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及具有該外殼的電子單元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205070閱讀:18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及具有該外殼的電子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以及具有該外殼的電子單元。
背景技術(shù)
目前,作為設(shè)置在汽車等中的連接器,例如,采用的是圖21所示形式的 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電子控制單元)等各種電子單元100(日本專利文獻1)。如圖21所示,電子單元100包括外殼101、設(shè)置在外殼101內(nèi)的配線板102以及安裝在外殼101上的連接器103。連接器103包括安裝在外殼101上的殼體104以及設(shè)置在殼體104內(nèi)的多個端子105。殼體104與外殼101分體構(gòu)成。在配線板102上形成有電子元件106。電子元件106通過端子105與連接對象側(cè)的端子電連接。連接器103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嵌合,從而使電子單元100通過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等與設(shè)置在汽車等中的線束電連接。此外,作為其他形式,例如,如圖22所示,公開了將連接器103的殼體104與外殼 101—體形成的電子單元110(日本專利文獻2)。但是,如圖21所示的電子單元100由于外殼101與連接器103的殼體104為分體,所以很難穩(wěn)定地固定外殼101和連接器103。因此,在配線板102和端子105之間的結(jié)合部容易產(chǎn)生應(yīng)力,很難確保連接可靠性。而且,存在電子單元100的質(zhì)量由于在外殼101 及連接器103之間侵入水等液體而發(fā)生問題的擔憂。此外,如圖22所示的電子單元110由于連接器103的殼體104和外殼101 —體成形,所以在端子105插入成形之后必須折彎另一端。因此,在電子單元110的制造效率及質(zhì)量上會產(chǎn)生問題。此外,在制造大型外殼且具有多極連接器的電子單元時,在這樣的一體成形中,由于成形收縮,很難確保端子間的間距尺寸精度。另一方面,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研究開發(fā)了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嵌合的連接器嵌合部與外殼部件一體形成、并且只分體形成使端子固定的部分(端子固定部件)的電子單元。但是,在使端子固定部件嵌合在與外殼部件一體形成的連接器嵌合部上時,很難可靠地使端子固定部件嵌合在連接器嵌合部的準確位置上,該作業(yè)需要熟練。此外,存在在端子固定部件與連接器嵌合部的嵌合操作后還要花時間進行端子固定部件是否可靠地嵌合在準確位置上的確認作業(yè)的問題。日本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0-擬652號公報日本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1H84386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造效率及質(zhì)量良好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及具有該外殼的電子單元。此外,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簡易的方法可靠地將端子固定部件嵌合在連接器嵌合部上、并且其確認作業(yè)也能夠簡易且準確地進行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及具有該外殼的電子單元。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包括形成有用于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嵌合的連接器嵌合部的外殼部件;收納在外殼部件中且安裝有電子元件的電路基板;安裝在外殼部件上的蓋部件;以及連接部件,該連接部件收納在外殼部件中且安裝在連接器嵌合部上,用于將連接對象側(cè)連接器與電路基板電連接,其中,連接部件包括 具有用于與連接對象側(cè)連接器的端子電連接的第一棒狀部及與第一棒狀部一體形成且向蓋部件延伸的第二棒狀部的端子;保持端子的第一棒狀部且安裝在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上而固定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該第二固定部件形成有插入孔,將第二棒狀部插入并保持在插入孔中,并且,第二固定部件被安裝在外殼部件上,從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狀部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用于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嵌合的連接器嵌合部與外殼部件一體形成,僅分體形成將端子固定的部分,所以能夠良好地抑制因成形收縮而導致端子間的間距尺寸發(fā)生變化。此外,在通過對端子進行折彎加工以形成第一棒狀部和第二棒狀部時,由于該操作可以在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的外殼外部進行,所以端子尺寸精度及制造效率良好。而且,由于在將端子的第二棒狀部插入并保持在插入孔中的同時, 第二固定部件被安裝在外殼部件上從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狀部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所以能夠良好地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脫離連接器嵌合部,從而電連接器的質(zhì)量可靠性等良好。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可以分別在第二固定部件上設(shè)置有卡定部,在外殼部件上設(shè)置有卡合部,通過使外殼部件的卡合部與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從而限制端子在所述第一棒狀部向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通過使外殼部件的卡合部與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 從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狀部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所以能夠以簡易的結(jié)構(gòu)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脫離連接器嵌合部。因此,制造效率高。而且,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第二固定部件可以具有平板部,該平板部以在厚度方向上被貫穿的方式設(shè)置有插入孔,并且該平板部形成為在與所述第一棒狀部向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設(shè)置在平板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端上。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被設(shè)置在以在與第一棒狀部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平板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端上,所以能夠以更簡易的結(jié)構(gòu)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脫離連接器嵌合部。因此,制造效率更高。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端子的第二棒狀部及平板部的插入孔可以分別設(shè)置多個,并且在平板部的各插入孔中僅分別插入有多個第二棒狀部中的一根第二棒狀部。根據(jù)該構(gòu)成,由于在平板部的各插入孔中僅分別插入有多個第二棒狀部中的一根第二棒狀部,所以能夠以第二棒狀部的前端部分良好地插入于設(shè)置在電路基板上的端子插入孔中的方式使第二棒狀部整齊排列。
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端子的第二棒狀部也可以被設(shè)置多個,平板部的插入孔是通過在平板部的長度方向上排列多個形成為在平板部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細長孔而形成,在平板部的各細長孔中分別插入有規(guī)定根數(shù)的第二棒狀部。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平板部的插入孔通過在平板部的長度方向上排列多個形成為在平板部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細長孔而形成,并且平板部的各細長孔中分別插入有規(guī)定根數(shù)的第二棒狀部,所以能夠以第二棒狀部的前端部分良好地插入于設(shè)置在電路基板上的端子插入孔中的方式使第二棒狀部整齊排列。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端子的第二棒狀部可以被設(shè)置多個,平板部的插入孔通過在平板部的寬度方向上排列多個形成為在平板部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細長孔而形成,并且在平板部的各細長孔中分別插入有規(guī)定根數(shù)的第二棒狀部。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平板部的插入孔通過在平板部的寬度方向上排列多個形成為在平板部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細長孔而形成,并且平板部的各細長孔中分別插入有規(guī)定根數(shù)的第二棒狀部,所以能夠以第二棒狀部的前端部分良好地插入于設(shè)置在電路基板上的端子插入孔中的方式使第二棒狀部整齊排列。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第二固定部件可以具有壁部,所述壁部以從平板部的表面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壁部設(shè)置成與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外殼部件內(nèi)側(cè)的表面抵接。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第二固定部件具有以從平板部的表面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并設(shè)置成與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外殼部件內(nèi)側(cè)的表面抵接的壁部,所以壁部成為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向連接器嵌合部移動的障礙。因此,能夠更好地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脫離連接器嵌合部。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第一固定部件可以具有收納在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內(nèi)的收納部及前方停止部,所述前方停止部階梯狀地形成在收納部的端部上并與連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向連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動。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第一固定部件具有前方停止部,該前方停止部階梯狀地形成在收納于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內(nèi)的收納部的端部上并與連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向連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動,所以能夠很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越過期望的位置進入連接器嵌合部內(nèi)部的情況。而且,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第一固定部件可以包括用于卡定在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的內(nèi)壁上的卡定部。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第一固定部件包括用于卡定在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的內(nèi)壁上的卡定部,所以能夠?qū)⒌谝还潭ú考鼒怨痰匕惭b在連接器嵌合部上。此外,能夠很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越過期望的位置進入連接器嵌合部內(nèi)的情況。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在第一固定部件的端部形成有突起部,連接器嵌合部具有在外殼部件的深度方向上立起的周壁,周壁具有用于插入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的突起部插入孔以及突起部卡合孔,插入到所述突起部插入孔中的所述突起部改變在所述周壁內(nèi)的移動路線而被送入所述突起部卡合孔。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在將第一固定部件嵌入并固定在連接器嵌合部中時,首先,將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插入到形成在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上的突起部插入孔中。接著,將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在周壁內(nèi)改變其移動路線送入突起部卡合孔。因此,在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被插入到周壁中之后,通過改變移動路線,從而有效地抑制了突起部向插入方向返回。因此,能夠良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脫離連接器嵌合部,同時能夠以簡易的作業(yè)高精度地將第一固定部件嵌入連接器嵌合部的安裝孔。而且,當將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在周壁中改變其移動路線送入突起部卡合部時,在第一固定部件與周壁的安裝孔之間將產(chǎn)生在插入時所沒有的空隙。具體地說,如果在周壁中將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的移動路線向外殼部件的下方向改變從而將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送入突起部卡合孔中,則在第一固定部件的上方將產(chǎn)生在插入時所沒有的空隙。因此,第一固定部件是否嵌入到連接器嵌合部的準確位置的確認作業(yè)只需查驗該空隙的存在即可,可以容易地進行,而不用傳感器進行,此外,也不需要熟練等。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周壁的突起部卡合孔可以設(shè)置在插入到周壁的突起部插入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在周壁內(nèi)的移動路線被改變?yōu)橥鈿げ考牡追较蚝笤撏黄鸩克凰腿氲奈恢蒙?。根?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將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在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內(nèi)的移動路線改變?yōu)橥鈿げ考牡追较蚝髮⑼黄鸩克腿耄耘c向其他方向送入突起部相比,作業(yè)更容易,此外,能夠使第一固定部件穩(wěn)定地設(shè)置在外殼部件中。而且,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第一固定部件可以具有收納在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內(nèi)的收納部及前方停止部,所述前方停止部階梯狀地形成在收納部的端部上并與連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向連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動。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第一固定部件具有前方停止部,該前方停止部階梯狀地形成在收納于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內(nèi)的收納部的端部上并與連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向連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動,所以能夠良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越過期望的位置進入連接器嵌合部內(nèi)部的情況。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在所述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與被送入周壁的突起部卡合孔中而使突起部卡定在了突起部卡合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之間的間隙中插入有插入部件。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在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與被送入周壁的突起部卡合孔中從而突起部被卡定的第一固定部件之間的間隙中插入有插入部件,所以能夠更堅固地固定嵌入到連接器嵌合部中的第一固定部件。而且,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可以在第一固定部件對插入部件的抵接面及插入部件對第一固定部件的抵接面中的任一個抵接面上形成用于卡定在另一個抵接面上的卡定部。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在第一固定部件對插入部件的抵接面及插入部件對第一固定部件的抵接面中的任一個抵接面上形成有用于卡定在另一個抵接面上的卡定部,所以能夠很好地抑制插入部件從第一固定部件和連接器嵌合部之間脫離。因此,能夠可靠地將插入部件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和連接器嵌合部之間,并更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的脫離。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插入部件可以由彈性材料形成。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插入部件由彈性材料形成,所以第一固定部件與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之間的密封性良好,從而連接器的性能良好。此外,可以自如地將插入部件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和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之間,作業(yè)性良好。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可以在插入部件的位于外殼部件內(nèi)側(cè)方向的端部上形成卡定部,在第二固定部件的位于外殼部件外側(cè)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插入部件的卡定部的卡合部。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插入在第一固定部件和連接器嵌合部之間的插入部件的卡定部與第二固定部件的外殼部件的卡合部進行卡合,所以第一固定部件、插入部件及第二固定部件成為一體,從而能夠更好地固定這些部件。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可以在第二固定部件上設(shè)置有卡定部,在外殼部件上設(shè)置有卡合部,并通過使外殼部件的卡合部與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從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狀部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通過使外殼部件的卡合部與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 從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狀部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所以能夠以簡易的結(jié)構(gòu)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脫離連接器嵌合部。因此,制造效率高。而且,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第二固定部件可以具有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以在厚度方向上被貫穿的方式設(shè)置有插入孔,并以在與第一棒狀部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設(shè)置在平板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端上。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設(shè)置在以在與第一棒狀部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平板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端上,所以能夠以更簡易的結(jié)構(gòu)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脫離連接器嵌合部。因此,制造效率更高。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中,第二固定部件可以具有壁部,所述壁部以從平板部的表面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以與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外殼部件內(nèi)側(cè)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設(shè)置。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第二固定部件具有以從平板部的表面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并以與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外殼部件內(nèi)側(cè)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設(shè)置的壁部,所以壁部成為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向連接器嵌合部的移動的障礙。因此,能夠更好地抑制端子及第一固定部件脫離連接器嵌合部。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子單元具有上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電子單元具有上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所以其制造效率及質(zhì)量良好。此外,能夠良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脫離連接器嵌合部,同時能夠以簡易的作業(yè)高精度地將第一固定部件嵌入連接器嵌合部。而且,關(guān)于第一固定部件是否嵌入到連接器嵌合部的準確位置上的確認作業(yè),只需查驗空隙的存在即可,而不用傳感器進行,此外,也不需要熟練等。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制造效率及質(zhì)量良好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外殼及具有該外殼的電子單元。 此外,能夠提供一種可以用簡易的方法可靠地使端子固定部件與連接器嵌合部嵌合、而且其確認作業(yè)也能夠簡易且準確地進行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以及具有該外殼的電子單元。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蓋部件被拆下的狀態(tài)下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的模式圖;圖2是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的截面圖;圖3是連接部的一部分的放大模式圖;圖4是以插入孔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平板部的俯視圖;圖5是以插入孔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平板部的俯視圖;圖6是表示向第一固定部件的插入孔中插入棒狀端子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7是插入孔中已插入有棒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件的模式圖;圖8是折彎棒狀端子形成的第一、第二棒狀部和第一固定部件的模式圖;圖9是表示向第二固定部件的插入孔插入端子的第二棒狀部的狀態(tài)的模式圖;圖10是外殼部件及已安裝在外殼部件上的連接部件的立體圖;圖1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二所涉及的、蓋部件被拆下的狀態(tài)下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的模式圖;圖12是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的截面圖;圖13是連接部件的立體圖;圖14是第一固定部件的端部放大圖;圖15是構(gòu)成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的端部的放大圖;圖16是從外殼部件內(nèi)側(cè)觀察插入到構(gòu)成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的安裝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的主視圖;圖17是圖16的1-1’線截面圖;圖18是從外殼部件內(nèi)側(cè)觀察嵌入并固定在構(gòu)成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的安裝孔中的第一固定部件的主視圖;圖19是圖18的11-11’線截面圖;圖20是構(gòu)成另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的端部的放大圖;圖21是外殼和連接器殼體分體形成的現(xiàn)有電子單元的截面圖;以及圖22是外殼和連接器殼體一體形成的現(xiàn)有電子單元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附圖標記10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 11外殼部件12蓋部件 13連接部件15、15,周壁 17連接器嵌合部18 安裝孔 19端子
21第一固定部件23 卡合部25 插入孔31第一棒狀部33 平板部36 卡定部50 電路基板52 前方停止部60,61 細長孔70 插入部件72 卡合部80、80,突起部插入孔81、81,、81”突起部卡合孔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及具有該外殼的電子單元進行詳細地說明。另外,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實施方式?!秾嵤┓绞揭弧?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構(gòu)成)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蓋部件12被拆下的狀態(tài)下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模式圖。圖2示出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截面圖。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包括外殼部件11、蓋部件12、電路基板50及連接部件13。外殼部件11具有矩形形狀的底板14以及以從底板14立起的方式一體形成的多個周壁15、15’。在外殼部件11的一個周壁15’上形成有連接器嵌合部17,該連接器嵌合部17向外殼部件11的外側(cè)突出且具有開口部16,并用于與連接對象側(cè)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嵌合。連接器嵌合部17在對應(yīng)的周壁15’上以沿著周向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壓入后述的連接部件13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壓入孔觀。壓入孔觀在對應(yīng)的周壁15’ 的寬度方向及長度方向上分別各排列配置兩個,共計形成四個。在與形成有連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分別鄰接的周壁15的上端分別形成有槽狀的卡合部23。槽狀的卡合部23在形成有這些卡合部23的周壁15上位于形成有連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的附近。蓋部件12形成為矩形的薄板狀。蓋部件12通過用于抑制水分侵入的未圖示的橡膠制襯墊安裝在外殼部件11上。此外,不限于橡膠制襯墊,也可以通過公知的密封材料將蓋部件12安裝到外殼部件11上。蓋部件12及外殼部件11分別由絕緣性的合成樹脂等形成。電路基板50包括絕緣性基板及設(shè)置在絕緣性基板上的電子元件24,并安裝有與電子元件M電連接的銅箔等導電圖案。如圖1至圖3所示,連接部件13被收納在外殼部件11中且被安裝在連接器嵌合部17上。連接部件13包括第一固定部件21、端子19及第二固定部件22。第一固定部件21具有收納部51,該收納部51形成為細長的平板狀并收納在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內(nèi)。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收納部51上沿平板的延伸方向上下
22第二固定部件 24 電子元件 28 壓入孔 32第二棒狀部 35插入孔 37壁部 51 收納部 53突起部 63 卡定部 71 卡定部 78抵接面平行地形成有大致等間隔的多列插入孔25。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多個插入孔25中分別插入有端子19的第一棒狀部31,由此端子19被保持。第一固定部件21例如由樹脂等形成。 第一固定部件21共計設(shè)置四個,分別通過壓入安裝在以排列在連接器嵌合部17的上下及左右的方式形成的四個壓入孔觀中來固定端子19。在收納部51的側(cè)面形成有用于卡定在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17的內(nèi)壁上的突起狀的卡定部63。卡定部63可以形成在與連接器嵌合部17的內(nèi)壁接觸的部位的任意位置上,此外,其數(shù)量也沒有限定。收納部51的端部上形成有前方停止部52,該前方停止部52形成為階梯狀并與連接器嵌合部17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21向連接器嵌合部17方向的移動。另外,第一固定部件21也可以不像上述那樣與端子19分體構(gòu)成并通過插入第一棒狀部31來安裝端子19。即,例如,也可以將端子19排列在金屬模具內(nèi)等并采用樹脂材料等對其進行射出成型處理,從而制成與端子19成為一體的第一固定部件21。端子19由導電性部件構(gòu)成,包括與連接對象側(cè)連接器的端子電連接的第一棒狀部31以及與第一棒狀部31 —體形成且向蓋部件12延伸的第二棒狀部32。第一棒狀部31 及第二棒狀部32通過將一根端子棒折彎大致90°而分別形成。第一棒狀部31被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孔25中,并分別向相反側(cè)突出相同長度。此外,與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下側(cè)的插入孔25對應(yīng)的第一棒狀部31比起與上側(cè)的插入孔25對應(yīng)的第一棒狀部31,向第一固定部件21的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方向更長地形成。 如上所述,一個第一固定部件21具有兩列用于插入第一棒狀部31的插入孔25,并且第一固定部件21壓入到形成在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上所的四個壓入孔觀中。這樣, 由多個第一棒狀部31構(gòu)成的列共計設(shè)置八列。第二棒狀部32以從第一棒狀部31的位于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方向的端部向大致 90°的蓋部件12方向延伸的方式構(gòu)成。第二棒狀部32分別從多個第一棒狀部31向蓋部件12延伸,其頂端分別水平對齊,并用該頂端與電路基板50上所安裝的導電圖案電連接。第二固定部件22例如由樹脂材料等構(gòu)成,并具有平板部33,該平板部33以沿與第一棒狀部31向外殼部件11內(nèi)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即,第二固定部件 22的平板部33以沿外殼部件11的形成有連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延伸的方式設(shè)置。平板部33在其長度方向的兩端形成有突起狀的卡定部36。平板部33上沿平板的長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個插入孔35的列,多個插入孔35大致等間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平板部33。插入孔35的列在平板部33的寬度方向上形成四列,并在平板部33的長度方向上空開間隔分別設(shè)置兩部分。該插入孔35 —個孔中僅插入一根第二棒狀部32。另外,平板部33的插入孔35并不限定于上述構(gòu)成,例如,如圖4所示,也可以通過在平板部33的長度方向上排列多個以向平板部33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細長孔60 而形成,并在各個細長孔60中分別插入由規(guī)定根數(shù)構(gòu)成的一列第二棒狀部32的組。此外, 如圖5所示,插入孔35也可以通過在平板部33的寬度方向上排列多個以向平板部33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細長孔61而形成,并在各細長孔61中分別插入由規(guī)定根數(shù)構(gòu)成的一列第二棒狀部32的組。第二固定部件22將以分別從多個第一棒狀部31向蓋部件12延伸的方式設(shè)置的第二棒狀部32插入并保持于插入孔35中,該插入孔35在平板部33的寬度方向上形成四列且在長度方向上空開間隔分別設(shè)置兩部分的插入孔35。平板部33的八列插入孔35分別設(shè)置在與預(yù)定要插入的八列第二棒狀部32對應(yīng)的位置。因此,第二固定部件22能夠以從上面覆蓋的方式容易地將第二棒狀部32插入到平板部33的插入孔35中。此外,第二固定部件22通過被安裝在外殼部件11上,從而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狀部31在該外殼部件11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作為第二固定部件22向外殼部件11的安裝,具體地,使外殼部件11的槽狀的卡合部23與平板部33的突起狀的卡定部36卡合。由此,第二固定部件22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狀部31向外殼部件11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的移動。而且,第二固定部件22具有以從平板部33的表面向外殼部件11內(nèi)延伸的方式一體形成的、并以與第一固定部件21的在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設(shè)置的壁部37。 圖3所示的框A示出了壁部37與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部位。以分別在平板部33的長度方向上從兩側(cè)夾持沿著外殼部件11的與連接器嵌合部 17對應(yīng)的周壁15’的延伸方向等間隔地在兩處分別各設(shè)置四列的多個第二棒狀部32的方式形成四個壁部37。第二固定部件22的四個壁部37以其位于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側(cè)的表面與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方式設(shè)置,由此抑制端子19及第一固定部件21脫離連接器嵌合部17。另外,外殼部件11的卡合部23及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定部36各自的位置并無限定。例如,外殼部件11的卡合部23也可以為設(shè)置在外殼部件11的底板14上的槽,而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定部36形成在壁部37的頂端中的與該槽對應(yīng)的位置上。此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子單元通過在上述結(jié)構(gòu)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上設(shè)置獨立的連接部件或電子元件等來構(gòu)成,用作具有規(guī)定的電氣用途的一個單元體。(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制造方法)接著,對上述結(jié)構(gòu)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如圖6所示,分別準備直線狀的多根棒狀端子40及第一固定部件21。接著,將棒狀端子40分別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孔25中。棒狀端子40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 的長度可以任意設(shè)定,但由于之后需要有用于形成第二棒狀部件32而折彎的部分,所以如圖7所示,優(yōu)選將棒狀端子40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位于棒狀端子40的任意一個端部附近。此外,這時,以多個棒狀端子40的前端位置全部對齊的方式來插入。接著,如圖8所示,將向第一固定部件21的兩側(cè)延伸的棒狀端子40中的長的一部分在其規(guī)定位置大致折彎90°。所有棒狀端子40的折彎方向分別與第一固定部件21的長度方向交叉且為相同方向。這樣,完成由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第一棒狀部31、從第一棒狀部31大致折彎90°而延伸的第二棒狀部32構(gòu)成的端子19。以此方式制作四套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接著,如圖9所示,準備外殼部件11,安裝以上述方式制成的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具體地說,將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以第一棒狀部31的前端朝向連接器嵌合部17的方式配置在外殼部件11內(nèi)。這時,第二棒狀部32朝向蓋部件12的預(yù)定安裝方向。接著,在該狀態(tài)下使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向連接器嵌合部17 方向滑動,將四個第一固定部件21分別壓入對應(yīng)的四個連接器嵌合部17的壓入孔觀。這樣,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被固定到外殼部件11內(nèi)。
接著,如圖10所示,將第二固定部件22覆蓋在固定于外殼部件11內(nèi)的端子19的第二棒狀部32上,并將多個第二棒狀部32分別插入平板部33的相應(yīng)插入孔35中,使第二棒狀部32的頂端從平板部33突出規(guī)定長度并保持。此外,第二固定部件22在保持端子19 的多個第二棒狀部32的同時,還具有將多個第二棒狀部32分別對準在規(guī)定位置上的功能。這時,使外殼部件11的槽狀的卡合部23與平板部33的長度方向的兩端上形成的突起狀的卡定部36卡合。此外,第二固定部件22的壁部37以分別在平板的長度方向上夾持沿外殼部件11的與連接器嵌合部17對應(yīng)的周壁15’的延伸方向等間隔地在兩處分別各設(shè)置四列的多個第二棒狀部32的方式設(shè)置。第二固定部件22的四個壁部37以其位于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側(cè)的表面與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方式設(shè)置。根據(jù)以上工序,連接部件13在外殼部件11內(nèi)的設(shè)置完成。接著,準備安裝了電子元件M及與電子元件M電連接的未圖示的銅箔等導電圖案的電路基板50以及蓋部件12。這里,電路基板50是通過在絕緣性基板上形成電路圖案然后安裝電子元件M而形成的。電路圖案的形成可以通過在絕緣性基板上使用導電油墨進行圖案印刷來形成。此外,電路圖案的形成也可以通過在絕緣性基板上涂覆導電材料之后,用光刻技術(shù)對導電材料圖案化來形成。而且,電路圖案的形成也可以通過將預(yù)先沖壓成電路圖案的導電材料粘貼在絕緣性基板上來形成。接著,將電路基板50安裝在蓋部件12上。而且,使電路基板50的電子元件M等與外殼部件11對置,并通過橡膠制襯墊等將電路基板50及蓋部件12安裝固定在外殼部件 11上。根據(jù)以上工序,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完成。(連接器連接方法)在將本實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電連接時,首先,使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的連接端子與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相對。接著,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插入并嵌合于連接器嵌合部17,從而使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的連接端子與本實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 10的端子19的第一棒狀部31電連接。這樣,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連接的汽車等的束線與安裝在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電路基板50上的電子元件M電連接。這里,在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插入到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中時,雖然在端子19上施加有向著往外殼部件11內(nèi)推壓的方向的力,但是固定端子19的第二棒狀部32的第二固定部件22的壁部37與固定第一棒狀部31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前方停止部52抵接(圖3中的A)。包括該壁部37的第二固定部件22在其平板部33的卡定部36 上卡合外殼部件11的卡合部23。因此,用固定在外殼部件11上的第二固定部件22的壁部 37抑制了固定受到向著外殼部件11內(nèi)推壓的方向的力的端子19的第一固定部件21向該方向的移動。因此,能夠良好地抑制端子19從連接器嵌合部17向外殼部件11內(nèi)脫離。(作用效果)接著,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包括形成有用于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嵌合的連接器嵌合部17的外殼部件11、收納在外殼部件11中且安裝有電子元件M的電路基板50、安裝在外殼部件11上的蓋部件12以及收納在外殼部件11中且安裝在連接器嵌合部17上的、用于將連接對象側(cè)連接器和電路基板 50電連接的連接部件13,其中,連接部件13包括端子19、第一固定部件21及第二固定部件22,端子19具有用于與連接對象側(cè)連接器的端子電連接的第一棒狀部31及與第一棒狀部31 —體形成且向蓋部件12延伸的第二棒狀部32,第一固定部件21保持端子19的第一棒狀部31且通過安裝在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上從而固定端子19,第二固定部件 22形成有插入孔35,在將第二棒狀部32插入并保持在插入孔35中的同時,第二固定部件 22被安裝在外殼部件11上,從而第二固定部件22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狀部31向外殼部件11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由于用于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進行嵌合的連接器嵌合部17 與外殼部件11 一體形成,僅僅固定端子19的部分是分體形成,所以能夠良好地抑制因成形收縮而導致端子19間的間距尺寸發(fā)生變化。此外,在對端子19進行彎曲加工從而形成第一棒狀部31和第二棒狀部32時,由于該操作可以在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外殼部件11的外部進行,所以端子尺寸精度及制作效率良好。而且,由于在將端子19的第二棒狀部32插入并保持在插入孔35中的同時,第二固定部件22被安裝在外殼部件11上, 從而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狀部31向外殼部件11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所以能夠良好地抑制端子19及第一固定部件21脫離連接器嵌合部17,從而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 10的質(zhì)量可靠性等變得良好?!秾嵤┓绞?》(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構(gòu)成)圖11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二所涉及的、蓋部件12被拆下的狀態(tài)下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模式圖。圖12示出了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截面圖。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包括外殼部件11、蓋部件12、電路基板50及連接部件13。外殼部件11具有矩形形狀的底板14及以從底板14立起的方式一體形成的多個周壁15、15’。在外殼部件11的一個周壁15’上形成有連接器嵌合部17,該連接器嵌合部 17向外殼部件11的外側(cè)突出且具有開口部16,并用于與連接對象側(cè)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進行嵌合。連接器嵌合部17在對應(yīng)的周壁15’上以沿著周向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安裝后述的連接部件13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安裝孔18。安裝孔18在對應(yīng)的周壁15’ 的長度方向上排列配置兩個。與構(gòu)成連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分別鄰接的周壁15在其上端分別形成有槽狀的卡合部23。槽狀的卡合部23在形成有這些卡合部23的周壁15上位于形成有連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的附近。蓋部件12形成為矩形的薄板狀。蓋部件12通過用于抑制水分侵入的未圖示的橡膠制襯墊安裝在外殼部件11上。此外,不限于橡膠制襯墊,也可以通過公知的密封材料將蓋部件12安裝在外殼部件11上。蓋部件12及外殼部件11分別由絕緣性的合成樹脂等形成。電路基板50包括絕緣性基板以及安裝在絕緣性基板上的電子元件24,并且安裝有與電子元件24電連接的銅箔等導電圖案。圖13表示連接部件13的立體圖。如圖11至圖13所示,連接部件13收納在外殼部件11中且安裝在連接器嵌合部17上。連接部件13包括第一固定部件21、端子19、第二固定部件22及插入部件70。第一固定部件21具有收納部51,該收納部51形成為細長的平板狀,并收納在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內(nèi)。第一固定部件21的收納部51上沿平板的延伸方向上下平行地形成了大致等間隔多個插入孔25的列。第一固定部件21的多個插入孔25中分別插入有端子19的第一棒狀部31,由此端子19被保持。第一固定部件21例如由樹脂等形成。第一固定部件21共計設(shè)置兩個,分別通過安裝在以左右排列的方式形成在連接器嵌合部17上的兩個安裝孔18中,從而固定端子19。如圖14所示,收納部51的端部上形成有前方停止部52,該前方停止部52形成為階梯狀并與連接器嵌合部17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固定部件21向連接器嵌合部17方向的移動。此外,收納部51的端部上形成有突起部53。 突起部53形成為棱柱狀且在收納部51的端部中形成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方向的前方且上方。另外,突起部53的形狀沒有特別限定,例如,也可以為圓柱狀、棱錐狀或圓錐狀等。此外,突起部53的形成位置也只要是在收納部51的端部表面即可,例如,也可以在收納部51的端部中形成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方向的后方或中央等。另外,第一固定部件21也可以不像上述那樣與端子19分體構(gòu)成并通過插入第一棒狀部31來安裝端子19。即,例如,也可以將端子19排列在金屬模具中等,并使用樹脂材料等對其進行射出成型處理,從而制成與端子19成為一體的第一固定部件21。端子19由導電性部件構(gòu)成,包括與連接對象側(cè)連接器的端子電連接的第一棒狀部31以及與第一棒狀部31 —體形成且向蓋部件12延伸的第二棒狀部32。第一棒狀部31 及第二棒狀部32通過將一根端子棒折彎大致90°而分別形成。第一棒狀部31被插入到第一固定部件21的插入孔25中,并分別向相反側(cè)突出相同長度。此外,與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下側(cè)的插入孔25對應(yīng)的第一棒狀部31比起與上側(cè)的插入孔25對應(yīng)的第一棒狀部31,向第一固定部件21的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方向更長地形成。 如上所述,一個第一固定部件21具有兩列用于插入第一棒狀部31的插入孔25,并且第一固定部件21壓入到形成在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上的四個安裝孔18中。這樣,由多個第一棒狀部31構(gòu)成的列共計設(shè)置四列。第二棒狀部32以從第一棒狀部31的位于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方向的端部向大致 90°的蓋部件12方向延伸的方式構(gòu)成。第二棒狀部32從多個第一棒狀部31分別向蓋部件 12延伸,且其頂端分別水平對齊,并用該頂端與安裝在電路基板50上的導電圖案電連接。第二固定部件22例如由樹脂材料等構(gòu)成,并具有平板部33,該平板部33以沿與第一棒狀部31向外殼部件11內(nèi)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即,第二固定部件22 的平板部33以沿外殼部件11的形成有連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延伸的方式設(shè)置。平板部33在其長邊方向的兩端形成有突起狀的卡定部36。平板部33上沿平板的長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個插入孔35的列,該多個插入孔35大致等間隔且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平板部33。插入孔35的列在平板部33的寬度方向上形成兩列,并在平板部33的長度方向上空開間隔分別設(shè)置兩部分。該插入孔35 —個孔中僅插入一根第二棒狀部32。第二固定部件22將以分別從多個第一棒狀部31向蓋部件12延伸的方式設(shè)置的第二棒狀部32插入并保持于在平板部33的寬度方向上形成兩列且在長度方向上空開間隔分別設(shè)置兩部分的插入孔35中。平板部33的四列插入孔35分別設(shè)置在與預(yù)定要插入的四列第二棒狀部32對應(yīng)的位置上。第二固定部件22通過安裝在外殼部件11中,從而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狀部31向外殼部件11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作為第二固定部件22向外殼部件11的安裝,具體地,使外殼部件11的槽狀的卡合部23與平板部33的突起狀的卡定部36卡合。由此,第二固定部件22限制端子19在第一棒狀部31向外殼部件11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此外,第二固定部件22在平板部33的位于外殼部件11外側(cè)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在后述的插入部件70的卡定部71上的卡合部72。而且,第二固定部件22具有壁部37,該壁部37以從平板部33的表面向外殼部件 11內(nèi)延伸的方式一體形成,并以與第一固定部件21的在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設(shè)置。圖13所示的框A示出壁部37與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部位。以分別在平板部33的長度方向上從兩側(cè)夾持沿外殼部件11的與連接器嵌合部17 對應(yīng)的周壁15’的延伸的方向設(shè)置成兩列的多個第二棒狀部32的方式形成四個壁部37。第二固定部件22的四個壁部37以其位于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側(cè)的表面與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方式設(shè)置,從而抑制端子19及第一固定部件21脫離連接器嵌合部17。另外,外殼部件11的卡合部23及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定部36各自的位置沒有限定。例如,外殼部件11的卡合部23也可以為設(shè)置在外殼部件11的底板14上的槽,而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定部36形成在壁部37的頂端中的與該槽對應(yīng)的位置上。 此外,當插入部件70嚴密地插入到間隙(空隙S2,S4)中時,其位于外殼部件11 內(nèi)側(cè)方向的端部與第二固定部件22的位于外殼部件11外側(cè)方向的端部接觸。這時,在插入部件70的位于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卡定部71,通過將該卡定部71卡這里,電路基板50是通過在絕緣性基板上形成電路圖案然后安裝電子元件24而形成的。電路圖案的形成可以通過在絕緣性基板上使用導電性油墨進行圖案印刷來形成。此外,電路圖案的形成也可以通過在絕緣性基板上涂覆導電材料之后,用光刻技術(shù)對導電材料圖案化來形成。而且,電路圖案的形成也可以在絕緣性基板上粘貼預(yù)先沖壓成電路圖案的導電材料來形成。此外,當插入部件70嚴密地插入到間隙(空隙S2,S4)中時,其位于外殼部件11 內(nèi)側(cè)方向的端部與第二固定部件22的位于外殼部件11外側(cè)方向的端部接觸。這時,在插入部件70的位于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卡定部71,通過將該卡定部71卡定在第二固定部件22的位于外殼部件11外側(cè)方向的端部上所形成的卡合部72中,從而插入部件70被進一步良好地固定。在本實施方式二中,如圖13所示,插入部件70的卡定部71 形成為陽模,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合部72形成為陰模,但并不限定于此,兩者的陽模、陰??梢灶嵉乖O(shè)置。此外,卡定部71及卡合部72也可以分別形成多個。而且,卡定部71及卡合部72的形狀沒有特別限定。此外,插入部件70和第二固定部件22也可以一體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從插入部件插入間隙(空隙S2,S4)的插入操作性及向端子19安裝第二固定部件22的安裝操作性的觀點來看,優(yōu)選采用彈性材料一體形成插入部件70和第二固定部件22。接著,將參照圖15對用于安裝上述的第一固定部件21及插入部件70的、形成在連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上的安裝孔18的形狀進行說明。圖15示出了形成在周壁15’ 上的安裝孔18的端部的放大圖。在安裝孔18的端部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 53所要插入的突起部插入孔80 (圖15中的P表示突起部53的插入方向)。突起部插入孔 80以向周壁15’的寬度方向直線前進的方式形成。突起部插入孔80形成到周壁15’的寬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并從該位置開始形成有朝向外殼部件11的底方向的突起部卡合孔81。突起部卡合孔81是改變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 的插入路線后該突起部53被最終送入的部分(圖15中的Q表示突起部53的送入方向)。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子單元通過將單獨的連接部件或電子元件等設(shè)置在上述結(jié)構(gòu)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上而構(gòu)成,用作具備規(guī)定的電氣用途的一個單元體。(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制造方法) 接著,準備外殼部件11,安裝以上述方式制成的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 19。具體地說,將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以第一棒狀部件31的前端朝向連接器嵌合部17的方式配置在外殼部件11內(nèi)。這時,第二棒狀部32朝向蓋部件12的預(yù)定安裝方向。接著,在該狀態(tài)下使第一固定部件21所固定的端子19向連接器嵌合部17方向滑動,從而將兩個第一固定部件21分別插入對應(yīng)的連接器嵌合部17的兩個安裝孔18。將參照圖1
附圖標記接著,準備外殼部件11,安裝以上述方式制成的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 19。具體地說,將由第一固定部件21固定的端子19以第一棒狀部件31的前端朝向連接器嵌合部17的方式配置在外殼部件11內(nèi)。這時,第二棒狀部32朝向蓋部件12的預(yù)定安裝方向。接著,在該狀態(tài)下使第一固定部件21所固定的端子19向連接器嵌合部17方向滑動, 從而將兩個第一固定部件21分別插入對應(yīng)的連接器嵌合部17的兩個安裝孔18。將參照圖 15 圖19對此時的周壁15’上的安裝孔18與第一固定部件21的位置關(guān)系進行更詳細地說明。首先,將第一固定部件21以突起部53與圖15所示的周壁15’的端部上的突起部插入孔80對應(yīng)的方式插入周壁15’的安裝孔18。這里,圖16是從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觀察插入到周壁15’的安裝孔18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主視圖。圖17是圖16的1_1’線截面圖。接著,使突起部53已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直接直線前進到前方停止部52與周壁15’抵接而停止。這時,在周壁15’的安裝孔18端部的突起部插入孔 80所構(gòu)成的空隙S2中插入有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而突起部卡合孔81所構(gòu)成的空隙S3處于空著的狀態(tài)。此外,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下表面和安裝孔18之間產(chǎn)生了間隙 (空隙Si)。接著,對于突起部53已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向外殼部件11的底面方向改變該第一固定部件21在周壁15’內(nèi)的移動路線,并通過將突起部53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從而將第一固定部件21嵌入并固定在連接器嵌合部17中。圖18是從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觀察通過將突起部53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從而嵌入并固定在連接器嵌合部17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主視圖。圖19是圖18的11-11’線截面圖。這時,在周壁 15’的安裝孔18端部的突起部卡合孔81中嵌入有突起部53,而突起部插入孔80所構(gòu)成的空隙S2處于空著的狀態(tài)。此外,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上表面和安裝孔18之間產(chǎn)生了間隙(空隙S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二中,在周壁15’的安裝孔18內(nèi)將第一固定部件21的移動路線中途向外殼部件11的底面方向改變從而將突起部53嵌入到突起部卡合孔81中,但是移動路線及突起部卡合孔81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圖20所示,周壁15’的安裝孔 18的端部也可以具有突起部插入孔80’、以及在從直線前進的突起部插入孔80’朝向外殼部件11的上表面方向的位置處形成的突起部卡合孔81’及在朝向外殼部件11的底面方向的位置處形成的突起部卡合孔81”。在這種情況下,既可以使突起部53已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向上方(Q’方向)移動從而將突起部53送入突起部卡合孔 81’,此外,也可以使該第一固定部件21向下方(Q ”方向)移動從而將突起部53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而且,移動路線可以不與周壁15’的立起方向平行,可以向傾斜方向形成。 此外,移動路線也可以具有多個彎曲部。如上所述,通過將突起部53嵌入到突起部卡合孔81中,第一固定部件21被固定在周壁15’內(nèi)。由此,第一固定部件21所固定的端子19被固定在外殼部件11內(nèi)。接著,從外殼部件11內(nèi)側(cè)將插入部件70嚴密地插入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上表面和安裝孔18之間所產(chǎn)生的間隙(空隙S4)中。接著,將第二固定部件22覆蓋在固定于外殼部件11內(nèi)的端子19的第二棒狀部32 上,并將多個第二棒狀部32分別插入平板部33的相應(yīng)插入孔35中,使第二棒狀部32的頂端從平板部33突出規(guī)定長度并保持。這時,使外殼部件11的槽狀的卡合部23與平板部33的長度方向的兩端上形成的突起狀的卡定部36卡合。此外,第二固定部件22的壁部37以分別在平板部33的長度方向上夾持沿外殼部件11的與連接器嵌合部17對應(yīng)的周壁15’的延伸的方向等間隔地在兩處分別各設(shè)置兩列的多個第二棒狀部32的方式設(shè)置。第二固定部件22的四個壁部37以其位于外殼部件11的連接器嵌合部17側(cè)的表面與第一固定部件21抵接的方式設(shè)置。 接著,將插入部件70的卡定部71卡定在第二固定部件22的卡合部72中而固定。根據(jù)以上工序,連接部件13在外殼部件11內(nèi)的設(shè)置完成。接著,準備安裝了電子元件24及與電子元件24電連接的未圖示的銅箔等導電圖案的電路基板50以及蓋部件12。這里,電路基板50是通過在絕緣性基板上形成電路圖案然后安裝電子元件24而形成的。電路圖案的形成可以通過在絕緣性基板上使用導電性油墨進行圖案印刷來形成。 此外,電路圖案的形成也可以通過在絕緣性基板上涂覆導電材料之后,用光刻技術(shù)對導電材料圖案化來形成。而且,電路圖案的形成也可以在絕緣性基板上粘貼預(yù)先沖壓成電路圖案的導電材料來形成。接著,將電路基板50安裝在蓋部件12上。而且,使電路基板50的電子元件24等與外殼部件11對置,并通過橡膠制襯墊等將電路基板50及蓋部件12安裝固定在外殼部件 11上。根據(jù)以上工序,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完成。(作用效果)接著,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10包括在外殼部件11的深度方向上豎立有連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周壁15’具有用于插入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的突起部插入孔80以及突起部卡合孔81,突起部卡合孔81用于改變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 中的突起部53在周壁15’內(nèi)的移動路線,從而該突起部53被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根據(jù)這樣的構(gòu)成,在將第一固定部件21嵌入固定到連接器嵌合部17中時,首先, 將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插入到形成在連接器嵌合部17的周壁15’上的突起部插入孔80中。接著,將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在周壁15’ 中改變其移動路線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因此,通過在周壁15’內(nèi)插入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之后改變突起部53的移動路線,從而有效地抑制了突起部53向插入方向返回。 因此,能夠良好地抑制第一固定部件21脫離連接器嵌合部17的情況發(fā)生,同時能夠以簡單的作業(yè)高精度地將第一固定部件21嵌入連接器嵌合部17的安裝孔18。而且,當將插入到突起部插入孔80中的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在周壁15’內(nèi)改變其移動路線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時,在第一固定部件21與周壁15’的安裝孔18之間將產(chǎn)生在插入時所沒有的空隙S4。具體地說,如果在周壁15’內(nèi)將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的移動路線向外殼部件11的下方向改變從而將第一固定部件21的突起部53送入突起部卡合孔81中,則在第一固定部件21的上方將產(chǎn)生在插入時所沒有的空隙S4。因此,第一固定部件21是否嵌入到連接器嵌合部17的準確位置的確認作業(yè)只需查驗該空隙S4的存在即可,可以容易地進行,而不用傳感器進行,此外,也不需要熟練等。如上所述,本發(fā)明對于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及具有該外殼的電子單元是有用的。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包括形成有用于與連接對象側(cè)的電連接器嵌合的連接器嵌合部的外殼部件; 收納在所述外殼部件中且安裝有電子元件的電路基板; 安裝在所述外殼部件上的蓋部件;以及連接部件,所述連接部件收納在所述外殼部件中且安裝在所述連接器嵌合部上,用于將連接對象側(cè)連接器與所述電路基板電連接, 所述連接部件包括具有用于與連接對象側(cè)連接器的端子電連接的第一棒狀部及與所述第一棒狀部一體形成且向所述蓋部件延伸的第二棒狀部的端子;保持所述端子的第一棒狀部且安裝在所述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上而固定所述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件;以及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形成有插入孔,將所述第二棒狀部插入并保持在所述插入孔中,并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被安裝在所述外殼部件上,從而限制所述端子在所述第一棒狀部向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設(shè)置有卡定部,在所述外殼部件上設(shè)置有卡合部,通過使所述外殼部件的卡合部與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從而限制所述端子在所述第一棒狀部向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以在厚度方向上被貫穿的方式設(shè)置有所述插入孔,并且所述平板部形成為在與所述第一棒狀部向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設(shè)置在所述平板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端上。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 所述端子的第二棒狀部及所述平板部的插入孔分別被設(shè)置多個,在所述平板部的各插入孔中僅分別插入有多個所述第二棒狀部中的一根所述第二棒狀部。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 所述端子的第二棒狀部被設(shè)置多個,所述平板部的插入孔是通過在所述平板部的長度方向上排列多個形成為在所述平板部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細長孔而形成,在所述平板部的各細長孔中分別插入有規(guī)定根數(shù)的所述第二棒狀部。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 所述端子的第二棒狀部被設(shè)置多個,所述平板部的插入孔是通過在所述平板部的寬度方向上排列多個形成為在所述平板部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細長孔而形成,在所述平板部的各細長孔中分別插入有規(guī)定根數(shù)的所述第二棒狀部。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壁部,所述壁部以從所述平板部的表面向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所述壁部設(shè)置成與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側(cè)的表面抵接。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收納部,所述收納部被收納在所述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內(nèi);以及前方停止部,所述前方停止部階梯狀地形成在所述收納部的端部上并與所述連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向所述連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動。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具有卡定部,用于卡定在所述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的內(nèi)壁上。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 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端部上形成有突起部,所述連接器嵌合部具有在所述外殼部件的深度方向上立起的周壁,所述周壁具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的突起部插入孔以及突起部卡合孔,插入到所述突起部插入孔中的所述突起部改變在所述周壁內(nèi)的移動路線而被送入所述突起部卡合孔。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所述周壁的突起部卡合孔設(shè)置在插入到所述周壁的所述突起部插入孔中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突起部在所述周壁內(nèi)的移動路線被改變?yōu)樗鐾鈿げ考牡追较蚝笏鐾黄鸩克凰腿氲奈恢蒙稀?br>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收納部,所述收納部被收納在所述外殼部件的連接器嵌合部內(nèi);以及前方停止部,所述前方停止部階梯狀地形成在所述收納部的端部上并與所述連接器嵌合部抵接,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向所述連接器嵌合部方向移動。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 在所述連接器嵌合部的周壁與被送入所述周壁的所述突起部卡合孔中而使所述突起部卡定在了所述突起部卡合孔中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之間的間隙中插入有插入部件。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與所述插入部件的抵接面及所述插入部件的與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抵接面中的任意一個抵接面上形成有用于卡定在另一個抵接面上的卡定部。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 所述插入部件由彈性材料形成。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在所述插入部件的位于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側(cè)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卡定部,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位于所述外殼部件外側(cè)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卡合固定所述插入部件的所述卡定部的卡合部。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 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設(shè)置有卡定部,在所述外殼部件上設(shè)置有卡合部,通過使所述外殼部件的卡合部與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卡定部卡合,從而限制所述端子向所述第一棒狀部在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
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以在厚度方向上被貫穿的方式設(shè)置有所述插入孔,并且所述平板部以在與所述第一棒狀部向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二部件的卡定部設(shè)置在所述平板部的長邊方向的至少一端上。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具有壁部,所述壁部以從所述平板部的表面向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以與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位于所述外殼部件內(nèi)側(cè)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設(shè)置所述壁部。
20.一種電子單元,具有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以及具有該外殼的電子單元。該帶有電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用外殼包括形成有連接器嵌合部的外殼部件;以及收納在外殼部件中、且安裝在連接器嵌合部上用于將連接對象側(cè)連接器與電路基板電連接的連接部件。其中,連接部件包括具有第一棒狀部及第二棒狀部的端子;保持第一棒狀部并安裝在連接器嵌合部上從而固定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件;以及保持第二棒狀部并安裝在外殼部件上從而限制端子在第一棒狀部向外殼部件內(nèi)延伸的方向上移動的第二固定部件。
文檔編號H01R12/51GK102318453SQ20098010293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1月24日
發(fā)明者安保次雄, 島沢勝次, 武藤智彥, 田中義和 申請人:三菱電線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宣化县| 两当县| 尉氏县| 四川省| 伊吾县| 安陆市| 香格里拉县| 克东县| 德江县| 保德县| 东港市| 玉林市| 武陟县| 巩义市| 松阳县| 定襄县| 阳东县| 忻州市| 威海市| 泽州县| 吴川市| 高尔夫| 德安县| 惠来县| 资中县| 南宫市| 上杭县| 水富县| 桐梓县| 藁城市| 永和县| 邮箱| 卓尼县| 定日县| 宾阳县| 东丽区| 呼玛县| 西宁市| 深水埗区| 河源市|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