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管散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散熱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用來散發(fā)電子元件產(chǎn)生熱量的熱管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chǎn)業(yè)的蓬勃迅速發(fā)展,集成電路技術不斷進步,同時伴隨工業(yè)應用需求的不斷提高,中央處理器等電子元件的運行頻率越來越高,高頻高速處理器不斷更新?lián)Q代,但處理器運行速度越快,則其單位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則越多,熱量累積將引起電子元件溫度升高,從而導致其運行的性能包括穩(wěn)定性下降,因此,必需及時地將其產(chǎn)生的熱量散發(fā)出去,目前,散熱已經(jīng)成為每一代高速處理器推出時必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計算機朝小型化發(fā)展是普遍的趨勢,計算機系統(tǒng)空間越來越小,電路板上電子元件越來越密集,導致熱量越加難以散發(fā)。
業(yè)界均在中央處理器等電子元件表面安裝一散熱器輔助其散熱。由于在越來越小的空間內(nèi)電子元件產(chǎn)生的熱量越來越多,因此,必須提高散熱器的性能,使其具有高集成度,體積小而散熱效率高。為實現(xiàn)該目標,各種結構及利用不同原理的散熱器不斷出現(xiàn)。
傳統(tǒng)散熱器通常由與熱源接觸的金屬基座以及延設于基座上的多數(shù)個散熱鰭片組成,基座與鰭片可一體成型也可以分開制造,單純利用金屬傳導方式將由基座吸收的熱量傳到散熱鰭片,再進一步散發(fā)到周圍環(huán)境中。由于從散熱鰭片下邊緣逐漸向上傳導是唯一的熱傳路徑,鰭片上半部分溫度較低,與周圍的熱交換量小,相較與基座接觸的下半部分利用率低。在金屬熱傳導系數(shù)一定的條件下,欲提高其散熱效率,便需增加其散熱面積,因此,提高這種散熱器的性能往往伴隨著尺寸的增加,在中央處理器周圍元件更加密集可占用空間越來越小的今天已漸不勝應用。
熱管的發(fā)明及應用使該狀況得以改變,其使散熱器的結構設計靈活多變,可以提高散熱器各部分的利用率從而可以較小體積獲得較高的散熱性能。熱管是利用液體在氣、液兩態(tài)間轉變時溫度保持不變而可吸收或放出大量熱的原理工作,一改傳統(tǒng)散熱器單純以金屬熱傳導方式散熱而效率不高的狀況。熱管是在一密封低壓管形殼體內(nèi)盛裝適量汽化熱高、流動性好、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沸點較低的液態(tài)物質(zhì),如水、乙醇、丙酮等,利用該液態(tài)物質(zhì)受熱及冷卻而在氣、液兩態(tài)間轉變時,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而可使熱量由管體一端迅速傳到另一端,熱管的導熱能力遠遠超過了普通的金屬,其導熱系數(shù)大致相當于鋁的導熱系數(shù)的近100倍。業(yè)者將熱管一端連接一導熱基座,另一端結合若干散熱鰭片,從而組成散熱器,由基座吸收熱量,通過熱管傳到散熱鰭片再進一步散發(fā)出去,由于液體循環(huán)速度快,使散熱器整體散熱效率大幅度提高,目前熱管散熱裝置得到廣泛而大量的應用。
本實用新型即在于提供一種使用熱管的散熱裝置。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較小體積實現(xiàn)高效散熱的熱管散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本實用新型熱管散熱裝置具有一第一導熱板與一第二導熱板,第一導熱板與第二導熱板水平設置且平行相對而相隔一定距離,其間設有若干直立第一散熱鰭片,該第二導熱板的背向第一導熱板的表面設有若干第二散熱鰭片,至少一熱管連接該第一導熱板與該第二導熱板。
由于熱管具有高效的熱傳輸性能,第一導熱板吸收的熱量能迅速傳到第二導熱板,而由第一、第二導熱板從兩邊向第一散熱鰭片傳導熱量,相較傳統(tǒng)散熱器,大大增強了基座向散熱鰭片的熱傳導,也使散熱鰭片吸熱均勻,散熱鰭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而第二導熱板的背向第一導熱板的表面也設有散熱鰭片,使由熱管傳導的熱量能夠快速散發(fā),本實用新型結構上的設計使熱管的熱傳導性能得到較佳的發(fā)揮,可以較小的體積實現(xiàn)高效散熱。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熱管散熱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熱管散熱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熱管散熱裝置用以安裝在中央處理器等發(fā)熱電子元件(圖未示)表面輔助其散熱,包括第一導熱板10、第二導熱板20、二熱管30和多數(shù)第一、第二散熱鰭片40、50。
請同時參閱圖1和圖2,該第一導熱板10和第二導熱板20均呈水平板狀,其平行相對而間隔一定距離,第一導熱板10位于下方,其下表面12與發(fā)熱電子元件相接觸以吸收熱量。二導熱板10、20的相對表面即第一導熱板10的上表面14和第二導熱板20的下表面22各對應設有二平行的溝槽15、25。每一熱管30呈ㄈ形,其具有上、下水平段34、32及一豎直的連接段36,下水平段32為吸熱段,上水平段34為放熱段,分別置于第一導熱板10和第二導熱板20的溝槽15、25內(nèi),并通過焊接的方式與第一、第二導熱板10、20一體連接,從而由二熱管30、第一導熱板10和第二導熱板20共同形成一ㄈ形框架結構,該第一散熱鰭片40設于該框架結構內(nèi)的第一、第二導熱板10、20間,每一第一散熱鰭片40垂直于熱管30的下水平段32及上水平段34,從而在第一散熱鰭片40間形成若干供氣流通過的風道,可在垂直于第一散熱鰭片40的側面安裝風扇(圖未示)使氣流通過該等風道,以增強散熱效果。每一第一散熱鰭片40對應容置于第一、第二導熱板10、20溝槽15、25內(nèi)的熱管30的凸出部分分別形成有凹口41、42,第一散熱鰭片40與第一、第二導熱板10、20接觸的上、下邊緣均彎折有折邊43,該折邊43可使相鄰第一散熱鰭片40間保持一定間距并增加第一散熱鰭片40與第一、第二導熱板10、20接觸面積以利熱量的傳導,上述凹口41、42邊緣可與熱管30不接觸,當然也可以接觸(此時凹口41、42邊緣則形成有可與熱管30貼設的折邊)。第二導熱板20上表面24設有若干第二散熱鰭片50,這些第二散熱鰭片50可由第二導熱板20的上表面24向上一體延伸而成,也可以預先加工成型再結合到第二導熱板20上。
本實用新型熱管散熱裝置由第一導熱板10吸收電子元件產(chǎn)生的熱量,一部分熱量直接傳到第一散熱鰭片40,一部分熱量通過熱管30傳到第二導熱板20,第二導熱板20將一部分熱量傳到第一散熱鰭片40,另一部分熱量傳到第二散熱鰭片50,由于熱管30傳熱速度極快,因此,第一導熱板10吸收的熱量可迅速分配給第二導熱板20,相當于第一導熱板10與第二導熱板20均與熱源接觸,更加重要的是,使第一散熱鰭片40上、下邊緣同時吸收熱量,保證其受熱均勻,利用率也大大提高;同時為提高第二導熱板20的利用率,其上表面24形成第二散熱鰭片50,整體散熱裝置由于熱管30的使用以及結構上的設計可以較小的體積獲得高效散熱性能。
權利要求1.一種熱管散熱裝置,用以安裝在發(fā)熱電子元件表面輔助其散熱,具有二平行相對而間隔一定距離的導熱板;該二導熱板間設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熱鰭片,至少一熱管連接上述二導熱板并分別與二導熱板熱傳導連接;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導熱板的背向另一導熱板的表面形成有若干第二散熱鰭片。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導熱板的相對表面上設有相對應的溝槽。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管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呈匚形,具有二平行段,分別容置在二導熱板的溝槽中。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管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熱鰭片垂直于熱管的二平行段。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熱鰭片可以從導熱板一體延伸而出,也可以預先成型后再結合在導熱板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熱鰭片與二導熱板的接觸邊緣形成有折邊。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管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熱鰭片對應導熱板的溝槽位置設有凹口。
專利摘要一種熱管散熱裝置,具有一第一導熱板與一第二導熱板,第一導熱板與第二導熱板水平設置且平行相對而相隔一定距離,其間設有若干直立第一散熱鰭片,該第二導熱板的背向第一導熱板的表面設有若干第二散熱鰭片,至少一熱管連接該第一導熱板與第二導熱板。
文檔編號H01L23/34GK2681343SQ20032012830
公開日2005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李學坤, 賴振田, 譚治斌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