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分體式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04583閱讀:17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分體式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分體式電子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包含至少兩個揚聲器部分的分體式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需要產生立體聲效果的分體式電子裝置而言,使用者都希望兩個或多個揚聲器部分之間能夠進行快速簡便的結合與分離,這樣可以便于分體式電子裝置的攜帶。同時,它們之間的結合部件數(shù)量應盡可能少,而且頻繁分離結合后也不影響揚聲器部分的外部輪廓的完整美觀性。為實現(xiàn)分體式電子裝置的小型化,各揚聲器部分的爭位體積功效應盡可能高,這也一直是生產商的追求目標。但目前包含兩個以上揚聲器部分的分體式電子裝置中,使用時通常需要用外設的電線將各揚聲器部分之間電連通,而且它們之間是離散的,通常沒有分離結合關系,單獨存放。即便各揚聲器部分之間有分離結合關系,也基本上采用旋合、扣接、或者旋鈕固定、螺栓固定等結合方式,這些傳統(tǒng)的連接機構操作繁瑣費時,易造成結合部位表面的刮擦磨損,從而影響產品美觀和使用壽命。以音箱為例,眾多消費者在進行戶外活動時都希望能夠享受到立體聲音響效果,因此經常得攜帶兩只以上小型音箱,使用時適當間隔地擺放,然后分別接線于音頻電子信號輸出設備比如PMP(PortableMediaPlayer)、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或手提電腦等。享受完畢后依次進行拆卸電線、再分別繞線、然后小心碼放音箱等操作,費時又費力,使戶外享受質量大打折扣,而且經常進行這樣的操作還會造成音箱外表刮擦,縮短音箱的使用壽命,很難真正享受到"便攜式"音響服務質量。因此,消費者們迫切需要產品設計者開發(fā)出體型小巧但音質不降低、分合簡單快速的便攜式音箱以便于外出攜帶。當然,要實現(xiàn)小型化,必須在保障音箱音質不降低的前提下,盡量能增加音箱內部容納的部件數(shù)量。音腔是直接安裝有揚聲器并和揚聲器一起共振的內箱。另一方面,由于傳統(tǒng)的音腔結構比如橫截面為矩形的咅腔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難以形成結構緊湊的音箱進而滿足音箱小型化的要求,要想充分利用音箱的容納空間,就必須對現(xiàn)有音腔的結構進行改進。
發(fā)明內容為克服上述現(xiàn)有包含至少兩個揚聲器部分的分體式電子裝置中各揚聲器部分的結合和分離不完善等的缺陷,以及解決現(xiàn)有揚聲器部分的結構不利于方便使用和便攜化的問題,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精巧的包含至少兩個揚聲器部分的分體式電子裝置;本發(fā)明的再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于分離結合的包含至少兩個揚聲器部分的分體式電子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包含至少兩個揚聲器部分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兩個揚聲器部分通過電連接線連接,其中一個揚聲器部分內具有巻線機構,以供電連接線的收放線之用;每個揚聲器部分都具有音腔,并且兩個揚聲器部分中的音腔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狀,但具有基本相同的體積。優(yōu)選的上述分體式電子裝置還包括將兩個揚聲器部分加以結合或分離的連接機構,該連接機構包括在兩個揚聲器部分之一上的第一表面、和在另一揚聲器部分上的第二表面,當兩個揚聲器部分通過該連接機構結合一起時,第二表面與第一表面相對。優(yōu)選的上述分體式電子裝置中電連接線的連接位置設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中心。優(yōu)選的上述分體式電子裝置中的巻線機構包括回收控制部件,用于控制電連接線的自動回收。本發(fā)明的分體式電子裝置結構緊湊,有利于實現(xiàn)小型化和便攜化;同時該分體式電子裝置在進行兩個或多個揚聲器部分的結合與分離時,操作簡單快速,并且不傷及相接觸的兩個表面,頻繁使用也可保持外觀完整。圖1是木發(fā)明實施例中分體式音箱結合后處于攜帶狀態(tài)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分體式音箱分離后第一音箱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第一音箱打開外蓋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分體式音箱分離后第一音箱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從圖4所示第二音箱內分離!li來的音腔的和音腔內部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的位于音腔內槽形出音模塊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所示的槽形出音模塊的外部底部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4所示第二音箱打開外蓋后的內部結構立體示意圖。圖9是圖8所示第二音箱打開外蓋、并去掉回收鍵后的內部結構俯視圖。圖10是圖9所示第二音箱的A-A向剖面圖。圖1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分體式音箱分離后處于工作狀態(tài)的立體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揚聲器部分、第一音箱3:音箱出音面11:第一音腔13:電池15:信號輸入端102:電池盒蓋104:凸起1031:銷的頭部20:第...—:表面2031:嵌插孔部2033:卡固部件205:導引孔、電連接線出入孔211:凹槽2122:腔室的高階梯部分214:出音模塊2142:U形槽2144:分隔板215:基板2153:出音孔221:棘輪單元223:小彈簧225:電連接線插頭227:線巻2:第二揚聲器部分、第二音箱10:第一表面12:控制鍵14:電路板101:主體部103:銷105:導引桿、插座1032:銷的桿體203:銷孔2032:延伸孔部204:抵滑區(qū)21:第二音箱內的音腔212:腔室213:揚聲器2141:出音模塊的底部2143:通孔2145:突出結構2151:U形框22:巻線機構222:杠桿224:回收控制部件、回收鍵226:電連接線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以體現(xiàn)本發(fā)明構思的作為分體式電子裝置的具體例的分體式音箱為實施例,結合附圖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應理解,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本發(fā)明的分體式電子裝置主要是指需要組合使用至少兩個揚聲器部分、而且一起在使用時達到立體聲效果的分體式電子裝置。這類電子裝置除揚聲器部分外,還可以包括音頻電子信弓輸出設備、以及視頻電子信號輸出設備,比如PMP、PDA、電視機或電腦。典型的分體式電子裝置是分體式音箱。分體式電子裝置的揚聲器部分至少有兩個,因此最簡單的該類裝置是包含兩個音箱的分體式音箱。揚聲器部分揚聲器部分的外觀形狀不限,但優(yōu)選美觀實用、便于攜帶。比如,在本文的包含兩個音箱即兩個揚聲器部分的分體式音箱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11所示,作為分體式電子裝置的分體式音箱中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注在實施例中,分別將其稱為第一揚聲器部分1或第一音箱l、第二揚聲器部分2或第二音箱2)的外形輪廓大致呈半圓柱體形,并且在結合狀態(tài)下整體外形輪廓也大致呈半圓柱體形,半圓柱體形是審美上的選擇,這種形狀的選擇與本發(fā)明的結構實施無關。第'音箱1和第二音箱2內的揚聲器皆面向半圓柱體的出音面3而設置,其中;ii音面3為平面或橫截面略呈弧形。應當理解,上述術語"大致呈半圓柱體形"是指該分體式音箱中第一音箱1和第二咅箱2的橫截面呈粗略的"半圓"形狀,還包含該音箱的橫截面不限于是半圓形,而是可以有二維方向上的適度延伸或變形。參見圖3、8和11,兩個揚聲器部分l和2通過電連接線226連接,每個揚聲器部分內都設有容納至少一個揚聲器213的音腔(11,21)。為使揚聲器部分小型化、提高揚聲器部分的生產效率、并且降低揚聲器部分的生產成本,優(yōu)選每個揚聲器部分內都只設有一個音腔(11,21)。為達到立體聲效果,優(yōu)選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的音腔11和21可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狀,但具有基本相同的體積。應理解,此處所用術語"基本相同"是指兩個音腔11和21的體積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有差異,但該差異應不會使普通人耳辨別出兩個音腔11和21在設有相同規(guī)格的揚聲器的情況下存在咅質和音量上的差別??紤]到兩個揚聲器部分I和2內部可以設置不同的部件,比如兩個揚聲器部分之一2內設置供電連接線226的收放線之用的巻線機構22,而另-個揚聲器部分1內不設該巻線機構22,而是設置有電池13和電路板14,因此兩個音腔11和21會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狀。并且,音腔結構不限于常規(guī)形狀,比如橫截面為矩形、橫截面為半圓形或圓形等傳統(tǒng)形狀。換句話說,兩個音腔11和21的形狀可以依據(jù)揚聲器部分內所設其它部件形狀、位置、大小等而變。比如,在實施例中,音腔ll橫截面為矩形。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包含至少兩個揚聲器部分,其中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通過電連接線226連接,其中一個揚聲器部分2具有巻線機構22,以供電連接線226的收放線之用;每個揚聲器部分都具有音腔,并且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的音腔11和21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狀、但具有基本相同的體積。電連接線226的連接位置可以設置于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的任何位置,優(yōu)選電連接線226的連接位置設置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的中心。實施例中揚聲器部分外部其它部件如圖2和圖3所不,該第一音箱1表面設有用于控制音樂播放的控制鍵12、信號輸入端15,其中控制鍵12設在出音面3上靠近結合分離部位一端;而信號輸入端15則設在與出音面3相反方向半圓柱體圓柱形面上靠近結合分離部位一端。巻線機構22參見圖8、9和10所示,本發(fā)明中的巻線機構22包括有回收控制部件224,用于控制電連接線226的自動回收。該回收控制部件224可以為手動控制型,在該情況下,回收控制部件224的手接觸部分可以設置在揚聲器部分的外表面。比如,在實施例中,將手動型回收控制部件224稱為問收鍵224,如圖4所示,回收鍵224被設置在第二音箱2上,并且設在單手把持第二音箱2時方便手指操控的位置處,比如設在與出音面3相反方向半圓柱體圓柱形面上靠近結合分離部位一端,這樣就不會影響分體式音箱使用時的外觀,其頂部形狀與周圍圓柱形面相協(xié)調,渾然一體。除回收控制部件224外,巻線機構22還包括線巻227,用以巻繞電連接線226,在電連接線226的出線端設有與電連接線226電連通的接插件225:棘輪單元221,用于在一旋轉方向上產生旋轉力從而帶動線巻227轉動以巻繞電連接線226;棘輪釋放機構222,用于對棘輪單元221的旋轉力進行鎖定和釋放;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電連接線226的自動回收,是通過控制棘輪釋放機構222對旋轉力的釋放而進行的在一般情況下,即未操控回收控制部件224時,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棘輪釋放機構222鎖定旋轉力,電連接線226在克服旋轉力的外力作用下帶動線巻227在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轉,使電連接線226放出,當需要將放出的電連接線226回收時,操控回收控制部件224,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棘輪釋放機構222釋放旋轉力,線巻227在棘輪單元221的旋轉力的作用下朝旋轉方向旋轉,使放出的電連接線226自動回收于線巻227。應理解,上述術語"鎖定"指的是棘輪釋放機構222阻止棘輪單元221所產生的旋轉力作用于線巻227,此時棘輪單元221在外力大于旋轉力的情況下還可以與線巻227—起沿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上述術語"釋放"指的是線巻227在棘輪單元221所產生的旋轉力的作用下沿回收電連接線226的旋轉方向旋轉的狀態(tài)。例如,如圖8、9和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棘輪單元221與線巻227共軸而設,其包括外圍具有輪齒的棘輪、與棘輪相結合從而使棘輪單元221產生旋轉力的內設彈簧片(未圖示),此時內設彈簧片的回彈力即為棘輪舉元221的旋轉力。作為變化例,也可以將棘輪單元221和線巻227分設在相互嚙合的各自的軸上。棘輪釋放機構222是一杠桿,如果棘輪的輪齒受到杠桿一端部抵頂,則棘輪單元221的旋轉力就被鎖定,棘輪單元221便無法帶動線巻227朝收回電連接線226的旋轉方向旋轉;當撳下回收鍵224時,回收鍵224壓下杠桿222后端部2222,使得杠桿222前端部2221脫離后端小彈簧223的彈力作用而抬起,解除了對棘輪輪齒的抵頂,就會釋放棘輪單元221的旋轉力,從而使棘輪單元221依靠該旋轉力朝所述旋轉方向旋轉,線巻227會在棘輪單元221的帶動下收回已拉出的電連接線226;而當松開回收鍵224,杠桿222又恢復為抵頂狀態(tài)。當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進行電連通或解除電連通吋,巻線機構22可以方便地控制電連接線226的伸縮,而且可以控制拉出的電連接線226的長度,從而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屮使用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吋另外接線、使用后卸線、再另行放置等不便之缺陷。連接機構如前所述,本發(fā)明的分體式電子裝置中,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需要組合使用,因此需要包括將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加以結合或分離的連接機構。參見圖2和圖4,該連接機構至少包括設在兩個揚聲器部分之一例如揚聲器部分1上的第一表面IO和設在另一揚聲器部分2上的第二表面20,當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通過連接機構結合一起時,第一表面10與第二表面20相對。連接機構還包括其它部件,通過這些部件與第一表面10、第二表面20間的互相配合,實現(xiàn)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間的結合和分離。參見圖3,為實現(xiàn)較佳的結合和分離,優(yōu)選連接機構還包括突出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一例如第一表面10、相互分離地設置的至少2個分別包含頭部1031和與頭部1031相連的桿體1032的銷103,其中所述頭部1031包含有橫截面面積大于所述桿休1032橫截面面積的部分;突出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一例如第一表面10、相互分離地設置的至少3個凸起104:設置在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中沒有銷103突出的另一表面例如第二表面20上、分別對應于各銷103的銷孔203,每一個銷孔203具有供所述銷103進出用的嵌插孔部2031和供桿休1032在其中移動用的、與嵌插孔部2031連通的延伸孔部2032,并且延伸孔部2032垂直于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嵌插孔部2031的尺寸;以及設置在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中沒有凸起104突出的另一表面例如第二表面20上、對應于凸起104在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相互結合分離時的運動軌跡的抵滑區(qū)204;當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結合在一起時,使第一表面10與第二表面20相面對,將各個銷103的頭部1031插入各自對應的銷孔203的嵌插孔部2031,接著使第^表面10相對第二表面20朝一方向旋轉,通過使銷103的桿體1032進入延伸孔部2032中移動,并借助凸起104對抵滑區(qū)204的頂撐而使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間形成一定的推壓力,當桿體1032移動到延忡孔部2032延伸方向的端部時,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便通過相互抵接而呈結合狀態(tài);反之,當將結合后的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分離時,使第一表面10相對第二表面20朝著與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使銷103的桿體1032返回進入嵌插孔部2031中,再將各個銷103的頭部1031從各自對應嵌插孔部2031中抽出,從而使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分離開來。上述連接機構中,第一表面10與第二表面20的外形和大小不限,優(yōu)選使之與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的橫截面形狀相同,更優(yōu)選大小匹配。比如在實施例中,為方便結合分離,此處將其設為平整的分體式音箱橫截面形狀,并且為音箱簡潔美觀起見,在內設有有電池13和電路板14的揚聲器部分上的第一表面10可進一步包括與位于半圓形頂部一側的電池盒蓋102對應的和與主體部101對應的兩部分。上述連接機構中,銷103的頭部1031和桿體1032的橫截面不限于圓形,但優(yōu)選呈圓形,且更優(yōu)選頭部1031呈圓錐體形。優(yōu)選將銷103的數(shù)量設為3個,并且在所突出的表面上呈等邊三角形分布。上述連接機構中,凸起104的作用是避免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結合分離時第.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間產生摩擦。如圖2和3所示,實施例中,在第一表面10上設置有4個微小的凸起104,其中2個凸起104設于電池盒蓋102對應的部分上,另2個凸起104突設于主體部101對應的部分上。優(yōu)選凸起104突出的高度等于或低于銷103的突出于所在表面的桿體1032高度減去另一表面所在板的厚度的尺寸。如果凸起104突出的高度大于所述尺寸,只要將抵滑區(qū)204做成下凹即可。上述連接機構中,優(yōu)選凸起104與銷103突出于同一表面。但也可以將凸起104和抵滑區(qū)204的位置相互置換,將凸起104設置在第二表面20上,而將抵滑區(qū)204設置在第一表面10上。上述連接機構中,優(yōu)選所有嵌插孔部2031的延伸方向皆位于同一圓周上。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所有嵌插孔部2031的延伸方向取該同一圓周的右旋方向。為達到較佳的結合效果,延伸孔部2032的長度足以容納銷103的突出于所在表面的桿體1032,并使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緊密結合,該結合體的外觀輪廓線條整齊流暢;該嵌插孔部2031大小應與銷103頭部1031最大截面尺寸相適配。上述嵌插孔部2031形狀可呈多種形狀,優(yōu)選呈圓形,以便于所突出的表面的加工。上述連接機構中,優(yōu)選抵滑區(qū)204由光滑的耐磨片構成,該耐磨片的材料為PC(聚碳酸酯)或者耐磨性不低于PC的材料,因為PC制成的表面材料光滑耐磨,使用壽命L〈。并且更優(yōu)選抵滑區(qū)204構造成凹設于所在表面上、且深度小于所述凸起104高度的弧形槽。為了保持在結合狀態(tài)下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的結合牢固性,上述連接機構中,優(yōu)選在延伸孔部2032所在的表面內側設有卡合所述突出于另一表面的桿體1032用的卡固部件2033,以供在結合狀態(tài)下銷103的準確定位。優(yōu)選卡固部件2033是一設置在延伸孔部2032內的彈簧片,該彈簧片2033通過彎折形成有從延伸孔部2032沿延伸方向的兩孔邊之一向另一孔邊的突起,以便在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處于結合狀態(tài)下將銷103卡合在延伸孔部2032末端與彈簧片2033突起之間。作為卡固部件2033的變化例,上述彈簧片2033也可以向延伸孔部2032所在表面內側延伸,并且彎折形成有指向該表面的突起。作為卡固部件2033的變化例,上述彈簧片2033也可以向延伸孔部2032所在表面延伸,并且彎折形成有指向該表面的突起。總之,盡管突起的方向可以變化,但只要該突起位于延伸孔部2032內,能使得銷103的桿體1032卡合在延伸孔部2032末端與該突起之間即可。為便于連接機構中呈對應配合關系的部件比如銷103與嵌插孔部2031的快速配合,上述連接機構中,優(yōu)選連接機構還包括突出于第一表面10或第二表面20例如第一表面IO而設置在被突出的表面中央部位的導引桿105;以及設置在第二表面20和第一表面10中導引桿105所突出表面外的另一表面例如第二表面20上、與所述導引桿105位置相對應、并在導引桿105插入后可進行相對轉動的導引孔205。所述^引桿105和導引孔205的作用在于,二者對接后可作為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結合和分離時的轉動軸心,使銷103快速地對準嵌插孔部2031插入,避免銷103刮擦第二表面20。上述連接機構中,優(yōu)選所有嵌插孔部2031的延伸方向皆位于同一圓周上,并且該同一圓周的圓心是嵌插孔部2031所在表面上的導引桿105或導引孔205的中心。上述連接機構中,優(yōu)選被所述導引桿105突出的表面是銷103所突出的表面。更優(yōu)選導引桿105、銷103和凸起104突出于同一表面。這種設計的好處在于使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的結合操作方便。上述連接機構中,更優(yōu)選銷103為3個,且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更優(yōu)選導引桿105位于所述等邊三角形的一個邊的中點。上述連接機構中,更優(yōu)選導引桿105呈軸形,相對應地,導引孔205呈圓形,并且大小與導引桿105的直徑相適配。最優(yōu)選導引桿105主體的橫截面呈圓形或圓環(huán)形。上述連接機構中,兩個以上凸起104可以共同抵頂一個抵滑區(qū)204。比如,參見圖2和圖4,在實施例中,當?shù)只瑓^(qū)204凹設于第二表面20上、而第一表面IO上的凸起104有四個時,優(yōu)選第二表面20上凹設有2個抵滑區(qū)204,分別對應于第一表面10的電池盒蓋102部分上的2個凸起104繞導引桿105轉動時的運動軌跡、以及對應于第一表面10的主體部101上的2個凸起104繞導引桿105轉動時的運動軌跡,這兩個抵滑區(qū)204皆為弧形槽,表面材料為PC,光滑耐磨;其中對應電池盒蓋102部分上的2個凸起和對應主體部101部分上的2個凸起分別共用1個弧形槽204。優(yōu)選實施例中這4個凸起104和3個銷103分布于導引桿105周圍,并且4個凸起104比銷103更靠近外圍兩兩相對而設;而其中2個銷103以導引桿105為中心設置并與導引桿105位于一條直線上。上述連接機構中,優(yōu)選導引桿105中軸向設有容許接插件225插入其中的中孔,該中孔內設有電連接用的接插機構(未圖示);導引孔205供電連接線226出入用,因而也構成電連接線孔出入205,在其所在表面的內側的該屯連接線出入孔205內設置有止擋部件(未圖示);該止擋部件上設有引導電連接線226出入的小孔,并用于在電連接線226被回收后止擋接插件225進一步進入揚聲器部分內部;該接插件225可通過手動帶動電連接線226從導引孔205中拉出,當接插件225插入接插機構時,電連通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采用這一結構,既實現(xiàn)了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的電連接,又達到減少連接部件、分合快速的效果。同時,這樣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的外觀簡潔、把持方便。上述連接機構中,優(yōu)選接插件225與導引桿105中接插機構插接后產生的結合力大于棘輪單元221在釋放狀態(tài)下對電連接線226的回收力。這樣電連接線226的拉出可由人力完成,而電連接線226的回收在接插件225與接插機構間解除結合的狀態(tài)下通過回收控制部件224完成,從而使兩個揚聲器部分1和2在被電連接線226連接的狀態(tài)下進行結合時,也可以保持電連接線226的連接。上述連接機構中,優(yōu)選在設有巻線機構22的揚聲器部分內部,電連接線226伸縮時不與其他部件接觸摩擦,從而保障電連接線226伸縮時不受損傷,達到延長揚聲器部分使用壽命之功效。音腔眾所周知,揚聲器部分音質與氣流的空間即音腔容積(或稱體積)成正比關系。音腔音質的評價指標有多方面,比如低音效果等。這就要求在揚聲器部分大小確定的情況下,盡量使音腔具有容積最大化的結構。同時要遵守聲學原理,設計出良好的低音系統(tǒng)。以音箱為例,鑒于消費者一般都是朝向音箱出音面聽音樂的,所以通常設計音箱會在揚聲器旁附加一個密閉出音機構,在該機構前面再開設一個出音管,這樣來控制聲音的傳播,讓向四面發(fā)射的聲音碰到腔室壁反彈回來,然后通過出音管放出,和揚聲器一起共振,使得的聲音強度得到疊加。但對于本發(fā)明,考慮到盡量增加音箱內部容納其他器件,比如巻線機構、電源、電連接線、電線路板等等,需要對傳統(tǒng)長方體音腔的結構進行調整和重新設計。同時還要保證變形后的音腔音質與容積相當?shù)膫鹘y(tǒng)結構音腔的音質相當,以便保持良好的立體聲效果。為達此目的,發(fā)明人通過精心訃算和反復試驗,設計出適合于其上架設巻線機構22的下述音腔結構。參見圖5、圖6、圖7和圖10,本發(fā)明中設有所述巻線機構22的揚聲器部分內設有一音腔21,該音腔21包括腔室212、基板215和出音模塊214,其中腔室212呈箱體形,--面開口,腔室212外、面對幵口的底壁的中部形成至少包含兩級且逐級向開口方向下凹的階梯狀,從該階梯狀的至少一端看,腔室212呈"凹"字形,該腔室212的"凹"字形的階梯狀的空間用于安放巻線機構22;基板215上形成有U形框2151,該U形框2151—臂端部的基板215上設有出音孔2153,基板215上與U形框2151相鄰設有揚聲器213;出音模塊214呈一面開口且改開口形狀與U形框2151相適配的箱體形,在出音模塊214內形成與U形框2151相適配的U形槽2142,在U形槽2142的與U形框2151另-臂相對應的一臂端部的底部上設有通孔2143;當揚聲器部分組裝后,出音模塊214安裝在基板215上,使U形框2151嵌合在出音模塊214的U形槽2142上,腔室212安裝在基板215上,使出音模塊214、揚聲器213位于腔室212內。優(yōu)選出音模塊214位于腔室212的高階梯部分2122對應的空間中。上述音腔21中設置出音模塊214的目的,在于當出音模塊214扣接于基板215上后與基板215之間形成密閉的"U"形氣流腔,從而用于增加聲音強度。因此出咅模塊214的作用相當于傳統(tǒng)形狀音腔中的直管狀音管的作用。上述音腔21中出音模塊214與基板215之間形成的上述"U"形氣流腔也可以設計成其他形狀,只要具有音管作用并且保持音腔21的音質與音腔11的音質相同。應當理解,上述術語"箱體形"指的是內部具有容納空間的立體形狀,并不局限于長方體形狀。因此,1.上述音腔21的每個表面都不限于是矩形,而是可以有—維方向上的適度延伸或變形;2.每個表面都不限于是平面,而是可以有三維方向上的適度延伸或變形。也應當理解,本文中術語"階梯",是指該揚聲器部分的外表面沿某一方向呈現(xiàn)梯度上升,并且在不同梯度上該外表面大體平行,也包含適度的變形。而且階梯狀的空間大小和形狀以適合安放巻線機構22為準,該空間使得音腔21與巻線機構22形成緊湊的組合,從而提高所在揚聲器部分內部空間的利用率。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圖6、圖7和圖10所不,在出音模塊214內的U形槽2142的周邊和將出音模塊214內部空間分割成"U"形的分隔板2144的上緣中間都形成有凸緣。與之相對應地,在基板215上的U形框2151周邊和中間擋板的上緣都設有凹槽,用于與上述U形槽2142的凸緣嚙合密封,從而當出音模塊214扣接于基板215上后,由通孔2143至出咅孔2153形成密閉的"U"形氣流腔。本發(fā)明中通孔2143與出音孔2153的形狀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參見圖7,優(yōu)選通孔2143形成有向出音模塊214底部2141外側突出的突出結構2145,該突出結構2145大致呈喇叭狀。本實施例中第二音箱2的組裝實施例中,組裝的第二音箱2,如圖8、圖9和圖10所不,在音腔21的腔室212上形成的階梯狀的空間為底部呈階梯狀的凹槽211,沿凹槽211可縱向架設一巻線機構22,其中棘輪單元221和線巻227部分設置在凹槽211中的槽內空間低階梯部分,并使電連接線226的出線方向由較低的階梯部朝向高階梯部分2122。這樣,巻線機構22中電連接線孔205的出線軌跡與凹槽211平行并朝向電連接線孔205,并且?guī)喚€機構22的出線部位和電連接線孔205皆高于高階梯部分2122的高度。這樣,當電連接線226伸縮時就不會與腔室212接觸,從而減少了電連接線226與腔室212間的摩擦。由于將兩個音腔11和21的體積控制得基本相同,如此結構使得第二音箱2與第一音箱1的音質相同。本實施例的操作當接插件225與接插機構間插接一起時,該分體式音箱的分離結合過程如下結合時,如圖11所示,兩手分別把持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并撳住第二音箱2上的回收鍵224,依靠棘輪單元221對電連接線226的回收力(即棘輪單元221的旋轉力)使已拉出的電連接線226自然收回;然后將導引桿105與導引孔205對接,放開回收鍵224,再將3個銷103分別對準銷孔203的嵌插孔部2031并插入,并輕輕右旋,使銷103突出于第一表面10的桿體1032轉入延伸孔部2032,當聽見或感覺到彈黃片2033提示的銷103定位的"咔嗒"聲或輕微的振動感,就實現(xiàn)了結合連接。并且結合后的分體式音箱照樣可以作為一個音箱使用。分離時則反向操作,將第一表面IO相對第二表面20沿逆時針方向輕輕旋轉,聽見或感覺到彈簧片2033提示的銷103脫位的"咔嗒"聲或輕微的振動感,然后將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分開,就實現(xiàn)了分離并且分離時,可以根據(jù)需要將第一音箱1和第二音箱2分離至所需要的間隔。分離過程中,由于接插件225與接插機構間的結合力大于棘輪單元221在釋放狀態(tài)下對電連接線226的回收力,故分離時電連接線224自然會從第二表面20拉出而不會松脫,非常方便。由以上描述可見,本發(fā)明的分體式音箱結構緊湊又保持了音質,其結合與分離操作簡單而快速,結合牢固,不會傷及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即便頻繁使用也可保持音箱表面外觀完整漂亮,從而延長了使用壽命,取得了小型化和便攜化的效果。雖然以上以一個便攜式小型分體式音箱為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了闡述,但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思,本發(fā)明的結構特征同樣適用于相互以電子線路為區(qū)別特征的其他包含至少兩個揚聲器部分的分體式電子裝置,這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思想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此基礎上對本發(fā)明作各種改動或者修改,而所做的各種變形或者修改的等價形式,同樣應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包含至少兩個揚聲器部分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揚聲器部分(1、2)通過電連接線(226)連接,其中一個揚聲器部分(2)具有卷線機構(22),以供所述電連接線(226)的收放線之用;每個揚聲器部分都具有音腔;并且所述兩個揚聲器部分(1、2)的音腔(11、12)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狀、但具有基本相同的體積。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將所述兩個揚聲器部分(1、2)加以結合或分離的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包括在兩個揚聲器部分之一(1)上的第一表面(10)、和在另一揚聲器部分(2)上的第二表面(20),當所述兩個揚聲器部分(1、2)通過所述連接機構結合一起時,第一表面(10)與第二表面(20)相對。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電連接線(226)的連接位置設置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的中心。4.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巻線機構(22)包括回收控制部件(224),用于控制所述電連接線(226)的自動回收。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巻線機構(22)還包括線巻(227),用以巻繞所述電連接線(226),在電連接線(226)的出線端設有與電連接線(226)電連通的接插件(225);棘輪單元(221),用于在-旋轉方向上產生旋轉力從而帶動所述線巻(227)轉動以巻繞電連接線(226);棘輪釋放機構(222),用于對所述棘輪單元(221)的旋轉力進行鎖定和釋放;所述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所述電連接線(226)的自動回收,是通過控制所述棘輪釋放機構(222)對旋轉力的所述釋放而進行的在一般情況下,即未操控回收控制部件(224)時,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所述棘輪釋放機構(222)鎖定所述旋轉力,所述電連接線(226)在克服所述旋轉力的外力作用下帶動線巻(227)在與所述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轉,使電連接線(226)放出,當需要將放出的電連接線(226)回收時,操控所述回收控制部件(224),回收控制部件(224)控制棘輪釋放機構(222)釋放所述旋轉力,線巻(227)在棘輪單元(221)的旋轉力的作用下朝所述旋轉方向旋轉,使放出的電連接線(226)自動回收于線巻(227)。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還包括突出于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一、相互分離地設置的至少2個分別包含頭部(1031)和與所述頭部(1031)相連的桿體(1032)的銷(103),其中所述頭部(1031)包含有橫截面面積大于所述桿體(1032)橫截面面積的部分突出十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之一、相互分離地設置的至少3個凸起(104);設置在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中沒有銷(103)突出的另一表面上、分別對應于各銷(103)的銷孔(203),每一個銷孔(203)具有供所述銷(103)進出用的嵌插孔部(2031)和供桿體(1032)在其中移動用的、與嵌插孔部(2031)連通的延伸孔部(2032),并且延伸孔部(2032)垂直于延伸方向的尺寸小于嵌插孔部(2031)的尺寸;以及設置在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中沒有凸起(104)突出的另一表面上、對應于凸起(104)運動軌跡的抵滑區(qū)(204):當兩個揚聲器部分(1、2)結合在一起時,使第一表面(10)與第二表面(20)相面對,將各個銷(103)的頭部(1031)插入各自對應的銷孔(203)的嵌插孔部(2031),接著使第一表面(10)相對第二表面(20)朝一方向旋轉,通過使銷(103)的桿體(1032)進入延伸孔部(2032)中移動,并借助凸起(104)對抵滑區(qū)(204)的頂撐而使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間形成一定的推壓力,當所述桿體(1032)移動到延伸孔部(2032)延伸方向的端部時,兩個揚聲器部分(1、2)便通過相互抵接而呈結合狀態(tài);反之當將結合后的兩個揚聲器部分(1、2)分離時,使第一表面(10)相對第二表面(20)朝著與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使銷(103)的桿體(1032)返回進入嵌插孔部(2031)中,再將各個銷(103)的頭部(1031)從各自對應嵌插孔部(2031)中抽出,從而使兩個揚聲器部分(1、2)分離開來。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還包括突出于第一表面(10)或第二表面(20)而設置在被突出的表面中央部位的導引桿(105);以及設置在第二表面(20)和第一表面(10)中導引桿(105)所突出表面外的另一表面上、與所述導引桿(105)位置相對應、并在導引桿(105)插入后可進行相對轉動的導引孔(205)。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被所述導引桿(105)突出的表面是銷(103)所突出的表面。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巻線機構(22)是如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巻線機構(22)。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桿(105)中軸向設有中孔,中孔內設有電連接用的接插機構;并且所述導引孔(205)供電連接線(226)出入用、并存放所述接插件(225),該接插件(225)可通過手動帶動電連接線(226)從導引孔(205)屮拉出,當所述接插件(225)插入所述接插機構時,電連通所述每兩個揚聲器部分(1、2)。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銷(103)為3個,且在所突出的表面上呈等邊三角形均勻分布。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銷(103)為3個,且所述導引桿(105)位于所述等邊三角形的一個邊的中點。13.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所述巻線機構(22)的揚聲器部分內設有一音腔(21),該音腔(21)包括腔室(212)、基板(215)和出音模塊(214),其中所述腔室(212)呈箱體形,一面開口,腔室(212)外、面對開口的底壁的中部形成至少包含兩級且逐級向開口方向下凹的階梯狀,從該階梯狀的至少一端看,所述腔室(212)呈"凹"字形,該腔室(212)的"凹"字形的階梯狀的空間用于安放所述巻線機構(22);所述基板(215)上形成有U形框(2151),該U形框(2151)—臂端部的基板(215)上設有出音孔(2153),基板(215)上與U形框(2151)相鄰設有揚聲器(213);所述出音模塊(214)呈一面開口且該開口形狀與所述U形框(2151)相適配的箱體形,在出音模塊(214)內形成與所述U形框(2151)相適配的U形槽(2142),在U形槽(2142)的與U形框(2151)另一臂相對應的一臂端部的底部上設有通孔(2143);當所述揚聲器部分組裝后,所述出音模塊(214)安裝在基板(215)上,使所述U形框(2151)嵌合在出音模塊(214)的U形槽(2142)上,所述腔室(212)安裝在所述基板(215)上,使所述出音模塊(214)、所述揚聲器(213)位于腔室(212)內。全文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包含至少兩個揚聲器部分的分體式電子裝置,兩個揚聲器部分通過電連接線連接,其中一個揚聲器部分內具有卷線機構,以供電連接線的收放線之用;每個揚聲器部分都具有音腔,并且兩個揚聲器部分中的音腔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狀,但具有基本相同的體積。文檔編號H01R13/72GK101394681SQ20081021502公開日2009年3月25日申請日期2008年9月3日優(yōu)先權日2007年9月21日發(fā)明者姚志雄,水野一,申程申請人:索尼(中國)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江阴市| 乡城县| 海林市| 彭水| 景宁| 库尔勒市| 乐至县| 丰城市| 阿拉善右旗| 阿坝县| 红桥区| 常宁市| 沅陵县| 芜湖市| 石台县| 洞头县| 金寨县| 河北区| 木兰县| 渭源县| 建水县| 巴南区| 即墨市| 博野县| 韶关市| 旌德县| 民县| 鲁甸县| 启东市| 武胜县| 张北县| 汉中市| 晋州市| 清镇市| 连平县| 当涂县| 乌兰县| 高安市| 绩溪县| 益阳市|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