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卡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與例如記憶卡的卡連接的卡連接器。
背景技術:
近年來,插卡操作式電子裝置已經變得快速普及,其中使用者具有的例如記憶卡的卡根據需要插入例如照相機、個人計算機和移動電話的電子裝置中,并且數據從該電子裝置記錄在卡上,或者數據從卡供應到電子裝置。
這種插卡操作式電子裝置設置與例如記憶卡的卡連接的卡連接器。
例如圖13所示的卡連接器(見JP2000-251025A)已經公知為此類型的傳統卡連接器。
這種卡連接器101包括卡(未在附圖中示出)插入其中并且具有多個觸點支承凹槽111的殼體110、布置殼體110一側上并通過彈簧在卡彈出方向上(圖13的向前方向)驅動以彈出卡的滑動件120以及造成滑動件120沿著卡彈出方向停止在連接位置和開啟位置的凸輪機構130。這里,滑動件120設計成通過壓縮螺旋彈簧121在卡彈出方向驅動,螺旋彈簧的后端部安裝在設置在殼體110的后壁(圖13內壁)上的彈簧接收突出部113上,螺旋彈簧的前端部鄰靠滑動件120的后端表面。另外,凸輪機構130由形成在殼體110內的卡插入開口附近的心形凸輪凹槽112和通過滑動件120軸支承并沿著凸輪凹槽112擺動的凸輪桿122構成。
此外,當滑動件120在連接位置時,完成卡的插入,使得卡與由觸點支承凹槽111支承的觸點(附圖中未示出)接觸。在此狀態(tài)下在插入方向上推動卡,滑動件通過壓縮螺旋彈簧121的作用在卡彈出方向上驅動,并且通過凸輪機構130造成滑動件120停止在開啟位置,使得卡彈出。
另外,圖14A和14B(見JP2002-270299A)所示的卡連接器例如同樣公知為與卡連接的卡連接器的另一實例。
這種卡連接器201包括卡(未在附圖中示出)插入其中并且具有多個觸點支承凹槽211的殼體210、布置在殼體210的一側上并通過彈簧在卡彈出方向上(圖14A的向下方向)驅動以彈出卡的滑動件220、造成滑動件220沿著卡彈出方向停止在連接位置和開啟位置的凸輪機構以及連接到滑動件220上并鎖定卡的鎖定構件222。這里,滑動件220設計成通過壓縮螺旋彈簧214在卡彈出方向驅動,螺旋彈簧的后端部安裝在設置在殼體210的后壁(圖14A的上壁)上的彈簧接收突出部213上,螺旋彈簧的前端部鄰靠滑動件220的后端表面。另外,凸輪機構由形成在殼體210內的卡插入開口附近的心形凸輪凹槽212和通過滑動件220軸支承并沿著凸輪凹槽212擺動的凸輪桿221構成。
在此卡連接器201中,當滑動件220在連接位置時,完成卡的插入,使得通過鎖定構件222鎖定在卡完成插入狀態(tài)下。此外,在卡彈出過程中,鎖定構件222通過該構件的彈性力臨時保持卡,從而防止卡彈出。
但是,在這些卡連接器101和201中遇到以下的問題特別是,在圖13所示的卡連接器的情況下,盡管由于凸輪凹槽112形成在殼體110的卡插入開口附近,可以減小卡連接器101的寬度和高度,存在的問題在于難以減小卡連接器101深度方向(卡插入和彈出的方向)的尺寸。
另外,在卡連接器101的情況下,沒有有效鎖定卡的裝置。因此,卡不能鎖定在已經完成卡插入的狀態(tài)下。此外,還存在的問題在于不能防止卡在卡彈出時蹦出。
同時,在圖14A和14B所示的卡連接器201的情況下,由于具有有效鎖定卡的鎖定構件222,卡還可鎖定在已經完成卡插入的狀態(tài)下,并且可以防止卡在卡彈出時蹦出。
但是同樣在卡連接器201中,盡管由于凸輪凹槽112形成在殼體210的卡插入開口附近,可以減小卡連接器201的寬度和高度,存在的問題在于難以減小卡連接器201深度方向的尺寸。
在特別是例如移動電話的緊湊的插卡操作式電子裝置中,需要的是不僅減小卡連接器的寬度和高度尺寸,而且需要減小深度方向的尺寸。
發(fā)明內容
因此,考慮到以上問題設計了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緊湊的卡連接器,其中可以減小連接器的寬度和高度,并且也可以減小連接器深度方向的尺寸。
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權利要求1的卡連接器是以下的卡連接器,其包括卡插入其中并且與多個觸點連接的殼體、布置在殼體的一側上并通過彈簧構件在卡彈出方向上驅動以彈出卡的滑動件、造成滑動件沿著卡彈出方向停止在連接位置和開啟位置的凸輪機構以及鎖定卡的鎖定構件,其中凸輪機構包括形成在滑動件內的心形凸輪凹槽以及通過殼體軸支承并沿著凸輪凹槽擺動的凸輪桿,鎖定構件具有懸臂形狀,其一端緊固在滑動件上,并且在另一端上的自由端的運動范圍重疊在凸輪凹槽上。
另外,權利要求2的卡連接器是按照權利要求1的本發(fā)明,其中卡連接器還包括覆蓋殼體上表面的外罩,該外罩具有與形成在鎖定構件的自由端的側面上的突出部接合的接合部分,并且在滑動件的連接位置上通過突出部的接合,該接合部分限制鎖定構件的自由端的擺動,并在滑動件的開啟位置上使得鎖定構件的自由端擺動。
此外,權利要求3的卡連接器是按照權利要求1或2的本發(fā)明,其中凸輪凹槽和鎖定構件布置在橫向方向上,并且彈簧構件布置在卡插入方向上的殼體端壁、滑動件內的凸輪凹槽以及鎖定構件之間的區(qū)域內。
在權利要求1的卡連接器中,凸輪機構包括形成在滑動件內的心形凸輪凹槽和通過殼體軸支承并沿著凸輪凹槽擺動的凸輪桿。因此,由于心形凸輪凹槽形成在滑動件內,在深度方向上殼體的長度不受到凸輪凹槽位置的限制,因此可以減小殼體的深度尺寸。另外,鎖定構件具有懸臂形狀,其一端緊固在滑動件上,并且在另一端的自由端的運動范圍重疊在凸輪凹槽上,因此,還可減小滑動件在深度方向上的尺寸,使其可以獲得緊湊的卡連接器。
另外,權利要求2的卡連接器還包括覆蓋按照權利要求1本發(fā)明的殼體上表面的外罩,該外罩具有與形成在鎖定構件的自由端的側面上的突出部接合的接合部分,并且在滑動件的連接位置上通過突出部的接合,該接合部分限制鎖定構件的自由端的擺動。因此,可以防止在滑動件的連接位置上鎖定構件和凸輪凹槽之間的干涉。此外,由于在滑動件的連接位置上限制鎖定構件的自由端的擺動,可以防止卡被強力拉出。另外,由于接合部分使得在滑動件的開啟位置上鎖定構件的自由端擺動,鎖定構件在滑動件的開啟位置上用作卡的臨時保持機構,使得可以防止卡突然掉落,并防止由于這種突然掉落造成的卡損壞。如果在滑動件開啟位置有意強力拉出卡,鎖定構件的自由端擺動,使得卡可以拉出。但是在無意情況下,通過鎖定構件的彈性力可以阻擋卡掉落。
另外,權利要求3的卡連接器是按照權利要求1或2的本發(fā)明,其中凸輪凹槽和鎖定構件布置在橫向方向上,并且彈簧構件布置在卡插入方向上的殼體端壁、滑動件內的凸輪凹槽以及鎖定構件之間的區(qū)域內。因此,可以減小連接器的深度尺寸。
圖1A和1B表示卡插入本發(fā)明卡連接器的狀態(tài),并且已經完成插入,其中圖1A是平面圖,并且圖1B是拆除外罩的平面圖;圖2A和2B表示卡從圖1A和1B所示的狀態(tài)插入最后面端部位置的狀態(tài),其中圖2A是平面圖,并且圖2B是拆除外罩的平面圖;圖3A和3B表示卡從圖2A和2B所示狀態(tài)彈出的狀態(tài),其中圖3A是平面圖,并且圖3B是拆除外罩的平面圖;圖4A-4C表示圖1A和1B的卡連接器,其中圖4A是平面圖,圖4B是前視圖,并且圖4C是后視圖;圖5A和5B表示圖1A和1B的卡連接器,其中圖5A是左側視圖,并且圖5B是右側視圖;圖6A-6C表示殼體,其中圖6A是平面圖,圖6B是前視圖,并且圖6C是后視圖;圖7A和7B表示殼體,其中圖7A是左側視圖,并且圖7B是右側視圖;圖8A-8F表示滑動件,其中圖8A是平面圖,圖8B是前視圖,圖8C是后視圖,圖8D是左側視圖,圖8E是右側視圖,并且圖8F是底視圖;圖9是凸輪桿的右側視圖;圖10A-10C表示鎖定構件,其中圖10A是平面圖,圖10B是后視圖,并且圖10C是左側視圖;
圖11A-11C表示外罩,其中圖11A是平面圖,圖11B是前視圖,并且圖11C是后視圖;圖12A和12B表示圖11A-11C的外罩,其中圖12A是左側視圖,并且圖12B是右側視圖;圖13是卡連接器的傳統實例的基本部分的分解透視圖;以及圖14A和14B表示卡連接器的另一傳統實例,其中圖14A是殼體的平面圖,并且圖14B是滑動件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接著,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1A和1B表示卡插入本發(fā)明卡連接器的狀態(tài),并且已經完成插入,其中圖1A是平面圖,并且圖1B是拆除外罩的平面圖。圖2A和2B表示卡從圖1A和1B所示的狀態(tài)插入最后面端部位置的狀態(tài),其中圖2A是平面圖,并且圖2B是拆除外罩的平面圖。圖3A和3B表示卡從圖2A和2B所示狀態(tài)彈出的狀態(tài),其中圖3A是平面圖,并且圖3B是拆除外罩的平面圖。圖4A-4C表示圖1A和1B的卡連接器,其中圖4A是平面圖,圖4B是前視圖,并且圖4C是后視圖。圖5A和5B表示圖1A和1B的卡連接器,其中圖5A是左側視圖,并且圖5B是右側視圖。
在圖1A和1B、2A和2B、3A和3B、4A-4C以及5A和5B中,卡連接器1包括卡C插入其中的殼體10、彈出卡C的滑動件40、凸輪機構50、鎖定卡C的鎖定構件60以及由金屬制成并覆蓋殼體10的上表面的外罩70。
這里,殼體10設計成使得卡C從前部(圖1A的下部)朝著后部(圖1A的上部)插入,并使得插入的卡C從后到前彈出。
圖6A-6C表示殼體,其中圖6A是平面圖,圖6B是前視圖,并且圖6C是后視圖。圖7A和7B表示殼體,其中圖7A是左側視圖,并且圖7B是右側視圖。
如圖6A-6C所示,殼體10包括大致矩形的底板11、從底板的左側和右側升高(圖6A的左右側)的側壁12和13以及從底板11的后邊緣升高的后壁14。殼體10通過模制絕緣樹脂來形成。另外,多個觸點30(圖1A和1B)在其中壓配合的多個壓配合凹槽16形成在殼體10的后壁14內,并且用于使得觸點30的彈性接觸件32向下柔曲的多個柔曲許可空間15形成在底板11內。觸點30壓配合在殼體10內的壓配合凹槽16內,并且每個觸點30包括從殼體10的后壁14向后延伸并通過焊接連接到電路板(未在附圖中示出)的表面上的板連接部件31(圖1A和1B)以及從后壁14向上傾斜向前延伸并與卡C的下表面上的導電部分(未在附圖中示出)彈性接觸的彈性接觸件32。每個觸點30通過沖壓和成形金屬板來形成。
滑動件容納空間17形成在殼體10的左側側壁12內側上。另外,從后壁14向前延伸的引導凹槽18在與滑動件容納空間17相對應的位置上形成在殼體10的底板11的后部內。此外,彈簧柱19形成為從殼體10的后壁14向前略微伸出到引導凹槽18的左側。另外,止擋壁20形成為在與滑動件容納空間17相對應的位置上從殼體10的底板11的最前面端部向上伸出。另外,五個鎖定爪22、23、24、25和26形成在右側側壁13的外表面上,使得這些鎖定爪以特定間隔從最后面端部伸出到最前面端部。另外,鎖定爪27形成為從止擋壁20的外表面伸出,并且鎖定爪28同樣形成為從左側側壁12的外表面的后端部分伸出。此外,鎖栓爪12a在前后方向上略微向前形成在左側側壁12的上端上。另外,凸輪桿軸支承孔29朝著滑動件容納空間17的后部并緊靠左側側壁12的內側形成在殼體10的底壁11內。
另外,檢測卡C插入的完成狀態(tài)的卡插入檢測開關80(圖1A和1B、2A和2B以及3A和3B)設置在殼體10的右側側壁13上。卡插入檢測開關80由其一端連接到電路板上的第一觸點81以及其一端連接到電路板上并且其另一端在完成卡插入時通過卡C的側邊緣推動而接觸第一觸點81的第二觸點82構成。順便說說,圖1A和1B、2A和2B表示在這些觸點通過卡C推動之前的狀態(tài)下的第一和第二觸點81和82。另外,用于相對于電路板定位殼體10的多個定位柱21形成在殼體10的下表面上。
圖8A-8F表示滑動件,其中圖8A是平面圖,圖8B是前視圖,圖8C是后視圖,圖8D是左側視圖,圖8E是右側視圖,并且圖8F是底視圖。
如圖8A-8F所示,滑動件40包括平板形式的底部41,并且心形凸輪凹槽42形成在底部41的上表面上?;瑒蛹?0通過模制絕緣樹脂來形成。凸輪凹槽42包括形成在底部41的后部內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直線部分42a、從第一直線部分42a的前端朝著右前方向對角線傾斜的第二直線部分42b以及大致平行于第一直線部分42a從第二直線部分42b的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三直線部分42c。另外,第三直線部分42c的前端略微向左彎曲,并且第四直線部分42d大致平行于第一直線部分42a從該彎曲部分向前延伸。此外,第五直線部分42e向左從第四直線部分42d向前傾斜延伸,并且大致平行于第一直線部分42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六直線部分42f形成在第五直線部分42e的尖端上。另外,第六直線部分42f的后端略微向右彎曲,并且第七直線部分42g大致平行于第一直線部分42a從該彎曲部分向后延伸。另外,第七直線部分42g的后端與第一直線部分42a連續(xù)。因此,凸輪凹槽42形成為心形回路。
此外,突出部41a從滑動件40的底部41的第二直線部分42b的右側區(qū)域升高,并且向后和向下開口的通孔43形成在突出部41a的后部內。從底部41的壁部分向后延伸的彈簧柱44形成為伸入該通孔43。另外,彈簧覆蓋部件45形成在彈簧柱44后部上的通孔43之上,使得該彈簧覆蓋部件45橫跨通孔43。此外,多個鎖定構件壓配合凹槽46橫過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在靠近通孔43右側的底部41的上表面內的區(qū)域形成。另外,在前后方向上壁部分46a從靠近鎖定構件壓配合凹槽46右側的底部41的上表面升高。另外,向右伸出的突出部形成在底部41的右側表面的后端上,并且該突出部的前表面構成卡C的壓靠表面47。此外,止擋48形成為從底部41的前端表面向上伸出。另外,如圖8F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通過引導殼體10的凹槽18引導的引導突出部49形成在靠近壓靠表面47左側的滑動件40的下表面上,使得該引導突出部49向下伸出。
如圖1B、2B和3B清楚示出,滑動件40容納在殼體10的滑動件容納空間17內,其中滑動件40的下表面面向下,并且引導突出部49插入形成在殼體10的底壁11內的引導凹槽18內。因此,滑動件40布置在殼體10內,使得該滑動件40可通過由引導凹槽18引導的引導突出部49在前后方向上運動。另外,如圖3B所示,壓縮螺旋彈簧(彈簧構件)90安裝在滑動件40的后端和殼體10的后壁14之間,使得滑動件40在卡彈出方向上通過壓縮螺旋彈簧90恒定驅動。壓縮螺旋彈簧90通過其安裝在設置在殼體10上的彈簧柱19上的后端及其安裝在設置在滑動件40上的彈簧柱44的前端支承。特別是,凸輪凹槽42和鎖定構件60布置在橫向方向上,并且壓縮螺旋彈簧90布置在殼體10的后壁14(卡插入方向上的端壁)、滑動件40內的凸輪凹槽42以及鎖定構件60之間的區(qū)域內。滑動件40可沿著卡彈出方向在圖1B所示的連接位置和圖2B所示的最后面位置(即卡放置在插入最后面端部的狀態(tài)下的位置)以及圖3B所示的開啟位置(即卡彈出時的位置)之間運動。
凸輪機構50用來造成滑動件40停止在連接位置和開啟位置上,并且由形成在滑動件40內的心形凸輪凹槽42以及其一端通過殼體10內的凸輪桿軸支承孔29軸支承并且其另一端沿著凸輪凹槽42擺動的凸輪桿51構成。如圖9所示,凸輪桿51通過在相同方向上彎曲直線金屬桿的兩端來形成,使得可以形成支承軸部分52和53。一個支承軸部分52通過凸輪桿軸支承孔29支承,而另一支承軸部分53沿著凸輪凹槽42擺動。下面詳細描述凸輪機構50的操作。
圖10A-10C表示鎖定構件,其中圖10A是平面圖,圖10B是后視圖,并且圖10C是左側視圖。
鎖定構件6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底板部分61、從底板部分61的前端向左傾斜向前延伸的第一直線部分62、大致平行于底板部分61從第一直線部分62的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二直線部分63、從第二直線部分63的前端向右延伸并向左傾斜向前延伸的彎曲部分64以及從彎曲部分64的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三直線部分65。鎖定構件60通過沖壓和成形金屬板來形成。另外,壓配合在滑動件40內的鎖定構件壓配合凹槽46內的多個壓配合部分67形成為在底板部分61的后板從下邊緣向下伸出。此外,向上伸出的突出部66形成在第三直線部分65的前端部分內的上邊緣上。鎖定構件60構造有懸臂形式,其中壓配合部分67緊固在滑動件40上。另外,如圖1B、2B和3B所示,鎖定構件60的彎曲部分64定位在形成在卡C的側部內的切口C1中,使得卡C鎖定。此外,當彎曲部分64定位在切口C1內時,在彎曲部分64接觸卡C的側邊緣而不定位在切口C1內時,定位在壓配合部分67相對側上的突出部66定位在滑動件40內的凸輪凹槽42的略微右側,該突出部66定位在滑動件40內的凸輪凹槽42之上,如圖3B虛線所示。特別是,突出部66的運動范圍重疊在凸輪凹槽42之上。另外,在壓配合部分67緊固在滑動件40上的狀態(tài)下,鎖定構件60的底板部分61接觸滑動件40的壁部分46a的左側表面,如圖1B、2B和3B所示,使得通過該壁部分46a限制向左移位。
圖11A-11C表示外罩,其中圖11A是平面圖,圖11B是前視圖,并且圖11C是后視圖。圖12A和12B表示圖11A-11C的外罩,其中圖12A是左側視圖,并且圖12B是右側視圖。
外罩70包括覆蓋殼體10的上表面的大致矩形的平板部分71以及從平板部分71的左側和右側向下延伸的側壁72和73;外罩70通過沖壓和成形金屬板形成。從平板部分71向下延伸的分開的側壁72a通過彎曲外罩70的左側側壁72的前端上的平板部分來形成,并且通過形成在殼體10的止擋壁20上的鎖定爪27鎖定的鎖定孔72b形成在該側壁72a上。另外,通過形成在殼體10的左側側壁72c上的鎖定爪28鎖定的鎖定孔72c形成在左側側壁72內。此外,外罩70右側側壁73通過中央的切口分成前后部分。另外,通過形成在殼體10的側壁13內的鎖定爪22和23鎖定的鎖定孔73b和73c形成在后側側壁73的后部,并且通過形成在殼體10的右側側壁13上的鎖定爪24和25鎖定的鎖定孔73d和73e形成在右側側壁73的前部。另外,從平板部分71向下延伸的分開的側壁73a進一步形成在右側側壁73的前部,并且通過形成在殼體10的右側側壁13上的鎖定爪26鎖定的鎖定孔73f形成在該側壁73a內。
另外,通過與所插入的卡C表面彈性接觸而向下壓靠卡C的一對突舌部分76從外罩70的平板部分71的前部的左側和右側向后切削并降低。這些突舌部分76具有在卡C彈出時防止卡蹦出的功能。此外,通過彈性接觸凸輪桿51向下壓靠凸輪桿51的彈簧件75從平板部分71的后部的左端側向前切削并降低。由于一個支承軸部分52通過殼體10內的凸輪桿軸支承孔29簡單軸支承,并且由于另一支承軸部分53簡單定位在凸輪凹槽42內,凸輪桿51具有向上蹦出的危險。但是通過向下壓靠凸輪桿51的彈簧件75來防止這種蹦出危險。
此外,與形成在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側部上的突出部66接合的接合部分74形成在外罩70的平板部分71上。按合部分74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長窄細槽形式的開口74a和從細槽形式的開口74a的前端向前延伸的寬開口74b,寬開口的寬度逐漸增加,最終具有細槽形式開口74a寬度的大致兩倍或更大的寬度。在圖1B所示的滑動件40的連接位置以及圖2B所示的最后面端部位置上,由于突出部66和細槽形式的開口74a接合,接合部分74限制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的左右方向運動(擺動)。此外,當滑動件40在圖3B所示的開啟位置時,由于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定位在寬開口74b內,接合部分74允許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擺動。
接著參考圖1A和1B、2A和2B以及3A和3B描述本發(fā)明的操作。
首先,當卡C沒有插入殼體10時,滑動件40通過壓縮螺旋彈簧90的作用在卡彈出方向上驅動。因此,滑動件40在圖3B所示的狀態(tài)下位于開啟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第一直線部分42a的后端部分內。另外,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略微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內側(右側)上,并還定位在外罩70內的寬開口74內,因此允許鎖定構件60自由端擺動。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的位置略微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內側上,并且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第一直線部分42a的后端部分內。由于凸輪桿51和鎖定構件60分開定位,因此沒有干涉。
在這種情況下,卡C從殼體10的前端插入殼體10。在這種情況下,殼體10的右側側壁13的內壁表面和止擋壁20的內壁表面構成用于卡C的兩個邊緣的引導限制表面。另外,當卡C插入殼體10時,卡的左側邊緣造成鎖定構件60的彎曲部分64向外移位,并且當卡C中的切口C1放置在彎曲部分64的位置內時,彎曲部分64向內移位,并定位在切口C1內。接著,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定位在外罩70內的寬開口74b內,使得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擺動。在這種情況下,卡C的尖端接觸滑動件40的壓靠表面47。當彎曲部分64向外移位時,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重疊在滑動件40內的凸輪凹槽42的第二直線部分42b、第三直線部分42c、第四直線部分42d和第五直線部分42e之上。但是,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第一直線部分42a的后端部分內,并且凸輪桿51和鎖定構件60分開定位,使得沒有干涉。當卡C的尖端也接觸滑動件40的壓靠表面47時,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的位置略微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內側上,并且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第一直線部分42a的后端部分內。由于凸輪桿51和鎖定構件60分開定位,因此沒有干涉。
另外,通過壓靠卡C,卡C插入直到滑動件40接觸殼體10的后壁14并且卡C的尖端接觸殼體10的后壁14為止。接著,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從第一直線部分42a經由第二直線部分42b和第三直線部分42c定位在第四直線部分42d的前端部分內。在這種情況下,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定位在外罩70內的細槽形式的開口74a內,并且突出部66接合細槽形式開口74a的邊緣部分,使得可以限制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擺動。盡管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第四直線部分42d的前端部分內,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的位置略微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內側,并且通過與細槽形式的開口74a接合的突出部66限制自由端的擺動。因此,在凸輪桿51和鎖定構件60之間沒有干涉。
當卡C從該狀態(tài)松開時,滑動件40通過壓縮螺旋彈簧90的作用在卡彈出方向(向前方向)上驅動,使得卡C同樣在卡彈出方向上和滑動件40一起運動。接著滑動件40采取圖1B所示的連接位置。此時,完成卡C的插入,并且觸點30的彈性接觸件32接觸細槽在卡C的下表面上的導電部分,使得電路板和卡C電連接。另外,卡插入接觸開關80的第一觸點81和第二觸點82相互接觸,使得插入檢測信號發(fā)送到電路板。在此過程中,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從第四直線部分42d運動到凸輪凹槽42的第五直線部分42e,并在第五直線部分42e的后端停止。此外,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始終定位在外罩70內的細槽形式開口74a內,并且通過突出部66和細槽形式開口74a的邊緣部分接合來限制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擺動。鎖定構件60的彎曲部分64定位在卡C的切口C1內。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第五直線部分42e的后端處。但是,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的位置略微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內側上,并且突出部66與細槽形式開口74a接合,使得可以限制自由端的擺動。因此,在凸輪桿51和鎖定構件60之間沒有干涉。另外,由于在滑動件40的連接位置上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的擺動受到限制,可以防止卡C被強力拉出。
此外,在彈出卡時,卡C再次被推動離開卡插入完成狀態(tài),并且卡C被推動直到滑動件40接觸殼體10的后壁14并且卡C的尖端接觸殼體10的后壁10為止。接著滑動件40放置在圖2B所示的最后面端部位置上。在此過程中,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從凸輪凹槽42的第五直線部分42e定位到第六直線部分42f的前端部分上。此時,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始終定位在外罩70內的細槽形式開口74a內部,并且通過突出部66和細槽形式開口74a的接合限制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的擺動。鎖定構件60的彎曲部分64定位在卡C內的切口C1內。盡管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第六直線部分42f的前端部分內,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略微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內側,并且通過細槽形式開口74a限制自由端的擺動。因此,在凸輪桿51和鎖定構件60之間沒有干涉。
另外,當卡C從該狀態(tài)松開時,滑動件40通過壓縮螺旋彈簧90的作用在卡彈出方向(向前方向)上驅動,使得卡C同樣在卡彈出方向上和滑動件40一起運動。接著滑動件40放置在圖3B所示的開啟位置。在這種情況下,釋放卡C的導電部分和觸點30的彈性接觸件32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使得卡C從殼體10彈出。在此過程中,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經由第七直線部分42g從凸輪凹槽42的第六直線部分42f定位到第一直線部分42a的后端部分上。此外,定位在滑動件40的最前面端部的止擋48接觸殼體10的止擋壁20,使得可以限制滑動件40的向前運動。另外,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定位在外罩70內的寬開口74b內,使得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可以擺動;彎曲部分64定位在卡C的切口C1內。在此情況下,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的位置略微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內側上,并且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第一直線部分42a的后端部分內。由于凸輪桿51和鎖定構件60分開定位,因此沒有干涉。在滑動件40的開啟位置上,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可以擺動,并且彎曲部分64定位在卡C的切口C1內。因此,在滑動件40的開啟位置上,鎖定構件60用作卡C的臨時保持機構,使其可以防止卡C的突然掉落,并防止由于這種突然掉落造成的卡C的損壞。當在滑動件40的開啟位置上有意強力拉出卡C時,通過鎖定構件60的柔曲可以拉出卡C。但是,在無意的情況下,通過鎖定構件60的彈性力阻擋卡掉落。
另外,當從此狀態(tài)有意向前拉出卡C時,切口C1和形成有卡C左側邊緣的拐角部分造成鎖定構件60的彎曲部分64向外移位,使得彎曲部分64與卡C的切口C1脫離。彎曲部分64沿著卡C的左側邊緣運動,并且突出部66重疊在凸輪凹槽42的第二直線部分42b、第三直線部分42c、第四直線部分42d和第五直線部分42e之上。在這種情況下,凸輪桿51的支承軸部分53定位在凸輪凹槽42的第一直線部分42a的后端部分內,并且凸輪桿51和鎖定構件60分開定位,使得沒有干涉。此外,在進一步向前拉出卡C時,卡C從殼體10取出,使得鎖定構件60的突出部66返回到原始位置。
在所述實施例中,凸輪機構50由形成在滑動件40內的心形凸輪凹槽42和通過殼體10軸支承并沿著凸輪凹槽42擺動的凸輪桿51構成。因此,由于心形凸輪凹槽42形成在滑動件40內,不通過凸輪凹槽42的位置限制殼體10在深度方向上的長度,使得殼體10的深度尺寸可以減小。另外,鎖定構件60具有懸臂形狀,其中一端的壓配合部分67緊固在滑動件40內的鎖定構件壓配合凹槽46內,并且另一端側處的自由端的運動范圍重疊在凸輪凹槽42之上,使得滑動件40在深度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減小。因此,不僅可以減小卡連接器1在寬度和深度方向上的尺寸,而且可以減小卡連接器1的深度方向的尺寸,使其可以獲得緊湊的卡連接器1。
此外,凸輪凹槽42和鎖定構件60布置在橫向方向上,并且壓縮螺旋彈簧90布置殼體10的后壁(在卡插入方向上的端壁)14、滑動件40內的凸輪凹槽42以及鎖定構件60之間的區(qū)域內。因此,可以進一步減小卡連接器1的深度尺寸。
以上描述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但是,本發(fā)明不局限于該實施例,并且可以進行不同的改型和變型。
例如,接合部分74由細槽形式開口74a和寬開口74b構成。但是,只要通過在滑動件40的連接位置上與突出部66接合來限制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的擺動,并且在滑動件40的開啟位置上鎖定構件60的自由端可以擺動,還可以使用形成在外罩70內的凹槽。
權利要求
1.一種卡連接器包括卡插入其中并且與多個觸點連接的殼體;布置在殼體的一側上并通過彈簧構件在卡彈出方向上驅動以彈出卡的滑動件;造成滑動件沿著卡彈出方向停止在連接位置和開啟位置的凸輪機構以及鎖定卡的鎖定構件;其中凸輪機構包括形成在滑動件內的心形凸輪凹槽以及通過殼體軸支承并沿著凸輪凹槽擺動的凸輪桿,鎖定構件具有懸臂形狀,其一端緊固在滑動件上,并且在另一端上的自由端的運動范圍重疊在凸輪凹槽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卡連接器還包括覆蓋殼體上表面的外罩,該外罩具有與形成在鎖定構件的自由端的側面上的突出部接合的接合部分,以及在滑動件的連接位置上通過突出部的接合,該接合部分限制鎖定構件的自由端的擺動,并在滑動件的開啟位置上使得鎖定構件的自由端擺動。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凸輪凹槽和鎖定構件布置在橫向方向上,并且彈簧構件布置在卡插入方向上的殼體端壁、滑動件內的凸輪凹槽以及鎖定構件之間的區(qū)域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緊湊的卡連接器,其中可以減小連接器的寬度和高度,并且還可以減小連接器在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在卡連接器(1)中,凸輪機構(50)包括形成在滑動件(40)內的心形凸輪凹槽(42)和通過殼體(10)軸支承并沿著凸輪凹槽(42)擺動的凸輪桿(51)。鎖定構件(60)具有懸臂形式,其一端緊固在滑動件(40)上,并且另一端處的自由端的運動范圍與凸輪凹槽(42)重疊。
文檔編號H01R13/633GK1707865SQ200510076558
公開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6月9日
發(fā)明者辻淳也 申請人:安普泰科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