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加強引腳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加強引腳的結構,該引腳的設計可以防止連接器的電接觸部彎曲。
背景技術:
在該領域中電連接器通常是用來在如筆記本電腦、可攜式攝像機等電子設備的輸入和輸出端之間建立電連接的。其中這樣的連接器是安裝在印刷電路板上的,一個或多個加強引腳可以安裝在連接器殼體上并且焊接到電路板上以有助于將連接器固定到電路板上,減少作用在連接器端子對接面和焊接連接面上的壓力。下面將根據圖1和2介紹一種傳統(tǒng)的加強引腳的結構的實例。圖1是與傳統(tǒng)加強引腳16相配合的雌連接器10的分解圖。圖2是圖1的連接器的局部剖視圖。
如圖1和2所示,雌連接器10包括一個連接器殼體12,其具有一插接孔12a和一插接部12b,一雄連接器(未示出)插入并穿過該插接孔12a,插接部12b通常呈“U”形,形成于插接孔12a的側面上;連接引腳14,每個連接引腳14均具有與印刷電路板10上的電接觸部22電性連接的一第一電接觸部和與雄連接器中的插接部(未示出)電性連接的一第二電接觸部;以及加強引腳16,用于焊接在印刷電路板20的固定接觸部24上以防止連接引腳14彎曲。
在傳統(tǒng)的雌連接器10中,連接引腳14的第一和第二電接觸部均從連接器殼體一后表面?zhèn)冗呄蚯把由煸O置,加強引腳16安裝在連接器殼體12一前表面的下側面上。加強引腳16均是U形的,其與形成于連接器殼體12前表面下側的具有互補的“U”形的插接部12b相對應。在這種結構中,加強引腳16的上部插入插接部12b中并與其配合,引腳16的下部抵靠連接器殼體的下表面。即,分別與連接器殼體12中的插接部12b相配合的加強引腳16只在其上部插入插接部12b中并與其配合。
通過將連接引腳14的第一電接觸部和加強引腳16分別焊接到印刷電路板20上的電接觸部22和固定接觸部24上而將傳統(tǒng)的電連接器10固定到印刷電路板20上的。如上所述,根據傳統(tǒng)的加強引腳結構,每個加強引腳16均為“U”形,并與也為“U”形的連接器殼體的一個部位相配合。每個加強引腳16的下部均暴露于連接器殼體的下表面,所以插接力就減少了,會使加強引腳產生一些搖晃。因此,當雄連接器與雌連接器電連接時,連接引腳就會因為連接器殼體的搖晃而彎曲。
此外,由于連接引腳的彎曲,印刷電路板上的電接觸部和連接引腳之間的電接觸會中斷。另外,對上述具有傳統(tǒng)結構的加強引腳來講,很難在連接器殼體上精確地形成相應的插接部,即,由于連接器殼體尺寸是非常小的,所以在連接器殼體上形成與加強引腳形狀相對應的“U”形的插接部是非常困難的。
發(fā)明內容
相應地,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連接器加強引腳結構,以使其插入連接器殼體中的插接部的一側并且與連接器殼體中的插接部相接合,從而能夠容易地對在連接器殼體插接部中的加強引腳進行定位。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加強引腳結構,其將有助于防止安裝在連接器中的連接引腳彎曲。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器加強引腳結構,其能通過將加強引腳定位并安裝在連接器殼體中的插接部中而將一個連接器固定安裝到一塊印刷電路板上。
本發(fā)明還有另一目的,提供一種連接器加強引腳結構,當加強引腳與連接器殼體內的插接部配合時,其能將連接引腳精確定位到印刷電路板上。
本發(fā)明還有另一目的,提供一種連接器加強引腳結構,其中加強引腳的插接部能根據其要插入的加強引腳而精確設計其插接部的尺寸,以使其穿入連接器殼體的插接部中并與其配合。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提供一種安裝在電連接器上的連接器加強引腳結構,該連接器包括一個連接器殼體,安裝在連接器殼體上與印刷電路板上的電接觸部電連接的連接引腳,和與連接器殼體前表面下部鄰接并且用于焊接到印刷電路板上的固定接觸部以加強連接引腳的加強引腳。
每個加強引腳的插接部均形成于連接器殼體的下側并包括一起成型的上下插接槽,在下插接槽的前部的一個部位有下一開口側。
每個加強引腳均有上下插接部,其與在連接器殼體中的插接部相對應,每個加強引腳均插入連接器殼體的插接部并與之配合。另外,在加強引腳下插接部的前端和下插接部的下部之間有一個臺階。下插接部的下部焊接到印刷電路板上相應的固定接觸部上。同時,在上插接部的下表面形成一個穿入下插接槽的下表面中的凸點,當加強引腳插入連接器殼體中的插接部并與之配合時,將加強引腳安裝并定位在插接部上。
本發(fā)明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通過下面結合附圖所進行的詳細描述會更清晰,其中圖1是在電連接器中使用的公知的加強引腳結構的分解圖;圖2是圖1所示的連接器處于安裝狀態(tài)時的局部剖視圖;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加強引腳的立體圖;圖4是圖3所示的加強引腳的側視圖;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與圖3所示的加強引腳結構連接的連接器的分解圖;圖6是如圖5所示的電連接器后部的裝配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7是與根據本發(fā)明的連接器殼體的插接部相配合的圖1所示的加強引腳結構的剖面圖;圖8是圖5所示連接器的立體圖,表示了連接器接觸部和加強引腳與印刷電路板上相對應的接觸部的對準;圖9是將如圖8所示的連接器連接到印刷電路板上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下面的描述和附圖中,同一或相似組件將用同一附圖標記表示,同一或相近組件的重復描述將被省略。
圖3到9表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雌連接器100。如圖5到9所示,雌連接器100包括一個連接器殼體110,其具有一插接孔112和一插接部114,一雄連接器(未示出)插入并穿過該插接孔112,該插接部114形成于所述殼體的前表面上的側面上用于插加強引腳130。還設有連接引腳120,每個引腳120均有一個通過焊接與印刷電路板200上的電接觸部210電連接的第一電接觸部122,和一個與一雄連接器中一互補接觸部接合的第二電接觸部124。當加強引腳130與連接器殼體110中的插接部114配合時,引腳130通過焊接固定到印刷電路板200的固定接觸部220上,以在連接器100遭到沖撞或振動時防止連接引腳120彎曲。
如圖3、5和7所示的連接器殼體110,用于插加強引腳130的插接部114包括在連接器殼體110的下部一起形成的上下插接槽114a、114b。
如圖5和7所示,插接部114的上插接槽114a以通孔的形式形成于連接器殼體110側面,下插接槽114b在殼體110的前側有一個開放的下部。下插接槽114b在它下部是開放的,以使加強引腳下插接部134的下表面能焊接到印刷電路板200的固定接觸部220上。連接爪(engaging jaw)114b-1形成于接近殼體110的一下表面的地方,與形成于加強引腳130的下插接部134上的臺階134a鄰接,后面將詳細描述其具體方式。
如圖3和7所示,每個加強引腳130均有上下插接部132、134,分別與連接器殼體插接部114相對應。
如圖7所示,加強引腳130的上插接部132和下插接部134一起形成一個“U”形,以分別與插接部114的上下插接槽114a、114b相配合。
在下插接部134的前端和加強引腳130的一個部分之間形成一臺階134a以固定到印刷電路板200的固定接觸部220。在加強引腳130插入連接器殼體110期間,臺階134a與連接爪114b-1鄰接表示加強引腳130與插接部114完全接合。下插接部134也有一個部位,其結構是開放的,以用焊接的方式連接到印刷電路板200的固定接觸部220上。
另外,固定凸點132a形成于上插接部132的下表面上,以在加強引腳插入期間穿入殼體上插接槽114a的下表面中,從而當加強引腳130插入插接部114中并與之配合時,將加強引腳130固定并定位到插接部114中。
下面對加強引腳130與連接器100的插接部114的裝配過程進行解釋。
首先,加強引腳130的上下插接部132、134分別與插接部114的上下插接槽114a、114b對準。接著,將上下插接部132、134分別向前推入對應的插接槽114a、114b中,使形成于加強引腳130上插接部132下表面的凸點穿入上插接槽114a的下表面,將加強引腳130固定在殼體110中。在將加強引腳130插入殼體110期間,當形成于下插接部134上的臺階134a與形成于下插接槽114b上的連接爪114b-1相鄰接時,加強引腳130就與插接部114完全配合了。如果臺階132a沒有與連接爪114b-1相鄰接,則加強引腳130與插接部未完全配合。
這樣,根據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當加強引腳130的每個插接部132、134均插入插接部114的上下插接槽114a、114b時,形成于下插接部134的固定凸點132a就穿入上插接槽114a的下表面中以將加強引腳130固定并定位到插接部114上。同時,下插接部134的一端插入插接部114的下插接槽114b中并與之配合。
如圖8和9所示,通過將第二電接觸部122和加強引腳130分別與相應的電接觸部210和固定連接部220對準,然后將第二電接觸部122和加強引腳130焊接到電路板200的相應的接觸部上,裝配后,電連接器100就被固定到印刷電路板200上。因此,當連接器100(包括加強引腳130)通過焊接固定到印刷電路板200上時,加強引腳130就可以在連接器遭到沖撞或振動時起到防止連接引腳120彎曲的作用。
通過以上對本發(fā)明的描述,可以得到以下優(yōu)點。
第一,由于加強引腳構造為穿入連接器殼體插接部中并與之連接,所以加強引腳能與連接器殼體中的插接部牢固連接,這樣加強引腳就可以防止連接引腳彎曲。
第二,如上所述,由于加強引腳與連接器殼體中的插接部牢固連接,所以當加強引腳焊接到電路板上時加強引腳就有助于將電連接器固定到印刷電路板上。
另外,由于加強引腳可以牢固地與電連接器的插接部連接,以助于防止連接引腳的彎曲,所以就可以在連接引腳和印刷電路板之間形成良好的電連接。
最后,由于加強引腳構造為穿入連接器的插接部中并與之牢固連接,所以形成在連接器殼體中的與加強引腳對接的插接部的形狀能根據加強引腳的形狀而更精確地形成,加強引腳更易與連接器殼體中的插接部裝配。
雖然為了證明本發(fā)明的目的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后附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可以進行多種改進、增加和替換。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加強引腳的結構,該連接器包括一個電連接器殼體,與印刷電路板上的電接觸部電性連接的連接引腳,和安裝在殼體的各側用于與印刷電路板連接的加強引腳,該加強引腳的結構特征在于該電連接器殼體包括形成于連接器殼體下側的用于連接各加強引腳的插接部,該插接部包括上下插接槽,該下插接槽前部的一個部位有下開口側,所述加強引腳有上下插接部,其與在連接器殼體中的上下插接槽相對應,并分別插入上下插接槽并與之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強引腳的結構,其中在所述加強引腳下插接部的前端和加強引腳的一個部位之間設有一個臺階,以固定到印刷電路板上表示加強引腳和插接部的完全插接,其中下插接部的一個部位適于焊接到印刷電路板上的固定接觸部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強引腳的結構,其中在所述上插接部的下表面形成一個穿入下插接槽的下表面中的凸點,當加強引腳插入電連接器殼體中的插接部并與之配合時,將加強引腳固定在插接部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100)中的加強引腳(130)的結構。該電連接器包括一個連接器殼體(110),安裝在殼體中與印刷電路板(200)上的電接觸部(210)電連接的連接引腳(120),和安裝在連接器殼體(110)前表面下部各側的加強引腳(130)。形成于連接器殼體下側用來容納加強引腳(130)的插接部(114),包括一起形成的上下插接槽(114a、114b)。每個加強引腳(130)均有上下插接部(132、134),其與在連接器殼體(100)中的上下插接部(114)相對應,分別插入上下插接槽并與之配合。每個下插接槽(114b)前部的一個部位均有一個下開口側。加強引腳(130)部分從下插接槽下側凸出并且適于焊接到印刷電路板上的固定接觸部。當包括加強引腳(130)的連接器(100)通過焊接固定到印刷電路板(200)上時,加強引腳(130)就可以在連接器遭到沖撞或振動時起到防止連接引腳(120)彎曲的作用。
文檔編號H01R12/22GK1618146SQ02827532
公開日2005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金張范 申請人:莫利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