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存儲單元及其形成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計算機存儲器,更具體而言,涉及非易失性相變存儲器件。
背景技術:
計算機存儲器主要有兩種非易失性存儲器和易失性存儲器。在 非易失性存儲器中,不必持續(xù)輸入能量來保存信息,但是在易失性存 儲器中需要持續(xù)輸入能量來保存信息。非易失性存儲器器件的示例包 括只讀存儲器、快閃電可擦除只讀存儲器、鐵電隨機存取存儲器、磁 性隨機存取存儲器以及相變存儲器。易失性存儲器器件的示例包括動 態(tài)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和靜態(tài)隨機存取存儲器(SRAM)。本 發(fā)明針對相變存儲器。在相變存儲器中,信息存儲在能夠被控制為不 同相的材料中。每一相具有不同的電特性,這些電特性可以用來存儲 信息。非晶相和晶相通常是用于位存儲(l,s和O,s)的兩種相,這是 因為它們具有可檢測的電阻差異。具體來說,非晶相具有比晶相更高 的電阻。玻璃硫族化合物是通常用作相變材料的一組材料。該組材料包含 硫族元素(元素周期表第16/VIA族)和更高陽電性元素。當創(chuàng)建相 變存儲單元時,硒(Se)和碲(Te)是用于生產玻璃疏族化物的組中 兩種最常用的半導體。這種半導體的示例包括Ge2Sb2Te5(GST)、 SbTe 和lihSe3。然而, 一些相變材料不采用石克族元素,例如GeSb。因此, 在相變材料單元中可以采用多種材料,只要它們可以保持分開的非晶 態(tài)和晶態(tài)即可。相變材料中的非晶相和晶相是可逆的。如圖l所示,通過形成與 絕緣材料106排成一行的通孔104,可以實現(xiàn)這一點。在相變材料107
的下面形成下部電極102 (還被稱為源極),以及在相變材料107的 上面形成上部電極IOI (還被稱為漏極)。從而,當從源極102施加 電力至漏極101時,使得電脈沖可以經過相變材料。因為歐姆加熱, 相變材料107會變相。在下降沿具有快速轉變的相對高強度、短持續(xù) 時間電流脈沖導致相變材料107快速熔化和冷卻。相變材料107沒有 時間來形成有組織的晶體,從而產生非晶態(tài)固相。相對低強度、長持 續(xù)時間脈沖使得相變材料107被加熱且慢慢冷卻,因此結晶形成晶相。 可以調節(jié)脈沖的強度和持續(xù)時間來產生可變電阻級別,從而在存儲單 元中進行多位存儲。通過施加不足強度的脈沖以進行編程,即改變材料107的相,來 讀取相變單元。然后該脈沖的電阻讀為"1"或"0"。承載更大電阻的非 晶相通常用于表示二進制0。承載較低電阻的晶相用于表示二進制1。 在存在可變電阻級別的單元中,相可以用于表示例如"OO"、 "01"、 "10"、 "11"。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一個示例性方面是形成存儲單元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 襯底上形成至少一個絕緣層、該絕緣層中的通孔以及該通孔中的導電 下部塊。在該導電下部塊上方的該通孔中形成絕緣材料的階梯式間隔 件。該階梯式間隔件包括具有底部孔和頂部孔的通道,使得該底部孔 小于該頂部孔。在該導電下部塊上方的該通孔中和該階梯式間隔件內 部沉積相變材料。導電上部塊形成在該相變材料上。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示例性方面是一種存儲單元。該存儲單元包括襯 底和形成在該襯底上的絕緣材料。通孔形成在該絕緣材料中。該存儲 單元包括該通孔底部的導電下部塊和階梯式間隔件。該階梯式間隔件 由絕緣材料制成,設置在該導電下部塊上方,并且包括通道。相變材 料"^殳置在該導電下部塊上方且位于該階梯式間隔件內部。導電上部塊 設置在該相變材料上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示例性方面是包括一個或多個存儲單元的集成
電路。至少一個存儲單元包括襯底、形成在該襯底上且具有形成在其 中的通孔的絕緣材料、該通孔的底部上的導電下部塊、以及由絕緣材 料制成且設置在該導電下部塊上方的階梯式間隔件。該階梯式間隔件 包括通道。相變材料設置在該導電下部塊上方且位于該階梯式間隔件 內部。導電上部塊設置在該相變材料上方。
圖l是傳統(tǒng)相變存儲單元的截面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相變存儲單元的截面圖。 圖3A和3B是本發(fā)明可以采用的兩個獨立的起始線前端(FEOL ) 晶片的截面圖。圖4A和4B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在存儲單元內形成底切部的示例性截面圖。圖5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存儲單元在形成隔熱導電下部層 之后的截面圖。圖6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存儲單元在隔熱導電下部層上沉 積絕緣材料之后的截面圖。圖7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存儲單元在隔熱導電下部層上形 成階梯式間隔件之后的截面圖。圖8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朋的示例性存儲單元在階梯式間隔件內沉積 相變材料之后的截面圖。圖9A和9B示出在形成隔熱導電上部層之后沉積導電上部塊之 前^f艮據(jù)本發(fā)明的兩個獨立的FEOL晶片的示例性存儲單元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fā)明。在本發(fā)明的整個說明書 中,都參照圖l-9。當參照附圖時,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表示相同 的結構和部件。圖2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存儲單元202的截面圖。存儲單元202包括在至少一層絕緣材料206、 208和210中的通孔中的導電下 部塊204;該導電下部塊204上方的隔熱導電下部層212;該隔熱導 電下部層212上方的絕緣階梯式間隔件214;設置在該隔熱導電下部 層212上方且位于該階梯式間隔件214內部的相變材料216;隔熱導 電上部層218;以及導電上部塊220。該單元202通常形成在具有金 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OSFET)(未示出)的襯底上。本 發(fā)明也可以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其它晶體管,例如結型場效應 晶體管和雙極結型晶體管。圖3A和圖3B是起始線前端(FEOL)晶片的兩個獨立的實施例, 其中已經在襯底上形成絕緣材料、晶體管、通孔和導電下部塊。圖3A 所示的第一實施例是FEOL晶片,包括襯底302、 MOSFET 304、絕 緣材料206以及形成在具有導電下部塊204的絕緣材料206中的通孔 306,其中絕緣材料206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硅(Si02),導電下部 塊204包括但不限于形成在其中的鴒(W)。對于180納米CMOS 技術,通孔204的典型深度為500納米。通常,襯底302包括硅單晶體,然而,也可以采用例如砷化鎵 (GaAs)的元素周期表的某些III-V族化合物或其它化合物。預期在 本發(fā)明中可以采用替代絕緣材料,例如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SiOC 或多種其它電介質材料。圖3B是FEOL晶片的替換實施例。該可選FEOL晶片也包括襯 底302、 MOSFET 304、第一絕緣層206、第二絕緣層308和通孔306。 導電下部塊302形成在通孔306中。絕緣材料包括Si02基層206和設 置在該Si()2基層206上的較薄的氮化硅(Si3N4 )層308。 Si02和Si3N4 可以利用可選絕緣體來替換,例如金屬氧化物,比如A1203。形成這 些結構(絕緣材料206和308、 MOSFET 304、通孔306和導電下部 塊204)的方法是本領域公知的,因此不再贅述。以如圖3A所示結構開始,然后轉到圖4A,通過在FEOL晶片 上形成第一絕緣層208,從而形成底切部(undercut),其中該第一絕緣 層包括但不限于Si02。接著,在第一絕緣層上形成第二絕緣層210, 該第二絕緣層包括但不限于Si3N4??梢栽谝粋€等離子體增強型化學 汽相沉積(PECVD)室中依次或獨立地形成SiOz和Si3N4。然后利用 掩模涂敷光致抗蝕劑(未示出),以使得暴露出通孔306和導電下部 塊204上方的絕緣層208和210,以便進行蝕刻。然后向下蝕刻絕緣 層208和210到導電下部塊204,從而產生通孔306的延伸。然后剝 離該光致抗蝕劑,利用氫氟酸(HF)來蝕刻絕緣層。HF侵蝕Si02 的速度比侵蝕Si3N4的速度快,從而產生底切部402,該底切部402 對于產生相對于階梯式間隔件內部的中心軸截面成T形的通道是必 要的。在圖3B所示的起始FEOL晶片的替換實施例中,通過涂敷光致 抗蝕劑來形成圖4B所示的底切部402,使得它暴露出通孔306和導 電下部塊204。然后利用鴒蝕刻使導電下部塊204凹陷到通孔306中。 可以利用,但是不限于,酸浴或者反應離子蝕刻(RIE)來執(zhí)行鵠蝕 刻,上述兩種蝕刻工藝都是本領域公知的。然后剝離該光致抗蝕劑, 并且利用HF來蝕刻該絕緣層。這樣又在絕緣層206內部產生底切部 402,形成通孔306的壁。注意,最終產物是類似的,其中圖4A所示 的絕緣層208和210約化為圖4B所示的絕緣層206。然后如圖5所示,將隔熱導電下部層212濺射到該結構上(濺射 沉積是本領域公知的)。濺射沉積是各向異性的,以使得避免側壁上 沉積。下部導電隔熱層212由勢壘金屬或導電陶資構成。在該示例性 實施例中,該隔熱導電下部層212由TiN、導電陶資的20納米層構 成,但是不限于此。該TiN粘附到導電下部塊204的頂部和通孔206 的下部側部上。該氮化鈦用作隔絕將該單元充分地編程為相變材料 (未示出)所需的熱量的隔熱體。該隔熱層212的厚度可以在本發(fā)明 的替換實施例中改變;已經考慮采用20-50納米范圍的隔熱導電材 料。其它勢壘金屬和導電陶瓷包括鈷(Co)、鉭(Ta)、氮化鉭(TaN)、 氮化硅鉭(TaSiN )、釕(Ru )及其組合。在圖6中,在下部導電隔熱層212上以及通孔中形成共形絕緣材 料602,在一個實施例中為SK)2。用于形成階梯式間隔件的絕緣材料 602的厚度必須大于通孔的半徑。這形成用于形成階梯式間隔件(未 示出)的絕緣材料602內部的空腔604。因此,絕緣材料602的沉積 共形度(conformality)為使得形成空腔。而且,通過在沉積絕緣間 隔件層之前產生通孔的凹進輪廓(reentrant profile)有助于形成空腔, 如圖所示。如上所述,該凹進輪廓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形成在導電下 部塊上形成第一絕緣層、在第一絕緣層上形成第二絕緣層、以及蝕刻 第一和第二絕緣層,以使得第二絕緣層突出于第一絕緣層之上。在具體實施例中,該通孔具有90納米的半徑,并且采用IOO納 米的絕緣材料602。絕緣材料厚度可以在替換實施例中變化,從而具 有更大或更小的通孔直徑。絕緣層208的Si02中的底切程度與絕緣材 料602中形成的空腔604的尺寸相關??涨?04的直徑大約為Si3N4 210 下面的Si02 208的底切部的尺寸的兩倍(也就是,30納米的底切部 產生60納米直徑的空腔)??涨坏闹睆胶晚敳拷^緣層210上的通孔 306的直徑無關。在圖7中,通過各向異性選擇性等離子體反應離子蝕刻來形成階 梯式間隔件214,其中該蝕刻去除絕緣層的Si3N4層的頂部上的隔熱導 電層212上方的所有絕緣材料,然后向通孔306中蝕刻至少一半(從 而產生階梯式間隔件中的"階梯,,)。執(zhí)行的蝕刻量和本實施例的尺度 相關。替換實施例的示例中采用180納米直徑的通孔,它需要沉積大 約100納米絕緣材料,然后還要額外蝕刻100納米進入到200納米深 度的通孔中,以形成階梯式間隔件214中的"階梯"。在該產生階梯式 間隔件214的過程中,從絕緣材料開始的空腔空間的直徑轉變到隔熱 導電下部層212的頂部702以及該階梯式間隔件的底部孔內部。如圖 7所示,該階梯式間隔件214具有中心軸截面,它基本為T形,具有 小于頂部孔的底部孔,并且該階梯大約位于通孔306的頂部和隔熱導 電下部層212中間。階梯式間隔件214有助于最大化相變材料內的歐 姆加熱。如圖8所示,相變材料216沉積在該結構上、通孔中、隔熱導電 下部層212上方以及階梯式間隔件214內部。相變材料216可以由減,
屬化合物構成。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中,采用的硫屬化合物是Ge2Sb2Te5,但不限于此。硫屬化合物由硫族元素(元素周期表第 16/VIA族)和更加陽電性元素構成??蛇x相變材料的示例包括GeSb、 SbTe等等。然后通過停止于絕緣層210的SisN4表面上的化學機械拋 光(CMP )來去除留在絕緣層表面上的過量相變材料和殘余隔熱導電 層212。轉向圖9A,相變材料216然后被蝕刻,以使得它變成凹陷到通 孔中。然后在相變材料上沉積由20納米TiN(但不限于此)構成的隔熱 導電上部層218。該上部導電隔熱層218可以由勢壘金屬或導電陶瓷 構成。同樣,考慮了 20 -50納米范圍的隔熱導電材料。然后通過停 止于絕緣層210的SisN4表面上的CMP來去除過量氮化鈦。圖9B是 源自圖3B和4B所示的可選起始FEOL晶片的替換實施例的圖示。返回圖2,導電上部塊220可以由沉積在隔熱導電上部層218上 方的單元上的銅布線構成,但不限于此。構成導電上部塊220的該銅 (Cu)可以利用具有高導電率的其它材料來替代,例如但不限于銀 (Ag )、金(Au )、鴒(W )或鋁(Al)。為了編程該單元202,施加電脈沖,該電脈沖起始于導電下部塊 204、然后到隔熱導電下部層212、進入相變材料216、到達隔熱導電 上部層218、最后一直到導電上部塊220。經相變材料216由電阻產 生的歐姆加熱對相變材料216進行加熱,并改變相變材料216的電阻 特性。短強電脈沖將導致相變材料216快速加熱和冷卻,從而產生非 晶相。長弱電脈沖將導致相變材料慢速加熱和冷卻,從而使得相變材 料216能夠結晶。非晶相和晶相分別具有較高和較低電阻特性。通過 產生太弱或太短以致于不能改變相變材料216的相的電脈沖,可以經 讀取特定單元的電阻來取出所存儲的數(shù)據(jù)。隔熱導電下部層和上部層212、 218改善用于存儲信息的歐姆加 熱的效率。層212、 218"覆蓋(cap)"相變材料,并且包含在存儲單元 的通孔內。通過"覆蓋"相變材料216,隔熱導電層212、 218提供對相 變材料的隔離,從而將電阻產生的熱量隔絕于相變材料216。隔熱導
電層212、 218可以有助于提高存儲單元效率和寫入次數(shù)。通過按陣列方式制造多個單元,使得形成行和列,實現(xiàn)多個單元 的集成電路的制造。然后將這些單元在MOSFET中的FET柵極連接 在一起,產生"字"線。還用作導電上部塊的布線連接在一起,垂直于 FET柵極鏈路,從而產生"位,,線。通過映射其"字"線和"位,,線坐標, 可以獨立地讀取或編程每個單元。為了示出和描述提供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但是本說明書不是窮舉 的,也不將本發(fā)明限制為所公開的形式。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 可以作出許多變型和變化,而不會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選擇和 描述本實施例是為了最佳地闡述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以及使得 本領域的其它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本發(fā)明,這是因為具有多種變型的多 個實施例適用于所考慮的特定應用。因此,在已經參照實施例詳細描 述了本申請的本發(fā)明的情況下,顯而易見的是,可以作出變型和變化, 而不會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本發(fā)明的范圍在所附的權利要求中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形成存儲單元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襯底上形成至少一個絕緣層;在該絕緣層中形成通孔;在該通孔中形成導電下部塊;在該通孔中該導電下部塊上方形成絕緣材料的階梯式間隔件,該階梯式間隔件包括具有底部孔和頂部孔的通道,該底部孔小于該頂部孔;將相變材料沉積在該通孔中該導電下部塊上方且在該階梯式間隔件內部;以及在該相變材料上方形成導電上部塊。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的方法,還包括使該導電下部塊凹陷。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的方法,還包括在通孔中至少在該導電下部 塊和該相變材料之間沉積隔熱導電下部層。
4. 根據(jù)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形成該階梯式間隔件的步驟包括在該通孔內沉積絕緣間隔件層,該絕緣間隔件層的沉積的共形度 為使得由該絕緣間隔件層形成空腔;以及蝕刻該絕緣間隔件層,以使得該空腔下面的區(qū)域形成該階梯式間 隔件內的脊狀體。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方法,還包括在沉積該絕緣間隔件層之前 形成該通孔的凹進輪廓。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形成該凹進通孔輪廓的步驟包括在該導電下部塊上形成第一絕緣層; 在該第一絕緣層上形成第二絕緣層;以及 蝕刻第一和第二絕緣層,使得第二絕緣層突出于第一絕緣層之上。
7. 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方法,還包括在該導電下部塊上方且在通 孔中沉積絕緣材料,該絕緣材料的厚度大于通孔半徑。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執(zhí)行形成該階梯式間隔件的步 驟,使得該階梯式間隔件的空腔沿該階梯式間隔件的中心軸截面基本 為T形。
9. 根據(jù)權利要求l的方法,還包括 使相變材料凹陷到該通孔中;以及在至少該相變材料和該導電上部塊之間沉積隔熱導電上部層。
10. —種存儲單元,包括 襯底;形成在該襯底上且其中形成有通孔的絕緣材料; 位于該通孔底部的導電下部塊;階梯式間隔件,該階梯式間隔件由絕緣材料制成,設置在該導電 下部塊上方,該階梯式間隔件包括通道;相變材料,設置在該導電下部塊上方且位于該階梯式間隔件內 部;以及導電上部塊,設置在該相變材料上方。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存儲單元,還包括設置在該導電下 部塊和該相變材料之間的隔熱導電下部層。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存儲單元,其中該階梯式間隔件包 括底部孔和頂部孔,該底部孔小于該頂部孔。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存儲單元,其中該階梯式間隔件包 括脊狀體,該脊狀體沿徑向軸位于該底部孔和頂部孔之間,并且位于 該通道內。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存儲單元,其中該階梯式間隔件的 空腔沿該階梯式間隔件的中心軸截面基本是T形。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存儲單元,還包括設置在該相變材 料和該導電上部塊之間的隔熱導電上部層。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存儲單元,其中該導電上部塊位于 該通孔外部。
17. —種包括一個或多個存儲單元的集成電路,至少一個存儲單 元包括襯底;形成在該襯底上且其中形成有通孔的絕緣材料; 位于該通孔底部的導電下部塊;階梯式間隔件,該階梯式間隔件由絕緣材料制成,設置在該導電 下部塊上方,該階梯式f曰l隔件包括通道;相變材料,設置在該導電下部塊上方且位于該階梯式間隔件內 部;以及導電上部塊,設置在該相變材料上方。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集成電路,還包括: 設置在該導電下部塊和該相變材料之間的隔熱導電下部層;以及 設置在該導電上部塊和該相變材料之間的隔熱導電上部層。
19. 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集成電路,其中該階梯式間隔件包 括底部孔和頂部孔,該底部孔小于該頂部孔。
20. 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集成電路,其中該階梯式間隔件包 括脊狀體,該脊狀體沿徑向軸位于該底部孔和頂部孔之間,并且位于 該通道內。
21. 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集成電路,其中該階梯式間隔件的 空腔沿該階梯式間隔件的中心軸截面基本是T形。
全文摘要
一種存儲單元及其制作方法。絕緣材料沉積在襯底上。通孔形成在襯底中,并且導電下部塊設置在通孔內部。由絕緣材料構成的該階梯式間隔件設置在導電下部塊的通孔中。相變材料設置在該導電下部塊上方并且限制于該階梯式間隔件內部。由導電材料構成的導電上部塊形成在該相變材料上。
文檔編號H01L45/00GK101165936SQ20071018024
公開日2008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斯蒂芬·M.·洛斯納格爾, 林仲漢, 羅杰·W.·奇克, 阿里加德勒·G.·西勒特 申請人:國際商業(yè)機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