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揭示了一種電連接器的差分對端子構造。
背景技術:
隨著服務器與存儲盒應用日益廣泛,市場對用于電路板上的高密電連接器的需求也不斷增加。
美國專利第5,993,259號揭示了一種此種用途的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包括數(shù)個堆棧在一起的模塊。請參閱該專利第四圖,其端子由金屬片沖壓而成,而后植入一絕緣材料中而形成此模塊。然而由第四圖很容易看出因為成直角布置,每一端子與其相鄰端子的長度均不相同。而且要將相鄰端子做成等長不太可能,因為端子的長度相互不同,所以其中傳輸?shù)男盘栆矔a(chǎn)生時差。
此外要將相鄰兩端子設計為差分對較為困難,且因為端子本身的形狀,要使兩端子之間達到相同的阻抗也很困難。
美國專利第6,083,047號揭示了一種制造高密連接器的方法,其中引入了電路板的使用。如此專利所述,在電路板兩相對表面以鏡面形式形成導電電路,如圖二所示,然此導電電路亦不可能為相同長度,所以信號傳輸時差亦不可克服。且上述專利所揭示的兩相鄰端子過于接近,從而無法植入接地端子或導電電路。
在第5,993,259號專利中也有接地片揭示,然而此接地片只是將兩相鄰模塊分開,而不能將相鄰端子分開。
在第6,083,047號專利中,因導電電路置于電路板之上,需在兩電路板間安置接地片。其絕緣隔板安置于兩相鄰電路板之間,特別是將絕緣片安置于其中時,這將不可避免的增加整個連接器的厚度。而且當電路應成于電路板上時,連接腿或連接座就要與相應的導電電路配合,這將增加連接器的制造難度。盡管導電電路形成于電路板相對兩側,由于連接部與尾部與之焊接,所以在兩端子之間的電阻不會相同。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單個模塊中具有相同長度端子對的高密電連接器,該連接器靠接地片將兩模塊分開,而靠接地肋將兩端子分開,由此為信號傳輸提供良好的屏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包括有與數(shù)個差分端子對一體成形的模塊,每一端子對都具有第一與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具有第一尾部的第一基部及第一對接部,其中第一尾部與第一對接部伸出該模塊外。第二端子包括具有第二尾部的第二基部及第二對接部,其中第二尾部與第二對接部伸出該模塊外。其中第一、第二端子上的第一、第二基部并排分隔排列,由此在單個模塊中的端子對長度相同。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可有效的減小信號傳輸?shù)臅r間差,且可為信號傳輸提供良好的屏蔽。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分解立體圖。
圖2是圖1中絕緣板的立體圖。
圖3是圖2的主視圖。
圖4是圖2中將接地肋去掉后接地片的主視圖。
圖5是圖4中接地片的立體圖。
圖6是與圖5的反方向接地片的立體圖。
圖7是去掉絕緣板后第一與第二端子組排列的主視圖。
圖8是圖2中具有接地肋的接地片的主視圖。
圖9是第一端子組的主視圖。
圖10是圖9的仰視圖。
圖11是第二端子組的主視圖。
圖12是圖11的仰視圖。
圖13是圖1的組合圖。
圖14是圖13的左視圖。
圖15是沿圖14中XV-XV方向的剖視圖。
圖16是數(shù)個如圖13所示的模塊的組合圖。
圖17是與圖16相反方向的模塊組合圖。
圖18是圖16的左視圖。
圖19是沿圖18中XIX-XIX方向的剖視圖。
圖20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1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與相應電連接器配合前的的立體圖。
圖22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與相應電路板組合的左視圖。
圖23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4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另一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5是圖23中的電連接器與圖21中相應電連接器配合后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12,圖13,圖14與圖15,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包括一絕緣板11,若干個端子12,13,14,15,16,17一體成形并定位于該絕緣板11中。一接地片20可為模塊10提供EMI屏蔽,當若干個模塊10組合在一起時,該接地片20可為其提供有效的屏蔽。若干個接地肋21由接地片20上延伸出。一屏蔽通道22設置于兩相鄰接地肋21之間。
請參閱第圖1,圖8,圖9與圖10,端子12,14為一差分端子對,端子13,15為另一端子對。由于除了長度不同外,端子12,14的結構相同,所以只描述其中之一。為了便于描述,將端子12,13稱為第一端子,將端子14,15稱為第二端子。
每一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基部121(131),一第一尾部122(132)與一第一對接部123(133)。如圖10所示,第一尾部122(132)相對于第一基部121(131)向上偏移。
每一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基部141(151),一第二尾部142(152)與第二對接部143(153)。如圖11所示,第二尾部142(152)相對于第二基部141(151)向下偏移。由此,當?shù)谝欢俗?2(13)與第二端子14(15)堆棧時,第一尾部122(132)與第二尾部142(152)被固持于同一個平面,如圖13與圖15所示,同時第一對接部123(133)與第二對接部143(153)也被固持于同一個平面。
另,第一對接部123(133)由基部121(131)向上偏移,同時第二對接部143(153)由基部141(151)向下偏移。所以,當?shù)谝欢俗?2(13)與第二端子14(15)堆棧時,對接部123(133)與143(153)的順序將變?yōu)?23,143,133,153。同樣的,第一尾部122(132)與第二尾部142(152)亦同樣排列。
由此,依靠對接部123(143),133(153)與尾部122(142),132(152)的偏移,端子12與14具有相同長度,而端子13與15也具有相同長度,由此在端子12,14與端子13,15之間信號傳輸時差可被消除。
對接部123(143),133(153),163與173設計為插座狀以與相應的插頭對接,如圖21所示,但也可有別種設計。
絕緣板11為一塑料材料一體包覆端子12,13,14,15,16與17于其中。該板11在相鄰兩端子11,12之間開設有若干個槽11a。該板11還在一對接邊11c旁開設有開口11b。該槽11a與開口11b之間形成橋11c,該橋11c可用來增加板11的整體性。
制造時,第一與第二組端子12,13,14,15,16與17堆棧于一起,由此尾部122,142,132,152,162與172被定位于同一平面上,而對接部123,143,133,153,163與173也定位于同一平面上。絕緣板11與端子12,13,14,15,16,17一體成形,同時尾部122,142,132,152,162與172,對接部123,143,133,153,163與173伸出板11外以與相應的印刷電路板和插頭電性連接。
接地片20由金屬片直接沖壓而成。該接地片20相對于端子12,13,14,15,16與17的輪廓形成有若干個槽20a。每一槽20a與接地肋21通過鑄模成形。由此,當若干個肋21形成時,相應于端子12,13,14,15,16與17,若干個通道22亦形成于兩相鄰肋21之間。如圖15所示,每一接地肋21伸入相應的板11的開口11a中。由此,端子12,14位于相同的通道22內(nèi),端子13,15位于相同的通道22內(nèi),端子16,17分別位于相應的通道22內(nèi)。由此,靠接地片20與相應的接地肋21形成的通道22,每一端子或端子對之間被屏蔽隔離。
該接地片20在距離接地肋一定距離還形成有若干個短肋23,由此在接地肋21與短肋之間形成有缺口26,該缺口26可收容板11上的橋11c于其中。而短肋23可方便的收容于板11上的開口11b中。由此,對接部(123,143),(133,153),163與173也被短肋23電性分隔。通過以上的結構安排,本實用新型可提供極佳的屏蔽效果。
如圖22所示,若干個接地腿24與接地片20一體成形,以安裝于印刷電路板上。該接地腿24靠沖壓成形,其具有針孔狀外形,當接地腿24插入印刷電路板的通孔中時,該接地腿與此通孔電性連接。
如圖19所示,接地片20還包括外圍壁25,可整齊的收容模塊10于其形成的空間中。由此,該模塊10被接地片20完全屏蔽。且如上所述,圖13為在圖1中端子12,13,14,15,16與17的裝配圖,圖1與圖13只是便于理解此實用新型,實際上模塊10被相應的接地片20完全包覆。
圖14是圖13的側視圖,圖15是沿圖14中XV-XV方向的剖視圖。如圖15所示,基部121,141與131,151并排排列,由此易于信號的同步傳輸。
圖16與圖19揭示了由四組模塊101,102,103與104構成的高密連接器100,其中的接地片201,202,203與204堆棧在一起以形成此電連接器100。由于模塊101,102,103,104與模塊10相同,在此不再詳述,其上各部分標號與模塊10上相應部分的標號相同。同理接地片201,202,203,204上各部分的標號與接地片20上相應部分的標號亦相同。
圖18是圖16的側視圖,圖19是沿圖18中XIX-XIX方向的剖視圖??煽闯瞿K102,103與104被相應的接地片201,202,203,204所包覆。另,端子12,14的基部121,141位于接地片201與相應的接地肋21所形成的通道22中,由此,端子12與端子14被完全屏蔽。且端子12,14與端子13,15靠置于其中的肋21完全隔離,由此端子對12,14與端子對13,15之間的串音可被完全消除。
圖20揭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電連接器200,此連接器由三組模塊111,112,113及接地片211,212,213構成,靠一鎖40穿過接地片上的槽20a與模塊上的槽11a而使的模塊與接地片之間相互鎖緊。端板46抵接于最外層模塊113上,由此將模塊113完全電性封閉于相應的接地片213之中。如此,即完成電連接器200的組合。
圖21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200與相應的插頭連接器50配合前的透視圖,其中一數(shù)組針51由該插頭連接器50中伸出。
該插頭連接器50包括一基部50a,其中有若干個針51由其中伸出,該針51成行排列,且每兩列相鄰的針51之間插入有接地突起52。該針51與端子12,13,14,15,16,17的對接部123,133,143,153,163,173相配合,同時接地突起52與接地片201,202,203,204的前部突起20c電性連接。由此,當連接器100與插頭連接器50相配合時,串音與EMI對信號傳輸?shù)挠绊懣杀幌?br>
圖22為連接器100與插頭連接器50相配合的前視圖。點劃線表示連接器100安裝于一第一印刷電路板60上,同時插頭連接器50安裝于一第二印刷電路板70上。通常,第二印刷電路板70為母板,第一印刷電路板60為子板。
如上所述,端子12,14緊密并排排列,由此可形成差分對從而提高信號的傳輸,端子13與15同理。
而且,由于端子12與端子14具有相同的外形,端子12與14的阻抗亦相同。
由此,本實用新型的端子12,14與13,15可形成差分對且具有相同的阻抗,此非前案所能及。
盡管端子16,17沒有相應的端子如12,13與的配合以形成差分對,這些配對端子可以很方便的被組裝從而形成差分對,如端子12,14與端子13,15。
如上所揭示的模塊10(110)僅包括六個端子(12,13,14,15,16,17與18),但端子17,18可與附加的端子配合以形成端子對。
圖23揭示一電連接器5包括有四個模塊210,每一模塊包括八個端子212,213,214,215,216,217,218,219與220,其中端子對分別為212與214,213與215,217與219,218與220。
圖25為電連接器5與插頭連接器50相配合的側視圖。
圖24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7的前視圖,包括七個模塊210與七個接地片20,其中每一對端子212與214,213與215,216與218,217與219都位于接地片20與接地肋21所形成的通道中,由此可保證信號的可靠傳輸。
圖24所示的電連接器7可通過增加模塊210輕易擴展。每一模塊210與接地片20可形成一單元,可根據(jù)不同的需求以組合不同數(shù)量的單元以形成不同的連接器,由此可節(jié)省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主要包括與數(shù)對端子對一體成形的模塊,其中每一對端子對由第一及第二端子構成,第一端子,其包括具有第一尾部的第一基部與第一對接部,該第一尾部與對接部伸出該模塊,第二端子,其包括具有第二尾部的第二基部與第二對接部,該第二尾部與對接部伸出該模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及第二端子的第一與第二基部相互分開并排排列,該接地件具有若干個向后延伸的接地尾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模塊在端子對之間形成槽,從而將彼此隔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電連接器包括一接地片具有至少一接地肋伸入端子對之間的槽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接地片具有一外壁,此外壁形成一收容空間以收容該模塊。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接地肋由接地片的兩面伸出并進入模塊上相應的槽中。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模塊與該接地片之間具有固定裝置,用以將該模塊固定。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包括有一模塊,其與數(shù)個差分端子對一體成形,每一端子對都具有第一與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具有第一尾部的第一基部及第一對接部,其中第一尾部與第一對接部伸出該模塊外。第二端子包括具有第二尾部的第二基部及第二對接部,其中第二尾部與第二對接部伸出該模塊外。其中第一、第二端子上的第一、第二基部并排分隔排列,由此可有效減小信號傳輸?shù)臅r間差。
文檔編號H01R12/14GK2519434SQ0127616
公開日2002年10月30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5月9日
發(fā)明者湯姆士B·貝爾曼, 安祖C·鄭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