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撓性平型線纜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撓性平型線纜結構,特別關于一種可分拆成多個接頭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
背景技術:
軟性扁平線纜(Flexible Flat Cable),簡稱為軟性排線或FFC,是一種用PET絕緣材料和扁平銅線透過高科技自動化設備生產線壓合而成的數據線纜。軟性排線為一種訊號傳輸用組件,本身具有可任意撓曲、高訊號傳輸能力等優(yōu)點,因此被廣泛的應用在許多電子產品中。一般軟性排線細分為三層結構,由上而下依序為上絕緣層、導線層及下絕緣層的層疊方式,導線層內數條扁平銅線相互分離設置,并部分外露于軟性排線兩端以形成數個導接點。當軟性排線連接于兩系統(tǒng)間時,軟性排線前端上的數個導接點與其中一系統(tǒng)電性接觸,而每一導接點所接收到的訊號會傳遞至軟性排線后端上所相對應的導接點上,且向另一系統(tǒng)傳遞,以達到兩系統(tǒng)間訊號傳遞的目的?,F有軟性排線的前端的一組導接點可組裝于一連接器接頭,而其后端的另一組導接點可組裝于另一連接器接頭,如此形成一對一的連接器接頭形態(tài)。然而,隨著電子產品不斷朝輕、薄、短、小的方向發(fā)展,例如在智能型手機和平板計算機等移動式電子裝置中,為了配合移動式電子裝置的小型化和可攜式的空間設計,現有軟性排線的一對一的接頭形態(tài)已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撓性平型線纜結構,以形成有一對多的接頭形態(tài)的軟性排線,可配合于移動式電子裝置的小型化和可攜式的空間設計,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包括—軟性排線,其由平行排列的數條預加工導線及包覆該些預加工導線的絕緣層所組成,每一預加工導線包括一上表面與一下表面,該上表面與下表面為平面形態(tài),預加工導線具有一原始寬度,該預加工導線末端外露于絕緣層且經過壓延后形成數個接觸面,每一接觸面具有一接觸寬度,該接觸寬度大于原始寬度;該軟性排線的前端設有一第一組線路部,第一組線路部設有外露的接觸面的第一接點部,軟性排線的后端利用一切縫切穿其后端,該切縫沿著該些預加工導線的軸線方向且朝著第一組線路部延伸以將軟性排線切割而形成一第二組線路部與一第三組線路部,第二組線路部與第三組線路部分別設有外露的接觸面的第二接點部與第三接點部。該第一組線路部的預加工導線的數目等于該第二組線路部與該第三組線路部所共同包含的預加工導線的數目。該第一組線路部的預加工導線的數目大于該第二組線路部與該第三組線路部所共同包含的預加工導線的數目。該切縫的底部為該第一組線路部,該第二組線路部鄰近于該切縫的底部的部分與該第三組線路部固定在一起。更包括一補強板,設置于該軟性排線的末端,其中該接觸面設置于該補強板上,每一預加工導線包括具有該接觸面的一對接部、具有該原始寬度的一本體部及位于該對接部與該本體部之間的一緩沖部,該緩沖部外露于該絕緣層且設置于該補強板上,相鄰兩該本體部之間的第一間距大于相鄰兩該對接部之間的第二間距。該第一組線路部上設有一第一連接器接頭,該第一連接器接頭包含一下殼體以及一上殼體,該第一組線路部夾設于該下殼體與該上殼體之間。該預加工導線的該上表面距離該下表面的高度與該原始寬度之間的比率介于 1 2 1 4之間。更包括一包裹材,包圍該第二組線路部與該第三組線路部,以將該第二組線路部與該第三組線路部固定在一起。更包括數個長條部,利用數條割縫沿著該些預加工導線的軸線方向延伸以將該軟性排線切割分線而形成于該第二組線路部及該第三組線路部上,各割縫位于任意兩條預加工導線之間且未割穿該軟性排線的前后兩端,其中該些長條部經過折疊后形成數個折疊部,該些折疊部互相平行重疊,且該些折疊部整體的寬度小于該軟性排線原本的寬度。該包裹材包圍該些折疊部,以將該些折疊部固定在一起。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利用刀具在軟性排線上切割以形成兩組以上的線路部,將此些線路部分別組裝兩種以上不同的連接器接頭,如此即可形成一對多的接頭形態(tài),以解決現有軟性排線無法配合于移動式電子裝置的小型化和可攜式空間設計的問題。此外,具有預加工導線的軟性排線在進行切割作業(yè)時,由于相鄰兩條預加工導線之間的間距較大,可提升形成兩組以上線路部的良率,借以降低生產成本。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細描述,將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的軟性排線尚未切割成第二、第三組線路部與數個長條部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圖2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的軟性排線的部分分解示意圖;圖4為圖2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的軟性排線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圖5為圖2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的軟性排線沿AA線段的部分剖面示意圖;[0030]圖6為圖1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的第一組線路部上裝設第一連接器接頭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7為圖1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的軟性排線將數個長條部經過彎折疊置后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圖7的包裹纏繞后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的上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1,包括有軟性排線2及由其上所定義形成的第一組線路部3、第二組線路部4、第三組線路部5與數個長條部6,其中軟性排線2的前端設有第一組線路部3,軟性排線的后端分別設有第二組線路部4與第三組線路部5,該些長條部6分別形成于第二組線路部4及第三組線路部5上。請參閱圖2至圖5所示,為圖1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1的軟性排線2尚未切割成該些線路部4、5與長條部6的原始結構的立體示意圖、部分分解示意圖、部分放大示意圖及部分剖面示意圖。軟性排線2由平行排列的數條預加工導線21及包覆該些預加工導線21的一絕緣層22所組成,每一預加工導線21包括具有接觸面23的一對接部211、具有原始寬度Dl的一本體部212及位于對接部211與本體部212之間的一緩沖部213,其中對接部211與緩沖部213外露于絕緣層22外,以利于后續(xù)對接部211進行壓延成型以形成接觸面23。每一預加工導線21在合線包覆絕緣層22前,會先經過一次或多次的預壓延加工,使其形成截面為非圓形的型態(tài),預加工導線21包括一上表面214、一下表面215、一左側面216及一右側面 217,上表面214與下表面215為平面形態(tài)且呈上下平行相對設置,左側面216與右側面217 為平面形態(tài)且呈左右對稱相對設置,左側面216與右側面217分別連接于上表面214與下表面215的左邊與右邊,上表面214的寬度大小實質等于下表面215的寬度大小,同時左側面216的寬度實質等于右側面217的寬度大小,上表面214、下表面215、左側面216與右側面217形成預加工導線21的外表面。每一預加工導線21具有一原始寬度D1,也就是左側面216與右側面217之間的最大距離,該些預加工導線21在合線包覆絕緣層22后,其末端外露于絕緣層22外且經過再壓延處理后形成數個接觸面23,每一接觸面23具有一接觸寬度D2,且接觸寬度D2大于原始寬度D1,如此以利接觸面23與對接連接器的端子進行搭接。絕緣層22由上絕緣層221與下絕緣層222所構成,并且可于軟性排線2的上絕緣層221的上表面上設置一上金屬層,于軟性排線2的下絕緣層222的下表面上設置一下金屬層,如此可得到較佳的防止電磁波干擾的效果。補強板24設置于軟性排線2的前后端面, 接觸面23直接設置于補強板24上,以增加接觸面23對接時的強度,對接部211與緩沖部 213的下方為沒有保留下絕緣層222的鏤空狀態(tài),亦可保留下絕緣層222于對接部211與緩沖部213的下方,并且設置補強板24于下絕緣層222之下。由于相鄰兩本體部212之間的第一間距Pl大于相鄰兩對接部211之間的第二間距P2,較大的第一間距Pl有利于后續(xù)的切割分線作業(yè),可以減少因切割不良而導致的制程
5良率下降。借由前述結構特性,本實用新型的軟性排線2可利用一切縫26切穿其后端,切縫 26沿著該些預加工導線21的軸線方向且朝著第一組線路部3延伸以將軟性排線2切割而形成相互分離的第二組線路部4及第三組線路部5,此切縫26位于任意兩條預加工導線21 之間且切穿軟性排線2的后端,同時利用數條割縫27沿著該些預加工導線21的軸線方向延伸以將軟性排線2切割分線而形成數個長條部6于第二組線路部4及第三組線路部上5, 各割縫27位于任意兩條預加工導線21之間且未割穿軟性排線2的前后兩端。第一組線路部3設有外露的接觸面23的第一接點部31,第二組線路部4與第三組線路部5分別設有外露的接觸面23的第二接點部41與第三接點部51。第一組線路部3 上設有一第一連接器接頭32,如圖6所示,第一連接器接頭32包含一下殼體321以及一上殼體322,第一組線路部3夾設于下殼體321與上殼體322之間,如此即可形成一連接器結構,然不限于此,其它形態(tài)的第一連接器接頭32也可以應用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一組線路部3的預加工導線21的數目等于第二組線路部4與第三組線路部5 所共同包含的預加工導線21的數目,在其它實施方式中,第一組線路部3的預加工導線21 的數目可大于第二組線路部4與第三組線路部5所共同包含的預加工導線21的數目,亦即有部分預加工導線21在切縫26切割軟性排線2時被去除掉了,以配合對接端的電路設計。切縫26將軟性排線2的后端分割成第二組線路部4與第三組線路部5,為了增加分開的第二組線路部4與第三組線路部5的機械強度,可利用例如膠帶貼合等方式,將第二組線路部4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三組線路部5固定在一起。于切縫26的底部為第一組線路部3,第二組線路部4鄰近于切縫26的底部的部分與第三組線路部5固定在一起,如此可避免外力分別施力于第二組線路部4與第三組線路部5所導致的切縫26成長延伸至第一組線路部3內而造成第一組線路部3的結構破壞。請參閱圖7與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1的軟性排線2將數個長條部6經過彎折疊置后的立體示意圖與上視示意圖。每一條長條部6具有第一折線61且沿第一折線61朝第一方向彎折形成折疊部 60,每一條長條部6具有第二折線62且沿第二折線62朝第二方向彎折,第一折線61與第二折線62之間形成折疊部60。數條長條部6經過折疊后形成數個折疊部60,該些折疊部 60彼此互相平行重疊,如此使得該些折疊部60整體的寬度Wl小于軟性排線2原本的寬度 W2,借以達到縮小軟性排線2的橫向寬度的目的。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長條部6的折疊部60 的長度方向接近垂直于軟性排線2的預加工導線21的軸線方向,當然其它的傾斜角度也可以使用。每一長條部6中包含有四條預加工導線21,亦可以設計成包含其它數目的預加工導線21,基本上每一長條部6所包含的預加工導線21的數目越多,其所形成的折疊部60的寬度也就跟著一起變大。此外,為了固定、保護或調整電性阻抗的目的,還設有一包裹材7 包圍纏繞該些折疊部60,以將該些折疊部60固定在一起,其中包裹材7為絕緣材料所制成, 例如是醋酸布,然不限于此,包裹材7亦可使用例如導電布等金屬材料所制成,如此可以增加防止電磁波干擾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此包裹材7同時也包圍第二組線路部4與第三組線路部5,借以將第二組線路部4與第三組線路部5固定在一起,此包裹材7除了有增強被切縫26分開的第二組線路部4與第三組線路部5的機械強度外,還可借由包裹纏繞達到縮小第二組線路部 4與第三組線路部5所占的寬度大小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此預加工導線21為金屬線材經過預加工處理后所形成的導線結構,所以左側面216與右側面217除了為平面形態(tài)外,亦可能呈現圓弧面形態(tài),且左側面216 的弧長實質等于右側面217的弧長,其它的表面形態(tài)也可能在預加工的過程中產生。由于預加工導線21的上表面214與下表面215為平面形態(tài),所以有利于在合線制程時將上絕緣層221與下絕緣層222由上下方熱壓結合于預加工導線21上,為了增加下絕緣層222、預加工導線21與上絕緣層221在合線制程時的制造良率,此預加工導線21的上表面214距離下表面215的高度H與原始寬度Dl之間的比率設計成介于1 2 1 4 之間,且最佳的高度H與原始寬度Dl的比率為1 3,如此既可達到提高合線制程良率的目的且又可以利于后續(xù)切割分條的加工作業(yè)。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利用刀具在軟性排線的末端上切割以形成兩組以上的線路部,接著將此些線路部分別組裝兩種以上不同的連接器接頭,如此即可形成一對多的接頭形態(tài),以解決現有軟性排線無法配合于移動式電子裝置的小型化和可攜式空間設計的問題。此外,具有預加工導線的軟性排線在進行切割作業(yè)時,由于相鄰兩條預加工導線之間的間距較大,可提升形成兩組以上線路部的制程良率,借以降低生產成本。再者,軟性排線上切割分線以形成數條長條部,利用此些長條部彎折重疊形成折疊部結構,由于折疊部結構可以縮小軟性排線的原本橫向寬度的大小,如此即可順利將軟性排線塞入小尺寸的狹長狀空間內,以因應配合于移動式電子裝置的小型化空間設計的需求。以上所述,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軟性排線,由平行排列的數條預加工導線及包覆該些預加工導線的一絕緣層所組成,每一預加工導線包括一上表面與一下表面,該上表面與該下表面為平面形態(tài),該預加工導線具有一原始寬度,該預加工導線末端外露于該絕緣層且經過壓延后形成數個接觸面, 每一接觸面具有一接觸寬度,該接觸寬度大于該原始寬度;該軟性排線的前端設有一第一組線路部,該第一組線路部設有外露的接觸面的第一接點部,該軟性排線的后端利用一切縫切穿其后端,該切縫沿著該些預加工導線的軸線方向且朝著該第一組線路部延伸以將該軟性排線切割而形成一第二組線路部與一第三組線路部,該第二組線路部與該第三組線路部分別設有外露的接觸面的第二接點部與第三接點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組線路部的預加工導線的數目等于該第二組線路部與該第三組線路部所共同包含的預加工導線的數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組線路部的預加工導線的數目大于該第二組線路部與該第三組線路部所共同包含的預加工導線的數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切縫的底部為該第一組線路部,該第二組線路部鄰近于該切縫的底部的部分與該第三組線路部固定在一起。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補強板,設置于該軟性排線的末端,其中該接觸面設置于該補強板上,每一預加工導線包括具有該接觸面的一對接部、具有該原始寬度的一本體部及位于該對接部與該本體部之間的一緩沖部,該緩沖部外露于該絕緣層且設置于該補強板上,相鄰兩該本體部之間的第一間距大于相鄰兩該對接部之間的第二間距。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組線路部上設有一第一連接器接頭,該第一連接器接頭包含一下殼體以及一上殼體,該第一組線路部夾設于該下殼體與該上殼體之間。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預加工導線的該上表面距離該下表面的高度與該原始寬度之間的比率介于12 14之間。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包裹材,包圍該第二組線路部與該第三組線路部,以將該第二組線路部與該第三組線路部固定在一起。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數個長條部,利用數條割縫沿著該些預加工導線的軸線方向延伸以將該軟性排線切割分線而形成于該第二組線路部及該第三組線路部上,各割縫位于任意兩條預加工導線之間且未割穿該軟性排線的前后兩端,其中該些長條部經過折疊后形成數個折疊部,該些折疊部互相平行重疊,且該些折疊部整體的寬度小于該軟性排線原本的寬度。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包裹材包圍該些折疊部, 以將該些折疊部固定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撓性平型線纜結構,包括由平行排列的數條預加工導線及包覆該些預加工導線的絕緣層所組成的軟性排線,每一預加工導線的末端具有外露于絕緣層的接觸面,于軟性排線的前端設有第一組線路部,軟性排線的后端利用一切縫切穿其后端,切縫沿著該些預加工導線的軸線方向且朝著第一組線路部延伸以將軟性排線切割而形成第二組線路部與第三組線路部。
文檔編號H01B7/04GK202307225SQ20112037025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王建淳 申請人:禾昌興業(yè)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達昌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