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尤其是涉及一種可供家用電器、自動化系統(tǒng)、電子設備、儀器儀表上使用的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包括罩殼和線圈架,所述的線圈架的中部為具有通孔的圓筒形構(gòu)件,在所述的圓筒形構(gòu)件上繞有漆包線組成線圈,在所述的線圈架的兩側(cè)設置有與圓筒形構(gòu)件一體連接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的通孔中設置有鐵芯,所述鐵芯的一端為一直徑大于所述通孔直徑的極靴,所述鐵芯穿過所述通孔,所述的鐵芯的另一端與軛鐵鉚接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支座的外側(cè)面,所述的軛鐵上連接有動接觸片,所述的動接觸片上鉚接有銜鐵和動觸點,所述的銜鐵在所述的第二支座的外側(cè)與所述鐵芯一端的所述的極靴相對,由此組成了電磁系統(tǒng),帶有第一靜觸點的上接觸片和帶有第二靜觸點的下接觸片分別固定在所述的線圈架的相應部位,分別設置在所述的動觸點的上、下方的所述的第一靜觸點和所述的第二靜觸點與所述的動觸點一起組成觸點組,所述的第二支座上設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的第一插孔中設置有第一插腳和第二插腳,所述的第一插腳和所述的第二插腳的一端與所述的線圈的引出線相連,所述的第一插腳和所述的第二插腳的另一端穿過所述的第一插孔延伸到所述的第二支座的外側(cè)面,所述的動接觸片設置有第三插腳,所述的下接觸片設置有第四插腳,所述的上接觸片設置有第五插腳,在所述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間設置有將所述的軛鐵和所述的動接觸片與所述的線圈和所述的引線腳相互隔絕的絕緣座。
為了在將所述的軛鐵和所述的動接觸片與所述的線圈和引線腳有效隔絕的同時,盡可能地縮小繼電器的尺寸,所述的絕緣座的外側(cè)面設置有能夠容納所述的軛鐵的折轉(zhuǎn)部分和相應部分動接觸片的凹槽,所述的凹槽截面可以是U形、梯形、矩形、半圓形和其它相應的幾何形狀。
為了防止所述的第一插腳和所述的第二插腳在加工過程中彎折并盡可能將所述的第一插腳和所述的第二插腳與所述的線圈分離,可以在所述的絕緣座的兩側(cè)設置對所述的第一插腳和所述的第二插腳起限位作用的向內(nèi)突起的突耳。
所述的第二支座上設置有一個空腔,所述的空腔通過內(nèi)側(cè)的窗口與所述的第二支座相通,所述的觸點組設置在所述的空腔中。所述的空腔內(nèi)的上、下面分別設置有所述的上接觸片和所述的下接觸片,所述的動接觸片是通過所述的窗口伸入所述的空腔中并設置在所述的上接觸片和所述的下接觸片之間。所述的空腔的底面設置有第四插孔和第五插孔,所述的下接觸片通過第四插腳穿過所述的第四插孔延伸到所述的空腔的外側(cè)面,所述的上接觸片通過第五插腳穿過所述的第五插孔延伸到所述的空腔的外側(cè)面。
所述的第二支座上的所述的動接觸片的兩側(cè)設置有向所述的空腔高度方向延伸的開有散熱孔的隔離墻,所述的隔離墻的上方為設有防脫齒的基座片,所述的防脫齒卡扣在所述的散熱孔中。所述的基座片上設置有第三插孔,所述的第三插腳穿過所述的第三插孔延伸到所述的基座片的外側(cè)面,所述的基座片上還設置有容納所述的第二支座外側(cè)部分的所述的第一插腳和所述的第二插腳穿過的第二插孔。
本發(fā)明也可以是敞開式的,但其耐電壓性能比起有罩殼的封閉式繼電器來則會有所降低。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接觸片和軛鐵與線圈、第一插腳和第二插腳之間由絕緣座完全隔開,使繼電器的耐電壓性能大大提高,由原先的50Hz,1500V提高到50Hz,2500V,而將觸點組設置在與線圈隔離的空腔中,則提高了線圈的清潔度,保護線圈免受污染,提高了繼電器的使用壽命,而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中觸點部位與引出端的距離較短,則有效地提高了接觸片的散熱性能,從而增加了繼電器的工作穩(wěn)定性,此外,通過在絕緣座的外側(cè)面設置能夠容納軛鐵的折轉(zhuǎn)部分和相應部分動接觸片的凹槽,在將軛鐵和動接觸片與線圈和引線腳有效隔絕的同時,盡可能地縮小了繼電器的尺寸,在絕緣座的兩側(cè)設置對第一插腳和第二插腳起限位作用的向內(nèi)突起的突耳,則可有效防止第一插腳和第二插腳在加工過程中彎折并能達到將第一插腳和第二插腳與線圈盡可能分離的目的。
如
圖1-圖11所示,一種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包括罩殼16和線圈架1,線圈架1的中部為具有通孔11的圓筒形構(gòu)件12,在圓筒形構(gòu)件12上繞有漆包線組成線圈2,在線圈架1的兩端設置有與圓筒形構(gòu)件12一體連接的第一支座3和第二支座4,通孔11中設置有鐵芯5,鐵芯5的一端為一直徑大于通孔直徑的極靴51,鐵芯5穿過通孔11,鐵芯5的另一端與軛鐵7鉚接固定在第一支座3的外側(cè)面,軛鐵7上連接有動接觸片65,動接觸片65上鉚接有銜鐵8和動觸點64,銜鐵8在第二支座4的外側(cè)面與鐵芯5一端的極靴51相對,分別設置在動觸點64上、下方的第一靜觸點61和第二靜觸點66與動觸點64一起組成觸點組6,第二支座4上設置有第一插孔41,第一插孔41中設置有第一插腳21和第二插腳22,第一插腳21和第二插腳22的一端與線圈2的引出線相連,第一插腳21和第二插腳22的另一端穿過第一插孔41延伸到第二支座4的外側(cè)面,線圈2的引出線與第一插腳21和第二插腳22相連,動接觸片65設置有第三插腳63,上接觸片62設置有第五插腳69,下接觸片設置有第四插腳68,在第一支座3和第二支座4之間設置有將軛鐵7和動接觸片65與線圈2、第一插腳21和第二插腳22相互隔絕的絕緣座9,絕緣座9的外側(cè)面設置有能夠容納軛鐵7的折轉(zhuǎn)部分和動接觸片65相應部分的凹槽91,凹槽91截面可以是U形、梯形、矩形、半圓形和其它相應的幾何形狀。絕緣座9的兩側(cè)設置有對第一插腳21和第二插腳22起限位作用的向內(nèi)突起的突耳92。第二支座4上設置有一個空腔10,空腔10通過內(nèi)側(cè)的窗口101與第二支座4相通,觸點組6設置在空腔10中。空腔10內(nèi)的上、下面分別設置有上接觸片62和下接觸片67,動接觸片65是通過窗口101伸入空腔10中并設置在上接觸片62和下接觸片67之間??涨?0的底面設置有第四插孔44和第五插孔45,上接觸片62通過第五插腳69穿過第五插孔45延伸到空腔10的外側(cè)面,下接觸片67是通過第四插腳68穿過第四插孔44延伸到空腔10的外側(cè)面。第二支座4上在動接觸片65的兩側(cè)設置有向空腔10高度方向延伸的開有散熱孔46的隔離墻47,隔離墻47的上方為設有防脫齒的基座片48,防脫齒卡扣在散熱孔46中?;?8上設置有第三插孔43,第三插腳63穿過第三插孔43延伸到基座片48的外側(cè)面,基座片48上還設置有容納第二支座4外側(cè)部分的第一插腳21和第二插腳22穿過的第二插孔42。第三插腳63與動接觸片65,第四插腳68與下接觸片67,第五插腳69與上接觸片62均是一體連接沖壓而成的。
實施例②該種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與實施例①相同,區(qū)別是該種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是敞開式的,即沒有罩殼16,第三插腳63是焊接在動接觸片65上的。
實施例②與實施例①相比,其耐電壓性能稍差,工藝較為復雜,材料也比較浪費。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包括罩殼(16)和線圈架(1),所述的線圈架(1)的中部為具有通孔(11)的圓筒形構(gòu)件(12),在所述的圓筒形構(gòu)件(12)上繞有漆包線組成線圈(2),在所述的線圈架(1)的兩端設置有與圓筒形構(gòu)件(12)一體連接的第一支座(3)和第二支座(4),所述的通孔(11)中設置有鐵芯(5),所述鐵芯(5)的一端為一直徑大于所述通孔(11)直徑的極靴(51),所述鐵芯(5)穿過所述通孔(11),所述的鐵芯(5)的另一端與軛鐵(7)鉚接固定在所述的第一支座(3)的外側(cè)面,所述的軛鐵(7)上連接有動接觸片(65),所述的動接觸片(65)上鉚接有銜鐵(8)和動觸點(64),所述的銜鐵(8)在所述的第二支座(4)的外側(cè)面與所述鐵芯(5)一端的所述的極靴(51)相對,帶有第一靜觸點(61)的上接觸片(62)和帶有第二靜觸點(66)的下接觸片(67)分別固定在所述的線圈架(1)的相應部位,分別設置在所述的動觸點(64)上、下方的所述的第一靜觸點(61)和所述的第二靜觸點(66)與所述的動觸點(64)一起組成觸點組(6),所述的第二支座(4)上設置有第一插孔(41),所述的第一插孔(41)中設置有第一插腳(21)和第二插腳(22),所述的第一插腳(21)和所述的第二插腳(22)的一端與所述的線圈(2)的引出線相連,所述的第一插腳(21)和所述的第二插腳(22)的另一端穿過所述的第一插孔(41)延伸到所述的第二支座(4)的外側(cè)面,所述的動接觸片(65)設置有第三插腳(63),所述的下接觸片設置有第四插腳(68),所述的上接觸片設置有第五插腳(69),在所述的第一支座(3)和所述的第二支座(4)之間設置有將所述的軛鐵(7)和所述的動接觸片(65)與所述的線圈(2)、所述的第一插腳(21)和所述的第二插腳(22)相互隔絕的絕緣座(9)。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絕緣座(9)的外側(cè)面設置有能夠容納所述的軛鐵(7)的折轉(zhuǎn)部分和所述的動接觸片(65)相應部分的凹槽(91)。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絕緣座(9)的兩側(cè)設置有對所述的第一插腳(21)和所述的第二插腳(22)起限位作用的向內(nèi)突起的突耳(92)。
4.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座(4)上設置有一個空腔(10),所述的空腔(10)通過內(nèi)側(cè)的窗口(101)與所述的第二支座(4)相通,所述的觸點組(6)設置在所述的空腔(10)中。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10)內(nèi)的上、下面分別設置有所述的上接觸片(62)和所述的下接觸片(67),所述的動接觸片(65)是通過所述的窗口(101)伸入所述的空腔(10)中并設置在所述的上接觸片(62)和所述的下接觸片(67)之間。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10)的底面設置有第四插孔(44)和第五插孔(45),所述的下接觸片(67)通過所述的第四插腳(68)穿過所述的第四插孔(44)延伸到所述的空腔(10)的外側(cè)面,所述的上接觸片(62)是通過所述的第五插腳(69)穿過所述的第五插孔(45)延伸到所述的空腔(10)的外側(cè)面。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座(4)上的所述的動接觸片(65)的兩側(cè)設置有向所述的空腔(10)高度方向延伸的開有散熱孔(46)的隔離墻(47),所述的隔離墻(47)的上方為設有防脫齒的基座片(48),所述的防脫齒卡扣在所述的散熱孔(46)中。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片(48)上設置有第三插孔(43),所述的第三插腳(63)穿過所述的第三插孔(43)延伸到所述的基座片(48)的外側(cè)面,所述的基座片(48)上還設置有容納所述的第二支座(4)外側(cè)部分的所述的第一插腳(21)和所述的第二插腳(22)穿過的第二插孔(42)。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插腳(63)與所述的動接觸片(65)是一體連接沖壓而成的。
10.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插腳(68)與所述的下接觸片(67),所述的第五插腳(69)與所述的上接觸片(62)均是一體連接沖壓而成的。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超小型大功率繼電器,包括罩殼和線圈架,所述的線圈架的中部為具有通孔的圓筒形構(gòu)件,在圓筒形構(gòu)件上繞有漆包線組成線圈,線圈架的兩端設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通孔中設置有鐵芯,鐵芯的一端為極靴,鐵芯的另一端與軛鐵鉚接固定在第一支座的外側(cè)面,軛鐵上連接有動接觸片,動接觸片上鉚接有銜鐵和動觸點,銜鐵在第二支座的外側(cè)面與鐵芯一端的極靴相對,第一靜觸點、第二靜觸點和動觸點組成觸點組,特點是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間設置絕緣座,在絕緣座的外側(cè)面設置有能夠容納軛鐵的折轉(zhuǎn)部分和相應部分動接觸片的凹槽,將觸點組設置在與線圈隔離的空腔中,本發(fā)明耐電壓性能好,使用壽命長,工作穩(wěn)定,體積小,重量輕。
文檔編號H01H50/54GK1455429SQ0312916
公開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6月3日
發(fā)明者楊曉廈, 高國章, 王典榮 申請人:楊曉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