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電連接器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接地彈片的電連接器。背景技術:
電連接器是電子設備間用于傳輸信號的重要部件,電連接器的傳輸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通常將電連接器金屬外殼接地,以減小電磁干擾,達到提高電連接器的信號傳輸品質的目的,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現(xiàn)有技術請參 閱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告第2383240號所揭示的一種電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于絕緣本體內的若干導電端子、包覆于絕緣本體外側的金屬外殼以及與安裝于金屬外殼上用以與對接連接器接觸的接地彈片,所述接地彈片包括卡合部及自卡合部底端向前傾斜延伸的抵接部。所述金屬外殼包括前端壁及自前端壁兩側向后延伸的兩側壁。安裝時,首先將接地彈片的卡合部安裝于金屬外殼前端壁內側并向前抵靠在金屬外殼前端壁上,使接地彈片固持在金屬外殼上,然后將金屬外殼與接地彈片一同安裝到絕緣本體上,當需要將接地彈片拆卸下來時,必須將金屬外殼從絕緣本體上整體拆下,不方便接地彈片的安裝與拆卸。因此,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電連接器進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接地彈片且能夠方便地安裝及拆卸該接地彈片。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金屬外殼、組裝于金屬外殼的插接部、收容于插接部內的若干導電端子及安裝于金屬外殼前端用以與對接連接器抵觸的接地彈片,所述金屬外殼前端設有若干卡持凸部,所述接地彈片設有卡持在卡持凸部上的卡合部,所述金屬外殼還設有位于相鄰兩卡持凸部之間以供卡合部自前向后穿過的間隔空間。所述卡合部沿前后方向穿過間隔空間后再沿左右方向移動后而卡持在卡持凸部上。所述卡持凸部包括卡持壁及自卡持壁中部沿上下方向凸伸的突出部,所述接地彈片還包括主體部,所述卡合部包括自主體部上下端向后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及自水平部后端相向垂直延伸的豎直部,所述水平部夾持所述突出部。所述卡持凸部還包括自卡持壁一端向后延伸的擋止壁及自另一端向后凸伸的凸塊,所述卡合部的豎直部位于擋止壁與凸塊之間。所述接地彈片主體部設有前后貫穿的若干通槽,所述通槽將主體部分隔成若干個擋片及連接相鄰擋片之間的若干連接片,所述卡合部自擋片上下端向后延伸。所述接地彈片還包括自擋片一側向前延伸以抵觸對接連接器的抵接部。所述金屬外殼包括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所述第一外殼包括頂壁,所述第二外殼包括底壁,所述頂壁與底壁前端均設有向前延伸的安裝壁,所述卡持凸部是自安裝壁前端向上及向下凸伸而成,所述接地彈片的擋片向后抵靠在安裝壁的前端。所述插接部包括絕緣本體及包覆于絕緣本體的遮蔽殼體,所述遮蔽殼體包括長方體的本體部及自本體部后端四周向外延伸的安裝部,所述金屬外殼安裝壁兩側設有凹陷的固持槽,所述安裝部收容于固持槽內。所述金屬外殼設有向內側延伸的抵靠壁,所述抵靠壁與固持槽相鄰,所述遮蔽殼體向后抵靠在抵靠壁上。所述絕緣本體后端設有向外凸伸的固持塊,所述遮蔽殼體后端設有向前凹陷的凹陷槽,所述固持塊收容于凹陷槽內。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電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前端設有沿上下延伸的卡持凸部,所述卡持凸部左右兩側設有間隔空間,所述接地彈片設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先自前向后穿過間隔空間后再沿左右方向移動夾持在卡持凸部上,所述接地彈片按相反的方向移動便可輕松的從金屬外殼上拆卸下來。
·[0019]
·[0020]圖I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另一角度立體分解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外殼與接地彈片安裝時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I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包括插接部、安裝于插接部6內用以與對接連接器電性接觸的導電端子2、組裝于插接部外側的金屬外殼4及安裝于金屬外殼4前端用以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抵觸的接地彈片5。請參閱圖3至圖4所示,所述插接部6包括絕緣本體I及包覆于絕緣本體I外側的遮蔽殼體3,所述絕緣本體I包括大致成長方體的基部10及自基部10向后延伸的若干延伸部11,所述延伸部11之間形成若干收容通道110,所述基部10設有自前向后貫穿的若干收容槽101,所述收容槽101與收容通道110相連通,所述延伸部11后端設有向外側凸伸的若干固持塊111,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絕緣本體I包括第一絕緣本體13及與第一絕緣本體13左右間隔開的第二絕緣本體14,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3與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4結構相同。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收容于收容槽101內的接觸部(未圖示)及自接觸部向后延伸入收容通道110的連接部22,所述導電端子2連接部22與外界線纜(未圖示)相連接。參閱圖3及圖5所示,所述遮蔽殼體3包括大致成長方體的本體部31及自本體部31后端分別向上下及兩側延伸的安裝部32,所述本體部31包括上端壁311、與上端壁311相對的下端壁312及連接上端壁311與下端壁312的兩側壁313,所述上端壁311、下端壁312及兩側壁313共同圍設成一收容空間310,所述收容空間310內設有連接上端壁311與下端壁312且位于所述兩側壁313之間的連接壁314,所述連接壁314將收容空間310隔開形成第一收容空間3101及位于第一收容空間3101右側的第二收容空間3102,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3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間3101內,所述第二絕緣本體14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間3102內,所述本體部31后端面凹陷有若干凹陷槽315,所述絕緣本體I后端的固持塊111卡扣于凹陷槽315內,以限制絕緣本體I隨意移動,所述本體部31上端壁311設有向上凸伸的若干第一凸部3111,兩相鄰所述第一凸部3111之間設有向前貫穿的若干第一卡持槽3112,所述本體部31下端壁312設有向下凸伸的若干第二凸部3121,兩相鄰所述第二凸部3121之間設有向前貫穿的若干第二卡持槽3122,所述第一卡持槽3112與所述第二卡持槽3122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錯開,以保證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正確插接。所述接地彈片5大致呈一縱長條狀,其包括主體部51及自主體部51上下端分別向后彎折延伸的若干卡合部52,所述主體部51設有前后貫穿的若干通槽510,所述通槽510將主體部51分隔成若干個擋片511及連接相鄰擋片511之間的連接片512,所述主體部51還包括自擋片511右側向前延伸的彈性抵接部513,所述卡合部52自擋片511上下端分別向后彎折延伸,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接地彈片5共設有五個通槽510,將接地彈片5主體部51分隔成六個擋片511,所述卡合部52包括自擋片511上下端向后水平延伸的水平部521及自水平部521后端相向垂直延伸的豎直部522,所述水平部521上下對齊并與所述豎直部522之間共同形成一夾持空間5210。所述金屬外殼4包括第一殼體41及與第一殼體41組裝在一起的第二殼體42,所述第一殼體41包括頂壁411及自頂壁411兩側及后端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壁412,所述頂壁411與第一延伸壁412圍設成第一容置空間410,所述頂壁411設有向下凸伸入第一容置 空間410內的抵靠壁43及自頂壁411向前延伸并位于抵靠壁43前方的安裝壁44,所述抵靠壁43與安裝壁44相鄰,所述抵靠壁43向下延伸未超過第一延伸壁412,所述安裝壁44后端兩側設有與第一容置空間410相連通的固持槽441,所述固持槽441與所述抵靠壁43相鄰,所述安裝壁44的前端設有沿上下方向凸伸且相間隔開的若干卡持凸部45,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安裝壁44前端設有六個橫向排列的相間隔開的卡持凸部45,所述相鄰卡持凸部45之間具有間隔空間46,所述卡持凸部45包括自安裝壁44前端分別向上及向下延伸的卡持壁451、自卡持壁451中部分別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突出部452、自位于安裝壁44上方的卡持壁451的左端向后延伸至頂壁411的擋止壁453及自卡持壁451的右端向后凸伸的凸塊454,所述突出部452的上端與第一殼體41頂壁411外側面相平齊,所述上下突出部452之間的寬度與接地彈片5的夾持空間5210的上下寬度相同,所述接地彈片5安裝于第一殼體41的前端,安裝時,首先將接地彈片5的豎直部522自前向后穿過所述相鄰卡持凸部45之間的間隔空間46,使接地彈片5的擋片511向后抵靠在安裝壁44的前端面上,然后將接地彈片5整體向左側水平移動,所述突出部452收容于夾持空間5210內,使得接地彈片5的豎直部522被定位于擋止壁453與凸塊454之間,以限制接地彈片5左右移動,所述第一延伸壁412的右側設有向上凹陷的半圓形第一凹槽413,所述第一凹槽413前端的第一延伸壁412外側設有向外凸伸的凸耳47,所述凸耳47設有前后貫穿的穿孔471。所述第二殼體42包括底壁421及自底壁421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壁422,所述底壁421與第二延伸壁422之間形成第二容置空間420,所述第二殼體42的前端與第一殼體41的前端結構大致相同,所述底壁421設有向上凸伸入第二容置空間420內的抵靠壁43及自底壁421向前延伸并位于抵靠壁43前方的安裝壁44,所述安裝壁44后端兩側設有與第二容置空間420相連通的固持槽441,所述安裝壁44的前端設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相間隔開的若干卡持凸部45,所述第二殼體42的卡持凸部45與第一殼體41的卡持凸部45設置數(shù)量相同,所述相鄰卡持凸部45之間亦具有間隔空間46,所述第二殼體42的卡持凸部45包括自安裝壁44前端分別上下延伸的卡持壁451、自卡持壁451中部分別向上下延伸的突出部452、自位于安裝壁44下方的卡持壁451右端向后延伸至底壁421的擋止壁453及自卡持壁451左端向后凸伸的凸塊454,所述第二殼體42前端接地彈片5安裝方向與第一殼體41前端接地彈片5的安裝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殼體42前端的接地彈片5首先自前向后穿安裝,使豎直部522過所述卡持凸部45之間的間隔空間46,然后再將接地彈片5整體向右側水平移動,所述突出部452收容于夾持空間5210內,使得接地彈片5的豎直部522被夾持于擋止壁453與凸塊454之間,以限制接地彈片5左右移動,所述第二延伸壁422的右側設有向下凹陷的半圓形第二凹槽423,所述第二延伸壁422左端外側設有向外凸伸的另一凸耳47,所述凸耳47設有前后貫穿的穿孔471。所述第一殼體41與第二殼體42上下組裝在一起,所述遮蔽殼體3被夾持于金屬外殼4前端,所述遮蔽殼體3的安裝部32兩側收容于金屬外殼4前端的固持槽441內并向后抵靠在金屬外殼4的抵靠壁43上,以限制遮蔽殼體3前后移動,所述第一凹槽413與第
二凹槽423共同形成一通道槽48,與絕緣本體I內的導電端子2連接的線纜自通道槽48延伸出金屬外殼4。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的金屬外殼4前端設有沿上下延伸的卡持凸部45,所述卡持凸部45左右兩側設有間隔空間46,所述接地彈片5設有卡合部52,所述卡合部52先自如向后芽過間隔空間46后再沿左右方向移動后而夾持在卡持凸部45上,將接地彈片5按相反的方向移動便可輕松的從金屬外殼4上拆卸下來。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其它基于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進都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金屬外殼、組裝于金屬外殼上的插接部、收容于插接部內的若干導電端子及安裝于金屬外殼前端用以與對接連接器抵觸的接地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外殼前端設有若干卡持凸部,所述接地彈片設有卡持在卡持凸部上的卡合部,所述金屬外殼還設有位于相鄰兩卡持凸部之間以供卡合部自前向后穿過的間隔空間。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沿前后方向穿過間隔空間后再沿左右方向移動后而卡持在卡持凸部上。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凸部包括卡持壁及自卡持壁中部沿上下方向凸伸的突出部,所述接地彈片還包括主體部,所述卡合部包括自主體部上下端向后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及自水平部后端相向垂直延伸的豎直部,所述水平部夾持所述關出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凸部還包括自卡持壁一端向后延伸的擋止壁及自另一端向后凸伸的凸塊,所述卡合部的豎直部位于擋止壁與凸塊之間。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彈片主體部設有前后貫穿的若干通槽,所述通槽將主體部分隔成若干個擋片及連接相鄰擋片之間的若干連接片,所述卡合部自擋片上下端向后延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彈片還包括自擋片一側向前延伸以抵觸對接連接器的抵接部。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外殼包括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所述第一外殼包括頂壁,所述第二外殼包括底壁,所述頂壁與底壁前端均設有向前延伸的安裝壁,所述卡持凸部是自安裝壁前端向上及向下凸伸而成,所述接地彈片的擋片向后抵靠在安裝壁的前端。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絕緣本體及包覆于絕緣本體的遮蔽殼體,所述遮蔽殼體包括長方體的本體部及自本體部后端四周向外延伸的安裝部,所述金屬外殼安裝壁兩側設有凹陷的固持槽,所述安裝部收容于固持槽內。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外殼設有向內側延伸的抵靠壁,所述抵靠壁與固持槽相鄰,所述遮蔽殼體向后抵靠在抵靠壁上。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后端設有向外凸伸的固持塊,所述遮蔽殼體后端設有向前凹陷的凹陷槽,所述固持塊收容于凹陷槽內。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金屬外殼、組裝于金屬外殼的插接部、收容于插接部內的若干導電端子及安裝于金屬外殼前端用以與對接連接器抵觸的接地彈片。所述金屬外殼前端設有若干卡持凸部,所述接地彈片設有卡持在卡持凸部上的卡合部,所述金屬外殼還設有位于相鄰兩卡持凸部之間以供卡合部穿過的間隔空間,所述接地彈片自前向后安裝,使卡合部穿過間隔空間,然后側向移動,使卡合部與凸部相互卡合,以將該接地彈片固定在金屬外殼上,以相反的步驟移動所述接地彈片便可輕松的從金屬外殼上拆卸下來。
文檔編號H01R13/648GK202474430SQ20112053261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19日
發(fā)明者朱自強, 陶勛三, 韓洪強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