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池蓋鎖緊結構以及便攜式移動終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池蓋鎖緊結構以及設有該電池蓋鎖緊 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手機、掌上電腦等便攜式移動終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 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通信工具。電池是便攜式移動終端上的電源,為了保證電池可靠的固定于機殼上的電池倉 內,現有技術中在電池倉周圍的機殼上設置了與機殼之間為可拆卸連接的電池蓋,電池蓋 與機殼之間通常通過卡扣配合結構形成可拆卸連接。本發(fā)明人在實現本發(fā)明的過程中發(fā)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由于卡扣配合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拆卸簡便的特點,稍微往安裝電池蓋時所 施力的方向的反方向用力,便可以將電池蓋從機殼上拆卸下來,所以在使用便攜式移動終 端的過程中容易在無意間將電池蓋碰掉,尤其對于比較愛玩手機的年輕人(特別是兒童) 使用便攜式移動終端的過程中電池蓋易被無意間打開,而導致電池因為沒有電池蓋的阻擋 而易從電池倉內脫出,電池從電池倉內脫出之后,便攜式移動終端內的電子器件便會因為 掉電而停止工作,從而影響便攜式移動終端的正常使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池蓋鎖緊結構以及設有該電池蓋鎖緊結構的便攜式 移動終端,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電池蓋易被無意間打開的技術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該電池蓋鎖緊結構,包括開設于電池蓋上的通孔、貫穿所述通孔的卡固件、設置于 所述卡固件上以及機殼上的扣位鎖定結構,所述扣位鎖定結構可將所述卡固件,并通過所 述卡固件將所述電池蓋鎖定于所述機殼上。該便攜式移動終端,包括開設有電池倉的機殼、罩設于所述電池倉上且與所述機 殼之間為可拆卸連接的電池蓋以及上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蓋鎖緊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所提供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優(yōu)
點·由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池蓋上開設有通孔,貫穿通孔的卡固件上以及機殼上設置 有扣位鎖定結構,扣位鎖定結構可將卡固件,并通過卡固件將電池蓋鎖定于機殼上,在扣位 鎖定結構以及卡固件的作用下,電池蓋被可靠的鎖定在了機殼上,要將電池蓋從機殼上拆 卸下來,首先需要解除扣位鎖定結構對卡固件的鎖定或者解除扣位鎖定結構對卡固件的鎖 定之后再拿走卡固件,然后,才能將電池蓋從機殼上拆卸下來,而要解除扣位鎖定結構的鎖 定在無意間是難以實現的,進而在無意間也是無法將電池蓋從機殼上拆卸下來的,所以解 決了現有技術存在電池蓋易被無意間打開的技術問題。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 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 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 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設置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蓋鎖緊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圖1沿A-A線的剖視示意圖3為圖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4為圖1所示便攜式移動終端的后視示意圖5為圖1所示便攜式移動終端的右視示意圖6為設置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提供的卡固件的電池蓋的主視示意圖7為圖6所示電池蓋沿C-C線的剖視示意圖8為圖7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圖9為圖6所示電池蓋的后視示意圖10為圖6所示電池蓋的右視示意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卡固件的主視示意圖12為圖11沿E-E線的剖視示意圖13為圖11所示卡固件的仰視示意圖14為圖11所示卡固件的后視示意圖15為圖11所示卡固件的左視示意圖16為設置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蓋鎖緊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中卡固
件與機殼、電池蓋之間的連接關系的示意圖;圖17為圖16沿F-F線的剖視示意圖;圖18為圖17中G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 他實施例,都涉及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能夠避免電池蓋隨意從機殼上脫 落的電池蓋鎖緊結構以及設有該電池蓋鎖緊結構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蓋鎖緊結構,包括開設于如圖 4和圖5所示電池蓋1上如圖6所示的通孔2、貫穿通孔2如圖7、圖8或圖11所示的卡固 件3、設置于如圖12、圖13、圖14或圖15所示卡固件3上以及如圖16所示機殼4上如圖 17和圖18所示的扣位鎖定結構5,扣位鎖定結構5可將卡固件3,并通過卡固件3將如圖9 和圖10所示電池蓋1鎖定于機殼4上。
由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池蓋1上開設有如圖3所示通孔2,貫穿通孔2的如圖2所 示卡固件3上以及如圖1所示機殼4上設置有如圖17和圖18所示的扣位鎖定結構5,扣位 鎖定結構5可將卡固件3,并通過卡固件3將電池蓋1鎖定于機殼4上,在扣位鎖定結構5 以及卡固件3的作用下,電池蓋1被可靠的鎖定在了機殼4上,要將電池蓋1從機殼4上拆 卸下來,首先需要解除扣位鎖定結構5對卡固件3的鎖定或者解除扣位鎖定結構5對卡固 件3的鎖定之后再拿走卡固件3,然后,才能將電池蓋1從機殼4上拆卸下來,而要解除扣位 鎖定結構5的鎖定在無意間是難以實現的,進而在無意間也是無法將電池蓋1從機殼4上 拆卸下來的,所以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電池蓋1易被無意間打開的技術問題。本實施例中如圖17和圖18所示扣位鎖定結構5包括開設于機殼4上的如圖3所 示的定位孔6,定位孔6以及通孔2的形狀與卡固件3遠離電池蓋1的部分的橫截面相適 配; 如圖11、圖12和圖13所示,卡固件3包括彼此相連的頭部31、連接部32以及扣 位部33,其中頭部31呈盤狀,其徑向尺寸大于通孔2內徑尺寸,且頭部31抵壓于通孔2周邊的 電池蓋1遠離機殼4的一側上;如圖15所示連接部32呈柱狀或管狀,其一端與如圖14所示頭部31相連,另一端 穿過通孔2以及定位孔6且與扣位部33相連,且連接部32可繞定位孔6以及通孔2的軸 心線轉動;扣位部33與定位孔6周圍的機殼4遠離電池蓋1的一側相抵靠??ü碳?通過與定位孔6周圍機殼4之間的配合可以將電池蓋1鎖定于機殼4上。卡固件3在的頭部31以及扣位部33分別對機殼4以及電池蓋1施加抵壓力,而 頭部31又通過連接部32與扣位部33相連接,所以機殼4以及電池蓋1可以被卡固件3卡 在一起,進而形成了如圖18所示的扣位鎖定結構5,若想將電池蓋1從機殼4上拆卸下來, 則需要將扣位部33以及連接部32從定位孔6抽出。定位孔6以及通孔2的形狀與卡固件3遠離電池蓋1的部分的橫截面相適配時, 可以采用插接的方式將卡固件3遠離電池蓋1的部分嵌入定位孔6以及通孔2,然后再繞定 位孔6以及通孔2的軸心線轉動卡固件3,使得卡固件3的扣位部33與定位孔6周圍的機 殼4遠離電池蓋1的一側相抵靠,從而使得扣位部33對機殼4以及電池蓋1施加抵壓力。如圖11、圖12和圖13所示,本實施例中卡固件3也可以使用具有彈性的材料制 成,卡固件3彈性變形嵌于通孔2以及定位孔6內,然后拆卸卡固件3時,也使用使卡固件3 發(fā)生彈性變形的方式將卡固件3從定位孔6內抽出。當然,本實例中卡固件3也可以為螺 釘或螺栓,通孔2也可以為螺孔,這樣電池蓋1可以通過卡固件3與通孔2構成的螺紋連接 結構固定于機殼4上。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通孔2周邊的電池蓋1上遠離機殼4的一側還開設有凹 臺7,凹臺7上開設有滑動槽8,頭部31上還固設有限位柱9,限位柱9嵌于滑動槽8內,且 限位柱9可沿滑動槽8繞卡固件3的頭部31的軸心線轉動??ü碳?的頭部31嵌入凹臺7時,外形上看整個電池蓋1看起來更為簡潔、美觀, 拿在手上手感也比較好,滑動槽8與限位柱9的配合使得卡固件3在凹臺7內滑動時,滑動 的方向是連續(xù)并一致的,進而便于快速安裝和拆卸卡固件3。
如圖9、圖11和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卡固件3的頭部31遠離機殼4的一側還開 設有凹槽10,凹槽10沿卡固件3的頭部31的徑向方向延伸;和/或;連接部32上還固設有呈環(huán)狀的防脫環(huán)15,防脫環(huán)15與電池蓋1接近機殼4的一 側相抵靠;和/或;連接部32呈柱狀,且為空心結構;和/或,通孔2周圍的電池蓋1上遠離機殼4的一側還設置有用于指示卡固件3的轉動方 向如圖9所示的標記16。沿著標記16所指示的方向,通過扳轉凹槽10可以撥動卡固件3的頭部31以及整 個卡固件3轉動,從而將卡固件3的扣位部33轉動至與定位孔6周圍的機殼4遠離電池蓋 1的一側相抵靠的位置。本實施例中可以將凹槽10的尺寸設計的與成年人的拇指的指甲相 適應,這樣,成年人人手的指甲插入凹槽10時,便可以轉動卡固件3,從而將卡固件3轉動至 所需位置。標記16的指示作用可以提高安裝的效率以及準確性。連接部32呈柱狀,且為空心結構,或者,連接部32呈管狀時,不僅重量輕、節(jié)省材 料,而且連接部32彈性好,扣位部33嵌于通孔2以及定位孔6內時容易發(fā)生彈性變形,嵌 入操作更為簡單、省力。本實施例中連接部32呈圓柱狀,扣位部33與連接部32相固連,且扣位部33的最 大延伸方向與連接部32的軸向方向相垂直??畚徊?3從通孔2插入定位孔6之后,轉動卡固件3的頭部31使得扣位部33遠 離通孔2以及定位孔6上與扣位部33相適配的位置,然后,機殼4便可以將扣位部33卡住, 避免卡固件3松脫。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通孔2以及如圖3所示定位孔6位置相對,且均包括呈圓 孔形且與連接部32的橫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圓孔部11以及位于圓孔部11邊沿處且與扣位 部33的橫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凹口部12,凹口部12與圓孔部11相連通。圓孔部11方便了卡固件3的連接部32沿其軸心線在通孔2以及定位孔6內轉動, 凹口部12方便了扣位部33插入于通孔2以及定位孔6內,進而方便了卡固件3的安裝。本 實施例中定位孔6的形狀優(yōu)選為與通孔2形狀相同或相似,這樣,也可以起到方便卡固件3 嵌于并能較好的將卡固件3卡固住的目的。如圖11、圖12和圖13所示,本實施例中扣位部33接近電池蓋1的一側上以及機 殼4上還設置有如圖18所示卡扣配合結構13,卡扣配合結構13可在如圖17或18所示扣 位鎖定結構5將卡固件3,并通過卡固件3將電池蓋1鎖定于機殼4上時避免扣位部33沿 連接部的軸心線的方向相對于通孔2轉動。由于當扣位部33轉動至與定位孔6以及通孔2上的圓孔部11位置相對的位置時, 扣位部33極易從圓孔部11以及定位孔6脫出而導致扣位鎖定結構5失效??叟浜辖Y構 13的作用在于避免扣位部33沿連接部的軸心線的方向相對于通孔2轉動,并轉動至與定位 孔6以及通孔2上的圓孔部11位置相對的位置,進而保證扣位鎖定結構5對卡固件3以及 電池蓋1的可靠鎖定。如圖17和圖18所示,本實施例中卡扣配合結構13包括設置于扣位部33接近電 池蓋1的一側且呈內凹形的凹入部分131或凸出部分132以及設置于定位孔6周圍的機殼 4上遠離電池蓋1的邊沿處的凸出部分132或凹入部分131,凸出部分132與凹入部分131相適配。凸出部分132與凹入部分131所形成的卡扣配合結構13,在凸出部分132嵌入凹 入部分131時,會發(fā)生振動以及聲響,從而對轉動卡固件3頭部31的用戶可以起到提示作 用,提示用戶卡固件3已經轉動到了合適的位置。本實施例中定位孔6周圍的機殼4上遠離電池蓋1的邊沿處還固設有如圖16所 示止位柱14,止位柱14與扣位部33相抵靠。止位柱14可以避免用戶轉動卡固件3的過程中用力過大而導致卡固件3轉動至 脫出通孔2以及定位孔6的位置。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便攜式移動終端,包括開設有電池倉的 如圖4和圖5所示的機殼4、罩設于電池倉上且與機殼4之間為可拆卸連接的電池蓋1以及 上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蓋鎖緊結構。由于本發(fā)明實施例便攜式移動終端與上述本發(fā)明任一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蓋鎖 緊結構具有相同的技術特征,所以也能產生相同的技術效果,解決相同的技術問題,此處不 再重復闡述。本實施例中如圖4和圖5所示機殼4可以由多個組成部分組合裝配而成,當然,機 殼4也可以為由多個組成部分構成的一體式結構。當然,上述本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蓋鎖緊結構也可以應用于固定電池蓋1之外的 其他零部件,也可以應用于便攜式移動終端之外的其他電子設備上。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 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池蓋鎖緊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開設于電池蓋上的通孔、貫穿所述通孔的 卡固件、設置于所述卡固件上以及機殼上的扣位鎖定結構,所述扣位鎖定結構可將所述卡 固件,并通過所述卡固件將所述電池蓋鎖定于所述機殼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蓋鎖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位鎖定結構包括開設 于所述機殼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通孔的形狀與所述卡固件遠離電池蓋的部分 的橫截面相適配;所述卡固件包括彼此相連的頭部、連接部以及扣位部,其中所述頭部呈盤狀,其徑向尺寸大于所述通孔內徑尺寸,且所述頭部抵壓于所述通孔周 邊的所述電池蓋遠離所述機殼的一側上;所述連接部呈柱狀或管狀,其一端與所述頭部相連,另一端穿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定 位孔且與所述扣位部相連,且所述連接部可繞所述定位孔以及所述通孔的軸心線轉動; 所述扣位部與所述定位孔周圍的所述機殼遠離所述電池蓋的一側相抵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蓋鎖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周邊的所述電池蓋 上遠離所述機殼的一側還開設有凹臺,所述凹臺上開設有滑動槽,所述頭部上還固設有限 位柱,所述限位柱嵌于所述滑動槽內,且所述限位柱可沿所述滑動槽繞所述卡固件的所述 頭部的軸心線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蓋鎖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件的所述頭部遠離所述機殼的一側還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卡固件的所述頭部的徑向方向延伸;和/pt/ · 'τΛ ,所述連接部上還固設有呈環(huán)狀的防脫環(huán),所述防脫環(huán)與所述電池蓋接近所述機殼的一 側相抵靠;和/或;所述連接部呈柱狀,且為空心結構;和/或,所述通孔周圍的所述電池蓋上遠離所述機殼的一側還設置有用于指示所述卡固件的 轉動方向的標記。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蓋鎖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呈圓柱狀,所述 扣位部與所述連接部相固連,且所述扣位部的最大延伸方向與所述連接部的軸向方向相垂直。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蓋鎖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定位孔位 置相對,且均包括呈圓孔形且與所述連接部的橫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圓孔部以及位于所述圓 孔部邊沿處且與所述扣位部的橫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凹口部,所述凹口部與所述圓孔部相連ο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蓋鎖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位部接近所述電池蓋 的一側上以及所述機殼上還設置有卡扣配合結構,所述卡扣配合結構可在所述扣位鎖定結 構將所述卡固件,并通過所述卡固件將所述電池蓋鎖定于所述機殼上時避免所述扣位部沿 所述連接部的軸心線的方向相對于所述通孔轉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池蓋鎖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配合結構包括設置 于所述扣位部接近所述電池蓋的一側且呈內凹形的凹入部分或凸出部分以及設置于所述 定位孔周圍的所述機殼上遠離所述電池蓋的邊沿處的凸出部分或凹入部分,所述凸出部分 與所述凹入部分相適配。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蓋鎖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周圍的所述機殼 上遠離所述電池蓋的邊沿處還固設有止位柱,所述止位柱與所述扣位部相抵靠。
10.一種便攜式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開設有電池倉的機殼、罩設于所述電池倉 上且與所述機殼之間為可拆卸連接的電池蓋以及上述權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電池蓋鎖 緊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電池蓋鎖緊結構以及便攜式移動終端,涉及機械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電池蓋易被無意間打開的技術問題。該電池蓋鎖緊結構,包括開設于電池蓋上的通孔、貫穿通孔的卡固件、設置于卡固件上以及機殼上的扣位鎖定結構,扣位鎖定結構可將卡固件,并通過卡固件將電池蓋鎖定于機殼上。該便攜式移動終端,包括開設有電池倉的機殼、罩設于電池倉上且與機殼之間為可拆卸連接的電池蓋以及上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電池蓋鎖緊結構。本發(fā)明應用于鎖緊電池蓋。
文檔編號H01M2/10GK102104127SQ20111004251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2月22日
發(fā)明者馬成麗 申請人: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