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電連接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安裝于電路板上用來連接一 個芯片元件的電連接器。
技術背景
現有技術中如美國專利第6,046,597號揭示的一種電連接器,其組裝在電 路板上用來連接一個芯片元件。該電連接器包括一個座體、收容在座體中的若 干導電裝置及位于座體上方用于壓接芯片元件的蓋體。其中導電裝置包括一個 包覆體及位于包覆體內部上、下兩端的上導電體及下導電體,上、下導電體分
別凸出到包覆體之外以分別和芯片元件及電路板達成電性接觸。上、下導電體 之間壓接有一段彈簧,通過彈簧給上、下導電體施加彈性力以達到較好的接觸 效果。此現有技術的電連接器雖然通過彈簧取得了較好的連接效果,但是上、 下導電體需經過此彈簧來達成電性導通,彈簧較長的傳輸路徑使得導電裝置的 電性阻抗上升,并使得電流傳輸時溫度上升較快,若控制不當則可能導致電連 接器燒毀,從而不利于電連接器的正常工作。此外,此現有技術的電連接器亦 不利于控制導電裝置的高頻特性。
因此,確有必要對現有的電連接器進行改進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P爭低導電裝置電性阻抗的電連接器。 本實用新型的另 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高頻特性的電連接器。 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 括座體、組裝于座體中的若干導電裝置,導電裝置包括第一導電體、第二導電 體及位于第一導電體與第二導電體之間的彈性件,第一導電體具有管槽,第二 導電體具有插入至管槽并和管槽內壁接觸的導電柱。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中導電裝置的第一導電體和第二導電體直接接觸并形成電性導通,使得導電裝置的電性阻抗降低并保持良好的高 頻特性,同時管槽與導電柱的配合使得第一導電體和第二導電體之間具有較好 的接觸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導電裝置的立體組合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導電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導電裝置的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第一導電體。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導電裝置。 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導電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參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l組裝于電路板(未圖示)上用來連接 一個芯片元件(未圖示),其包括一個座體(未標示)、收容于座體中的若干導 電裝置5及位于電路板底部用來固持座體的固定件6。通過螺栓7從座體頂部裝 入并檸入至固定件6,從而將電連接器l固定于電路板上。
座體包括上層固持板2、位于上層固持板2下方的下層固持板3及位于上層 固持板2上方的框體4。上層固持板2和下層固持板3共同用來固持若干導電裝置 5??蝮w4于中部形成收容芯片元件的收容腔40。
一同參照圖5,上層固持板2和下層固持板3上下疊加,其分別設有相對應 的通孔20、 30。對應的通孔20、 30相貫通并共同形成供導電裝置5容納的容納 孔21。
參照圖3至圖5,導電裝置5包括第一導電體50、第二導電體51及位于第一 導電體50和第二導電體51之間的彈性件52。第一導電體50及第二導電體51均分 別設有基部500、 510,基部500、 510分別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出外導電部501、 511及內導電部502、 512。第一導電體50的內導電部502中開設形成帶有喇叭狀 開口的管槽503,第二導電體51的內導電部512為一個導電柱。將導電裝置5組 裝至座體時,第一導電體50和第二導電體51的基部500、 510及內導電部502、512位于容納孔21中,外導電部501、 511凸出容納孔21之外,以分別電性連接 芯片元件和電^41。內導電部(導電柱)512插入至內導電部502的管槽503中 并和管槽503的內壁電性接觸。彈性件52位于兩基部500、 510之間并給第一導 電體50和第二導電體51施加彈性力,以保持導電裝置5和外部芯片元件及電路 板之間的良好電性接觸。當芯片元件裝入至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時,可通過額 外的壓接裝置使其固定于框體4的收容腔40中。第一導電體50因外導電部501 受芯片元件按壓而與第二導電體51發(fā)生相對移動,同時壓縮彈性件52。在此過 程中,內導電部502的管槽503的內壁始終與導電柱512保持電性接觸。
由于本實用新型第一導電體50和第二導電體51直接保持電性接觸,而無須 經過彈性件52進行電流傳輸,或者流經彈性件52的電流較小,所以使得整個導 電裝置5的電性阻抗降低并保持了良好的高頻特性。彈性件52僅起到提供彈性 力的作用,沒有電流流過或流經的電流很小,所以在電連接器l使用過程中, 不會因彈性件52傳輸路徑較長而使得溫度快速升高。此外,本實用新型第一導 電體50和第二導電體51通過管槽503和導電柱512相配合的方式,其接觸效果較 為可靠。
參照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該實施例中于第一導電體50,的內 導電部502,上即管槽503,的外圍開設有若干狹槽504,,而使得第一導電體50' 具有一定的彈性及活動空間,從而保證第二導電體的導電柱在與管槽503,具有 較小尺寸誤差的情形下亦可以順利插入至管槽503,中,同時由于內導電部502, 的彈性作用,而使得第二導電體的導電柱與管槽503,的內壁接觸良好。
參照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第一導電體50"與第二導電體51" 的基部500"、 510"分別具有和彈性件接觸的斜面505"、 513"。由于斜面505"、 5B"的存在而使得第一導電體50"與第二導電體51"所受彈性件的彈性力不平 衡,從而使得二者在豎直方向上發(fā)生一定的相對傾斜,進而使得導電柱512" 與管槽503"的接觸更加可靠。此斜面并非必須同時形成于第一導電體50"與第 二導電體51"之上,而只形成于其中任一之上即可達到相應的功能。
參照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第一導電體50",的管槽503,,,與 第二導電體51,"的導電柱512",分別呈相對應的梯狀結構,以使管槽503",具有 較好的導引功能,且與導電柱512",的接觸效果較好。于以上各實施例中,導電裝置是以具有管槽的第 一導電體連接芯片元件, 具有導電柱的第二導電體連接電路板,相反地,若將具有管槽的第一導電體連 接電路板,而具有導電柱的第二導電體連接芯片元件亦可達成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方案。此外,以上各實施例的區(qū)別技術特征亦可以結合使用,例如,于第一 導電體的基部上設置斜面用來與彈性件配合,同時又可于其內導電部上設置狹 槽以取得更好的接觸效果等。此外,對于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固定方式,亦
可以不采用固定件6,而采用其它的方式來將電連接器l固定于電路板上。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座體、組裝于座體中的若干導電裝置,導電裝置包括第一導電體、第二導電體及位于第一導電體與第二導電體之間的彈性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導電體具有管槽,第二導電體具有插入至管槽并和管槽內壁接觸的導電柱。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體包括設有若干通 孔的上層固持板和設有若干通孔的下層固持板,上層固持板的通孔與下層固持 板的通孔相對應貫通并形成供所述導電裝置容納的容納孔。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體和第二導 電體均具有突出容納孔的外導電部及位于容納孔內的內導電部,所述管槽形成 于第一導電體的內導電部中,所述導電柱為第二導電體的內導電部。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體和第二導 電體均具有和彈性件接觸的基部,所述內導電部和外導電部分別從基部向相反 的兩個方向延4申。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槽具有喇叭狀開口。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固持板上方架設 有框體,框體中形成收容腔。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可組裝于電路板上并包 括位于電鴻4反下方的固定件。
8. 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槽外圍 開設有狹槽。
9. 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 體或第二導電體中至少 一個設有和所述彈性件接觸的斜面。
10. 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槽及 導電柱分別設置成相對應的梯狀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座體、組裝于座體中的若干導電裝置,導電裝置包括第一導電體、第二導電體及位于第一導電體與第二導電體之間的彈性件,第一導電體具有管槽,第二導電體具有插入至管槽并和管槽內壁接觸的導電柱。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導電體和第二導電體直接電性接觸,從而使得導電裝置具有較低的電性阻抗及良好的高頻特性,同時管槽與導電柱的配合使得第一導電體和第二導電體之間具有較好的接觸效果。
文檔編號H01R12/71GK201160147SQ20082003061
公開日2008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月5日
發(fā)明者林俊甫, 蕭世偉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