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頻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guān)一種雙頻天線,特別指一種借由印刷天線的布局以具有較佳增益的雙頻天線。
背景技術(shù):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科技不斷進步,由于無線通信的蓬勃發(fā)展,使得無線局域網(wǎng)絡(luò)的應(yīng)用逐漸形成,并且可廣泛運用于住宅、學(xué)校、辦公室。而無線局域網(wǎng)絡(luò)的優(yōu)勢在于,使用者可以利用配置有無線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的筆記型計算機或電子產(chǎn)品直接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與存取,而不受線路的束縛。一般電子產(chǎn)品用的天線大致有平面倒F型平板天線及單極天線兩種。由于平面倒F型平板天線的頻帶寬度、增益值及輻射效率皆與體積成正比,因此將天線平面化和小型化,天線的頻帶寬度和輻射效率均會對應(yīng)地減少,換言之,為了因應(yīng)電子產(chǎn)品平面化和小型化的情況,平面倒F型平板天線所構(gòu)成的雙頻天線的工作頻帶較窄,無法同時覆蓋目前無線網(wǎng)絡(luò)的802.11b/g(操作頻帶約2.4GHZ-2.8GhZ間)與802.lla(操作頻帶約5.0GHZ-5.9GHZ)兩種規(guī)格的工作頻帶。而單極天線雖然具有較大的頻帶,但是在使用時必須具備較大的接地部,故裝設(shè)在電子產(chǎn)品有限的使用空間時會造成組裝的不便及產(chǎn)品尺寸的限制。本案設(shè)計人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的結(jié)構(gòu)裝置于實際施用時的缺失,且積累個人從事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開發(fā)實務(wù)上多年的經(jīng)驗,精心研究,終于提出一種設(shè)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問題的結(jié)構(gòu)。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種雙頻天線,其具有獨特的信號路徑布局,而不需要額外的匹配組件,以達成較佳的天線特性的要求。再者,該雙頻天線是可內(nèi)建于電子產(chǎn)品中,以更符合產(chǎn)品的應(yīng)用需求。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雙頻天線,包含一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基板上設(shè)有一信號饋入孔;一第一輻射體,其成型于該第一表面且連接于該信號饋入孔;以及一第二輻射體,其成型于該第二表面且連接于該信號饋入孔,該第一輻射體與該第二輻射體均具有至少一第一輻射部以及至少一第二輻射部,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一輻射部的末端為一第一長度,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二輻射部的末端為一第二長度。該基板更包括一第一短邊及一第二短邊,該第一輻射體是位于該第一表面上的該信號饋入孔與該第一短邊所形成的區(qū)域,該第二輻射體是位于該第二表面上的該信號饋入孔與該第二短邊所形成的區(qū)域。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一短邊延伸,再彎折并沿著該第一短邊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的末端形成該第一長度;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二短邊延伸,再彎折并沿著該第二短邊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的末端形成該第一長度。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一短邊斜向地延伸,再彎折并朝向該第一短邊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的末端形成該第二長度;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二短邊斜向地延伸,再彎折并朝著該第二短邊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的末端形成該第二長度。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與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均更包括一本體部及一由該本體部彎折延伸而成的延伸部。該延伸部的寬度是大于該本體部的寬度。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較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離該第一短邊為近;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較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離該第二短邊為近。該第一輻射體具有兩個第一輻射部以及兩個第二輻射部,該第一輻射體的該兩第一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一短邊延伸,再分別向兩側(cè)彎折并沿著該第一短邊的方向延伸,該兩第一輻射部則形成類似T型的結(jié)構(gòu);該第一輻射體的該兩第二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向兩側(cè)延伸,再彎折并朝向該第一短邊的方向延伸,該兩第二輻射部則形成類似U型的結(jié)構(gòu)。該第二輻射體具有兩個第一輻射部以及兩個第二輻射部,該第二輻射體的該兩第一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二短邊延伸,再分別向兩側(cè)彎折并沿著該第二短邊的方向延伸,該兩第一輻射部則形成類似倒T型的結(jié)構(gòu);該第二輻射體的該兩第二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向兩側(cè)延伸,再彎折并朝向該第二短邊的方向延伸,該兩第二輻射部則形成類似倒U型的結(jié)構(gòu)。該第一長度為2.4GHz頻段的四分之一波長,該第二長度為5GHz頻段的四分之一波長。如上述構(gòu)造,該第一輻射體與該第二輻射體的第一輻射部是相配合以接收第一頻段的信號,而第一輻射體與該第二輻射體的第二輻射部是相配合以接收第二頻段的信號,以達接收雙頻信號的目的,且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具有良好的天線特性。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的第一表面的正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的第二表面的正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的Sll測試曲線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的SmithChart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的電壓駐波比的曲線圖;圖7及圖7A為雙頻天線的XY平面在垂直極化的狀態(tài)下的2.45GHz與5.5GHz的場型;圖8及圖8A為雙頻天線的XZ平面在水平極化的狀態(tài)下的2.45GHz與5.5GHz的場型;圖9及圖9A為雙頻天線的YZ平面在水平極化的狀態(tài)下的2.45GHz與5.5GHz的場型。其中,附圖標記1雙頻天線10基板100第一表面102第二短邊103第二表面11信號饋入孔12第一輻射體13第二輻射體121、131第一輻射部1211、1311本體部1212、1312延伸部122、132第二輻射部20連接端子SA短軸具體實施方式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雙頻天線1,該雙頻天線1可以獲致較佳的信號接收特性。該雙頻天線1包含一基板10、一第一輻射體12以及一第二輻射體13所組成,而該基板10上設(shè)有一信號饋入孔11。請先參考圖1,其為該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0的正視圖;如圖所示,該第一輻射體12是成型于該第一表面100上,且該第一輻射體12是連接于該信號饋入孔l1。另一方面,請再參考圖2,其為該基板l0的第二表面l03的正視圖;如圖所示,該第二輻射體l3是成型于該第二表面103上,且該第二輻射體l3是連接于該信號饋入孔11,因此,藉由上述的第一輻射體l2與第二輻射體13的配合即可達成較佳的信號處理態(tài)樣。在本實用新型中,該第一輻射體l2具有至少一第一輻射部12l以及至少一第二輻射部122;該第二輻射體13具有與第一輻射體12相對應(yīng)的至少一第一輻射部131以及至少一第二輻射部132,而該信號饋入孔11至該第一輻射部121的末端為一第一長度,該信號饋入孔11至該第二輻射部122的末端為一第二長度,而該第一長度與第二長度的條件即可讓該雙頻天線l接收兩個頻段的信號。請參考圖1及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中,該第一輻射體12具有兩個第一輻射部121以及兩個第二輻射部122;同樣地,該第二輻射體13具有相對應(yīng)的兩個第一輻射部131以及兩個第二輻射部132。但在其它實施例中,僅有單一的第一輻射部l21以及第二輻射部l22同樣可以具有相當優(yōu)良的接收功效,故以下的說明先就單一的第一輻射部l2l以及第二輻射部l22進行說明。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基板10是為一長方形的電路板,且其為FR4材質(zhì),但不以上述為限;而該基板l0包括一第一短邊10l及一第二短邊l02,該第一輻射體l2是位于該第一表面100上的該信號饋入孔1l與該第一短邊l0l所形成的區(qū)域,換言之,該信號饋入孔ll最佳地位于該基板l0的幾何中心上(即短軸SA的中點上),而該第一輻射體l2則位于該基板10的短軸SA與該第一短邊10l所形成的區(qū)域所圍成的區(qū)域(簡言之,該第一輻射體l2是位于該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0的上半?yún)^(qū)域);另一方面,該第二輻射體13是位于該第二表面103上的該信號饋入孔11與該第二短邊l02所形成的區(qū)域,亦即該第二輻射體13是位于該第二表面103的下半?yún)^(qū)域。該第一輻射體l2的該第一輻射部12l是由該信號饋入孔ll朝該第一短邊l0l延伸,再彎折并沿著該第一短邊l0l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11至該第一輻射體12的該第一輻射部121的末端形成第一長度,換言之,單一的第一輻射體l2的第一輻射部121可視為倒L的形狀,且該第一輻射部l2l更包括一本體部l21l及一由該本體部l21l彎折延伸而成的延伸部1212,且該延伸部1212的寬度是大于該本體部1211的寬度。相對應(yīng)地,該第二輻射體13的該第一輻射部131是由該信號饋入孔ll朝該第二短邊l02延伸,再彎折并沿著該第二短邊l02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11至該第二輻射體13的該第一輻射部131的末端形成第一長度,亦即單一的第二輻射體l3的第一輻射部13l可視為L的形狀,且該第一輻射部l3l更包括一本體部l31l及一由該本體部l311彎折延伸而成的延伸部l312,且該延伸部1312的寬度是大于該本體部131l的寬度。而該第一長度為2.4GHz頻段的四分之一波長,因此該第一輻射體12的該第一輻射部121與該第二輻射體13的該第一輻射部131則可相互配合以接收2.4GHz頻段的信號。另一方面,該第一輻射體l2的該第二輻射部122是由該信號饋入孔18l朝該第一短邊loi斜向地延伸,再彎折并朝向該第一短邊ioi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11至該第一輻射體12的該第二輻射部122的末端形成第二長度;而該第一輻射體12的第一輻射部121較該第二輻射部122更接近該第一短邊101。相對應(yīng)地,該第二輻射體13的該第二輻射部132是由該信號饋入孔1l朝該第二短邊lQ2斜向地延伸,再彎折并朝向該第二短邊l02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1l至該第二輻射體l3的該第二輻射部l32的末端形成第二長度,且該第二輻射體13的第一輻射部131較該第二輻射部l32更接近該第二短邊102。另外,該第二長度為5GHz頻段的四分之一波長,因此第一輻射體12的該第二輻射部122與第二輻射體l3的該第二輻射部132相配合即可用以接收5GHz頻段的信號。借由上述的該第一輻射體l2與第二輻射體13所對應(yīng)成形的第一輻射部121、131,以及第二輻射部122、132,該雙頻天線1即可用以接收2.4GHz頻段與5GHz頻段的信號。請再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輻射體l2具有兩個第一輻射部121以及兩個第二輻射部122;同樣地,該第二輻射體13具有相對應(yīng)的兩個第一輻射部131以及兩個第二輻射部132,而上述的每一線路的布局均同于上述的說明,在此就不予以贅述。圖1中,第一輻射體12的該兩第一輻射部121則形成類似T型的結(jié)構(gòu),第一輻射體12的該兩第二輻射部122同樣形成類似U型的結(jié)構(gòu);圖2中,第二輻射體13的該兩第一輻射部l31則形成類似倒T型的結(jié)構(gòu),第二輻射體13的該兩第二輻射部132則形成類似倒U型的結(jié)構(gòu)。而圖3中,一連接端子20是插設(shè)于該信號饋入孔l1中,該連接端子2Q是用以連接其它電子裝置;且在本實施例中,該連接端子20的中心導(dǎo)線是連接于該第一輻射體12以傳輸正向信號;而該連接端子20的外側(cè)網(wǎng)線是連接于該第二輻射體l3以傳輸負向信弓以下將說明上述的雙頻天線1的天線特性。請先參考圖4,其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1的Sll測試圖以表現(xiàn)天線的回流損失(returnloss),其中該雙頻天線1在兩個信號頻段的回流損失均小于-10dB(表示能量損失小于10%),舉例來說,頻率為2.5GHz時,回流損失為-13.10dB;而頻率為5.5GHz時,回流損失為_20.32dB,換言之,該雙頻天線1的阻抗在2.4GHz頻段與5GHz頻段均符合一般天線的規(guī)格要求。另外,圖5則顯示雙頻天線1的SmithChart圖,其中點1至點6所代表2.4GHz頻段與5GHz頻段的測試點均位于虛線范圍內(nèi),例如點3的數(shù)據(jù)為(2.5GHz,65.23fi,19.50Q,1.242nH);點5的數(shù)據(jù)為(5.5GHz,46.62Q,8.501Q,246.0pH),換言之,該雙頻天線1的表現(xiàn)在2.4GHz頻段與5GHz頻段均符合一般天線的規(guī)格要求。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1的電壓駐波比(VSWR)的測試曲線,其中該雙頻天線1在兩個信號頻段的電壓駐波比小于2(%),舉例來說,頻率為2.5GHz時,電壓駐波比為1.541(%);而頻率為5.5GHz時,電壓駐波比為1.205(%),換言之,該雙頻天線1的電壓駐波比在2.4GHz頻段與5GHz頻段均符合一般天線的規(guī)格要求。以下更揭露該雙頻天線1的在各種極化態(tài)樣下的增益及其場型,以下的測試結(jié)果是將雙頻天線1裝設(shè)-丁產(chǎn)品上所實際測得的結(jié)果。請參考表l、圖7及圖7A,其為雙頻天線1的XY平面在垂直極化的狀態(tài)下的增益及其場型(僅繪出2.45GHz與5.5GHz)。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請參考表2、圖8及圖8A,其為雙頻天線1的XZ平面在水平極化的狀態(tài)下的增益及其場型(僅繪出2.45GHz與5.5GHz)。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請參考表3、圖9及圖9A,其為雙頻滅線1的YZ平面在水平極化的狀態(tài)下的增益及其場型(僅繪出2.45GHz與5.5GHz)。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諸項優(yōu)點-1、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的布局可提供良好的信號傳輸特性,且并不需要額外的匹配組件;2、本實用新型的雙頻天線可同時涵蓋2.4GHz頻段與5GHz頻段,并達到最佳天線增益及電壓駐波比(VSWR小于2),得以使該雙頻天線具有穩(wěn)定的工作效率。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他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zhì)的情況下,熟悉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當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yīng)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yīng)的改變和變形都應(yīng)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雙頻天線,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基板上設(shè)有一信號饋入孔;一第一輻射體,其成型于該第一表面且連接于該信號饋入孔;一第二輻射體,其成型于該第二表面且連接于該信號饋入孔,該第一輻射體與該第二輻射體均具有至少一第一輻射部以及至少一第二輻射部,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一輻射部的末端為一第一長度,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二輻射部的末端為一第二長度。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雙頻天線,其特征在于該基板更包括一第一短邊及一第二短邊,該第一輻射體是位于該第一表面上的該信號饋入孔與該第一短邊所形成的區(qū)域,該第二輻射體是位于該第二表面上的該信號饋入孔與該第二短邊所形成的區(qū)域。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雙頻天線,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一短邊延伸,再彎折并沿著該第一短邊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的末端形成該第一長度;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二短邊延伸,再彎折并沿著該第二短邊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的末端形成該第一長度。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雙頻天線,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一短邊斜向地延伸,再彎折并朝向該第一短邊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的末端形成該第二長度;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二短邊斜向地延伸,再彎折并朝著該第二短邊的方向延伸,使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的末端形成該第二長度—。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雙頻天線,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與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均更包括一本體部及一由該本體部彎折延伸而成的延伸部。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雙頻天線,其特征在于該延伸部的寬度是大于該本體部的寬度。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雙頻天線,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較該第一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離該第一短邊為近;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一輻射部較該第二輻射體的該第二輻射部離該第二短邊為近。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雙頻天線,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輻射體具有兩個第一輻射部以及兩個第二輻射部,該第一輻射體的該兩第一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一短邊延伸,再分別向兩側(cè)彎折并沿著該第一短邊的方向延伸,該兩第一輻射部則形成類似T型的結(jié)構(gòu);該第一輻射體的該兩第二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向兩側(cè)延伸,再彎折并朝向該第一短邊的方向延伸,該兩第二輻射部則形成類似u型的結(jié)構(gòu)。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雙頻天線,其特征在于該第二輻射體具有兩個第一輻射部以及兩個第二輻射部,該第二輻射體的該兩第一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朝該第二短邊延伸,再分別向兩側(cè)彎折并沿著該第二短邊的方向延伸,該兩第一輻射部則形成類似倒T型的結(jié)構(gòu);該第二輻射體的該兩第二輻射部是由該信號饋入孔向兩側(cè)延伸,再彎折并朝向該第二短邊的方向延伸,該兩第二輻射部則形成類似倒u型的結(jié)構(gòu)。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雙頻天線,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長度為`2.4GHz頻段的四分之一波長,該第二長度為5GHz頻段的四分之一波長。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頻天線,包含一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基板上設(shè)有一信號饋入孔;一第一輻射體,其成型于該第一表面且連接于該信號饋入孔;以及一第二輻射體,其成型于該第二表面且連接于該信號饋入孔,該第一輻射體與該第二輻射體均具有至少一第一輻射部以及至少一第二輻射部,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一輻射部的末端為一第一長度,該信號饋入孔至該第二輻射部的末端為一第二長度。文檔編號H01Q9/04GK201392882SQ20092000941公開日2010年1月27日申請日期2009年3月25日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3月25日發(fā)明者黃文滿申請人:智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