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879391閱讀:35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料電池,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內增濕裝置的質子交換膜燃 料電池的集成方法。
背景技術
電化學燃料電池是一種能夠將氫燃料及氧化劑轉化成電能及反應產物的裝置。該裝置的內部核心部件是膜電極(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簡稱 MEA),膜電極(MEA)由一張質子交換膜、膜兩面夾兩張多孔性的可導電的 材料,如碳紙組成。在膜與碳紙的兩邊界面上含有均勻細小分散的引發(fā)電化學 反應的催化劑,如金屬鉑催化劑。膜電極兩邊可用導電物體將發(fā)生電化學反應 過程中生成的電子,通過外電路引出,構成電流回路。在膜電極的陽極端,燃料可以通過滲透穿過多孔性擴散材料(碳紙),并 在催化劑表面上發(fā)生電化學反應,失去電子,形成正離子,正離子可通過遷移 穿過質子交換膜,到達膜電極的另一端陰極端。在膜電極的陰極端,含有氧化 劑(如氧氣)的氣體,如空氣,通過滲透穿過多孔性擴散材料(碳紙),并在 催化劑表面上發(fā)生電化學反應得到電子,形成負離子。在陰極端形成的陰離子 與陽極端遷移過來的正離子發(fā)生反應,形成反應產物。在采用氫氣為燃料,含有氧氣的空氣為氧化劑(或純氧為氧化劑)的質子 交換膜燃料電池中,燃料氫氣在陽極區(qū)的催化電化學反應就產生了氫正離子(或叫質子)。質子交換膜幫助氫正離子從陽極區(qū)遷移到陰極區(qū)。除此之外, 質子交換膜將含氫氣燃料的氣流與含氧的氣流分隔開來,使它們不會相互混合 而產生爆發(fā)式反應。在陰極區(qū),氧氣在催化劑表面上得到電子,形成負離子,并與陽極區(qū)遷移 過來的氫正離子反應,生成反應產物水。在采用氫氣、空氣(氧氣)的質子交 換膜燃料電池中,陽極反應與陰極反應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達-陽極反應H2 — 2H+ + 2e 陰極反應l/202 + 2H+ + 2e—H20在典型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膜電極(MEA) —般均放在兩塊導電的 極板中間,每塊導流電極板與膜電極接觸的表面通過壓鑄、沖壓或機械銑刻, 形成至少一條以上的導流槽。這些導流電極板可以是金屬材料的極板,也可以 是石墨材料的極板。這些導流電極板上的導流孔道與導流槽分別將燃料和氧化 劑導入膜電極兩邊的陽極區(qū)與陰極區(qū)。在一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單電池的構 造中,只存在一個膜電極,膜電極兩邊分別是陽極燃料的導流極板與陰極氧化 劑的導流極板。這些導流極板既作為電流集流母板,也作為膜電極兩邊的機械 支撐,導流極板上的導流槽又作為燃料與氧化劑進入陽極、陰極表面的通道, 并作為帶走燃料電池運行過程中生成的水的通道。為了增大整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總功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電池通 ??赏ㄟ^直疊的方式串聯(lián)成電池組或通過平鋪的方式聯(lián)成電池組。在直疊、串 聯(lián)式的電池組中, 一塊極板的兩面都可以有導流槽,其中一面可以作為一個膜 電極的陽極導流面,而另一面又可作為另一個相鄰膜電極的陰極導流面,這種 極板叫做雙極板。 一連串的單電池通過一定方式連在一起而組成一個電池組。 電池組通常通過前端板、后端板及拉桿緊固在一起成為一體。一個典型電池組通常包括(l)燃料及氧化劑氣體的導流進口和導流通道,將燃料(如氫氣、甲醇或由甲醇、天然氣、汽油經重整后得到的富氫氣體) 和氧化劑(主要是氧氣或空氣)均勻地分布到各個陽極、陰極面的導流槽中;(2)冷卻流體(如水)的進出口與導流通道,將冷卻流體均勻分布到各個電 池組內冷卻通道中,將燃料電池內氫、氧電化學放熱反應生成的熱吸收并帶出 電池組后進行散熱;(3)燃料與氧化劑氣體的出口與相應的導流通道,燃料 氣體與氧化劑氣體在排出時,可攜帶出燃料電池中生成的液、汽態(tài)的水。通常, 將所有燃料、氧化劑、冷卻流體的進出口都開在燃料電池組的一個端板上或兩 個端板上。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可用作一切車、船等運載工具的動力系統(tǒng),又可用作 手提式、移動式、固定式的發(fā)電裝置。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核心部件是膜電 極,而質子交換膜又是膜電極中的核心部件。目前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膜電極中所用的質子交換膜,在電池運行過程中 需要有水分子存在保濕。因為只有水化的質子才可以自由地穿過質子交換膜, 從電極陽極端到達電極陰極端參加電化學反應,否則,當大量干燥的燃料氫氣 或空氣從膜電極兩側流過時,容易將質子交換膜中的水分子帶跑,此時質子交 換膜處于較干燥狀態(tài),質子無法穿過質子交換膜,導致電極內阻急劇增加,電 池性能急劇下降。所以,向燃料電池供應的燃料氫氣或空氣一般來說需要經過 增濕,使進入燃料電池的燃料氫氣或空氣相對濕度提高,以免使質子交換膜失 水。目前應用于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增濕的方式主要有二類(1) 外增濕濕化裝置與燃料電池組分開,并在燃料電池組外部獨立存 在的濕化裝置。主要通過燃料氫氣體或空氣氣體直接在這種外增濕裝置中與水 分子通過充分混合碰撞促使氣體吸收汽化的水分子。(2) 內增濕內增濕裝置是燃料電池組組成的一部分。燃料電池組分為 二個部分, 一個部分叫內增濕段,另一個部分叫電池活性工作段。內增濕段由 增濕導流板與增濕電極構成,而電池活性工作段由導流板與膜電極構成。增濕 電極往往由一種可以進行水分子自由交換的膜組成,例如杜邦公司牌號叫 Nafion⑧的離子交換膜,這種膜可以讓去離子水在膜的一邊流動,而讓燃料氣體或氧化劑氣體,如空氣在膜的另一邊流動,膜可以將燃料氣體或空氣與液態(tài) 水分子分隔開,但水分子又可以自由穿過膜進入燃料氣體或空氣中去,而達到 濕化目的。在考慮到燃料電池的整體緊湊性與盡量節(jié)約燃料電池系統(tǒng)的體積時,往往 采用內增濕的方式比外增濕有較大的優(yōu)勢。目前內增濕的技術有以下二種工程設計與制造方法,并已經在USPatent5,382,478中報道。方法一將內增濕段放在燃料電池組的后端,如圖la、圖lb、圖lc所示, 設有空氣進氣口 1、空氣出氣口 2、氫氣進氣口 3、氫氣出氣口 4、冷卻水進口 5、冷卻水出口6、燃料電池發(fā)電段7、燃料電池增濕段8、增濕空氣進口段9、 增濕氫氣進口段IO、冷卻水進口段ll。方法二將內增濕段放在燃料電池組的前端,如圖2a、圖2b、圖2c所示, 該設計方法的原理就是先將燃料氫氣及氧化劑空氣或純氧先經過電池組的增濕段,使燃料氫氣、氧化劑空氣或純氧達到一定的相對濕度,然后再進入電池 段反應,而冷卻去離子水先進入電池段將電池段反應熱帶出,再在電池組增濕 段與燃料氫氣、氧化劑空氣或純氧進行水、熱交換,達到能量效率提高的目的。 上述設計方法雖然可以達到增濕目的,但存在以下缺陷①燃料電池發(fā)電段的導流板與電極上面一般有六只導流孔,分別是燃料 氫氣進與出,氧化劑空氣進與出,冷卻水進與出。這樣,不管上述設計的增濕 段放在整個電池組后面或前面,增濕導流板與增濕膜隔片上面的導流孔必須大 大多于六只。例如當燃料電池組增濕段放在燃料電池組發(fā)電段前面時,不管發(fā) 電段的導流板與電極上面的六只導流孔位置如何,在增濕段的增濕導流板與增 濕膜隔片上必須增加三個導流孔,分別是燃料氫氣進,氧化劑空氣進以及冷卻 水出。如圖2a、圖2b、圖2c所示,燃料電池組發(fā)電段(后段)的六只導流孔位 置分別是空氣出口l、增濕空氣進口段9、增濕氫氣進口段IO、氫氣出口4、 冷卻水進口5、冷卻水出口 11。而燃料電池組增濕段(前段)的增濕導流板與 增濕膜隔片上可以與發(fā)電段上的導流板與電極上的導流孔處于同一位置的導 流孔分別有空氣出口 1、增濕空氣進口段9、增濕氫氣出口段IO、氫氣進口 4、冷卻水進口 5、冷卻水出口 11。而增濕導流板與增濕膜隔片上還必須有空 氣進口 2、氫氣進口 3、冷卻水出口 6,上述三個導流孔的位置無論如何無法與 發(fā)電段上的導流板與電極上的導流孔位置一樣。當燃料電池組增濕段放在燃料電池組發(fā)電段后面時,情況更嚴重。后面發(fā) 電段的導流板與電極上面除了六只導流孔外,還增加了額外的三個導流孔,這 些導流孔分別是空氣進l、進增濕段后的空氣進9、氫氣進4、進增濕段后的 氫氣進IO、冷卻水進5、空氣出2、氫氣出3、冷卻水出ll進增濕段,以及冷 卻水出6從增濕段出來,上述導流孔共有九個,如圖2d。所以增濕段放在整個電池組后面或前面,增濕板(導流板)與增濕膜隔片 或者是發(fā)電段的導流極板與電極都會導致額外地增加了許多導流孔。這些導流 孔的存在大大占用了增濕導流板及增濕隔膜片或發(fā)電段的導流極板及電極的 有效工作面積。從而使整個增濕段長度或發(fā)電段長度增長,從而使整個電池組 的功率密度降低。②這些額外的不規(guī)則的導流孔存在使電池組增濕段導流板及增濕隔膜片 或發(fā)電段的導流極板及電極的加工必須特殊設計與考慮,由于增濕段的導流板 及增濕隔膜片與電池段的導流板及電極形狀上完全不一樣,許多材料如密封圈 等無法統(tǒng)一制作使用,從而浪費了許多材料。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結 構簡單、管道少的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 池用內增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燃料電池包括至少一對增濕堆和發(fā)電堆、中 央集流板,所述的增濕堆和發(fā)電堆對稱設置在中央集流板兩側,所述的中央集 流板上靠近增濕堆一側設有總氫氣進口、總空氣進口、總冷卻流體出口,所述 的中央集流板上靠近發(fā)電堆一側設有總氫氣出口、總空氣出口、總冷卻流體進 口,所述的總氫氣進口、總空氣進口、總冷卻流體出口與總氫氣出口、總空氣 出口、總冷卻流體進口對稱不相通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上,各個增濕堆的氫氣出 口、空氣出口、冷卻流體進口分別與各個對稱設置的發(fā)電堆的氫氣進口、空氣 進口、冷卻流體出口相通。所述的總氫氣進口、總空氣進口、總冷卻流體出口有1 5個,設置在中 央集流板上靠近增濕堆一側的前端、后端或下端,所述的總氫氣出口、總空氣 出口、總冷卻流體進口有1 5個,設置在中央集流板上靠近發(fā)電堆一側的前 端、后端或下端。所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兩個增濕堆,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的燃 料電池包括兩個發(fā)電堆,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所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兩個增濕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的燃 料電池包括兩個發(fā)電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所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四個增濕堆,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的燃 料電池包括四個發(fā)電堆,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所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四個增濕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的燃 料電池包括四個發(fā)電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所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四個增濕堆,前后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 的燃料電池包括四個發(fā)電堆,前后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 對稱。所述的增濕堆的導流板與發(fā)電堆的導流板大小相同,導流板上設有設計、 加工完全一致的空氣進出孔、氫氣進出孔、冷卻水進出孔。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燃料電池的流體進出口集中到中央集流板 上,增濕導流板及增濕隔膜片上的導流孔大小、數量、位置,與電池堆中的導 流板及增濕隔膜片上的導流孔大小、數量、位置完全一樣,從而既提高了增濕 段導流板及增濕膜片的有效工作面積,又可以在設計上與電池段上的導流板及 電極保持一致,使某些材料(如密封圈等)可以通用。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 單、管道少等特點。


圖la為現(xiàn)有后內增濕燃料電池空氣流向示意圖;圖lb為現(xiàn)有后內增濕燃料電池氫氣流向示意圖;圖1C為現(xiàn)有后內增濕燃料電池冷卻水流向示意圖;圖2a為現(xiàn)有前內增濕燃料電池空氣流向示意圖;圖2b為現(xiàn)有前內增濕燃料電池氫氣流向示意圖;圖2C為現(xiàn)有前內增濕燃料電池冷卻水流向示意圖;圖2d為現(xiàn)有后內增濕燃料電池發(fā)電段導流板與電極結構示意圖;圖3a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空氣流向示意圖;圖3b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氫氣流向示意圖; 圖3C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冷卻水流向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電極與增濕膜片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電極與增濕膜片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4集成式的內增濕燃料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3a、 3b、 3c、 5所示, 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增 濕堆的導流板與增濕膜片尺寸相同為206mmX206mm,長500mm,燃料電池 包括增濕堆Al和發(fā)電堆A2、中央集流板12,所述的增濕堆Al和發(fā)電堆A2 對稱設置在中央集流板12兩側,所述的中央集流板12上靠近增濕堆Al —側 設有總氫氣進口 3、總空氣進口 1、總冷卻流體出口 6,所述的中央集流板12 上靠近發(fā)電堆A2—側設有總氫氣出口 4、總空氣出口2、總冷卻流體進口5, 所述的總氫氣進口 3、總空氣進口 2、總冷卻流體出口 6與總氫氣出口 4、總空 氣出口2、總冷卻流體進口 5對稱不相通設置于中央集流板12前端,所述的增 濕堆A1的氫氣出口4'、空氣出口2'、冷卻流體進口 5'分別與發(fā)電堆A2的 氫氣進口3'、空氣進口 l'、冷卻流體出口6'相通,氫氣、空氣分別從總氫氣進 口 3、總空氣進口 1進入增濕堆Al,經過增濕堆Al增濕后從增濕堆Al的氫 氣出口4,、空氣出口 2'進入與其相通的發(fā)電堆A2氫氣進口 3'、空氣進口l,進 入發(fā)電堆A2,發(fā)生電化學反應后從中央集流板12上靠近發(fā)電堆A2 —側的總 氫氣出口 4、總空氣出口 2流出,冷卻流體從總冷卻流體進口 5進入發(fā)電堆A2, 經過發(fā)電堆A2后,從發(fā)電堆A2的冷卻流體出口 6'進入與其相通的增濕堆Al 的冷卻流體入口 5,,經過增濕堆Al后從中央集流板12上靠近增濕堆Al —側 的總冷卻流體出口 6流出。其中,電極與增濕膜片如圖4所示,其"三進三出"流體口設置在四角處, 空氣進口 1、空氣出口 2、氫氣進口 3、氫氣出口 4、冷卻水進口 5、冷卻水出 Cl 6。所述的增濕堆的導流板與發(fā)電堆的導流板大小相同,尺寸為206mmX 206mm,導流板上設有設計、加工完全一致的空氣進出孔、氫氣進出孔、冷卻 水進出孔;所述的增濕堆的導流板材料為環(huán)氧板;增濕堆的增濕膜片由透水但不透氣的離子交換膜構成;所述的冷卻流體為去離子水。 實施例2如圖7所示, 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該集成式燃料電池 堆包括兩對燃料電池增濕堆Al、 B1和發(fā)電堆A2、 B2,電極與增濕膜片如圖6 所示,與導流板尺寸大小一樣為100mmX200mm,中央集流板12上設有一個 總空氣進口l、 一個總空氣出口2、兩個總氫氣進口3、兩個總氫氣出口4、兩 個總冷卻流體進口 5、兩個總冷卻流體出口 6,所述的增濕堆A1、 Bl前后設置 于中央集流板12—側,所述的發(fā)電堆A2、 B2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 并與增濕堆對稱,所述的總氫氣進口 3、總空氣進口 1、總冷卻流體出口 6與 總氫氣出口 4、總空氣出口 2、總冷卻流體進口 5對稱不相通設置于中央集流 板前端和/或下端;所述的增濕堆的導流板材料為金屬不銹鋼。其余同實施例1。實施例3如圖8所示, 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導流板與電極增 濕膜片尺寸同上,該集成式燃料電池堆包括四對燃料電池增濕堆A1、 Bl、 Cl、 D1和發(fā)電堆A2、 B2、 C2、 D2,所述的增濕堆Al、 Bl、 Cl、 Dl前后上下設 置于中央集流板12—側,所述的發(fā)電堆A2、 B2、 C2、 D2前后上下設置于中 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所述的總氫氣進口 3、總空氣進口 1、總 冷卻流體出口 6與總氫氣出口 4、總空氣出口 2、總冷卻流體進口 5對稱不相 通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前端;所述的增濕堆的導流板材料為聚碳酸酯塑料。其余 同實施例1。實施例4如圖9所示, 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導流板與電極增 濕膜片尺寸同上,該集成式燃料電池堆包括四對燃料電池增濕堆Al、 Bl、 Cl、 D1和發(fā)電堆A2、 B2、 C2、 D2,所述的增濕堆Al、 Bl、 Cl、 Dl前后上下設 置于中央集流板12—側,所述的發(fā)電堆A2、 B2、 C2、 D2前后上下設置于中 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上下設置的增濕堆A1、 Bl和與其同側前 后設置的C1、 Dl之間留有縫隙,將總氫氣進口 3、總空氣進口 1、總冷卻流體 出口 6設置于上述縫隙處中央集流板12的左端,總氫氣出口 4、總空氣出口 2、 總冷卻流體進口 5對稱不相通設置于發(fā)電堆A2、 B2和C2、 D2之間縫隙處的中央集流板12的右端;所述的增濕堆的導流板材料為聚碳酸酯塑料。其余同 實施例1。所述的總氫氣進口、總空氣進口、總冷卻流體出口可設置1 5個,設置 在中央集流板上靠近增濕堆一側的前端、后端或下端,所述的總氫氣出口、總空氣出口、總冷卻流體進口可設置1 5個,設置在中央集流板上靠近發(fā)電堆一側的前端、后端或下端。所述的燃料電池還可包括兩個增濕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 的燃料電池包括兩個發(fā)電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所述的燃料電池還可包括四個增濕堆,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 的燃料電池包括四個發(fā)電堆,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所述的燃料電池還可包括四個增濕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 的燃料電池包括四個發(fā)電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
權利要求1、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至少一對增濕堆和發(fā)電堆、中央集流板,所述的增濕堆和發(fā)電堆對稱設置在中央集流板兩側,所述的中央集流板上靠近增濕堆一側設有總氫氣進口、總空氣進口、總冷卻流體出口,所述的中央集流板上靠近發(fā)電堆一側設有總氫氣出口、總空氣出口、總冷卻流體進口,所述的總氫氣進口、總空氣進口、總冷卻流體出口與總氫氣出口、總空氣出口、總冷卻流體進口對稱不相通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上,各個增濕堆的氫氣出口、空氣出口、冷卻流體進口分別與各個對稱設置的發(fā)電堆的氫氣進口、空氣進口、冷卻流體出口相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總氫氣進口、總空氣進口、總冷卻流體出口有1 5個,設置在 中央集流板上靠近增濕堆一側的前端、后端、左端、右端或下端,所述的總氫 氣出口、總空氣出口、總冷卻流體進口有1 5個,設置在中央集流板上靠近 發(fā)電堆一側的前端、后端或下端。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兩個增濕堆,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的 燃料電池包括兩個發(fā)電堆,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兩個增濕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的 燃料電池包括兩個發(fā)電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四個增濕堆,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的 燃料電池包括四個發(fā)電堆,前后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四個增濕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的 燃料電池包括四個發(fā)電堆,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濕堆對稱。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四個增濕堆,前后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一側,所述的燃料電池包括四個發(fā)電堆,前后上下設置于中央集流板另一側,并與增 濕堆對稱。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增濕堆的導流板與發(fā)電堆的導流板大小相同,導流板上設有設計、 加工完全一致的空氣進出孔、氫氣進出孔、冷卻水進出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結構簡單的燃料電池用內增濕裝置,該燃料電池包括至少一對增濕堆和發(fā)電堆、中央集流板,所述的增濕堆和發(fā)電堆對稱設置在中央集流板兩側,所述的中央集流板上靠近增濕堆一側設有總氫氣進口、總空氣進口、總冷卻流體出口,所述的中央集流板上靠近發(fā)電堆一側設有總氫氣出口、總空氣出口、總冷卻流體進口,所述的總氫氣進口、總空氣進口、總冷卻流體出口與總氫氣出口、總空氣出口、總冷卻流體進口對稱不相通設置于中央集流板上,所述的增濕堆的氫氣出口、空氣出口、冷卻流體進口分別與發(fā)電堆的氫氣進口、空氣進口、冷卻流體出口相通。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管道少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H01M8/10GK201117722SQ20072007678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0月30日
發(fā)明者王澤民, 波 章, 胡里清 申請人: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紫金县| 繁峙县| 碌曲县| 兴业县| 科技| 汨罗市| 赤水市| 兴国县| 三亚市| 三河市| 大姚县| 前郭尔| 富蕴县| 乡城县| 深水埗区| 利辛县| 龙泉市| 黄骅市| 晴隆县| 汕头市| 喀喇沁旗| 巴楚县| 信阳市| 天水市| 丰城市| 娄底市| 藁城市| 仙游县| 都兰县| 车致| 腾冲县| 陕西省| 连州市| 陈巴尔虎旗| 浏阳市| 米易县| 西昌市| 临洮县| 文水县| 晋州市|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