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天線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7250369閱讀:136來源:國知局
天線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天線裝置,在該鯊魚鰭狀的天線罩(10)的下部形成有外側周壁部和內側周壁部,在該天線罩的下表面配置的天線底座(11)的絕緣底座(20)的上表面熔接有內側周壁部的下端面。由此,能夠將天線組件收納于形成為防水結構的天線罩(10)內。天線組件包括:振子支架(12),該振子支架(12)豎立設置于天線底座(11);傘形振子(13),該傘形振子(13)以使其后部設置于絕緣底座(20)的上方的方式固定于振子支架(12)的上部;放大器基板(16),該放大器基板(16)使傘形振子的接收信號增幅;線圈(14),該線圈(14)使傘形振子(13)在規(guī)定的頻率共振。由此,能夠無需將天線底座設計為強度部件。
【專利說明】天線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搭載于汽車上的小型低背式天線裝置。
【背景技術】[0002]以往,公知的天線裝置有例如具備天線罩的車用天線裝置這樣只具有受限空間的天線裝置。圖41至圖43是表示這種以往的天線裝置100的結構。但是,圖41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100的結構的側視圖,圖42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100的內部結構的側視圖,圖43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100的分解組裝圖。
[0003]這些圖所示的以往的天線裝置100是安裝于車頂的天線裝置,在安裝于車輛的情況下,該天線裝置自車輛突出的高度約66mm,寬度約63mm,長度約153mm。天線裝置100為低背型,能夠接收AM廣播和FM廣播。該天線裝置100的形狀是越向前端去越細的流線型。而且在天線裝置100的下表面嵌裝有橡膠制或彈性體制的柔軟的底墊,可水密地安裝于車輛。
[0004]以往的天線裝置100包括:樹脂制天線罩110、在該天線罩110的下部嵌裝的金屬制天線底座120、垂直地安裝于天線底座120的天線基板130以及平行地安裝于天線底座120的放大器基板134、剖面形狀形成為山形且以跨過天線基板130的方式配置的頂部131、以及安裝于天線底座120上的GPS天線132。天線罩110為電波透過性的合成樹脂制,且通過越向前端去越細的流線型的外形形狀的外殼部IlOa構成。在天線罩110內形成有能夠收納豎立設置的天線基板130以及配置于天線基板130的上部的頂部131的空間,以及橫向地收納放大器基板134的空間。在天線罩110的下表面嵌裝有金屬制天線底座120。而且,天線基板130豎立設置地固定于天線底座120,放大器基板134與天線底座120大致平行地固定于天線基板130的前方。在天線基板130的上部形成有天線方向圖。另外,在天線罩110內的上部內置有頂部131。而且,通過將天線罩110嵌裝于天線底座120,使內置于天線罩110的頂部131以跨過天線基板130的上部的方式配置,成為安裝于天線基板130的上部的連接金屬件136與頂部131的內表面電氣性地連接的情況。由于連接金屬件136與形成于天線基板130的天線方向圖電氣性地連接,因此,成為經由連接金屬件136將頂部131和天線方向圖連接的情況。由此形成為:通過天線方向圖和頂部131構成天線振子,天線基板130、頂部131以及放大器基板134被收納于天線罩110內的空間。
[0005]在天線基板130上設有線圈135,該線圈135用于使通過天線方向圖和頂部131構成的天線振子在FM波段附近共振。線圈135的一端連接于天線方向圖,線圈135的另一端連接于形成于天線基板130上的方向圖的一端,該方向圖的另一端連接有連接線133的一端。連接線133的另一端連接于設置在放大器基板134的AM/FM放大器的輸入部,將通過天線方向圖和頂部131構成的天線振子接收到的AM/FM接收信號輸入到AM/FM放大器進行增幅。另外,自天線底座120的下表面突出地形成有用于將天線裝置100安裝于車輛上的螺栓部121。另外,用于將接收信號自天線裝置100導入車輛內的電纜122被從天線底座120的下表面導出。該電纜122包括自放大器基板134導出且用于傳導由設置于放大器基板134上的AM/FM放大器增幅后的AM接收信號及FM接收信號的電纜,且利用卡箍145進行捆扎。這種情況下,供螺栓部121及電纜122貫通的孔形成于車頂,將螺栓部121及電纜122貫通于這些孔,從而將天線裝置100載置于車頂。而且,通過在車輛內將螺母緊固于突出的螺栓部121,將天線裝置100固定于車輛的頂部。此外,對收納于天線罩110內的放大器基板134供電的電源,通過電纜122自車內向放大器基板134供給。
[0006]參照圖43所示的分解組裝圖來說明以往的天線裝置100的組裝。以往的天線裝置100,通過2根螺絲140將頂部131固定于天線罩110內的上部。在天線基板130的上端嵌裝有連接金屬件136。連接金屬件136通過夾持天線基板130的方式安裝于天線基板130的上部。另外,在天線基板130上焊接安裝有線圈135。該天線基板130通過2根螺絲141豎立設置地固定于天線底座120。另外,放大器基板134配置于天線基板130的前方,并通過3根螺絲142以大致平行的方式被固定于天線底座120。自放大器基板134將已被增幅的AM接收信號以及輸出FM接收信號的電纜122導出,電纜122的前端安裝有端子143,端子143固定于放大器基板134的背面。另外,通過將絲狀的連接線133的一端連接于天線基板130,將連接線133的另一端連接于放大器基板134,由此,將設于放大器基板130的線圈135的輸出端與設于放大器基板134的AM/FM放大器的輸入端連接,且通過天線方向圖與頂部形成的天線振子,將接收的AM/FM接收信號輸入至放大器基板134的AM/FM放大器。將卡箍145嵌裝于電纜122的根部,以便捆扎由天線底座120引出孔引出的電纜122。
[0007]在放大器基板134的下方,配置有掛鉤144且嵌裝于天線底座120。自掛鉤144的兩側面延伸有成對的加長的卡合腳部。在天線裝置100已安裝于車輛時,該卡合腳部與形成于車輛的安裝孔的邊緣卡合,起到將天線裝置100臨時固定于車體的作用。由此,在不是自車體外保持天線裝置100而是從車內將螺母147螺紋連接于螺栓部121的情況下,能夠以使天線裝置100不用自安裝孔拔出的方式進行螺紋連接。
[0008]天線底座120的下表面嵌裝有底墊124。在底墊124的周緣部,形成有共計5個能夠供螺絲頭部插通的孔部,在所述孔部從下方插通有5根螺絲146,螺絲146插通于形成在天線底座120的周緣部的嵌入孔,螺紋安裝于天線罩110的下表面的周緣。由此,能夠對天線裝置100進行組裝。當將螺栓部121對準形成于車輛的安裝孔來安裝組裝好的天線裝置100時,如上所述,天線裝置100通過掛鉤144被臨時固定于安裝孔。在該狀態(tài)下,通過將螺母147自車內螺紋固定到螺栓部121,由此能夠將天線裝置100安裝于車體。
[0009]以往的天線裝置100的天線罩110的結構如圖44以及圖45所示。但是,圖44是以剖面圖表示天線罩110的結構的側視圖,圖45是表示天線罩110的結構的仰視圖。
[0010]如這些圖所示,天線罩110采用具有電波透過性的合成樹脂制成,且呈越往前端去越細的流線型的外形形狀。在天線罩110內形成有能夠收納豎立設置的天線基板130及配置于天線基板130的上部的頂部131的空間、以及能夠橫向收納放大器基板134的空間。另外,為了螺紋固定5根螺絲,在下表面形成有共計5個螺紋孔110c、即在前部形成有I個、在中央部的兩側各形成I個、以及在后部的兩側各形成I個。另外,為了形成螺紋孔110c,還形成有在螺紋孔I IOc周圍鼓出的5個凸臺110b。另外,在天線罩110內的上部還形成有用于通過2根螺絲140固定頂部131的2個凸臺110e。
[0011]另外,如圖42、圖43所示,以往的天線裝置100的頂部131通過金屬板加工而形成,具有形成為朝向前方而緩緩下降的曲面的頂部,形成有自頂部向兩側傾斜的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在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各形成有三個開口,各側部通過4個片形成??拷銎瑑鹊拇笾轮醒氩康某蓪Φ钠蔀檫B接于連接金屬件136的接觸片。為了不與向內側鼓出而形成的凸臺IlOb接觸,接觸片以成為自中途大致垂直的方式被折彎而形成。另外,在頂部131的頂部形成有2處平坦部,在平坦部分別形成有螺紋孔。在該螺紋孔分別插通有螺絲140,通過螺紋固定在形成于天線罩110的頂部的內側的凸臺110e,將頂部131安裝于天線罩110內。
[0012]接下來,以往的天線裝置100的天線底座120的結構如圖46及圖47所示。但是圖46是表示天線底座120的結構的俯視圖,圖47是表示天線底座120的結構的側視圖。
[0013]這些圖所示的天線底座120采用金屬制成,其前部具有呈錐臺狀變細的大致為矩形的平板形成的主體部120a,在該主體部120a的周緣部,形成有共計5個嵌入孔120f。通過將自下方分別貫通于該嵌入孔120f的螺絲146分別螺紋固定于形成在天線罩110的下表面的螺紋孔110c,由此將天線底座120嵌裝于天線罩110。在主體部120a的呈錐臺狀變細的前部,形成有3個凸臺120e,在該凸臺120e上載置放大器基板134,并使貫通于放大器基板134的螺絲142分別螺紋固定于凸臺120e,由此能夠將放大器基板134固定于天線底座120上。
[0014]另外,在主體部120a的大致中央部和后部側,沿著水平方向形成有2個螺紋部120d。通過將貫通于天線基板130的安裝孔的螺絲141分別螺紋固定在該螺紋部120d,由此能夠將天線基板130以豎立設置的方式安裝于天線底座120。在主體部120a的自中央且略靠后部側,形成有帶矩形凹部的矩形框狀的GPS天線安裝部120b,在GPS天線安裝部120b的四個角形成有螺紋孔120c。通過將貫通于GPS天線132的安裝孔的4根螺絲螺紋固定在該螺紋孔120c,能夠將GPS天線132安裝于GPS天線安裝部120b。在主體部120a的中央部形成有長方形的電纜引出孔120h。自該電纜引出孔120h,能夠將連接于放大器基板134的電纜122和連接于GPS天線132的電纜引出。
[0015]另外,在自主體部120a的中央部且略靠前部側,形成有4個第一矩形孔120g和2個第二矩形孔120i。在第一矩形孔120g分別插通有掛鉤144的4個嵌合腳部144b,且其前端與天線底座120的背面卡合,由此能夠將掛鉤144安裝于天線底座120。掛鉤144的2個卡合腳部144c插通在第二矩形孔120i,且自天線底座120的下表面沿螺栓部121突出。自主體部120a的背面突出地形成有螺栓部121,且設置有用于捆綁自電纜引出孔120h引出的電纜122的卡箍145。
[0016]接下來,以往的天線裝置100的底墊124的結構如圖48及圖49所示。但是,圖48是表示底墊124的結構的俯視圖,圖49是表示底墊124的結構的側視圖。
[0017]這些圖所示的底墊124采用橡膠制成或彈性體制成,底墊124具有主體部124a,該主體部124a通過具有朝著前部去逐漸變細的曲面且后端為將直線狀的細長的橢圓形截成半截而成的平板形成,在主體部124a的表面,形成有沿天線底座120的外形形狀的形狀的周壁部124b。在底墊124的表面載置天線底座120,在周壁部124b內嵌裝天線底座120,由此將底墊124固定于天線底座120。另外,沿周壁部124b的內側形成有共計5個孔部124d,在該孔部124d插通有自下插通在天線底座120的嵌入孔120f的螺絲146的頭部。自主體部124a的中央至前部形成有橢圓形的開孔124c,以便使設置于天線底座120的下表面的螺栓部121、電纜122以及卡箍145自該開孔124c突出。[0018]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19]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1856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20]〈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21]在以往的天線裝置100中,為保護接收電波的功能部件不受雨水、灰塵等影響,將這些接收功能部件收納于天線罩Iio內,并用螺絲146將天線底座120固定于天線罩110。并且,為了防止雨水等從天線罩110和天線底座120的縫隙浸入天線罩110的內部,在天線罩110的下部設置有具有防水肋條功能的周壁部110d。在該周壁部IlOd和天線底座120之間夾入有底墊124而構成水密結構,從而保護內部的功能部件。天線底座120在作為功能部件和保持天線罩110的強度部件的同時,還兼有放大器基板134的接地電極的作用,放大器基板134的接地線,經由天線底座120的螺栓部121和螺母147電氣性地連接于車體。
[0022]公知的以往的天線裝置100的靈敏度由頂部131與和該頂部131相向的電氣性連接的地面之間的間隔決定,間隔越大,頂部131的面積越大,靈敏度更加穩(wěn)定。由此,為確保接收性能,需要將頂部131配置于高的位置,或者增加寬度而擴大接收面積。然而,為了利用螺絲146將天線底座120固定于天線罩110,在天線罩110的內側形成有多個用于設置螺紋孔IlOc的凸臺110b。由于該凸臺IlOb以向內側鼓出的方式形成,且為了避免凸臺IlOb與頂部131的干涉,因此頂部131的寬度受到了限制。因此,在頂部131的側部各形成有3個開口,面向凸臺IlOb的位置的頂部131的側部的寬度被形成得窄。另外,根據法令限制,汽車的外部突起應在70mm以下,在天線裝置被小型化后,為使頂部131和接地面的間隔保持在固定值以上,高度變低的頂部131的一部分被切除。為此,存在頂部131的形狀變得復雜的問題。
[0023]另外,底墊124的形狀為繞過天線罩110的凸臺IlOb的、在圖48所示的形狀,為了保持防水結構而形成為復雜的形狀。另外,在天線罩110內部,由于凸臺110b、周壁部IlOd以及這些部件的加強筋條等的原因,形成為復雜的結構。為提高接收靈敏度,需要擴大收容頂部131的內部空間,所以將天線罩110的壁厚設計得薄,但上述復雜的形狀的部位,其壁厚卻無法變薄。因此,在天線罩110成型時,存在較多所謂在壁厚不同的復雜結構的部分容易發(fā)生大的收縮變形、外觀面變形、產生縮痕等問題。
[0024]另外,為提高接收靈敏度,天線裝置100的最大高度采用極限高度,而為進一步提高靈敏度,將與頂部131相向的天線底座120的厚度變薄的做法是有效的。然而,天線底座120為兼作接地電極的強度部件,且為防止向天線罩110內部浸水,需要在該天線底座120與天線罩110之間以很大的軸力夾持底墊124,存在不能變薄且大型化的問題。
[0025]當天線底座120變得大型時,為防止雨水等的腐蝕而將暴露于天線底座120的外部氣體的部分覆蓋的底墊124也變得大型。因此,板厚變薄且剛性低的車輛的車頂受到大型的底墊124按壓,存在因該按壓力而在車頂容易發(fā)生變形、損害外觀設計或者造成防水功能降低的問題。
[0026]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天線裝置。
[0027]〈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
[0028]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包括:絕緣性的天線罩,其下表面開口且在內部形成有收納空間;天線底座,其包括供該天線罩嵌入的絕緣底座,以及比該絕緣底座小且被固定于所述絕緣底座上的導電底座;絕緣性的振子支架,其豎立設置于該天線底座上;傘形振子,其以將其后部位于所述絕緣底座的上方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振子支架的上部;放大器基板,其設有使該傘形振子的接收信號增幅的放大器,配置于所述導電底座上且固定于所述天線底座;以及
[0029]線圈,其使插入于所述傘形振子的輸出端和所述放大器的輸入端之間的所述傘形振子在規(guī)定的頻率產生共振,該天線裝置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天線罩被嵌入在所述絕緣底座的情況下,所述天線罩的下表面通過熔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絕緣底座上而形成防水結構。
[0030]〈發(fā)明的效果〉
[0031]在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中,通過將天線罩的下表面以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絕緣底座上而形成為防水結構。因此,可以無需用于形成防水結構的大型的底墊,天線底座也無需用很大的軸力夾持底墊,所以無需將天線底座設計為金屬制成的強度部件而能夠采用絕緣底座形成。另外,在將天線裝置安裝于車輛后的情況下,在車頂不會產生變形,能夠防止損害外觀設計、防水功能降低的情況。另外,可以無需在天線罩設置供用于將天線底座以螺絲螺紋固定的螺紋孔形成的凸臺。由此,由于能夠使天線罩具有大致均勻的薄的壁厚,所以難以產生成型時的收縮變形,能夠防止外觀面變形、產生縮痕的情況。另外,由于在天線罩未設有凸臺,所以能夠使傘形振子的結構簡單化。
[0032]另外,由于天線罩通過絕緣底座和導電底座形成,因此能夠使絕緣底座上的傘形振子的接地面為車體且使實質的高度變高,能夠提高接收信號的靈敏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天線裝置的結構的立體圖。
[0034]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天線裝置的結構的側視圖。
[0035]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天線裝置的結構的俯視圖。
[0036]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天線裝置的結構的主視圖。
[0037]圖5是以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天線裝置的內部結構的側視圖。
[0038]圖6是以半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天線裝置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
[0039]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組件嵌入天線罩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0040]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組件的結構的立體圖。
[0041]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組件的結構的俯視圖。
[0042]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組件的結構的側視圖。
[0043]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組件的結構的主視圖。
[0044]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罩的結構的側視圖。
[0045]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罩的結構的仰視圖。
[0046]圖14是以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罩的結構的側視圖。
[0047]圖15是以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罩的結構的主視圖。
[0048]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絕緣底座的結構的俯視圖。
[0049]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絕緣底座的結構的側視圖。[0050]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絕緣底座的結構的仰視圖。
[0051]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導電底座的結構的俯視圖。
[0052]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導電底座的結構的側視圖。
[0053]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導電底座的結構的仰視圖。
[0054]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底座的組裝結構的立體圖。
[0055]圖2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底座的結構的立體圖。
[0056]圖2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底座的結構的仰視圖。
[0057]圖2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底座的結構的主視圖。
[0058]圖26是以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底座的結構的主視圖。
[0059]圖2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振子支架的結構的立體圖。
[0060]圖2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振子支架的結構的側視圖。
[0061]圖2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振子支架的結構的俯視圖。
[0062]圖3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振子支架的結構的主視圖。
[0063]圖31是以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振子支架的結構的側視圖。
[0064]圖3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傘形振子的結構的俯視圖。
[0065]圖33是表示將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傘形振子組裝到振子支架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66]圖34是表示將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將傘形振子已組裝于振子支架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
[0067]圖35是以剖面圖表示將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傘形振子組裝于振子支架的局部結構的主視圖。
[0068]圖3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天線基板的結構的立體圖。
[0069]圖3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線圈結構的立體圖及俯視圖。
[0070]圖3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供電終端的結構的立體圖。
[0071]圖3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的傘形振子、振子支架、環(huán)狀墊、縫隙罩的組裝的立體圖。
[0072]圖4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與以往的天線裝置的平均增益的頻率特性的曲線圖。
[0073]圖41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的結構的側視圖。
[0074]圖42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的內部結構的側視圖。
[0075]圖43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的結構的分解組裝圖。
[0076]圖44是以剖面圖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罩的結構的側視圖。
[0077]圖45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罩的結構的仰視圖。
[0078]圖46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罩的結構的俯視圖。
[0079]圖47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的天線罩的結構的側視圖。
[0080]圖48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的底墊的結構的俯視圖。
[0081]圖49是表示以往的天線裝置的底墊的結構的側視圖。
[0082]附圖標記說明
[0083]1、天線裝置;2、天線組件;10、天線罩;10a、外殼部;10b、外側周壁部;10c、內側周壁部;11、天線底座;12、振子支架;12a、框部;12b、腳部;12c、挾持部;12d、挾持部;12e、卡合爪;12f、線圈抱持片;12g、導出槽;12h、卡合突起;121、終端抱持片;12j、貫通孔;12k、端子抱持部;13、傘形振子;13a、頂部;13b、傾斜部;13c、傾斜部;13d、開口 ;13e、背面部;13f、翻折部;13g、端子;14、線圈;14a、線圈主體;14b、導線;15、供電終端;15a、面狀部;15b、折彎部;15c、導出部;15d、端子片;16、放大器基板;16a、基板主體;16b、貫通孔;16c、連接孔;17、環(huán)狀密封圈;18、縫隙罩;18a、槽部;18b、切斷部、20、絕緣底座;20a主體部;20b、凸緣部;20c、周壁部;20d、卡合凸臺部;20e、卡合片;20f、中央開口部;20g、卡合突起;20h、環(huán)狀槽;201、壓片;20j、收納部;21、導電底座;21a、螺栓部;21b、主體部;21d、卡合孔;21e、貫通孔;21f、卡止孔;21g、第一凸臺;21h、第二凸臺;211、開口 ;21j、豎立片;100、天線裝置;110、天線罩;110a、外殼部;110b、凸臺;110c、螺紋孔;110d、周壁部;110e、凸臺;120、天線底座;120a、主體部;120b、天線安裝部;120c、螺紋孔;120d、螺紋部;120e、凸臺;120f、嵌入孔;120g、第一矩形孔;120h、電纜引出孔;1201、第二矩形孔;121、螺栓部;122、電纜;124、底墊;124a、主體部;124b、周壁部;124c、開孔;124d、孔部;130、天線基板;131、頂部;132、天線;133、連接線;134、放大器基板;135、線圈;136、連接金屬件;140、螺絲;141、螺絲;142、螺絲;143、端子;144、掛鉤;144b、嵌合腳部;144c、卡合腳部;145、卡箍;146、螺絲;147、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0084]圖1至圖4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天線裝置I的結構。但是,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結構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結構的俯視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結構的主視圖。
[0085]如這些圖所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天線裝置I為安裝于車輛頂部的天線裝置,且具有在下表面嵌合了天線底座11的天線罩10。天線罩10采用具有電波透過性的合成樹脂制成,形成為流線型的外形形狀(稱作“鯊魚鰭狀”),具有越往前端去越窄且側面形成為向內側縮小的曲面。在下表面嵌合了天線底座11的天線罩10內,收納有后述的天線組件。自天線底座11的下表面,突出地形成有用于將天線裝置I安裝于車體的螺栓部21a。該天線裝置I被設置為長約151mm,寬約63mm,高約66mm的小型、低背式天線裝置,能夠接收AM廣播和FM廣播。
[0086]圖5以及圖6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天線裝置I的內部結構。但是,圖5是以A-A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內部結構的側視圖,圖6是以半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另外,在圖6中,省略了線圈14來進行表示。
[0087]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天線裝置I為可接收AM廣播域、76MHz至90MHz或88MHz至108MHz的FM廣播域的天線裝置。天線裝置I包括樹脂制成的天線罩10和嵌合于該天線罩10的下表面的天線底座11,該天線底座11采用樹脂制成的絕緣底座20與金屬制成的導電底座21形成。在天線底座11,導電底座21形成為比絕緣底座20小一圈且長度較短的形狀,且配置于在絕緣底座20上的自前側至中央的稍后側之間的位置,導電底座21的后端以相對于絕緣底座20能夠向前后稍微移動的方式被固定。自天線底座11的上表面的中央起在后側豎立設置并安裝有采用由樹脂制成的矩形的框形成的振子支架12,而且放大器基板16大致水平地安裝于導電底座21上。
[0088]自天線底座11的導電底座21的下表面突出地形成有用于將天線裝置I安裝于車輛的螺栓部21a。自該螺栓部21a的貫通孔和形成于其后側的電纜引出孔,導出用于輸出接收信號等的多根電纜。振子支架12采用矩形的框部形成,在框部的上部形成有支撐傘形振子13的夾持部。另外,在振子支架12的前側豎立設置的框的內側,保持有串聯(lián)連接于傘形振子13且用于使傘形振子13與FM頻率產生共振的I μ H至3μ H程度的線圈14。自該線圈14的上端導出的引導線與傘形振子13的端子連接,自該線圈14的下端導出的引導線與供電終端15連接。供電終端15如圖所示地被折彎,且上部被固定于豎立設置在振子支架12的前側的框的與線圈14相向的面,下端的端子與放大器基板16的輸入端子連接。由此,形成為:通過與線圈14串聯(lián)連接的傘形振子13,通過組裝在放大器基板16的放大器對接收到的AM/FM接收信號進行增幅。此外,采用傘形振子13和線圈14形成的天線,在AM廣播域作為非共振天線進行工作。
[0089]如圖5、圖6所示,在天線罩10的下部,形成有包括外側周壁部和內側周壁部的雙層結構,內側周壁部的下端面與絕緣底座20的外周的上表面抵接。該抵接的內側周壁部的下端面與絕緣底座20的上表面通過激光焊接或者涂抹粘接劑粘接。由此,使下表面被絕緣底座20封閉的天線罩10的內部形成為防水結構。在該絕緣底座20的周側面卷繞有采用橡膠制成或者彈性體制成的形成為繩狀的縫隙罩18。另外,在絕緣底座20的中央部形成有中央開口部,該中央開口部供形成于導電底座21的螺栓部21a插通,將中央開口部的內側形成為防水結構的環(huán)狀密封件17嵌入于在絕緣底座20的下表面以圍繞中央開口部的方式形成的環(huán)狀部。
[0090]圖7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組件2嵌入天線罩10的狀態(tài)。若自圖7所示的狀態(tài)將天線罩10的內側周壁部嵌合于天線底座11的絕緣底座20,則成為圖5、圖6所示的狀態(tài)。此外,天線組件2包括:組裝于采用絕緣底座20和導電底座21形成的天線底座11上的振子支架12、傘形振子13、線圈14、供電終端15以及放大器基板16。
[0091]接下來,圖8至圖11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組件2的結構,然而,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組件2的結構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組件2的結構的俯視圖,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組件2的結構的側視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組件2的結構的主視圖。
[0092]天線組件2包括采用絕緣底座20和導電底座21形成的天線底座11,在天線底座11上,組裝有振子支架12、傘形振子13、線圈14、供電終端15、以及放大器基板16。首先,對采用絕緣底座20和導電底座21形成的天線底座11的結構進行說明。首先,在說明絕緣底座20的結構時,圖16表示絕緣底座20的結構的俯視圖,圖17表示絕緣底座20的結構的側視圖,圖18表示絕緣底座20的結構的仰視圖。
[0093]這些圖所示的絕緣底座20為合成樹脂制成的成型品,且以包括主體部20a的方式形成,該主體部20a寬度朝向前側去逐漸變窄且前端和后端形成為弧形的形狀,在比主體部20a的外周緣稍微靠內側,自上表面突出且沿外周緣形成有規(guī)定高度的周壁部20c。另夕卜,在主體部20a的上表面,在前側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卡合凸臺部20d。該卡合凸臺部20d大致呈圓筒狀,在縱向上形成有3個開口,在前端的外側形成有突出成楔狀的卡合部,且在徑向上具有彈性。在主體部20a的中央部形成有大致橢圓形的中央開口部20f,在中央開口部20f的后側形成有成對的板狀的卡合片20e。在成對的卡合片20e的前端的外側面,形成有楔狀的卡合部。另外,主體部20a的周壁部20c的后部內側形成有截面形狀為日文字“ 3 ”字狀的收納部20 j,在主體部20a的后端朝向外側地形成有成對的小的卡合突起20g。另外,在主體部20a的下表面,以圍繞中央開口部20f的方式形成有環(huán)狀槽20h。環(huán)狀槽20h為供環(huán)狀密封圈17嵌入的槽,為了避免嵌入的環(huán)狀密封圈17脫離,自環(huán)狀槽20h的上端向內側突出地形成有多個壓片20i。
[0094]接下來,圖19表示導電底座21的結構的俯視圖,圖20表示導電底座21的結構的側視圖,圖21表示導電底座21的結構的仰視圖。
[0095]這些圖所示的導電底座21采用金屬制成,形成為比周壁部20c的內周形狀稍小的相同形狀,以便被收納于絕緣底座20的周壁部20c的內側。但是,導電底座21形成得比較短,以便使后端置于形成于絕緣底座20的卡合片20e的后側。在導電底座21的上表面,在前端形成有圓形的卡合孔21d,在其后側與大致中央的兩側形成有3個第二凸臺21h,該3個第二凸臺21h形成有螺紋孔。第二凸臺21h分別形成于等腰三角形的頂點,成為供插通于放大器基板16的螺絲螺紋固定的凸臺。
[0096]這里,圖36是表示放大器基板16的結構的立體圖。如該圖所示,放大器基板16采用自后部向前部去寬度逐漸變窄的基板主體16a形成,前部的大致中央部和后部的兩側分別形成有貫通孔16b。將該貫通孔16b分別形成于等腰三角形的頂點,且貫通于貫通孔16b的螺絲螺紋固定于3個第二凸臺21h,由此將放大器基板16固定于導電底座21。另外,基板主體16a的后部形成有連接孔16c,該連接孔16c與組裝于放大器基板16的放大器的輸入端子電氣性地連接。
[0097]再參考圖19至圖21,在導電底座21的上表面的中央的稍后側的兩端,形成有成對的第一凸臺21g。而且,在上表面的后端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矩形的卡止孔21f,在卡止孔21f的兩側,與長軸大致平行地形成有成對的板狀的豎立片21 j。另外,在主體部21b的下表面的中央的稍后側,突出地形成有螺栓部21a。在螺栓部21a形成有貫通孔21e,在螺栓部21a的側面形成有開口 21i。自放大器基板16導出的電纜能夠自上方插通于螺栓部21a的貫通孔21e,且將該電纜自貫通孔21e下方的開口 21i導出。
[0098]接下來,圖22至圖26是表示由絕緣底座20和導電底座21構成的天線底座11的結構。但是,圖22是表示天線底座11的組裝的結構的立體圖,圖23是表示組裝后的天線底座11的結構的立體圖,圖24是表示組裝后的天線底座11的結構的仰視圖,圖25是表示組裝后的天線底座11的結構的主視圖,圖26是以D-D剖面圖表示組裝后的天線底座11的結構的主視圖。
[0099]如圖22所示,在絕緣底座20上配置有導電底座21,然后再將導電底座21載置于絕緣底座20上。而且,將絕緣底座20的卡合凸臺部20d嵌合插入導電底座21的卡合孔21d,并將絕緣底座20的成對的卡合片20e插入到導電底座21的卡止孔21f。由此,在卡合凸臺部20d的前端的卡合部卡合于卡止孔21d的上端的周圍,同時形成于卡合片20e的前端的卡合部卡合于導 電底座21的豎立片21 j的上表面,且以避免導電底座21自絕緣底座20脫離的方式被固定。使該卡合凸臺部20d卡合于卡合孔21d的第一^^合部是用于定位的卡合部,使卡合片21e卡合于豎立片20j的第二卡合部為沿長軸方向可滑動的卡合部。因此,即使兩者的相對長度因導電底座21和絕緣底座20的熱膨脹率不同而發(fā)生變化,也能通過第二卡合部吸收該長度的差異。圖23至圖26是表示導電底座21固定于絕緣底座20上的天線底座11的結構。[0100]此處,圖12至圖15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罩10的結構。但是,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罩10的結構的側視圖,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罩10的結構的仰視圖,圖14是以B-B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罩10的結構的側視圖,圖15是以C-C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天線罩10的結構的主視圖。
[0101]如這些圖所示,天線罩10采用具有電波透過性的合成樹脂制成,且形成為鯊魚鰭狀、即越往前端去越窄且側面形成為向內側縮小的曲面,并采用壁厚薄的外殼部IOa形成。在天線罩10的下部形成有壁厚薄的雙層周壁部。在外側形成有外側周壁部10b,在內側形成有內側周壁部10c。在天線罩10已嵌入天線組件2時,內側周壁部IOc被嵌合于周壁部20c的外周,該周壁部20c的外周形成于天線底座11的合成樹脂制成的絕緣底座20的上表面,而內側周壁部IOc的下端面與絕緣底座20的上表面抵接。在該抵接的部位通過激光照射熔接或者涂抹粘接劑粘接。由此,天線組件2被收納于通過天線罩10和絕緣底座20形成的防水結構的內部。
[0102]如上所述,由于天線罩10的下端面以熔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絕緣底座20上,所以在天線罩10無需設置用于形成螺紋孔的凸臺,該螺紋孔用于通過螺絲將天線底座11進行固定。由此,能夠使天線罩10形成為大致均勻的壁厚薄的外殼部10a,因此能夠使成型時的收縮變形不易產生且防止產生使外觀面變形的縮痕。
[0103]接下來,圖27至圖31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振子支架12的結構。但是,圖2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振子支架12的結構的立體圖,圖2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振子支架12的結構的側視圖,圖2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振子支架12的結構的俯視圖,圖3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振子支架12的結構的主視圖,圖31是以E-E剖面圖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振子支架12的結構的主視圖。
[0104]這些圖所示的振子支架12通過矩形狀的框部12a形成,在框部12a的上部,以相向的方式形成有支撐傘形振子13的第一挾持部12c和第二挾持部12d。另外,框部12a的截面形狀也形成為矩形。在振子支架12的前側的下端,形成有沿橫向延伸的腳部12b,該腳部12b的兩端分別形成有貫通孔12j。貫通于該貫通孔12j的螺絲螺紋固定于形成于導電底座21的成對的第一凸臺21g。另外,在振子支架12的后側的下端,突出地形成有“L”字狀的卡合爪12e。該卡合爪12e被收納在形成于絕緣底座20的截面呈日文字“ 口 ”字狀的收納部20j內且以不會脫離收納部20j的方式被卡合。
[0105]第一挾持部12c與第二挾持部12d大致形成為日文字“ 口 ”字狀,第一挾持部12c比第二挾持部12d形成得高。在第二挾持部12d的與第一挾持部12c相向的面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楔狀的卡合突起12h。在第一挾持部12c與第二挾持部12d之間的間隙,嵌入有在傘形振子13的內側沿長軸方向形成的翻折部。在翻折部已被嵌入后,該卡合突起12h卡合于形成在翻折部的卡合窗。由此,能夠通過振子支架12支撐傘形振子13,以便使傘形振子13不會自第一挾持部12c與第二挾持部12d脫離。另外,設置于傘形振子13的下端的端子通過弧形的“L”字狀的端子抱持部12k來抱持。該端子抱持部12k形成于振子支架12的前側的框部12a的外側的面。而且,在振子支架12的前側的框部12a的內側,上下左右地共形成有4個用于抱持線圈14的線圈抱持片12f。另外,在振子支架12的前側的框部12a的外側的面,形成有抱持供電終端15的終端抱持片12i。[0106]接下來,圖32是表示傘形振子13的結構的仰視圖,圖33是表示將傘形振子13及線圈14組裝至振子支架12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34是表示將傘形振子13組裝到振子支架12后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35是以F-F剖面圖表示將傘形振子13組裝到振子支架12后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
[0107]如這些圖所示,傘形振子13具有平坦地形成的頂部13a,且形成有自該頂部13a向兩側傾斜的屋脊狀的傾斜部。在傾斜部的大致中央,僅在一處形成有開口 13d,開口 13d的前側形成為第一傾斜部13b,開口部13d的后側形成為第二傾斜部13c。另外,還形成有將第二傾斜部13c的后端的側緣折彎后而成的成對的背面部13e。形成有第一傾斜部13b的頂部13a的傾斜角比形成有第二傾斜部13c的頂部13a的傾斜角要大。傘形振子13通過將切成規(guī)定形狀的薄金屬板折彎而形成,且形成有自頂部13a的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翻折部13f。自該翻折部13f沿著橫向形成有端子13g,且在第二傾斜部13c的內側的翻折部13f形成有能夠與振子支架12的卡合突起12h卡合的卡合窗。
[0108]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中,在天線罩10未設置凸臺,因此無需防止傘形振子13與凸臺的干涉,也能夠將傘形振子13的形狀形成地簡單。
[0109]圖37 (a)是表示線圈14的結構的立體圖,圖37 (b)是表示線圈的結構的俯視圖。如這些圖所示,線圈14包括卷繞成圓筒形的線圈主體14a、自線圈主體14a的上端沿著接線方向導出的導線14b、自線圈主體14a的下端沿著接線方向導出的導線14b。因此,2根導線14b的間隔形成為與線圈主體14a的直徑大致相等的間隔。線圈14形成為串聯(lián)地連接于傘形振子13且用于使傘形振子13與FM頻率產生共振的ΙμΗ至3μΗ程度的線圈。
[0110]另外,圖38是表示供電終端15的結構的立體圖。如該圖所示,在供電終端15的端部形成有矩形的面狀部15a,在其另一端緣形成有折彎部15b。面狀部15a通過折彎部15b被定位且抱持于振子支架12的終端抱持片12i,在已被抱持的情況下,形成于面狀部15a的孔與導出槽12g—致。自面狀部15a的另一端緣延伸地形成有彎曲的導出部15c,在導出部15c的前端形成有端子片15d。將該端子片15d插入并焊接于放大器基板16的連接孔16c,從而被連接到放大器的輸入端子。
[0111]如圖33所示,使配置于振子支架12上的傘形振子13向下移動,將其翻折部13f嵌入于第一夾持部12c與第二夾持部12d間的間隙。若將翻折部13f壓入間隙,如圖35所示,則形成于第二夾持部12d的內側的楔狀的卡合突起12h與形成于翻折部13f的卡合窗卡合,而將傘形振子13固定于振子支架12。此時,形成于翻折部13f的端子13g被抱持在振子支架12的端子抱持部12k內。接下來,將圖33所示的線圈14嵌合插入由4個線圈抱持片12f包圍起來的保持空間。由此,通過4個線圈抱持片12f對線圈14進行抱持。來自線圈14的上端的導線14b自形成于端子抱持部12k的導出槽12g被導出,且插通于被抱持在端子抱持部12k的傘形振子13的端子13g的孔,并通過焊接而被連接到端子13g。另外,來自線圈14的下端的導線14b自形成于終端抱持片12i間的導出槽12g被導出,且插通于被抱持在終端保持部12i的供電終端15的孔,并通過焊接而被連接到供電終端15。由此,將線圈14配置于振子支架12的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心。也就是說,由于線圈14配置于傘形振子13的寬度方向的大致中心,因此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傘形振子13與線圈14的干涉,且能夠在維持同等的接收信號性能的情況下將傘形振子13的寬度變窄。由此,能夠將天線罩10的上部的寬度變窄來改善外觀性能。[0112]接下來,圖3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傘形振子13、振子支架12、環(huán)狀密封圈17、縫隙罩18的組裝的立體圖。
[0113]如該圖所示,將導電底座21配置于絕緣底座20上,然后再將導電底座21載置于絕緣底座20上。而且,將絕緣底座20的卡合凸臺部20d嵌合插入于導電底座21的卡合孔21d,同時將絕緣底座20的成對的卡合片20e插入到導電底座21的卡止孔21f。由此,嵌入于卡合孔21d的上端周圍的卡合凸臺部20d的前端的卡合部被卡止,且形成于卡合片20e的前端的卡止部被卡合于導電底座21的豎立片21 j的上表面,且以使導電底座21不會自絕緣底座20脫離的方式被固定。此時,自導電底座21的下表面突出地形成的螺栓部21a,貫通絕緣底座20的中央開口部20f且自絕緣底座20的下表面突出。
[0114]接下來,在絕緣底座20的下表面,將環(huán)狀密封圈17嵌合插入在中央開口部20f的周圍形成的如圖24所示的環(huán)狀槽20h內。在環(huán)狀密封圈17的平坦的上表面抵接有形成于環(huán)狀槽20h的外周緣的壓片20i,環(huán)狀密封圈17被保持在環(huán)狀槽20h內。另外,縫隙罩18形成為繩狀且兩端部形成為切斷部18b。在該切斷部18b的稍內側形成有孔部,在該孔部插入有形成于絕緣底座20的后端的一個卡合突起20g,在將形成于絕緣底座20的周側面的凸緣部20b嵌合插入于縫隙罩18的槽部18a內的同時,使縫隙罩18卷繞于絕緣底座20的周側面。而且,形成于卷繞結束端的切斷部18b的稍內側的孔部,供另一方的卡合突起20g插入。由此,能夠將縫隙罩18安裝在絕緣底座20的周側面。
[0115]在以往的天線裝置中,作為通過天線罩和天線底座形成的剛性結構,通過以大的軸向力夾持底墊而形成防水結構。在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中,由于是通過將天線罩10和絕緣底座20熔接或者粘接來構成防水結構,所以,無需將導電底座21形成為強度部件,能夠將導電底座21小型化,只要將導電底座21的大小小型化到能夠按壓環(huán)狀密封圈17的大小即可。此外,導電底座21還作為放大器基板16的接地線發(fā)揮功能。
[0116]再對天線組件2進行說明,構成天線組件2的各部分的結構如上所述。對于圖8至圖11所示的天線組件2,在天線底座11的外周安裝有縫隙罩18,該天線底座11采用上表面組裝了導電底座21的絕緣底座20形成。在天線底座11上豎立設置地固定有振子支架12,且大致水平地固定有放大器基板16。在振子支架12的上部安裝有傘形振子13,且線圈14被保持于振子支架12的框部12a的內側。線圈14的上側的導線被連接到傘形振子13的端子13g,線圈14的下側的導線被連接到供電終端15的一端。供電終端15的另一端被連接到放大器基板16的放大器的輸入端子,通過傘形振子13以及線圈14形成的天線的接收信號通過放大器基板16的放大器被增幅。
[0117]在天線組件2中,傘形振子13的第一傾斜部13b位于導電底座21的上方,第一傾斜部13b的距離接地面的高度相當于其距離導電底座21的高度。另外,傘形振子13的第二傾斜部13c大致位于絕緣底座20的上方,第二傾斜部13c的距離接地面的高度實質上相當于其距離安裝天線裝置I的車體的高度。因此,即使降低天線裝置I的高度,也能夠使第二傾斜部13c的距離接地面的實際高度變大,能夠通過增加高度來提高天線裝置I的工作增益。
[0118]圖40表示將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平均增益的頻率特性與以往的天線裝置的平均增益的頻率特性進行對比。另外,平均增益是仰角為45°的平均增益。
[0119]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形成為高度約66mm、寬度約63mm、長度約151mm的大小,以往的天線裝置形成為高度約66mm、寬約63mm、長約153mm的大小,兩種天線裝置大小大致相同。參照圖40,在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中,在頻率約為84MHz的情況,能夠獲得的最大增益約為-28dBd,在76MHz至90MHz頻帶的情況,能夠獲得約_34dBd以上的平均增益。相對于此,在以往的天線裝置中,在頻率約為84MHz的情況,能夠獲得的最大增益約為-28.5dBd,在76MHz至90MHz頻帶的情況,能夠獲得約-35dBd以上的平均增益。如此可知,在整個76MHz至90MHz頻帶,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的增益得到提高。
[0120]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0121]在以上所說明的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I中,也可以將自兩側面延伸有成對的加長的卡合腳部的臨時固定用的臨時固定鉤嵌合于導電底座21的螺栓部21a的貫通孔。在將天線裝置I安裝于車輛時,該卡合腳部卡合于形成在車輛的安裝孔的緣,實現(xiàn)將天線裝置I臨時固定于車體的作用。另外,在將掛鉤嵌合于貫通孔的情況下,無法經由貫通孔將電纜導出,但能夠自形成在貫通孔的后側的導線引出口將連接于放大器的電纜導出。
【權利要求】
1.一種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絕緣性的天線罩,其下表面開口且在內部形成有收納空間; 天線底座,其包括供該天線罩嵌入的絕緣底座,以及比該絕緣底座小且固定于所述絕緣底座上的導電底座; 絕緣性的振子支架,其豎立設置于該天線底座上; 傘形振子,其以將其后部設置于所述絕緣底座的上方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振子支架的上部; 放大器基板,其設有使所述傘形振子的接收信號增幅的放大器,配置于所述導電底座上且固定于所述天線底座;以及 線圈,其使插入于所述傘形振子的輸出端和所述放大器的輸入端之間的所述傘形振子在規(guī)定的頻率廣生共振, 在所述天線罩被嵌入在所述絕緣底座的情況下,所述天線罩的下表面通過熔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絕緣底座上而形成防水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將形成于繩狀縫隙罩的槽部嵌入在所述絕緣底座的外周形成的凸緣部,使所述縫隙罩卷繞在所述絕緣底座的周圍, 在所述天線罩的下部形成有內側周壁部和外側周壁部,所述內側周壁部具有通過熔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導電底座上的下表面,所述外側周壁部的內周抵接在卷繞有所述縫隙罩的所述絕緣底座的外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與長軸大致平行的卡合片形成于所述絕緣底座,與所述卡合片卡合的豎立片以與長軸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導電底座,在所述卡合片與所述豎立片卡合且所述導電底座被固定于所述絕緣底座的狀態(tài)下,所述導電底座能夠相對于所述絕緣底座沿長軸方向伸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支架采用框狀的框部形成,所述線圈固定于所述框部的內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線底座,自所述導電底座的下表面突出地形成的螺栓部經由所述絕緣底座自下表面突出,且在形成于所述絕緣底座的下表面的槽部內,以包圍所述螺栓部的方式嵌入有環(huán)狀密封圈。
【文檔編號】H01Q1/42GK103548199SQ201280025058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24日
【發(fā)明者】金子清和 申請人:原田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蓬安县| 布尔津县| 寻乌县| 拉萨市| 夏津县| 青阳县| 房产| 绵竹市| 微博| 曲周县| 广西| 遂宁市| 浙江省| 修文县| 渝北区| 兴山县| 襄汾县| 禄劝| 高台县| 盐池县| 和田县| 洛隆县| 炉霍县| 阿勒泰市| 抚州市| 九台市| 梅河口市| 天水市| 盐亭县| 宁蒗| 台南市| 永昌县| 通山县| 苍溪县| 澄迈县| 大城县| 比如县| 连州市| 鄄城县| 丹寨县| 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