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柄式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手柄式連接器,被用于例如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友好型汽車(eco-friendly cars),特別是有可能用于在傳輸大容量電力時所使用的電力電氣配線的手柄式連接器。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連接器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例如,在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等中, 對于在連接像馬達與變換器之間或變換器與電池之間那樣的連接機器之間并在傳輸大容量的電力時所使用的電力電氣配線,在其一端側具備例如被分割為兩部分的連接器,該連接器被分為具備陽端子和容納該陽端子的第一終端殼體的陽側連接器部、和具備與上述陽端子連接的陰端子和容納該陰端子的第二終端殼體的陰側連接器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 1)。在該連接器中,為了容易裝卸(使其處于嵌合狀態(tài)及非嵌合狀態(tài))兩個連接器部 (陽側連接器部及陰側連接器部),經(jīng)常附加手柄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3)。然而,近年來,雖然這種生態(tài)環(huán)境友好型汽車以提高節(jié)能的性能為目的,在所有的零部件中實現(xiàn)輕型化,但在實現(xiàn)輕型化方面的有效手段之一與實現(xiàn)小型化的目的相抵觸。因此,作為公知技術存在例如像專利文獻4那樣的技術。專利文獻4所公開的技術如下在連接從車輛驅動用的馬達引出的多相導電部件的連接端子、和從驅動馬達的變換器引出的多相電力線電纜的連接端子的電連接結構中, 將導電性部件的各相的連接端子和所對應的電力線電纜的各相的連接端子重疊,并且在連接端子的與重疊面相反側的面上配置絕緣部件,將這些重疊的各相的連接端子與絕緣部件用設于貫穿這些部件的位置上的簡單的螺栓在重疊方向上緊固固定。S卩,專利文獻4的技術(以下,將涉及該技術的電連接結構稱為“層疊型連接結構”)是用簡單的螺栓在重疊方向緊固,將連接端子的重疊面即連接端子彼此的接點多點地一并夾住,從而在接點固定連接端子彼此進行電連接的連接結構,這樣的結構與例如專利文獻1那樣的技術相比,在易于實現(xiàn)小型化這一方面有效。于是,本發(fā)明的發(fā)明者考慮了以下結構作為應用了專利文獻4的技術的手柄式連接器,使在層疊型連接結構中需要的“操作為了固定各接點而對各接點施加規(guī)定的按壓力用的螺栓等連接部件(就專利文獻4而言,為符號18表示的螺栓)的連接部件操作機構” 和手柄結構的轉動手柄的轉動聯(lián)動的結構。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的發(fā)明者們考慮了以下的手柄式連接器為了實現(xiàn)連接部件操作機構中的連接部件的操作和轉動手柄的轉動操作的聯(lián)動,以夾住終端殼體的兩側方的方式設置大致二字狀的轉動手柄,在該轉動手柄的轉動軸上固定連接部件,并將連接部件構成為與轉動手柄一體地轉動,并且在連接部件上形成陽螺紋,使該陽螺紋與形成于終端殼體上的陰螺紋進行螺紋結合,通過使轉動手柄轉動,從而使陽螺紋與陰螺紋螺紋結合而將連接部件壓入到終端殼體內,用壓入到終端殼體內的連接部件對各接點施加按壓力。
在該手柄式連接器中,通過在使轉動手柄轉動后進行鎖定,從而能夠以對各接點施加按壓力的狀態(tài)保持連接部件。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9-070754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第3070460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第4075333號公報專利文獻4 日本專利第4037199號公報然而,在手柄式連接器中,通常情況下,轉動手柄設置在終端殼體(第一終端殼體以及第二終端殼體)的外部,因此在其它部件等碰撞在手柄式連接部件上的情況下,存在轉動手柄破損的可能性。因此,在手柄式連接器中,要求即使轉動手柄破損也能夠保證在接點部分的通電。特別是,在應用于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上的手柄式連接器中,還存在若接點部分的通電被切斷則車輛不可能行駛的情況,因此即使例如轉動手柄破損,也必須保證接點部分的通電。然而,在上述手柄式連接器中,轉動手柄破損的情況下,連接部件僅通過形成于連接部件上的陽螺紋與終端殼體的陰螺紋進行螺紋結合而被保持在終端殼體上。因此,由于車輛特有的振動等,該螺紋結合松弛,最壞的情況還有可能導致連接部件從殼體脫落,存在無法充分保證接點部分的通電之類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的技術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具備通過將一個連接部件在重疊方向上緊固,將連接端子的重疊面的連接端子彼此的接點多點地一并夾入,從而將連接端子彼此在接點上固定使其電連接的層疊型連接結構的手柄式連接器中, 即使轉動手柄破損也能夠保證在接點中的通電的手柄式連接器。本發(fā)明是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柄式連接器,具備第一連接器部,該第一連接器部具有排列并容納有多個第一連接端子的第一終端殼體;第二連接器部,該第二連接器部具有排列并容納有多個第二連接端子的第二終端殼體;以及排列并容納在上述第一終端殼體內的多個絕緣板,并具有如下的層疊型連接結構若使上述第一終端殼體與上述第二終端殼體嵌合,則上述多個第一連接端子的各個連接端子與上述多個第二連接端子的各個連接端子成對地面對,并且成為上述絕緣板和上述第一連接端子及上述第二連接端子交替配置的層疊狀態(tài),而且,手柄式連接器包含連接部件,該連接部件配備在上述第一連接器部上,通過用頭部按壓鄰接的上述絕緣板,從而將上述第一連接端子及上述第二連接端子在各接點進行固定使其電連接;以及手柄結構,該手柄結構具有以夾住上述第一終端殼體或上述第二終端殼體的任意一方的兩側方的方式設置且可轉動地軸支撐在上述第一終端殼體或上述第二終端殼體上的轉動手柄,上述手柄式連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手柄結構具備連接部件操作機構,該連接部件操作機構用于通過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從而操作上述連接部件并上述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或者解除該按壓力的施加,上述連接部件操作機構具有在對上述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時,即使在上述轉動手柄全部沒有的情況下也保持對上述各接點施加的按壓力,并維持上述第一連接端子和上述第二連接端子的電連接的接點保持單元。
優(yōu)選上述連接部件操作機構具有第一卡定部,該第一卡定部由形成于上述連接部件的頭部的突起構成;以及按壓部件,該按壓部件具有與上述轉動手柄一體轉動地設置在上述第二終端殼體內的基部、和由形成于該基部上的突起構成的第二卡定部,在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時,上述第二卡定部抵接上上述第一卡定部,按壓上述連接部件的頭部,從而對上述各接點施加按壓力,上述接點保持單元由按壓部件引導部構成,該按壓部件引導部設置在上述第一終端殼體上,在嵌合了上述兩終端殼體時,引導上述按壓部件并且容納上述按壓部件,而且在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并用上述按壓部件按壓上述連接部件的頭部時, 限制上述按壓部件向與按壓方向相反的方向動作,且保持上述按壓部件。優(yōu)選構成為,將上述第一連接器部設于機器側,并且將上述第二連接器部設于電纜側,通過連接上述第一連接器部和上述第二連接器部,從而將上述機器和上述電纜電連接,上述轉動手柄設置在上述第二終端殼體上。優(yōu)選上述手柄結構還具備殼體裝卸機構,該殼體裝卸機構用于通過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從而將上述第一終端殼體和上述第二終端殼體對合而處于嵌合狀態(tài)、或者將上述第一終端殼體和上述第二終端殼體拉開而解除嵌合狀態(tài),在使上述第一連接器部和上述第二連接器部連接時,首先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利用上述殼體裝卸機構將上述第一終端殼體和上述第二終端殼體對合而處于嵌合狀態(tài)之后,使上述轉動手柄進一步轉動,利用上述連接部件操作機構操作上述連接部件對上述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優(yōu)選上述手柄結構通過使上述轉動手柄從解除位置向一個方向轉動到嵌合位置, 從而利用上述殼體裝卸機構將上述兩終端殼體對合而處于嵌合狀態(tài),而且通過使上述轉動手柄從上述嵌合位置進一步向一個方向轉動到固定位置,從而利用上述連接部件操作機構操作上述連接部件對上述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上述殼體裝卸機構具有滑軸,該滑軸由從上述第一終端殼體的兩側突出地形成的突起構成;滑槽,該滑槽沿著嵌合方向形成于上述第二終端殼體的兩側且對滑軸進行引導;以及第一凸輪槽,該第一凸輪槽形成于上述轉動手柄上,在容納了在上述解除位置插入到上述滑槽中的上述滑軸之后,在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到上述嵌合位置時,在與上述滑槽之間固定上述滑軸,并且將上述第一終端殼體拉入上述第二終端殼體內,從而使上述兩終端殼體嵌合,上述連接部件操作機構還具有第二凸輪槽,該第二凸輪槽與上述第一凸輪槽連續(xù)地形成于上述轉動手柄上,用于維持上述兩終端殼體的嵌合狀態(tài),并且可以使上述轉動手柄從上述嵌合位置轉動到上述固定位置。優(yōu)選在上述第一卡定部及/或上述第二卡定部上形成沿著轉動方向的傾斜部,以便在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時,上述第二卡定部容易抵接上上述第一卡定部,在上述連接部件的頭部形成有限制上述連接部件轉動的轉動限制部,以免上述連接部件伴隨上述按壓部件的轉動而轉動。優(yōu)選上述轉動手柄通過向離開上述第一終端殼體的方向轉動,從而連接上述兩連接器部。優(yōu)選在上述連接部件的頭部與鄰接的上述絕緣板之間設有對上述絕緣板施加規(guī)定的按壓力的彈性部件。本發(fā)明的效果如下。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即使轉動手柄破損也能夠保證在接點中的通電的手柄式連接器。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手柄式連接器的圖,(a)是嵌合兩個連接器部之前的剖視圖,(b)是其立體圖。圖2(a)是表示在圖1的手柄式連接器中嵌合兩個連接器部且使轉動手柄處于固定位置時的剖視圖,(b)是其立體圖。圖3是表示圖1的手柄式連接器中的第一連接器部的圖,(a)是主視圖,(b)是立體圖。圖4是表示圖3的第一連接器部的第一連接端子的圖,(a)是側視圖,(b)是俯視圖。圖5是說明圖3的第一連接器部的組裝順序的圖。圖6(a) (d)是說明圖3的第一連接器部的組裝順序的圖。圖7是表示圖1的手柄式連接器中的第二連接器部的圖,(a)是主視圖,(b)是立體圖。圖8是表示圖7的第二連接器部的第二連接端子的圖,(a)是側視圖,(b)是仰視圖。圖9是表示圖7的第二連接器部的第二連接端子的圖,(a)是側視圖,(b)是俯視圖。圖10(a)是表示使轉動手柄處于解除位置,將滑軸容納在第一凸輪槽時的側視圖,(b)是其10B-10B線剖視圖,(c)是其10C-10C線剖視圖,(d)是表示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11 (a)是使轉動手柄處于嵌合位置時的側視圖,(b)是其11B-11B線剖視圖,(c) 是其11C-11C線剖視圖,(d)是表示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12(a)是使轉動手柄位置處于固定位置時的側視圖,(b)是其12B-12B線剖視圖,(c)是其12C-12C線剖視圖,(d)是表示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中1-手柄式連接器,2-第一連接器部,3-第二連接器部,乜 4c-第一連接端子, 5-第一終端殼體,6a 6c-第二連接端子,7-第二終端殼體,8a-第一絕緣板,8b 8d_第二絕緣板,9-連接部件,9a-第一卡定部,9b-頭部,50-手柄結構,51-轉動手柄,52-殼體裝卸機構,53-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4-滑軸,55-滑槽,56-第一凸輪槽,57-轉動軸,58-第二凸輪槽,59-按壓部件,62-基部,63-第二卡定部,64-軸部,71-按壓部件引導部,100-層疊型連接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按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手柄式連接器的圖,圖1 (a)、(b)是嵌合兩個連接器部之前的剖視圖、立體圖,圖2(a)、(b)是表示嵌合兩個連接器部且使轉動手柄處于固定位置時的剖視圖、立體圖。如圖1、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手柄式連接器1包括第一連接器部2和第二連接器部3,通過使這些連接器部2、3嵌合,從而將多個電源線一并連接。更具體地說,手柄式連接器1,具備具有排列并容納有多個(三個)第一連接端子(陽端子)如 如的第一終端殼體(陽側終端殼體)5的第一連接器部2 ;具有排列并容納有多個(三個)第二連接端子(陰端子)6a 6c的第二終端殼體(陰側終端殼體)7的第二連接器部3 ;以及排列并容納在第一終端殼5內且用于對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間進行絕緣的多個(四個)絕緣板8a 8d,并具有如下層疊型連接結構100 若使第一連接器部2的第一終端殼體5與第二連接器部3的第二終端殼體7嵌合,則在其內部中,多個第一連接端子4a 如的各個與多個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各個成對(第一連接端子如與第二連接端子6a,第一連接端子4b與第二連接端子6b,第一連接端子如與第二連接端子 6c的各對)地相面對,并且成為多個絕緣板8a 8d配置成夾住成對的第一連接端子如 4c與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層疊狀態(tài)。該手柄式連接器1例如用于車輛驅動用的馬達與驅動該馬達的變換器的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將第一連接器部2設于馬達或變換器等的機器側,并且將第二連接器部3設于電纜側,通過連接第一連接器部2和第二連接器3,從而將機器與電纜電連接。更具體地說,例如在馬達上設置第一連接器部2的情況下,將第一連接器部2的第一終端殼體5 (就圖1(a)而言為左側的部分)與馬達的屏蔽罩嵌合,并且將從第一終端殼體5露出的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部分與設置在馬達的屏蔽罩內的端子座的各個端子連接。通過使與變換器電連接的第二連接器部3嵌合在該第一連接器部2上,從而馬達與變換器電連接。上述內容雖然是涉及馬達側的連接,但對涉及變換器一側的連接也是一樣。還有,從第一終端殼體5露出的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部分的長度在附圖中描畫得不太長,但是長度設定為與連接對象即設置在屏蔽罩內的端子座吻合地適當變更。另外,關于從第一終端殼體5露出的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部分的形狀,也設定為與連接對象即設置在屏蔽罩內的端子座吻合地適當變更。下面,對連接器部2、3的各自結構進行詳細描述。(第一連接器部)首先,對第一連接器部2進行說明。如圖1 3所示,第一連接器部2具備第一終端殼體5,在內部以規(guī)定間隔分離的狀態(tài)排列并保持有三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且排列并容納有三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 ;大致長方體形狀的多個絕緣板8a 8d,設置在第一終端殼體5內并對各第一連接端子 4a 如進行絕緣;以及連接部件9,通過利用頭部12b按壓鄰接的絕緣板8a,從而將多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以及多個第二連接端子6a 6c在各個接點一并地進行固定使其電連接。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是板狀端子,以規(guī)定間隔分離地排列并保持在作為第一終端殼體5的一部分的樹脂成形體10上。樹脂成形體10包括排列并保持第一連接端子 4a 如的主體部;以及以夾住該主體部兩側的方式形成為板狀的一對壁部。而且,如圖5 所示,樹脂成形體10的壁部以覆蓋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側面的大部分的方式形成。另外,樹脂成形體10的材質為絕緣性樹脂(例如,PPS(聚苯硫醚)樹脂、PPA(聚鄰苯二甲酰胺)樹脂、PA (聚酰胺)樹脂、PBT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環(huán)氧類樹脂)。作為使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保持在樹脂成形體10上的方法,例如有在樹脂成形體10成形時插入第一連接端子4a 如之后使樹脂固化并保持的方法、將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壓入預先成形好的樹脂成形體10并保持的方法。對各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供給不同電壓及/或電流的電。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假定為用于馬達、變換器之間的三相交流的電源線,對各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供給 120°相位差不同的交流電。出于降低在手柄式連接器1的輸電損耗等目的,各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可以由電導率高的銀、銅、鋁等金屬構成。此外,各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 具有一些撓性。多個絕緣板8a 8d包括排列并容納在第一終端殼體5內并且一體固定在多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的一面(與和第二連接端子6a 6c接合的面相反側的面)的各個上的多個第二絕緣板8b 8d ;以及一體固定地設置在第一終端殼體5的內面上并且在多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與多個第二連接端子6a 6c成為層疊狀態(tài)時與位于最外側(在圖1 (a)中為最上側)的第二連接端子6a的一面(與和第一連接端子如接合的面相反側的面)對置地設置的第一絕緣板8a。多個絕緣板8a 8d固定在向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前端側突出那樣的位置上。 就這些各個絕緣板8a 8d的各絕緣板而言,對插拔第二連接端子6a 6c側的各角部進行倒角加工。此外,如圖4(a)、(b)所示,在多個第二絕緣板8a 8c的固定在第一連接端子 4a 如的各個面上形成補償與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階梯差的突起部(加厚面)11,使得多個第二絕緣板8b 8d的上面(圖示上側的面)與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上面(圖示上側的面)為同一面。根據(jù)這些結構,在嵌合第一連接器部2與第二連接器部3時,由于第一連接端子如 4c的前端部與被插入的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前端部不接觸,因而具有提高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插入性的效果。再次參照圖1 3,連接部件9具備作為按壓鄰接的第一絕緣板8a的按壓部的圓柱狀的頭部9b ;以及第一卡定部9a,該第一卡定部9a由與頭部9b形成為一體且從頭部 9b的與第一絕緣板8a相反側的面(以下簡稱為上面)向上方突出地形成的突起構成。對第一卡定部9a進行敘述。作為連接部件9,例如使用由SUS、鐵、銅合金等金屬構成的部件為宜。此外,作為連接部件9,雖然還可以使用樹脂制的部件,但是根據(jù)強度的觀點,優(yōu)選使用金屬制部件。在頭部9b上形成作為限制連接部件9旋轉的旋轉限制部的突起9c,以免連接部件 9伴隨后述按壓部件59的轉動而旋轉。突起9c由形成于頭部9b的下部(在圖1 (a)的下部)且從頭部9b的側面的相對位置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兩個突起構成(參照圖10(d))。該突起9c與后述的形成于連接部件插入孔沈的周緣的第一終端殼體5上配合槽26a配合, 限制連接部件9的旋轉并且防止連接部件9向第一終端殼體5的外部脫落。在連接部件9 的頭部%的外周設有用于防止水浸入第一終端殼體5內的密封件14。另外,在連接部件9的頭部9b的下面和其正下方的第一絕緣板8a的上面之間設有對第一絕緣板8a施加規(guī)定的按壓力的彈性部件15。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頭部9b的下面形成凹部9d,會在該凹部9d中容納彈性部件15的上部。這是即使是彈性部件15的長度以某種程度較長的場合用于縮短頭部%與第一絕緣板8a間的間隔將連接器1小型化的辦法。彈性部件15由金屬(例如,SUS等)制的彈簧構成。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彈性部件15是稱為連接部件9的一部分的定位件。在彈性部件15的下部所抵接的第一絕緣板8a的上面形成有覆蓋(容納)彈性部件15下部的凹部16,在凹部16的底部(即、彈性部件15的下部所抵接的座的部分)設有承受彈性部件15防止由絕緣性樹脂構成的第一絕緣板8a的損傷的金屬(例如,SUS等)制的承受部件17。承受部件17通過分散從彈性部件15施加在第一絕緣板8a上面的應力來防止第一絕緣板8a的損傷。因此,優(yōu)選使承受部件17與第一絕緣板8a的接觸面積盡量地大。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加大承受部件17與第一絕緣板8a的接觸面積,設有在凹部16的底部全面范圍內進行接觸那樣形狀的承受部件17。第一終端殼體5由橫截面為大致矩形的中空的筒狀體20構成。考慮到與第二連接器部3的嵌合性,與第二終端殼體7嵌合的筒狀體20的一端側(在圖1 (a)中為右側) 的外周部形成為錐形狀。此外,在筒狀體20的一端側的外周部上設有密封第一連接器部2 與第二連接器部3之間的終端殼體防水結構21。終端殼體防水結構21包括形成于筒狀體20的開口側的外周部上的凹部22、和設于凹部22的0形密封圈等的密封件23。在筒狀體20內的另一端側(在圖1(a)中為左側)容納有排列保持有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各個連接端子的樹脂成形體10。在筒狀體20的另一端側的外周形成有用于將第一連接器部2固定在機器等的箱體(例如,馬達的屏蔽箱)上的凸緣M。凸緣M在四角具有安裝孔Ma,將未圖示的螺栓插入安裝孔2 并固定在機器等的箱體上。還可以在凸緣M的周邊緣部25設置對機器等的箱體與第一連接器部2之間密封的密封件等。此外, 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將凸緣M設置在第一連接器部2上并將第一連接器部2固定在機器等的箱體上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凸緣M既可以設設置在第二連接器部3上,也可以設置在第一連接器部2和第二連接器部3的雙方上。此外,還可以做成省略凸緣M,第一連接器部2和第二連接器部3均被未固定在機器等的箱體上的自由狀態(tài)。此外,該凸緣M在提高散熱性方面也是有效的。也就是,通過形成凸緣M能夠加大第一終端殼體5的表面積,將在第一連接器部2的內部產(chǎn)生的熱(例如,在各個接點產(chǎn)生的熱)通過第一終端殼體5向外部散熱時,能夠提高散熱性。為了屏蔽性能、散熱性以及連接器1的輕型化,筒狀體20優(yōu)選由電導率、導熱率高并且輕型的鋁等金屬形成,但也可以由樹脂等形成。在用絕緣性樹脂形成第一終端殼體5 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絕緣性樹脂將第二絕緣板8d和第一終端殼體5 —體成形。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用鋁形成筒狀體20。在筒狀體20的上部(在圖1 (a)中為上側)形成用于插入連接部件9的連接部件插入孔沈。連接部件插入孔沈的周邊緣的第一終端殼體5形成為筒狀(中空圓筒狀),在該筒狀的第一終端殼體5的下部(在圖1 (a)中為下側),以貫通筒狀的第一終端殼體5的方式形成有配合連接部件9的突起9c的切口狀的配合槽^a。該配合槽26a還起到引導突起9c并引導連接部件9在上下方向的動作的作用。另外,第一終端殼體5具有與筒狀體20 —體地形成且覆蓋連接部件插入孔沈的上部(圖1(a)中的上側)地形成的作為接點保持機構的按壓部件引導部71。對按壓部件引導部71將在后文敘述。如圖5所示,在組裝第一連接器部2時,在第一終端殼體5內依次容納有連接部件9、彈性部件15、第一絕緣板8a、以及預先安裝了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和第二絕緣板8b 8d的樹脂形成體10。如圖6(a)所示,首先,從第一終端殼體5的內側將連接部件9插入連接部件插入孔26,使連接部件9的突起9c與配合槽26a配合。然后,如圖6 (b)所示,將彈性部件15容納在連接部件9的凹部9d中,如圖6(c)所示,以在與連接部件9之間夾入彈性部件15的方式配置第一絕緣板8a。然后,如圖6(d)所示,在第一終端殼體5內容納有安裝了第一連接端子如 4c和絕緣板8b 8d的樹脂成形體10并將樹脂成形體10固定在第一終端殼體5上,則得到第一連接器部2。在第一連接器2和第二連接器部3為非嵌合狀態(tài)下,連接部件9被彈性部件15向上方(第一終端殼體5的外側方向)加力,但若被后述按壓部件59向下方壓入,則連接部件9的頭部9b通過彈性部件15按壓鄰接的第一絕緣板8a (就圖6 (d)而言,從上方向下方按壓),將多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及多個第二連接端子6a 6c在各接點一并地固定使其電連接。若釋放按壓部件59的壓入,則由連接部件9的頭部9b進行的第一絕緣板8a的按壓也被釋開,從而在各接點的固定被解除。(第二連接器部)其次對第二連接器部3進行說明。如圖1、2及圖7所示,第二連接器部3具有在內部排列并容納有多個(三個)第二連接端子(陰端子)6a 6c的第二終端殼體7。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一端側分別連接有從變換器側延伸的電纜27a 27c。 這些電纜27a 27c的各電纜由于通過第二連接端子6a 6c與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各連接端子電連接,因而分別輸送與第一連接端子如 4c的各連接端子相對應的電壓以及/或者電流的電。電纜27a 27c在導體觀的外周上形成絕緣層四而成。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了截面面積為20mm2的導體觀。各個電纜27a 27c由多連筒狀(多個筒連接而成的狀態(tài))的電纜保持部件30 以規(guī)定間隔分離地排列并進行保持。在使第一連接器部2與第二連接器部3嵌合時,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各連接端子由該電纜保持部件30定位并被保持成位于與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各連接端子成對地面對(即、連接對象)的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各連接端子的上方。為了使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各連接端子相互絕緣以防止短路,電纜保持部件 30由絕緣性樹脂等構成。即使與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各連接端子連接的電纜27a 27c的各電纜是撓性良好的電纜,利用該電纜保持部件30也能夠將第二連接端子6a 6c 的各連接端子保持在規(guī)定的位置。也就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作為電纜27a 27c能夠使用撓性優(yōu)良的電纜,因而能夠提高敷設電纜27a 27c時的布線自由度。此外,電纜保持部件30通過保持電纜27a 27c,更詳細地說,通過在靠近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位置保持電纜27a 27c的端部側從而進行為將第二連接端子6a 6c 保持在規(guī)定位置的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定位,但也可以保持電纜27a 27c并也直接保持第二連接端子6a 6c進行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定位。此外,還可以取代電纜保持部件30而使用不保持電纜27a 27c而直接保持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連接端子保持部件。
關于電纜保持部件30,在通過不直接保持第二連接端子6a 6c而保持電纜 27a 27c來進行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定位的場合,即本實施方式那樣的場合,由于電纜27a 27c具有撓性,可以使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前端側相對第二終端殼體7具有柔軟性。通過這樣地構成,在第一連接器部2中,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由于連接部件9的按壓發(fā)生變形,即使插入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部分(插入口)改變,也能夠柔軟地對應。此外,在從第二終端殼體7引出的電纜27a 27c的部分上卷繞有以提高屏蔽性能為目的的未圖示的編織屏蔽件。該編織屏蔽件與后述筒狀屏蔽體41接觸,通過筒狀屏蔽體41與第一終端殼體5電連接(成為等電位(GND))。如圖8、9所示,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各連接端子具有用于對從電纜27a 27c 的前端部露出的導體觀進行鉚接的鉚接部32、和與鉚接部32 —體形成的板狀接點33。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實現(xiàn)連接器1的小型化,做成電纜27a 27c的各電纜盡量無間隙地排列并被保持的結構。因此,如圖9所示,通過折彎在排列時與配置在中央的電纜 27b連接的第二連接端子6b的殼體部35,從而使第二連接端子6a 6c以相同的間隔分離地配置。出于降低在連接器1的供電損耗等的目的,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各連接端子由電導率高的銀、銅、鋁等金屬構成為宜。此外,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各連接端子具有一些撓性。再次參照圖1、2及圖7,第二終端殼體7由橫截面為大致矩形的中空的筒狀體36 構成。由于第一終端殼體5嵌合在第二終端殼體7內,考慮到與第一終端殼體5的嵌合性, 與第一終端殼體5嵌合的筒狀體36的一端側(在圖1(a)中為左側)的內周部形成為錐形。在筒狀體36的另一端側(在圖1(a)中為右側)容納有排列并保持有各個電纜 27a 27c的電纜保持部件30。在電纜保持部件30的電纜插入側形成有未圖示的無密封氣密部,從而防止水沿著電纜27a 27c浸入第二終端殼體7內。在電纜保持部件30的外周部設有抵接在第一終端殼體5的內周面上的密封件38。也就是,連接器1做成由終端殼體防水結構21的密封件23與設置在電纜保持部件30的外周部上的密封件38得到的雙重防水結構。再有,在引出電纜27a 27c的筒狀體36的另一端側的外周上雖然未圖示,但覆蓋有防止水浸入筒狀體36內的橡膠套。為了屏蔽性能、散熱性以及連接器1的輕型化,筒狀體36優(yōu)選用電導率、導熱率高的輕型的鋁等金屬形成,但也可以由樹脂等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筒狀體36由絕緣性樹脂形成,所以為了提高其屏蔽性能、散熱性,在筒狀體36的另一端側的內周面設有鋁制的筒狀屏蔽體41。筒狀屏蔽體41具有在使第一連接器部2與第二連接器部3嵌合時與鋁制的第一終端殼體5的外周接觸的接觸部42,通過該接觸部42與第一終端殼體5熱連接及電連接。 由此,提高屏蔽性能與散熱性。特別是通過在散熱性良好的第一終端殼體5側積極地進行散熱,從而相信在散熱性方面可得到顯著的提高。另外,雖然未圖示,但在筒狀體36上還可以設置作為后述將轉動手柄51固定在固定位置上的鎖定機構的CPA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連接定位組件)。該場合,在轉動手柄51上形成有用于嵌合CPA (CPA手柄)的嵌合槽,使轉動手柄51轉動到固定位置后,通過將CPA向轉動手柄51側壓入使其與嵌合槽嵌合,從而在固定位置鎖定轉動手柄 51(參照圖2(a))。(手柄結構)其次,對本發(fā)明的特征部分即手柄結構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手柄式連接器1具備手柄結構50,該手柄結構50形成為大致二字狀,并且具有夾住電纜27a 27c側的第二連接器部3的第二終端殼體7的兩側方地設置且可轉動地軸支撐在第二終端殼體7上的轉動手柄51。還有,雖然也可以將轉動手柄51設置在機器側的第一連接器部2上,但是該場合,在設置機器時等,從第一終端殼體5突出的轉動手柄51成為障礙,有可能碰撞在其他部件上而破損。因此希望轉動手柄51設置在電纜27a 27c側的第二連接器部3上。手柄結構50具備殼體裝卸機構52和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該殼體裝卸機構52通過使轉動手柄51轉動而將第一終端殼體5和第二終端殼體7對合而處于嵌合狀態(tài)、或者將第一終端殼體5和第二終端殼體7拉開而解除嵌合狀態(tài);該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通過使轉動手柄51轉動而操作連接部件9并對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或者解除該按壓力的施加。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手柄結構50構成如下通過使轉動手柄51從解除位置向一個轉動方向轉動到嵌合位置,從而利用殼體裝卸機構52將兩終端殼體5、7對合而處于嵌合狀態(tài),而且,通過使轉動手柄51從嵌合位置進一步向一個轉動方向轉動到固定位置,從而利用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操作連接部件9并對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這是因為,在兩終端殼體5、7未完全嵌合的狀況下對各接點施加按壓力的場合,難以通過該按壓力實現(xiàn)兩終端殼體5、7的嵌合,再有由于在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和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接點上摩擦變大,因此有可能第一連接端子如 4c或第二連接端子6a 6c磨薄而使可靠性降低。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轉動手柄51向離開第一終端殼體5的方向轉動即將轉動手柄51向電纜27a 27c側推倒從而連接兩連接器部2、3。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 將轉動手柄51向第一終端殼體5側推倒的位置(參照圖1 (a)、(b))為解除位置,將轉動手柄51向電纜27a 27c側推倒的位置(參照圖2(a)、(b))為固定位置,嵌合位置位于解除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間。這樣,通過使將轉動手柄51向電纜27a 27c側推倒的位置為固定位置,從而可以在第二終端殼體7上設置將轉動手柄51在固定位置鎖定的CPA,設置CPA變得容易。首先對殼體裝卸機構52進行說明。殼體裝卸機構52具有由從第一終端殼體5的兩側突出地形成的圓柱狀的突起構成的滑軸M ;沿嵌合方向以直線狀形成于第二終端殼體7的兩側且引導滑軸M的滑槽55 ; 以及形成于轉動手柄51上的第一凸輪槽56。第一凸輪槽56由相對于軸支撐轉動手柄51的轉動軸57偏心的圓弧狀的槽構成, 在容納了在解除位置插入到槽55中的滑軸M之后,在使轉動手柄51轉動到嵌合位置時, 在與滑槽陽之間固定滑軸54,并且使滑軸M滑動移動到電纜27a 27c側,將第一終端殼體5拉入第二終端殼體7而使兩終端殼體5、7嵌合。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以貫通轉動手柄51的方式形成第一凸輪槽56(以及后述第二凸輪槽58),因此在第一凸輪槽56的滑軸M插入側的端部以跨越第一凸輪槽56的方式形成有加強部51a。加強部51a與轉動手柄51 —體地形成,為了不與滑軸M干涉而形成為拱形狀。還有,第一凸輪槽56 (以及后述第二凸輪槽58)也可以以不貫通轉動手柄51的方式形成為凹狀槽,這種情況下,可以省略加強部51a。接著,對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進行說明。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具有由形成于連接部件9的頭部9b的上面的突起構成的第一卡定部9a ;形成于轉動手柄51上的第二凸輪槽58 ;與轉動手柄51 —體轉動地設置在第二終端殼體7內的按壓部件59 ;以及作為接點保持單元的按壓部件引導部71,該按壓部件引導部71在對上述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時,即使轉動手柄51破損、即在上述轉動手柄51全部沒有的情況下,也保持對上述各接點施加的按壓力,并維持第一連接端子如 4c 和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電連接。如圖3(b)所示,第一卡定部9a由形成于大致圓形狀的頭部9b的上面的相對位置 (相對于頭部9b的上面的中心點對稱的位置)上的兩個突起60構成。兩個突起60具有 大致三角棱柱狀的頂部60a ;以及平緩地連接頂部60a和頭部9b的上面的傾斜部60b。傾斜部60b是在使轉動手柄51從嵌合位置轉動到固定位置時,用于后述第二卡定部63易于抵接上突起60的頂部60a的部分,并沿著第二卡定部63的轉動方向(頭部9b 的上面的周向)形成。頂部60a成為在使轉動手柄51處于固定位置時,第二卡定部63抵接上并被第二卡定部63按壓的部分。也就是,在使轉動手柄51處于固定位置期間(即、使兩終端殼體5、 7處于嵌合狀態(tài)期間)總是對頂部60a加力。為了分散該力防止蠕變變形等,頂部60a其俯視時的面積形成為能夠防止蠕變變形等的適當?shù)拿娣e。在第二突起部60之間即頭部9b的上面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在嵌合兩終端殼體5、7 時用于使后述按壓部件59的第二卡定部63通過的間隙61。如圖1 (b)、圖2 (b)以及圖7 (b)所示,第二凸輪槽58由與第一凸輪槽56連續(xù)地形成的相對于轉動軸57同心的圓弧狀的槽構成。通過形成第二凸輪槽58,可以維持兩終端殼體5、7的嵌合狀態(tài)(即、不會使滑軸M滑動移動)的同時,使轉動手柄51從嵌合位置轉動到固定位置。圖1 (a)、(b)以及圖3 (a)、(b)所示,作為接點保持單元的按壓部件引導部71與第一終端殼體5的筒狀體20—體地形成,且以覆蓋連接部件插入孔沈的上部(圖3(a)中的右側)的方式形成。在嵌合了兩終端殼體5、7時,該按壓部件引導部71引導按壓部件59 并且容納按壓部件59,而且在使轉動手柄51轉動并用按壓部件59按壓連接部件9的頭部 9b時,限制按壓部件59向與按壓方向相反的方向動作,且保持按壓部件9。按壓部件引導部71形成為第二終端殼體7的插入側(在圖3 (a)中為紙面方向前側)敞開的中空箱狀,其中空部72形成為,與連接部件插入孔沈連通。由此,若將連接部件9的頭部9b從第一終端殼體5的內側插入到連接部件插入孔沈中,則連接部件9的第一卡定部9a突出地配置在中空部72內。在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上部(在圖3(a)中為右側)形成有引導按壓部件59的引導槽73,若使兩終端殼體5、7嵌合,則按壓部件59被引導槽73弓丨導并插入(容納)到中空部72。作為引導槽73的周緣的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緣部74發(fā)揮如下作用在用按壓部件59壓入(按壓)連接部件9時,限制插入到中空部72內的按壓部件59向與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圖3(a)中為右側)動作。另外,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凸緣對側(在圖3(b)中為右里側)形成為在使兩終端殼體5、7嵌合時沿著插入到中空部72內的按壓部件59的俯視時的半圓形狀。在圖1(a)、(b)以及圖7(a)、(b)所示,按壓部件59具有與轉動手柄51—體轉動地設置在第二終端殼體7內的基部62 ;以及由形成于基部62上的突起構成的第二卡定部63。基部62由直徑比頭部9b稍大的圓板狀的部件構成,并從其一方的面(在圖7(a) 中為左側的面,以下簡稱為下面)突出地形成有第二卡定部63。第二卡定部63由形成于圓板狀的基部62下面的相對位置(相對于基部62的下面的中心點對稱的位置)上的兩個突起63a構成。兩個突起63a形成為與第一卡定部9a即突起60的頂部60a大致相同的三角棱柱形狀,在使轉動手柄51處于固定位置時來到與頂部60a相對的位置上。此外,對于突起60的頂部60a以及突起63a的形狀并不限定于三角棱柱狀,也可以形成為例如大致長方體狀,而且,突起60的頂部60a的形狀和突起63a的形狀也可以不同?;?2形成為與其下面相反側(上面?zhèn)?以階梯狀縮小直徑,其縮徑部6 插入到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引導槽73以便被引導。另外,在基部62的上面?zhèn)纫惑w形成有作為轉動手柄51的轉動軸57的軸部64。軸部64包括從基部62的上面的中央部突出的圓柱狀的基端部64a ;以及從基端部64a的上面的中央部突出且剖面為橢圓形狀(由兩個直線和連接兩個直線的端部彼此的圓弧狀的兩個曲線構成的形狀)的配合部64b。在第二終端殼體7上形成有用于軸支撐軸部64的基端部64a的圓形狀的貫通孔 65,另外,在轉動手柄51上形成有用于配合配合部64b的橢圓形狀的配合孔66。通過將基端部6 從第二終端殼體7的內側通過貫通孔65,并且在第二終端殼體7的外側使配合部 64b與轉動手柄51的配合孔66配合,從而按壓部件59可轉動地安裝在第二終端殼體7上, 并且與轉動手柄51—體轉動。此外,將配合孔64b和配合孔66形成為橢圓形狀是為了在使轉動手柄51轉動時, 使按壓部件59與轉動手柄51 —體轉動而設計的,但是配合部64b和配合孔66的形狀并不限于橢圓形狀,只要按壓部件59與轉動手柄51可以一體地轉動則哪種形狀都可以。例如可以采用橢圓形或多邊形狀等任意形狀。轉動手柄51的另一方的轉動軸57由圓柱狀的突起67構成,該圓柱狀的突起67 形成于第二終端殼體7的與設置按壓部件59的一側相反側的側面上,使該突起67與形成于轉動手柄51上的圓形狀的配合孔68配合。由此,轉動手柄51以與按壓部件59—體設置的軸部64以及以突起67為轉動軸57可轉動地安裝在第二終端殼體7上。(第一連接器部與第二連接器部的連接)其次,使用圖10 12對手柄式連接器1中的兩連接器部2、3的連接時的動作進行說明。如圖10(a) (c)所示,在連接兩連接器部2、3時,首先,使轉動手柄51處于解除位置,將形成于第一終端殼體5的兩側的滑軸M插入到形成于第二終端殼體7的兩側的滑槽陽中。若使滑軸討沿著滑槽陽向電纜27a 27c側滑動移動,則滑軸M被容納在轉動手柄51的第一凸輪槽56中。此時,按壓部件59其基端部62的縮徑部6 被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引導槽73 引導,基部62的一部分(縮徑部62a以外的部分)和第二卡定部63插入到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中空部72內。如圖10(d)所示,按壓部件59的第二卡定部63通過作為第一卡定部9a的兩個突起60之間的間隙61而被插入到中空部72內。然后,如圖11(a) (c)所示,使轉動手柄51從解除位置轉動到嵌合位置。于是。 滑軸M在滑槽陽與第一凸輪槽56之間被固定,并且滑軸M向電纜27a 27c側滑動移動,伴隨于此,第一終端殼體5和第二終端殼體7對合,完成兩終端殼體5、7的嵌合狀態(tài)。若使兩終端殼體5、7嵌合,則各個第二連接端子6a 6c插入成對的各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與絕緣板8a 8d之間。并且,利用該插入使多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各自一面與多個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各自一面成對地相互面對,并且第一連接端子 4a 如、第二連接端子6a 6c以及絕緣板8a 8d交替配置即成為絕緣板8a 8d配置成夾住成對的第一連接端子如 4c及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層疊狀態(tài),從而完成層疊型連接結構100。此時,在第一連接器部2的內部,由于各第二絕緣板8b 8d被固定在以規(guī)定間隔分離的狀態(tài)排列并保持的第一連接端子如 4c的前端側,因而即使不另設用于保持各絕緣板8b 8d間隔的保持用夾具(參照專利文獻4),也能夠保持各絕緣板8b 8d的間隔。 由此,能夠容易地將各個第二連接端子6a 6c插入成對的各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與絕緣板8a 8d之間。即、不會降低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插拔性。此外,由于不設置用于保持絕緣板8b 8c!的間隔的保持用夾具也可以,這樣一來與以往相比在能夠進一步實現(xiàn)小型化的方面非常有效。此外,涉及第一連接端子如與第二連接端子6a的接點被第一絕緣板8a和固定在構成接點的第一連接端子如上的第二絕緣板8b夾住。同樣,涉及第一連接端子4b (或 4c)與第二連接端子6b (或6c)的接點被固定在構成接點的第一連接端子4b (或4c)上的第二絕緣板8c (或8d)和固定在構成其它接點的第一連接端子如(或者4b)上的第二絕緣板8b (或者8c)夾住。另外,若使轉動手柄51從解除位置轉動到嵌合位置,則按壓部件59伴隨著轉動手柄51的轉動而轉動,第二卡定部63也轉動,但如圖11(d)所示,在使轉動手柄51處于嵌合位置時,在第二卡定部63剛要位于抵接上第一卡定部9a的位置,即位于傾斜部60b跟前的位置,在該階段,不進行利用按壓部件59的連接部件9的按壓。然后,如圖12(a) (c)所示,使轉動手柄51從嵌合位置轉動到固定位置。于是, 兩終端殼體5、7的嵌合狀態(tài)不發(fā)生變化,但是按壓部件59伴隨轉動手柄51的轉動而轉動,第二卡定部63抵接上第一卡定部9a,將連接部件9的頭部9b向下方(圖12 (b)中的下方)按壓。若使轉動手柄51處于固定位置,則如圖12(d)所示,作為第二卡定部63的兩個突起63a與第一卡定部9a的兩個突起60的頂部60a相對,按壓頂部60a并將頭部9b向下方按壓。此時,利用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緣部74限制按壓部件59向基部62的上方的動作,因此由于第二卡定部63抵接上第一卡定部9a,因而按壓部件59不會向上方移動,僅連接部件9的頭部9b被向下方壓入。
若連接部件9的頭部9b被向下方壓入,則利用彈性部件15依次按壓第一絕緣板 8a、第二絕緣板Sb、第一絕緣板8c以及第二絕緣板8d,各個接點被絕緣板8a 8d的任意兩個夾住地被按壓,并對各接點施加按壓力,從而各個接點以相互絕緣的狀態(tài)接觸。此時, 各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與各個第二連接端子6a 6c利用來自絕緣板8a 8d的按壓而稍有撓曲地大范圍接觸。由此,即使在車輛等發(fā)生振動的環(huán)境中,各個接點也牢固地接觸并被固定。在使手轉動手柄51處于固定位置后,設置了 CPA的情況下,利用CPA將轉動手柄51在固定位置進行鎖定。如圖12(a) (c)所示,在使轉動手柄51處于固定位置的狀態(tài)下、即對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的狀態(tài)下,轉動手柄破損,即使轉動手柄51全部沒有,按壓部件59也被容納且保持在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中空部72中,因此不會發(fā)生按壓部件59因轉動手柄51 的破損而向外部脫落的情況。另外,通過將連接部件9的頭部9b向下方壓入,從而按壓部件59被壓入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緣部74,因此,基本上不存在按壓部件59因振動而移動并導致按壓力對接點的損壞的可能性。因此,根據(jù)手柄式連接器1,即使在轉動手柄51破損的情況下,即轉動手柄全部沒有的情況下,也可以保持對各接點施加的按壓力,維持第一連接端子如 4c和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電連接。在解除兩連接器部2、3的連接時,首先,解除由CPA進行的鎖定,使轉動手柄51從固定位置轉動到嵌合位置,解除由按壓部件59進行的連接部件9的頭部9b的壓入,從而解除由連接部件9進行的第一絕緣板8a的按壓,解除在各點的固定。然后,若使轉動手柄51 從嵌合位置轉動到解除位置,則兩終端殼體5、7被拉開,嵌合狀態(tài)被解除,滑軸M從第一凸輪槽56釋放,因此沿著滑槽55使滑軸M滑動移動,將第一終端殼體5從第二終端殼體7 拆下。(本實施方式的作用)說明本實施方式的作用。在本實施方式的手柄式連接器1中,手柄結構50具備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該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用于通過使轉動手柄51轉動從而操作連接部件9對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或解除該按壓力的施加,該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具備作為接點保持單元的按壓部件引導部71,該接點保持單元在對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時即使轉動手柄51破損的情況下,也保持對各接點施加的按壓力,維持第一連接端子如 4c和第二連接端子6a 6c 的電連接。由此,即使轉動手柄51破損,也可以保證在接點中的通電。因而,在將手柄式連接器1應用于混合動力車或電動汽車的情況下,即使轉動手柄51破損,也不會斷開接點部分的通電而沒有汽車不能行走的危險。另外,在手柄式連接器1中,手柄結構50還具備殼體裝卸機構52,該殼體裝卸機構52用于通過使轉動手柄51轉動,將第一終端殼體5和第二終端殼體7對合而處于嵌合狀態(tài)、或者將第一終端殼體5和第二終端殼體7拉開而解除嵌合狀態(tài)。由此,利用使轉動手柄51轉動的一個操作,可以依次進行使兩終端殼體5、7處于嵌合狀態(tài)(或非嵌合狀態(tài))的動作、和利用連接部件9向各接點施加按壓力(或解除按壓力的施加)的動作,能夠實現(xiàn)兩連接器部2、3彼此的裝卸容易的手柄式連接器1。另外,在手柄式連接器1中,在使第一連接器部2和第二連接器部3連接時,首先,使轉動手柄51轉動,在利用殼體裝卸機構52將第一終端殼體5和第二終端殼體7對合而處于嵌合狀態(tài)之后,使轉動手柄51進一步轉動,利用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操作連接部件9 并對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這樣,在使兩終端殼體5、7嵌合時,由于不進行利用連接部件9對各接點的按壓力的施加,因此可減小使兩終端殼體5、7嵌合時的插入力減小(低插入力),能夠更加容易地進行兩連接器部2、3彼此的裝卸,并且,由于還消除了在使兩終端殼體5、7嵌合時的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和第二連接端子6a 6c磨薄,因而能夠提高可靠性。另外,在兩終端殼體 5、7完全嵌合后的狀態(tài)下,進行由連接部件9進行的對各接點的按壓力的施加,因此能夠防止第一連接端子如 4c和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連接不良。并且,在手柄式連接器1中,不是將轉動手柄5設置在機器側即第一終端殼體5 上,而是設置在電纜27a 27c側即第二終端殼體7上。在機器側即第一終端殼體5上設置轉動手柄51的情況下,在設置該機器時等,從第一終端殼體5突出的轉動手柄51碰撞在其它部件上而存在轉動手柄51破損的危險,但是通過在第二終端殼體7上設置轉動手柄51,從而能夠防止設置機器時等的轉動手柄51的破損。再有,在手柄式連接器1中,構成為,通過使轉動手柄51向離開第一終端殼體5的方向即電纜27a 27c側轉動,從而連接兩連接器部2、3。由此,可以將在固定位置鎖定轉動手柄51的CPA設置在第二終端殼體7上,設置CPA變得容易。另外,在手柄式連接器1中,由于在第一卡定部9a上形成傾斜部60b,因此在使轉動手柄51從嵌合位置轉動到固定位置時,第二卡定部63容易抵接上第一卡定部9a。并且,在手柄式連接器1中,由于在連接部件9的頭部9b上形成作為旋轉限制部的突起9c,并將該突起9c與連接部件插入孔沈的周緣的形成于第一終端殼體5的配合槽 26a配合,因此連接部件9能夠不伴隨按壓部件59的轉動而旋轉,另外,在未嵌合兩終端殼體5、7的狀態(tài)下能夠防止連接部件9向第一終端殼體5的外部脫落。再有,在手柄式連接器1中,由于將按壓部件59插入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中空部 72,并利用按壓部件引導部71的緣部限制按壓部件59向與壓入方向相反側動作,因此,即使在轉動手柄51破損了情況下,也可以維持施加給各接點的按壓力,保證在各接點中的通 H1^ ο另外,在手柄式連接器1中,在第一絕緣板8a的上面形成覆蓋(容納)彈性部件 15下部的凹部16,并且在連接部件9的頭部9b的下面形成容納彈性部件15上部的凹部 9d,因此能夠將在第一絕緣板8a與頭部9b之間露出的彈性部件15的高度降低相當于容納在凹部16、9d內的量,與以往相比,能夠實現(xiàn)連接器1的精簡化。也就是,即使具備用于施加按壓力的彈性部件15,也能夠實現(xiàn)精簡化。此外,由設置在凹部16底部的金屬制承受部件17承受彈性部件15的按壓力,從而能夠防止彈性部件15以較小的接觸面積抵接在第一絕緣板8a的上面而對由樹脂構成的第一絕緣板8a施加過度的應力,能夠減少對第一絕緣板8a造成損傷的可能性。也就是,能夠進一步提高作為連接器的可靠性、耐久性。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假定了三相交流的電源線,但只要采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例如也可以是汽車用的連接器,做成一并地連接用于馬達、變換器之間的三相交流的電源線,空調用的直流兩相電源線等不同用途的電線的結構。通過這樣構成,能夠用一個連接器一并連接多用途的電源線,因而不需要準備用途各不同的連接器,從而對節(jié)省空間化和低成本化等有所貢獻。另外,也可以對各個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與各個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端子表面進行滾花加工而使其變得粗糙,加大摩擦力,使端子彼此難以移動,從而使得在各接點之間的固定變得牢固。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在第一連接端子如 如的一端側與第二連接端子 6a 6c不同地不連接電纜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并不限定于這樣的結構。即、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也能夠用于將電纜彼此連接的情況。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電纜27a 27c使用了撓性良好的電纜,但也可以是剛性電纜。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器的使用狀態(tài)的朝向既可以是連接部件9為大致水平狀態(tài),也可以是大致垂直的狀態(tài)。即、對于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使用條件,使用狀態(tài)的朝向不作為要件。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作為連接部件9的一部分的彈性部件15并由連接部件9的頭部9b按壓鄰接的第一絕緣板8a,但也可以不通過彈性部件15而由頭部9b直接按壓鄰接的第一絕緣板8a。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組裝第一連接器2時,分別組裝連接部件9、彈性部件15 和絕緣板8a,但是也可以將這些連接部件9、彈性部件15和絕緣板8a預先形成為一體,將做成一體的連接部件9、彈性部件15和絕緣板8a裝入第一終端殼體5。這種情況下,絕緣板8a能夠作為連接部件9的一部分來處理。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僅在第一連接器2上設置絕緣板8a 8d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將絕緣板分割,并在第一連接器2和第二連接器部3的雙方上設置絕緣板。通過將分割后的絕緣板設置成覆蓋第一連接端子如 4c及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各前端側的面,從而能夠得到使手、手指等異物難以直接接觸到第一連接端子如 4c及第二連接端子6a 6c的所謂接觸防護效果。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在第一卡定9a上形成傾斜部60b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并不限于此,既可以在第二卡定部63上形成傾斜部,也可以在第一卡定部9a和第二卡定部63的雙方上形成傾斜部。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僅在第一終端殼體5的一側設置連接部件9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構成為在第一終端殼體5的兩側設置連接部件9,利用設置在兩側的兩連接部件9對各接點施加按壓力。這種情況下,與兩連接部件9對應地在第二終端殼體7 內的兩側分別設置按壓部件59,并在第一終端殼體5的兩側分別設置按壓部件引導部71即可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僅由頭部9b構成連接部件9,但是也可以使用形成與頭部 9b 一體地貫通各接點的軸部的貫通型連接部件。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覆蓋連接部件插入孔沈的上部的方式設置引導按壓部件59的按壓部件引導部71,但是也可以省略按壓部件引導部71。這種情況下,用第二終端殼體7直接限制按壓部件59向與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動作。
權利要求
1.一種手柄式連接器,具備第一連接器部,該第一連接器部具有排列并容納有多個第一連接端子的第一終端殼體;第二連接器部,該第二連接器部具有排列并容納有多個第二連接端子的第二終端殼體;以及排列并容納在上述第一終端殼體內的多個絕緣板,并具有如下的層疊型連接結構若使上述第一終端殼體與上述第二終端殼體嵌合,則上述多個第一連接端子的各個連接端子與上述多個第二連接端子的各個連接端子成對地面對,并且成為上述絕緣板和上述第一連接端子及上述第二連接端子交替配置的層疊狀態(tài),而且,手柄式連接器包含連接部件,該連接部件配備在上述第一連接器部上,通過用頭部按壓鄰接的上述絕緣板,從而將上述第一連接端子及上述第二連接端子在各接點進行固定使其電連接;以及手柄結構,該手柄結構具有以夾住上述第一終端殼體或上述第二終端殼體的任意一方的兩側方的方式設置且可轉動地軸支撐在上述第一終端殼體或上述第二終端殼體上的轉動手柄,上述手柄式連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手柄結構具備連接部件操作機構,該連接部件操作機構用于通過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從而操作上述連接部件對上述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或者解除該按壓力的施加,上述連接部件操作機構具備在對上述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時,即使在上述轉動手柄全部沒有的情況下也保持對上述各接點施加的按壓力并維持上述第一連接端子和上述第二連接端子的電連接的接點保持單元。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連接部件操作機構具有第一卡定部,該第一卡定部由形成于上述連接部件的頭部的突起構成;以及,按壓部件,該按壓部件具有與上述轉動手柄一體轉動地設置的基部、和由形成于該基部上的突起構成的第二卡定部,在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時,上述第二卡定部抵接上上述第一卡定部,按壓上述連接部件的頭部,從而對上述各接點施加按壓力,上述接點保持單元由按壓部件引導部構成,該按壓部件引導部設置在上述第一終端殼體上,在嵌合了上述兩終端殼體時,引導上述按壓部件并且容納上述按壓部件,而且在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用上述按壓部件按壓上述連接部件的頭部時,限制上述按壓部件向與按壓方向相反的方向動作,且保持上述按壓部件。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構成為,將上述第一連接器部設于機器側,并且將上述第二連接器部設于電纜側,通過連接上述第一連接器部和上述第二連接器部,從而將上述機器和上述電纜電連接,上述轉動手柄設置在上述第二終端殼體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柄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手柄結構還具備殼體裝卸機構,該殼體裝卸機構用于通過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 從而將上述第一終端殼體和上述第二終端殼體對合而處于嵌合狀態(tài)、或者將上述第一終端殼體和上述第二終端殼體拉開而解除嵌合狀態(tài),在使上述第一連接器部和上述第二連接器部連接時,首先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利用上述殼體裝卸機構將上述第一終端殼體和上述第二終端殼體對合而處于嵌合狀態(tài)之后,使上述轉動手柄進一步轉動,利用上述連接部件操作機構操作上述連接部件對上述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手柄結構通過使上述轉動手柄從解除位置向一個方向轉動到嵌合位置,從而利用上述殼體裝卸機構將上述兩終端殼體對合而處于嵌合狀態(tài),而且通過使上述轉動手柄從上述嵌合位置進一步向一個方向轉動到固定位置,從而利用上述連接部件操作機構操作上述連接部件對上述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上述殼體裝卸機構具有滑軸,該滑軸由從上述第一終端殼體的兩側突出地形成的突起構成;滑槽,該滑槽沿著嵌合方向形成于上述第二終端殼體的兩側且對滑軸進行引導;以及第一凸輪槽,該第一凸輪槽形成于上述轉動手柄上,在容納了在上述解除位置插入到上述滑槽中的上述滑軸之后,在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到上述嵌合位置時,在與上述滑槽之間固定上述滑軸,并且將上述第一終端殼體拉入上述第二終端殼體內,從而使上述兩終端殼體嵌合,上述連接部件操作機構還具有第二凸輪槽,該第二凸輪槽與上述第一凸輪槽連續(xù)地形成于上述轉動手柄上,用于維持上述兩終端殼體的嵌合狀態(tài),并且可以使上述轉動手柄從上述嵌合位置轉動到上述固定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3 5所述的手柄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卡定部及/或上述第二卡定部上形成沿著轉動方向的傾斜部,以便在使上述轉動手柄轉動時,上述第二卡定部容易抵接上上述第一卡定部,在上述連接部件的頭部形成有限制上述連接部件轉動的轉動限制部,以免上述連接部件伴隨上述按壓部件的轉動而轉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2 5任一項所述的手柄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轉動手柄通過向離開上述第一終端殼體的方向轉動,從而連接上述兩連接器部。
8.根據(jù)權利要求1 5任一項所述的手柄式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連接部件的頭部與鄰接的上述絕緣板之間設有對上述絕緣板施加規(guī)定的按壓力的彈性部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即使轉動手柄破損也能夠保證在接點中的通電的手柄式連接器。本發(fā)明的手柄式連接器具備手柄結構(50),該手柄結構(50)具備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該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用于通過使轉動手柄(51)轉動從而操作連接部件(9)對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或者解除該按壓力的施加,連接部件操作機構(53)具備在對各接點進行按壓力的施加時,即使在轉動手柄(51)全部沒有的情況下,也保持對各接點施加的按壓力,并維持第一連接端子(4a~4c)和第二連接端子(6a~6c)的電連接的接點保持單元(71)。
文檔編號H01R13/639GK102237609SQ20111008462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13日
發(fā)明者林真也, 梅津潤, 片岡裕太, 福田州洋, 竹原秀明, 鈴木幸雄 申請人:日立電線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