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源插座,尤其是一種具有防觸電、防插頭脫落的安全電源插座。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電源插座為了防止人們、尤其是小孩等誤將導電體插入插座孔中,而引起觸電事故,通常采用在插孔處設置封蓋的方式,來達到安全防護的目的。由于這種帶有封蓋的插座在插頭插入的過程中,插頭插針首先要將封蓋撥開,然后才能插入,而封蓋往往比較緊,使用者需用較大的力才能將插頭插入,因而給消費者的使用帶來一定的不便。另外,現(xiàn)有電源插座插孔中的導電片依靠其彈性靠壓在插座插針上而實現(xiàn)接觸導電,在長時間導電的情況下,導電片容易因發(fā)熱而失去彈性,從而引起導電片與插頭插針之間接觸不良,并由此加劇導電片的發(fā)熱,最終造成插座的破壞,甚至引起火災。
實用新型內(nèi)容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未插插頭時觸點脫開、插孔內(nèi)無電,工作狀態(tài)觸點接通、并可將插針鎖緊的,具有防誤觸電、防插頭脫落及開關功能的安全插座。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包括基座、旋轉頂蓋、旋轉芯、彈性擠壓裝置和觸點,基座為空腔結構,其上表面設有與旋轉頂蓋相配的開口,旋轉頂蓋可在開口內(nèi)轉動,旋轉芯可轉動地安裝在基座內(nèi),并與旋轉頂蓋同軸固定,旋轉頂蓋上設有插孔,該插孔沿軸線向內(nèi)延伸在旋轉芯的外表面上形成與插針相配的凹槽,觸點在彈性擠壓裝置的作用下與旋轉芯外表面保持靠壓狀態(tài),插入插針后轉動旋轉芯時,在部分相位觸點與旋轉芯凹槽內(nèi)的插針接通,而在其他相位觸點與旋轉芯凹槽內(nèi)的插針相脫離。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頂蓋和旋轉芯可一體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擠壓裝置包括壓板和拉簧,壓板上設有觸點,壓板分列于旋轉芯兩側,拉簧設置在壓板之間,壓板在拉簧的作用下使觸點與旋轉芯外表面保持壓緊狀態(tài)。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擠壓裝置包括壓板和壓簧,壓板上設有觸點,壓板分列于旋轉芯兩側,壓簧設置在壓板與基座內(nèi)壁之間,壓板在壓簧的作用下使觸點與旋轉芯外表面保持壓緊狀態(tài)。
進一步地,所述壓板外側設置有可控制壓板間距的限位塊。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擠壓裝置為彈簧片,彈簧片一端固定在基座內(nèi)壁上,另一端上設置有觸點,彈簧片彎曲成拱將觸點與旋轉芯外表面相壓緊,觸點與旋轉芯相接觸的一側呈弧面狀。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芯的橫界面呈矩形或平行四邊形或六邊形。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芯外表面上的凹槽鄰近其一對對角棱邊,該對角棱邊圓滑過渡且其間距小于可伸縮壓板間距的最大值,其余對角棱邊的間距大于可伸縮壓板間距的最大值。
進一步地,所述插孔為三個,與三相插頭匹配,旋轉芯的橫界面呈正六邊形,與呈“八”字形設置的兩插針相對應的凹槽位于相間隔的兩側面上,所述彈性擠壓裝置包括壓板和彈簧,壓板在彈簧的作用下與旋轉芯相間隔的兩側面保持壓緊狀態(tài)。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內(nèi)設置有旋轉芯轉角限位塊。
本實用新型在采用旋轉芯和彈性擠壓裝置后,在插針未插入插孔前,旋轉芯被彈性擠壓裝置壓緊,處于鎖定、未接通狀態(tài),整個插孔處于無電狀態(tài),避免了電極直接暴露在插孔中,保證了安全。當插入插頭旋轉一定角度后,在彈力的作用下觸點與凹槽內(nèi)的插針相壓緊,旋轉芯處于接通狀態(tài),實現(xiàn)良性接觸,可防止插針虛接、松脫。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旋轉頂蓋與旋轉芯一體制成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的A向視圖;圖4為圖1的B-B剖視示意圖,a)為未接通狀態(tài)示意圖,b)為旋轉過程示意圖,c)為接通狀態(tài)示意圖;圖5為旋轉頂蓋與旋轉芯一體制成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a)為未接通狀態(tài)示意圖,b)為旋轉過程示意圖,c)為接通狀態(tài)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的C-C剖視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與三相插頭相配、處于未接通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與三相插頭相配、處于接通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基座1為空腔結構,其上表面設有與旋轉頂蓋2相配的開口,旋轉頂蓋2呈圓盤狀,其周邊設置有與開口配合的凸沿,當然,旋轉頂蓋2也可采用其他慣用手段可轉動地設置在開口內(nèi),旋轉芯3的橫界面呈六邊形,旋轉芯3通過其底部的旋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基座1內(nèi),與旋轉頂蓋2同軸固定,即兩者可同軸轉動,旋轉頂蓋2和旋轉芯3也可一體制成,旋轉頂蓋2上設有插孔4,旋轉芯3的兩側邊與插孔4的內(nèi)側壁相齊平,該插孔4沿軸線向內(nèi)延伸在旋轉芯3的外表面上形成與插針相配的凹槽5,壓板6分列于旋轉芯3兩側,拉簧7設置在壓板6之間,為了保證壓板6能與旋轉芯3有效、平穩(wěn)地壓緊,我們在這里設置了四根拉簧,分別位于壓板的四個角點,壓板6上設有觸點,壓板6在拉簧7的作用下使觸點與旋轉芯3的外表面始終保持壓緊狀態(tài),插入插針后轉動旋轉芯3使其處于接通狀態(tài)時,觸點與旋轉芯3上凹槽5內(nèi)的插針接通、壓緊,實現(xiàn)良性接觸,可防止插針虛接、松脫,當其轉回未接通狀態(tài)時,觸點與插針相脫離,插針可輕松拔出。
為了確定旋轉芯3的開、關相位,使其在限定的角度內(nèi)轉動,避免隨意旋轉引發(fā)誤操作,旋轉芯3外表面上的凹槽鄰近其一對對角棱邊,該對角棱邊圓滑過渡且其間距小于壓板6間距的最大值,其余對角棱邊的間距大于壓板6間距的最大值,這樣旋轉芯3就只能在小于90度的范圍內(nèi)來回旋轉,圓滑過渡的棱邊使得旋轉更加輕松省力,手感較好。當然為了限定旋轉芯3的轉角,也可采用限位塊或限位滑槽等其他慣用手段和裝置,而不對棱邊間距進行限定。
如圖6所示的第二實施例,旋轉芯21的橫界面呈平行四邊形,旋轉芯21外表面上的凹槽22鄰近其一對對角棱邊,該對角棱邊圓滑過渡且其間距小于壓板間距的最大值,另一對對角棱邊的間距大于壓板6間距的最大值,以此來限定旋轉芯21的轉動范圍,其余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如圖7所示的第三實施例,旋轉芯31的橫界面呈正方形,各棱邊均圓滑過渡,旋轉芯31可任意旋轉,其余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如圖8所示的第四實施例,壓板上設有觸點,壓板分列于旋轉芯兩側,壓簧41設置在壓板與基座內(nèi)壁之間,壓板在壓簧41的作用下使觸點與旋轉芯外表面保持壓緊狀態(tài),基座內(nèi)壁上設置有控制壓板間距的限位塊42,其余結構與第三實施例相同。
如圖9、圖10所示的第五實施例,彈簧片51一端固定在基座內(nèi)壁上,另一端上設置有觸點52,彈簧片彎曲成拱將觸點52與旋轉芯外表面相壓緊,觸點52與旋轉芯相接觸的一側呈弧面狀。
如圖11、圖12所示,當本實用新型與三相插頭相配時,旋轉芯61的橫界面呈正六邊形,與呈“八”字形設置的兩插針相對應的凹槽62和凹槽63位于相間隔的兩側面上,壓板64呈“八”字形設置,壓簧65設置在壓板64與基座內(nèi)壁之間,壓板64在壓簧65的作用下與旋轉芯相間隔的兩側面保持壓緊狀態(tài),基座內(nèi)設置有旋轉芯轉角限位塊66,當插入插針旋轉時,限位塊66與地線插針配合限定旋轉芯61在一定角度范圍內(nèi)轉動,同時也可通過地線觸點67對其轉角作進一步的限定。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fā)明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chǎn)品,例如采用其他彈性擠壓裝置或轉角限定方法,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旋轉芯、彈性擠壓裝置的插座均落在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旋轉頂蓋、旋轉芯、彈性擠壓裝置和觸點,基座為空腔結構,其上表面設有與旋轉頂蓋相配的開口,旋轉頂蓋可在開口內(nèi)轉動,旋轉芯可轉動地安裝在基座內(nèi),并與旋轉頂蓋同軸固定,旋轉頂蓋上設有插孔,該插孔沿軸線向內(nèi)延伸在旋轉芯的外表面上形成與插針相配的凹槽,觸點在彈性擠壓裝置的作用下與旋轉芯外表面保持靠壓狀態(tài),插入插針后轉動旋轉芯時,在部分相位觸點與旋轉芯凹槽內(nèi)的插針接通,而在其他相位觸點與旋轉芯凹槽內(nèi)的插針相脫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頂蓋和旋轉芯可一體制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擠壓裝置包括壓板和拉簧,壓板上設有觸點,壓板分列于旋轉芯兩側,拉簧設置在壓板之間,壓板在拉簧的作用下使觸點與旋轉芯外表面保持壓緊狀態(tài)。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擠壓裝置包括壓板和壓簧,壓板上設有觸點,壓板分列于旋轉芯兩側,壓簧設置在壓板與基座內(nèi)壁之間,壓板在壓簧的作用下使觸點與旋轉芯外表面保持壓緊狀態(tài)。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外側設置有可控制壓板間距的限位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擠壓裝置為彈簧片,彈簧片一端固定在基座內(nèi)壁上,另一端上設置有觸點,彈簧片彎曲成拱將觸點與旋轉芯外表面相壓緊,觸點與旋轉芯相接觸的一側呈弧面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芯的橫界面呈矩形或平行四邊形或六邊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芯外表面上的凹槽鄰近其一對對角棱邊,該對角棱邊圓滑過渡且其間距小于可伸縮壓板間距的最大值,其余對角棱邊的間距大于可伸縮壓板間距的最大值。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為三個,與三相插頭匹配,旋轉芯的橫界面呈正六邊形,與呈“八”字形設置的兩插針相對應的凹槽位于相間隔的兩側面上,所述彈性擠壓裝置包括壓板和彈簧,壓板在彈簧的作用下與旋轉芯相間隔的兩側面保持壓緊狀態(tài)。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內(nèi)設置有旋轉芯轉角限位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旋轉式防觸防脫安全插座,包括基座、旋轉頂蓋、旋轉芯、彈性擠壓裝置和觸點,基座為空腔結構,其上表面設有與旋轉頂蓋相配的開口,旋轉頂蓋可在開口內(nèi)轉動,旋轉芯可轉動地安裝在基座內(nèi),并與旋轉頂蓋同軸固定,旋轉頂蓋上設有插孔,該插孔沿軸線向內(nèi)延伸在旋轉芯的外表面上形成與插針相配的凹槽,觸點在彈性擠壓裝置的作用下與旋轉芯外表面保持靠壓狀態(tài)。未插入插針旋轉芯被彈性擠壓裝置壓緊,處于鎖定、未接通狀態(tài),整個插孔處于無電狀態(tài),避免了電極直接暴露在插孔中,保證了安全,當插入插頭旋轉一定角度后,在彈力的作用下觸點與凹槽內(nèi)的插針相壓緊,旋轉芯處于接通狀態(tài),實現(xiàn)良性接觸,可防止插針虛接、松脫。
文檔編號H01R13/447GK2724243SQ20042008459
公開日2005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8月11日
發(fā)明者孫桂娟 申請人:孫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