或驗證存儲在該記錄介質上/中的數據,還可能使用記錄介質本身用于驗證,比如類似或如同加密狗(dongle)。
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第二最優(yōu)實施例,所述記錄介質最好是光或磁光記錄載體,包括預定數量的存儲塊作為所述存儲區(qū),其中所述對應的延遲時間根據寫在所述存儲塊中的比特密度確定,并且所述改變的延遲時間比所述對應延遲時間更短或更長。
另外優(yōu)選地,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第二最優(yōu)實施例,所述較短和較長延遲時間可根據線速度變化達到。
可替換地或附加地,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第二最優(yōu)實施例,所述較短延遲時間可通過將對應存儲塊中的比特用更高密度寫入而達到,并且較長延遲時間可通過將對應存儲塊中的比特用更低密度寫入而達到。
可替換地或附加地,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第二最優(yōu)實施例,所述光或磁光記錄載體是可讀記錄載體,或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載體,比如CD、CD-R、DVD、DVD-R、或其它類似的存在或將來的存儲介質。
根據本發(fā)明更進一方面的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介質包括指明具有不同延遲時間或記錄密度的存儲區(qū)的預格式化的記錄密度信息或延遲信息,其按預定圖案在所述記錄介質上排列,該圖案相對于該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該預格式化的記錄密度信息例如可以是可在其中記錄數據的具有不同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或存儲單元(用于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第一最優(yōu)實施例),或者例如可是光記錄介質的預開槽信息,比如CD-R,或者類似信息,根據這種信息在數據記錄期間選擇到記錄到介質上的記錄密度(用于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第二最優(yōu)實施例)。
優(yōu)選地,根據本發(fā)明更進一方面的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介質,所述預格式化的記錄密度信息或延遲信息是寫在記錄介質的預開槽信息中的頻率信息。
進一步優(yōu)選地,根據本發(fā)明的更進一方面的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介質根據如上指明的本發(fā)明顯示了記錄介質的特征。
用于根據本發(fā)明的包括具有各自對應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的仿真器仿真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的各自延遲時間,以便-仿真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的存儲區(qū)的相應延遲時間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延遲時間而改變,或-仿真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按預定圖案在所述記錄介質上排列,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優(yōu)選地,根據本發(fā)明的仿真器根據如上指明的本發(fā)明對記錄介質進行仿真。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根據如上指明的本發(fā)明在該第一計算機程序在計算機、數字信號處理器等上運行時體現仿真器的計算機程序裝置。
生產記錄介質或在記錄介質上記錄數據的方法,所述記錄介質包括帶有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該方法包括步驟-確定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各自的延遲時間,該延遲時間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延遲時間而變化,并且-準備所述存儲介質以便將數據按所有不同存儲區(qū)中的所述對應延遲時間存儲在所述存儲介質上,但不在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上,并帶有在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中的所述各自變化的延遲時間,和/或-將數據存儲在帶有所有不同存儲區(qū)中的所述對應延遲時間的所述記錄介質上,但不在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上,并帶有在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中的所述相應變化了的延遲時間,或通過以下步驟-為所述存儲介質確定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圖案,該圖案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在所述存儲介質上的所述預定圖案中安排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和/或-將數據記錄在所述預定圖案中的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上。
根據本發(fā)明,記錄被理解為在記錄介質上寫的意義,例如使用CD記錄器或復寫器,或使用用于半導體存儲器的控制電路,以及理解為生產記錄介質的意義,例如生產以注模過程為基礎的CD或DVD一類的光記錄介質。
根據本發(fā)明的生產和/或記錄方法中,所述準備步驟可通過把格式信息記錄到所述記錄介質上來執(zhí)行。在這種情況下,所述格式信息可包括有關要記錄到所述記錄介質上的比特密度的信息。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格式信息是寫在記錄介質的預開槽中的頻率信息。在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介質的情況下一般要為記錄執(zhí)行兩次寫入,即寫預開槽信息,該預開槽信息尤其指明記錄密度或延遲時間信息,根據它們,設置第二次寫即寫入待記錄的數據比特的相對速度,并接著寫入待記錄的數據比特。在另一方面,還可能獨立于預開槽信息內的記錄密度或延遲時間信息來規(guī)定寫入數據比特的相對速度。
另外,根據本發(fā)明的生產和/或記錄中,所述記錄步驟可通過改變寫數據比特和旋轉記錄機制的相對速度來執(zhí)行。
再進一步,根據本發(fā)明的生產和/或記錄中,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可對應于所述記錄介質預定數量的信息塊或比特。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當在計算機、數字信號處理器等上執(zhí)行時適合于執(zhí)行上述方法的計算機程序裝置。
根據本發(fā)明用于驗證包括帶有各自對應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的方法包括步驟-確定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各自的延遲時間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延遲時間是否有了變化,或-確定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是否安排在所述記錄介質上的預定圖案上,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驗證方法的第一最優(yōu)實施例,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的所述延遲時間最好直接測量以確定所述記錄介質上的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延遲時間或預定圖案的變化。
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驗證方法的第二最優(yōu)實施例,所述記錄介質上的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延遲時間或預定圖案的變化最好根據把直接測量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的所述延遲時間和/或直接測量帶有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延遲時間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來確定。
另外優(yōu)選地,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驗證方法的第二最優(yōu)實施例,將執(zhí)行下列步驟a)訪問帶有第一假定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第一預定存儲單元,b)訪問帶有第一假定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第二預定存儲單元,所述第一假定延遲時間具有到所述第一預定存儲單元和訪問第二存儲單元的預定距離,c)測量執(zhí)行步驟b)需要的第一時間間隔,d)訪問帶有第二假定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第三預定存儲單元,e)訪問帶有第二假定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第四預定存儲單元,所述第二假定延遲時間具有到所述第三預定存儲單元和訪問第四存儲單元的預定距離,f)測量執(zhí)行步驟e)需要的第二時間間隔,g)根據所述第一和第二時間間隔的比較確定延遲時間的變化或至少存儲區(qū)的一部分預定圖案。
在根據本發(fā)明的驗證方法中,把噪聲從正確的測量結果分開的步驟最好根據統(tǒng)計因素來執(zhí)行。具體地,可訪問根據各個記錄介質的訪問設備并最好在各個記錄介質的考慮下生成的統(tǒng)計時間延遲分布的集合,以便從噪聲中區(qū)分出合適的測量結果。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當在計算機、數字信號處理器等上執(zhí)行時適合于執(zhí)行上述驗證方法的計算機程序裝置。
根據本發(fā)明用于將數據寫到包括帶有各自對應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上的記錄介質寫入設備包括記錄密度變化裝置-以便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延遲時間改變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的各自延遲時間,或
-將帶有各自對應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排列在所述記錄介質上的預定圖案中,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寫設備中,所述記錄密度變化裝置最好改變寫數據比特和旋轉記錄介質的相對速度。
在這種情況下,所述記錄密度變化裝置可從來自記錄介質上的預格式化記錄密度信息或延遲時間信息獲得用于改變寫數據比特和旋轉記錄介質的相對速度的信息。
可替換地或附加地,所述記錄密度變化裝置可從外部控制信號獲得用于改變寫數據比特和旋轉記錄介質的相對速度的信息。
根據本發(fā)明,用于從包括帶有對應延遲時間的不同的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訪問數據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在第一實施例中包括存儲區(qū)延遲時間的輸出,該輸出提供所訪問記錄介質的至少一個存儲區(qū)各自的一個時間延遲。
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的第一實施例與現有技術設備相比較具有提供延遲時間信息的附加輸出通道。由該輸出所得的該延遲時間信息根據本發(fā)明被用于區(qū)分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和傳統(tǒng)的記錄介質,該傳統(tǒng)的記錄介質在半導體存儲器的情況下例如可只包括相同的延遲時間,或者在光記錄載體的情況下可具有可預測的延遲時間分布。
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的第一實施例最好包括一個需要的延遲時間輸入,它接收所訪問記錄介質的至少一個存儲區(qū),所述所訪問記錄介質的對應延遲時間應當提供給所述存儲區(qū)延遲時間輸出。
于是,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的第一實施例能夠實現上述可實現為計算機程序產品的記錄介質驗證方法。
根據本發(fā)明,用于從包括帶有各自對應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訪問數據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在第二實施例中包括記錄介質驗證裝置-以便確定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各自的延遲時間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延遲時間是否有變化,或-以便確定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是否安排在所述記錄介質上的預定圖案上,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的第二實施例不是必須地需要延遲時間輸出通道,因為記錄介質的驗證是直接執(zhí)行的。
在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的第二實施例中直接實現的記錄介質驗證裝置最好能執(zhí)行上述驗證方法中定義的所有方法步驟并且可作為計算機程序產品而實現。
引用在此并作為說明書一部分的附圖示例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且結合上面給出的本發(fā)明的概括描述以及下面給出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其中
圖1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最優(yōu)示例實施例顯示CD的相鄰存儲區(qū)的凹點和平臺的原理視圖,圖2顯示如圖1所示的CD的凹點和平臺的更實際的視圖,圖3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最優(yōu)示例實施例顯示CD-R上的作為預開槽信息而預格式化的記錄密度信息的原理視圖,圖4顯示如圖2所示的CD-R上的格式化為預開槽信息的記錄密度信息的更實際的視圖,圖5顯示用于第一示例CD-ROM訪問設備的延遲時間和統(tǒng)計延遲時間分布,圖6顯示用于第二示例CD-ROM訪問設備的延遲時間和統(tǒng)計延遲時間分布,圖7顯示用于生產帶有不同延遲時間的記錄介質的示例記錄介質寫設備的功能圖,圖8顯示在根據圖7的記錄介質寫設備的信號供給器中執(zhí)行的設置不同延遲時間的示例過程的流程圖,圖9顯示用于生產帶有不同延遲時間的記錄介質的示例記錄介質驗證裝置的功能圖,圖10顯示在根據圖9的記錄介質驗證裝置的處理器中執(zhí)行的驗證不同延遲時間的示例過程的流程圖,和圖11顯示對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不同延遲時間進行仿真的仿真器或仿真軟件的原理圖。
圖1原理地顯示沿著CD的軌道8的相鄰存儲區(qū)的凹點1和平臺2,即在第一存儲區(qū)3內的凹點1和平臺2的排列,在第二存儲區(qū)4內的凹點1和平臺2的排列,以及在第三存儲區(qū)5內的凹點1和平臺2的排列。第一存儲區(qū)3顯示CD上各自位置的標準的即對應的延遲時間,第二存儲區(qū)4顯示CD上各自位置的改變過的,這里是縮短的延遲時間,以及第三存儲區(qū)5又顯示CD上各自位置的標準的即對應的延遲時間。在存儲區(qū)之間的過渡區(qū)域中沒有指明凹點和平臺。
圖2顯示如圖1所示的CD的凹點和平臺的更實際的視圖,因為真實數據是按原理表明的。頂部顯示對應于圖1的視圖,而底部顯示在頂部中顯示的CD的部分放大圖。
第一過渡區(qū)域6安排在顯示CD上各自位置的標準的即對應的延遲時間的第一存儲區(qū)3和顯示CD上各自位置的縮短的延遲時間的第二存儲區(qū)4之間。第一過渡區(qū)域6中的凹點1和平臺2從第一存儲區(qū)3中的那些記錄密度和擴展緩慢地修改到第二存儲區(qū)4中的那些記錄密度和擴展。第二過渡區(qū)域7安排在顯示CD上各自位置的縮短的延遲時間的第二存儲區(qū)4和顯示CD上各自位置的標準的即對應的延遲時間的第三存儲區(qū)5之間。第二過渡區(qū)域7中的凹點1和平臺2從第二存儲區(qū)4中的那些記錄密度和擴展緩慢地修改到第三存儲區(qū)5中的那些記錄密度和擴展。
在頂部顯示的CD的部分放大中,顯示了帶有CD上各自位置的標準的即對應的延遲時間的第四存儲區(qū)9和帶有CD上各自位置的縮短的延遲時間的第五存儲區(qū)10。在該部分放大中可清楚的看到,與標準的即對應的第四存儲區(qū)9中的凹點和平臺的記錄密度和擴展相比在第五存儲區(qū)10中的凹點和平臺有較高的記錄密度和較小擴展。
延遲時間可從形成凹點和平臺的密度和它們各自的擴展中提取。如果單獨的信息比特在比平常較短時間內,即凹點和平臺的記錄密度比平常較高和擴展比平常較小時寫到CD上,則CD的預定存儲塊或扇區(qū)在比平常更短的時間內訪問。
如果訪問設備對更大密度和更小擴展的凹點和平臺很快地執(zhí)行自同步,延遲時間可以是對應的延遲時間,即相近于延遲時間未改變的對應CD扇區(qū)的延遲時間,但該“延遲時間的改變”可從盤驅動的旋轉速度的變化中提取。換句話說,根據本發(fā)明考慮到了相對延遲時間,即旋轉速度和延遲時間之間的相關性。
通常,如下面所說明的,CD的相鄰存儲區(qū)域對于它們延遲時間只表現出微小變化。但是,由于根據本發(fā)明,如在其第一最優(yōu)示例實施例中所示,可識別標準對應延遲時間的變化,因此原始記錄介質能與它的復制件區(qū)分,因為比如根據線速度變化而實現的這種變化的延遲時間對于現階段可得的CD記錄器和CD可寫記錄器來說已經消失,這是由于這些記錄器是根據記錄介質的預格式化的信息,比如CD-R上的預開槽中的預格式化線速度信息來確定延遲時間的。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記錄介質可有若干延遲時間改變,例如CD的線速度。最優(yōu)是分析根據本發(fā)明的線速度變化,并接著最優(yōu)地解碼成比特圖案。該比特圖案可用作密鑰,該密鑰可用于驗證該記錄介質是原件還是復制件,并且/或者在數據在記錄前被加密過的情況下,該密鑰可用于解密從盤中提取的數據。該加密/解密技術是可能的,因為該密鑰在記錄前已知。先前參考的EP 0 899 733也公開了使用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密鑰保護記錄介質上的數據不同的策略。
因為根據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方面的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介質包括例如指明變化的線速度的預開槽信息,所以記錄設備能自動適應預開槽信息所指明的變化的線速度,以及待記錄的數據能根據預開槽信息而得到保護,該預開槽信息在寫或記錄過程前是已知的。
包括在可記錄或可重寫CD或DVD的預開槽信息中的線速度信息對應于圖1所示的示例CD在圖3中原理上示出。預開槽信息指明軌道8的位置,數據就要沿著軌道8并根據在軌道上“抖動”的頻率和線速度信息而被記錄。
圖3顯示在第一存儲區(qū)3中頻率是低的,接著在第一過渡區(qū)域6中慢慢地增加,在第二存儲區(qū)4中頻率變高。之后,頻率在第二過渡區(qū)域7中慢慢地降低,又在第三存儲區(qū)域5中變低。緩慢增加或緩慢降低頻率的第一過渡區(qū)域6和第二過渡區(qū)域7中相鄰部分最好在低的和高的頻率之間插入,使能夠平滑追蹤記錄設備。
圖4顯示圖3中按原理所示的可記錄或可重寫CD或DVD的更具體的視圖,因為實際數據按原理描述。頂部顯示對應圖3頂部的視圖,并且底部顯示在頂部中顯示的可記錄或可重寫CD或DVD的部分放大。
根據圖2和3,抖動到第一過渡區(qū)域6中的軌道位置上的頻率慢慢地從第一存儲區(qū)3中的頻率修改到第二存儲區(qū)4中的頻率,并且抖動到第一過渡區(qū)域6中的軌道位置上的頻率慢慢地從第二存儲區(qū)4中的頻率適應到第三存儲區(qū)5中的頻率。
在頂部中顯示的可記錄或可重寫CD或DVD的部分放大中,顯示了對于CD上各自位置的帶有用于標準的即對應的延遲時間的預格式化信息的第六存儲區(qū)11和顯示了對于CD上各自位置的帶有用于縮短的延遲時間的預格式化信息的部分第二存儲區(qū)4。在該部分放大中可清楚看到,與第六存儲區(qū)11中標準的即對應頻率相比較,第二存儲區(qū)4中有較高頻率。
對于只讀的光記錄介質,該延遲時間信息,比如線速度變化可在主過程中設置。
當然,既可以用如上面以較高頻率和較低頻率指明的兩種不同頻率,還可選擇更多數量的頻率使得有更高的線速度編碼,即延遲時間信息。另外,如上所指明的整個記錄介質或其部分的延遲時間信息的分布還可用作提供在原始記錄載體中浮凸的密鑰。
圖5a根據本發(fā)明顯示CD-ROM的延遲時間的分布,即帶有變化延遲時間的,利用第一CD-ROM訪問設備在首先的600個存儲區(qū)上的讀出。該延遲時間在整個所示的600個存儲區(qū)上從比通常稍快和比通常稍慢之間交替變動。通常的即標準的對應延遲時間在圖5b中表示。圖5b中的曲線還可為第一CD-ROM訪問設備作為統(tǒng)計延遲時間分布的集合,以便從測量噪聲中區(qū)別出正確的測量結果。
從在第一CD-ROM訪問設備情況中可看出,圖5b中描述的標準的即對應的延遲時間由比較光滑的曲線表示并且根據本發(fā)明在圖5a中所示的交替的延遲時間基本上跟隨該曲線,但清楚地從其上有稍短或稍長的偏離。
圖6a顯示利用如圖5a中的例子中相同的帶有第二CD-ROM訪問設備的CD-ROM類似例子的測量結果??汕宄貙С?,延遲時間在很大的范圍內有變化,但和前面的例子一樣,可清楚的辨別不同的延遲時間。圖6b如圖5b類似地顯示通常的即標準的對應延遲時間,但這個情況下是用于第二CD-ROM訪問設備。這里得到更大噪聲的曲線,它也可作為統(tǒng)計延遲時間分布的集合,以便從測量噪聲中區(qū)別出正確的測量結果。
根據統(tǒng)計延遲時間分布各自的集合,特定扇區(qū)變化的延遲時間可根據直接延遲時間測量提取。
可替換地,延遲時間的變化可根據帶有變化延遲時間的扇區(qū)的延遲和帶有通常的即標準的對應延遲時間的扇區(qū)的延遲的比較確定。在每個扇區(qū)包括若干幀的假設下,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測量第一時間間隔,它指明在帶有變化延遲時間的扇區(qū)的預定第一幀之后訪問開始的時間,以及在帶有變化延遲時間的扇區(qū)的預定第二幀之后訪問結束的時間,該第二幀具有到第一幀的預定距離。另外,測量第二時間間隔,它指明在帶有標準的即對應的延遲時間的扇區(qū)的預定第一幀之后訪問開始的時間,以及在帶有標準的即對應的延遲時間的扇區(qū)的預定第二幀之后訪問結束的時間,該第二幀如在帶有變化延遲時間的情況相同具有到第一幀的相同的預定距離。根據這兩個時間間隔的比較,可確定訪問時間的變化。當然,該比較不能根據標準的即對應的延遲時間,而且可比較不同的變化延遲時間。
如在說明書的概要部分指明的,除了上述的記錄介質和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介質以外,本發(fā)明還可指向用于記錄介質的仿真器,它可根據原始記錄介質的復制件和相對于其延遲時間的附加信息工作,如上指明的根據本發(fā)明用作生產記錄介質的方法,如上指明的用于驗證記錄介質的方法,如上指明的用于生成記錄介質的記錄介質寫設備,和如上指明的用于驗證可記錄或不可記錄記錄介質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
如在說明書的概要部分指明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的第一實施例具有提供延遲信息的附加輸出信道。在圖5和6中所示的曲線可看作為在該輸出可得的延遲時間信息。
圖7根據本發(fā)明顯示用于生產帶有不同延遲時間的記錄介質的示例記錄介質寫設備的功能圖。信號供給器12將EFM信號13作為待記錄信號和可變時鐘信號14提供給激光束記錄器15。該激光束記錄器15發(fā)射激光束16到玻璃基板17上,玻璃基板17通過記錄器引擎18按均勻的角速度旋轉。根據EFM信號13和可變時鐘信號14調制激光束16以便將對應于與可變時鐘信號14相關的EFM信號13的凹點和平臺記錄到玻璃基板17上,即可變時鐘信號14確定每個玻璃基板17上記錄的EFM信號13各個比特的長度。如果可變時鐘信號14在相應記錄位置具有比普通頻率高的頻率,則所記錄的凹點和平臺相對于它們在所述位置的通常的長度被縮短,并且如果可變時鐘信號14對于相應記錄位置具有比普通頻率低的頻率,則所記錄的凹點和平臺相對于它們在所述位置的通常的長度被伸長。
在信號供給器中的寫編碼19確定在示例記錄介質寫設備中的高或者低的可變時鐘頻率。在所示的例子中,寫編碼19的每個比特確定相對于待記錄的一個特定數據幀內的標準時鐘頻率的時鐘頻率偏差。由寫編碼19中的邏輯1指明的高的可變時鐘頻率可對應于較快的延遲時間,由寫編碼19中的邏輯0指明的低的可變時鐘頻率可對應于較慢的延遲時間,例如對應于在圖5和6中指明的例子的延遲時間。因此根據比特圖案為“110011101011”的寫編碼19的所示示例部分,將記錄例如如下的數據幀,即兩個數據幀顯示較高的延遲時間,接下來兩個數據幀顯示較低的延遲時間,接下來三個數據幀顯示較高的延遲時間,下面一個數據幀顯示較低的延遲時間,接下來一個數據幀顯示較高的延遲時間,下面一個數據幀顯示較低的延遲時間,以及最后兩個數據幀顯示較高的延遲時間。
圖8顯示根據圖7在記錄介質寫設備的信號供給器12中執(zhí)行的設置不同延遲時間的示例過程的流程圖。過程開始于第一步驟S1。接著,在第二步驟S2中驗證下一個待寫數據幀的寫編碼是否是邏輯1。如果下一個數據幀的寫編碼19是邏輯1,即驗證結果是正值,則執(zhí)行第三步驟S3,其中把時鐘設置到對應于寫EFM所用的較高延遲時間的高的頻率。如果數據幀的寫編碼19是邏輯0,即驗證結果是負值,則執(zhí)行第四步驟S4,其中把時鐘設置到對應于寫EFM所用的較低延遲時間的低的頻率。在執(zhí)行第三步驟S3或第四步驟S4后,在第五步驟S5中檢查是否處理了最后一幀。如果處理了最后一幀,則過程繼續(xù)到第六步驟S6并在此結束。如果沒有處理最后一幀,即下一幀被處理,則過程從第一步驟S1重新開始。
圖9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用于生產帶有不同延遲時間的記錄介質的示例記錄介質驗證裝置的功能圖。閱讀器引擎24按均勻角速度旋轉原始或復制的光盤23。激光頭22從盤23讀數據,即記錄下的EFM信號,并將所讀數據幀21提供給測定單元20,比如在本實施例中,這是帶有用內置計時器測量數據吞吐量的軟件的PC。測定單元20根據讀對應于一個數據幀的EFM信號所需的時間,即用測定單元20接收數據幀所需時間,確定對應于數據幀的編碼。如果數據幀讀的比平???,則通過將邏輯1附加給讀編碼25而將邏輯1分配給數據幀。如果數據幀讀的比平常慢,則通過將邏輯0附加給讀編碼25而將邏輯0分配給數據幀。在確定整個代碼后,即讀取了要確定代碼的所有存儲區(qū)后,測定單元20可將得到的編碼與用于記錄對應原始記錄載體的編碼比較以便確定所讀盤是原始盤還是復制盤。
因此根據比特圖案為“110011101011”的寫編碼19的所示示例部分,例如會讀出下面的數據幀,即兩個數據幀顯示較快的讀取時間,接下來兩個數據幀顯示較慢的讀取時間,接下來三個數據幀顯示較快的讀取時間,下面一個數據幀顯示較慢的讀取時間,接下來一個數據幀顯示較快的讀取時間,下面一個數據幀顯示較慢的讀取時間,以及最后兩個數據幀顯示較快的讀取時間。
圖10顯示在根據圖9的記錄介質驗證裝置的處理器中執(zhí)行的驗證不同延遲時間的示例過程的流程圖。驗證過程開始于第十步驟S10。接著在第十一步驟S11取得那個讀數據幀所需時間。在接下的第十二步驟S12中驗證讀數據幀的時間是否快。如果讀數據幀的時間快,即驗證結果是正值,則執(zhí)行第十三步驟S13,其中把該數據幀的讀代碼設置為邏輯1。如果讀數據幀的時間慢,即驗證結果是負值,則執(zhí)行第十四步驟S14,其中把該數據幀的讀代碼設置為邏輯0。在執(zhí)行第十三步驟S13或第十四步驟S14后,在第十五步驟S15中檢查是否處理了最后一幀。如果處理了最后一幀,則過程繼續(xù)到第十六步驟S16并在此結束。如果沒有處理最后一幀,即要處理下一幀,則過程從第十步驟S10重新開始。
當然,寫編碼19和/或讀編碼25可能不僅涉及后續(xù)的數據幀,還可以如上所述的,涉及在記錄介質上的任何其它預定圖案的數據幀。該圖案和/或由該圖案確定的用于數據幀的各自延遲時間還可用記錄介質寫設備記錄到記錄介質上。然后記錄介質驗證裝置可讀出該信息以便只通過訪問預定數據幀來執(zhí)行驗證。
而且還有可能,可使用兩種以上的不同的延遲時間來保護原始記錄介質。并且,不用必須遵守使用比通常延遲時間較高或較低的示例。當然還可能使用標準或偏離的延遲時間。
圖11顯示對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不同延遲時間進行仿真的仿真器或仿真軟件的原理圖,例如當訪問沒有顯示出有不同延遲時間的其拷貝件時的延遲時間。
具體地,圖11的頂部在右側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記錄介質的復制件34,其帶有根據不同延遲時間的特征圖形(signature),即復制件34還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特征圖形。到從帶有特征圖形的復制件34執(zhí)行讀操作時,對應的數據塊26以變化的速度到達驗證裝置30。在所述的例子中以交替的方式存在帶有兩個數據塊26之間的第一時間距離,即“標準”時間距離的第一區(qū)域28,以及帶有兩個數據塊26之間的第二時間距離的第二區(qū)域27,該第二時間距離與第一時間距離相比是縮短的,即在第二區(qū)域27內的兩個連續(xù)數據塊26到達驗證裝置30的時間比在第一區(qū)域28內的兩個連續(xù)數據塊26的短。
驗證裝置30可以用軟件或者硬件實現,它確定所述不同存儲區(qū)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各自延遲時間相對于“標準”延遲時間是否有變化,或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域是否按所述記錄上預定的圖案排列,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驗證裝置30可能例如從數據庫或從記錄介質本身,例如從包括記錄介質上專門的表知道記錄介質上每個存儲區(qū)或者至少預定存儲區(qū)的延遲時間,并且接著僅將這些延遲時間與所讀數據塊26到達的速度比較。在到達速度為各個對應存儲區(qū)對應于存儲在表中的延遲時間的情況下,則原始件得到驗證并且訪問將被允許。在到達速度和存儲的延遲時間不匹配的情況下,則檢測到了非法復制件并拒絕訪問。例如在一個十分簡單的驗證裝置30中,可只檢測延遲時間變化以確定原始件并允許訪問。因為在圖11頂部的數據塊26按不同的速度到達驗證裝置30,在這種情況由讀取帶有特征圖形的復制件34的變化讀取速度直接被確定,驗證裝置允許訪問記錄介質上的數據。
圖11的中部和底部顯示記錄介質的訪問,該記錄介質載有不帶特征圖形的復制件35,即不顯示變化延遲時間。該不帶特征圖形的復制件35可通過把原始件的數據復制到CDR,CDRW,DVD-4,DVD+R,DVD-R,DVD+RW,硬盤驅動器上,到RAM或記憶棒或其它類型的可記錄介質或設備中而生成。還可通過網絡訪問數據。
在圖11的中部中,數據塊26按勻速到達驗證裝置30,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對應于圖11頂部的帶有兩個數據塊26之間的第一時間長度的第一區(qū)域28的速度的速度。因為在圖11中部的數據塊26不按不同的速度到達驗證裝置30,在這種情況由讀取不帶有特征圖形的復制件35的均勻讀取速度直接確定,驗證裝置拒絕訪問記錄介質上的數據。
在圖11的底部,數據塊26也用均勻速度從不帶有特征圖形的復制件35讀取,如圖11中部中一樣。但是,在數據塊26被供給到驗證裝置30前,它們按均勻速度到達仿真器29。仿真器29根據本發(fā)明生成特征圖形使得對應數據塊26按變化的速度到達驗證裝置30,該變化的速度對應于原始件的速度,例如對應于如圖11頂部所示的第一區(qū)域28和第二區(qū)域27。因此,由于圖11底部的數據塊26按不同的速度到達驗證裝置30,該不同的速度對應于原始件的不同速度,例如帶有特征圖形的復制件34,在這種情況下這種速度由仿真器29確定,所以驗證裝置允許訪問記錄介質上的數據。
仿真器29可以是軟件或者硬件實現,以例如從數據庫或從記錄介質本身,例如從包括記錄介質上專門的表確定記錄介質上的每個存儲區(qū)域或至少預定存儲區(qū)域,并接著將這些延遲時間修正到所讀數據塊26從仿真器29輸出和到達驗證裝置30的速度。
而且,如在說明書的概要部分描述的,本發(fā)明不僅可應用到先前描述的光或磁光記錄介質,它最好是旋轉的并根據線速度的變化改變延遲時間,但其延遲時間是可變的其它存儲介質也可應用本發(fā)明。例如某個硬盤或半導體存儲器的“存儲器單元”的內容可延遲一個預定數量,或者半導體存儲器陣列可根據帶有不同延遲時間的存儲器結構構建。該技術對可移動存儲器特別有用,比如用于視頻播放臺的存儲卡,記憶棒或用于例如健康保險數據的芯片卡等。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本發(fā)明按照所使用的不同延遲時間的數量和用于編碼的存儲器單元數量,各個芯片卡可具有它自己的獨有的識別器。并且,根據本發(fā)明的仿真器不僅可仿真最好是旋轉的光或磁光記錄介質的不同延遲時間,還可仿真上述或其它的存儲介質。
權利要求
1.包含帶有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至少一部分的各自的延遲時間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而改變,或-帶有不同對應的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按預定圖案排列在所述記錄介質上,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記錄介質是半導體存儲器或硬盤,其中包含有預定數目的存儲單元以作為所述存儲區(qū),其中所述對應的延遲時間根據所述存儲單元的可能的訪問速度而確定,并且所述改變的延遲時間比所述對應的延遲時間更短或更長。
3.根據權利要求2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較長延遲時間可通過延遲對應的存儲單元的輸出來達到。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導體存儲器被集成到芯片卡或其它類似的已有的或未來的存儲介質。
5.根據權利要求1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記錄介質是光或磁光記錄載體,其中包括有預定數量的存儲塊以作為所述存儲區(qū),其中所述對應的延遲時間根據寫在所述存儲塊中的比特密度而確定,并且所述改變的延遲時間比所述對應的延遲時間更短或更長。
6.根據權利要求5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較短和較長延遲時間可根據線速度的變化而達到。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較短延遲時間可通過將對應的存儲塊中的比特用更高密度寫入而達到,而較長延遲時間可通過將對應的存儲塊中的比特用較低密度寫入而達到。
8.根據權利要求5或7的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或磁光記錄載體是只讀記錄載體,或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載體,比如CD、CD-R、DVD、DVD-R、或其它類似的現有的或未來的存儲介質。
9.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一種用于指明具有不同延遲時間或記錄密度的存儲區(qū)的預格式化的記錄密度信息或延遲信息,這些存儲區(qū)按預定圖案在所述記錄介質上排列,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10.根據權利要求9的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格式化的記錄密度信息或延遲信息是寫在記錄介質的預開槽中的頻率信息。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的可記錄或可重寫記錄介質,其特征在于如權利要求1到8中任何一個所定義的記錄介質的特征。
12.用于包括具有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的仿真器,其特征在于對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的各自延遲時間進行仿真,以便-仿真所述不同的存儲區(qū)的至少一部分的各自的延遲時間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的改變,或-仿真帶有不同對應的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按預定圖案在所述記錄介質上的排列,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13.根據權利要求12的仿真器,其特征在于仿真如權利要求1到11的任何一項定義的記錄介質。
14.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裝置,當在計算機、數字信號處理器等上執(zhí)行時,它體現如權利要求12或13的任何一項所定義的仿真器。
15.產生記錄介質或在記錄介質上記錄數據的方法,所述記錄介質包括帶有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其特征在于下列步驟-為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確定各自的延遲時間,該延遲時間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而變化,并且-準備所述存儲介質,以便將數據存儲在所述存儲介質上,該存儲介質帶有在所有不同存儲區(qū)而不是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中的所述對應的延遲時間,并帶有在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中的所述各自變化了的延遲時間,和/或-將數據記錄在所述記錄介質上,該記錄介質帶有在所有不同存儲區(qū)而不是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中的所述對應的延遲時間,并帶有在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中的所述各自變化了的延遲時間,或在于下列步驟-為所述存儲介質確定帶有不同對應的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圖案,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在所述存儲介質上按所述預定圖案排列帶有不同對應的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和/或-將數據記錄在帶有所述預定圖案的不同對應的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上。
16.根據權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準備步驟可通過把格式信息記錄到所述記錄介質上來執(zhí)行。
17.根據權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式信息包括關于要記錄到所述記錄介質上的比特的密度的信息。
18.根據權利要求1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式信息是寫在記錄介質的預開槽中的頻率信息。
19.根據權利要求15到18的任何一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記錄步驟可通過改變寫數據比特和旋轉記錄介質的相對速度來執(zhí)行。
20.根據權利要求15到18的任何一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的至少一部分對應于所述記錄介質預定數量的信息塊或比特。
21.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裝置,當在計算機、數字信號處理器等上執(zhí)行時,適合執(zhí)行如權利要求15或20的任何一個定義的方法。
22.用于驗證包括帶有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下列步驟-確定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的至少一部分各自的延遲時間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是否變化,或-確定帶有不同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是否按預定圖案排列在所述記錄介質上,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23.根據權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測量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延遲時間,以確定所述記錄介質上延遲時間的變化或帶有不同的對應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域的預定圖形的變化。
24.根據權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測量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延遲時間和/或直接測量帶有對應的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延遲時間,以便根據比較該測量結果來確定所述記錄介質上延遲時間的變化或帶有不同對應的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域的預定圖形的變化。
25.根據權利要求2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下列步驟a)訪問帶有第一假定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第一預定存儲單位,b)訪問帶有第一假定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第二預定存儲單位,所述第二預定存儲單位與所述第一預定存儲單元具有預定距離,和訪問第二存儲單位,c)測量執(zhí)行步驟b)需要的第一時間間隔,d)訪問帶有第二假定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第三預定存儲單位,e)訪問帶有第二假定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的第四預定存儲單位,所述第四預定存儲單位與所述第三預定存儲單元具有預定距離,和訪問第四存儲單位,f)測量執(zhí)行步驟e)需要的第二時間間隔,g)根據對所述第一和第二時間間隔的比較確定存儲區(qū)的延遲時間或至少一部分預定圖案的交替變化。
26.根據權利要求22到25的任何一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統(tǒng)計原理從噪聲中區(qū)分出合適的測量結果的步驟。
27.計算機程序產品,包括計算機程序裝置,當在計算機、數字信號處理器等上執(zhí)行時,適合于執(zhí)行如權利要求22或26的任何一項定義的方法。
28.用于將數據寫到包括帶有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上的記錄介質寫設備,其特征在于記錄密度變化裝置,該記錄密度變化裝置-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去改變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的各自的延遲時間,或-將帶有不同對應的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在所述記錄介質上按預定圖案排列,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29.根據權利要求28的記錄介質寫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記錄密度變化裝置改變寫數據比特和旋轉記錄介質的相對速度。
30.根據權利要求29的記錄介質寫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記錄密度變化裝置從記錄介質上的預格式化的記錄密度信息或延遲時間信息中獲得用于改變寫數據比特和旋轉記錄介質的相對速度的信息。
31.根據權利要求29或30的記錄介質寫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記錄密度變化裝置從外部控制信號中獲得用于改變寫數據比特和旋轉記錄介質的相對速度的信息。
32.記錄介質訪問設備,用于從包括帶有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訪問數據,其特征在于存儲區(qū)延遲時間輸出提供被訪問的記錄介質的至少一個存儲區(qū)各自的時間延遲。
33.根據權利要求32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其特征在于在被訪問的記錄介質的至少一個存儲區(qū)上接收的所需要的延遲時間輸入,所述至少一個存儲區(qū)的對應延遲時間應當提供給所述存儲區(qū)延遲時間輸出。
34.記錄介質訪問設備,用于從包括帶有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的不同存儲區(qū)的記錄介質訪問數據,其特征在于記錄介質驗證裝置,該記錄介質驗證裝置-確定至少一部分所述不同存儲區(qū)各自的延遲時間相對于所述各自對應的延遲時間是否有了變化,或-確定帶有不同對應的延遲時間的存儲區(qū)是否在所述記錄介質上以預定圖案排列,該圖案相對于記錄介質的類型是不規(guī)則的。
全文摘要
延遲時間信息用于對記錄介質中附加信息編碼。在記錄介質中浮凸的該附加信息可用作驗證目的,因為只有帶有正確延遲時間信息的存儲介質被判斷為可信的,或者是可通過適當的方式解碼的。這個技術可應用于記錄介質、可記錄記錄介質、用于可記錄或不可記錄的介質的仿真器、用于生產可記錄或不可記錄介質的方法、用于生產可記錄或不可記錄介質的的記錄介質寫入設備,以及用于驗證可記錄或不可記錄介質的記錄介質訪問設備。
文檔編號G11B20/10GK1606778SQ02825614
公開日2005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2月21日
發(fā)明者R·布勞科維特施, A·溫特, P·梅爾瓦爾德, H·加布爾 申請人:索尼達德克奧地利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