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與連接器有關(guān),特別有關(guān)于USB的母頭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通用串行總線(USB,Universal Serial Bus)為英特爾(Intel)公司與微 軟(Microsoft)公司倡導發(fā)起的一種傳輸接口,因其可支持熱插拔(即,隨插即用, Plug-and-Play)功能,故目前已成為個人計算機外設產(chǎn)品中最為廣泛使用的傳輸接口。并 且,發(fā)展迄今,USB已經(jīng)歷了 USB1. 0 (低速模式,傳輸速率為1. 5Mbps)、USB1. 1 (全速模式, 傳輸速率為12Mbps)及USB2. 0(高速模式,傳輸速率為480Mbps)等三個版本。然而隨著電子產(chǎn)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即便是USB2. 0的高速傳輸速率,也漸漸難以滿足 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因此,為更進一步提高USB的傳輸速率,便推出了 USB3. 0版本。USB3. 0 的傳輸接口主要以USB2. 0的四線結(jié)構(gòu)為基礎(chǔ)(電源線、接地線及兩對數(shù)據(jù)線),在其上增加 兩個數(shù)據(jù)輸出線、兩個數(shù)據(jù)輸入線及接地線。其中,新增的四條數(shù)據(jù)傳輸線還可雙向同時傳 輸,借以通過上述九線共同組成USB3. 0傳輸接口的架構(gòu),從而使USB3. 0的傳輸速率能夠達 到5Gbps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自USB發(fā)展以來,因其可隨插即用的特性及日益提高的傳輸速率, 許多計算機的外接式電子裝置都采用USB作為傳輸接口。例如外接式光驅(qū)、外接式硬盤 及外接式的固態(tài)硬盤(SSD,Solid State Disk)等。然而,當USB發(fā)展到3. 0版本之后,其 傳輸速率已可與串行高技術(shù)配置(SATA,Serial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最高傳 輸速率 1. 5Gbps)、外部串行高技術(shù)配置(eSATA,External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最高傳輸速率3Gbps)及火線(Fireware ;IEEE 1394,最高傳輸速率3. 2Gbps) 等傳輸接口并提而論。因此,暫且不論USB可隨插即用的便利性,即有人提出將原為外接式 電子裝置而設計的USB傳輸接口,移做計算機內(nèi)部裝置連接使用的概念。但是,若直接以目前市售的USB3. 0母頭連接器作為計算機內(nèi)部使用的USB母頭連 接器,則會浪費無謂的成本及計算機主機板的配置空間。因此,如何以最簡潔的方式,實現(xiàn) 最高效益的運用,即為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所努力研究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nèi)置式USB3. 0母頭連接器,可供計算機的 USB設備在內(nèi)部插接使用,并可節(jié)省制作成本及計算機主機板的配置空間。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種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焊接于計算 機內(nèi)部的主機板上,供計算機的USB設備在內(nèi)部插接使用,所述連接器包含絕緣本體,具有前端面及后端面,該前端面向內(nèi)凹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通槽;兩個或兩個以上電路板,分別懸置于所述通槽的其中之一內(nèi),該電路板具有相對 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且在該第一端面接近該前端面的前緣部位布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 金手指;[0010]兩組或兩組以上連接端子,分別對應至所述電路板,每組該連接端子的一端具有 連接部,該連接部連接于該電路板的該第二端面上遠離前緣部位的后緣部位,并且電性連 接至該第一端面上的金手指;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組導電端子,分別設置于所述通槽的其中之一內(nèi),每組該導電端 子的一端具有導接部,該導接部位于該第一端面前緣部位的金手指的后方。如上所述,其中各該通槽分別與一組該導電端子共同構(gòu)成USB2.0的傳輸接口。如上所述,其中各該通槽分別與一片該電路板上的該兩個或兩個以上金手指、一 組該連接端子及一組該導電端子共同構(gòu)成USB3. 0的傳輸接口。如上所述,其中該絕緣本體還具有底面,該底面兩側(cè)朝下凸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 固定部,以將該絕緣本體固接于該主機板上。如上所述,其中每組該連接端子在遠離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焊接部,每 組該導電端子在遠離所述導接部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焊接部。如上所述,其中所述連接部與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間具有第一彎折處,所述導接部 與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間具有第二彎折處;該第一焊接部及該第二焊接部分別朝下彎折延 伸,并伸出于該絕緣本體的底面,與該固定部呈平行排列,以焊接于該主機板上。如上所述,其中所述絕緣本體的后端面朝外凸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固定部,以將 所述絕緣本體固接于所述主機板上。如上所述,其中每組該連接端子在遠離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焊接部,每 組該導電端子在遠離所述導接部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 分別自所述連接部及導接部向后直線延伸,并伸出于所述絕緣本體的后端面,與所述固定 部呈平行排列,以焊接于所述主機板上。如上所述,其中所述絕緣本體的后端面上設置有傾斜部。如上所述,其中所述電路板上的金手指的數(shù)量為五片,每組該連接端子的端子數(shù) 為五根,每組該導電端子的端子數(shù)為四根。由以上技術(shù)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shù)所產(chǎn)生的效果在于, USB3. 0母頭連接器在計算機內(nèi)部使用時,不必考慮外部使用時會受到的外在因素干擾,如 此一來,不需設置金屬的外殼來提供金屬屏蔽作用,節(jié)省成本,可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費。 而且,通過堆疊的手法,在單一絕緣本體上規(guī)劃出兩組或兩組以上可供USB設備分別插接 使用的USB3. 0插槽,也節(jié)省了計算機內(nèi)部主機板上有限且寶貴的配置空間。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立體透視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沿圖2中A-A線的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又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再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USB3. 0母頭連接器[0030]10絕緣本體102后端面104傾斜部2電路板202 第二端面22連接端子222第一焊接部23導電端子232第二焊接部3固定部
101前端面 103底面 11通槽 201第一端面 21金手指 221連接部 223第一彎折部 231導接部 233第二彎折部 4主機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夠更加詳盡的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點與技術(shù)內(nèi)容,請參閱以下所述說明及附 圖,然而所附附圖僅供參考說明用,并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請參閱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立體透視圖,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置式 USB3. 0母頭連接器1 (下面將簡稱該連接器1)主要包括絕緣本體10、兩個或兩個以上電 路板2、兩組或兩組以上連接端子22及兩組或兩組以上導電端子23。該絕緣本體10具有 前端面101及后端面102,自該前端面101向內(nèi)凹設兩個或兩個以上通槽11,較佳地,所述 通槽11上下堆疊成型。其中每一個該通槽11對應一個該電路板2、一組連接端子22及一 組導電端子23,如此,單一通槽11構(gòu)成一個USB2. 0或USB3. 0的插槽。請同時參閱圖2,為 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主視圖,本實用新型的附圖中,所述通槽11的數(shù)量以二組為 例,該連接器1通過所述通槽11,插接兩組使用USB2. 0傳輸接口或USB3. 0傳輸接口的USB 設備(圖中未標示出),但并不以此為限。該電路板2懸置于該通槽11內(nèi),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端面201及第二端面202, 該第一端面201在接近該絕緣本體10的前端面101的前緣部位布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金 手指21,其中所述金手指21的數(shù)量為五片。每組連接端子22的端子數(shù)為五根,所述連接 端子22具有連接部221,所述連接部221電性連接于該電路板2的第二端面202上遠離該 前緣部位的后緣部位,并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一端面201上的金手指21。每組該導電端子23 的端子數(shù)為四根,并且設置于該通槽11之內(nèi)。所述導電端子23的一端具有導接部231,所 述導接部231位于該第一端面201上布設的所述金手指21的后方。其中,所述導接部231 位于該第一端面201下方,并未平貼該第一端面201,因而所述導接部231與所述金手指21 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其中,每一個該通槽11分別與一組該導電端子23共同構(gòu)成USB2. 0 的傳輸接口 ;或者,每一個該通槽11分別與一片該電路板2上的該兩個或兩個以上金手指 21、一組該連接端子22及一組該導電端子23共同構(gòu)成USB3. 0的傳輸接口。請參閱圖3及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沿圖2中A-A線的剖示圖及另 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剖示示意圖。所述連接端子22在遠離所述連接部221的另一端具有 第一焊接部222,且所述連接部221與所述第一焊接部222之間具有第一彎折部223。所述 第一焊接部222因所述第一彎折部223而朝下彎折延伸,并伸出于所述絕緣本體10的底面 103之外。所述導電端子23在遠離所述導接部231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焊接部232,且所述導接部231與所述第二焊接部232之間具有第二彎折部233。所述第二焊接部232因所述 第二彎折部233而朝下彎折延伸,并伸出于所述絕緣本體10的底面103之外。該絕緣本體10的底面103兩側(cè)朝下凸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固定部3,主要用以將 該連接器1固接于計算機(圖中未標示)內(nèi)部的主機板4上。所述第一焊接部222、第二焊 接部232伸出于所述絕緣本體10的底面103,與所述固定部3呈平行排列,借以,將所述第 一焊接部222、第二焊接部232焊接于所述主機板4上,使所述連接器1與所述主機板4呈 電性連接。其中較佳地,所述連接端子22及所述導電端子23呈現(xiàn)約90度的彎曲狀態(tài),借 以,當所述第一焊接部222、第二焊接部232垂直焊接于該主機板4上,且所述固定部3垂直 固接于該主機板4上時,所述通槽11的開口方向水平朝前,所述USB設備得以自該連接器 1的前方水平插入所述通槽11內(nèi),但對此不加以限定。圖5為本實用新型又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剖示示意圖,如圖5所示,該絕緣本體10 的后端面102上,還朝內(nèi)設置有傾斜部104,主要壓縮該絕緣本體10的體積,進而達到節(jié)省 該主機板4上固有的配置空間的目的。圖6為本實用新型再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剖示示意 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端子22及所述導電端子23呈現(xiàn)直條狀,其上不具有所述第一 彎折部223、第二彎折部233,因而不呈彎曲狀態(tài)。所述第一焊接部222、第二焊接部232分 別自所述連接部221及所述導接部231向后直線延伸,并且伸出于該絕緣本體10的后端面 102之外。所述固定部3則自該絕緣本體10的后端面102朝外凸設,所述第一焊接部222、 第二焊接部232與所述固定部3呈平行排列。當所述第一焊接部222、第二焊接部232垂直 焊接于該主機板4上,而所述固定部3垂直固接于該主機板4上時,所述通槽11的開口垂 直朝上(即,該前端面101朝上),所述USB設備得以自該連接器1的上方垂直插入所述通 槽11內(nèi)。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器1使用于計算機內(nèi)部,因此,不必考慮外部使用時會受到 的外在因素干擾(例如電磁干擾)。因此,在本實用新型中不需再增設置金屬的外殼,借由 包覆于該絕緣本體10的外緣來提供金屬屏蔽的作用,如此,可在制造時省去不必要的成本 花費。而且,該絕緣本體10通過堆疊的手法,向內(nèi)凹設兩個或兩個以上該通槽11,借以規(guī)劃 出兩組或兩組以上可供所述USB設備插接的USB3. 0插槽,如此一來也節(jié)省了該主機板4上 有限且寶貴的配置空間。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具體說明,非用以局限本實用新型的 保護范圍,其它任何等效變換均同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一種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焊接于計算機內(nèi)部的主機板上,供計算機的USB設備在內(nèi)部插接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包含絕緣本體,具有前端面及后端面,該前端面向內(nèi)凹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通槽;兩個或兩個以上電路板,分別懸置于所述通槽的其中之一內(nèi),該電路板具有相對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且在該第一端面接近該前端面的前緣部位布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金手指;兩組或兩組以上連接端子,分別對應至所述電路板,每組該連接端子的一端具有連接部,該連接部連接于該電路板的第二端面上遠離前緣部位的后緣部位,并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一端面上的金手指;及兩組或兩組以上導電端子,分別設置于所述通槽的其中之一內(nèi),每組該導電端子的一端具有導接部,該導接部位于該第一端面前緣部位的所述金手指的后方。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該通槽分別與一組 該導電端子共同構(gòu)成USB2. 0的傳輸接口。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該通槽分別與一 片該電路板上的該兩個或兩個以上金手指、一組該連接端子及一組該導電端子共同構(gòu)成 USB3.0的傳輸接口。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還具有 底面,該底面兩側(cè)朝下凸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固定部,以將所述絕緣本體固接于所述主機 板上。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組所述連接端子在 遠離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焊接部;每組所述導電端子在遠離所述導接部的另一端 具有第二焊接部。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與所述第 一焊接部之間具有第一彎折處,所述導接部與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間具有第二彎折處;該第 一焊接部及該第二焊接部分別朝下彎折延伸,并伸出于所述絕緣本體的底面,與所述固定 部呈平行排列,以焊接于所述主機板上。
7.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的后端 面朝外凸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固定部,以將所述絕緣本體固接于所述主機板上。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組所述連接端子 在遠離所述連接部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焊接部,每組所述導電端子在遠離所述導接部的另一 端具有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分別自所述連接部及導接部向后直線延 伸,并伸出于所述絕緣本體的后端面,與所述固定部呈平行排列,以焊接于所述主機板上。
9.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的后端 面上設置有傾斜部。
10.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路板上的金手 指的數(shù)量為五片,每組該連接端子的端子數(shù)為五根,每組該導電端子的端子數(shù)為四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nèi)置式USB3.0母頭連接器,設置于計算機內(nèi)部的主機板上。該連接器主要具有絕緣本體,其前端面向內(nèi)凹設兩個或兩個以上通槽;兩個或兩個以上電路板,分別懸置于通槽中,具有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且第一端面前緣部位布設兩個或兩個以上金手指;兩組或兩組以上連接端子,每組連接端子的一端分別連接于電路板的第二端面后緣部位,并電性連接至第一端面上的金手指;及,兩組或兩組以上導電端子,每組導電端子分別設置于通槽內(nèi),其一端具有導接部,位于電路板第一端面前緣部位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金手指后方。借以,在單一絕緣本體上堆疊構(gòu)成兩組或兩組以上可供計算機的USB設備在內(nèi)部插接使用的USB3.0插槽。
文檔編號H01R13/66GK201663263SQ20102015318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4月2日
發(fā)明者張乃千 申請人:張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