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插接式匯流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繼電器及斷路器連接的匯流排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可插接式匯流排。
背景技術:
匯流排是與電源相連接,并作為各類繼電器及斷路器連接端子的矩形銅排。通過匯流排可實現多個繼電器或斷路器的連接。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的匯流排包括三個匯流排單體以及包覆于所述匯流排外側的絕緣殼體,所述匯流排單體由導電材料制成的連接座以及從所述連接座一側一體延伸出的導電連接頭組成,所述連接座插接入所述殼體的卡槽內實現彼此絕緣、且所述各連接頭穿出所述殼體,分別成型于各所述連接座上的連接頭彼此形成交錯排列結構,分別成型于不同連接座上且彼此相鄰的三個所述連接頭可用于繼電器或斷路器三相插頭的連接,所述殼體的端部設有端蓋,以防止所述連接座滑出所述殼體并防止所述連接座漏電。該匯流排雖然可以滿足一般情況下匯流的要求,但該匯流排的長度單一固定,當所用工況延伸范圍較大時,很難滿足要求,而且對于實際應用過程中的不同延伸范圍需要準備長度各異的匯流排,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占用空間較大,而且浪費材料;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將絕緣材料制成外殼的形狀,以便插入多個匯流排單體。受加工工藝的影響,該絕緣外殼的耐溫能力至多只能達到70°C左右,然而在匯流排的使用過程中,會由于銅件的通電而產生大量的熱量,此種結構的外殼無法耐受較高的溫度,影響使用壽命。中國專利CN2658983Y公開了一種配電盤的匯流排結構,該匯流排為一體制成,包含由本體端部固定座及本體兩側一體延伸的數個連接端子,數條匯流排彼此層疊設置且各匯流排的連接端子彼此交錯,其中匯流排本體上包覆絕緣層。當所述匯流排本體長度不足時,可以將匯流排的一端結合另一匯流排的端部,采用鉚接或鎖固的方式連接,并另包覆絕緣層使用。該匯流排結構雖然可以通過彼此端部連接組合成整體結構使用,但由于是將本體端部固定座相鉚接或鎖固,因此步驟繁瑣且需要大量的人工消耗;而且端部相連接后的匯流排還需要進行彼此間的絕緣處理,以及整體的外側覆膜處理,不僅需要按所需長度準備絕緣外殼,浪費材料,而且整個安裝組合過程比較復雜。
實用新型內容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的匯流排結構連接延長比較復雜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連接組合簡單方便的可插接式匯流排。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插接式匯流排,包括絕緣外殼和設置在所述絕緣外殼內的多個由導電材料制成的匯流排分體,所述各匯流排分體之間彼此絕緣,所述匯流排分體由連接座本體以及由所述連接座本體側端一體延伸成型的數個連接端子組成,所述各連接端子穿出所述絕緣外殼并以連接端子組的形式與用電器實現電連接, 所述連接端子組是由相鄰且分別連接于不同所述連接座本體上的一個連接端子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流排兩端均設有企口,其一端的企口同其另一端的企口可相互插接,所述匯流排的兩端分別通過企口同相鄰的匯流排固定連接,且插接后的相鄰兩個所述匯流排之間至少有連接端子組實現電連接所述連接端子組包括成型于所述企口處的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以及成型于所述連接座本體中部位置的中間端子組,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之間沿所述匯流排的縱向彼此間隔;分別與所述第一端子組中的各連接端子成型于相同匯流排分體上的所述第二端子組的各連接端子之間的排列順序與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連接端子的排列順序一一對應;成型于同一所述連接座本體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組和所述第二端子組的所述連接端子在所述連接座本體上的成型部位之間沿厚度方向錯開;兩匯流排插接后,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分別僅與相鄰匯流排上設置于相同位置的所述匯流排分體上的所述第二端子組中的所述連接端子相貼緊搭接,并且沿其貼緊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組的所述連接端子與所述第二端子組的所述連接端子相偏差的距離等于對應端子的厚度。使所述匯流排在連接狀態(tài)下,所述連接座本體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組和所述第二端子組中對應連接的所述連接端子頂端具有相互靠近貼緊的趨勢。所述連接座本體包括平層部分和錯層部分,所述第一端子組成型于所述錯層部分處,所述第二端子組和所述中間端子組成型于所述平層部分處,且所述連接座本體疊置后, 各連接座本體彼此之間互不干涉。位于下層的所述連接座本體的錯層部分的長度大于位于上層的所述連接座本體的所述錯層部分的長度。所述各連接端子與所述連接座本體相垂直,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的距離與所述第二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的距離之差等于所述連接端子的厚度。各所述連接端子與所述連接座本體相平行,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的距離與所述第二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的距離之差等于所述連接端子的厚度。所述各匯流排分體層疊放置后,在所述匯流排的端部形成階梯狀結構,并在所述絕緣外殼的階梯端部兩端的端面處形成階梯狀企口連接結構。所述連接結構的階梯端部成型有卡榫和卡槽。所述卡榫為燕尾形卡榫,所述卡槽為適于所述卡榫插接的燕尾形卡槽。所述匯流排包括第一匯流排分體、第二匯流排分體和第三匯流排分體;所述匯流排的企口一端為三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第二卡榫和第三卡榫;第一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和所述第二卡榫之間;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二卡榫和所述第三卡榫之間;第三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遠離所述第二卡槽的一側;所述第一卡榫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榫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三卡榫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中;所述匯流排另一端企口為四卡榫企口,所述的四卡榫企口是在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靠近所述第三卡槽的一側設置有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四卡榫,所述第四卡榫和所述第一卡榫之間為所述第三卡槽。所述匯流排包括第一匯流排分體、第二匯流排分體、第三匯流排分體和第四匯流排分體;所述匯流排的企口一端為四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第二卡榫、第三卡榫和第四卡榫;第一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和所述第二卡榫之間;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二卡榫和所述第三卡榫之間;第三卡槽位于所述第三卡榫和所述第四卡榫之間;第四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遠離所述第二卡槽的一側;所述第一卡榫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榫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三卡榫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中,所述第四卡榫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中;所述匯流排另一端企口為五卡榫企口,所述的五卡榫企口是在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靠近所述第四卡槽的一側設置有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五卡榫,所述第五卡榫和所述第一卡榫之間為所述第四卡槽。所述匯流排包括第一匯流排分體和第二匯流排分體;所述匯流排的企口一端為二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和第二卡榫;第一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和所述第二卡榫之間;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榫遠離所述第二卡槽的一側;所述第一卡榫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卡榫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匯流排另一端企口為三卡榫企口,所述的三卡榫企口是在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靠近所述第二卡槽的一側設置有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三卡榫,所述第三卡榫和所述第一卡榫之間為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的連接端子沿同一方向伸出所述匯流排的絕緣外殼;各所述匯流排的所述連接端子的伸出端相平齊。所述絕緣外殼通過塑料鑄模成型,且所述絕緣外殼上成型有散熱槽。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1、將所述匯流排的兩端分別成型為多舌企口,使得在需要較長的匯流排時只需簡單的將兩個匯流排彼此插接,即可完成連接延長,結構簡單、且操作方便,同時通過絕緣外殼的插接即可實現匯 流排的連接組合,可以免去匯流排連接后還需要進行絕緣處理的步驟,省時省力,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只需準備同一規(guī)格的匯流排即可滿足大范圍工況下的需求;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匯流排通過企口和連接端子組的形式實現不同匯流排之間的電連接,在使用過程中,不同規(guī)格的匯流排只要具有適宜相互插接的企口并實現連接端子組之間的搭接即可實現匯流排的延長及連通導電,可以滿足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不同規(guī)格的斷路器和繼電器組合的電路的使用, 無需針對特定電路制定專門的匯流排,大大擴展了匯流排的模式化應用;3、將所述企口設置有燕尾形卡榫和適于所述燕尾形卡榫插接的燕尾槽,加固連接強度,使得連接后的匯流排不易脫散;4、所述絕緣外殼為塑料鑄模成型,使得絕緣外殼與所述匯流排緊密成型一體, 絕緣外殼不易脫落,并且方便保存;5、所述絕緣外殼采用鑄模成型,提高了絕緣外殼的耐高溫能力,使得所述絕緣外殼的耐溫能力提升至110°C以上,提升了所述匯流排的使用壽命; 6、在所述絕緣外殼上成型有散熱槽,方便使用過程中的散熱處理,可延長匯流排的使用壽命,同時保證導電效果。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匯流排結構;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匯流排分體的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所述各匯流排分體的疊置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所述插接式匯流排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所述插接式匯流排的立體結構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所述插接式匯流排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所述插接式匯流排的立體結構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所述各匯流排分體的疊置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所述插接式匯流排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所述插接式匯流排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_絕緣外殼,2-匯流排分體,21-第一匯流排分體,22-第二匯流排分體,23-第三匯流排分體,24-第四匯流排分體,3-連接座本體,31-第一連接座本體,32-第二連接座本體,33-第三連接座本體,34-第一連接座本體,41-第一卡榫,42-第二卡榫,43-第三卡榫,44-第四卡榫,45-第五卡榫,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槽,53-第三卡槽,54-第四卡槽,6、61、62、63、64_ 連接端子、61A、62A、63A、64A-第一連接端子,61B、62B、 63B、64B-第二連接端子,71-第一突起,72-第二突起,73-第三突起,74-第四凸起,8-平層部分,9-錯層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插接式匯流排,包括絕緣外殼和設置在所述絕緣外殼1內的多個由導電材料制成的匯流排分體2,所述各匯流排分體2之間彼此絕緣,所述匯流排分體2由連接座本體3以及由所述連接座本體3側端一體延伸成型的數個連接端子6組成,所述各連接端子6穿出所述絕緣外殼并以連接端子組的形式與用電器實現電連接,所述連接端子組是由相鄰且分別連接于不同所述連接座本體3上的一個連接端子6組成。所述用電器為繼電器或斷路器。匯流排兩端均設有企口,所述匯流排的兩端分別通過企口同相鄰的兩匯流排固定連接,且插接后的相鄰兩個所述匯流排之間至少有連接端子組實現電連接。所述絕緣外殼通過塑料鑄模成型。所述絕緣外殼上成型有散熱槽。所述連接端子組包括成型于所述企口處的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以及成型于所述連接座本體3中部位置的中間端子組,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之間沿所述匯流排的縱向彼此間隔,保證相鄰所述匯流排插接后各個連接端子互不干涉。分別與所述第一端子組中的各連接端子成型于相同匯流排分體上2的所述第二端子組的各連接端子之間的排列順序與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連接端子的排列順序一一對應,確保設置于相同位置的所述匯流排分體在插接后實現電連接,而設置于不同位置的所述匯流排分體在插接后依然彼此絕緣。成型于同一所述連接座本體3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組和所述第二端子組的所述連接端子6在所述連接座本體3上的成型部位之間沿厚度方向錯開。兩相鄰匯流排插接后, 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連接端子分別僅與相鄰匯流排上設置于相同位置的所述匯流排分體上的所述第二端子組中的所述連接端子相貼緊搭接,并且沿其貼緊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組的所述連接端子與所述第二端子組的所述連接端子相偏差的距離等于對應端子的厚度, 確保對應連接的所述連接端 子6可以相互貼緊搭接實現相鄰匯流排的電連通。并且使所述匯流排在連接狀態(tài)下,所述連接座本體3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組和所述第二端子組中對應連接的所述連接端子6頂端具有相互靠近貼緊的趨勢,確保相插接的匯流排可穩(wěn)固實現搭接電連通。所述連接座本體3包括平層部分8和錯層部分9,所述第一端子組成型于所述錯層部分9處,所述第二端子組和所述中間端子組成型于所述平層部分8處,位于下層的所述連接座本體的錯層部分9的長度大于位于上層的所述連接座本體3的所述錯層部分9的長度,且所述連接座本體3疊置后,各連接座本體3彼此之間互不干涉。由于所述各連接座本體3的所述錯層部分9的長度不等,使得所述各匯流排分體層疊放置后,在所述匯流排的端部形成階梯狀結構,包覆絕緣外殼后形成階梯端,在所述絕緣外殼的階梯端部兩端的端面處形成階梯狀企口連接結構。所述的階梯狀企口為多舌企口,所述連接結構的階梯端部成型有卡榫和卡槽。所述卡榫為燕尾形卡榫,所述卡槽為適于所述卡榫插接的燕尾形卡槽。此時相鄰匯流排插接時,必須從側面相對插接,其插接端部不易脫散,插接穩(wěn)固。所述各連接端子6與所述連接座本體3相垂直,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3的距離與所述第二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3的距離之差等于所述連接端子的厚度。作為可以變換的結構,各所述連接端子6與所述連接座本體3相平行,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3的距離與所述第二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3的距離之差等于所述連接端子的厚度。所述的連接端子6沿同一方向伸出所述匯流排的絕緣外殼1 ;各所述匯流排的所述連接端子6的伸出端相平齊。實施例1如圖3-圖6所示,本實施例所述匯流排包括絕緣外殼1和設置在所述絕緣外殼1 內的由導電材料制成的匯流排分體2。匯流排分體2包括第一匯流排分體21、第二匯流排分體22和第三匯流排分體23,所述第一匯流排分體21的第一連接座本體31、所述第二匯流排分體22的第二接座本體32和所述第三匯流排分體23的第三連接座本體33采取層疊設置方式,所述第一接座本體31、第二接座本體32和第三連接座本體33之間設置有絕緣層。匯流排的企口一端為三卡榫企口,另一端為四卡榫企口。其中三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和第三卡榫43。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間成型有第一卡槽51,所述第二卡榫42和所述第三卡榫43之間成型有第二卡槽 52,所述第一卡榫41遠離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側成型有第三卡槽53 ;所述第一卡榫41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所述第二卡榫42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51中, 所述第三卡榫43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中。四卡榫企口是在上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三卡槽53的一側設置有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四卡榫44,所述第四卡榫44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間為所述第三卡槽53。相鄰匯流排插接時,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卡榫分別插入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第一、第三卡槽中,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四卡榫44可作為插接后的匯流排的平衡底座使用。第一匯流排分體21、第二匯流排分體22和第三匯流排分體23分別在所述四卡榫企口端成型有第一連接端子61A、62A、63A,分別在所述三卡榫企口端成型有第二連接端子 61B、62B、63B ;所述匯流排插接后,相鄰所述匯流排的所述第一匯流排分體21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1A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61B電連接,所述第一匯流排分體22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2A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62B電連接,所述第一匯流排分體23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3A 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63B電連接。此時只需要簡單的將匯流排插接后,無需其他操作即可實現相鄰匯流排之間的電連接。第一端子組和第二端子組之間為中間端子組。分別成型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匯流排分體的所述各連接端子61、62、63彼此間隔排列,使得任意的連接端子組的三個所述連接端子均為相鄰的且分別成型于不同的所述匯流排分體上。使得其與繼電器或斷路器連接時,將繼電器或斷路器的三相插口與其中任意三個所述連接端子插接后,均可實現電連接,操作方便簡單。進一步的,所述多個連接端子6均與所述連接座本體3相垂直,并成型于所述連接座本體3的同一側,且所述三個匯流排分體層疊設置后,多個所述連接端子6均分布于所述匯流排的同一側,并沿同一方向伸出所述匯流排的絕緣外殼1,且其伸出端相平齊。為了簡化結構以及減少絕緣外殼注塑時的加工使用量,本實施例所述的各匯流排分體層疊設置后,所述第一連接座本體31的所述平層部分延伸至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三卡槽53和所述第一卡榫41所形成的第一凸起71內部,所述錯層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榫42所形成的第二凸起72內部;所述第二連接座本體32的所述平層部分延伸至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榫42所形成的第二凸起72內部,所述錯層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三卡槽53和所述第一卡榫41所形成的第一凸起71內部;所述第三連接座本體33的所述平層部分延伸至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卡槽52和所述第三卡榫43所形成的第三凸起73內部,所述錯層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四卡榫44內部。實施例2如圖7所示,所述各匯流排分體的疊置結構以及所述匯流排兩端部的企口結構均與實施例1相同,其區(qū)別僅在于各所述連接端子6均與所述連接座本體3相平行,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3的距離與所述第二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3的距離之差等于所述連接端子的厚度,確保兩匯流排可實現搭接。實施例3所述匯流排分體2的結構與各匯流排分體之間的疊置情況均與實施例1所述的結構相同。如 圖8、圖9所示,本實施例所述匯流排包括第一匯流排分體21、第二匯流排分體 22、第三匯流排分體23和第四匯流排分體24 ;所述第一匯流排分體21的第一連接座本體 31、所述第二匯流排分體22的第二接座本體32、所述第三匯流排分體23的第三連接座本體 33和所述第四匯流排分體24的第四連接座本體34采取疊放方式,所述第一接座本體31、 第二接座本體32、第三連接座本體33和第四接座本體34之間設置有絕緣層。所述匯流排的企口一端為四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 第二卡榫42、第三卡榫43和第四卡榫44。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間成型有所述第一卡槽51 ;所述第二卡榫42和所述第三卡榫43之間成型有第二卡槽52 ;所述第三卡榫43和所述第四卡榫44之間成型有第三卡槽53 ;所述第一卡榫41遠離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側成型有第四卡槽54。所述第一卡榫41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中,所述第二卡榫42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所述第三卡榫43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中,所述第四卡榫44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54中。所述匯流排另一端企口為五卡榫企口,所述的五卡榫企口是在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四卡槽54的一側設置有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五卡榫45,所述第五卡榫45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間為所述第四卡槽53。相鄰匯流排插接時,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第三卡榫 43、第四卡榫44分別插入所述五卡榫企口的所述第四卡槽54、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第三卡槽53中,所述五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五卡榫45可作為插接后的匯流排的平衡底座使用。為了簡化結構以及減少絕緣外殼注塑時的加工使用量,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各匯流排分體層疊設置后,所述第一連接座本體31的所述平層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四卡槽54和所述第一卡榫41所形成的第一凸起71內部,所述錯層部分延伸至所述五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卡槽52和所述第三卡榫43所形成的第三凸起73內部;所述第二連接座本體32的所述平層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榫42 所形成的第二凸起72內部,所述錯層部分延伸至所述五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榫42所形成的第二凸起72內部;所述第三連接座本體33的所述平層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卡槽52和所述第三卡榫43所形成的第三凸起73內部,所述錯層部分延伸至所述第四卡槽54和所述第一卡榫41形成第一凸起71內部;所述第四連接座本體34的所述平層部分延伸至所述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四卡榫44和所述第三卡槽53所形成的第四凸起74內部,所述錯層部分延伸至所述五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五卡榫45內部。為方便所述匯流排插接后的電連接實現方便,本實用新型所述匯流排的所述第一匯流排分體21、第二匯流排分體22、第三匯流排分體23和第四匯流排分體24分別在所述錯層部分成型有第一連接端子61A、62A、63A、64A,分別在所述平層部分成型有第二連接端子61B、62B、63B、64B ;所述匯流排插接后,相鄰所述匯流排的所述第一匯流排分體21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1A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61B電連接,所述第二匯流排分體22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2A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62B電連接,所述第三匯流排分體23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3A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63B電連接,所述第四匯流排分體24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4A 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64B電連接。此時只需要簡單的將匯流排插接后,無需其他操作即可實現相鄰匯流排之間的電連接。[0081]作為可以變換的結構,所述連接端子6也可以設置為夾片結構,方便與繼電器或斷路器插接后,以螺栓或其他固定部件固定。進一步的,所述各匯流排分體2層疊設置時,分別成型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匯流排分體的所述各連接端子61、62、63、64彼此間隔排列,使得任意的連接端子組的四個所述連接端子均為相鄰的且分別成型于不同的所述匯流排分體上。使得其與繼電器或斷路器連接時,將繼電器或斷路器的四相插口與其中任意四個所述連接端子插接后,均可實現電連接,操 作方便簡單。實施例4所述匯流排分體2的結構與各匯流排分體之間的設置情況均與實施例1和實施例 2所述的結構相同。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所述匯流排包括第一匯流排分體21和第二匯流排分體22 ; 所述第一匯流排分體21的第一連接座本體31和所述第二匯流排分體22的第二接座本體 32采取疊放方式,所述第一接座本體31和所述第二接座本體32之間設置有絕緣層。所述匯流排的企口一端為二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和第二卡榫42。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間成型有第一卡槽51 ;所述第一卡榫 41遠離所述第一卡槽51的一側成型有第二卡槽52。所述第一卡榫41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51中,所述第二卡榫42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所述匯流排另一端企口為三卡榫企口,所述的三卡榫企口是在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側設置有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三卡榫43,所述第三卡榫43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間為所述第二卡槽52。相鄰兩個匯流排插接時,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分別插入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槽52,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三卡榫43可作為插接后的匯流排的平衡底座使用。為了簡化結構以及減少絕緣外殼注塑時的加工使用量,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各匯流排分體層疊設置后,所述第一連接座本體31的所述平層部分延伸至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卡槽52和所述第一卡榫41所形成的第一凸起71內部,所述錯層部分延伸至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二卡槽52和所述第一卡榫41所形成的第一凸起71內部;所述第二連接座本體32的所述平層部分延伸至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槽51和所述第二卡榫42 所形成的第二凸起72內部,所述錯層部分延伸至所述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三卡榫43內部。為方便所述匯流排插接后的電連接實現方便,本實用新型所述匯流排的所述第一匯流排分體21和所述第二匯流排分體22分別在所述錯層部分成型有第一連接端子61A、 62A,分別在所述平層部分成型有第二連接端子61B、62B ;所述匯流排插接后,相鄰所述匯流排的所述第一匯流排分體21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1A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61B電連接, 所述第二匯流排分體22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子62A和所述第二連接端子62B電連接。此時只需要簡單的將匯流排插接后,無需其他操作即可實現相鄰匯流排之間的電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各匯流排分體2層疊設置時,分別成型于所述第一、第二匯流排分體的所述各連接端子61、62彼此間隔排列,使得任意的連接端子組的兩個所述連接端子均為相鄰的且分別成型于不同的所述匯流排分體上。使得其與繼電器或斷路器連接時,將繼電器或斷路器的兩相插口與其中任意兩個所述連接端子插接后,均可實現電連接,操作方便簡單。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可插接式匯流排,包括絕緣外殼⑴和設置在所述絕緣外殼⑴內的多個由導電材料制成的匯流排分體(2),所述各匯流排分體(2)之間彼此絕緣,所述匯流排分體(2) 由連接座本體(3)以及由所述連接座本體側端一體延伸成型的數個連接端子(6)組成,所述各連接端子(6)穿出所述絕緣外殼(1)并以連接端子組的形式與用電器實現電連接,所述連接端子組是由相鄰且分別連接于不同所述連接座本體(3)上的一個連接端子(6)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流排兩端均設有企口,其一端的企口同其另一端的企口可相互插接,所述匯流排的兩端分別通過企口同相鄰的匯流排固定連接,且插接后的相鄰兩個所述匯流排之間至少有連接端子組實現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端子組包括成型于所述企口處的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以及成型于所述連接座本體(3)中部位置的中間端子組,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之間沿所述匯流排的縱向彼此間隔;分別與所述第一端子組中的各連接端子成型于相同匯流排分體上的所述第二端子組的各連接端子之間的排列順序與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連接端子的排列順序一一對應;成型于同一所述連接座本體(3)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組和所述第二端子組的所述連接端子(6)在所述連接座本體(3)上的成型部位之間沿厚度方向錯開;兩匯流排插接后, 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分別僅與相鄰匯流排上設置于相同位置的所述匯流排分體上的所述第二端子組中的所述連接端子相貼緊搭接,并且沿其貼緊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組的所述連接端子與所述第二端子組的所述連接端子相偏差的距離等于對應端子的厚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匯流排在連接狀態(tài)下,所述連接座本體(3)上的所述第一端子組和所述第二端子組中對應連接的所述連接端子頂端具有相互靠近貼緊的趨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本體(3)包括平層部分(8)和錯層部分(9),所述第一端子組成型于所述錯層部分(9)處,所述第二端子組和所述中間端子組成型于所述平層部分(8)處,且所述連接座本體(3)疊置后,各連接座本體(3)彼此之間互不干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連接端子(6)與所述連接座本體(3)相垂直,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3)的距離與所述第二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 (3)的距離之差等于所述連接端子的厚度。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連接端子(6)與所述連接座本體(3)相平行,所述第一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3)的距離與所述第二端子組的各個連接端子偏出所述連接座本體 (3)的距離之差等于所述連接端子的厚度。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匯流排分體層疊放置后,在所述匯流排的端部形成階梯狀結構,并在所述絕緣外殼(1)的階梯端部兩端的端面處形成階梯狀企口連接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結構的階梯端部成型有卡榫和卡槽。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榫為燕尾形卡榫,所述卡槽為適于所述卡榫插接的燕尾形卡槽。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流排包括第一匯流排分體(21)、第二匯流排分體(22)和第三匯流排分體 (23);所述匯流排的企口一端為三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和第三卡榫(43); 第一卡槽(51)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間; 第二卡槽(52)位于所述第二卡榫(42)和所述第三卡榫(43)之間; 第三卡槽(53)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遠離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側; 所述第一卡榫(41)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所述第二卡榫(42)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51)中,所述第三卡榫(43)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 中;所述匯流排另一端企口為四卡榫企口,所述的四卡榫企口是在三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三卡槽(53)的一側設置有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四卡榫(44),所述第四卡榫(44)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間為所述第三卡槽(53)。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流排包括第一匯流排分體(21)、第二匯流排分體(22)、第三匯流排分體(23)和第四匯流排分體(24);所述匯流排的企口一端為四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第二卡榫(42)、第三卡榫(43)和第四卡榫(44); 第一卡槽(51)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間; 第二卡槽(52)位于所述第二卡榫(42)和所述第三卡榫(43)之間; 第三卡槽(53)位于所述第三卡榫(43)和所述第四卡榫(44)之間; 第四卡槽(54)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遠離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側; 所述第一卡榫(41)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中,所述第二卡榫(42)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所述第三卡榫(43)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三卡槽(53) 中,所述第四卡榫(44)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四卡槽(54)中;所述匯流排另一端企口為五卡榫企口,所述的五卡榫企口是在四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四卡槽(54)的一側設置有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五卡榫(45),所述第五卡榫(45)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間為所述第四卡槽(53)。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匯流排包括第一匯流排分體(21)和第二匯流排分體(22); 所述匯流排的企口一端為二卡榫企口,包括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一卡榫(41)和第二卡榫(42);第一卡槽(51)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和所述第二卡榫(42)之間;第二卡槽(52)位于所述第一卡榫(41)遠離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側;所述第一卡榫(41)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一卡槽(51)中,所述第二卡榫(42)適于耦合地嵌入所述第二卡槽(52)中;所述匯流排另一端企口為三卡榫企口,所述的三卡榫企口是在所述二卡榫企口的所述第一卡榫(41)靠近所述第二卡槽(52)的一側設置有向相鄰匯流排凸出的第三卡榫(43), 所述第三卡榫(43)和所述第一卡榫(41)之間為所述第二卡槽(52)。
13.根據權利要求10或11或12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絕緣外殼(1)通過塑料鑄模成型,且所述絕緣外殼(1)上成型有散熱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繼電器及斷路器連接的匯流排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可插接式匯流排。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插接式匯流排包括絕緣外殼和設置在所述絕緣外殼內彼此絕緣的多個導電匯流排分體。所述匯流排兩端均設有多舌企口,其一端的多舌企口同另一端的多舌企口可相互插接,所述匯流排的兩端分別通過多舌企口同相鄰的匯流排固定連接,且插接后的相鄰兩個匯流排之間至少有連接端子組實現電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匯流排的兩端分別設為多舌企口,使得在需要較長的匯流排時只需簡單的將兩個匯流排彼此插接,即可完成連接延長,同時通過絕緣外殼的插接即可實現匯流排的連接組合,可以免去匯流排連接后還需要進行絕緣處理的步驟,結構簡單、且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H01H1/58GK202067679SQ20112002928
公開日2011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27日
發(fā)明者劉響榮, 李靖 申請人:樂清市高科環(huán)保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