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攜式電T^a,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 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無線通訊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使得例如手機或個人數字助理 等這類的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更造就了方便的 生活環(huán)境。然而,在這類的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中,天線裝置扮演著傳 送與接收無線信號的重要角色,因此天線裝置的操作特性直接影響了可攜式 無線通訊電子裝置的無線信號收發(fā)能力與質量。
現今,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朝小型化以及改善可移植性的方向發(fā) 展,相對使得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中的天線除了要有良好的特性外,更 必須變小,才能放置在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內,然而,天線的路徑長度 并非沒有限制,可以任意變短,若要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可以正常的收 發(fā)無線信號,天線的路徑長度必須大于一半或四分之一的無線信號波長
(wavelength,",其中,無線信號波長a=c/f)約為光速除以無線信號 頻率,因此,可知無線信號頻率為880 960 MHz的全球移動通訊系統(tǒng)900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卯0, GSM900),其無線信號波 長("約為35 32厘米,而無線信號頻率為87 108 MHz的調頻廣播(FM), 其無線信號波長CO約為354 285厘米。
全球移動通訊系統(tǒng)900 (GSM900)的四分之一無線信號波長(V4)約 為8.75厘米,但是調頻廣播的四分之一無線信號波長(A/4)卻約要88.5厘 米,若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同時具有全球移動通訊系統(tǒng)900 (GSM900) 以及調頻廣播的功能勢必會使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的體積變大,傳統(tǒng)可 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使裝置小型化進而改善可移植 性,只將全球移動通訊系統(tǒng)900 (GSM900)使用的天線設置于容置空間有
5限的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的殼體內,而調頻廣播使用的廣播天線則設置 于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的殼體外,例如圖1所示為傳統(tǒng)外置廣播天線的 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利用耳機作為收發(fā)調頻廣播的廣播天線,如圖2 所示為傳統(tǒng)具伸縮式廣播天線的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甚至使用伸縮式 的廣播天線來減少未使用調頻廣播功能時的傳統(tǒng)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 的體積。
傳統(tǒng)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利用連接額外的耳機充當接收調頻廣播 的天線,雖然可以將傳統(tǒng)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的體積小型化,但是耳機
并非專為傳統(tǒng)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設計的天線,其回波損耗(return loss)、操作頻寬(bandwidth)以及效能未達標準值,更會依使用者選用的 耳機不同而變化,導致所接收的調頻廣播無線信號質量不穩(wěn)定且不良。至于 使用伸縮式天線的傳統(tǒng)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需要將伸縮式天線伸縮在 特定長度,例如伸縮式天線的最大長度,才可以使伸縮式天線的回波損耗、 操作頻寬以及效能達到標準值,然而,伸縮式天線需要經常伸縮故易于損壞, 且傳統(tǒng)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外型會受限于伸縮式天線。
因此,如何發(fā)展一種可改善上述現有技術缺陷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 電子裝置,實為相關技術領域人員目前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將具 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結構分為本體及可分離的蓋體兩部分,并且將 廣播天線設置在蓋體內側的電池對應區(qū)之外,進而將路徑長度較長的廣播天 線設置于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殼體內,使得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 式電子裝置具有專為廣播頻帶設計的廣播天線,且廣播天線的回波損耗、操 作頻寬以及效能可達到標準值,并使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所接收 的廣播無線信號質量相對穩(wěn)定且良好。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將具 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結構分為本體及可分離的蓋體兩部分,且將廣 播天線設置在分離的蓋體內側,廣播天線不需特別設計避開例如影像擷取鏡 頭、電路板、影像擷取器、顯示器、輸入按鍵、揚聲器以及麥克風等眾多本體組件,相對使廣播天線較容易設計。在將廣播天線組裝于蓋體時,同樣不 用避開眾多本體組件,可以較輕易地將廣播天線組裝于蓋體。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為提供一種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 式電子裝置,至少包含本體,具有一電池放置空間;蓋體,具有對應于本 體的電池放置空間的電池對應區(qū),蓋體的形狀及面積大小覆蓋本體的電池放 置空間,且蓋體與本體的電池放置空間的對應外側可分離地組合;以及廣播 天線,設置于蓋體的內側以及電池對應區(qū)的其它區(qū)域,用以單向接收第一頻 帶的廣播無線信號。
本發(fā)明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其體積 較小,專為廣播頻帶設計的廣播天線具有達到標準值的回波損耗、操作頻寬 以及效能。本發(fā)明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所接收的廣播無線信號 質量相對穩(wěn)定且良好。此外,廣播天線設置在分離的蓋體內側,廣播天線不 需特別設計避開例如影像擷取鏡頭、電路板、影像擷取器、顯示器、輸入按 鍵、揚聲器以及麥克風等眾多本體組件,相對使廣播天線較容易設計。在將 廣播天線組裝于蓋體時,同樣不用避開眾多本體組件,可以較輕易地將廣播 天線組裝于蓋體。
圖1為傳統(tǒng)外置廣播天線的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
圖2為傳統(tǒng)具有伸縮式廣播天線的可攜式無線通訊電子裝置;
圖3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結構示意
圖4為圖3所示的廣播天線的駐波比值對應頻率變化的示意圖;以及 圖5為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結構 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3: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31:本體 32:蓋體
311:電池放置空間 312:廣播天線連接端
313:影像擷取器 314:通訊天線321:電池對應區(qū)322:通訊天線對應區(qū)
33、 53:廣播天線331、531:饋入點
332a、532a:第一橫線段332b、532b:第二橫線段
332c、532c:第三橫線段332d、532d:第四橫線段
332e、532e:第五橫線段333a、533a:第一縱線段
333b、533b:第二縱線段333c、533c:第三縱線段
333d、533d:第四縱線段334a、534:第一橫線間隔
334b:第二橫線間隔335a、535:第一縱線間隔
335b:第二縱線間隔336、536:線段間隔
537a:第一連接段537b:第二連接段
537c:第三連接段537d:第四連接段
537e:第五連接段537f:第六連接段
537g:第七連接段
具體實施例方式
體現本發(fā)明特征與優(yōu)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以下的說明中詳細敘述。 應理解的是本發(fā)明能夠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發(fā)明 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附圖在本質上僅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
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3包 含本體31、蓋體32以及廣播天線33,其中,本體31具有放置電池(未圖 示)的電池放置空間311;蓋體32,例如電池蓋體,具有對應于該本體31 的電池放置空間311的電池對應區(qū)321,該蓋體32的形狀及面積大小可以覆 蓋本體31的電池放置空間311,且此蓋體32與本體31的電池放置空間311 的對應外側可分離地組合;以及廣播天線33,設置于蓋體32的電池對應區(qū) 321的其它區(qū)域,用以單向接收第一頻帶的廣播無線信號,廣播天線33可利 用例如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B)實現,由于軟 性印刷電路板具有可撓性,使得廣播天線33可輕易配置于蓋體32內側的容 置空間中,相對不受容置空間的壁面是否具有曲面的限制。
于本實施例中,廣播天線33包含饋入點(feeding point ) 331、第一橫 線段332a、第二橫線段332b、第三橫線段332c、第四橫線段332d、第五橫線段332e、第一縱線段333a、第二縱線段333b、第三縱線段333c以及第四 縱線段333d,其中,饋入點331設置于第一橫線段332a的一側,而第一橫 線段332a的另一側連接于第一縱線段333a的一側,第一縱線段333a的另一 側連接于第二橫線段332b的一側,第二橫線段332b的另一側連接于第二縱 線段333b的一側,第二縱線段333b的另一側連接于第三橫線段332c的一 側,第三橫線段332c的另一側連接于第三縱線段333c的一側,第三縱線段 333c的另一側連接于第四橫線段332d的一側,第四橫線段332d的另一側連 接于第四縱線段333d的一側,第四縱線段333d的另一側連接于第五橫線段 332e的一側,進而在蓋體32的電池對應區(qū)321的外圍構成環(huán)狀廣播天線。
此外,電池對應區(qū)321與第五橫線段332e之間相隔第一橫線間隔334a, 電池對應區(qū)321與第四橫線段332d之間相隔第二橫線間隔334b,電池對應 區(qū)321與第三縱線段333c之間相隔第一縱線間隔335a,電池對應區(qū)321與 第四縱線段333d之間相隔第二縱線間隔335b,用以確保天線的特性不受電 池(未圖示)內的金屬影響而減低效能。第一橫線段332a、第二橫線段332b、 第三橫線段332c、第四橫線段332d、第五橫線段332e、第一縱線段333a、 第二縱線段333b、第三縱線段333c以及第四縱線段333d所構成的環(huán)狀天線 之間具有相互間隔的線段間隔336。于本實施例中,第一橫線間隔334a以及 第二橫線間隔334b與電池對應區(qū)321之間具有實質上3.5毫米(mm)的距 離,第一縱線間隔335a以及第二縱線間隔335b與電池對應區(qū)321之間具有 實質上2毫米的距離,線段間隔336具有實質上3毫米的距離,第一橫線段 332a與第二橫線段332b實質上長度為45毫米,第一縱線段333a與第二縱 線段333b實質上長度為62毫米。
于本實施例中,本體31還包含廣播天線連接端312、影像擷取鏡頭313、 以及通訊天線314,其中,廣播天線連接端312設置于廣播天線的饋入點331 的相對位置,使本體31的廣播天線連接端312可以選擇性地且可分離地與 廣播天線的饋入點331接觸連接,當蓋體32與本體31蓋合時,廣播天線33 的饋入點331會與廣播天線連接端312連接,且通過廣播天線連接端312將 廣播天線33單向接收到的廣播無線信號,例如調頻廣播無線信號、調幅廣 播無線信號(AM)或廣播電視無線信號,傳送到本體31的電路板(未圖示), 使得本發(fā)明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3可以播放影音廣播節(jié)目,例
9如電視節(jié)目或廣播電臺的音樂。影像擷取鏡頭313設置于本體31的一側邊, 用以擷取影像。通訊天線314設置于本體31,用以實現雙向收發(fā)相對于第一 頻帶高頻的第二頻帶的通訊無線信號,例如全球移動通訊系統(tǒng)900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900, GSM900)、全球移動通訊系統(tǒng)850 (GSM850)、高頻帶數字式通訊系統(tǒng)(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DCS)、 個人通訊服務系統(tǒng)(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 PCS)以及寬帶碼分 多址系統(tǒng)(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的通訊無線 信號,其頻帶分別粗略地區(qū)分為880 960MHz、 824 894 MHz、 1710 1880 MHz、 1850-1990 MHz以及1920-2170 MHz。由于第二頻帶的頻率明顯高于 第一頻帶的頻率,因此,通訊天線314的路徑長度比廣播天線33的路徑長 度短,可以輕易設置于本體31的殼體內。于本實施例中,通訊天線314設 置于本體31的殼體內,且通訊天線314設置位置在蓋體32可以覆蓋的范圍 內,因此,蓋體32具有對應的通訊天線對應區(qū)322,而廣播天線33除了避 免設置在電池對應區(qū)321夕卜,更須避免設置在通訊天線對應區(qū)322,如此以 防止廣播天線33遮蔽到通訊天線314,使通訊天線314無^e正常雙向收發(fā)通 訊無線信號。
請參閱圖4,其為圖3所示的廣播天線的駐波比值對應頻率變化的示意 圖。如圖4所示,縱軸為廣播天線33的駐波比(Standing Wave Ratio, SWR) 值,其與回波損耗(Return Loss)的增益值互為線性關系,且可經由計算將 駐波比值換算為回波損耗的增益值。駐波比值隨著頻率的變化會有所不同, 通常駐波比值在例如3以下代表天線裝置于該頻率具有不錯的效果,因此由 圖4可知,圖3所示的廣播天線33的第一頻帶實質上為87.5 108.5 MHz, 所以可以單向接收較低頻帶的調頻廣播無線信號,例如1 GHz以下的頻率, 于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頻帶可以設計為調幅廣播無線信號所使用的520 1710 kHz的頻帶,第一頻帶也可以設計為模擬或數字電視廣播無線信號所 使用的頻帶,例如76 88MHz、 174 210MHz或470 860MHz頻帶,以 分別接收調幅廣播無線信號以及電視廣播無線信號。因此,廣播天線33的 第一頻帶可以為較低頻率的調頻廣播、調幅廣播、模擬電^L或數字電視的頻 帶。
于本實施中,本體31的電路板(未圖標)包含廣播無線信號解調電路、影像擷取器、顯示器、輸入按鍵、揚聲器(speaker)以及麥克風,其中,廣 播無線信號解調電路通過本體31的廣播天線連接端312與廣播天線33連接, 以接收廣播無線信號,廣播無線信號經由廣播無線信號解調電路解調 (demodulate)后取得影音廣播節(jié)目。影像擷取器系設置在影像擷取鏡頭313 的對應處,用以通過影像擷取鏡頭313擷取影像。顯示器用以顯示影像信息, 例如圖片或動畫。
本發(fā)明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廣播天線33設置于蓋體32 的電池對應區(qū)321的其它區(qū)域,此廣播天線33的形狀及設置的位置不限定 為在蓋體32的電池對應區(qū)321的外圍構成環(huán)狀天線,可以設置在蓋體32的 電池對應區(qū)321的其中至少一外側,橫向來回彎折,或縱向來回彎折,以構 成不特定形狀。
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 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3與圖3 不同之處在于廣播天線53的形狀以及設置位置與廣播天線33不同,于本實 施例中,廣播天線53包含饋入點531、第一橫線段532a、第二橫線段532b、 第三橫線段532c、第四橫線段532d、第五橫線段532e、第一縱線段533a、 第二縱線段533b、第三縱線段533c、第四縱線段533d、第一連接段537a、 第二連接段537b、第三連接段537c、第四連接段537d、第五連接段537e、 第六連接段537f以及第七連接段537g,其中,第一橫線段532a、第二橫線 段532b、第三橫線段532c、第四橫線段532d、第五橫線段532e、第一連接 段537a、第二連接段537b、第三連接段537c以及第四連接段537d設置于 蓋體32的電池對應區(qū)321的一邊外側,且設置位置會避開通訊天線對應區(qū) 322。第一縱線段533a、第二縱線段533b、第三縱線段533c、第四縱線段 533d、第五連接段537e、第六連接段537f以及第七連接段537g則設置于蓋 體32的電池對應區(qū)321的另一邊外側。
饋入點531設置于第一橫線段532a的其中一端,當蓋體32與本體31 蓋合或組合時,饋入點531會與對應位置的廣播天線連接端312連接,廣播 天線53所接收的廣播無線信號會通過廣播天線連接端312傳送至本體31的 電路板(未圖示)。于此實施例中,廣播天線53之間的連接依序為第一橫 線段532a、第一連接段537a、第二橫線段532b、第二連接段537b、第三橫線段532c、第三連接段537c、第四橫線段532d、第四連接段537d、第五橫 線段532e、第一縱線段533a、第五連接段537e、第二縱線段533b、第六連 接段537f、第三縱線段533c、第七連接段537g以及第四縱線段533d。
此外,第一橫線段532a、第二橫線段532b、第三橫線段532c、第四橫 線段532d以及第五橫線段532e之間通過線段間隔536相互間隔。同樣地, 第一縱線段533a、第二縱線段533b、第三縱線段533c以及第四縱線段533d 之間通過線段間隔536相互間隔。從而防止該廣播天線將接收到的微波能量 傳送到該本體的一電池,電池對應區(qū)321與第五橫線段532e之間通過第一 橫線間隔534相互間隔,而電池對應區(qū)321與第一縱線段533a之間通過第 一縱線間隔535相互間隔。于本實施例中,第一橫線間隔534具有實質上3.5 毫米(mm)的距離,第一縱線間隔535具有實質上2毫米的距離,線段間 隔536具有實質上3毫米的距離,第一橫線段532a、第二橫線段532b、第 三橫線段532c、第四橫線段532d以及第五橫線段532e實質上長度為45毫 米,第一縱線段533a、第二縱線段533b、第三縱線段533c以及第四縱線段 533d實質上長度為62毫米。
當然,于其它實施例中,廣播天線的形狀與設置位置并不限于圖3與圖 5所示,且廣播天線的線段數目以及布置圖案變化也可視設計需求變化。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將具有廣 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結構分為本體及可分離的蓋體兩部分,且將廣播天 線設置在蓋體內側的電池對應區(qū)之外,進而將路徑長度較長的廣播天線設置 于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殼體內,因此,本發(fā)明的具有廣播天線的 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體積可以較小,而專為廣播頻帶設計的廣播天線具有達到 標準值的回波損耗、操作頻寬以及效能。本發(fā)明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 子裝置所接收的廣播無線信號質量相對穩(wěn)定且良好。此外,廣播天線設置在 分離的蓋體內側,廣播天線不需特別設計避開例如影像擷取鏡頭、電路板、 影像擷取器、顯示器、輸入按鍵、揚聲器以及麥克風等眾多本體組件,相對 使廣播天線較容易設計。在將廣播天線組裝于蓋體時,同樣不用避開眾多本 體組件,可以較輕易地將廣播天線組裝于蓋體。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變型和修飾,但是所做的等同性 變型和修飾都包括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至少包含一本體,具有一電池放置空間;一蓋體,具有對應于該本體的該電池放置空間的一電池對應區(qū),該蓋體的形狀及面積大小覆蓋該本體的該電池放置空間,且該蓋體與該本體的該電池放置空間的對應外側可分離地組合;以及一廣播天線,設置于該蓋體的內側以及該電池對應區(qū)的其它區(qū)域,用以單向接收一第一頻帶的廣播無線信號。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廣播 無線信號為調頻廣播無線信號、調幅廣播無線信號、模擬電視廣播無線信號 或數字電視廣播無線信號。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 頻帶包含調頻廣播、調幅廣播、模擬電視或數字電視的頻帶。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本體 還包含一通訊天線,該通訊天線設置于該本體,用以實現雙向收發(fā)一第二頻 帶的通訊無線信號。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 頻帶包含全球移動通訊系統(tǒng)900、全球移動通訊系統(tǒng)850、高頻帶數字式通 訊系統(tǒng)、個人通訊服務系統(tǒng)以及寬帶碼分多址存取系統(tǒng)的頻帶。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蓋體 還包含與該通訊天線位置相對應的一通訊天線對應區(qū),該廣播天線設置于蓋 體的通訊天線對應區(qū)以及該電池對應區(qū)以外的其它區(qū)域。
7.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 頻帶的頻率比該第二頻帶的頻率低。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廣播 天線與該電池對應區(qū)具有一第一橫線間隔以及一第一縱線間隔,用以防止該 廣播天線將接收到的微波能量傳送到該本體的一電池。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 橫線間隔具有3.5毫米的距離,該第一縱線間隔具有2毫米的距離。
10.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廣播天線還包含一饋入點,且于該本體的對應位置還包含一廣播天線連接端,該 廣播天線連接端用以選擇性地且可分離地與該饋入點接觸連接。
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廣播 天線設置于該電池對應區(qū)的外圍以構成環(huán)狀,或于該電池對應區(qū)的其中至少 一外側橫向或縱向來回彎折。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廣 播天線還包含一第一橫線段、 一第二橫線段、 一第三橫線段、 一第四橫線段、 一第五橫線段、 一第一縱線段、 一第二縱線段、 一第三縱線段以及一第四縱 線段。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廣 播天線的連接關系依序為第一橫線段、該第一縱線段、該第二橫線段、該第 二縱線段、該第三橫線段、該第三縱線段、該第四橫線段、該第四縱線段、 該第五橫線段,且該廣播天線在該蓋體的該電池對應區(qū)的外圍構成環(huán)狀。
14.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 一橫線段、該第二橫線段、該第三橫線段、該第四橫線段、該第五橫線段、 該第一縱線段、該第二縱線段、該第三縱線段以及該第四縱線段之間具有相 互間隔的一線段間隔。
15.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廣 播天線還包含一第一連接段、 一第二連接段、 一第三連接段、 一第四連接段、 一第五連接段、 一第六連接段以及一第七連接段。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廣 播天線的連接關系依序為該第一橫線段、該第一連接段、該第二橫線段、該 第二連接段、該第三橫線段、該第三連接段、該第四橫線段、該第四連接段、 該第五橫線段、該第一縱線段、該第五連接段、該第二縱線段、該第六連接 段、該第三縱線段、該第七連接段以及該第四縱線段。
17.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廣 播天線的該第一橫線段、該第二橫線段、該第三橫線段、該第四橫線段、該 第五橫線段、該第一連接段、該第二連接段、該第三連接段以及該第四連接 段設置于該蓋體的該電池對應區(qū)的一外側,以及該廣播天線的該第一縱線段、該第二縱線段、該第三縱線段、該第四縱線段、該第五連接段、該第六 連接段以及該第七連接段則設置于該蓋體的該電池對應區(qū)的另一外側。
18.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廣 播天線的該第一橫線段與該第二橫線段長度為45毫米,該廣播天線的該第 一縱線段與該第二縱線段長度為62毫米。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廣播天線的可攜式電子裝置,至少包含本體,具有一電池放置空間;蓋體,具有對應于本體的電池放置空間的電池對應區(qū),蓋體的形狀及面積大小覆蓋本體的電池放置空間,且蓋體與本體的電池放置空間的對應外側可分離地組合;以及廣播天線,設置于蓋體的內側以及電池對應區(qū)的其它區(qū)域,用以單向接收第一頻帶的廣播無線信號。因此,專為廣播頻帶設計的廣播天線具有達到標準值的回波損耗、操作頻寬以及效能。此外,廣播天線設置在分離的蓋體內側,廣播天線不需特別設計避開眾多本體組件,相對使廣播天線較容易設計。在將廣播天線組裝于蓋體時,同樣不用避開眾多本體組件,可以較輕易地將廣播天線組裝于蓋體。
文檔編號H01Q9/04GK101686063SQ20081016680
公開日2010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彭奐喆, 蕭伊登, 賴國仁 申請人:華冠通訊(江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