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池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池組。
背景技術:
已知一種電池模塊,其利用包含與電極端子彈性結(jié)合的夾具的連結(jié)件,將各單電池的電極端子之間連結(jié),從而將該各單電池連接(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7-似630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nèi)容但是,由該連結(jié)件進行的連結(jié),存在部件個數(shù)變多、連結(jié)構(gòu)造復雜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課題是,提供一種電池組,其可以減少用于連結(jié)的作業(yè)工時, 并且防止連結(jié)構(gòu)造的復雜化。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方式解決上述課題,S卩,在將多個電池的輸出端子之間連結(jié)的母線上設置有插入口,其由比輸出端子的相對于插入方向的剖面的大小更小的孔形成; 以及切口部,其形成在插入口處。實用新型的效果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由于通過將母線向第1輸出端子及第2輸出端子壓入,可以使包含切口部在內(nèi)的母線的插入口與第1輸出端子及第2輸出端子卡止,所以可以減少作業(yè)工時,并且防止連結(jié)構(gòu)造的復雜化。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池組中包含的多個單電池的斜視圖。[0010]圖2是組裝有圖1的單電池的電池模塊的斜視圖。[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組的斜視圖。[0012]圖4是表示對圖3的多個電池模塊進行排列后的狀態(tài)的斜視圖。[0013]圖5是圖3的母線模塊的斜視圖。[0014]圖6是圖5的母線模塊的俯視圖。[0015]圖7是圖3的第1輸出端子及第2輸出端子的斜視圖。[0016]圖8是沿圖7的A-A線的剖面圖。[0017]圖9是圖3的母線的俯視圖。[0018]圖10是沿圖9的B-B線的剖面圖。[0019]圖11是沿圖3的C-C線的剖面圖。[0020]圖12是表示排列多個圖3的電池模塊30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0021]圖13是表示相對于圖3的多個電池模塊30對母線模塊進行位置對齊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0022]圖14是沿圖13的D-D線的剖面圖。
3[0023]圖15是沿圖13的D-D線的剖面圖,且是表示利用夾具而壓入的狀態(tài)的圖。圖16是沿圖3的C-C線的剖面圖。圖17是沿圖3的C-C線的剖面圖。圖18是沿圖3的C-C線的剖面圖。圖19是本實用新型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第1輸出端子及第2輸出端子的斜視圖。圖20是本實用新型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第1輸出端子及第2輸出端子的斜視圖。圖21是本實用新型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母線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第1實施方式》首先,使用圖1及圖2,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池組3的電池模塊 30的結(jié)構(gòu)、和電池模塊30中包含的多個單電池的結(jié)構(gòu)。圖1表示多個單電池中的2個單電池的斜視圖,將上方的電池稱為單電池201,將下方的電池稱為單電池101。圖2表示組裝前的電池模塊30的斜視圖。圖1所示的單電池101,在端部具有板狀的電極接頭(電極端子)111,在電極接頭 111的相反方向的端部,分別朝向電池的外側(cè)而設置板狀的電極接頭112。電極接頭111具有正極的極性,電極接頭112具有負極的極性。并且,隔板121和隔板122夾持電極接頭 111,隔板123和隔板IM夾持電極接頭112。隔板具有絕緣性,保持單電池101和與其層疊的單電池201之間的絕緣性。輸出端子131與電極接頭111電氣連接,成為圖2所示的電池模塊的輸出端子131。外殼134對輸出端子131的周圍進行保持。此外,輸出端子131 的詳細結(jié)構(gòu)在后面記述。單電池201從單電池101的上表面與其層疊。隔板221是從上下夾持單電池201 的電極接頭211的隔板,且示出下側(cè)的隔板。隔板223是從上下夾持單電池201的電極接頭 212的隔板,且相同地示出下側(cè)的隔板。電極接頭211具有負極的極性,電極接頭212具有正極的極性。在單電池101和單電池201層疊時,電極接頭111和電極接頭211電氣連接。 由此,單電池101和單電池201串聯(lián)連接并層疊。因此,在設置有隔板122、221部分處,沿單電池101和201的層疊方向設置間隙。圖2是表示電池模塊30的斜視圖。該電池模塊30的單電池301是層疊8個圖1 所示的單電池101、201而形成的(以下,將8個單電池總稱為單電池301)。在單電池301的一端連接正極、負極各自的輸出端子(第1輸出端子、第2輸出端子)131、132。套筒302向在所層疊的各個隔板上設置的孔中插入,通過利用螺栓等連結(jié)而將單電池301以及隔板305固定。絕緣蓋331安裝在與輸出端子131及132連接的單電池 301的端面?zhèn)?,覆蓋電極接頭,保持電極接頭和單電池外部之間的絕緣性。相同地,絕緣蓋 332安裝在輸出端子131、132的連接面的相反側(cè),覆蓋電極接頭。在隔板305和上殼體361 之間,插入緩沖材料304。緩沖材料304起到下述作用,即,在車輛等上搭載電池模塊時,防止因車輛的振動而對單電池造成影響。殼體360具有上殼體361和下殼體363,如圖示所示,在下殼體363中放入單電池 301等組件,通過對上殼體361和下殼體363的開口部進行鉚接加工,從而收容單電池301以及隔板305等。殼體360由薄鋁板形成。另外,在上殼體361的表面,朝向殼體360的內(nèi)側(cè)形成凸出部362。凸出部362是通過對上殼體361的中央部分進行擠壓成型而以壓紋狀形成的。插入口 307設置在絕緣蓋331上,與連接器(未圖示)嵌合。如果連接器與插入口 307嵌合,則構(gòu)成單電池301的單電池的電壓檢測端子(未圖示)與連接器的端子電氣連接。另外,電池組3是將電池模塊30重疊而形成的電池,通過將圖2所示的電池模塊 30層疊而形成,其中,該電池模塊30是將扁平型(層壓型)的單電池層疊而形成的。 下面,使用圖3 圖6,說明本例的電池組3的結(jié)構(gòu)。圖3表示電池組3的斜視圖, 圖4表示層疊后的電池模塊30的斜視圖,圖5表示母線模塊1的斜視圖。圖6表示母線模塊1的俯視圖。如圖3所示,本例的電池組3具有4個電池模塊30和母線模塊1。4個電池模塊 30層疊,利用母線模塊1連結(jié)。電池模塊30形成為長方體形狀,如圖4所示,將最大的平面作為層疊面,層疊4個電池模塊30。此時,為了將4個電池模塊串聯(lián)連接,相鄰的電池模塊 30之間,以在正極的輸出端子(第1輸出端子)131的旁邊配置負極的輸出端子(第2輸出端子)132的方式排列。換言之,多個電池模塊30使輸出端子131、132的極性成為交替反向的極性而排列。如圖5及6所示,母線模塊1具有外框10和母線11。母線11將各輸出端子131、 132連結(jié)。作為母線11,具有將相鄰的電池模塊30的2個輸出端子131、132連結(jié)的母線、和將1個輸出端子131、132連結(jié)的母線。將1個輸出端子131、132連結(jié)的母線11,在母線模塊1中配置在外側(cè)。各母線11以與所連結(jié)的輸出端子131、132的位置相對應而排列的狀態(tài),利用外框10進行保持。母線11由銅等導電性材料形成,外框10由樹脂等絕緣性材料形成。在外框10上設置有用于保持母線11的孔,該孔的周圍形成為夾持各母線11的形狀 (參照圖14)。通過使母線11的邊緣部分被外框10夾持,從而母線11保持在外框10上。并且,通過從圖4所示的層疊后的電池模塊30的輸出端子131、132側(cè),將圖5及圖6所示的母線模塊1壓入,從而利用母線模塊1將多個電池模塊30連結(jié),形成本例的電池組3。下面,說明輸出端子131、132和母線11之間的連結(jié)部分的結(jié)構(gòu)。首先,使用圖7及圖8,說明輸出端子131、132的結(jié)構(gòu),使用圖9及圖10,說明母線的結(jié)構(gòu)。圖7表示輸出端子131、132的斜視圖,圖8表示沿圖7的A-A線的剖面圖,圖9表示母線11的俯視圖。圖 10是母線11的剖面且沿圖9的B-B線的剖面圖。如圖7所示,輸出端子131、132形成為圓筒狀,一側(cè)的前端部分與其他部分相比直徑變小。另外,在輸出端子131、132的外周側(cè)面切割出多個槽133。各個槽133沿輸出端子 131、132的周圍切割而成。因此,輸出端子131、132的側(cè)面沿中心軸的方向形成凹凸。如果輸出端子131、132插入后述的母線10的插入口 12中,則槽133與插入口 12的外周端面卡止。此外,槽133的數(shù)量只要至少為1個即可。輸出端子131、132的剖面如圖8所示為圓形狀。輸出端子131、132的剖面部分的半徑(rl)形成為比后述的插入口 12的半徑(r2)大,因此,輸出端子131、132的相對于軸向的截面積,比插入口 12的孔的面積大。[0048]如圖9及圖10所示,母線11形成為薄型的板狀,具有2個插入口 1 及插入口 12b、切口部13、伸縮部14、以及錐形部15。插入口 1 被多個電池模塊30中某一個電池模塊30的輸出端子(第1輸出端子)131插入,插入12b被與該某一個電池模塊30不同的另一個模塊30的輸出端子(第2輸出端子)132插入。由于向插入口 12插入的輸出端子 131、132的極性彼此相反,所以母線11將一個極性的輸出端子131、132和另一個極性的輸出端子131、132電氣連接。插入口 12為與輸出端子131、132的剖面形狀相同的形狀,且形成為圓形。由于輸出端子131、132穿過插入口 12的中心,所以輸出端子131、132的軸向成為插入方向。由于插入口 12的孔半徑(r2)比輸出端子131、132的相對于插入方向的剖面半徑(rl)小,所以插入口 12的孔大小比輸出端子131、132的相對于插入方向的剖面小。另外,母線11具有從插入口 12的外周朝向插入口 12的外側(cè)切入而形成的切口部 13。切口部13在每個插入口 12處設置4個,以插入口 12的中心點為基準對稱地切入而形成。換言之,使各切口部的一端延長時的交點相當于插入口 12的中心點。另外,切口部13 形成為具有規(guī)定寬度的狹縫形狀,形成使前端部分集中的形狀。此外,切口部不必一定設置為4個,可以是任意數(shù)量,不必一定以插入口 12的中心點為基準而對稱地設置。伸縮部14在插入口 1 和插入口 12b之間以波浪形狀形成,使插入口 1 和插入口 12b之間具有伸縮性。錐形部15形成在插入口 1 和插入口 12b的周圍。由于輸出端子131、132從母線11的下側(cè)向上側(cè)插入,所以錐形部15形成為朝向輸出端子131、132插入的方向而凸出的形狀。下面,使用圖11,說明連結(jié)狀態(tài)下的輸出端子131、132和母線11之間的連結(jié)部分。 圖11是電池組1的局部剖面圖,是沿圖3的C-C線的局部剖面圖。如果將母線11向?qū)盈B的電池模塊30上組裝,則輸出端子131向插入口 12a中插入,輸出端子132向插入口 12b插入。另外,如上述所示,母線11的插入口 1 及插入口 12b 的面積比輸出端子131、132的截面積小,另外,在插入口 12的周圍形成有切口部13。因此, 在插入時,利用切口部13使插入口 12的孔擴徑,另外,切口部13的周圍彎曲,使輸出端子 131、132進入插入口 12。然后,在插入完全結(jié)束后,利用輸出端子131、132的槽133將插入口 12的端面卡止,將母線11和輸出端子131、132連結(jié)。在連結(jié)狀態(tài)下,插入口 12的端面進入槽133的內(nèi)側(cè),換言之進入凹陷的部分。插入口 12以插入時所擴徑的量進行縮徑而起作用,向內(nèi)側(cè)施加壓力。由此,在槽133中,插入口 12的端面與槽133卡合,母線11的插入口 12將輸出端子131、132卡止并連結(jié)。在圖11中,針對1個母線11進行了說明,但對于其他母線11也相同地,在其他輸出端子131、132插入后,使插入口 12擴徑,由母線11將輸出端子131、132連結(jié)。由此,母線模塊1連結(jié)在多個電池模塊30上,成為本例的電池組1,多個電池模塊 30也電氣連接。下面,使用圖12 圖15,說明本例的電池組1的組裝方法。圖12表示所排列的多個電池模塊30的俯視圖,圖13表示在多個電池模塊30上將母線模塊1的位置對齊后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圖14表示沿圖13的D-D線的剖面圖,圖15是相對于圖14,表示利用夾具400 將母線模塊1壓入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首先,如圖12所示,將電池模塊30以正極和負極顛倒的方式交替排列。然后,如圖13及圖14所示,將插入12的位置和輸出端子131、132的位置對齊,將母線模塊1設置在多個電池模塊30的端子側(cè)。此時,由于在母線11上設置有錐形部15,所以可以容易地進行母線模塊1和多個電池模塊30之間的位置對齊。然后,從母線模塊1的上側(cè)利用夾具400以一定的壓力進行加壓,將母線模塊1向輸出端子131、132壓入。此外,也可以取代夾具400而使用用于防止短路、觸電的端子蓋。由此,將輸出端子131、132利用母線11進行連結(jié),完成電池組1。如上述所示,本例具有將多個輸出端子(第1輸出端子、第2輸出端子)131、132連結(jié)的母線11,母線11具有插入口 12和切口部13,該插入口 12形成為具有比輸出端子131、 132的截面積小的面積,該切口部13從插入口 12的外周向外側(cè)切入而形成。由此,本例在組裝時,通過將母線11向輸出端子131、132壓入,從而插入口 12利用切口部13的部分而變寬,使輸出端子131、132插入,利用切口部13將輸出端子131、132卡止,由母線11將多個電池模塊30連結(jié)。并且,由于在連結(jié)狀態(tài)下,插入口 12的外周端面與槽133卡合,所以將輸出端子131、132卡止。因此,可以容易地將輸出端子131、132向母線11中插入,并不易從母線11脫離。另外,可以防止連結(jié)構(gòu)造復雜化,可以在組裝時減少作業(yè)工時。另外,本例中,在輸出端子131、132的外周側(cè)面設置槽133。由此,由于插入口 12 的外周端面與槽部133卡合,所以可以使輸出端子131、132不易從母線12脫離。另外,本例的母線11在多個插入口 12a、12b之間具有波浪形狀的伸縮部14。在這里,使用圖16及圖17,說明伸縮部14的作用。圖16及圖17是電池組3的局部剖面圖,且是與圖11對應的剖面圖。例如,如圖16所示,在排列電池模塊30而電池模塊30的間隔變寬的情況下,如果使本例的母線11插入輸出端子131、132中,則伸縮部14伸長(向圖16的箭頭方向伸長),因此可以容易地在母線11中插入輸出端子131、132。另外,如圖17所示, 在某個電池模塊30與其他電池模塊30相比傾斜排列的情況下,如果在本例的母線11中插入輸出端子131、132,則伸縮部14變形,因此,母線11追隨因電池模塊30的傾斜所產(chǎn)生的輸出端子131、132的位置偏移而安裝。如上述所示,本例中,在多個電池模塊30的端子之間產(chǎn)生位置偏移的情況下,由于伸縮部14追隨位置偏移而伸縮,所以可以容易地在母線11 中插入輸出端子131、132。另外,在本例中,母線11的插入口 12形成為朝向?qū)⑤敵龆俗?31、132插入的方向而凸出的錐形形狀。在這里,使用圖18,說明錐形部15的作用。圖18是電池組3的局部剖面圖,且是與圖11對應的剖面圖。如圖18所示,在母線11的位置相對于輸出端子131、132 的位置發(fā)生偏移的狀態(tài)下,將母線模塊1從所排列的電池模塊30的上側(cè)壓入的情況下,由錐形部15將輸出端子131、132引入,在插入口 12中插入輸出端子131、132。由此,本例可以容易地進行母線11的插入口 12和輸出端子131、132之間的位置對齊。另外,本例的母線11使插入口 12的位置和輸出端子(第1輸出端子及所述第2 輸出端子)131、132的位置相對應,利用母線模塊進行保持。由此,由于將多個母線11模塊化而一體化為1個部件,所以通過將母線模塊1從輸出端子131、132上方壓入,從而可以進行輸出端子131、132的電氣連接,可以縮短作業(yè)時間。此外,輸出端子131、132也可以如圖19所示僅形成一個槽133。圖19表示輸出端子131、132的斜視圖。另外,輸出端子131、132不必一定形成為圓筒狀,也可以例如如圖20所示,使主體部131a形成為長方體形狀,將前端部131b形成為朝向前端縮小剖面的四角柱形狀。槽133 形成在主體部131a的一部分上。另外,在輸出端子131、132采用圖20所示的形狀的情況下,如圖21所示,母線11的插入口 12形成為長方形形狀。圖21是母線11的俯視圖。插入口 12的面積比圖20的輸出端子131、132的主體部的與向插入12插入的方向垂直的剖面的面積小。另外,在插入口 12處設置切口部13。切口部13從插入口 12的外周向外側(cè)切入而形成。由此,在將輸出端子131、132向插入12插入時,由于插入口 12的周圍彎曲,所以容易將輸出端子131、132插入。 此外,本例的電池模塊30、或者單電池101、201,301相當于本實用新型“電池”,或者,電池模塊30以及單電池101、201、301相當于本實用新型“電池”。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電池組,其特征在于,具有多個電池,各個電池分別具有第1輸出端子和第2輸出端子;以及母線,其使所述多個電池中的一個電池的第1輸出端子和另一個電池的第2輸出端子插入,將相鄰的電池之間連結(jié), 所述母線具有 板狀的導電性材料;插入口,其形成在所述板狀的導電性材料上;以及切口部,其從所述插入口的外周向外側(cè)切入而形成,所述插入口的面積比所述第1輸出端子的截面積以及所述第2輸出端子的截面積小。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輸出端子和第2輸出端子的外周形成槽,利用所述槽將所述第1輸出端子和第2輸出端子的外周與所述插入口的外周卡止。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線具有多個插入口,在所述多個插入口之間形成波浪形狀的伸縮部。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線的插入口形成為錐形形狀。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組,其特征在于,還具有母線模塊,該母線模塊具有多個所述母線;以及用于保持多個所述母線的外框,所述多個母線是使各母線的所述插入口的位置與所插入的所述第1輸出端子及所述第2輸出端子的位置相對應,而保持在所述外框上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池組,其可以減少用于連結(jié)的作業(yè)工時,并且防止連結(jié)構(gòu)造的復雜化。其具有多個電池;以及母線(11),該母線(11)將多個電池中的一個電池的輸出端子和另一個電池的輸出端子(131、132)連結(jié),母線(11)由比輸出端子(131、132)的相對于插入方向的剖面的大小更小的孔形成,具有插入口(12),其使輸出端子(131、132)插入;以及切口部(13),其從插入口(12)的端面向插入口(12)的外側(cè)切入而形成。
文檔編號H01M2/30GK202142598SQ201120189039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6月4日
發(fā)明者芝瀧健太郎 申請人:日產(chǎn)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