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卡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卡連接器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guān)一種卡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緊湊型多功能卡連接器。背景技術(shù):
隨著手機、數(shù)碼相機、F1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便攜式音響等消費產(chǎn)品的發(fā)展,大量不同種類的電子卡,如SD (Super Density, Secure Digital)卡,MMC (Multi-Media Card) , SM (Smart Media)卡,MS (Memory Stick)卡和 XD (XD-picture) 卡是被廣泛應(yīng)用于消費產(chǎn)品的領(lǐng)域。因此,不同的電子卡需要與不同的卡連接器配合使用。 然而,一種卡連接器只能承載一種相應(yīng)的電子卡,針對以上的消費產(chǎn)品需要設(shè)計出不同的卡連接器,而其占用較多的空間且增加了消費產(chǎn)品的成本。因此,需要一種可以承載不同卡的卡連接器。目前,可以承載不同卡的卡連接器具有若干的收容腔來容納不同的卡。在這種情況下,另一個問題是不同類型的端子來配合不同的卡會占用更多的空間,且連接器的體積增大,尤其是卡連接器的尾部變寬會需要占有印刷電路板更多的焊接區(qū)域。一些方法被提出以解決上述的問題,例如,于2009年6月8日公開的中國專利第 200610093206號揭露了一種用來搭配不同類型電子卡的卡連接器。卡連接器端子的尾部被分成兩組并分別排布在卡連接器的前面和后面。然而,在焊接時很困難控制尾部的共面度, 因為卡連接器的絕緣本體會因受熱而發(fā)生彎曲或扭曲。另外一種減小卡連接器尾部寬度的方法是將端子尾部沿著前后方向分為幾個部分,但在焊接過程中也會有困難。因此,需要一種改良的卡連接器來解決當前的技術(shù)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不同類型電子卡撓接的卡連接器。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卡連接器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一種卡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和第三端子組,絕緣本體設(shè)有卡收容空間,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和第三端子組由絕緣本體支撐;第一端子組適用于與第一種類型卡配接且至少包括一個接地端子,第二端子組適用于與第二種類型卡配接且至少包括一個接地端子,第三端子組適用于與第三種類型卡配接且至少包括一個接地端子;所述卡連接器至少有兩個端子組中的接地端子共同接地。所述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及第三端子組中各有一個接地端子共同接地。所述第二端子組有兩個接地端子,所述第三端子組有兩個接地端子,分別電性連接于第二端子組相應(yīng)的兩個接地端子;且所述卡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接地導條;所述第一端子組有第一接地端子,其通過接地導條電性連接于第三端子相應(yīng)的接地端子。所述卡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接地板以及接地導條,所述第一端子組至少有三個接地端子,其中兩個接地端子通過接地板電性連接,其余接地端子電性連接于沿絕緣本體向后延伸的接地導條。本發(fā)明卡連接器也可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一種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第一類型端子組和第二類型端子組,絕緣本體設(shè)有卡收容空間,第一類型端子組和第二類型端子組排布于絕緣本體;第一類型端子組包括第一類型彈性接觸部和第一類型尾部,第二類型端子組包括第二類型彈性接觸部和第二類型尾部;第一類型彈性接觸部和第二類型彈性接觸部延伸入卡收容空間,且沿橫向排成兩排并沿垂直于上述橫向的前后方向彼此分開;第一類型尾部和第二類型尾部延伸出絕緣本體,并沿上述橫向排布成單獨的一排;所述第一類型端子組包括第一類型接地端子,所述第二類型端子組包括第二類型接地端子,第一類型接地端子和第二類型接地端子共同接地。所述卡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接地導條,所述第一類型接地端子通過接地導條電性連接于第二類型接地端子;所述第一類型接地端子上設(shè)有第一類型對接凸出片,第二類型接地端子上設(shè)有第二類型對接凸出片,第一類型對接凸出片和第二類型對接凸出片沿前后方向或橫向相互連接。所述卡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接地板和第三類型端子組,第三類型端子組擁有第三類型接地端子;所述第一類型接地端子或第二類型接地端子與第三類型接地端子機械性和電性連接于接地板,接地板固定于絕緣本體。本發(fā)明卡連接器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一種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第一端子組和第二端子組,絕緣本體設(shè)有卡收容空間,第一端子組和第二端子組排布于絕緣本體; 第一端子組包括第一彈性接觸部和第一尾部,第二端子組包括第二彈性接觸部和第二尾部;第一彈性接觸部和第二彈性接觸部延伸入卡收容空間,且沿橫向排成兩排并沿垂直于上述橫向的前后方向彼此分開,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延伸出絕緣本體;第一端子組包括兩個接地端子,兩個接地端子沿上述橫向彼此分開且至少一個第一端子在其間;所述兩個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端是位于所述其余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端的前方;沿所述第一端子組的第一接觸部的前端設(shè)有橫向延伸的接地導條,接地導條在上述兩個接地端子的接地接觸部的前端接地。所述接地導條在兩個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的前端的垂直方向分開,且所述兩個接地端子通過嵌入于卡收容空間的對應(yīng)的卡抵持所述接地導條時,所述接地導條機械性和電性連接于上述兩接地端子的接觸部的前端。所述接地導條在兩個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的前端呈一件式結(jié)構(gòu)排列;所述第一端子組還包括另外兩個接地端子,分別位于上述兩接地端子兩外側(cè);在另外兩個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的前端與另一接地導條一件式結(jié)構(gòu)排布形成,且該另一接地導條位于前述接地導條的前方。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效果所述卡連接器至少有兩個端子組中的接地端子共同接地,減小了卡連接器所占空間,從而使連接器變得更緊湊,整體小型化。
圖I是本發(fā)明可承載不同類型電子卡的卡連接器的立體組合示意圖2是圖I所示的卡連接器另一視角的立體組合圖3是卡連接器的立體組合示意圖4是圖3所示的卡連接器的部分分解圖5是圖4所示的卡連接器另一角度的視圖6是圖3所示的卡連接器的另一部分立體組合示意圖7是圖6所示的卡連接器的另一方向的視圖;圖8是圖6所示的卡連接器的另一方向的視圖9是圖3所示的卡連接器沿線A-A的剖視圖10是不同端子與接地元件的視圖11是端子劃分為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和第三端子組的視圖12是第二端子與第三端子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圖13是另一實施例中端子劃分為三組的視圖14是不同組端子間的位置關(guān)系圖15是圖14所不的端子組另一角度的不意圖16是圖14所示的端子組另一方向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I及圖3,本發(fā)明卡連接器100適合承載不同種類的電子卡201-203。卡 201-203分別為SD卡、XD卡和SM卡。請參閱圖4至圖6,卡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I、由絕緣本體I支撐的若干端子
2、安裝于絕緣本體I側(cè)部的退卡機構(gòu)3以及遮蔽絕緣本體I和退卡機構(gòu)3的金屬蓋體4。 卡連接器100還包括接地導條5和安裝于絕緣本體I上的接地板6 (請參閱圖8所示)。絕緣本體I包括沿從上到下方向排布的第一絕緣本體11、第二絕緣本體12和第三絕緣本體13。端子2被劃分為一組第一端子21即第一端子組,一組第二端子22即第二端子組和一組第三端子23即第三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和第三端子組也稱為第一類型端子組和第二類型端子組,而第一端子組則稱為第三類型端子組。第一端子21通過鑲埋成型過程或其它制程與第一絕緣本體11組合形成第一端子模塊。第二端子22通過鑲埋成型過程或其它制程與第二絕緣本體12組合形成第二端子模塊。第三端子23通過鑲埋成型過程或其它制程與第三絕緣本體13組合形成第三端子模塊。請參閱圖10至圖11及圖6至圖7,第一絕緣本體11包括基板111,設(shè)于基板111 的兩側(cè)部的若干定位孔113和從基板111 一側(cè)部向上伸出的鉤部115。第一端子21是適用于與XD卡配接。共有十九個沿橫向排成一排的第一端子21。其中,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十位置的第一端子21分別是第一接地端子211G,也就是XDPin#l,第二接地端子212G,也就是XD Pin#19和第三接地端子213G,也就是XD Pin#9 ;第一接地端子211G、 第二接地端子212G和第三接地端子213G為第三類型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212G具有L 形尾部215且尾部215進一步設(shè)有向上伸出的自由末端216。第一接地端子21IG和第三接地端子213G有一個擴展的自由前端217,該自由前端217較其他第一端子更靠前。其余的十六個第一端子21被用于傳輸信號或電力,每個第一端子21都包括對接部211、尾部213 和連接對接部211和尾部213的固持部212。對接部211為第一彈性接觸部,尾部215和尾部213為第一尾部。這三個接地端子遠短于其他十六個用于傳輸信號的第一端子,且接地端子沒有從第一絕緣本體11的后面向外延伸出去,因此只有十六個第一端子的尾部213排成一排并置于第一絕緣本體11后面的相同平面上。第二絕緣本體12包括基部121和分別形成于其側(cè)面并向上伸出的左側(cè)壁122和右側(cè)壁123。基部121和左側(cè)壁122、右側(cè)壁123共同形成了卡收容空間120。矩形模腔 1211被設(shè)置于基部121的前部。平臺1212位于基部121的中部且有若干端子槽1213置于平臺1212上。兩個導柱1216成形于基部121的后部1214兩側(cè),且有兩個孔1215置于后部1214并置于兩導柱1216之間。左側(cè)壁122設(shè)有用以插接電子卡的導引槽1221和兩個相對應(yīng)的端子槽1222用以容納兩個相對應(yīng)的偵測端子14于其中。右側(cè)壁123在中部設(shè)有由前后方向延伸的狹槽1231。定位孔1232設(shè)于右側(cè)壁123的后部。第二端子22適用于與 SD卡配接。九個第二端子22沿橫向排成一排。兩個位于第四位置和第七位置的第二端子 22分別是第一接地端子221G,也就是SD Pin#6和第二接地端子222G,也就是SD Pin#3 ; 第一接地端子221G和第二接地端子222G為第一類型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222G具有 L形尾部225且尾部225進一步設(shè)有向下伸出的自由末端226。第一接地端子22IG有L形尾部227和連接于尾部227的倒置L形尾部分支228。尾部分支228位于尾部227前面且鄰近尾部227。其余的七個第二端子被用于傳輸信號或電力,其包括對接部221、尾部223 和連接對接部221和尾部223的固持部222。對接部221為第一類型彈性接觸部或第二彈性接觸部,尾部225、尾部227和尾部223為第一類型尾部或第二尾部。第二接地端子222G 遠短于其他八個第二端子,沒有從第二絕緣本體12的后面向外延伸的尾部。另外,自由末端226和尾部分支228形成一件式結(jié)構(gòu)的第一類型對接凸出片且延伸入第二絕緣本體12 的兩個孔1215。第三絕緣本體13包括主體部131和從主體部131向前伸出的鍵部132。兩個安裝孔133設(shè)于主體部131的兩側(cè)。第三端子23適用于與MS卡配接。十個第三端子23沿橫向排成一排,并包括第二類型彈性接觸部和第二類型尾部。位于第一位置和第十位置的兩個第三端子23分別是第一接地端子231G,也就是MS Pin#10和第二接地端子232G,也就是MS Pin#l ;第一接地端子231G和第二接地端子232G為第二類型接地端子。第二接地端子232有L形尾部235和連接于第一接地端子MS Pin#10中部的倒L形尾部分支236。 第一接地端子231G具有Y形尾部234,且Y形尾部234有兩個倒L形的自由末端237,238。 第一接地端子231G遠短于其他九個第二端子,沒有從第三絕緣本體13的后面向外延伸的尾部。另外,自由末端237,238和尾部分支236形成一件式結(jié)構(gòu)的第二類型對接凸出片且自由末端237,238和尾部分支236置于第三絕緣本體13下方。退卡機構(gòu)3包括滑塊31、導桿32和彈簧33。滑塊31安裝于狹槽1231且可以在其中沿前后方向滑動。彈簧33用于推動滑塊31向前運動。導桿32有卡入定位孔1232的后鉤321和可以在滑塊31的心形狹槽311內(nèi)移動的前鉤322。請參閱圖10至圖12,接地導條5包括相互連接形成框架的第一臂部51、第二臂部 52和第三臂部53。第一臂部51和第二臂部52彼此完全平行。第一臂部51和第二臂部52 都垂直于第三臂部53。第一臂部51有與尾部223排布于相同平面的L形尾部511。第二臂部52具有形成于其后端的第一倒L形突出部521和從其一前端橫向伸出的第二倒L形突出部522。第三臂部53具有形成于其側(cè)端的第三倒L形突出部531,且第三倒L形突出部531排布鄰近于第二倒L形突出部522。接地板6有呈矩形的主體部61和連接主體部61且位于主體部61前部的凸起條 62。兩個通孔611位于主體部61前部的兩個相對前拐角外,兩個安裝耳部612位于通孔 611的后方且向上延伸。當裝配時,第一端子模塊組裝至第二端子模塊的下方,第一端子21的對接部211 延伸入模腔1211的卡收容空間120 ;第三端子模塊組裝于第二端子模塊的上面,第三絕緣本體13的主體部131安裝于基部121的后部1214,且尾部分支236和自由末端237,238嵌入于后部1214的孔1215,通過第一接地端子MS Pin#10的自由末端237抵靠于第二臂部 52的突出部521,第一接地端子231G的自由末端238抵靠于第一接地端子221G的尾部分支228,第二接地端子232G的尾部分支236抵靠于第二接地端子222G的自由末端226。第二接地端子212G的自由末端216抵靠于第三臂部53的突出部531。接地板6安裝于基部 121的下面且放置于模腔1211下方,第一接地端子211G和第三接地端子213G的前部抵靠凸起條62。兩個安裝耳部612嵌入基部121。通過以上排布,第一接地端子211G和第三接地端子213G通過接地板6彼此電性連接來實現(xiàn)共同接地,又通過接地導條5的第二臂部52 電性連接于第一接地端子231G,接地導條5也連接于第一接地端子211G,因此,一個共同接地路線就形成。請參閱圖13至圖16及圖I至圖2,顯示了另一實施例中的簡化端子組。第二實施例端子排布的詳細說明如下,兩實施例中其他相似元件和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在此忽略。第二實施例包括與第一實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端子21-23功能相同的一組第一端子21’、一組第一端子22’和一組第一端子23’。第一端子21’中的第一接地端子 211G’和第二接地端子212G’通過連接于其前端的橫條或接地導條210G’進行電性和機械性連接。橫條210G’在第一接地端子211G’和第二接地端子212G’的接觸部前端垂直方向分開且共同構(gòu)成一件式結(jié)構(gòu)排列。第一接地端子211G’和第二接地端子212G’通過嵌入于卡收容空間120的對應(yīng)的卡抵持橫條210G’時,橫條210G’機械性和電性連接于兩個接地端子211G’和212G’的接觸部前端。第一接地端子211G’和第二接地端子212G’的第一接觸部前端是位于其余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端的前方。第二接地端子212G’具有向上伸出的L形尾部2121G’。第一端子21’還包括第三接地端子213G’作為獨立塊且向后延伸呈一件式結(jié)構(gòu)形成一個獨立接地路線,該接地路線具有輔助接地元件(例如接地導條)的作用,其位于橫條210G’的前面。第二端子22’包括第一接地端子221G’和第二接地端子222G’。第一接地端子221G’有先沿后側(cè)向延伸再向下延伸的尾部2211G’。第二接地端子212G’有加寬尾部2221G’。第三端子23’包括第一接地端子231G’和第二接地端子232G’。第一接地端子231G’有平坦的主體部2310G’, 其擁有從主體部2310G’前邊緣向下延伸的指部2312G’和連接于主體部2310G’后邊緣的尾部2311G’,且尾部2311G’具有位于水平面的延展部2313G’。指部2312G’抵靠于尾部 2121G’。尾部2211G’抵靠于延展部2313G’。第二接地端子232G’有主體部2320G’,在其左面設(shè)有L形凸出部2322G’和由主體部2320G’向后延伸的尾部2321G’。凸出部2322G’ 抵靠于尾部2221G’。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卡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和第三端子組,絕緣本體設(shè)有卡收容空間,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和第三端子組由絕緣本體支撐;第一端子組適用于與第一種類型卡配接且至少包括一個接地端子,第二端子組適用于與第二種類型卡配接且至少包括一個接地端子,第三端子組適用于與第三種類型卡配接且至少包括一個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連接器至少有兩個端子組中的接地端子共同接地。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和第三端子組中各有一個接地端子共同接地。
3.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組有兩個接地端子,所述第三端子組有兩個接地端子,分別電性連接于第二端子組相應(yīng)的兩個接地端子;且所述卡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接地導條,所述第一端子組有第一接地端子,其通過接地導條電性連接于第三端子相應(yīng)的接地端子。
4.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接地板以及接地導條,所述第一端子組至少有三個接地端子,其中兩個接地端子通過接地板電性連接,其余接地端子電性連接于沿絕緣本體向后延伸的接地導條。
5.一種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第一類型端子組和第二類型端子組,絕緣本體設(shè)有卡收容空間,第一類型端子組和第二類型端子組排布于絕緣本體;第一類型端子組包括第一類型彈性接觸部和第一類型尾部,第二類型端子組包括第二類型彈性接觸部和第二類型尾部;第一類型彈性接觸部和第二類型彈性接觸部延伸入卡收容空間,且沿橫向排成兩排并沿垂直于上述橫向的前后方向彼此分開;第一類型尾部和第二類型尾部延伸出絕緣本體, 并沿上述橫向排布成單獨的一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類型端子組包括第一類型接地端子,所述第二類型端子組包括第二類型接地端子,第一類型接地端子和第二類型接地端子共同接地。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接地導條,所述第一類型接地端子通過接地導條電性連接于第二類型接地端子;所述第一類型接地端子上設(shè)有第一類型對接凸出片,第二類型接地端子上設(shè)有第二類型對接凸出片,第一類型對接凸出片和第二類型對接凸出片沿前后方向或橫向相互連接。
7.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接地板和第三類型端子組,第三類型端子組擁有第三類型接地端子;所述第一類型接地端子或第二類型接地端子與第三類型接地端子機械性和電性連接于接地板,接地板固定于絕緣本體。
8.—種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第一端子組和第二端子組,絕緣本體設(shè)有卡收容空間,第一端子組和第二端子組排布于絕緣本體;第一端子組包括第一彈性接觸部和第一尾部,第二端子組包括第二彈性接觸部和第二尾部;第一彈性接觸部和第二彈性接觸部延伸入卡收容空間,且沿橫向排成兩排并沿垂直于上述橫向的前后方向彼此分開,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延伸出絕緣本體;第一端子組包括兩個接地端子,兩個接地端子沿上述橫向彼此分開且至少一個第一端子在其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端是位于所述其余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端的前方;沿所述第一端子組的第一接觸部的前端設(shè)有橫向延伸的接地導條,接地導條在上述兩個接地端子的接地接觸部的前端接地。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導條在兩個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前端的垂直方向分開,且所述兩個接地端子通過嵌入于卡收容空間的對應(yīng)的卡抵持所述接地導條時,所述接地導條機械性和電性連接于上述兩接地端子的接觸部的前端。
10.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導條在兩個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的前端呈一件式結(jié)構(gòu)排列;所述第一端子組還包括另外兩個接地端子,分別位于上述兩接地端子兩外側(cè);在另外兩個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的前端與另一接地導條一件式結(jié)構(gòu)排布形成,且該另一接地導條位于前述接地導條的前方。
全文摘要
一種卡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和第三端子組,絕緣本體設(shè)有卡收容空間,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和第三端子組由絕緣本體支撐;第一端子組適用于與第一種類型卡配接且至少包括一個接地端子,第二端子組適用于與第二種類型卡配接且至少包括一個接地端子,第三端子組適用于與第三種類型卡配接且至少包括一個接地端子;所述卡連接器至少有兩個端子組中的接地端子共同接地,減小了卡連接器所占空間,從而使連接器變得更緊湊,整體小型化。
文檔編號H01R12/71GK102593663SQ2011103605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月13日
發(fā)明者葉宏揚, 徐國峻, 托德·M·哈蘭, 特倫斯·F·李托, 理查德·斯科特·克萊恩, 蕭學隆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