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矩陣式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矩陣式連接器的結構,尤指一種用于高端子密度的矩陣式連接器,該矩陣式連接器至少可以應用來測試封裝后的集成電路是否可達成預定功效。
背景技術:
一個好的集成電路測試用連接器至少必須具備以下兩個特點1.不能破壞集成電路的端子。否則原本屬于合格品的集成電路便因為端子在測試過程中被破壞而變?yōu)椴缓细衿贰?br>
2.必需與每個集成電路的端子都達成電性連接。單一集成電路的端子數(shù)量少則十數(shù)支,多則數(shù)百支,測試用連接器必須至少要與所有集成電路的端子電性連接才能完整測試集成電路整體的功效。
公知集成電路的端子是使用金屬材質,因此集成電路的端子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集成電路的測試用連接器就可以利用挾持的方式與集成電路的端子電性連接。這種端子使用金屬材質的集成電路其端子通常是以SMT或DIP兩種方式之一與電子裝置中的電路電性連接。
近來由于公知集成電路的端子密度增加,而以傳統(tǒng)SMT或DIP方式使集成電路與電路板上的電路的方法越來越難以工業(yè)方法大量制造,因此集成電路的端子逐漸以錫球取代金屬材質的端子,然而以錫球作為端子則導致集成電路封裝后測試上的困難。
由于錫球表面的機械強度很差,既軟且塑性高,因此以測試用連接器測試集成電路的功能時,若測試連接器的端子是以夾持集成電路的錫球方式測試集成電路,很容易導致錫球于測試過程中被挾持過度而變形,甚至錫球因此而被剝離集成電路。美國專利第5,498,970號、6,149,449號及6,280,219號專利都有這種缺點。
雖然美國專利第5,247,250號測試用連接器的端子是自錫球底面接觸,但該端子的結構容易導致短路,因此整體并不可靠。
為改進公知技術的缺點并研制一種除可做集成電路測試連接器外,也可以當一般平面陣列(Land Grid Array,簡稱LGA)連接器的矩陣式連接器,于是發(fā)明人以其多年從事此一領域的知識及經(jīng)驗研制出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矩陣式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其端子具有較低的接觸應力的矩陣式連接器。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次要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矩陣式連接器,其可于對接集成電路或印刷電路板的平面度較差的環(huán)境下正常工作。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矩陣式連接器,其由一第一絕緣殼體、一第二絕緣殼體及數(shù)端子組所組成,該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依端子組數(shù)量而對應設置第一容置通道及第二容置通道,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相互重疊后使第一容置通道及第二容置通道相通,每一端子組包括一活動端子及一端子座,活動端子是裝設在第一容置通道內并向第一容置通道頂端延伸有接觸部,而第二容置通道內還裝設有端子座,端子座朝第二容置通道兩端延伸有接觸臂及延伸部,且端子座的接觸臂與活動端子可滑動地電性連接。
如上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該第一絕緣殼體的第一容置通道中有一限位區(qū)間,該限位區(qū)間較第一容置通道兩端略大,且活動端子在該限位區(qū)間內設有肩部及肘部,該活動端子肩部及肘部間的距離小于限位空間的長度。
如上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該端子座的延伸部具有彈性,在第二絕緣殼體受力下壓時,端子座的延伸部會彈性變形。
如上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該第一絕緣殼體是由第一絕緣組件及第二絕緣組件重疊所組成,且第一容置通道的限位空間形成于第一絕緣組件底部。
如上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第一容置通道的限位空間形成于第一絕緣組件頂部。
如上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第一容置通道的限位空間是由第一絕緣組件及第二絕緣組件重疊后形成。
如上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活動端子的肘部向第二容置通道延伸一橫斷面比較小的尾部,藉該尾部與端子座的接觸臂電性連接。
一種矩陣式連接器,其由一第一絕緣殼體、一第二絕緣殼體及數(shù)端子組所組成,該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依端子組數(shù)量而對應設置第一容置通道及第二容置通道,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相互重疊后使第一容置通道及第二容置通道相通,每一端子組包括一活動端子及一端子座,活動端子是裝設在第一容置通道內并向第一容置通道頂端延伸有接觸部,而第二容置通道內還裝設有端子座,端子座朝第二容置通道兩端延伸有二接觸臂及延伸部,該二接觸臂間形成一導槽,且二接觸臂間最小間距不大于活動端子厚度,使活動端子在該導槽內活動的行程中保持活動端子與端子座的電性連接。
如上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活動端子朝第二容置通道延伸一尾部,利用該尾部于端子座導槽間的位移使活動端子在該導槽內活動的行程中保持活動端子與端子座的電性連接。
本發(fā)明的特點及優(yōu)點是本發(fā)明的矩陣式連接器,其主要是將數(shù)端子組裝置于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內,該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可沿一軸向(本發(fā)明專利說明書及附圖中以垂直方向為例)相對移動。在第一絕緣殼體上有相對于端子組數(shù)量的第一容置通道,且第二絕緣殼體對應每一個該第一容置通道設有第二容置通道。每一端子組由一活動端子及一端子座所組成,且活動端子可滑動以地在第一容置通道內滑動;而端子座則固定在第二絕緣殼體的第二容置通道內?;顒佣俗映谝蝗葜猛ǖ郎暇壖跋戮壴O有接觸部與第一絕緣殼體上方的集成電路或電路板的電路接點形成電性連接。端子座朝第二通道上端及下端分別延伸接觸臂及延伸部,端子座的接觸臂用來與活動端子形成電性連接,端子座的延伸部則用來與裝在第二絕緣殼體下方的集成電路或電路板的電路接點形成電性連接。
由于本發(fā)明的端子組是由活動端子及端子座所組成,端子組的活動端子與端子座間相對位置是可以滑動,而且活動端子與端子座間的電性連接是利用端子座的接觸臂與活動端子接觸而達成;因此端子組的接觸應力只和活動端子與端子座間摩擦力有關。
由于端子座的接觸臂持續(xù)與活動端子接觸,而且在活動端子位移行程中該接觸臂持續(xù)地在活動端子表面產(chǎn)生摩擦(Wiping)作用;因此端子座的接觸臂持續(xù)與活動端子間的接觸使灰塵及氧化層不容易附著,藉此讓端子座整體具有較佳的導電效果。
由于本發(fā)明的每一端子組的可運動行程及空間很大,因此應用于集成電路或印刷電路板的平面度較差的情形時,并不會發(fā)生接觸不良的情形。也就是說,本發(fā)明的連接器具有較低的接觸應力,使連接器對于對接裝置的表面平整度具有較大容許空間。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端子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端子組立體組合圖;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零件剖面分解圖;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剖面動作示意圖一;圖5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剖面動作示意圖二;圖6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立體外觀分解圖;圖7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端子組立體分解圖;圖8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端子組立體組合圖;
圖9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端子組組合狀態(tài)正視圖;圖10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端子組組合狀態(tài)右側視圖。
附圖標號說明1、第一絕緣殼體 11、第一容置通道 12、限位區(qū)間13、第一絕緣組件14、第二絕緣組件 2、第二絕緣殼體21、第二容置通道3、端子組31、活動端子311、接觸部 312、肩部313、肘部314、尾部 32、端子座 321、接觸臂322、延伸部 323、導槽4、集成電路41、錫球5、電路板d、活動端子肩部到肘部的距離D、第一容置通道內限位區(qū)間的長度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6所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矩陣式連接器,其是由第一絕緣殼體1、第二絕緣殼體2及數(shù)端子組3所組成。第一絕緣殼體1依端子組3數(shù)量而相對設置第一容置通道11,而且對應每一第一絕緣殼體1的第一容置通道11,第二絕緣殼體2上則設第二容置通道21。每一端子組3包括一活動端子31及一端子座32,活動端子31裝設于第一容置通道11內并向第一容置通道11頂端延伸設有接觸部311,其與第一絕緣殼體1上方集成電路4的錫球41電性連接。而第二容置通道21內裝設有端子座32,該端子座32朝第二容置通道21兩端延伸有二接觸臂321及一延伸部322,且端子座32的接觸臂321與活動端子31可滑動地(slid-able)電性連接,端子組3的端子座32的延伸部322具有彈性,可與電路板5上的電路接點電性連接,在第二絕緣殼體受力下壓時,端子座的延伸部會彈性變形。
由于端子組3的活動端子31及端子座32間是以端子座32的接觸臂321與活動端子31接觸而形成電性連接;當?shù)谝唤^緣殼體1上方集成電路4的錫球41外徑較小時,活動端子31被該集成電路4的錫球41向下推動幅度亦相對較小,因此可以在活動端子31底緣向下延伸一尾部314,使端子座32的接觸臂321更容易與活動端子31接觸而電性連接。
活動端子31在活動行程中,端子座32的接觸臂321保持在活動端子31表面接觸,因此一旦活動端子31及接觸臂321之間的接觸表面有氧化物或灰塵之類的臟污沾黏時,利用活動端子31在滑動的行程中便會將其刮除。
為使本發(fā)明所揭露的結構方便反覆使用,可在第一絕緣殼體1的第一容置通道11中增設一限位區(qū)間12,該限位區(qū)間12的尺寸較第一容置通道11的兩端略大(此尺寸是指本實施例中的橫向寬度尺寸),且活動端子31亦于該限位區(qū)間12內對應第一容置通道11的限位區(qū)間12內而增設有肩部312及肘部313,但是該活動端子31的肩部312及肘部313間的距離d必須小于限位區(qū)間12的長度D。
當集成電路或電路板對第一絕緣殼體1施力下壓時,活動端子31的接觸部311會因錫球41下壓而向下運動;而當該下壓力除去后,可以藉由將第一絕緣殼體1上提使限位區(qū)間12底緣抬升活動端子31的肘部313,而將活動端子31上抬歸位,如此即可輕易地反復使用。
另外,于第一絕緣殼體1內開設一前述的限位區(qū)間12,因此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進一步揭露一可行結構為該第一絕緣殼體1可由一第一絕緣組件13及一第二絕緣組件14所組成,且該限位區(qū)間12一部份模制于第一絕緣組件13底部,另一部份則模制于第二絕緣組件14頂部,使第一絕緣組件13及第二絕緣組件14組合后即具有一完整的限位區(qū)間12。
由于本發(fā)明主要是揭露一種矩陣式連接器,因此端子組兩端,即活動端子31的接觸部311與端子座32的延伸部322并不需要與集成電路4的錫球41或電路板5的電路接點焊接固定;但若實際需要,當然亦可以一般普通方式加以焊接。
如圖7及8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端子組3的端子座32可以是一種下料式端子。
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端子座32具有二接觸臂321,且該二接觸臂321間形成一導槽323,使活動端子31的尾部314可以在導槽323內滑動。端子座32二接觸臂321在導槽323內最小的間距略小于活動端子31的尾部314,以確?;顒佣俗?1的尾部314在滑動過程中隨時與端子座32二接觸臂321保持電性連接。
如圖9及10所示,本發(fā)明端子座32的延伸部322可以是一種向下延伸并穿過電路板的型態(tài),使端子座32成為一種DIP型式的端子。
將端子座32制成DIP型式的端子可以使整個連接器或連接器的端子組3容易固定在電路板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類似或修改本發(fā)明具體實施例的其它實施例是容易被推知的;而該等變化或修改后的實施例也許并不曾在本說明書對本發(fā)明具體實施例中提及;然而該等變化或修改后的實施例應均被涵蓋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矩陣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一第一絕緣殼體、一第二絕緣殼體及數(shù)端子組所組成,該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依端子組數(shù)量而對應設置第一容置通道及第二容置通道,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相互重疊后使第一容置通道及第二容置通道相通,每一端子組包括一活動端子及一端子座,活動端子是裝設在第一容置通道內并向第一容置通道頂端延伸有接觸部,而第二容置通道內還裝設有端子座,端子座朝第二容置通道兩端延伸有接觸臂及延伸部,且端子座的接觸臂與活動端子可滑動地電性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絕緣殼體的第一容置通道中有一限位區(qū)間,該限位區(qū)間較第一容置通道兩端略大,且活動端子在該限位區(qū)間內設有肩部及肘部,該活動端子肩部及肘部間的距離小于限位空間的長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端子座的延伸部具有彈性,在第二絕緣殼體受力下壓時,端子座的延伸部會彈性變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絕緣殼體是由第一絕緣組件及第二絕緣組件重疊所組成,且第一容置通道的限位空間形成于第一絕緣組件底部。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置通道的限位空間形成于第一絕緣組件頂部。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置通道的限位空間是由第一絕緣組件及第二絕緣組件重疊后形成。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活動端子的肘部向第二容置通道延伸一橫斷面比較小的尾部,藉該尾部與端子座的接觸臂電性連接。
8.一種矩陣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一第一絕緣殼體、一第二絕緣殼體及數(shù)端子組所組成,該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依端子組數(shù)量而對應設置第一容置通道及第二容置通道,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相互重疊后使第一容置通道及第二容置通道相通,每一端子組包括一活動端子及一端子座,活動端子是裝設在第一容置通道內并向第一容置通道頂端延伸有接觸部,而第二容置通道內還裝設有端子座,端子座朝第二容置通道兩端延伸有二接觸臂及延伸部,該二接觸臂間形成一導槽,且二接觸臂間最小間距不大于活動端子厚度,使活動端子在該導槽內活動的行程中保持活動端子與端子座的電性連接。
9.如權利要求2或8所述的矩陣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活動端子朝第二容置通道延伸一尾部,利用該尾部于端子座導槽間的位移使活動端子在該導槽內活動的行程中保持活動端子與端子座的電性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矩陣式連接器,其包括第一絕緣殼體、第二絕緣殼體及數(shù)端子組,該第一絕緣殼體設有第一容置通道供端子組的一部置入,該第二絕緣殼體相對于第一絕緣殼體第一容置通道而設有第二容置通道供端子組另一部置入,每一端子組包括一活動端子及一端子座,且活動端子及端子座分別裝設于第一絕緣殼體及第二絕緣殼體內,活動端子裝設于連接器第一絕緣殼體第一容置通道內,而端子座則是相對的固定于第二絕緣殼體的第二容置通道內,該端子組的活動端子及端子座是成可滑動地(slid-able)電性連接狀態(tài);藉此結構使矩陣式連接器具有較低的接觸應力,使連接器對于對接裝置的表面平整度具有較大的容許空間。
文檔編號H01R13/46GK1591999SQ0315594
公開日2005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27日
發(fā)明者徐僉昱, 廖炎璋, 陳立生 申請人:宣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