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用以連接于印刷電路板上的電連接器。背景技術:
請參閱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告第2809968號,其揭露了一種安裝有柔性印刷電路 板的現(xiàn)有技術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用于連接一相機模塊,并包括有金屬殼體、絕緣基座及 固持于絕緣基座內(nèi)的數(shù)個導電端子。導電端子具有與模塊電性連接的彈性接觸臂、連接相 對應的印刷電路板的焊接部;所述導電端子交錯排列設置,即每一導電端子的彈性接觸臂 與相鄰導電端子的焊接部相鄰。然而由于每兩個相鄰焊接部之間具有一個彈性接觸臂,且 該彈性接觸臂與焊接部于絕緣基座伸出之處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以當電連接器規(guī)格一定 時,彈性接觸臂的懸伸出絕緣基座的根部部分的寬度可能受到兩相鄰焊接部間距的限制而 無法加寬,該彈性接觸臂的彈力可能相對較低,從而影響電連接器的接觸性能。因此,確有必要設計一種電連接器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改善端子的接觸性能的電連接器。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電連接器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縱 長狀的絕緣體、數(shù)個固持于絕緣體上的導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體與導電端子外側(cè)的金屬殼 體,每一導電端子設有分別向絕緣體兩側(cè)延伸的彈性接觸臂及焊接腳,兩同向延伸且相鄰 的彈性接觸臂之間設有另一導電端子的焊接腳;每一導電端子設有連接于彈性接觸臂與焊 接腳之間的固持部,該固持部設有彎折部,以使彈性接觸臂與相鄰的焊接腳位于不同平面 上。本發(fā)明電連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設置導電端子的彈性接觸臂與焊接腳之 間的彎折部,以將彈性接觸臂、固持部相連接的連接處與相鄰的焊接腳設置于不同平面內(nèi), 從而相對增加彈性接觸臂的寬度,以增加彈性接觸臂的彈力,改善導電端子的接觸性能。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電連接器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金屬 殼體及安裝于金屬殼體上的接觸單元,該接觸單元包括有縱長的絕緣體、在縱長方向上交 錯排列并固持于絕緣體內(nèi)的數(shù)個導電端子,每一導電端子具有延伸出絕緣體的彈性接觸臂 及與彈性接觸臂相對的焊接腳,每一導電端子的彈性接觸臂與相鄰的導電端子的焊接腳相 鄰,且導電端子的焊接腳位于同一平面內(nèi);所述每一導電端子設有連接于彈性接觸臂與焊 接腳之間的固持部,該固持部設有彎折部、連接彎折部與彈性接觸臂的第一連接部、連接彎 折部與焊接腳的第二連接部,且第一、第二連接部之間的距離大于零。本發(fā)明電連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第一、第二連接部相隔一定距離,使連接 彈性接觸臂的第一連接部相對于焊接腳升高,從而相對增加彈性接觸臂的寬度,以增加彈 性接觸臂的彈力,改善導電端子的接觸性能。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圖1所示現(xiàn)有技術電連接器的接觸單元的立體組合圖。圖3為圖2所示接觸單元的分解示意圖,并展示了導電端子的結(jié)構(gòu)。圖4為本發(fā)明電連接器的接觸單元的部分分解圖,并展示了導電端子的結(jié)構(gòu)。圖5為圖4所示本發(fā)明電連接器的接觸單元沿A-A線的剖視圖。圖6為本發(fā)明電連接器的接觸單元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部分分解圖,并展示了導 電端子的結(jié)構(gòu)。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現(xiàn)有技術電連接器100包括有金屬殼體10、卡持于該金屬 殼體上的接觸單元20,且金屬殼體與接觸單元形成一具有開口的收容空間101,以收容與 接觸單元20電性接觸的相機模塊(未圖示)。所述接觸單元20 —般包括有呈縱長狀的絕緣體21及固持于絕緣體內(nèi)的數(shù)個導電 端子22,且所述金屬殼體遮覆于絕緣體及導電端子外側(cè)。請參閱圖3所示,導電端子22沿縱 長方向交錯排列設置,每一導電端子22的兩端分別具有延伸出絕緣體的彈性接觸臂221、 焊接腳222及斜向延伸并連接彈性接觸臂與焊接腳的連接部223 ;其中,每兩個相鄰焊接腳 222之間具有一個彈性接觸臂221,且該彈性接觸臂、焊接腳從絕緣基座伸出之處是位于同 一水平面,即在縱長方向上該彈性接觸臂與焊接腳共同占用絕緣體的長度。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本發(fā)明電連接器針對接觸單元進行了改善與創(chuàng)新,與現(xiàn)有 技術有較大不同之處接觸單元30包括有沿X方向(即指第一方向、縱長方向)延伸的絕緣體31及一 體成型于絕緣體內(nèi)的數(shù)個導電端子32 ;導電端子32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即指第二方 向)延伸形成,每一導電端子的兩端具有延伸出絕緣體的彈性接觸臂321、與彈性接觸部相 對的焊接腳322及位于彈性接觸臂與焊接腳之間的固持部323。導電端子32分成兩排在X 方向上相對交錯插置于絕緣體內(nèi),即每一導電端子的彈性接觸臂321與相鄰的導電端子的 焊接腳322相鄰,或兩個同向延伸且相鄰的彈性接觸臂之間設有另一導電端子的焊接腳。導電端子32的固持部323設有彎折部324、分別連接于彈性接觸臂、焊接腳與該 彎折部之間的第一、第二連接部325、326,該彎折部324可使第一連接部325與相鄰的焊接 腳322位于不同平面上,使連接彈性接觸臂的第一連接部相對于焊接腳升高,即第一、第二 連接部之間在垂直于X、Y方向的Z方向(即指第三方向)上產(chǎn)生一高度差H,且彈性接觸 臂與焊接腳之間的距離更大于第一連接部與焊接腳之間的距離,從而該彈性接觸臂與焊接 腳不再共同占用絕緣體X方向上的長度,可使彈性接觸臂的寬度相對增加,以增加彈性接 觸臂的彈力,進而改善導電端子的接觸性能。所述彎折部324完全固持于絕緣體內(nèi),彈性接觸臂靠近第一連接部的那一端相對 于固持部加寬且抵壓于絕緣體上,從而可使彈性接觸臂與絕緣體之間形成穩(wěn)固的抵壓結(jié) 構(gòu)。每一導電端子的彎折部324的中心軸線與焊接腳的中心軸線在所述焊接腳形成的焊接 面上的投影相重合,可使制造相對簡單。請參閱圖6所示,該圖展示了另一種實施方式的接觸單元30',所述接觸單元的結(jié)構(gòu)與上述第一種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為導電端子32'。導電端子32'的彈性接觸臂 321'設有自邊緣凸伸的加強部326',該加強部可增加彈性接觸臂的強度。
權(quán)利要求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縱長狀的絕緣體、數(shù)個固持于絕緣體上的導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體與導電端子外側(cè)的金屬殼體,每一導電端子設有分別向絕緣體兩側(cè)延伸的彈性接觸臂及焊接腳,兩同向延伸且相鄰的彈性接觸臂之間設有另一導電端子的焊接腳;其特征在于每一導電端子設有連接于彈性接觸臂與焊接腳之間的固持部,該固持部設有彎折部,以使彈性接觸臂與相鄰的焊接腳位于不同平面上。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沿縱長方向上每一導電端子的彈性接 觸臂靠近彎折部的那一端相對于固持部加寬且抵壓于絕緣體上。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導電端子的彎折部的中 心軸線與焊接腳的中心軸線在焊接腳形成的焊接面上的投影相重合。
4.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一體成型于絕緣體 內(nèi),且彎折部全部固持于絕緣體內(nèi)。
5.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包括有連接彎折部與彈性 接觸臂的第一連接部及連接彎折部與焊接腳的第二連接部,且彈性接觸臂的靠近第一連接 部的一端抵壓于絕緣體上。
6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分成兩排,并在縱長方向 上相對交錯插置于絕緣體內(nèi),每一導電端子在焊接面上的投影垂直于縱長方向延伸。
7.—種電連接器,其包括金屬殼體及安裝于金屬殼體上的接觸單元,該接觸單元包括 有縱長的絕緣體、在縱長方向上交錯排列并固持于絕緣體內(nèi)的數(shù)個導電端子,每一導電端 子具有延伸出絕緣體的彈性接觸臂及與彈性接觸臂相對的焊接腳,每一導電端子的彈性接 觸臂與相鄰的導電端子的焊接腳相鄰,且導電端子的焊接腳位于同一平面內(nèi);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導電端子設有連接于彈性接觸臂與焊接腳之間的固持部,該固 持部設有彎折部、連接彎折部與彈性接觸臂的第一連接部、連接彎折部與焊接腳的第二連 接部,且第一、第二連接部之間的距離大于零。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沿縱長方向上每一導電端子彈性接觸 臂的靠近第一連接部的那一端相對于固持部加寬且抵壓于絕緣體上。
9.如權(quán)利要求7或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導電端子的彎折部的中 心軸線與焊接腳的中心軸線在焊接腳形成的焊接面上的投影相重合。
10.如權(quán)利要求7或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一體成型于絕緣體 內(nèi),且彎折部完全固持于絕緣體內(nè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縱長狀的絕緣體、數(shù)個固持于絕緣體上的導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體與導電端子外側(cè)的金屬殼體,每一導電端子設有分別向絕緣體兩側(cè)延伸的彈性接觸臂及焊接腳,兩同向延伸且相鄰的彈性接觸臂之間設有另一導電端子的焊接腳;每一導電端子設有連接于彈性接觸臂與焊接腳之間的固持部,該固持部設有彎折部,以使彈性接觸臂與相鄰的焊接腳位于不同平面上,從而相對增加彈性接觸臂的寬度,以增加彈性接觸臂的彈力,改善導電端子的接觸性能。
文檔編號H01R13/24GK101859953SQ20091030137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4月7日
發(fā)明者彼得 金伯特 范德史迪·漢德瑞克斯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