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盤盒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781240閱讀:25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盤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收容光盤、磁盤等盤狀數(shù)據(jù)存儲介質的盤盒。
背景技術
使用光束進行記錄或再現(xiàn)的CD或DVD等、及使用磁性進行記錄或再現(xiàn)的佛羅皮(注冊商標)盤等、以及使用光束和磁性進行記錄或再現(xiàn)的MO或MD等盤狀數(shù)據(jù)存儲介質正在社會中普及。尤其,DVD—RAM、MO等可擦型數(shù)據(jù)存儲介質從保護存儲有數(shù)據(jù)的記錄面的觀點來說,例如,收容于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盒型收容盒中。
圖47是以示意性表示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盤盒的立體圖。在圖47中,盤盒100具備收容能夠進行記錄及/或再現(xiàn)的數(shù)據(jù)存儲介質即盤10,并形成為盤盒100的外殼的支承基座部件101。
支承基座部件101包括上殼101a和下殼101b,通過重疊這些,在內部收容盤10。
另外,支承基座部件101具有主軸馬達等使盤10旋轉的機構、及
光頭等記錄及/或再現(xiàn)的機構進入支承基座部件101,接近盤10的開口101w。開口 101w設置于上殼101a及下殼101b的主面,收容于支承基座部件101的盤IO在開口 101w向外部露出。
另外,盤盒100為了覆蓋設置于支承基座部件10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開口 101w,并保護從開口 101w露出的盤10的面而具備以夾持支承基座部件101的方式折曲為C字形的盒開閉器103。
盒開閉器103能夠在圖47所示的箭頭P方向上平行移動,由彈簧向返回到開口 101w被關閉的狀態(tài)施力。因此,在外力不施加于盒開閉器103時,盤IO不從開口 101w向外部露出。
支承基座部件101具有在開口 101w的外周部分架設的橋部104。橋部104保持支承基座部件101的剛性,且引導盒開閉器103的向箭頭P
6方向的移動。
在盤盒100中,利用該盒開閉器103,防止在攜帶盤盒100輸送的情 況下塵埃從開口 101w侵入或指紋向盤10附著。
將盤盒100裝配于盤裝置,在盤10進行數(shù)據(jù)的記錄,或再現(xiàn)盤10記 錄的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需要夾著盤,用主軸馬達使其旋轉,使光頭接近盤10。 因此,如圖48所示,利用向將盤盒IOO插入盤裝置的箭頭Q方向的移動, 使開閉器開啟器104的突起104a與盒開閉器103的凹口部103a卡合,利 用伴隨移動的開閉器開啟器104的以轉動中心104b為中心的向箭頭R方 向的轉動,使盒開閉器103向箭頭P方向移動。由此,開放盒開閉器103, 使盤IO從開口 101w露出。
專利文獻l:特開平9一153264號公報
但是,在上述盤盒100中,盒開閉器103具有折曲為C字型的結構。 因此,在不實施高精度的加工的情況下,難以批量生產(chǎn)形狀誤差小的盒開 閉器103。因此,制造成本變高。另外,近年來,薄型的制品具有青睞的 傾向,但在結構上難以薄型化盒開閉器103。
另外,在使用上述結構盒開閉器103的情況下,難以減小在盒開閉器 103和支承基座部件101之間產(chǎn)生的間隙。因此,難以完全防止塵埃進入 支承基座部件101內,可能對向盤10的記錄或由盤10的再現(xiàn)產(chǎn)生壞的影 響。
另外,在增厚構成盒開閉器103的板材的情況下,由于盤盒100的厚 度限制而難以增厚,由此,盒開閉器103在機構上脆弱。其結果,向盤盒 100賦予沖擊的情況或失誤而踩踏盒的情況下,發(fā)生對盤的信息記錄面賦 予致命的損傷破壞的問題。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盤盒100中,需要將作為用于進行盒開閉器103 的開閉的導件的橋部104以架設在開口部101w的方式設置于上殼101a或 下殼101b。因此,接近盤10的光頭在高度方向上厚的情況下,與橋部104 發(fā)生干擾,發(fā)生不能接近盤10的問題。
另外,盒開閉器103的開閉動作為直線性,因此,為了收容小型的盤 而減小盤盒100的外形的情況下,開口 101w的面積變得極小。因此,在 使用小型盒的小型設備或盤數(shù)碼相機中,需要頭的大小也極小,在頭的設
7計上發(fā)生問題。
另外,為了將盤盒100插入盤裝置,并對旋轉的盤10進行記錄及/或再現(xiàn),需要將盤裝置內的用于容許盤盒100的定位誤差的空間確保在支承基座部件IOI內部。因此,在支承基座部件IOI內部,在用于容許定位誤
差的空間內,盤10可不被盤盒100內保持而自如地移動。其結果,在支承基座部件101內部,盤10晃動,發(fā)生損傷盤10的信息記錄面,或由于盤IO和支承基座部件101的內壁的沖撞,產(chǎn)生粉塵,所述粉塵附著于盤10的問題。
另外,在制造盤盒100的情況下,盤10的制造和盤盒100的構成部件的制造及盤盒100的組裝工序中,在工法或檢查工序等上存在大的差異。另一方面,在支承基座部件101內收容盤IO是在重疊上殼101a和下殼101b時進行,因此,需要在盤盒100的制造工序的中途進行盤10的收容。因此,不能將盤10單體的制造和盤盒100單體的組裝工序完全分離而在各自的場所進行,發(fā)生不能實現(xiàn)制造成本的削減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解決上述問題的至少一種,即使外形小也能夠設置大的頭開口部的盤盒。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將盤狀的制造、和盤盒單體的組裝工序在各自的場所進行的盤盒。
本發(fā)明的盤盒具備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其通過分別具有收容至少在一面具有信息記錄面的盤的一部分的空間,使所述空間相互接合,收容盤整體;支承基座部件,其具有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該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以使開口相對于所述盤形成或閉塞的方式分別旋轉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所述開口用于從外部卡住所述盤,且使對所述盤的信息記錄面進行信息的記錄及再現(xiàn)的至少一方的頭接近;鎖定單元,其包含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及鎖定桿支承部,所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分別防止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閉塞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旋轉,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將所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轉動自如地支承,安裝于所述支承基座部件,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具有能夠插入所述鎖定單元的插入口 ,在不將所述鎖定單元從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
8態(tài)下,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將所述開口開放至能夠取出所述盤的旋轉 角度,在將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從所述插入口插入到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 態(tài)下,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通過與鎖定單元抵接,被限制旋轉角度, 從而限制開口的大小,以不能取出所述盤。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在將所述鎖定單元從所述插入口向所述支 承基座部件插入時,所述鎖定單元與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一部分抵 接的同時,使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旋轉,閉塞所述開口。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插入口具有大致長方 形形狀,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包含在所述鎖定單元插入到所述支承基座部 件的狀態(tài)下,堵塞所述插入口整體的主體。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在所述主體的長邊方向 的兩端附近具有第一卡止部,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具有在將所述鎖定單元 插入到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與所述第一卡止部卡合的第一保持 部。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在所述主體的長邊方向 的中央附近具有第二卡止部,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具有在將所述鎖定單元 插入到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與所述第二卡止部卡合的第二保持部。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鎖定桿支承部由彈性部件構成,使所 述鎖定桿支承部從所述插入口彈性變形,插入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由此使 所述第一及第二保持部與所述第一及第二卡止部卡合。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分別具有向轉 動的方向賦予作用力的彈性部。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和所述鎖定桿 支承部一體地構成,所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經(jīng)由鉸鏈部能夠轉動地安裝 于所述鎖定桿支承部。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具有用于從外部進行 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定位的定位孔,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具有以在將所述 鎖定單元插入到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形成將所述定位孔作為開口 的凹部的方式覆蓋所述定位孔的罩部。
9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以抑制所 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沿與所述盤垂直的方向移動的方式與所述第一及 第二盤收容部重疊。
本發(fā)明的盤盒具備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其通過分別具有收容至少 在一面具有信息記錄面的盤的一部分的空間,使所述空間相互接合,收容 盤整體;支承基座部件,其具有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該盤收容部用旋 轉支承部以使開口相對于所述盤形成或閉塞的方式分別旋轉支承所述第 一及第二盤收容部,所述開口用于從外部卡住所述盤,且使對所述盤的信 息記錄面進行信息的記錄及再現(xiàn)的至少一方的頭接近;鎖定部件,其在所 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閉塞的狀態(tài)下,鎖定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旋 轉,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具有與連結所述第一盤收容部的旋轉中心、和所 述第二盤收容部的旋轉中心的線段正交的至少一個側面,所述側面具備 主槽,其與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收容的所述盤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且具有底部、設置于所述底部的開口、和設置于所述底部的突出部,所述 鎖定部件具有用于從外部進行解除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鎖定的操 作的鎖定操作部,所述鎖定操作部在鎖定了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狀 態(tài)下,從所述主槽的開口以第一突出量突出,在解除了所述鎖定狀態(tài)的狀 態(tài)下,從所述主槽的開口以小于第一突出量的第二突出量突出,所述主槽 的突出部的自底部的突出量小于所述第一突出量,且大于所述第二突出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主槽的端部附近。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突出部具有向相對于所述主槽的底 面非正交的方向傾斜的傾斜面。
本發(fā)明的盤裝置是能夠裝填上述任一項中規(guī)定的盤盒的盤裝置,其 中,具備盒固定器,其支承所述盤盒,具有將所述盤盒從外部插入所述 盒固定器內,將所述盒固定器內的所述盤盒向所述外部排出的固定器開口 部; 一對引導壁,其配置于所述盒固定器的所述固定器開口部附近,且規(guī) 定所述盤盒的插入方向;盤馬達,其載置并旋轉所述盤;頭,其進行對所 述盤的信息的記錄、及在所述盤上記錄的信息的再現(xiàn)的至少一方;基座, 其支承所述頭及所述盤馬達,通過設置于所述引導壁的鎖定解除部按壓所述鎖定操作部,解除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鎖定。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將所述盤盒插入所述盒固定器,開放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時,所述鎖定解除部通過所述主槽內,與所述主槽內的所述突出部抵接,由此規(guī)定所述盤盒向所述盒固定器的插入量。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盤盒具有一對側面,所述主槽僅設置于所述一對側面中的一個,所述鎖定解除部僅設置于所述一對引導壁中的一方,所述鎖定解除部和未設置有所述鎖定解除部的引導壁的最小寬度尺寸小于所述主槽的突出部的頂端部和未設置有所述主槽的側面的寬度尺寸。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盤盒具有一對側面,所述主槽分別設置于所述一對側面,所述鎖定解除部分別設置于所述一對引導壁,包含所述鎖定解除部的寬度限制引導部的最小寬度尺寸小于所述一對主槽的突出部的頂端部之間的寬度尺寸。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鎖定解除部是在兩端部分別具有相對于所述盤盒的插入方向及排出方向傾斜的錐面的肋。
本發(fā)明的盤盒的制造方法中,該盤盒具備
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其通過分別具有收容至少在一面具有信息記錄面的盤的一部分的空間,使所述空間相互接合,收容盤整體;支承基座部件,其具有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該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以使開口相對于所述盤形成或閉塞的方式分別旋轉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所述開口用于從外部卡住所述盤,且使對所述盤的信息記錄面進行信息的記錄及再現(xiàn)的至少一方的頭接近;
鎖定部件,其包含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閉塞的狀態(tài)下,防止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旋轉的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及將所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轉動自如地支承,安裝于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鎖定桿支承部,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具有能夠插入所述鎖定部件的插入口,在不將所述鎖定單元從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將所述開口開放至能夠取出所述盤的旋轉角度,在將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從所述插入口插入到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通過與鎖定單元抵接,被限制旋轉角度,從而限制開口的大小,以不能取出所述盤,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準備將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 容部分別能夠旋轉地支承的支承基座部件的工序(A);使所述第一及第二 盤收容部成為開放至能夠取出所述盤的旋轉角度的狀態(tài)地保持所述支承 基座部件的工序(B);從所述第一盤收容部及第二盤收容部的開口插入所 述盤的工序(C);將所述鎖定部件插入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工序(D)。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在將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支承 基座部件設為所述支承基座部件位于下方,且將所述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 盤收容部的支承基座部件保持為垂直方向的狀態(tài)下進行所述工序(A)、
(B)、 (C)及(D)。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在所述工序(B)中,利用重力,使所述
第一盤收容部轉動。
在某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在所述工序(D)中,使所述鎖定部件彈
性變形的同時進行插入。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盤盒可知,消除規(guī)定盒外形的以往的外殼,具備規(guī)定盒 外形,且還具有開閉器功能的一對盤收容部。通過一對盤收容部開放,能 夠構成不存在以往的帶有開閉器的盤盒的開口部所必需的開閉器用移動 引導部的大的頭開口部。從而,在以往的小型盒中,也能夠設置與大型盒 相等的頭開口部。另外,具備與一對盤收容部的一部分重疊的支承基座部 件,因此,實現(xiàn)在與收容的盤垂直的上難以變形的牢固的盤盒。
另外,能夠在由盤收容部及支承基座部件構成的支承基座部件的組裝 結束后,將兼具限制盤收容部的開放量,且閉塞時鎖定盤收容部的旋轉的 功能的鎖定部件裝入。因此,在組裝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能夠將盤收 容部開放至能夠取出盤的位置。從而,能夠在支承基座部件為止的組裝結 束后,插入盤,進而,從支承基座部件的插入口插入鎖定部件,結束最后 的盤盒的組裝。由此,能夠完全地分離盤的制造和盤盒的組裝工序。其結 果,能夠實現(xiàn)將工法及檢查方法等上存在大的差異的盤的制造、和盤盒的 組裝工序在各自的場所進行的盤盒的制造方法,提高制造工序的自由度, 并且,能夠大幅度削減制造成本。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盤盒可知,能夠防止向與相對盤裝置的正規(guī)的插 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的情況。因此,能夠防止由于進行相反插入而導致
12設置于盤裝置的鎖定解除部到達解除用于限制盤收容部的閉塞狀態(tài)的鎖定部件的鎖定操作部,在盤側從裝置突出的狀態(tài)下,開放盤收容部的情況。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整體的表面?zhèn)鹊牧Ⅲw圖,
(a)表示盤收容部閉塞的狀態(tài),(b)表示盤收容部開放的狀態(tài)。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整體的背面?zhèn)鹊牧Ⅲw圖,(a)表示盤收容部閉塞的狀態(tài),(b)表示盤收容部開放的狀態(tài)。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鎖定部件和支承基座部件的結構的立體圖,(a)表示下部支承基座部件,(b)表示上部支承基座部件。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鎖定部件的結構的俯視圖,(a)表示向支承基座部件裝入前的狀態(tài),(b)表示向支承基座部件裝入后的狀態(tài),(c)表示鎖定桿部的轉動時的狀態(tài)。
圖6是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圖,(a)表示盤收容部閉塞的狀態(tài),(b)表示盤收容部開放的狀態(tài)。
圖7是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局部剖面圖,(a)表示僅鎖定解除第二鎖定桿部的狀態(tài),(b)表示同時鎖定解除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的狀態(tài)。
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盤插入口和鎖定部件的組裝動作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圖。
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圖。
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圖。
13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 局部剖面圖。
圖14是從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中盤 收容部開放的狀態(tài)插入到鎖定部件的情況下的局部剖面圖。
圖15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裝置,表示組裝動
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立體圖。
圖16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裝置,表示組裝動 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立體圖。
圖1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組裝裝置,表示組裝動 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立體圖。
圖18 (a)及(b)分別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鎖定部件 的其他結構的俯視圖。
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鎖定桿單元和支承基座 部件的結構的立體圖,(a)表示下部支承基座部件,(b)表示上部支承基 座部件。
圖21是表示向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鎖定部件裝入第一及 第二鎖定桿部的動作狀態(tài)的俯視圖,(a)裝入鎖定桿部前的狀態(tài),(b)表 示裝入鎖定桿部的中途的狀態(tài),(c)表示裝入鎖定桿部后的狀態(tài)。
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盤插入和鎖定桿單元的 組裝動作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2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 局部剖面圖。
圖2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 的局部剖面圖。
圖2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 局部剖面圖。
圖2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 的局部剖面圖。
圖2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
14局部剖面圖。
圖28是從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中
盤收容部開放的狀態(tài)插入鎖定部件的情況下的局部剖面圖。
圖2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a)
表示盤收容部閉塞的狀態(tài),(b)表示盤收容部開放的狀態(tài)。
圖3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內部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31是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的從背面觀察的立
體圖,(a)表示盤收容部閉塞的狀態(tài),(b)表示盤收容部開放的狀態(tài)。圖32 (a)及(b)是分別放大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的第一及第二鎖定
部件附近的結構而示出的圖。
圖33是表示將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裝填于盤裝置前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34是表示將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插入盤裝置時的動作的圖。
圖35是表示將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插入盤裝置時的動作的圖。
圖36是表示將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插入盤裝置時的動作的圖。
圖37 (a)及(b)是表示在第三實施方式中,與解除鎖定部件的鎖定
部件的功能有關的盤固定器及盤盒的尺寸的圖。
圖38是表示將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倒置而插入盤裝置時的動作的圖。圖39是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中,基于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和
左主體槽及右主體槽的抵接的定位的圖。
圖40是說明在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中,基于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
和左主體槽及右主體槽的抵接的定位的圖。
圖41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的寬度方向定位形狀的圖。
圖42是表示將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插入盒箱的狀態(tài)的圖。
圖43 (a)及(b)是說明將盒豎起來裝配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的樣子的圖。
圖44是將多張盒豎起來裝配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的狀態(tài)的圖。
圖45 (a)及(b)是表示在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的其他方式中,用于
防止從反方向的插入的盤固定器及盤盒的尺寸關系的圖。
圖46 (a)及(b)是表示在第三實施方式的盤盒的其他方式中,用于
防止從反方向的插入的盤固定器及盤盒的尺寸關系的圖。
15圖47是表示以往的盤盒的立體圖。
圖48是表示將以往的盤盒插入以往的盤裝置時的開閉器的開放動作的圖。
圖中:10、 910—盤;201、 201,202、 202,、 203_盤盒;205 —支承基 座部件;210 —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20 —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30_盤收 容部;230w—開口部;231 —第一盤收容部;232 —第二盤收容部;241 — 第一鎖定桿部;242 —第二鎖定桿部;250 —鎖定桿支承部;253 —鎖定部 件;500—盤裝置;720—驅動器基座;720a—轉動中心孔;720b —轉動中 心孔;721 —定位銷;721a—支撐面;722 —定位銷;722a—支撐面;730 一主軸馬達;730a—旋轉工作臺;740 —光頭;741—第一引導軸;742_ 第二引導軸;760 —盒固定器;760a—旋轉支承軸;760b —旋轉支承軸; 761a—引導壁;761b —引導壁;762a—第一鎖定解除部;762b—第二鎖定 解除部;762c —第一定位抵接部;763a—退讓孔;763b —退讓孔;781 — 帶有軸的小螺釘;782 —帶有軸的小螺釘;800 —盒豎立架;801_多張盒 豎立架;830 —支承壁;840 —支承壁;850 —引導肋;860—引導肋;851 一第一開閉桿;851a—轉動中心孔;851c —卡合部;852 —第二幵閉桿; 852a—轉動中心孔;852c—卡合部;853 —第一桿施力彈簧;854—第二桿 施力彈簧;900A—開口部;920—第一盤收容部;920A—第一收容部槽; 921—第一盤收容部上體;922—第一盤收容部下體;922A—轉動中心孔; 922B—槽口部;922C —聯(lián)動部;922D—第一"^止部;930—第二盤收容部; 930A—第二收容部槽;931 —第二盤收容部上體;932—第二盤收容部下體; 932A—轉動中心孔;932B—槽口部;932C —聯(lián)動部;932D—第二卡止部; 940 —盒主體;940AL—左主體槽;940AR—右主體槽;940BR—右壁;940CL 一第一定位孔;940CR—第二定位孔;940DL—第一槽口部;940DR—第 二槽口部;941一上部盒主體;942 —下部盒主體;942A—第一旋轉支承軸; 942B —第二旋轉支承軸;942C—第一轉動支承軸;942D—第二轉動支承; 軸947L—左突出部;947La—副槽面;947Lb—副槽部;947R—右突出部; 947Rb —副槽部;949L一左外形面;950 —第一鎖定部件;951—第一鎖定 轉動中心孔;952—第一鎖定操作部;953 —卡止桿部;954—第一彈性部; 960 —第二鎖定部件;961—第二鎖定轉動中心孔;962 —第二鎖定操作部;963 —卡止桿部;964 —第二彈性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的同時,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首先,參
照圖1 圖3的同時,說明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構成及結構。
圖1是表示盤盒201整體的立體圖,(a)表示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b)表示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狀態(tài)。圖2是表示盤盒201整體的背面?zhèn)鹊牧Ⅲw圖,(a)表示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b)表示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狀態(tài)。圖3是表示盤盒201的結構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如這些圖所示,盤盒201具備構成盤收容部230的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和支承基座部件205。支承基座部件205具有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和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通過將他們重疊,以分別包夾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的一部分的方式將其支承為能夠旋轉。如圖1及圖2所示,由從支承基座部件205露出一部分的盤收容部230和支承基座部件205,構成盤盒201的外殼。
盤收容部230如上所述,包括第一盤收容部231和第二盤收容部232,分別具有在盤10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間隙的袋形狀的空間。該空間是能夠收容盤10的各自一部分的大小。如圖l (a)及圖2 (a)所示,在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下,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的袋形狀的開口的邊緣部分相互密接。由此,收容盤IO整體,且不是整個面露出地覆蓋盤10。
另外,如圖1 (b)及圖2 (b)所示,在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狀態(tài)下,由支承基座部件205和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形成大致扇形區(qū)域的開口部230w,該開口部230w用于主軸馬達、夾具部件等使盤IO旋轉的機構從盤盒201的外部卡住盤IO,使盤10旋轉,并且,進行記錄及/或再現(xiàn)的頭進入盤盒201內并接近盤10。
從而,盤收容部230同時具備如下兩個功能,即形成盤盒201的外殼的殼體的功能;開放及閉塞開口部230w的開閉器的功能。
還有,將盤10相對于外部開放或閉塞的功能例如僅通過第一及第二
17盤收容部231、 232也能夠在原理上實現(xiàn)。然而,僅具備第一及第二盤收 容部231、 232的結構中,在閉塞的狀態(tài)下與盤10垂直的方向上作用的擾 動的力向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相互反向作用的情況下, 發(fā)生擰動的力,可能導致大的變形或破壞。
為了解決該問題,盤盒201具備支承基座部件205,支承基座部件205 的至少一部分為了抑制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向與盤10 垂直的方向移動,而與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重疊。由此, 即使擰動的力施加于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也能夠至少在被支承 基座部件205夾持的部分,防止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變形。 由此,能夠提高盤盒201整體的牢固性。另外,如以下的詳細說明,能夠 設置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閉塞的狀態(tài)下防止他們旋轉的鎖定結
另外,支承基座部件205相對于盤收容部230的開放及閉塞的動作為 靜止的結構要件,因此,將盤盒201插入盤驅動器裝置的情況下,作為操 作人用手握持的固定器部分發(fā)揮過功能。在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可以設 置能夠貼附表示盤10記錄的信息的內容的標簽紙的標簽用凹部210p,由 此,能夠顯示在盤盒201收容的盤10的信息的內容。
支承基座部件205和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重疊的區(qū)域越大, 盤盒201的牢固性越高。但是,若支承基座部件205超過閉塞的狀態(tài)下的 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中收容的盤10的中心,而伸出至 頭開口部側,則覆蓋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開放時形成的開口。 因此,優(yōu)選支承基座部件205僅覆蓋相對于閉塞的狀態(tài)下的第一盤收容部 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中收容的盤10的中心的、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 231、 232的旋轉支承部側。
另外,如圖2所示,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設置有用于確定盤裝置 (未圖示)內的與盤10平行的面內的盤盒201的位置的定位孔225a及 225b。
進而,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兩側面部設置有槽口部220t。槽口 部220t例如用于防止托盤式裝載中的盤盒201的表背倒置而裝填的情況, 或使用于縫隙裝載方式中的用于保持盤盒201的卡合等。
18如圖3所示,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分別具有轉動中心孔231a、 232a。在轉動中心孔231a、 232a中插入有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旋轉支承軸220a、 220b,由此,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能夠旋轉地支承于支承基座部件205。
另外,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具備相互嚙合而卡合的聯(lián)動部231b及232b。利用該聯(lián)動部231b及232b的卡合,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能夠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聯(lián)動而進行轉動。
另外,如圖1及圖2所示,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設置有槽口部231d及232d。槽口部231d及232d用于從外部進行盤收容部220的開放及閉塞的動作而使用。
盤盒201還具備鎖定單元253。鎖定單元253如以下的詳細的說明,由與支承基座部件205不同的部件構成。鎖定單元253通過插入在支承基座部件205設置的插入口 205t,而裝入支承基座部件205,且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閉塞的狀態(tài)下,鎖定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轉動。
如圖3所示,鎖定單元253具有鎖定桿支承部250、第一鎖定桿部241及第二鎖定桿部242。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經(jīng)由轉動鉸鏈部250a、 250b安裝于鎖定桿支承部250,鎖定桿支承部250和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作為一個部件一體地形成。
第一鎖定桿部241包括卡止桿部241b、操作部241c和彈性部241d??ㄖ箺U部241b在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下,與第一盤收容部231的卡止部231c (參照圖6)抵接,限制第一盤收容部231向開放狀態(tài)轉動。通過從外部按下操作部241c,能夠以轉動鉸鏈部250a為軸轉動,而對第一鎖定桿部241進行施力。彈性部241d (參照圖5)通過克服操作部241c引起的施力而彈性變形,向第一鎖定桿部241產(chǎn)生作用力。
同樣,第二鎖定桿部242包括卡止桿部242b、操作部242c和彈性部242d??ㄖ箺U部242b在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下,與第二盤收容部232的卡止部232c (參照圖6)抵接,限制第二盤收容部232向開放狀態(tài)轉動。通過從外部按下操作部242c,能夠以轉動鉸鏈部250b為軸轉動,而對第二鎖定桿部242進行施力。彈性部242d (參照圖5)通過克服操作
19部242c引起的施力而彈性變形,向第二鎖定桿部242產(chǎn)生作用力。
如上所述,通過一體地構成鎖定桿支承部250、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 241、 242,能夠向轉動鉸鏈部250a、 250b賦予鉸鏈性,并賦予彈性部241d、 242d的彈性。
在盤盒201上,在盤盒201的兩側面設置有用于操作第一鎖定桿部 241、 242的鎖定解除用槽200a、 200b。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 操作部241c、 242c從在鎖定解除用槽200a、 200b的底部設置的開口向鎖 定解除用槽200a、 200b內突出。但是,為了不使操作部241c、 242c從盤 盒201的外形突出,即操作部241c、 242c從鎖定解除用槽200a、 200b的 底部的突出量比鎖定解除用槽200a、 200b的深度小。因此,在通常的操 作中,難以從外部按下操作部241c、 242c,由此,防止盤收容部230鎖定 被不經(jīng)意地被解除的情況。
其次,參照圖4、圖5的同時,說明支承基座部件205及鎖定單元253。
圖4是表示鎖定單元253和支承基座部件205的結構的立體圖,(a) 表示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和鎖定單元253, (b)表示上部支承基座部件 210和鎖定單元253。
圖5是表示鎖定單元253的結構的俯視圖,(a)表示向支承基座部件 205裝入前的狀態(tài),(b)表示向支承基座部件205裝入后的狀態(tài),(c)表 示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轉動時的狀態(tài)。
如圖4所示,鎖定單元253的鎖定桿支承部250具有主體250t、第 一保持爪部251a、 251b及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主體250t具有與支 承基座部件205的插入口 205t對應的大致長方形狀,將鎖定單元253插入 到支承基座部件205的插入口 205t的狀態(tài)下,主體250t完全堵塞插入口 205t。主體250t是不具備加強肋等的大致長方形板狀,因此,容易彈性變 形。因此,在將鎖定單元253插入支承基座部件205的插入口 205t時,主 體250t彈性變形,鎖定單元253整體撓曲,由此第一保持爪部251a、 251b 及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容易與在支承基座部件205設置的對應的卡 合部卡合,從而提高組裝性。
第一保持爪部251a、 251b及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發(fā)揮對支承 基座部件205,將鎖定單元253向箭頭200A方向插入而裝入時的防脫落
20功能。第一保持爪部251a、 251b設置于主體250t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附近。另外,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設置于主體250t的長邊方向的中央附近。另外,在鎖定桿支承部250上設置有定位孔罩部255a、 255b,其以在鎖定桿支承部250裝入支承基座部件205時,形成將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設置的定位孔225a、 225b作為開口的凹部的方式覆蓋定位孔225a、225b。
如圖4 (a)所示,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內部設置有與鎖定桿支承部250的第一保持爪部251a、251b分別卡合的第一卡合部221a、221b、和與鎖定桿支承部250的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分別卡合的第二卡合部221c、 221d。在這些卡合部設置有用于容易將鎖定桿支承部250向箭頭200A方向插入的錐面。
另外,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設置有進行與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重疊時的定位的定位孔222a、 222b、和進行裝入鎖定單元253時的定位的定位凸臺224a、 224b。
同樣,如圖4 (b)所示,在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的內部設置有與鎖定桿支承部250的第一保持爪部251a、 251b分別卡合的第一卡合部211a、 211b、和與鎖定桿支承部250的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分別卡合的第二卡合部211c、 211d。在這些卡合部設置有用于容易將鎖定桿支承部250向箭頭200A方向插入的錐面。另外,設置有與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設置的定位孔222a、222b卡合,而進行定位的定位凸臺212a、212b。
另外,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的第二卡合部211c、 211d及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第二卡合部221c、 221d分別在插入口 105的長邊方向的中央附近,與肋一體地構成。因此,重疊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和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而進行焊接或粘接時,除了構成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側面部的肋部分之外,還相互焊接或粘接這些肋,由此接合支承基座部件205的中央部。由此,即使在未裝入鎖定單元253的狀態(tài)下,也能夠提高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強度。
另外,如上所述,鎖定桿支承部250的第一保持爪部251a、 251b及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與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第一卡合部221a、 221b及第二卡合部221c、 221d卡合,并且,還與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的第一卡合部211a、 211b及第二卡合部211c、 211d卡合。因此,鎖定單元253 可靠地保持于支承基座部件205。
如圖5所示,在鎖定單元253中,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經(jīng) 由轉動鉸鏈部250a、 250b與鎖定桿支承部250 —體地構成。另外,第一 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被支承為,能夠利用轉動鉸鏈部250a、 250b的 彈性變形,以轉動鉸鏈部250a、 250b為大致中心旋轉。進而,彈性部241d、 242d通過克服操作部241c、 242c引起的施力而彈性變形,從而向第一及 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產(chǎn)生作用力。因此,在轉動鉸鏈部250a、 250b及 彈性部241d、 242d的端部發(fā)生這些彈性變形,由此在鎖定桿支承部250 的主體產(chǎn)生應力。
但是,在轉動鉸鏈部250a、 250b附近及彈性部241d、 242d的端部附 近設置有第一保持爪部251a、 251b及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利用這 些,將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主體250t保持于支承基座部件205。因此,鎖 定桿支承部250的主體250t不會由于應力而變形,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 241、 242在以轉動鉸鏈部250a、 250b為中心分別向箭頭241A方向、箭 頭242A方向轉動,當解除操作部241c、 242c的按壓時,能夠利用彈性變 形的彈性部241d、 242d的彈性力,向箭頭241B方向、箭頭242B方向轉 動。
另外,如圖5 (a)所示,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在裝入支承 基座部件205前的部件單體的狀態(tài)下,與圖5 (b)所示的插入到支承基座 部件205的狀態(tài)相比,分別以角度9 1、 6 2程度,向箭頭241B方向、箭 頭242方向傾斜。因此,如圖5 (b)所示,在將鎖定桿支承部250裝入支 承基座部件205時,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設置的抵接部241e、 242e與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內壁抵接,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分 別被向箭頭241B方向及箭頭242B方向施力。
從而,該抵接部241e、 242e作為止動器發(fā)揮功能,因此,通過將鎖定 單元253裝入支承基座部件205,提高盤盒201中的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 241、 242的位置精度。
其次,參照圖6的同時,說明盤盒201的盤收容部230的開放或閉塞 動作。圖6是盤盒201的局部剖面圖,(a)表示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
22(b)表示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狀態(tài)。
如圖6 (a)所示,在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下,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卡止桿部241b、 242b與在第一盤收容部231及第二盤收容部232設置的卡止部231c、 232c抵接,由此限制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232向箭頭231A方向及箭頭232A方向的旋轉,并在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下,鎖定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旋轉。
另外,在盤盒201的內部,為了防止盤IO晃動,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內壁設置有在閉塞的狀態(tài)下與盤10的外周側面抵接或隔著微小的距離而限制盤10的活動的部位(未圖示)。由此,在盤收容部230的閉塞時保持盤IO,防止盤10晃動。
如后所述,利用在盤裝置設置的部件,從圖6 (a)的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同時操作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使彈性部241d、 242d彈性變形的同時,解除盤收容部230的鎖定。此時,在盤裝置設置的開閉部件151、 152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槽口部231d、 232d卡合。進而,開閉部件151、 152使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分別向箭頭231A方向、箭頭232A方向旋轉時,如圖6 (b)所示,形成為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第一開放狀態(tài)。
此時,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卡止部231c、 232c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卡止桿部241b、 242b、和操作部231c、 232c之間移動。因此,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返回與圖6 (a)的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相同的位置。從而,在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第一開放狀態(tài)下,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也不能向鎖定解除方向(箭頭241A方向、箭頭242B方向)轉動。另夕卜,彈性部241d、 242d也恢復為原來的狀態(tài),因此,能夠防止維持彈性部241d、 242d彈性變形的狀態(tài)而引起的蠕變。
在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第一開放狀態(tài)下,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232的內壁從盤10離開。因此,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設置的位置限制部223a、 223b和在盤裝置設置的定位部件65與盤10的外周側面抵接,由此進行盤10相對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 (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定位。
另外,如圖6 (b)所示,在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第一開放狀態(tài)下,第
23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限制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向箭頭231A 方向、箭頭232方向的轉動。從而,防止在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第一開放 狀態(tài)下,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轉動,開口部230w進而變大,導 致盤10脫落的情況。
為了閉塞盤收容部230,利用上述動作的相反動作即在盤裝置設置的 開閉部件151、 152使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向箭頭231B、箭頭 232B方向旋轉而進行。此時,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通過與轉動 的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卡止部231c、 232c抵接,分別向箭頭 241A、 242A方向轉動。如圖6 (a)所示,若盤收容部230閉塞,則第一 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分別利用彈性部241d、 242d的彈性力,分別向 箭頭241B、箭頭242B方向轉動。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卡止 桿部241b、242b通過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232的卡止部231c、232c 抵接,鎖定盤收容部230的旋轉,結束盤收容部220的閉塞動作。
還有,如圖6(b)所示,盤盒201在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第一開放狀 態(tài)下,盤10、盤收容部230和支承基座部件205向盤10的旋轉軸方向投 影的盒投影區(qū)域比圖6 (a)所示的閉塞的狀態(tài)大。但是,即使減小盤盒 201的外形,也能夠增大開口部230w,具有能夠大幅度提高頭的設計自由 度的優(yōu)點。
其次,參照圖7的同時,說明盤盒201的鎖定解除的動作。圖7是盤 盒201的局部剖面圖,(a)表示從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被第一 及第二鎖定桿部241、242鎖定的狀態(tài),僅使第二鎖定桿部242向箭頭242A 方向轉動而解除鎖定的狀態(tài),(b)表示從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 被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K242鎖定的狀態(tài),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向箭頭241A方向、箭頭242A方向分別同時轉動而解除鎖定的狀態(tài)。
在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閉塞的狀態(tài)下,如圖6 (a)所示, 利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來鎖定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 不使其分別向箭頭231A方向及232A方向旋轉。
如圖7 (a)所示,從6 (a)的狀態(tài),當利用從外部設置于盤裝置的部 件,按壓第二鎖定桿部242的操作部242c時,彈性部242d變形,第二鎖 定桿部242向箭頭242A方向旋轉。在該狀態(tài)下,第二鎖定桿部242的卡止桿部242b離開在第二盤收容部232設置的卡止部232c,解除卡止狀態(tài)。然而,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利用聯(lián)動部231b及232b而聯(lián)動,第一盤收容部231利用第一鎖定桿部241來鎖定向箭頭231A方向的旋轉。因此,不能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開放。
這樣,從外部解除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任一個的鎖定的情況下,不能開放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21、 222。
其次,如圖7 (b)所示,從圖6 (a)的狀態(tài)開始,從外部同時按壓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操作部241c、 242c的情況下,彈性部241d、242d變形,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分別向箭頭241A及箭頭242A方向旋轉。在該狀態(tài)下,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卡止桿部241b、242b從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卡止部231c、 232c分別離開,解除鎖定。其結果,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能夠分別向箭頭231A方向及232A方向旋轉。
這樣,僅通過同時解除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兩者的動作,就能夠使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開放。
還有,在連結部231b和連結部232b之間設置有背隙。因此,不是完全同時解除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兩者,即使帶有微小的時間差來解除,也只要操作兩者的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就能夠開放盤收容部230。
其次,說明如上所述地構成的盤盒201的組裝動作方法。
圖8是表示向將盤收容部230開放至能夠取出盤10的位置的第二開
放狀態(tài)下的盤盒201插入盤10和鎖定桿支承部250的組裝動作狀態(tài)的立體圖。
首先,如圖3所示,準備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鎖定單元253。這些部件可以由樹脂等來成形。
其次,將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旋轉支承軸220a、 220b插入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轉動中心孔231a、 232b,將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焊接或粘接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由此,組裝圖8所示的狀態(tài)的盤盒201'。盤盒201,中未插入有鎖定單元253。
25以下,參照圖9 圖13的同時,對向盤盒201'裝入盤IO和鎖定單元 253,并完成盤盒201的組裝動作進行說明。
圖9是盤盒201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圖,表示將盤盒 201'開放至第二開放狀態(tài)的狀態(tài)。與圖6所示的狀態(tài)不同,第一及第二鎖 定桿部241、 242不存在,因此,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相對于第 一狀態(tài)向箭頭231A方向、箭頭232A方向旋轉,與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 (支承基座部件205)抵接。由此,形成比圖6 (b)所示的第一開放狀態(tài) 的開口部230w大的、第二開放狀態(tài)的開口部230w'。在第二開放狀態(tài)下, 能夠使盤10向箭頭200B方向移動,向盤盒201'內插入,或向箭頭200A 方向移動,取出盤盒201'內的盤10。
若從圖9所示的狀態(tài)將盤10向箭頭200B移動時,則如圖10所示, 盤收容部230開放至第二開放狀態(tài),因此,盤10通過開口部230w',插入 盤盒'的內部。
若從圖10所示的狀態(tài),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分別向箭頭 231B方向、箭頭232B方向轉動時,則如圖11所示,盤收容部230完全 閉塞,盤10收容于盤收容部230內。在該狀態(tài)下,鎖定單元253未插入 盤盒201',因此,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閉塞自如。另外,還能夠將閉塞 的盤收容部230開放至第二開放狀態(tài),并取出盤IO。
另外,如圖6所示,基于盤裝置的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閉塞是通過將 在盤裝置設置的開閉部件151、 152卡合于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 的槽口部231d、 232d而進行,因此,在盤盒201'的狀態(tài)下,也能夠沒有 問題地裝填于盤裝置,進行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閉塞。從而,未插入有鎖 定單元253的盤盒201'作為盤10的插入及取出自如的盤盒發(fā)揮功能。例 如,可以在裝填盤盒201的盤裝置的檢查工序、或游戲軟件的開發(fā)等頻繁 需要盤10的更換的制造/開發(fā)工序中利用盤盒201'。
若從圖ll所示的狀態(tài),按照箭頭200A方向,將鎖定單元253從插入 口 205t (圖4)插入支承基座部件205內時,則如圖12所示,第一及第二 鎖定桿部241、 242的操作部241c、 242c與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 (支承 基座部件205)的內壁抵接。由此,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分別向 箭頭241A方向、箭頭242A方向轉動。另外,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主體
26250t彈性變形,鎖定桿支承部250整體撓曲的同時,鎖定單元253插入支承基座部件205。
除了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轉動之外,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主體250t撓曲,由此在插入鎖定單元253時,能夠使鎖定單元253整體大幅度變形。因此,能夠減小鎖定單元253的插入時的負荷,鎖定單元253變得容易插入。即,容易組裝盤盒201。
另外,通過鎖定單元253整體撓曲,鎖定桿支承部250的第一保持爪部251a、 251b先于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而與支承基座部件205卡合。因此,插入鎖定桿支承部250時,四個保持爪部中只有兩個同時卡合,能夠降低插入鎖定單元253時所需的力。因此,提高盤盒201的組裝性。
若從圖12的狀態(tài),將鎖定單元253進而向箭頭200A插入,則鎖定單元253整體如上所述地撓曲,因此,第一保持爪部251a、 251b先與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第一卡合部221a、 221b (及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的第一卡合部211a、 211b)卡合。接著,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與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第二卡合部221c、 221d (及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的第二卡合部211c、 211d)卡合。
其結果,如圖13所示,鎖定單元253完全地裝入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內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卡止桿部241b、 242b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卡止部231c、 232c卡合,限制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向箭頭231A方向、箭頭232方向的轉動。同時,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操作部241c、 242c向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側面的鎖定解除用槽200a、 200b內突出。由此,完成盤盒201。
這樣,通過鎖定單元253裝入到盤盒201',在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下,利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來鎖定盤收容部230的旋轉。另外,在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狀態(tài)下,如圖6 (b)所示,利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或鎖定桿支承部250,限制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232向箭頭231A方向、箭頭232A方向轉動,防止盤10的取出。
還有,在所述組裝步驟中,將鎖定單元253插入盤盒201'時,閉塞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之后,插入支承基座部件205。但是,在開放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K 232的狀態(tài)下也能夠組裝。
27圖14是表示從開放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狀態(tài),插入鎖定 單元253的情況下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圖。如圖14所示,若在將第一及 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開放的狀態(tài)下,插入鎖定單元253,則第一及第二 鎖定桿部241、 242的操作部241c、 242c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 的卡止部231c、 232c抵接。
因此,若將鎖定單元253向箭頭200A插入,則通過與第一及第二鎖 定桿部241、 242的操作部241c、 242c的抵接,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分別向箭頭231B方向、箭頭232B方向轉動。由此,即使在將第一及 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開放的狀態(tài)下,插入到鎖定單元253的情況下, 也能夠伴隨鎖定單元253的插入動作,閉塞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232, 沒有任何問題地組裝盤盒201。因此,能夠不取決于插入鎖定單元253時 的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閉塞的狀態(tài)而進行組裝,能夠減小組裝時的作業(yè)錯 誤。另外,盤收容部230與裝入鎖定單元253的動作聯(lián)動而閉塞,因此, 還能夠減少組裝工序數(shù)。
盤盒201的所述組裝可以通過手動來進行,也可以使用組裝裝置來自 動進行。以下,參照圖15 圖17,說明組裝盤盒200的組裝裝置的一例。 圖15、圖16及圖17是盤盒200的組裝裝置300的主要的結構要件的立體 圖,分別表示插入盤10的狀態(tài)、插入鎖定單元253的狀態(tài)及盤盒200的 組裝結束狀態(tài)下的組裝裝置300。
如圖15 圖17所示,盤盒200的組裝裝置300包括保持插入鎖定 單元253前的盤盒201'的盒保持部310;保持鎖定單元253,引導鎖定單 元253的移動的組裝基座部件320;具有盤10的插入口,在鎖定單元253 的插入動作時成為按壓部件的盤插入引導部330。另外,在組裝基座部件 320設置有引導鎖定單元253向箭頭300A方向及箭頭330B方向的移動的 組裝引導部321、 322。盒保持部310能夠利用未圖示的機器人臂等,向箭 頭300A方向及箭頭330B方向移動。
其次,說明利用組裝裝置300的組裝動作。如圖15所示,在盒保持 部310位于組裝引導部321、 322的上方的狀態(tài)下,將盤盒201,裝填于盒 保持部310,將鎖定單元253裝填于組裝基座部件320。盤盒201'以支承 基座部件205位于下側的方式被垂直保持。因此,盤盒201'的第一及第二
28盤收容部231、 232分別利用自重,向箭頭231A方向、232方向轉動,形成第二開放狀態(tài)的開口部230w'。
若從設置于盤插入引導部330的盤插入口 335插入盤10,則盤10被盤插入口 335引導的同時,利用自重,向箭頭330A方向移動(下落),插入盤盒201,內部。
若從插入有盤10的狀態(tài)(參照圖10),將盒保持部310向箭頭300A方向移動時,則如圖16所示,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與在組裝引導部321、 322設置的錐部321a、 322a抵接,由此,分別向箭頭231B方向、箭頭232B方向開始轉動。另一方面,通過盒保持部310向箭頭300A方向移動,鎖定單元253從支承基座部件205的插入口 205t插入到盤盒201'內。此時,如利用圖12的說明,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與盤盒201,的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內壁抵接,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主體250t彈性變形,鎖定單元253整體撓曲。由此,將鎖定單元253插入支承基座部件205。
進而,若將盒保持部310向箭頭300A方向移動,則如圖17所示,鎖定單元253完全地裝入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內部。此時,利用盤插入引導部330將盤盒201,上部向箭頭300A方向按壓,由此如圖13所示,第一保持爪部251a、 251b及第二保持爪部251c、 251d分別與第一卡合部221a、221b及第二卡合部221c、 221d卡合。另外,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242的操作部241c、242c向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側面的鎖定解除用槽200a、200b內突出。由此,結束盤盒201的組裝。
這樣,在組裝盤盒201的情況下,盤10的插入方向和鎖定桿支承部250的插入方向相同(朝向相反)。因此,能夠利用自一方向的組裝動作來組裝盤盒201。盤盒201的組裝裝置如上所述,僅需要向一方向的移動動作,不需要復雜的臂等的動作。因此,能夠簡單化組裝裝置。
另外,通過如上所述地使盤10的插入方向成為垂直地構成組裝裝置,能夠進行利用重力的組裝作業(yè)。由此,例如,能夠省去如上所述地轉動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動作,能夠進一步簡單化組裝裝置。
另外,通過在垂直方向上構成裝置,能夠減小裝置的構成面積。其結果,能夠提高組裝設備的空間利用效率,在有限的工廠空間中導入更多的多個設備。從而,還能夠提高生產(chǎn)率。
還有,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如圖5所示, 經(jīng)由轉動鉸鏈部250a、 250b及彈性部241d、 242d,分別在兩處與鎖定桿 支承部250 —體地構成。但是,如圖18 (a)所示,斷開彈性部241d、 242d 的端部241d'、 242d'和鎖定桿支承部250的接合,僅用轉動鉸鏈部250a、 250b,將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和鎖定桿支承部250 —體地構成 也可。另外,如圖18 (b)所示, 一體化彈性部241d、 242d和轉動鉸鏈部 250a、 250b,僅用轉動鉸鏈部250a、 250b將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 和鎖定桿支承部250 —體地構成也可。
如圖18 (a)或圖18 (b)所示,通過僅經(jīng)由轉動鉸鏈部250a、 250b, 將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分別在一處與鎖定桿支承部250 —體地 構成,使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向箭頭241A方向、箭頭242A方 向轉動的情況下,彈性部241d、 242d的彈性變形引起的彈性力的影響不 易作用于鎖定桿支承部250整體,鎖定桿支承部250整體難以彈性變形。 因此,能夠將彈性部241d、 242d的彈性力設計得小。換而言之,能夠將 盤收容部230的鎖定解除力設定得小。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收容于盤盒201的盤10上,與收容直徑 小的盤的盒(例如,MD盒)不同地,在盤10上未設置有金屬制夾板。 但是,出于廢止夾具機構引起的盤裝置的簡單化或堵塞盤盒201的盤10 上表面的盤收容部230而引起的加強等目的,再現(xiàn)設置夾板也可。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與第一 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抵接,與鎖定桿支承部250的插入動作聯(lián)動, 盤收容部230閉塞。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以鎖定桿支承部250通過與 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抵接而閉塞盤收容部230的方式來構成盤 盒也可。
從上述明確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盤盒可知,能夠在盤收容部230及支 承基座部件205構成的盤盒20r的組裝結束后裝入鎖定單元253,該鎖定 單元253限制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量,并在閉塞時鎖定盤收容部230。因 此,在盤盒201'單體的狀態(tài)下,能夠將盤收容部230開放至能夠取出盤10 的位置,能夠通過在將盤10插入盤盒201,后,將鎖定單元253從支承基
30座部件205的插入口插入,完成盤盒201。由此,能夠完全地分離盤10的制造和盤盒201的組裝工序。其結果,能夠在各自的場所進行在工法及檢查方法等存在大的差異的盤10的制造、和盤盒201的組裝,能夠提高制造工序的自由度,并且,能夠大幅度削減制造成本。
另外,通過插入鎖定單元253,在盤收容部230的閉塞時,能夠進行盤收容部230的鎖定,在盤收容部230的開放時,能夠限制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量,并且,能夠防止盤IO自盤盒201的取出。
另外,通過一體地構成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和鎖定桿支承部250,能夠大幅度削減部件件數(shù),進而,能夠削減組裝工時。從而,能夠降低盤盒201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將鎖定單元253插入支承基座部件20r時,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或鎖定桿支承部250與盤收容部230的一部分抵接,因此,能夠與鎖定單元253的插入動作同步,并使盤收容部230 —定閉塞。從而,能夠與盤收容部230的開放狀態(tài)無關地將鎖定單元253插入支承基座部件253。由此,能夠減少盤盒組裝時的作業(yè)錯誤。進而,利用鎖定單元253的插入動作,閉塞盤收容部230,因此,能夠削減盤盒201的組裝工時,能夠降低盤盒201的制造成本。
另外,即使未插入有鎖定單元253的盤盒201'也能夠裝填于盤裝置,因此,能夠在盤裝置的檢査工序或游戲軟件開發(fā)等中,頻繁需要盤10的更換的制造及開發(fā)工序中使用盤盒201'。因此,不需要制作用于進行制造及開發(fā)的專用夾具,能夠用實際制品代替,能夠削減制造及開發(fā)費。(第二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二實施方式。
圖19是表示盤盒202的構成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如圖19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由不同于鎖定桿支承部250的部件構成這一點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盤盒201不同。其他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要件或對應的構成要件標注相同的參照符號,省略盤盒202的整體的結構及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閉塞動作。
如圖19所示,鎖定單元253,包括第一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和鎖定桿支承部250,通過將鎖定單元253'裝入支承基座部件205,以第 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閉塞的狀態(tài)鎖定他們的轉動。
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將設置于鎖定桿支承部250的轉動鉸 鏈部250a及250b插入在第一鎖定桿部241'設置的轉動中心孔241a及在 第二鎖定桿部242'設置的轉動中心孔242a,安裝為轉動自如。
第一鎖定桿部241,包括卡止桿部241b、操作部241c、和彈性部241d。 卡止桿部241b在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下,與第一盤收容部231的卡 止部231c抵接,限制第一盤收容部231的轉動。操作部241具備自外 部的卡止桿部241b;自外部操作第一鎖定桿部241的操作部241c;通過 克服自外部的操作而彈性變形來產(chǎn)生作用力的彈性部241d。
第一鎖定桿部241,包括卡止桿部241b、操作部241c、彈性部241d。 卡止桿部241b在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下,與第一盤收容部231的卡 止部231c抵接,限制第一盤收容部231向開放狀態(tài)轉動。通過從外部按 下操作部241c,能夠以轉動中心孔241a為軸轉動,對第一鎖定桿部241, 進行施力。彈性部241d通過克服操作部241c引起的施力而彈性變形,在 第一鎖定桿部241產(chǎn)生作用力。
同樣,第二鎖定桿部242'包括卡止桿部242b;操作部242c和彈性 部242d??ㄖ箺U部242b在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下,與第二盤收容部 232的卡止部232c抵接,限制第二盤收容部232向開放狀態(tài)轉動。通過從 外部按下操作部242c,能夠以卡止桿部241b為軸轉動,而對第二鎖定桿 部242'進行施力。彈性部242d通過克服操作部242c引起的施力而彈性變 形,在第二鎖定桿部242產(chǎn)生作用力。
另外,在盤盒202上,用于操作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鎖 定解除用槽200a、 200b設置于盤盒202的兩側面。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 241,、 242,的操作部241c、 242c從在鎖定解除用槽200a、 200b的底部設 置的開口向槽內突出。但是,操作部241c、 242c構成為不從盤盒202的 外形突出,防止由于自外部的有意圖的操作,導致盤收容部230鎖定被解 除。
進而,如第一實施方式中的說明,用于插入鎖定單元253'的插入口 205t 形成于支承基座部件205。
32其次,參照圖20及圖21的同時,說明支承基座部件205及鎖定單元253'的結構。
圖20是表示鎖定單元253,和支承基座部件205的結構的立體圖,(a)表示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和鎖定單元253,, (b)表示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和鎖定單元253'。
圖21是表示鎖定單元253'的結構的俯視圖,(a)表示向支承基座部件205裝入前的狀態(tài),(b)表示向支承基座部件205裝入的中途的狀態(tài),(c)表示向支承基座部件205裝入后的狀態(tài)。
如圖20所示,鎖定桿支承部250包括相對于支承基座部件205,將鎖定單元253'向箭頭200A方向插入而裝入時的防脫落用保持爪部251a、251b、上部保持凸部251c、 251d及下部保持凸部251e、 251f。
保持爪部251a、 251b與支承基座部件205的插入口 205t的長邊方向上的兩端附近卡合。上部保持凸部251c、 251d及下部保持凸部251e、 251f分別與構成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及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支承基座部件205的緣部的中央部附近卡合。
另外,為了防止裝入鎖定桿支承部250的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242脫落,在鎖定桿支承部250設置有防脫落部252、 252b,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設置有脫落防止肋241f、 242f。
鎖定桿支承部250由彈性部件構成,在鎖定桿支承部250主體未設置有加強肋等。因此,主體250t容易彈性變形。如后所述,將鎖定單元253'相對于支承基座部件205,向箭頭200A方向插入時,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主體250t彈性變形,鎖定單元253,整體撓曲,由此提高組裝性。
另外,在鎖定桿支承部250上設置有定位孔罩部255a、 255b,其以在向支承基座部件205裝入時,形成將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設置的定位孔225a、 225b作為開口的凹部的方式,覆蓋定位孔225a、 225b。由此,防止塵埃從定位孔225a、 225b向支承基座部件205內部進入。
如圖20 (a)所示,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內部設置有與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保持爪部251a、 251b分別卡合的卡合部221a、 221b;與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下部保持凸部251e、 251f分別卡合的卡合凹部221c、221d,在卡合部221a、 221b設置有用于將鎖定單元253,向箭頭200A方向
33容易地插入的錐面。
另外,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設置有進行與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
重疊時的定位的定位孔222a、 222b。
同樣,如圖20 (b)所示,在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的內部設置有與 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上部保持凸部251c、 251d分別卡合的卡合凹部211c、 211d。
在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設置有與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設置的定 位孔222a、 222b卡合,進行定位的定位凸臺212a、 212b。
另外,在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的卡合凹部211c、 211d附近及下部支 承基座部件220的卡合凹部221c、 221d的附近即插入口 205t的長邊方向 的中央附近分別設置有肋。因此,將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和下部支承基 座部件220重疊而熔敷或粘接時,除了構成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側面部的 肋部分之外,將這些肋相互熔敷或粘接,由此接合支承基座部件205的中 央部。由此,在未裝入鎖定單元253'的狀態(tài)下,也能夠提高支承基座部件 205的強度。
另外,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保持爪部251a、 251b與下部支承基座部件 220的卡合部221a、 221b卡合,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上部保持凸部251c、 251d及下部保持凸部251e、 251f與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的卡合凹部 211c、 211d及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卡合凹部221c、 221d分別卡合。 因此,將鎖定單元253可靠地保持于鎖定單元253。
還有,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地,將支承基座部件205 的中央部附近的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保持在鎖定桿支承部250的厚度方向 上卡合。因此,部件將卡合部中的卡合量設為比第一實施方式大。但是, 通過設置與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各自卡合的 保持凸部,增加卡合部位,提高鎖定單元253'的保持強度。
其次,參照圖21的同時,說明由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和鎖 定桿支承部250構成的鎖定單元253'的組裝。
如圖21 (a)所示,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由與鎖定桿支承部250不同的部件構成。還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 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由相同部件(表背相同的形狀)構成,實現(xiàn)部件的金屬模成本的削減、和組裝時引起的部件間差異的防止。
在從圖21 (a)的狀態(tài),使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彈性部241d、 242d彈性變形,分別向箭頭241A方向、箭頭242A方向傾斜的狀態(tài)下,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轉動中心孔241a、 242a中插入轉動支承軸250a、 250b。由此,如圖21 (b)所示,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242'的防脫落肋241e、242e、和鎖定桿支承部250的防脫落部252、252b不接觸的狀態(tài)下,將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裝入鎖定桿支承部250。
若從圖21 (b)的狀態(tài),利用彈性部241d、 242d的作用力,將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向箭頭241B方向、箭頭242B方向轉動,則如圖21 (c)所示,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脫落防止肋241f、 242f分別與鎖定桿支承部250的防脫落部252、 252b卡合,完成鎖定單元253。該脫落防止肋241f、 242f和防脫落部252、 252b在鎖定桿支承部250的旋轉支承軸250a、 250b的軸向上重疊,因此,防止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242'從鎖定桿支承部250的旋轉支承軸250a、 250b脫落。從而,能夠在不進行螺釘固定或利用其他部件的緊固等的情況下,完成鎖定單元253',能夠削減部件件數(shù)、組裝工時。
還有,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設置有抵接部241e、 242e,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將鎖定單元253,裝入支承基座部件205,由此抵接部241e、 242e里也能夠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彈性部241d、242d的作用力,與支承基座部件205內壁抵接。該抵接部241e、 242e作為止動器發(fā)揮功能,因此,提高盤盒201中的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242'的位置精度。
其次,說明盤盒202的組裝。圖22是表示將盤10和鎖定單元253'插入盤收容部230開放至能夠進行盤10的取出、插入的位置的第二開放狀態(tài)下的盤盒202,的組裝動作的立體圖。
如第一實施方式中的說明,首先,將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的旋轉支承軸220a、 220b插入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轉動中心孔231a、232b,將上部支承基座部件210熔敷或焊接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由此,組裝圖22所示的狀態(tài)的盤盒202'。另外,如上所述地組裝鎖定單元
35253,。
以下,參照圖23 27的同時,說明向盤盒202'裝入盤10和鎖定單元 253',完成盤盒202的組裝動作。
圖23是表示盤盒202的組裝動作中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圖,表示將 盤盒202'開放至第二開放狀態(tài)的狀態(tài)。如圖23所示,第一及第二盤收容 部231、 232同步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 (支承基座部件205),被限制為 不向箭頭231A方向、箭頭232A方向轉動。因此,第二開放狀態(tài)的開口 部230w '比圖6 (b)所示的第一開放狀態(tài)的開口部230w大,能夠將盤 10按箭頭200A方向或箭頭200B方向拔出放入。
從圖23所示的狀態(tài),將盤10按照箭頭200B方向插入盤盒202'。如 圖24所示,盤收容部230開放至第二開放狀態(tài),因此,盤10通過開口部 230w',插入盤盒202'的內部。
若從圖24所示的狀態(tài),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分別向箭頭 231B方向、箭頭232B方向轉動,則如圖25所示,盤收容部230完全閉 塞,盤10收容于盤收容部230。在該狀態(tài)下,插入鎖定單元253',因此, 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閉塞自如。另外,也可以將盤收容部230開放至第二 開放狀態(tài),將盤10取出。
如參照圖6的說明,基于盤裝置的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閉塞通過使在 盤裝置設置的開閉部件151、 152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槽口 部231d、232d卡合而進行。因此,即使為未裝入鎖定單元253'的盤盒202', 也可以沒有問題地裝填于盤裝置,進行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閉塞。從而, 就盤盒202'來說,自盒內部的盤10的取出自如,例如,可以在裝填盤盒 202的盤裝置的檢查工序、或游戲軟件的開發(fā)等頻繁需要盤10的更換的制 造/開發(fā)工序中使用。
如從圖25的狀態(tài),將鎖定單元253'按箭頭200A方向插入盤盒202', 則如圖26所示,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操作部241c、 242c與 下部支承基座部件220 (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內壁抵接。由此,第一及 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以轉動支承軸250a、 250b為中心分別向箭頭241A 方向、箭頭242A方向轉動,并且,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主體250t彈性變 形,鎖定單元253'整體撓曲的同時,插入支承基座部件205。除了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轉動之外,通過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主體250t撓曲,能夠在插入鎖定單元253,時,使鎖定單元253,整體大幅度變形。因此,能夠降低鎖定單元253'的插入時的負荷,容易插入鎖定單元253'。即,容易組裝盤盒202。
另外,通過鎖定單元253'撓曲,鎖定桿支承部250的保持爪部251a、251b先于保持凸部251c 251f與支承基座部件205卡合。在插入鎖定單元253'時,六個保持爪部或保持凸部中只有兩個同時卡合,因此,能夠降低插入鎖定單元253'時所需的力。因此,提高盤盒202的組裝性。
若從圖26的狀態(tài),將鎖定單元253'向箭頭200A方向插入,則如上所述,鎖定桿支承部250整體撓曲,因此,保持爪部251a、 251b先卡合,接著保持凸部251c 251f卡合。由此,如圖27所示,鎖定單元253'完全裝入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內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卡止桿部241b、 242b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卡止部231c、 232c卡合,限制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向箭頭231A方向、箭頭232方向轉動。同時,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操作部241c、 242c向支承基座部件205的側面的鎖定解除用槽200a、 200b內突出。由此,完成盤盒202。
通過將鎖定單元253,裝入盤盒202,,在盤收容部230閉塞的狀態(tài)下,利用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鎖定盤收容部230的轉動。另外,在盤收容部230開放的狀態(tài)下,如參照圖6(b)的說明,利用鎖定單元253',限制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向箭頭231A方向、箭頭232A方向進而轉動,開口部變大的情況。由此,防止盤10的取出。
還有,在所述組裝步驟中,再將鎖定單元253,裝入盤盒202,時,閉塞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后,插入支承基座部件205。但是,從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開放的狀態(tài)裝入鎖定單元253,也可。
圖28是表示從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開放的狀態(tài)插入鎖定單元253'的情況下的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面圖。如圖28所示,若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開放的狀態(tài)下,插入鎖定單元253',則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的操作部241c、 242c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的卡止部231c、 232c抵接。因此,若將鎖定單元253,向箭頭200A方向插
37入,則由于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操作部241c、 242c的抵接, 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分別向箭頭231B方向、箭頭232B方向轉 動。從而,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31、 232開放的狀態(tài)下,插入到鎖定 單元253,的情況下,也能夠使鎖定單元253,聯(lián)動于插入動作而閉塞盤收容 部230,沒有任何問題地組裝盤盒202。因此,能夠不取決于插入鎖定單 元253'時的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閉塞的狀態(tài)而進行組裝,能夠減少組裝 時的作業(yè)錯誤。另外,聯(lián)動于裝入鎖定單元253,的動作,盤收容部230閉 塞,因此,還能夠削減組裝工時。
從以上的說明明確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盤盒可知,與第一實施方式相 同地,將能夠限制盤收容部230的開放量,閉塞時能夠進行盤收容部230 的鎖定的鎖定單元253'在盤收容部230及支承基座部件205構成的盤盒 202'的組裝完成后裝入。因此,在盤盒202'單體的狀態(tài)下,能夠將盤收容 部230開放至能夠取出盤10的位置,在將盤10插入盤盒202,后,將鎖定 單元253'從支承基座部件205的插入口插入,由此能夠完成盤盒202。由 此,能夠將盤10的制造和盤盒202的組裝工序完全分離。其結果,能夠 將工法及檢査方法等上存在大的差異的盤10的制造、和盤盒202的組裝 工序在各自的場所進行,提高制造工序的自由度,并且,能夠大幅度削減 制造成本。
另外,通過插入鎖定單元253',能夠在盤收容部230的閉塞時,進行 盤收容部230的鎖定,在盤收容部230的開放時,限制盤收容部230的開 放量,并且,能夠防止盤IO自盤盒202取出。
另外,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地,通過用與鎖定桿支承部250不同的部 件構成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能夠使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以支承軸為中心轉動,能夠穩(wěn)定化旋轉動作。進而,能夠由其他材料 構成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和鎖定桿支承部250,或能夠將第一 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的彈性部241d、 242d的彈簧性調節(jié)為最佳, 因此,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241'、 242,及鎖定桿支承部250的設計自由度
i日古 促冋。
(第三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盤盒的第三實施方式。圖29 (a)及(b)是表示
38本發(fā)明的盤盒203的整體結構的立體圖,圖30是表示圖29所示的盤盒203的內部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31 (a)及(b)是表示圖29所示的盤盒203的背面?zhèn)鹊牧Ⅲw圖。如這些圖所示,盤盒203具備;由上部支承基座部件941及下部支承基座部件942構成的支承基座部件940;由第一盤收容部上體921及第一盤收容部下體922構成的第一盤收容部920;由第一盤收容部上體931及第一盤收容部下體932構成的第二盤收容部930。另外,具備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
支承基座部件940、第一盤收容部920、及第二盤收容部930分別對應于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支承基座部件205、第一盤收容部210、及第二盤收容部220,具備相同的功能。
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是在盤910的厚度方向上具有間隙的袋形狀,如圖29 (a)及圖31 (a)所示,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及930閉塞的狀態(tài)下,各自的袋形狀的開口的緣部分相互密接,盤910的整個面不露出地覆蓋盤910而收容。
另外,如圖29 (b)及圖31 (b)所示,將為了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開放的狀態(tài)下,利用主軸馬達、夾具部件等使盤910旋轉的機構,從盤盒203的外部,卡住盤910,及使進行記錄及/或再現(xiàn)的頭進入,接近盤910的大致扇形區(qū)域的開口部900A由支承基座部件940、和第一盤收容部920及第二盤收容部930構成。
從而,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同時具備如下兩個功能,艮口呈盤盒203的外殼的功能、和將開口部900A開放及閉塞的功能。
另外,如圖31所示,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942設置有用于與在使用盤盒203的盤裝置(未圖示)內能夠旋轉地載置的盤910平行的面內的盤盒203定位的、第一及第二定位孔940CL及940CR。另外,在下部支承基座部件942的兩側面部設置有第一及第二槽口部940DL、 940DR。第一及第二槽口部940DL、 940DR例如用于防止托架式裝載中的盤盒203的表背倒置而裝填的情況而使用,或為了縫隙裝載方式中的用于盤盒203的把持等而使用。
如圖30所示,通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942設置的第一及第二旋轉支承軸942A、 942B分別插入在第一盤收容部920設置的轉動中心孔922A
39及在第二盤收容部930設置的轉動中心孔932A,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能夠轉動地安裝于支承基座部件940。
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分別具備相互嚙合而卡合的聯(lián)動部 922C、 932C。由此,第一盤收容部920和第二盤收容部930能夠向相互相 反的方向聯(lián)動而進行轉動。
另外,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設置有第一及第二槽口部 922B、 932B,為了進行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的開放及閉塞的動 作而使用。
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分別具有鎖定轉動中心孔951及鎖 定轉動中心孔961,在這些孔中插入設置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942的第一 及第二轉動支承軸942D、 942D。由此,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轉 動自如地安裝于支承基座部件940。
第一鎖定桿部950包括卡止桿部953、操作部952、和彈性部954???止桿部953在盤收容部930閉塞的狀態(tài)下,與第一盤收容部920的卡止部 923抵接,限制第一盤收容部920向開放狀態(tài)轉動。通過從外部按下操作 部952,能夠以鎖定轉動中心孔951為軸轉動,對第一鎖定桿部950進行 施力。彈性部954通過克服操作部952引起的施力而彈性變形,在第一鎖 定桿部950產(chǎn)生作用力。
同樣,第二鎖定部件%0包括卡止桿部963、操作部962、和彈性 部964??ㄖ箺U部963在盤收容部930閉塞的狀態(tài)下,與第二盤收容部930 的卡止部933抵接,限制第二盤收容部930向開放狀態(tài)轉動。通過從外部 按下操作部962,能夠以鎖定轉動中心孔961為軸轉動,而對第一鎖定部 件960進行施力。彈性部964通過克服操作部962的施力而彈性變形,在 第二鎖定部件960產(chǎn)生作用力。
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及操作部952、 962在將盤盒203裝填 于盤裝置時,被設置于盤裝置的部件按下。在盤盒203設置有用于使按壓 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的操作部952、 962的部件通過的鎖定解除 用槽。
具體來說,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及支承基座部件940在與 連結作為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的旋轉轉動中心的轉動中心孔922A、 932A的線段正交的側面上具備鎖定解除用槽。更具體來說,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分別設置有第一收容部用槽920A及第二收容部用槽930A。在支承基座部件940設置有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閉塞的狀態(tài)下,第一收容部用槽920A和左主體槽940AL、及第二收容部用槽930A和右主體槽940AR分別形成連續(xù)的一個槽。
圖32 (a)及(b)是表示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的操作部952、962附近的結構的剖面圖。在支承基座部件940的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的底部分別設置有開口 940Gl、 940GR,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的操作部952、 962分別從開口 940G1、 940GR向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內突出。但是,不從盤盒203的外形突出,即不從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突出。由此,防止從外部不經(jīng)意地按下操作部952、 962的情況。
如以下的詳細的說明,在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鎖定的狀態(tài)下,以952、 962所示的第一突出量C3、 C4從開口 940GL、 940GR向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內突出。另外,在解除了鎖定的狀態(tài)下,以952B、 962B所示的從開口 940GL、 940GR向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內突出。
另外,在將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的盤盒203插入盤裝置時,成為前端的一側的相反側的底部上設置有突出部947L、 947R。突出部947L、 947R的自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的底部的突出量用B5、 B6示出。
突出量B5、 B6小于第一突出量C3、 C4,且大于第二突出量C1、 C2。通過滿足該關系,能夠利用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正確地解除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的鎖定。另外,通過使突出部947L、 947R與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抵接,在將盤盒203前后倒置而插入盤裝置的情況下,突出部947L、 947R作為止動器發(fā)揮功能。
其次,參照圖33 圖36的同時,說明盤盒203中的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的開放或閉塞動作。
圖33是在對應于盤盒203的盤裝置500中插入盤盒203前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如圖33所示,盤裝置500具備驅動器基座720;主軸馬達730;
光頭740;盒固定器760。
在主軸馬達730設置有旋轉工作臺730a,在旋轉工作臺730a載置盤 910,由此主軸馬達730使盤910旋轉。
光頭740對盤910進行記錄及/或再現(xiàn)。光頭740通過未圖示的驅動源 被支承為,能夠沿第一及第二引導軸741及742,在旋轉工作臺730a載置 的盤910的徑向上移動。主軸馬達730及第一及第二引導軸741、 742固 定支承于驅動器基座720。
在驅動器基座720設置有與設置于盤盒203的定位孔940CL及940CR 嵌合的定位銷721、 722。定位銷721、 722在盤910的信息記錄面平行的 方向上對盤盒203定位。另外,定位銷721、 722包含支撐面721a、 722a, 在與盤910的信息記錄面正交的方向上對盤盒203定位。
盒固定器760保持盤盒203,相對于驅動器基座720,經(jīng)由轉動中心 孔720a及720b,利用帶有軸的小螺釘781及782,向箭頭D710a方向及 箭頭D710b方向轉動自如地被支承,。如后所述,在盒固定器760設置有: 用于在插入盤盒203時按下在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及960設置的第一 及第二操作部952及962的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鎖定解除 部762a、 762b分別具備在各自兩端具有相對于盤盒203的插入方向及 排出方向傾斜的錐面。另外,為了防止與在驅動器基座720設置的定位銷 721、 722的干擾而設置有退讓孔763a、 763b。定位銷721、 722貫通退讓 孔763a、 763b,插入在盒固定器760保持的盤盒203的定位孔940CL及 940CR。
在盒固定器760進而設置有第一及第二開閉桿851、 852。第一及第二 開閉桿851、 852通過相對于在盒固定器760設置的旋轉支承軸760a及 760b,與轉動中心孔851a及852a嵌合,轉動自如地支承于盒固定器760。 如后所述,第一及第二開閉桿851、 852的卡合部851c、 852c與在第一及 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設置的第一及第二槽口部922B、 932B卡合,進行 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的開閉動作。在第一及第二開閉桿851、 852 設置有用于用于向箭頭D720a方向及箭頭D720b方向施力的第一及第二 桿施力彈簧853、 854。
42其次,參照圖34 圖37的同時,說明盤裝置500的動作。
圖34是表示將盤收容部230插入盤裝置500前的狀態(tài)的圖,圖35是盤盒203插入盤裝置500至第一及第二槽口部922B、 932B到達卡合部851c、 852c為止的狀態(tài)的圖,圖36是盤盒203插入盤裝置500至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幵放位置的狀態(tài)的圖。還有,在圖34 圖36中,為了便于理解,未圖示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從閉塞狀態(tài)成為開放狀態(tài)為止的動作無關的、在驅動器基座720—體地構成的一系列部件。
另外,同樣為了便于理解,在圖34 圖36中,未示出圖29所示的狀態(tài)下的盤盒203的表側面的結構部即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上體931、 932、上部支承基座部件941、盤910。
如圖34所示,盤盒203從盒固定器760的固定器開口部開始,被引導壁761a、 761b引導而向箭頭D760A方向插入。此時,在引導壁761a、761b設置的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插入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設置的第一收容部用槽920A、及第二收容部用槽930A,沿這些槽相對地移動。若插入進展,則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在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內移動。
如圖35所示,在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設置的操作部952、962與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抵接,并被按下。由此,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向箭頭D951A方向及箭頭D961A方向轉動。此時,在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設置的卡止桿部953、 963分別從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設置的第一及第二卡止部923、 933離開。由此,解除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的鎖定,從而能夠向箭頭D922A方向及箭頭D932A方向轉動。
此時,同時如圖35所示,在以規(guī)定的狀態(tài)待機的第一及第二開閉桿851、 852設置的第一及第二卡合部851c、 852c與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設置的第一及第二槽口部922B、 932B卡合。
然后,若接著使盤盒203向箭頭D760A方向移動,則第一及第二卡合部851c、 852c與第一及第二槽口部922B、 932B卡合的狀態(tài)下,第一及第二開閉桿851、 852分別向箭頭D851A方向及箭頭D852A方向轉動。伴隨于此,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分別向箭頭D922A方向及箭頭D932A方向轉動,如圖36所示,盤盒203形成為開放狀態(tài)。此時,第一 及第二操作部952、 962通過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的區(qū)域后 結束,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利用第一及第二彈性部954及964 的作用力,向箭頭D951B方向及箭頭D961B方向轉動,第一及第二鎖定 部件950及960恢復到形成為鎖定解除狀態(tài)前的狀態(tài)。
由此,例如,第一及第二彈性部954、 964和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由樹脂材料一體地構成的情況下,也避免應力施加于第一及第二彈性 部954、 964的狀態(tài)下維持長時間的情況,能夠避免樹脂材料的蠕變現(xiàn)象。
為了將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形成為閉塞狀態(tài),通過從圖36 所示的狀態(tài),進行上述過程的相反動作即向箭頭D760B方向使盤盒203 移動而進行。
若使盤盒203向箭頭D760B方向移動,則第一及第二卡合部851c、 852c與第一及第二槽口部922B、 932B卡合的狀態(tài)下,第一及第二開閉桿 851、 852分別向箭頭D851B方向及箭頭D852B方向轉動。伴隨于此,第 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930分別向箭頭D922B方向及箭頭D932B方向轉 動,如圖35所示,盤盒203形成為閉塞狀態(tài)。
在圖35所示的狀態(tài)下,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形成為與 第一及操作部952、 962抵接的狀態(tài),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分貝 向箭頭D951A方向及箭頭D961A方向轉動。由此,進而使盤盒203移動 至圖34所示的狀態(tài)的情況下,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利用第一及 第二彈性部954、 964的各自的彈性力,分別向箭頭D951B方向及箭頭 D961B方向轉動而返回。由此,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的第一及 第二卡止桿部953及963與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設置的第一 及第二卡止部923、 933抵接,鎖定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的旋轉。
其次,詳細說明利用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的第一及第二 盤收容部920、 930的鎖定的解除。
還有,圖37 (a)及(b)是表示與解除鎖定部件950、 960的功能有 關的盒固定器760及盤盒203的尺寸的圖。另外,操作部952、 962附近 的結構示出在圖32 (a)及(b)中。在圖37中,用兩點劃線示出盤910 的外周。如上所述,在支承基座部件940的兩側面設置有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及930設置有第一及第二收容部用槽920A、 930A。這些具有相等的深度。另外,在將支承基座部件940的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的盤盒203插入盤裝置時成為前端的一側的相反側的底面上設置有突出部947L、 947R。
在圖37中,以盤910的中心設為0D,連結設置于下部支承基座部件942的第一旋轉支承軸942A和第二旋轉支承軸942B的相互的中心點的線段的中點設為012,從第一及第二缺欠關閉位置922B0及932B0到第一及第二缺欠打開位置922B1及932B1為止的、與連結點OD和點12的線段平行的方向有關的尺寸成分設為尺寸MIL及尺寸M1R。進而,在圖37及圖32中,將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960鎖定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930的向箭頭D922A方向及箭頭D932A方向的轉動的狀態(tài)下的第一及操作部952、 962的位置設為位置952B、 962B。
另外,通過位于位置952、 962時的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952、 962的、自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的槽底最遠的部位(頂點)與連結點OD和012的線段平行的直線分別設為直線Ll及L2,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及960為鎖定狀態(tài)時的第一及操作部952、 962的外形部分中、設置有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的一側的相反側的、直線Ll及L2的交點設為P3及P4。進而,連結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R的底部、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的斜面947LT及947RT、和直線Ll及L2的交點分別設為P5及P6。
此時,如圖34 圖36所示,為了通過將盤盒203插入盤裝置500,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可靠地解除基于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的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的鎖定狀態(tài)而開放,需要MIL<M2L、及M1RXM2R。
這是因為,僅為盤盒203的插入動作的情況下,首先,需要在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開始第一及第二操作部952、 962的按壓,與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的一部分干擾為止的距離內,使槽口部922B、 932B從第一及第二缺欠關閉位置922B0、 932B0移動至第一及第二缺欠打開位置922B1、 932Bl。
45此時,通過將斜面947LT、 947RT的、與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 940AR的結合部側形成為靠向第一及第二操作部952、 962側的方向的斜 面,在盤盒203插入結束后,能夠有效地避免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和左 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的干擾,能夠進一步縮短盤盒203的、插入 方向上的全長。
還有,如圖34 圖36所示,盤盒203正確地插入盤裝置500的情況 下,如圖36所示,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不會干擾第一及第二 鎖定解除部762a、 762b。但是,欲比圖36所示的狀態(tài)進一步插入盤盒203 情況下,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干擾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由此防止盤盒203從該狀態(tài)向里側進一步移動。由此,能夠防止盤 盒203向里側過度地插入的情況。
另外,盤盒203未正確插入盤裝置500的情況下,例如,如圖38所 示,欲將盤盒203的前后倒置,插入盤裝置500的情況下,左突出部947L 干擾第二鎖定解除部762b,右突出部947R干擾第一鎖定解除部962a,由 此防止進一步插入盤盒203。
此時,如圖38所示,能夠防止將盤盒203的前后倒置而插入的條件 的情況如下所述,即將第一鎖定解除部962a和第二鎖定解除部762b的 間隔、及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的相互的最頂部之間的間隔如圖 37 (a)及(b)所示地分別設置為B1及B2的情況下,BKB2。
但是,將B2的尺寸設為與盤盒203的整個寬度尺寸相同的情況下, 不能確保用于避免在結束向盤裝置500的插入時的、第一及第二操作部 952、 962和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的干擾的區(qū)域。因此,在 盤盒203的插入結束后,將第一及第二操作部952、 962和第一及第二鎖 定解除部762a、 762b維持為干擾的狀態(tài)。其結果,持續(xù)按壓第一及第二 操作部952、 962,維持壓力施加于第一及第二彈性部954、 964的狀態(tài)。
在這種情況下,若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950、 960和第一及第二彈性 部954、 964、及第一及第二操作部952、 962 —同一體地由樹脂材料等構 成,則維持壓力長時間施加于第一及第二彈性部954、 964的狀態(tài),弓|起 蠕變變形。
另外,其中,欲將B2的尺寸設為與盤盒203的整個寬度尺寸相同的基礎上,確保用于避免在結束向盤裝置500的插入時的、第一及第二操作
部952、 962和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的干擾的區(qū)域的情況下,需要使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向與盤盒203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側后退。即,需要增大盤盒203的插入方向的全長尺寸。另外,伴隨于此,盤裝置500的尺寸也變大,難以小型化盤盒203及盤裝置500。
因此,B2的尺寸優(yōu)選滿足BKB2的條件,且在可能的范圍內狹窄地設定。另外,若尺寸M2L及尺寸M2R過大,則盤盒203的整體的尺寸變得過大。因此,優(yōu)選將盤910的半徑尺寸大致設定為小尺寸。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盤盒可知,采用通過使具備開閉器功能和外殼功能的兩個盤收容部向兩個方向轉動,將開口部進行開放及閉塞的結構的盤盒中,設置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由此能夠防止盤盒203向與正規(guī)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的情況。即,避免盤盒203向相反方向錯誤地插入,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221及22從盤裝置500突出的狀態(tài)下,解除鎖定狀態(tài),形成為開放的狀態(tài)的情況。因此,能夠防止盤910不經(jīng)意地露出,或進而脫落,或盤910受到損傷的情況。
另外,能夠防止以正規(guī)的插入量以上過度地插入,能夠避免收容的盤、盤盒或盤裝置破損的情況。
在本實施方式的盤盒203中,除了上述效果之外,將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作為與盤盒203的插入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的定位部位利用,容易地進行盤盒203的盤裝置500內的定位。參照圖39及圖40,說明該效果。
圖39是表示將盤盒203向盒固定器60插入,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與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762b抵接臨前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40是表示這些抵接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如圖39所示,在將盤盒向盒固定器60插入時,力施加于盤盒203的中央附近的箭頭301所示的位置的情況下,盤盒203以姿勢大致穩(wěn)定的狀態(tài),向箭頭302A方向移動。
另一方面,若此時力施加于從中央偏離而箭頭305所示的位置,則第一第二卡合部151C、 152C與第一及第二槽口部221d、 222d卡合,但盤盒203相對于盒固定器60,向箭頭302方向具有自由度,因此,姿勢變得不穩(wěn)定,向箭頭302B方向產(chǎn)生力。因此,盤盒的插入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位置不穩(wěn)定。
然后,若將盤盒203向盒固定器60進而插入至圖40所示的狀態(tài),則 設置于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的斜面947LT/947RT與設置于第 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的解除部斜面762at、 762bt抵接。此時, 盤盒203向箭頭301方向被施加力的情況下,與圖39所示的情況相同地, 大致穩(wěn)定地向箭頭302A方向移動。另一方面,力施加于從中央偏離而箭 頭305所示的位置的情況下,也依然穩(wěn)定地只向箭頭302A方向產(chǎn)生力。
這理由如下所述。首先,若向盤盒203施加箭頭305B方向的力,則 如圖40所示,斜面947LT、 947RT與解除部斜面762at、 762bt抵接的狀態(tài) 下,箭頭310R、 310L所示的力施加于兩者的界面。作為其反力,盤盒203 受到箭頭320R、 3201所示的力。該箭頭320R、 320L所示的力的盤盒的插 入方向的正交方向、和與界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分別作為321L、 321R、 及322L、 322R。在力施加于盤盒203中箭頭305方向所示的位置的情況 下,箭頭3101、 310R所示的力相互相等,因此,箭頭321L、 321R所示的 力也當然相等。即,在插入盤盒203的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不產(chǎn)生力的不平 衡。從而,圖40所示的狀態(tài)即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與第一及 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 762b抵接的狀態(tài)下,盤盒203的位置穩(wěn)定。
本實施方式的盤盒203具備左突出部947L或右突出部947R,由此發(fā) 揮上述效果,但通過在盤裝置側進而設置利用左突出部947L或右突出部 947R的結構,能夠進一步提高裝填了盤盒203的狀態(tài)下的對位精度。
圖41表示在盤裝置500中,將第一定位抵接部762c進而設置于第一 鎖定解除部962a的例子。圖41僅表示盤盒203的設置有第一鎖定部件950 的一側的結構,但設置有第二鎖定部件960的一側,也具備與圖41所示 的結構對稱的相同結構。
如圖41所示,若第一鎖定部件950利用第一鎖定解除部762a解除鎖 定狀態(tài),開放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后,第一鎖定部件950再次 恢復為鎖定解除前的狀態(tài)為止,將盤盒203向箭頭D760A方向插入,則 第一定位抵接部762c進入在左主體槽940AL的末端設置的副槽部947Lb, 與左突出部947L的頂部947La抵接。設置有第二鎖定部件960的一側也 形成為相同的狀態(tài)。
48在該狀態(tài)下,第一定位抵接部762c能夠與左突出部947L的頂部抵接,進行與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定位。因此,能夠確保更高的位置精度。另外,同時在副槽部947Lb中,若將盤盒203的厚度方向上的槽的寬度設為狹窄,則第一定位抵接部762c進入副槽部947Lb,由此也能夠在副槽部947Lb進行盤盒203的厚度方向上的定位。
這樣的定位是盤盒203的插入將要結束之前進行。因此,在進入定位動作為止的盤盒203的插入動作中,能夠確保相對于少許的偏移的自由度,能夠在不損傷插入性的情況下,最終進行可靠的定位。
在支承基座部件的側面的左外形面949L進行盤盒203的插入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定位的情況下,為了確保精度,作為部件精度,需要將左外形面949L的整個面形成為高精度的面。相對于此,為了定位而使用左突出部947L的頂部947La的情況下,僅將成為頂部的面形成為高精度的面即可。因此,在制造支承基座部件940時,需要精度管理的面變小,能夠容易地進行制造時的精度管理。進而,左突出部947L的頂部947La的面為突出的面,因此,例如容易地利用切削等,進行最終的精加工。
另外,左突出部947L具有相對于左主體槽940AL的底面向非正交的方向n傾斜的斜面947LT,因此,圓滑地進行左突出部947L的頂部947La的面和第一定位抵接部762c的抵接。
另外,除去盤裝置500內的晃動,因此,尤其在移動電話等中使用的情況等下,還有效防止由于對設備的外部振動或設備自身發(fā)生的內部振動等,盤盒203相對于盤裝置500振動,發(fā)生振動聲的情況。
另外,如圖41所示,需要非常高精度的左突出部947L的頂部947La位于左主體槽940AL內,不從槽突出,被左外形面949L保護,由此不會容易地與外部接觸或沖撞。因此,能夠防止對用于進行定位的面的損傷或變形,能夠避免損傷精度。
另外,支承基座部件940如圖30所示,使上部支承基座部件941及下部支承基座部件942接合而構成。該接合例如使用超聲波熔敷或利用粘接劑的粘接等方法的情況下,能夠防止熔敷時熔融而滲出的材料向盤盒203的左外形面949L突出,能夠避免損傷外觀。
圖42是表示盤盒203收容于對應的盒箱600的狀態(tài)的圖。在盒箱600中收容盤盒203的情況下,也如參照圖41的說明,能夠利用與對盤盒203 的盤裝置500的定位相同的結構,進行定位。如圖42所示,通過使左寬 度定位部610L及右寬度定位部610R與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 的頂端部947La、 947Ra抵接,能夠進行收容于盒箱600的情況下的盤盒 203的與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定位。
在這種情況下,盤盒203也在盒箱600中被可靠地定位,另外,還能 夠利用抵接面中的摩擦力,提高保持力。另外,同時,左寬度定位部610L 及右寬度定位部610R進入副槽部947Lb、 947Rb,因此,在盤盒203的厚 度方向上也能夠進行定位。
另外,如圖41及圖42所示,左主體槽940AL及右主體槽940AR或 副槽部947Lb、 947Rb的、盤盒203插入盤裝置時成為前端的一側的相反 側成為開放狀態(tài)。因此,能夠將盤盒203裝配于圖43所示的盒豎立架800。 若副槽部947Lb及947Rb形成為開放狀態(tài),則如圖43 (a)所示,能夠向 開放部位插入引導肋850及860,由此能夠在厚度方向上限制盤盒203而 進行引導。
若在被引導肋850、 860引導的狀態(tài)下,將盤盒203相對于盒豎立架 800進而向箭頭D800方向按入,則支承壁830、 840分別向箭頭D810方 向及箭頭D820方向撓曲,副槽部947Lb、 947Rb通過引導肋850及860 結束后,開放支承壁830、 840的撓曲。由此,如圖43 (b)所示,將盤盒 203把持于盒豎立架。
此時,引導肋850構成為不干擾第一及第二操作部952、 962。這樣, 盤盒203相對于盒豎立架800,以在與收容的盤910的信息記錄面平行的 面方向、及與盤910的中心軸平行的方向上受限的狀態(tài)被輕微定位。
在將圖43所示的保持爪部進而排列多個而連結的情況下,可以如圖 44所示地構成。在圖44所示的狀態(tài)下,也與圖43所示的情況相同地,盤 盒203相對于多張盒豎立架801,通過引導肋850及860,在與盤910的 中心軸平行的方向上受到限制。因此,即使不支承上部支承基座部件941 及下部支承基座部件942的外觀面941P及942P,盤盒203也能夠在多張 盒豎立架801上自立。由此,能夠在不夾著部件的情況下排列多個盤盒 203,能夠抑制整體的厚度。還有,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盤盒203的兩側設置第一及第二鎖定部件
950、 960,設置用于對各自的鎖定進行解除的第一及第二鎖定解除部762a、762b。但是,具備各盤收容部利用在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920、 930設置的聯(lián)動部922C、 932C而聯(lián)動的結構,因此,用于進行鎖定的部件中無論哪一方,均能夠發(fā)揮最低限的鎖定功能。
例如,如圖45所示,未設置第二鎖定部件960的情況下,也利用第一鎖定部件950,限制第一盤收容部920的轉動,另外,第二盤收容部930通過聯(lián)動部932C與聯(lián)動部922C卡合而受限。在這種情況下,也在盒固定器760設置第一鎖定解除部762a和對稱形狀的第二鎖定解除部762b,使圖45所示的尺寸Bll和尺寸B12成為B1KB12的情況下,則與上述相同地得到避免盤盒203的自相反方向的插入、或向盤裝置500的過度的量的插入的效果。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左突出部947L及右突出部947R設置于盤盒203的兩側。但是,由于得到上述最低限的功能,無論哪一方均能夠得到避免盤盒203的自相反方向的插入、或向盤裝置500的過度的量的插入的效果。如上所述,在將用于進行鎖定的部件作為任一方的情況下,不需要設置左主體槽940AL或右主體槽940AR中未設置有鎖定部件的一側的槽。
另外,如上所述,將用于進行鎖定的部件作為任一方,且在未設置鎖定部件的一側不設置槽的情況下,不需要在盒固定器760設置與其對應的第一鎖定解除部962a或第二鎖定解除部762b。
例如,如圖46所示,采用在盤盒203不設置第二鎖定部件960,伴隨于此,不設置右主體槽947R及右突出部940AR,封鎖右壁940BR的結構的情況下,在盒固定器760不設置第二鎖定解除部762b,僅設置右引導壁762c即可。在這種情況下,若將第一鎖定解除部962a和右引導壁762c的間隔設為Bll,將左突出部947L的最頂部和右壁940BR的外殼的間隔設為B12,則只要滿足B2KB22的尺寸條件,就能夠得到與上述相同的效果。如圖46所示,未設置有第二鎖定解除部762b的情況下,不需要設置相當于第一定位抵接部762c的部位。
如上述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盤盒可知,消除規(guī)定盒外形的以往的外殼,具備規(guī)定盒外形,且還具有開閉器功能的一對盤收容部。
51一對盤收容部通過開放,能夠構成進行以往的帶有開閉器的盤盒的開 口部所必須的進行開閉器的移動引導的橋部不存在的大的開口部。從而, 在小型盒中,也能夠設置與大型盒同等的開口部,能夠提高頭的設計自由度。
另外,盤收容部是同時具備規(guī)定盒外形的外殼功能的開閉器結構,因 此,與以往的開閉器相比,能夠增大厚度分布,提高剛性。從而,能夠實 現(xiàn)在下落沖擊或錯誤而踩踏的情況下,也能夠防御包含有信息的盤不受擺 動的安全性高的開閉器的功能。
另外,能夠將兼具限制盤收容部的開放量,閉塞時鎖定盤收容部的旋 轉的功能的鎖定單元在盤收容部及支承基座部件構成的支承基座部件的 組裝結束后裝入。因此,在組裝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能夠將盤收容部 開放至能夠取出盤的位置。從而,能夠在支承基座部件為止的組裝結束后, 插入盤,進而將鎖定單元從支承基座部件的插入口插入,完成最終的盤盒 的組裝。由此,能夠完全地分離盤的制造和盤盒的組裝工序。其結果,能 夠實現(xiàn)將工法及檢査方法等上存在大的差異的盤的制造、和盤盒的組裝工 序在各自的場所進行的盤盒的制造方法,提高制造工序的自由度,并且, 能夠大幅度削減制造成本。
另外,通過從插入口插入鎖定單元,在盤收容部的閉塞時,進行盤收 容部的旋轉的鎖定,在盤收容部的開放時,限制盤收容部的開放量,能夠 防止自盤盒的盤取出。
另外,通過一體地構成鎖定桿部和鎖定桿支承部,能夠大幅度削減表 示,進而,能夠削減組裝工時,因此,能夠實現(xiàn)盤盒的低成本化。
另外,為了從外部進行盤盒的定位,通過在鎖定單元設置覆蓋設置于 支承基座部件的定位孔的罩部,插入鎖定單元,由此能夠防止塵埃從外部 通過定位孔而進入,能夠提高盤盒的防塵性。
另外,從插入口將鎖定單元插入支承基座部件時,鎖定桿部或鎖定桿 支承部與盤收容部的一部分抵接的同時,使盤收容部閉塞,因此,能夠與 盤收容部的開放狀態(tài)無關地將鎖定單元插入支承基座部件。由此,能夠減 少盤盒組裝時的作業(yè)錯誤,進而,通過鎖定單元的插入動作,閉塞盤收容 部,因此,能夠削減盤盒的組裝工時。從而,能夠實現(xiàn)盤盒的低成本化。另外,在將鎖定單元插入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通過鎖定單元的鎖定桿支承部構成與設置于支承基座部件的兩側面部的第一卡止部卡合的一對第一保持部及與設置于支承基座部件的中央部的第二卡止部卡合的第二保持部,能夠提高提高將鎖定單元插入支承基座部件時的保持力。另外,鎖定桿支承部通過第一及第二保持部和支承基座部件的卡合,分別更牢固地保持鎖定桿的旋轉軸附近及彈性部的端部附近,因此,鎖定單元整體不會相對于從外部操作鎖定桿的外力,發(fā)生彈性變形,能夠使穩(wěn)定地工作。
另外,由彈性部件構成鎖定單元,進而,在鎖定桿支承部的主體不設置加強肋等,以容易彈性變形的形狀構成,由此,在將鎖定單元插入支承基座部件時,鎖定單元的鎖定桿支承部發(fā)生彈性變形。因此,能夠使設置于鎖定桿支承部的第一及第二保持部與設置于支承基座部件的第一及第二卡止部卡合。另外,在插入鎖定單元時,鎖定單元整體撓曲,因此,能夠使設置于插入口的兩側面部的第一保持部、和設置于插入口的中央部的第二保持部分別與支承基座部件卡合。從而,在插入鎖定單元時,與支承基座部件卡合時的力不會同時作用于第一及第二保持部。因此,能夠減小鎖定桿支承部的插入時的插入力,進而,能夠提高盤盒的組裝性。
另外,即使為未插入有鎖定單元的盤收容部及支承基座部件構成的盤盒的情況下,也能夠裝填于盤裝置,因此,能夠在盤裝置的檢查工序或游戲軟件開發(fā)等中,頻繁需要盤的更換的制造及開發(fā)工序中使用這樣的沒有鎖定部件的盤盒。由此,不需要制作用于進行制造及開發(fā)的專用夾具,能夠用實際制品代替,能夠削減制造及開發(fā)費。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盤盒可知,能夠防止向對盤裝置的正規(guī)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插入。因此,能夠防止由于進行相反插入,設置于盤裝置的鎖定解除部到達用于解除限制盤收容部的閉塞狀態(tài)的鎖定部件的鎖定操作部,盤側從裝置突出的狀態(tài)下,盤收容部開放的情況。
另外,能夠在將盤盒插入到盤裝置時,防止由于過度地插入,導致對盤盒、盤、及盤裝置內的設備等賦予損傷的情況。
另外,通過在主槽的末端部設置副槽部,能夠減小構成盤盒的外形尺寸。另外,末端部不阻礙盤收容部的開放動作,因此,能夠防止對盤盒的插入動作帶來故障的情況。
另外,通過將連結主槽的底面和副槽的底面的面形成為錐面,能夠在將盤盒插入到盤裝置后,使鎖定解除部有效地避免與盤盒的干擾部位,能夠減小構成盤盒及盤裝置的尺寸。
另外,通過形成為僅在盤盒的單側設置鎖定部件、主槽及副槽的結構,能夠簡單化結構。
另外,通過形成為在盤盒的兩側設置主槽及副槽,僅在一側設置鎖定部件的結構,能夠可靠地防止盤的錯誤插入,同時,能夠削減部件件數(shù)。
另外,通過形成為在盤盒的兩側設置鎖定部件、主槽及副槽的結構,能夠可靠地進行盤盒的錯誤插入,進而還能夠可靠地進行盤收容部的閉塞狀態(tài)的限制。
另外,通過設置賦予使鎖定部件從鎖定解除狀態(tài)恢復的作用力的施力部件,不需要用于使鎖定部件從外部恢復的操作。
另外,通過形成為在盤收容部開放后,能夠使鎖定部件從壓力施加于施力部件的鎖定解除狀態(tài)恢復的結構,能夠解放向施力部的壓力,能夠減輕向施力部的負擔。
另外,通過一體地構成鎖定部件和施力部件,能夠削減部件件數(shù)及組裝工時。
另外,通過由樹脂材料構成鎖定部件,能夠削減部件件數(shù)。另外,能夠利用簡單的結構,防止盤盒的錯誤插入。
另外,通過形成為鎖定解除部通過主槽內而解除鎖定的結構,能夠減小構成盤裝置的外形尺寸。
另外,通過形成為在設置有鎖定部件的一側僅設置一處鎖定解除部,能夠使結構簡單。
另外,通過將鎖定解除部和相反側的壁的間隔構成為比盤盒的副槽和相反側的外形面的尺寸窄,能夠可靠地防止盤盒的錯誤插入。
另外,通過在設置有鎖定部件的兩側設置鎖定解除部,能夠更可靠地防止盤盒的錯誤插入。
另外,將在兩側設置的鎖定解除部的間隔設置為比設置于盤盒的副槽
54的槽底的間隔窄,能夠更可靠地防止盤盒的錯誤插入。
另外,通過將鎖定解除部形成為具有錐面的肋形狀,能夠在盤盒插入 時,有效地回避副槽部及鎖定操作部,將盤盒或盤裝置的外形尺寸減小能 夠回避的量程度。
另外,在盤盒正規(guī)地插入?yún)?,在盤收容部的開放后,鎖定解除部不阻 礙鎖定部件的恢復,因此,能夠防止鎖定部件蠕變變形。 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不依賴于向盤的記錄方式,不僅使用于光盤,而且適合使用于 收容磁性或光磁性等其他記錄方式的盤狀記錄介質的盤盒,尤其適合使用 于收容了小型的盤狀記錄介質的盤盒。
權利要求
1. 一種盤盒,其中,具備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其分別具有收容至少在一面具有信息記錄面的盤的一部分的空間,并使所述空間相互接合,從而收容盤整體;支承基座部件,其具有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該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以相對于所述盤形成或閉塞開口的方式分別旋轉支承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所述開口用于使從外部夾住所述盤且對所述盤的信息記錄面進行信息的記錄及再生的至少一方的頭接近;鎖定單元,其包括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以及鎖定桿支承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閉塞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分別防止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旋轉,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將所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轉動自如地支承,并被安裝于所述支承基座部件,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具有能夠插入所述鎖定單元的插入口,在不將所述鎖定單元從所述插入口插入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將所述開口開放至能夠取出所述盤的旋轉角度,在將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從所述插入口插入到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通過與鎖定單元抵接而被限制旋轉角度,從而限制開口的大小,以不能取出所述盤。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盒,其中,在將所述鎖定單元從所述插入口向所述支承基座部件插入時,所述鎖 定單元與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一部分抵接,并且使所述第一及第二 盤收容部旋轉,從而閉塞所述開口。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盤盒,其中, 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插入口具有大致長方形形狀, 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包括主體,在將所述鎖定單元插入到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所述主體堵塞所述插入口整體。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在所述主體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附近具有第一卡止部,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具有第一保持部,在將所述鎖定單元插入到所述支 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該第一保持部與所述第一卡止部卡合。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在所述主體的長邊方向的中央附近具有第二卡止部,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具有第二保持部,在將所述鎖定單元插入到所述支 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該第二保持部與所述第二卡止部卡合。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鎖定桿支承部由彈性部件構成,且使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從所述插 入口彈性變形而插入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由此使所述第一及第二保持部與 所述第一及第二卡止部卡合。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盤盒,其中, 所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分別具有向轉動的方向施加作用力的彈性部。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第一及第二鎖定桿部與所述鎖定桿支承部一體地構成,且所述第 一及第二鎖定桿部經(jīng)由鉸鏈部而能夠轉動地安裝于所述鎖定桿支承部。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具有用于從外部進行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定位的 定位孔,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具有罩部,該罩部以在將所述鎖定單元插入到所述 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形成將所述定位孔作為開口的凹部的方式覆蓋所 述定位孑L。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支承基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重疊,以 抑制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向與所述盤垂直的方向移動。
11. 一種盤盒,其中,具備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其分別具有收容至少在一面具有信息記錄面的 盤的一部分的空間,并使所述空間相互接合,從而收容盤整體;支承基座部件,其具有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該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以相對于所述盤形成或閉塞開口的方式分別旋轉支承所述第一及第 二盤收容部,所述開口用于使從外部夾住所述盤且對所述盤的信息記錄面 進行信息的記錄及再生的至少一方的頭接近;鎖定部件,其在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閉塞的狀態(tài)下,鎖定所述第 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旋轉,所述支承基座部件具有與連結所述第一盤收容部的旋轉中心和所述 第二盤收容部的旋轉中心的線段正交的至少一個側面,所述側面具備主槽,該主槽在與收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所 述盤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且具有底部、設置于所述底部的開口和設置于所 述底部的突出部,所述鎖定部件具有鎖定操作部,該鎖定操作部用于從外部進行解除所 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鎖定的操作,所述鎖定操作部在鎖定了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狀態(tài)下,從所述 主槽的開口以第一突出量突出,在解除了所述鎖定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下,從所述 主槽的開口以比第一突出量小的第二突出量突出,所述主槽的突出部自底 部的突出量小于所述第一突出量,且大于所述第二突出量。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主槽的端部附近。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突出部具有在相對于所述主槽的底面非正交的方向上傾斜的傾 斜面。
14. 一種盤裝置,其能夠裝填權利要求11 13中任一項規(guī)定的盤盒,其中,具備盒固定器,其支承所述盤盒,且具有用于將所述盤盒從外部插入所述 盒固定器內,將所述盒固定器內的所述盤盒向所述外部排出的固定器開口部;一對引導壁,其配置于所述盒固定器的所述固定器開口部附近,且規(guī) 定所述盤盒的插入方向;盤馬達,其載置并旋轉所述盤;頭,其進行對所述盤記錄信息及將在所述盤上記錄的信息再生的至少一方;基座,其支承所述頭及所述盤馬達,通過設置于所述引導壁的鎖定解除部按壓所述鎖定操作部,解除所述 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的鎖定。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盤裝置,其中,在將所述盤盒插入所述盒固定器,并開放所述第一及第二盤收容部 時,所述鎖定解除部在所述主槽內通過,與所述主槽內的所述突出部抵接, 由此規(guī)定所述盤盒向所述盒固定器的插入量。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盤裝置,其中,所述盤盒具有一對側面,所述主槽僅設置于所述一對側面中的一個, 所述鎖定解除部僅設置于所述一對引導壁中的一方,所述鎖定解除部和未設置有所述鎖定解除部的引導壁的最小寬度尺寸小于所述主槽的突出部的頂端部和未設置有所述主槽的側面的寬度尺寸。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盤裝置,其中, 所述盤盒具有一對側面,所述主槽分別設置于所述一對側面, 所述鎖定解除部分別設置于所述一對引導壁,包括所述鎖定解除部的寬度限制引導部的最小寬度尺寸小于所述一 對主槽的突出部的頂端部之間的寬度尺寸。
18. 根據(jù)權利要求14 17所述的盤裝置,其中, 所述鎖定解除部是在兩端部分別具有相對于所述盤盒的插入方向及排出方向傾斜的錐面的肋。
全文摘要
一種盤盒,具備一對盤收容部,其通過相互接合,收容盤整體;支承基座部件,其具有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該盤收容部用旋轉支承部以使開口相對于盤形成或閉塞的方式分別旋轉支承一對盤收容部,所述開口用于從外部卡住盤,使對盤進行信息的記錄或再現(xiàn)的頭接近;鎖定單元,其包含一對鎖定桿部、及鎖定桿支承部,所述一對鎖定桿部分別防止在閉塞的狀態(tài)下的一對盤收容部的旋轉,所述鎖定桿支承部將一對鎖定桿部轉動自如地支承,安裝于支承基座部件,一對盤收容部在不將鎖定單元插入支承基座部件的狀態(tài)下,將開口開放至能夠取出盤的旋轉角度,在插入到的狀態(tài)下,通過與鎖定單元抵接,限制旋轉角度,限制開口的大小,以不能取出盤。
文檔編號G11B23/03GK101512655SQ20078003307
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0月12日
發(fā)明者富田浩稔, 江澤弘造, 瀧澤輝之, 稻田真寬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华坪县| 元朗区| 凭祥市| 左权县| 平阴县| 华安县| 哈巴河县| 布拖县| 田东县| 河间市| 扬中市| 南部县| 百色市| 武安市| 巴林左旗| 额济纳旗| 甘孜县| 永清县| 唐山市| 四平市| 青州市| 怀化市| 呼玛县| 宣城市| 恩平市| 田东县| 宝应县| 兴海县| 应城市| 益阳市| 古浪县| 云和县| 金乡县| 鹰潭市| 安阳县| 泌阳县| 寿阳县| 苍溪县| 兴安盟| 微山县|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