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太陽能電池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多個太陽能電池被形成在一塊基板上的電池(cell)的太陽能電池模塊。
技術背景黃銅礦(chalcopyrite )型太陽能電池是具有標記為Cu (InGa ) Se的黃銅礦化合物(以下,也稱為CIGS)作為光吸收層的太陽能電 池,由于具有能量轉(zhuǎn)換效率高、幾乎不會發(fā)生由老化引起的光劣化、 耐放射線特性優(yōu)良、光吸收波長區(qū)域?qū)?、以及光吸收系?shù)大等各種優(yōu) 點而^咅受注目。如圖5所示,將多個這種黃銅礦型太陽能電池1單片式地形成在 一塊玻璃基板2上,由此構(gòu)成電池3。并且,各太陽能電池l是通過 在玻璃基板2上依次設置例如由Mo構(gòu)成的第一電極層4、由CIGS 構(gòu)成的光吸收層5、由CdS、 ZnO、 InS中任意一種構(gòu)成的緩沖層6、 以及由ZnO/Al構(gòu)成的透明的第二電極層7而形成的。太陽能電池1通過在設置上述的各層時適當?shù)剡M行基于三次劃線 (scribe)的分割來進行制造。即,第一次劃線在形成了由Mo構(gòu)成的 第一電極層4后進行,第二次劃線在形成緩沖層6后進行。進而,在 形成了透明的第二電極層7之后實施第三次劃線。太陽能電池1的寬 度方向尺寸通過設定進行劃線的間隔來確定。并且,如圖6所示,通過利用未圖示的樹脂材料在外殼8內(nèi)對這 樣構(gòu)成的電池3進行密封,從而形成太陽能電池模塊9。也可以在外 殼8中收容多個電池3。作為太陽能電池模塊9的電壓,通過調(diào)整劃分電池3的間隔,變 更各個太陽能電池l的串聯(lián)級數(shù),可產(chǎn)生數(shù)十伏 數(shù)百伏的高壓(例
如,參照專利文獻l)。另外,如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那樣,分割是根 據(jù)在劃線裝置中所編程的數(shù)據(jù)來進行的,使得成為相等間隔。其結(jié)果 如圖6所示,太陽能電池1的寬度方向尺寸相同。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1-3128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115356號公報發(fā)明內(nèi)容然而,在使太陽能電池模塊大型化時,大多認為該太陽能電池模 塊的發(fā)電性能比從太陽能電池的面積所推測的發(fā)電性能弱。本發(fā)明人對其原因進行調(diào)查,得到了如下見解,即在如圖6所示 那樣的太陽能電池模塊9中,位于端部的太陽能電池的起電電流比其 他的太陽能電池小。即,太陽能電池模塊的起電性能顯著地依賴于位 于端部的太陽能電池的起電電流,當這些太陽能電池的起電電流較小 時,即使其他的太陽能電池的起電電流大,作為太陽能電池模塊整體 也不能得到足夠的起電性能。因此,考慮到為了使太陽能電池模塊的起電性能提高而使位于端 部的太陽能電池的起電電流增大。并且,為了實現(xiàn)該目的,考慮在制 造太陽能電池時,抑制成為光吸收層的前體(precursor)、透明的第 二電極層的膜厚和組成的偏差。這是因為當這些層的膜厚和組成不同 時會對起電電流產(chǎn)生影響。另外,也考慮在設置光吸收層時,在對上述前體進行硒化的步驟 中抑制硒化爐的溫度分布的偏差,在形成緩沖層的步驟中減小化學浴 沉積法(Chemical Bath Deposition: CBD)中使用的溶液在玻璃基板 中央部和端部的流速差。但是,在使太陽能電池模塊大型化的情況下,由于玻璃基板也變 大,因此難以在以濺射設置前體、第二電極層時抑制膜厚、組成的偏 差,難以抑制硒化爐的溫度分布的偏差,難以減小CBD法中使用的 溶液在玻璃基板中央部和端部的流速差。本發(fā)明人根據(jù)以上的見解反復進行各種專心研究而完成了本發(fā) 明。本發(fā)明的 一 般目的是提供 一 種各太陽能電池的起電電流大致恒 定的太陽能電池模塊。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即使大型化后也具有優(yōu)良的起電 性能的太陽能電池模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模塊,在一塊 基板上具有多個太陽能電池,并且具有1個以上上述太陽能電池彼此 相互電串聯(lián)連接而構(gòu)成的電池,上述太陽能電池在該 一 塊基板的上部從靠近基板一側(cè)開始依次配置有第一電極層、p型光吸收層、n型緩沖層、以及透明的第二電極層,上述太陽能電池具有多種電池面積。即,在本發(fā)明中存在電池面積不同的太陽能電池。通過這樣地使 電池面積不同,能夠使各太陽能電池的起電電流大致恒定。這樣,在本發(fā)明中,將使由相同面積的太陽能電池構(gòu)成的太陽能 電池模塊起電時起電電流較小的太陽能電池制作為電池面積較大的 太陽能電池來增大起電電流,使各太陽能電池的起電電流大致恒定。 結(jié)果提高作為太陽能電池模塊整體的轉(zhuǎn)換效率。由此,提高太陽能電 池模塊整體的起電性能。換言之,能夠得到起電特性優(yōu)良的太陽能電 池模塊。在太陽能電池的電池面積全部相同的情況下,一^t殳地,起電電流 較小的是端部的太陽能電池。因此,優(yōu)選的是,在端部配置電池面積 較大的太陽能電池,由此,增大該端部的太陽能電池的起電電流。換 言之,優(yōu)選的是,配置在太陽能電池模塊的端部的太陽能電池的電池 面積比配置在中央部的上述太陽能電池的電池面積大。在此,當太陽能電池的總個數(shù)為偶數(shù)個時,中央部由2個構(gòu)成。 即,例如在由10個太陽能電池構(gòu)成電池時,中央部是從左端數(shù)第5 個、第6個這兩個太陽能電池。電池面積例如通過將太陽能電池的長度方向尺寸設為彼此相同、 且將寬度方向尺寸設為不同來使之不同即可。在此,所謂長度方向是 指俯視太陽能電池時尺寸長的方向,所謂寬度方向是指與長度方向垂
直的方向。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太陽能電池模塊的概略整體俯視說明圖。 圖2是構(gòu)成圖1的太陽能電池模塊的電池的寬度方向主要部分放 大縱向剖視圖。圖3是表示太陽能電池的寬度方向尺寸Wl相對于W2的倍率和 轉(zhuǎn)換效率的關系的圖表。圖4是另一實施方式的太陽能電池模塊的概略整體俯視說明圖。圖5是多個太陽能電池單片式地形成在l塊玻璃基板上而構(gòu)成的 電池的寬度方向主要部分方丈大縱向剖視圖。圖6是現(xiàn)有技術的太陽能電池模塊的概略整體俯視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列舉本發(fā)明的太陽能電池模塊的最佳實施方式,參照附圖 進行詳細i兌明。圖1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太陽能電池才莫塊的概略整體俯視說明圖。 在這種情況下,太陽能電池模塊10是IO個太陽能電池14a 14j彼此 相鄰排列的電池15被收容在外殼16中而構(gòu)成的。在外殼16內(nèi)模制 有未圖示的樹脂,據(jù)此來保護太陽能電池14a 14j。圖2示出沿著其中的太陽能電池14h、14i附近的寬度方向的縱向 剖面。電池15的寬度方向的結(jié)構(gòu)與圖5所示的電池3大致相同。即, 該電池15通過在一塊玻璃基板2上單片式地形成太陽能電池14a~ 14j而構(gòu)成,太陽能電池14a~ 14j例如通過在玻璃基^反2上依次設置 由Mo構(gòu)成的第一電極層4、由CIGS構(gòu)成的光吸收層5、由CdS、ZnO、 InS中任意一種構(gòu)成的緩沖層6、由ZnO/Al構(gòu)成的透明的第二電極層 7而形成。在此,如圖l和圖2所示,在太陽能電池模塊10中,位于兩端 的太陽能電池14a、 14j以及與該太陽能電池14a、 14j相鄰的太陽能
電池14b、14i的寬度尺寸Wl被設定得比其余的太陽能電池14c ~ 14h 的寬度尺寸W2大。具體而言,Wl相對于W2大概長10%~25%左 右,換言之,設定成寬幅。當對這樣構(gòu)成的太陽能電池模塊10照射太陽光等光時,在各太 陽能電池14a~ 14j的光吸收層5產(chǎn)生電子和空穴對。而且,在p型半 導體CIGS制的光吸收層5和n型半導體第二電極層7的接合界面, 電子向第二電極層7 (n型側(cè))的界面集中,并且空穴向光吸收層5 (p型側(cè))的界面集中。通過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在光吸收層5和第二電 極層7之間產(chǎn)生電動勢。由該電動勢產(chǎn)生的電能作為電流從構(gòu)成電池 15的與太陽能電池14a的第一電極層4電連接的未圖示的第一電極、 和與太陽能電池14j的第二電極層7電連接的未圖示的第二電招j皮耳又 出。此時,由于從太陽能電池14a到太陽能電池14j為串聯(lián)連接,因 此,電流例如/人太陽能電池14a向太陽能電池14j流動,此時的電動 勢為各太陽能電池14a~ 14j的電動勢的總和。在此,使寬度方向尺寸Wl相對于寬度方向尺寸W2的倍率發(fā)生 變化,圖3示出此時測得的端部和與其相鄰的4個太陽能電池14a、 14b、 14i、 14j的轉(zhuǎn)換效率、中間部的6個太陽能電池14c~ 14h的轉(zhuǎn) 換效率、作為太陽能電池模塊IO整體的轉(zhuǎn)換效率。如根據(jù)該圖3所理解的那樣,通過將各端部及其相鄰的太陽能電 池14a、 14b、 14i、 14j的寬度方向尺寸Wl設定得比其他太陽能電池 14c~ 14h的寬度方向尺寸W2大,換言之,通過將各端部及其相鄰的 太陽能電池14a、 14b、 14i、 14j的面積設定得比中間部的太陽能電池 14c~ 14h的面積大,乂人而能夠^吏端部及其附近的太陽能電池14a、14b、 14i、14j的起電電流與中間部的太陽能電池14c~ 14h的起電電流大致 相同。換言之,能夠避免端部及其附近的太陽能電池14a、 14b、 14i、 14j的起電電流降低,因此能夠避免作為太陽能電池模塊IO整體的轉(zhuǎn) 換效率降低。結(jié)果與全部太陽能電池為相同寬度的現(xiàn)有技術的太陽能 電池模塊9 (參照圖6)相比,轉(zhuǎn)換效率增大。 其理由是在太陽能電池14a、 14b、 14i、 14j中,寬度方向尺寸 Wl大于其余的太陽能電池14c~ 14h的寬度方向尺寸W2,因此電池 面積大,所以產(chǎn)生電流量增大。由此,太陽能電池14a、 14b、 14i、 14j的起電電流和太陽能電池14c~ 14h的起電電流大致相等。即,在 從太陽能電池14a到太陽能電池14j的全部太陽能電池14a 14j中, 起電電流大致恒定,因此作為太陽能電池模塊IO的轉(zhuǎn)換效率提高。為了^吏太陽能電池14a、 14b、 14i、 14j的寬度方向尺寸不同,只 要使進行劃線時的分割間隔不同即可。即,例如只要變更在劃線裝置 中進行編程的數(shù)據(jù)即可。這樣,能夠容易地制造寬度方向尺寸不同的太陽能電池14a、 14b、 14i、 14j,因此也不會隨著使太陽能電池14a、 14b、 14i、 14j的寬度 方向尺寸不同而增加制造成本。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通過使寬度方向尺寸不同而使面積不同, 但也可以如圖4所示那樣,通過使長度方向尺寸不同而使面積不同。在任一種情況下,只要太陽能電池的個數(shù)為3個以上即可,并不 特別限定于10個。另外,也可以將多個電池15收容在外殼16中來 構(gòu)成太陽能電池模塊。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通過在外殼16內(nèi)串聯(lián)或 并耳關地內(nèi)部連一妻多個電池15來調(diào)整成所希望的電壓。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電池模塊(10),其特征在于在一塊基板(2)上具有多個太陽能電池(14a~14j),并且具有1個以上上述太陽能電池(14a~14j)彼此相互電串聯(lián)連接而構(gòu)成的電池(15),上述太陽能電池(14a~14j)在該一塊基板(2)的上部從靠近基板(2)一側(cè)開始依次配置有第一電極層(4)、p型光吸收層(5)、n型緩沖層(6)、以及透明的第二電極層(7),上述太陽能電池(14a~14j)具有多種電池面積。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模塊(10),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上述太陽能電池模塊(IO)的端部的上述太陽能電池(14a、14b、 14i、 14j )的電池面積比配置在中央部的上述太陽能電池 (14c 14h)的電池面積大。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模塊(10),其特征在于通過使多個上述太陽能電池(14a 14j )的長度方向尺寸彼此相同 且寬度方向尺寸不同,而使多個上述太陽能電池(14a 14j )的電池面 積不同。
全文摘要
太陽能電池模塊(10)具有10個太陽能電池(14a~14j)。其中,配置在端部的太陽能電池(14a、14j)和與該太陽能電池(14a、14j)分別鄰接的太陽能電池(14b、14i)的寬度方向尺寸W1被設定得比其余的太陽能電池(14c~14h)的寬度方向尺寸W 2長10~25%左右(1.1~1.25倍),由此,太陽能電池(14a、14b、14i、14j)的電池面積被設定得比其余的太陽能電池(14c~14h)大。
文檔編號H01L31/04GK101213673SQ20068002397
公開日2008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7月1日
發(fā)明者巖倉正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