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盤和光盤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盤比如DVD,作為數碼音像作品等比如電影和音樂的存儲介質。此外,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光盤設備,它讀取光盤上記錄的信息。
背景技術:
=DVD標準概述=正如通常所知,DVD(數字萬能盤)作為存儲數字影像的光盤。所述DVD已經遍布世界地廣泛使用,主要用于存儲和發(fā)行電影內容(數碼產品的出版)。這種DVD是DVD論壇作出的一種標準,已經作為DVD標準(DVD書)而公開(見www.dvdforum.org),并且還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和JIS規(guī)定。在此將根據120mm DVD-ROM的國際標準,ISO/IEC16448(DVD物理標準之一),給出簡要說明。
就所述120mm DVD-ROM而言,共有四種類型的盤片,包括單記錄層的單面規(guī)格、雙記錄層的單面規(guī)格、單記錄層的雙面規(guī)格以及雙記錄層的雙面規(guī)格。對存儲和發(fā)行內容比如電影而言,主要使用所述兩類單面規(guī)格。就光盤容量而言,單面單層光盤具有4.7GB的容量,單面雙層光盤在每層上具有4.27GB的容量(每片光盤8.54GB)。
=單面單層DVD=
圖1顯示了單面單層DVD光盤10的基本結構和光頭之間的關系。正如眾所周知,在所述DVD光盤10的結構中,兩個光盤基片相互粘合,每個厚度為0.6mm,所述基片之一是信號基片11,另一個是空白基片14。所述兩個基片利用粘附層24相互粘合,以便把記錄層20置于其間。通常,由稱為聚碳酸脂的塑性材料通過使用注模機制成這些基片。
注意,影像信息、數據信息等以沖壓凹坑的形式記錄在所述信號基片11的螺旋軌道上。在所述記錄層讀取信息的紅色激光30(波長650nm)被物鏡35(NA0.6)匯聚,并且通過所述信號基片11中的透光層13聚焦在所述記錄層20上。
圖2A和2B中每一幅都顯示了從所述單面單層光盤的入射面12觀察時所述記錄層的位置。圖2A顯示了常規(guī)使用的正常單層的情況,其中所述透光層13厚度的中心值是600μm,所述記錄層與所述入射面的距離在570μm至630μm范圍內。設定這個值時考慮了所述物鏡35的球面像差。在單面單層光盤的情況中,假若情況如圖2B所示,符合所述透光層13厚度的中心值是565μm,而且所述記錄層與所述入射面的距離在550μm至580μm范圍內,這種情況最近已經加入薄單層的情況成為DVD標準(見www.dvdforum.org或DVD書)。
=單面雙層DVD=圖3顯示了單面雙層DVD光盤15的基本結構和光頭之間的關系。正如眾所周知,這種光盤包括第一記錄層21和第二記錄層23。這兩個記錄層都是從所述光盤的一面存取,并且能夠再現信號。如圖3所示,當從光線入射面17觀察時,在透光層18的另一面上,所述第一記錄層21處于較近的位置,所述第二記錄層23處于較遠的位置。通過使透鏡傳動裝置移動物鏡35,所以所述物鏡35能夠進行層間跳躍,從而實現了所述各個記錄層的存取。
上述雙層光盤的制造具有一個主要特征制造所述光盤的方式能夠與制造所述單面單層光盤幾乎相同。首先,通過使用注模機,分別準備好信號基片16和信號基片19,在前者上形成所述第一記錄層21,在后者上形成所述第二記錄層23。下一步,在所述第一記錄層21附著半透明薄膜,在所述第二記錄層23附著高反射率薄膜。此后,所述兩個基片利用中間層25以所述記錄層面向內的方式相互粘合。因此完成了所述單面雙層光盤的制造。
圖4顯示了從所述單面雙層光盤的入射面17觀察時所述記錄層的位置??紤]到所述物鏡的球面像差和所述記錄層之間的串擾,所述第一記錄層21的位置受到以下限制與所述入射面的距離最小為550μm,所述第二記錄層23的位置受到以下限制與所述入射面的距離最大為640μm。此外,所述兩層之間的距離(所述中間層25的厚度)限制為55μm±15μm(從40μm到70μm包含兩端)。這個中間層25的厚度通常為當所述兩個基片相互粘合時形成的粘附層厚度。在實際制造過程中,確定所述中間層25的厚度時考慮了所述信號基片16的粘合精度和注模精度。
=記錄層的反射率等等=此時,記錄層的反射率確定如下。
單層光盤45-85%(有PBS)或60-85%(沒有PBS),圓偏振光。
雙層光盤18-30%(有PBS)或18-30%(沒有PBS),圓偏振光。
此外,指示光盤反射率的信息位于數據幀中4字節(jié)ID(標識數據)之中的第29位。在此,0b所述反射率大于40%的情況(有PBS)1b所述反射率小于或等于40%的情況(有PBS)除了所述以上情況,所述ID還包括以下情況。
區(qū)域類型第27-26位00b 在數據區(qū)01b 在導入區(qū)10b 在導出區(qū)11b 在中間區(qū)數據類型第25位0b 只讀數據
1b 非只讀數據層號第24位0b 雙層光盤的層0或單層光盤1b 雙層光盤的層1此外,至于指示光盤是包括一層還是兩層的信息,由控制數據域中(BP2)定義了光盤結構,并且第6-5位顯示了記錄層的數目。
00b 單層01b 雙層其它保留不僅如此,單層光盤和雙層光盤之間每一層的容量不同。這是因為線記錄密度中的差異所致。所述記錄密度在(BP3)中定義,并且第7-4位顯示所述線記錄密度如下。
0000b0.267μm(單層光盤線記錄密度)0001b0.293μm(雙層光盤線記錄密度)=下一代DVD=同時,正如最近的廣泛宣傳,為了滿足在一張光盤上存儲HD(高清晰度)影像的需求,已經提議了HD DVD,通過使用藍紫色半導體激光(后文稱之為藍紫色激光),它的密度至少增至DVD密度的三倍。此外,所述DVD論壇對所述HD DVD的標準化已經在進行中(見www.dvdforum.org。所述HD DVD尚未商品化。)所述HD DVD的光盤結構與常規(guī)的DVD相同。至于它的容量,單面單層光盤具有15GB的容量,雙面雙層光盤具有30GB的容量。這些大容量是通過新技術實現的,比如縮短激光束的波長、增加NA、改進調制方法以及新信號處理(PRML部分響應和最大似然)。
圖5顯示了單面雙層HD DVD光盤40的基本結構和光頭之間的關系。所述HD DVD具有不同的球面像差、不同的傾斜彗形象差等。這是由于從所述光盤讀取信息的激光束60,從紅色激光束(650nm)縮短至藍紫色激光束(405nm),以及物鏡65的NA從0.6增至0.65。因此,實際的HD DVD光盤與DVD相比,第一記錄層51和第二記錄層53的位置、中間層55的厚度等略微不同。
圖6顯示了從入射面46觀察時所述單面雙層HD DVD光盤之所述記錄層的位置。隨著所述波長縮短和所述NA增大,所述球面像差變得更為嚴重。因此,所述第一記錄層51的位置限制在從578μm至622μm的范圍之內。所述兩層之間的距離(所述中間層55的厚度)被設定為20μm±5μm(15μm至25μm)。
=現有的DVD和下一代DVD =如上所述,已經提議了能夠存儲HD影像的高容量HD DVD。為所述HD DVD新設計的HD DVD設備(驅動器或播放機)能夠設計為不僅讀取HD DVD光盤,而且也能讀取DVD光盤。然而,所述HDDVD的記錄密度、調制方法、信號處理、軌道格式等許多部分不同于所述DVD。因此,使用常規(guī)DVD設備(驅動器或播放機)無法讀取所述HD DVD。確切地說,所述常規(guī)DVD設備的問題在于,不僅不能讀出所述HD DVD光盤上記錄的HD電影內容,也不能讀出常規(guī)DVD電影內容。所以,所述問題已經變?yōu)樽璧K所述HD DVD普及的因素。
發(fā)明內容
考慮到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一個目標是使一片光盤既能夠存儲HD DVD信息又能夠存儲DVD信息。
根據本發(fā)明一個方面的光盤包括透光層;由第一激光束存取的第一記錄層;中間層;以及由第二激光束存取的第二記錄層,其中所述透光層、所述第一記錄層、所述中間層以及所述第二記錄層依次排列在激光束入射方向上,所述透光層的厚度,即從光線入射面到所述第一記錄層的距離,是550μm至575μm,所述中間層的厚度,即所述第一和第二記錄層之間的距離,是29至47μm,所述第二記錄層的面記錄密度至少是所述第一記錄層面記錄密度的三倍。
根據本發(fā)明一個方面,讀取記錄在光盤上信息的光盤設備包括光頭,配置為產生第一激光束和第二激光束;以及控制器,配置為使所述光頭選擇性地產生所述第一激光束和所述第二激光束中的任何一種,其中所述光盤具有透光層、由所述第一激光束存取的第一記錄層、中間層以及由所述第二激光束存取的第二記錄層,所述透光層、所述第一記錄層、所述中間層以及所述第二記錄層依次排列在激光束入射方向上,所述透光層的厚度,即從光線入射面到所述第一記錄層的距離,是550μm至575μm,所述中間層的厚度,即所述第一和第二記錄層之間的距離,是29至47μm,所述第二記錄層的面記錄密度至少是所述第一記錄層面記錄密度的三倍。
根據本發(fā)明,可能提供一種光盤,其中從所述光盤的一面,能夠由第一激光束(紅色激光)存取第一記錄層(等效于DVD層),并且能夠由第二激光束(藍紫色激光)存取第二記錄層(等效于HD DVD層)。因此,DVD電影內容和HD DVD電影內容都能夠存儲在一片光盤中。確切地說,所述光盤變?yōu)橐环N組合光盤,既能存儲SD影像也能存儲HD影像。
因此,常規(guī)DVD兼容的光盤設備再現DVD內容。新的HD DVD兼容的光盤設備能夠再現HD DVD內容,或者既能夠再現HD DVD也能夠再現DVD電影內容。
例如,假若相同的電影準備為DVD內容和HD DVD內容,它們都存儲在一片光盤中,那么僅僅具有DVD兼容光盤設備的用戶可以觀看所述DVD電影內容。而具有HD DVD兼容光盤設備的用戶可以觀看所述HD DVD電影內容。
即使目前沒有所述HD DVD兼容光盤設備的用戶,如果他在將來購買了所述HD DVD兼容光盤設備,也能夠用他已經購買的光盤欣賞HD影像,而無須新買HD DVD光盤。因此,本發(fā)明為所述用戶提供了巨大的利益。
參考附圖閱讀本說明書的說明,本發(fā)明與上不同的其他特性和目的將會變得一目了然。
附圖簡要說明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發(fā)明及其優(yōu)點,現在連同附圖一起參考以下的說明,其中圖1顯示了單面單層DVD光盤的基本結構和光頭之間的關系;圖2A顯示了正常單層情況下在所述單面單層DVD光盤中記錄層的位置;圖2B顯示了薄單層情況下在所述單面單層DVD光盤中記錄層的位置;圖3顯示了單面雙層DVD光盤的基本結構和光頭之間的關系;圖4顯示了在所述單面雙層DVD光盤中兩個記錄層的位置;圖5顯示了單面雙層HD DVD光盤的基本結構和光頭之間的關系;圖6顯示了在所述單面雙層HD DVD光盤中兩個記錄層的位置;圖7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光盤和再現光學系統之間的關系;圖8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所述光盤和紅色激光束之間的關系;圖9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所述光盤和藍紫色激光束之間的關系;圖10是DVD標準光盤設備的框圖;圖11A和圖11B顯示了所述DVD標準的所述光盤設備執(zhí)行的操作流程;圖12是HD DVD標準光盤設備的框圖;圖13A和圖13B顯示了所述HD DVD標準的所述光盤設備執(zhí)行的操作流程;圖14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光盤設備框圖;圖15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所述光盤設備執(zhí)行的操作流程。
具體實施例方式
通過本說明書和附圖中的講解,至少將澄清以下事項。
=光盤的基本結構=圖7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光盤70和光頭之間的關系。所述光盤70由第一基片71和第二基片72組成。由半透明薄膜制作的第一記錄層(等效于DVD層)81在靠近激光束的入射面73一面上形成,由高反射率薄膜制作的第二記錄層(等效于HD DVD層)83在遠離所述入射面73的另一面上形成。
圖8顯示了通過使用紅色激光束30再現所述第一記錄層(DVD層)81時的情形。圖9顯示了通過使用藍紫色激光束65再現所述第二記錄層(HD DVD層)83時的情形。首先,為了能夠使用所述藍紫色激光束再現所述HD DVD層83,參考圖6,所述HD DVD層83必須位于距離所述入射面578μm至622μm(包括兩端)的范圍之內(球面像差限)。此外,在圖2B所示的薄單層情況下,所述DVD層81必須位于距離所述入射面550μm至580μm(包括兩端)的范圍之內(最小值550μm是球面像差限)。同時,確定中間層85的厚度時考慮了所述DVD層81和所述HD DVD層83之間造成的串擾。在HDDVD的情況下,其厚度不小于15μm,在DVD的情況下為40μm。然而,在任一情況下,其厚度都取決于光學系統。
所述第一基片71中形成了所述DVD層81,并且使再現所述HDDVD層83的所述藍紫色激光束透過。所以,考慮到這個基片的注模精度,透光層87的厚度設定為550μm至575μm(包括兩端)的范圍。具體地說,所述DVD層81位于距離所述入射面73從550μm至575μm的范圍之內?!?2.5μm的注模精度比在薄單層情況下的±15μm更嚴格,但是比在所述HD DVD(在所述中間層的最大值是25μm的情況下)情況下的±9.5μm寬松。
考慮到所述HD DVD層83必須位于距離所述入射面578μm至622μm(包括兩端)的范圍之內,所述中間層85的厚度是從最小值578μm-550μm=28μm到最大值622μm-575μm=47μm的范圍之內。所述中間層85的最大值隨著所述DVD信號基片71的注模精度提高而增大。反之,如果所述注模精度降低,其所述最大值減小。
=反射率等等=其次,在已經大規(guī)模推向市場的常規(guī)DVD設備中,為了把上述光盤識別為單面薄單層光盤,如圖8所示,來自所述DVD層81的信號光Irs必須大于或等于所述紅色激光束30的45%。同時,在把藍紫色激光束60照射到同一光盤上的情況下,如圖9所示,來自所述HDDVD層83的信號光Ibs必須由這束光線聚焦并服從循跡伺服,而且必須能夠再現信號。
所述HD DVD標準關于所述藍紫色激光束的反射率規(guī)定如下。
在HD DVD-ROM的情況下,單面單層光盤40%到70%(包括雙折射)單面雙層光盤18%到32%(包括雙折射)在可重寫HD DVD的情況下(在系統的導入區(qū)),單面單層光盤4%到8%(包括雙折射)在本發(fā)明的所述光盤情況下,所述HD DVD層置于與所述單面雙層HD DVD-ROM光盤相同的位置。因此優(yōu)選情況下,所述反射率處于這個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然而,至于這種光盤的所述HD DVD層,由于所述HD DVD尚未商品化,在所述HD DVD標準中就能夠包括新的規(guī)定。在這種情況下,所述反射率的下限需要大于所述可重寫光盤的下限。
在圖4所示的所述單面雙層DVD光盤情況下,再現光是所述紅色激光束30。因此,通常使用Au、Si等作為所述第一記錄層21的半透明薄膜,并使用廉價的Al合金制作所述第二記錄層23,它是所述高反射率薄膜。
然而,在圖6所示的所述HD DVD情況下,如果使用Au或Si,則難以在恰當的范圍之內為所述藍紫色激光束形成半透明層。因此,最近使用Ag合金制作所述第一記錄層51的所述半透明層,使用Ag合金、Al合金等制作所述第二記錄層53的所述高反射率薄膜。
在以下將介紹的情況下,所述光盤70的DVD層(所述半透明薄膜)51由Ag合金形成,其所述HD DVD層(所述高反射率薄膜)53由Al合金形成。
圖8顯示了使所述紅色激光束30入射到所述光盤70的情形。根據所述第一基片71對所述紅色激光束30的折射率,所述入射面的反射率(Rrs)設置為4.8%(無增透膜)。所述透光層87也被用作所述HD DVD層的透光層。因此,如果雙折射為60nm的雙程,由所述雙折射減少的振幅高至8.2%。所以,為了使來自所述DVD層81的所述信號光Irs大于或等于所述入射光Ir的45%,所述DVD層的反射率Rr1是54%(=45%/(0.9522×0.918))。
其次,所述半透明DVD層51對所述紅色激光束30的透射系數是46%(當Rr1是54%時),并且由Al合金形成的所述高反射率薄膜的所述HD DVD層53的反射率是85%。因此,來自所述HD DVD層53的噪聲光Irn是所述入射光Ir的15%(=0.9522×0.918×0.462×0.85×100%)。這個值近似為圖4所示的所述單面雙層DVD光盤值的一半。
下一步,圖9顯示了使所述藍紫色激光束65入射到所述光盤70的情形。所述藍紫色激光束65在所述入射面上的反射率(Rbs)是5.6%,所述透光層87由雙折射減少的振幅高至20%(60nm的雙程),所述半透明DVD層的反射率Rb1是48.2%。因此,所述DVD層的透射系數是38.6%。如果由所述高反射率薄膜形成的所述HD DVD層的反射率Rb2是88%,信號光Ibs就是所述入射光Ib的9.2%(=0.9442×0.8×0.3862×0.87×100%)。此外,來自所述DVD層的噪聲光Ibn是所述入射光Ib的34.4%(=0.9442×0.8×0.482×100%)。
如果所述雙折射被壓制到40nm,與所述可重寫光盤雙折射相同,由所述雙折射減少的振幅就是9.3%,并且上述計算值可以乘以1.13。所以,所述信號光Ibs設置為10.4%,所述噪聲光Ibn設置為38.9%。
=層間串擾和中間層=下一步,將考慮層間串擾和中間層的厚度。在圖8中,當使用所述紅色激光再現所述DVD層81時,透過此層的光在其上的所述HDDVD層83上反射,并且再次透過所述DVD層81。再現光學系統具有把所述DVD層81成像在光電探測器表面上的作用。因此,在所述HD DVD層83上反射的噪聲光Irn對所述光電探測器的貢獻是所述中間層厚度的平方。
在圖4所示的所述單面雙層DVD光盤中,所述中間層的最小厚度值設置為40μm。使用該值,所述層間串擾設定的水平不會引起問題。此外,對所述第一記錄層21確定的反射率,使設定的從所述兩層反射的光近似相等。
如圖8所示,如果使用所述紅色激光束30再現所述DVD層81,那么來自所述HD DVD層83的所述噪聲光Irn是所述入射光的15%,即所述DVD層81發(fā)出的所述信號光Irs之45%的1/3(15/45)(雙折射60nm)。該值表明,盡管所述中間層的厚度從其最小值40μm減少至23μm(=40μm/√3),所述層間串擾卻不變。
下一步,如圖9所示,如果使用所述藍紫色激光束65再現所述HD DVD層83,那么所述信號光Ibs是所述入射光的9.2%。同時,所述噪聲光Ibn是所述入射光的34.4%,即是所述信號光Ibs的3.74倍。根據所述HD DVD的標準的規(guī)定,所述中間層的最小厚度值是15μm。因此,為了把所述噪聲光降低至等效水平,所述中間層的最小值可以設置為29μm(=15μm×√3.74)。具體地說,如果所述中間層的厚度在29μm至47μm的范圍之內,所述層間串擾就不會引起問題。
在實際情況下,所述HD DVD中的粘合精度也能夠改進至大約±3μm。因為所述中間層的最小值改進至大約19μm,優(yōu)選情況下將所述中間層的厚度設置在大約40±5μm。
=旗標信息=下一步將介紹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設置所述光盤的旗標。所述DVD層81需要作為正常的單面單層DVD對待。所以,數據幀中的ID以及控制數據區(qū)中物理格式信息的(BP2)設置為所述單面單層光盤。
同時,對于所述HD DVD層83,數據幀中的ID以及控制數據區(qū)中物理格式信息的(BP2)設置為所述單面單層光盤。
優(yōu)選情況下,指明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所述光盤具有兩層——包括所述DVD層和所述HD DVD層——的旗標使用了控制數據區(qū)中物理格式信息中(BP2)盤片結構中的若干保留位。在層類型中有兩個保留位(b7和b3)未使用。這些位不僅在ROM中保留,在可重寫的、R型等中也保留著。因此,這些位被視為沒有影響。
(BP2)光盤結構b3 0b 保留1b 第一層為DVD層,第二層為HD DVD層=由DVD標準的光盤設備實現的再現=下一步將參考圖10、圖11A和圖11B,介紹使用常規(guī)DVD設備再現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光盤的情況。圖10顯示了熟知的常規(guī)DVD設備的主要結構。圖11A和圖11B顯示了其運行流程和聚焦伺服。
當所述常規(guī)DVD設備裝入了本發(fā)明的所述光盤70時,主軸電機100旋轉至預定轉數。下一步,容許周期驅動電流流入聚焦ACT 116,而且光頭沿軸向上下移動。所以,從再現信號產生的聚焦信號206周期地出現。來自所述DVD層的聚焦信號電平是來自所述HD DVD層信號電平的三倍大。因此,大多數DVD設備將此光盤識別為單面單層DVD光盤,而且開啟對所述DVD層的聚焦伺服,如引用號207指示。
所以,短暫的設置時間之后,聚焦被設定(210)。隨后開啟循跡伺服,并且在所述光盤的適當位置執(zhí)行循跡(211)。在這種狀態(tài)下,讀取數據幀中的ID(220),而且檢驗所述光盤的區(qū)域類型、反射率、層號等。此后,驅動徑向ACT 117,移動至所述光盤的導入區(qū)(221)。當移動至所述光盤的控制數據區(qū)時(222),就讀取物理格式信息中的層數(BP2)和層類型,并且核實所述光盤是所述單面單層DVD光盤。隨后再現DVD影像(223)。
取決于設備不同,存在著以下情況盡管所述HD DVD層的信號電平低,所述光盤還是被判定為單面雙層DVD光盤,而且讀取了所述HD DVD層。然而,由于從所述HD DVD層無法得到預定信號,就會再次試圖在所述DVD層上聚焦,以便讀出所述DVD層。因此,不會出現問題。
=由HD DVD標準的光盤設備實現的再現=下一步將參考圖12、圖13A和圖13B,介紹使用藍紫色激光束的HD DVD設備的情況。首先,容許周期驅動電流流入聚焦ACT 116。此后,根據聚焦信號識別出有兩個記錄層,并且根據其電平差異識別出光盤是本發(fā)明的光盤。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再現信號的增益(230),并且在所述HD DVD層上執(zhí)行聚焦(240)。短暫的設置時間之后,聚焦被設定。隨后當開啟循跡伺服時(241),在適當位置上設置循跡狀態(tài)。
隨后,讀取數據幀中的ID(250),而且檢驗所述光盤的區(qū)域類型、反射率、層號等。此后,驅動徑向ACT 117,移動至所述光盤的導入區(qū)(251)。當移動至所述光盤的控制數據區(qū)時(252),就讀取物理格式信息中的(BP2)b3、層數和層類型,并且核實所述光盤是所述單面單層DVD光盤。隨后再現HD DVD影像(253)。
=由同時兼容DVD和HD DVD標準的光盤設備實現的再現=下一步將參考圖14和15,介紹根據本發(fā)明的兼容設備,它既使用紅色激光束也使用藍紫色激光束。在這種兼容設備中,所述藍紫色激光束首先聚焦光盤上,并驅動聚焦ACT 116。
之后,根據聚焦信號,判定所述光盤是本發(fā)明的光盤(203)。此后,控制再現信號的增益(230),并且在所述HD DVD層上執(zhí)行聚焦(240)。隨后開啟循跡(241),讀取數據幀中的ID(250),移至所述光盤的導入區(qū)(251),并且讀取控制數據區(qū)中的物理格式信息(252)。根據(BP2)光盤結構層類型的b3旗標,核實是本發(fā)明光盤。隨后檢驗層號和層類型,并且識別出當前正在存取的層就是所述HD DVD層。因此再現HD DVD影像(253)。
其次,當用戶使用輸入端子190選擇DVD時(191),就控制再現信號的增益(205),在所述DVD層上執(zhí)行聚焦(210),開啟循跡(211),并且檢驗數據幀中的ID(220)。隨后,移至所述光盤的導入區(qū)(221),檢驗控制數據區(qū)中的旗標(222),并且再現DVD影像。如果所述用戶選擇HD DVD(192),使用以上說明的方法能夠再現HD DVD影像(253)。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fā)明在一片光盤上能夠形成DVD和HD DVD。在現有的DVD設備中再現所述DVD層,在所述HD DVD標準對應的所述HD DVD設備中再現所述HD DVD層。在根據本發(fā)明的所述兼容設備中,既能夠再現所述DVD層也能夠再現所述HD DVD層。在結合所述現有DVD標準的產品和新的HD DVD標準產品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向一般用戶穩(wěn)步地發(fā)行所述HD DVD標準的產品。
=其他實施例=在以上實施例中,介紹了由Ag合金形成所述第一記錄層的半透明薄膜的情況。然而,如果可以選擇地設置對具有不同波長的兩種激光束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就能夠實現更高效的性能。
例如,假若所述第一記錄層由相互作用的多層薄膜等形成,對于所述第一激光束(紅色激光束)的反射率能夠被設置為高于所述第二激光束(藍紫色激光束)的反射率,此外所述第一記錄層對所述第二激光束的透射率能夠被設置為高于其對所述第一激光束的透射率。
盡管已經詳細地介紹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是應當指出,其中能夠作出多種改變、取代和替換而不脫離附帶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本發(fā)明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單面雙層光盤,包括透光層;由第一激光束存取的第一記錄層;中間層;以及由第二激光束存取的第二記錄層,其中,所述透光層、所述第一記錄層、所述中間層以及所述第二記錄層依次排列在激光束入射方向上,所述透光層的厚度,即從光線入射面到所述第一記錄層的距離,是550μm至575μm,所述中間層的厚度,即所述第一和第二記錄層之間的距離,是29至47μm,并且所述第二記錄層的面記錄密度至少是所述第一記錄層的面記錄密度的三倍。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光盤,其中,所述第一記錄層對所述第一激光束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45%,而且所述第二記錄層對所述第二激光束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8%。
3.根據權利要求1的光盤,其中,所述第一記錄層對所述第一激光束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記錄層對所述第二激光束的反射率。
4.根據權利要求1的光盤,其中,所述第一記錄層對所述第二激光束的透射率大于所述第一記錄層對所述第一激光束的透射率。
5.一種讀取記錄在光盤上信息的光盤設備,包括光頭,配置為產生第一激光束和第二激光束;以及控制器,配置為使所述光頭選擇性地產生所述第一激光束和所述第二激光束中的任何一種,其中,所述光盤具有透光層、由所述第一激光束存取的第一記錄層、中間層以及由所述第二激光束存取的第二記錄層,其中,所述透光層、所述第一記錄層、所述中間層以及所述第二記錄層依次排列在激光束入射方向上,所述透光層的厚度,即從光線入射面到所述第一記錄層的距離,是550μm至575μm,所述中間層的厚度,即所述第一和第二記錄層之間的距離,是29至47μm,所述第二記錄層的面記錄密度至少是所述第一記錄層的面記錄密度的三倍。
6.根據權利要求5的光盤設備,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為根據用戶通過用戶接口的輸入,選擇所述第一激光束和所述第二激光束中任何一束。
7.根據權利要求5的光盤設備,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為在從收到的光盤試驗讀取信息的初始過程中選擇所述第二激光束。
8.根據權利要求6的光盤設備,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為在從收到的光盤試驗讀取信息的初始過程中選擇所述第二激光束。
9.根據權利要求7的光盤設備,其中,在所述初始過程中能夠讀取信息時,所述控制器保持選擇所述第二激光束,直至所述用戶通過所述用戶接口進行輸入,指明選擇所述第一激光束。
10.根據權利要求8的光盤設備,其中,在所述初始過程中能夠讀取信息時,所述控制器保持選擇所述第二激光束,直至所述用戶通過所述用戶接口進行輸入,指明選擇所述第一激光束。
全文摘要
一種單面雙層光盤包括透光層;由第一激光束存取的第一記錄層;中間層;以及由第二激光束存取的第二記錄層,其中所述透光層、所述第一記錄層、所述中間層以及所述第二記錄層依次排列在激光束入射方向上,所述透光層的厚度,即從光線入射面到所述第一記錄層的距離,是550μm至575μm,所述中間層的厚度,即所述第一和第二記錄層之間的距離,是29至47μm,所述第二記錄層的面記錄密度至少是所述第一記錄層面記錄密度的三倍。
文檔編號G11B7/00GK1755814SQ20051008456
公開日2006年4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大塚正人, 菅谷壽鴻 申請人:憶術股份有限公司, 株式會社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