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拾取器及其支持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光學視頻光盤、光盤(CD)的光拾取器及其支撐方法和組裝方法。
下文敘述以往的光拾取器。
圖11是以往的光拾取器的平面圖,圖12(a)是圖11的光拾取器的X-X斷面圖,圖12(b)是圖11的光拾取器的Y-Y斷面圖。
圖中,1是物鏡保持筒,用于將激光3聚光到光盤2上的物鏡4用粘合劑等固定在該保持筒上。在物鏡保持筒1上,用粘合劑等固定有用于在聚焦方向(垂直于光盤2的方向)驅(qū)動的聚焦線圈5及用于在跟蹤方向(光盤2的半徑方向即箭頭T)驅(qū)動的跟蹤線圈6。7a、7b是構成用于在聚焦方向及跟蹤方向驅(qū)動保持筒1的磁回路的永久磁鐵,在物鏡4一側產(chǎn)生N極,相反一側為S極。光盤2用主軸電動機等(圖中省略)驅(qū)動旋轉。
8是將物鏡保持筒1保持在中立位置的導電性線狀彈性部件,具有將電力供給聚焦線圈5和跟蹤線圈6的機能,采用不能由永久磁鐵7a、7b產(chǎn)生的磁性吸引力驅(qū)動的非磁性彈性部件。9是用粘合劑等手段安裝在物鏡保持筒1兩側的中繼基板,用于將電力通過線狀彈性部件8供給聚焦線圈5和跟蹤線圈6,中繼基板9上的各個布線的一端以導電形式與各個線狀彈性部件8軟釬焊連接在一起。
10是懸架,其一端用粘合劑等固定有用于供給電力的FPC(前向傳播線,圖中省略),并且,在其物鏡4相反一側的位置用軟釬焊固定著線狀彈性部件8。此外,懸架10固定在從光盤內(nèi)周到外周可移動的托架11上。12是緩沖部件,對于包括物鏡保持筒1的光學可動部9(驅(qū)動器)與線狀彈性部件8所組成的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一次共振的Q值有擬制作用,緩沖部件12采用硅膠等低粘度材料。
下文敘述具有上述結構的光拾取器的工作過程。首先,將來自電源的電力經(jīng)過FPC(圖中未示)、線狀彈性部件8及中繼基板9供給聚焦線圈5及跟蹤線圈6。流過聚焦線圈5及跟蹤線圈6的電流,受永久磁鐵7a、7b產(chǎn)生的磁場作用,根據(jù)弗來明左手定律,電磁力會分別作用在聚焦線圈5及跟蹤線圈6上,這樣,對包括物鏡保持筒1的光拾取器可動部(驅(qū)動器)進行驅(qū)動。通過控制流過各個線圈的電流方向及大小,對物鏡4的位置進行控制,由此,便可以始終將對激光3聚光的光點對焦到光盤2上,并且,以追蹤(微小跟蹤)光穴光道的方式進行控制。電力供給停止時,借助于線狀彈性部件8的彈力,使物鏡4相對于聚焦方向及跟蹤方向返回通常的中立位置。
13是光學裝置,帶有激光3的發(fā)光元件及受光元件。從光學裝置13發(fā)出的激光,經(jīng)過構成全息照相的光學部件13a,在多層薄膜涂層的向上立起的反射鏡14的表面上全反射,由物鏡4聚光,將光點在光盤2上成象。此外,從光盤2反射的激光3,返回并由向上立起的反射鏡14表面上反射,穿過構成全息照相的光學部件13a,聚光到受光元件(圖中省略)上。根據(jù)由受光元件(圖中省略)變換成電信號的受光信號,經(jīng)過物鏡4調(diào)焦到光盤2上,并對光穴的光道跟蹤,以此方式進行控制。
下文根據(jù)附圖敘述上述光拾取器的組裝方法。圖13是中繼基板與線狀彈性部件的連接過程說明圖,圖14是懸架與線狀彈性部件的組合過程說明圖,圖15是線狀彈性部件連接結束過程說明圖。
首先,在圖13中,將帶有物鏡保持筒1的可動部(驅(qū)動器)安裝在夾具A15上。將采用粘接劑等方式連接有給電用FPC(圖中省略)的懸架10安裝在夾具B16上。并通過空氣吸附等手段將線狀彈性部件8安裝在夾具C17上,使四根線狀彈性部件8相互平行。
在這種初期狀態(tài)下,把夾具B16沿著W方向后退到使懸架10不與線狀彈性部件8接觸的位置,并將夾具C17移動到接近帶有物鏡保持筒1的可動部(驅(qū)動器)一側的預定位置。這時,借助于軟釬焊,將線狀彈性部件8固定在可動部(驅(qū)動器)一側中繼基板9上的四個位置。
其次,解除由夾具C17對線狀彈性部件8的保持。在這種狀態(tài)下,由于線狀彈性部件8固定在可動部(驅(qū)動器)的中繼基板9上,因此,不會脫落。
接著,在圖14中,將夾具B16沿W方向移動,調(diào)整到預定位置。這時,線狀彈性部件8的前端穿過懸架10上形成的小孔10a。
然后,在圖15中,對穿過懸架10的小孔10a的線狀彈性部件8進行軟纖焊,并將緩沖部件12充填到圓錐狀的空間部中,依此進行組裝。最后,將這樣組裝的光拾取器安裝在托架11上,成為象圖11所示的狀態(tài)。在該圖中,中繼基板9與懸架10之間由四根平行的線狀彈性部件8支撐。
利用上文所述的以往的光拾取器的光盤裝置,隨著高性能化、高速存取化及小型化(薄型化)的性能改善,就要求提供一種在高精度下容易組裝、并不產(chǎn)生振動的光拾取器。
但是,上述以往結構的這種光拾取器,物鏡4(驅(qū)動部的整體大致重心)的位置遠離驅(qū)動點(聚焦線圈5及跟蹤線圈6)。這樣,容易引起線狀彈性部件8縱向運動模式(擺動、聚焦系的二次共振)及偏轉模式(偏心、跟蹤系的二次共振)下的振動。因此,為了防止振動,必須將包括有物鏡保持筒1的可動部的重心位置及驅(qū)動點的位置在數(shù)微米單位內(nèi)保持一致,這就需要在非常高的精度下制造。
還有,由于制造上重心位置的偏差會誘發(fā)線狀彈性部件8的縱向運動模式及偏轉模式下的振動,結果,會產(chǎn)生振動相位,給控制上帶來了障礙。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雖然已經(jīng)提出了在跟蹤方向、聚焦方向及切線方向上可移動的金屬線懸掛結構(日本實開昭61-48424)及減震支撐金屬線的結構(日本實開昭62-120425),但是,無論那種結構都無法避免聚焦系和跟蹤系的二次共振。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以往技術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組裝容易、不產(chǎn)生振動的光拾取器、光拾取器的支撐方法及光拾取器的組裝方法。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線狀彈性部件支撐保持物鏡的透鏡保持裝置的光拾取器及光拾取器的支撐方法,其中,數(shù)個線狀彈性部件彎曲成弓形,通過將彎曲的鼓出部分互相以物鏡為中心朝外側鼓出而設置,支撐前述的透鏡保持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光拾取器,互相朝外側鼓出而配置的線狀彈性部件,由于是互相相向彎曲的,其變形應力可以相互抵消,這樣,物鏡(可動部全體)及線狀彈性部件相對于極小跟蹤移動不會產(chǎn)生共振。
進一步,對于以上結構的光拾取器,借助于以下組裝方法進行組裝,該方法包括用于固定在透鏡保持裝置上不會產(chǎn)生變形應力的線狀彈性部件的(自由直線的)一端的步驟、使線狀彈性部件彎曲并將線狀彈性部件的另一端以使其具有所要求的彎曲角度的方式固定在支撐裝置上的步驟。根據(jù)這種組裝過程,可以很容易地組裝彎曲的線狀彈性部件。
圖1是本發(fā)明光拾取器的平面圖。
圖2(a)是圖1中光拾取器的X-X斷面圖。
圖2(b)是圖1中光拾取器的Y-Y斷面圖。
圖3(a)是用于說明中繼基板和線狀彈性部件連接過程的平面圖。
圖3(b)是圖3(a)的側面圖。
圖4(a)是用于說明懸架與線狀彈性部件組合過程的平面圖。
圖4(b)是圖4(a)的側面圖。
圖5(a)是用于說明線狀彈性部件連接結束過程的平面圖。
圖5(b)是圖5(a)的側面圖。
圖6(a)是用于表示圖3中彎曲張力銷設置在其它夾具上的組裝方法的平面圖。
圖6(b)是圖6(a)的側面圖。
圖7(a)是用于說明圖6組裝方法的中繼基板和線狀彈性部件連接過程的平面圖。
圖7(b)是圖7(a)的側面圖。
圖8(a)是用于說明圖6組裝方法中懸架和線狀彈性部件組合過程的平面圖。
圖8(b)是圖8(a)的側面圖。
圖9是用于表示圖3中彎曲張力銷設置在其它夾具上的組裝方法的平面圖。
圖10(a)是用于表示圖9的組裝方法的正面圖。
圖10(b)是圖10(a)的側面圖。
圖11是以往光拾取器的平面圖。
圖12(a)是圖11中光拾取器的X-X斷面圖。
圖12(b)是圖11中光拾取器的Y-Y斷面圖。
圖13是中繼基板和線狀彈性部件連接過程的說明圖。
圖14是懸架與線狀彈性部件組合過程的說明圖。
圖15是線狀彈性部件連接結束過程的說明圖。
以下參照附圖敘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1圖1是本發(fā)明光拾取器的平面圖,圖2(a)是圖1中光拾取器的X-X斷面圖,圖2(b)是圖1中光拾取器的Y-Y斷面圖。其中,與以往光拾取器相同的結構元件及部件用同一符號來表示,其重復說明省略。
圖1及圖2(a)、(b)中,1是物鏡保持筒,2是光盤,3是激光,4是物鏡,5是聚焦線圈,6是跟蹤線圈,7a、7b是永久磁鐵,9是中繼基板。
21是線狀彈性部件,能將物鏡保持筒1保持在中立位置,同時具有將電力供給聚焦線圈5和跟蹤線圈6的機能,采用導電性的線狀彈性部件,此外,還采用不會由永久磁鐵7a、7b的磁性吸引力驅(qū)動的非磁性材料。進一步,如圖1所示,該線狀彈性部件21在弓形彎曲狀態(tài)下固定,使其圍繞物鏡4,以物鏡4為中心朝外側鼓出。
22是懸架,其一端用粘合劑等固定有用于供給電力的FPC(圖中省略),并且,在其物鏡4相反一側的位置,用軟釬焊并以具有彎曲角度的方式固定著線狀彈性部件21。此外,懸架22固定在托架11上。12是緩沖部件,并采用硅膠等低粘度材料。13是光學裝置,13a是光學部件,14是向上立起的反射鏡。
下文敘述具有上述結構的光拾取器的工作過程。首先,從電源經(jīng)過FPC、線狀彈性部件21及中繼基板9,將電力供給聚焦線圈5與跟蹤線圈6。
另一方面,來自于永久磁鐵7a的N極的磁力線,穿過聚焦線圈5與跟蹤線圈6,到達對面的永久磁鐵7b的S極,并且再從永久磁鐵7b配極的N極穿過磁軛18到達永久磁鐵7a的S極。
流過聚焦線圈5與跟蹤線圈6的電流,受永久磁鐵7a、7b產(chǎn)生的磁場(即磁力線)作用,根據(jù)弗來明左手定律,電磁力會分別作用在聚焦線圈5及跟蹤線圈6上,這樣,對包括物鏡保持筒1的光拾取器可動部(驅(qū)動器)進行驅(qū)動。通過控制流過各個線圈的電流方向及大小,對物鏡4的位置進行控制,由此,便可以始終將物鏡4的焦點調(diào)焦到光盤2上,并且,以追蹤光穴光道的方式進行控制。此外,電力供給停止時,借助于彎曲的線狀彈性部件21的恢復彈力,使物鏡4返回平衡位置,該位置為相對于驅(qū)動器聚焦方向及跟蹤方向的中立位置。
激光3開始時的光學系統(tǒng)路徑和經(jīng)過路徑的過程跟以往的光拾取器相同,其重復說明省略。
具有上述結構的光拾取器,隨著檢索信息進行極少跟蹤動作時,物鏡保持筒1開始時的驅(qū)動器各可動部件,與以往技術相同,在跟蹤方向受增減速度的加速度作用。
但是,本發(fā)明的線狀彈性部件21,由于預先以物鏡4為中心相互朝外側鼓出地彎曲,所以存在著內(nèi)在的變形應力,而在跟蹤移動方向(箭頭T),兩根線狀彈性部件是相互相向地彎曲的,因此,其變形應力相互抵消。結果,不象以往的光拾取器那樣,將四根線狀彈性部件在懸臂自由端合成時,產(chǎn)生在縱向運動模式和偏轉模式下的“合成固有振動數(shù)”,因此,不會引起驅(qū)動器整體質(zhì)量慣性矩和線狀彈性部件21的共振。
還有,由于每兩根線狀彈性部件是相互相向彎曲的,變形應力相互抵消,這樣,在例如極少跟蹤移動沿圖上方向開始時,物鏡保持筒1與跟蹤線圈6向上方移動,由于托架11(固定在托架11上的懸架22一樣)不動,因此,根據(jù)物鏡保持筒1與跟蹤線圈6的變位,上側的兩根線狀彈性部件21的變形應力變小,圖中下側的兩根線狀彈性部件21的變形應力變大。結果,上下四根線狀彈性部件21合成后的變形量相互抵消,借助于這種效果,以與不產(chǎn)生彎曲變形的場合大小同樣的應力即可實現(xiàn)上述移動。即是說,對于四根線狀彈性部件21來說,其線材撓性與不產(chǎn)生彎曲變形的場合相同。
而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為達到上述效果的實際中的彎曲量,在下文敘述的圖5中,在線狀彈性部件21的長度為L、從線狀彈性部件21不受應力的狀態(tài)(自由直線狀態(tài))下開始的彎曲變形量為d時,有下述關系0.005≤彎曲率=d/L≤0.08當彎曲率在這個范圍時,能以最佳的效果擬制共振。
實施例2下文敘述上述光拾取器的組裝方法,該實施例是以利用四根線狀彈性部件21保持的形式為例子,參照附圖進行說明的。圖3(a)是用于說明中繼基板9和線狀彈性部件21連接過程的平面圖,圖3(b)是圖3(a)的側面圖,圖4(a)是用于說明懸架11與線狀彈性部件21組合過程的平面圖,圖4(b)是圖4(a)的側面圖,圖5(a)是用于說明線狀彈性部件21連接結束過程的平面圖,圖5(b)是圖5(a)的側面圖。其中,與以往及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構成元件用同一符號表示,其重復說明省略。
首先,在圖3中,將帶有物鏡保持筒1的可動部(驅(qū)動器)安裝在夾具A23上。將采用粘接劑等方式連接有給電用FPC(圖中省略)的懸架22安裝在設置有彎曲張力銷24的夾具B25上。并通過空氣吸附等手段將線狀彈性部件21安裝在夾具C26上,使四根線狀彈性部件21相互平行。
在這種初期狀態(tài)下,把夾具B25沿著W方向后退到使懸架22不與線狀彈性部件21接觸的位置,并將夾具C26移動到接近帶有物鏡保持筒1的驅(qū)動器一側的預定位置,這一過程借助于例如、一邊通過X-Y方向工作臺(圖中省略)滑動地移動,一邊使夾具26轉動來實現(xiàn)。關于這種動作過程,可以采用一般的移動機構來實現(xiàn),因此,其說明省略。
而且,在這種初期狀態(tài)下,還用軟釬焊將線狀彈性部件21固定在驅(qū)動器一側中繼基板9上的四個位置。之后,解除由夾具C26對線狀彈性部件21的保持。即,將線狀彈性部件21以與圖中箭頭W平行的方式固定在中繼基板9的一側。
其次,在圖4中,將夾具B25沿W方向移動,調(diào)整到預定位置。這時,線狀彈性部件21的懸架22一側的前端,穿過懸架22上形成的小孔22a,經(jīng)過彎曲張力銷24的表面滑動,向物鏡4的中心一側自然彎曲。這樣,在夾具B25中,彎曲張力銷24的中心,可以設定在相對于線狀彈性部件21中心軸線的物鏡4外側的位置。
彎曲張力銷24上,涂有聚四氟乙烯等易滑動材料的涂層,這樣,線狀彈性部件21可以順利地經(jīng)過彎曲張力銷24滑行。這時,利用驅(qū)動器中繼基板9的軟釬焊位置與小孔22a及彎曲張力銷24的位置關系,以能得到所希望曲率的方式確定彎曲張力銷24的位置,便可以使線狀彈性部件21彎曲。
最后,在圖5中,在懸架22一側對線狀彈性部件21進行軟纖焊。并且,將懸架22一側的線狀彈性部件21在彎曲狀態(tài)下固定。在這種狀態(tài)下,即使拆除夾具A23、夾具B25,夾具上作出的線狀彈性部件21的彎曲形狀能夠維持其不平行的所希望的彎曲,而且,物鏡4的中立位置不變。關于這一點,從圖4(a)及圖5(a)可以理解其中的理由,其中,懸架22一側的線狀彈性部件21的端部,在相對于圖中箭頭W方向產(chǎn)生滿足彎曲的角度的傾斜狀態(tài)下,用軟釬焊固定。因此,相對于前述中繼基板9一側固定的、其中一根彎曲的線狀彈性部件21產(chǎn)生的能夠恢復成伸展直線狀的內(nèi)部應力,與相對側的將物鏡4夾在中間的另一根彎曲的線狀彈性部件21的內(nèi)部應力相互抵消。
特別是,根據(jù)以上組裝方法,首先,在沒有應力的狀態(tài)下將一端固定,接著,在產(chǎn)生所希望的彎曲后將另一端固定,這樣,能夠?qū)崿F(xiàn)正確的彎曲率。
實施例3下文參照附圖敘述第三實施例光拾取器的另一組裝方法。圖6(a)是用于表示圖3中彎曲張力銷24設置在其它夾具上的組裝方法的平面圖,圖6(b)是圖6(a)的側面圖,圖7(a)是用于說明圖6組裝方法的中繼基板9和線狀彈性部件21連接過程的平面圖,圖7(b)是圖7(a)的側面圖,圖8(a)是用于說明圖6組裝方法中懸架22和線狀彈性部件21組合過程的平面圖,圖8(b)是圖8(a)的側面圖。其中,與以往、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相同的構成元件用相同的符號表示,其重復說明省略。
如圖6所示,將前述圖3所示的夾具B25,分割成支撐懸架22的沿W方向可移動的夾具Ba27、及支撐彎曲張力銷24的相對于線狀彈性部件21可沿垂直(X)方向移動的夾具Bb28,并且,在兩個夾具上分別設置移動機構。移動機構在一般的X-Y工作臺上使用。
首先,進行與第二實施例相同的圖6中的組裝過程,將帶有物鏡保持筒1的驅(qū)動器安裝在夾具A23上。將采用粘接劑等方式連接有給電用FPC(圖中省略)的懸架22安裝在夾具Ba27上。開通過空氣吸附等手段將線狀彈性部件21安裝在夾具C26上,使四根線狀彈性部件21相互平行。
在這種組裝的初期狀態(tài)下,把夾具Ba27沿著W方向后退到使懸架22不與線狀彈性部件21接觸的位置。此外,將夾具Bb28沿X方向后退到不與線狀彈性部件21接觸的位置。
其次,將夾具C26移動到接近驅(qū)動器的預定位置。這時,借助于軟釬焊,將線狀彈性部件21固定在中繼基板9上的四個位置。
接著,在圖7中,將夾具Ba27沿W方向移動,調(diào)整到預定位置。這時,線狀部件21的懸架22一側的前端,穿過懸架22上所設置的小孔22a。
最后,在圖8中,將立設有彎曲張力銷24的夾具Bb28沿X方向移動,調(diào)整到預定位置,這時,可以設定線狀彈性部件21的彎曲率,此外,通過調(diào)整夾具Bb28的移動距離,還可以調(diào)整彎曲率(d/L)。
實施例四下文參照附圖敘述第四實施例光拾取器的再一組裝方法。圖9是用于表示圖3中彎曲張力銷24設置在其它夾具上的組裝方法的平面圖,圖10(a)是用于表示圖9的組裝方法的正面圖,圖10(b)是圖10(a)的側面圖。其中,與以往、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相同的構成元件用相同的符號表示,其重復說明省略。
如圖9及圖10所示,將前述圖3所示的夾具B25,分割成支撐懸架22的沿W方向可移動的夾具Ba30、及支撐彎曲張力銷29的相對于線狀彈性部件21可轉動的夾具Bb31,并且,在兩個夾具上分別設置有移動機構及轉動機構。
首先,在圖9及圖10中,將帶有物鏡保持筒1的可動部(驅(qū)動器)安裝在夾具A23上。將采用粘接劑等方式連接有給電用FPC(圖中省略)的懸架22安裝在夾具Ba30上。并通過空氣吸附等手段將線狀彈性部件21安裝在夾具C26上,使四根線狀彈性部件21相互平行。
在這種組裝的初期狀態(tài)下,把夾具Ba30沿著W方向后退到使懸架22不與線狀彈性部件21接觸的位置。此外,使夾具Bb31旋轉并后退到不與線狀彈性部件21接觸的位置。
其次,將夾具C26移動到接近驅(qū)動器一側的預定位置。這時,借助于軟釬焊,將線狀彈性部件21固定在驅(qū)動器一側的中繼基板9上的四個位置。接著,解除夾具C26對線狀彈性部件21的保持。
然后,將夾具Ba30沿W方向移動,調(diào)整到預定位置。這時,線狀部件21的懸架22一側的前端,穿過懸架22上所形成的小孔22a。
這時,立設有彎曲張力銷29的夾具Bb31沿θ方向轉動,調(diào)整到預定位置。
最后,通過在懸架22一側進行軟纖焊,由懸架22將線狀彈性部件21在彎曲狀態(tài)下固定。在這種狀態(tài)下,即使拆除夾具A23、夾具B25,夾具上作出的線狀彈性部件21的彎曲形狀仍能維持這種不平行的彎曲狀態(tài)。而且,通過調(diào)整夾具Bb31的轉動位置,可以調(diào)整彎曲率(d/L)。
在列舉的實施例1~4所示的例子中,線狀彈性部件的彎曲方向,是指在與圖1所示的任一平面圖相平行的平面內(nèi)(換句話說,是在平行于光盤的平面內(nèi))彎曲的方向。這樣,物鏡可以配置在彎曲的空間中。而在垂直于光盤方向上的光拾取器的整體厚度可以作的薄一些,由此,可有效地利用空間。
雖然,通過以上說明可以看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特征,由于線狀彈性部件預先以物鏡為中心相互朝外側鼓出地彎曲,所以存在著內(nèi)在的變形應力,而兩根線狀彈性部件是相互相向地彎曲的,因此,其變形應力相互抵消。結果,不會產(chǎn)生合成振動數(shù)。但是,可以理解,本發(fā)明并不限于實施例1~4的例子所描述的彎曲方向,在與圖1的平面圖垂直的平面內(nèi)(換言之,是指在垂直于光盤的平面內(nèi))彎曲或在相對于光盤面傾斜的平面內(nèi)彎曲,也能到同樣的效果。
如上文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互相朝外側鼓出所設置的線狀彈性部件,是彼此相向彎曲的,其變形應力相互抵消。因此,不會產(chǎn)生在縱向運動模式和偏轉模式下的合成固有振動數(shù),物鏡(可動部整體)和線狀彈性部件也不會相對于極少跟蹤移動產(chǎn)生共振。
這樣,可以提供一種組裝容易、不產(chǎn)生振動的光拾取器、光拾取器的支撐方法及光拾取器的組裝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拾取器的支撐方法,用于支撐透鏡保持裝置,該透鏡保持裝置用于保持將激光聚光到光盤上的物鏡,其特征在于,是由數(shù)個線狀彈性部件支撐的,這些線狀彈性部件是用彎曲成弓形、并使其彎曲的鼓出部分互相以物鏡為中心朝外側對置的方式而設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的支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曲方向是指在平行于光盤面的平面內(nèi)彎曲成弓形的。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的支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曲方向是指在垂直于光盤面的平面內(nèi)彎曲成弓形的。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的支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曲方向是指在相對于光盤的面傾斜的平面內(nèi)彎曲成弓形的。
5.一種光拾取器,包括用于保持將激光聚光到光盤上的物鏡并可沿跟蹤方向及聚焦方向移動的透鏡保持裝置、對前述透鏡保持裝置在跟蹤方向及聚焦方向驅(qū)動的跟蹤線圈和聚焦線圈、支撐前述透鏡保持裝置的能將電力供給前述跟蹤線圈和聚焦線圈的數(shù)根導電性的線狀彈性部件、以及支撐并固定前述線狀彈性部件的支撐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前述的線狀彈性部件是以下述方式設置的,一端固定在透鏡保持裝置上并彎曲成弓形,另一端固定在支撐固定部件上,同時,彎曲成弓形的鼓出部分以前述物鏡為中心,互相朝外側對置而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線狀彈性部件從其不受變形應力的狀態(tài)(自由直線狀態(tài))彎曲的變形量除以線狀彈性部件兩端固定位置之間的距離所得的數(shù)值作為彎曲率,該彎曲率設定在0.005以上到0.08以下的范圍。
7.一種光拾取器,包括用于保持將激光聚光到光盤上的物鏡并可沿跟蹤方向及聚焦方向移動的透鏡保持裝置、對前述透鏡保持裝置在跟蹤方向及聚焦方向驅(qū)動的跟蹤線圈和聚焦線圈、支撐前述透鏡保持裝置的能將電力供給前述跟蹤線圈和聚焦線圈的數(shù)根導電性的線狀彈性部件、以及支撐并固定前述線狀彈性部件的支撐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前述的線狀彈性部件是以下述方式設置的,一端固定在透鏡保持裝置上并彎曲成弓形,另一端按照傾斜彎曲成所需要角度的方式固定在支撐固定部件上,同時,彎曲成弓形的鼓出部分以前述物鏡為中心,互相朝外側對置而配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線狀彈性部件從其不受變形應力的狀態(tài)(自由直線狀態(tài))彎曲的變形量除以線狀彈性部件兩端固定位置之間的距離所得的數(shù)值作為彎曲率,該彎曲率設定在0.005以上到0.08以下的范圍。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彎曲的方向是指在平行于光盤面的平面內(nèi)彎曲成弓形的。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彎曲的方向是指在垂直于光盤面的平面內(nèi)彎曲成弓形的。
11.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彎曲的方向是指在相對于光盤面傾斜的平面內(nèi)彎曲成弓形的。
12.一種光拾取器,包括用于保持將激光聚光到光盤上的物鏡并可沿跟蹤方向及聚焦方向移動的透鏡保持裝置、對前述透鏡保持裝置在跟蹤方向及聚焦方向驅(qū)動的跟蹤線圈和聚焦線圈、支撐前述透鏡保持裝置的能將電力供給前述跟蹤線圈和聚焦線圈的數(shù)根導電性的線狀彈性部件、以及支撐并固定前述線狀彈性部件的支撐固定部件,其特征在于,前述的線狀彈性部件,其一端固定在透鏡保持裝置上并彎曲成弓形,另一端按照傾斜彎曲成所需要角度的方式固定在支撐固定部件上,同時,彎曲成弓形的鼓出部分以前述物鏡為中心,互相朝外側對置而配置,并且前述的彎曲是,在前述線狀彈性部件從其不受變形應力的狀態(tài)(自由直線狀態(tài))彎曲的變形長度除以線狀彈性部件兩端固定位置之間的距離所得的數(shù)值作為彎曲率時,該彎曲率設定在0.005以上到0.08以下的范圍。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彎曲的方向是指在平行于光盤面的平面內(nèi)彎曲成弓形的。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彎曲的方向是指在垂直于光盤面的平面內(nèi)彎曲成弓形的。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還的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彎曲的方向是指在相對于光盤面傾斜的平面內(nèi)彎曲成弓形的。
16.一種光拾取器的組裝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驟將不受應力作用(自由直線狀態(tài))的線狀彈性部件一端以沒有應力作用的方式固定在透鏡保持裝置上的第一固定步驟,將前述線狀彈性部件穿過固定部件上所形成的貫通小孔的貫穿步驟,將前述線狀彈性部件彎曲的彎曲步驟,將由前述彎曲步驟產(chǎn)生了初期應力的前述線狀彈性部件,在有初期應力作用的狀態(tài)下固定在前述支撐固定部件上的第二固定步驟。
17.一種光拾取器的組裝夾具,所述的光拾取器包括,用于保持將激光聚光到光盤上的物鏡并可沿跟蹤方向及聚焦方向移動的透鏡保持裝置、對前述透鏡保持裝置在跟蹤方向及聚焦方向驅(qū)動的跟蹤線圈和聚焦線圈、支撐前述透鏡保持裝置的能將電力供給前述跟蹤線圈和聚焦線圈的數(shù)根導電性的線狀彈性部件、以及支撐并固定前述線狀彈性部件的支撐固定部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組裝夾具包括保持前述透鏡保持裝置的第一保持裝置,保持前述支撐固定部件的第二保持手段,在使彎曲張力銷的中心相對于前述線狀彈性部件的中心軸線而位于物鏡外側的位置立設有彎曲張力銷,以及用于保持前述線狀彈性部件的第三保持裝置,前述線狀彈性部件以夾持前述第一保持裝置的方式設置在兩側,并且平行于光拾取器中心。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光拾取器的組裝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曲張力銷設置在與前述第二保持裝置分離的分離體上,并配置在前述光拾取器中心的兩側,而且,還立設在相對于前述光拾取器的中心可沿垂直方向移動所設置的第四保持裝置上。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光拾取器的組裝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曲張力銷設置在與前述第二保持裝置分離的分離體上,并配置在前述光拾取器中心的兩側,而且還立設在第五保持裝置上,所述在第五保持裝置以能在垂直于前述光拾取器中心的面上轉動的方式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組裝容易、不產(chǎn)生振動的光拾取器及其支撐方法。該光拾取器借助線狀彈性部件21支撐物鏡保持筒1,物鏡保持筒1用于保持將激光聚光到光盤上的物鏡4,數(shù)個線狀彈性部件21彎曲成弓形,而且彎曲的鼓出部分以物鏡4為中心互相朝外側對置,以這種方式支撐著物鏡保持筒1。由于線狀彈性部件21是預先彎曲的,存在著內(nèi)在的變形應力,而兩根線狀彈性部件21相對于跟蹤方向是相向彎曲的,所以,其變形應力相互抵消。因此,不會產(chǎn)生縱向運動模式及偏轉模式下的合成固有振動數(shù),這樣就不會引起共振。
文檔編號G11B7/09GK1152770SQ9611203
公開日1997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1996年1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11月6日
發(fā)明者春口隆, 春柳宗伯, 副枝宜展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