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連接器,可實現(xiàn)薄型化,可對應多個配線互相連接,并提高其中一個與另一個電性連接時的位置對準精度,可達到成本的削減。連接器具備插頭及插孔型連接器,插頭具備接觸件、細板狀的補強板、設于從殼體的寬度方向的兩側面突出位置的卡止部,插孔型連接器具備:接觸件,個數(shù)及位置對應于插頭的接觸件;及壓制部,設于從殼體的寬度方向的各側面突出的位置;該壓制部分別具有能讓插頭的卡止部沿著殼體的縱深方向可插入的插入開口部及內(nèi)部空間,同時具備使卡止部保持在規(guī)定位置的保持部,而插入開口部及內(nèi)部空間與殼體的縱深方向相連通。
【專利說明】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已知有一種連接器,為了使基板與基板電性連接,便在2個基板上分別設置插頭及插座,并使基板互相靠近,同時將插頭插入插座,以此讓2個基板上的印刷電路互相電性連接(參照例如專利文獻I)。
[0003]又,已知有在固定于基板的連接器上裝設有板狀纜線的(參照例如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2的連接器具備:具有頂面部、第I側部及第2側部并中空形成的殼體;殼體具備:允許板狀纜線的通過的頂面開口部、對欲向第2側部側移動的板狀纜線的補強板的羽翼部的端面進行干擾的第I止脫部、及對欲向頂面部側移動的補強板進行干擾的第2止脫部。
[0004]在先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41771號公報
[0007]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252864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9]在專利文獻I中需要進行薄型化。在專利文獻2中有下列課題,無法對應多個配線互相連接,無法提高將板狀纜線裝設于基板的連接器時對準其位置的精度,再者,無法實現(xiàn)具有補強板的板狀纜線的成本削減。
[0010]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此類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器,可用于基板對基板、基板對FPC等,可實現(xiàn)薄型化,可對應多個配線互相連接,并提高其中一個與另一個電性連接時的位置對準精度,可達到成本的削減。
[0011]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2]本發(fā)明涉及的連接器中所使用的插頭,其特征在于,包含:板狀殼體,具有寬度方向和縱深方向及厚度方向;接觸件,在所述殼體的所述縱深方向的各側面,以等間隔沿所述寬度方向平行配置;導電性細板狀的補強板,在所述殼體的所述縱深方向的中央,配置于所述寬度方向;及卡止部,設于從所述殼體的所述寬度方向的兩側面突出的位置。
[0013]本發(fā)明涉及的連接器中所使用的插孔型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板狀殼體,具有寬度方向和縱深方向及厚度方向;接觸件,在所述殼體的所述縱深方向的各側面,以等間隔沿所述寬度方向平行配置,該接觸件的個數(shù)及位置對應于上述插頭的所述接觸件的個數(shù)及位置;及壓制部,設于從所述殼體的所述寬度方向的各側面突出的位置,該壓制部分別具有能讓上述的所述插頭的所述卡止部沿著所述縱深方向插入的插入開口部及內(nèi)部空間,同時具備將所述卡止部保持在規(guī)定位置的保持部,而所述插入開口部及所述內(nèi)部空間沿所述殼體的縱深方向連通。
[0014]本發(fā)明涉及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插頭及上述插孔型連接器。
[001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成,可實現(xiàn)薄型化,可對應多個配線互相連接,并提高其中一個與另一個電性連接時的位置對準精度,可達到成本的削減。
[0016]在上述插頭中,所述補強板也可以具有導電性。
[0017]在上述插孔型連接器中,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的所述殼體,也可以在所述寬度方向的各端部具有導引部,所述導引部劃定出各壓制部的所述內(nèi)部空間的一部分。
[0018]在上述插孔型連接器中,也可以在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的所述殼體,形成有用作所述插頭及所述插孔型連接器開始嵌合時的基準面的面,由所述基準面及所述導引部形成了所述插入開口部。
[0019]在上述連接器中,也可以在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的所述壓制部形成有卡合突起部,在所述插頭的所述卡止部形成有供所述卡合突起部嵌入的凹部,所述插孔型連接器或所述卡止部具有彈性,當令所述插頭及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相對地沿著各殼體的所述縱深方向移動時,所述卡合突起部能夠與所述凹部嵌合,或能解除該嵌合。
[0020]又,在上述連接器中,也可以在所述插頭的所述卡止部及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的所述殼體分別形成有基準面,當所述插頭及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的開始嵌合時,通過將這些基準面平行地靠近配置,以達成對準所述插頭及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的嵌合位置。
[0021]發(fā)明效果
[0022]根據(jù)本發(fā)明,可用于基板對基板、基板對FPC等,可實現(xiàn)薄型化,可對應多個配線互相連接,并提高其中一個與另一個電性連接時的位置對準精度,可達到成本的削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與插孔型連接器嵌合而成的連接器的立體圖,圖1 (a)是從插頭組裝體側觀察的立體圖,圖1 (b)是從插孔型連接器側觀察的立體圖。
[0024]圖2是示出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固定于FPC的插頭組裝體的立體圖。
[0025]圖3是從圖2的A-A線往箭頭方向觀察的剖面圖。
[0026]圖4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上所設的補強板的一例的立體圖。
[0027]圖5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孔型連接器的立體圖,圖5(a)是從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組裝體安裝側觀察的、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涉及的插孔型連接器的立體圖,圖5(b)是從不同于圖5(a)方向觀察的、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涉及的插孔型連接器的立體圖。
[0028]圖6是從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組裝體安裝側觀察的、圖5 (a)的插孔型連接器的分解立體圖。
[0029]圖7是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及插孔型連接器嵌合時的步驟的部分放大立體圖,示出進行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及插孔型連接器的位置對準狀態(tài)的部分放大立體圖。
[0030]圖8是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及插孔型連接器嵌合時的步驟的部分放大立體圖,示出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緊抵于插孔型連接器的狀態(tài)的部分放大立體圖。
[0031]圖9是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及插孔型連接器嵌合時的步驟的部分放大立體圖,示出使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在插孔型連接器上滑動而完成嵌合的狀態(tài)的部分放大立體圖。
[0032]圖10是用以說明確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及插孔型連接器的嵌合狀態(tài)的步驟的部分放大立體圖,圖10(a)是示出不完全嵌合狀態(tài)的部分放大立體圖,圖10(b)是示出正常嵌合狀態(tài)的部分放大立體圖。
[0033]附圖標記:
[0034]1:連接器
[0035]10:插頭
[0036]11,21:殼體
[0037]Ilc、22、23:接觸件
[0038]12:卡止部
[0039]12s:滑動面
[0040]13:補強板
[0041]14:凹部
[0042]20:插孔型連接器
[0043]22、23:接觸件
[0044]22a:溝
[0045]22b,23b:接點部
[0046]22c、23c:彎曲接點部
[0047]22f、23f:固定部
[0048]22s、23s:彈性變形部
[0049]24、25:壓制部
[0050]100:FPC
[0051]211:接觸件裝設部
[0052]212:導引部
[0053]212g:導引面
[0054]241、251:本體壁部
[0055]241b>251b:基準面
[0056]242、252:壓壁部
[0057]243、253:固定壁
[0058]243a、244a、253a、254a:腳部
[0059]243h、244h、253h、254h:貫通孔
[0060]244、254:停止壁
[0061]244b > 254b:停止部
[0062]245,255:卡合突起部
[0063]246、256:固定壁
【具體實施方式】
[0064]以下,針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連接器,參照圖加以說明。
[0065]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相嵌合的連接器I的立體圖。
[0066]插頭10的接觸件lie,焊接于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撓性印刷電路板)100的未圖示的接觸件上而構成了插頭組裝體。
[0067]FPC100,是例如在貼合具有絕緣性的薄而柔軟的聚酰亞胺等基膜和銅箔等導電性金屬的基材上形成電路的基板。如后述,為了在插頭10上設置補強板13,而在FPC100上是否設置補強板可任意。
[0068]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的嵌合,如后述,通過以下方式所進行:插頭10的補強板13的兩端部上所設的卡止部12,插入于插孔型連接器20的壓制部24、25的內(nèi)部空間,從而壓制部24、25的卡合突起部245卡合于卡止部12的凹部14。由凹部14及卡合突起部245構成保持部。
[0069]圖2及圖3是示出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的嵌合被解除時的插頭組裝體。
[0070]插頭10包含:殼體11、埋設于殼體11的復數(shù)個接觸件11c、及補強板13。
[0071]殼體11由合成樹脂所構成,模制成形為板狀,沿FPC100的長邊方向具有縱深方向,沿FPC100的寬度方向具有寬度方向,沿與FPC100的厚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具有厚度方向。
[0072]復數(shù)個接觸件11c,在殼體11的縱深方向的各側面,沿著寬度方向,分別以等間隔平行配置。各接觸件Ilc具有:從殼體向圖2中可見側露出的接點部、及向FPC100側露出且焊接于FPC100的導電性金屬接點部。向圖2中可見側露出的接點部,與插孔型連接器20的接觸件22、23相對應的接點部接觸。
[0073]在殼體11的縱深方向的中央,即,設在兩側面的接觸件22、23的接觸件列之間,沿著寬度方向埋入有補強板13。補強板13,例如由不銹鋼板材形成為細板狀。
[0074]如圖4所示,補強板13為了提高強度,形成為具有沿著寬度方向往表面?zhèn)韧怀龅耐共?,在其背面?zhèn)?,形成有沿著該凸部由空間所構成的凹部14。
[0075]但是,補強板13的形狀并不限于具有這種凸部的,只要能發(fā)揮規(guī)定的強度,例如短邊方向的斷面形狀也可以為L字型或I型。
[0076]又,補強板13具有導電性,并作為接地板發(fā)揮功能,因此在作為連接器I予以組裝時,可發(fā)揮防止串擾等通訊障害的功能。
[0077]如圖2所示,補強板13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從殼體11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突出,在該突出的部分上,設有以與殼體11相同材料的合成樹脂構成的矩形形狀的卡止部
12。因此,當插頭10固定于FPC100時,如圖2所示,卡止部12被配置于從FPC100的寬度方向位置突出的位置。
[0078]卡止部12在形成殼體11時可一體成型,且形成為可插入于插孔型連接器20的壓制部24、25的內(nèi)部空間的大小。
[0079]又,如圖3所示,卡止部12具有:滑動面12s,位于接觸件Ilc與插孔型連接器20的接點部接觸側(圖3的上側)的接點部所露出的表面更上方位置;及側面,從滑動面12s的兩緣部朝FPC100延伸。如后述,滑動面12s在插孔型連接器20的導引部212的導引面212g上滑動。側面的一個,作為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嵌合時用來定位的基準面而發(fā)揮功能。
[0080]圖5 (a)及圖5 (b),分別為從不同方向觀察的插孔型連接器20的立體圖,圖6是插孔型連接器20的分解立體圖。參照這些圖對插孔型連接器20的構造進行詳細說明。
[0081]插孔型連接器20具備:殼體21、接觸件22、23、壓制部24、25。
[0082]殼體21,例如為由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液晶聚合物)等合成樹脂所形成的框狀體,并形成為具有寬度方向、縱深方向和厚度方向的板狀,且由接觸件裝設部211、及用以嵌合接觸件時導引插頭10卡止部12的導引部212所構成。
[0083]插孔型連接器20的殼體21的寬度方向、縱深方向及厚度方向,與嵌合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時的插頭10殼體11的寬度方向、縱深方向及厚度方向一致。
[0084]接觸件裝設部211具有:在縱深方向的各側面沿著寬度方向以平行等間隔形成的復數(shù)個溝22a。在各溝22a裝設I個接觸件22、23。接觸件22、23的個數(shù)及位置,與插頭10的接觸件Ilc的個數(shù)及位置相對應。
[0085]各接觸件22、23包含:彎曲接點部22c、23c,用來與插頭10的接觸件Ilc的接點部接觸;接點部22b、23b,用來與未圖示基板的接點連接;固定部22f、23f,固定于接觸件裝設部211的溝22a內(nèi);彈性變形部22s、23s,在固定部與彎曲接點部之間。
[0086]又,在接觸件裝設部211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即導引部212的附近,形成有用來安裝壓制部24、25的貫通孔243h、244h、253h、254h。在這些貫通孔中,插入固定有壓制部24,25 的腳部 243a、244a、253a、254a。
[0087]壓制部24、25相對時呈鏡像的關系,即,對它們之間的平面而言呈對稱形狀。
[0088]壓制部24、25,例如由銅合金材料形成為略中空的棱柱形狀,具體具有:本體壁部241、251,配置于相對于接觸件裝設部211的面呈正交的方向;壓壁部242、252,從本體壁部241,251的圖6中上端側往與接觸件裝設部211的面平行且相互對置的方向延伸。
[0089]進一步,固定壁243、253從本體壁部241、251的圖6中下端側往與接觸件裝設部211的面平行且相互對置的方向延伸,腳部243a、253a從固定壁243、253的端部往上方延伸。
[0090]又,停止壁244、254從壓壁部242、252的對置側的端面與本體壁部241、251平行地朝下方延伸;固定壁246、256從停止壁244、254的下端往與接觸件裝設部211的面平行且相互對置的方向延伸;腳部244a、254a從固定壁246、256的端部朝上方延伸。
[0091]壓制部24的腳部243a、244a,分別插入于接觸件裝設部211的貫通孔243h、244h而固定著。又,壓制部25的腳部253a、254a,分別插入于接觸件裝設部211的貫通孔253h、254h而固定著。
[0092]在壓壁部242、252,形成有朝固定壁246、256側突出的卡合突起部245、255??ê贤黄鸩?45、255例如可通過沖壓加工所形成。壓壁部242、252可變形且有彈性,因此,卡合突起部245、255,在對其施加朝外側往上推的力后而消除該力時,可恢復到原位置。
[0093]由構成壓制部24、25的分隔壁部241、242、243等和導引部212的導引面212g,劃定出壓制部24、25的內(nèi)部空間。
[0094]當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嵌合時,卡合突起部245、255,可跨越過卡止部12的補強板13部分而嵌入于凹部14,因此,可將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嵌合于正確的位置。
[0095]由連續(xù)的壓壁部242、252、本體壁部241、251、固定壁243、253及腳部243a、253a的端面,形成了基準面241b、251b,該基準面241b、251b用于對準插頭10及插孔型連接器20嵌合時的位置。
[0096]由基準面241b、251b和導引部212,形成了用以供插頭10的卡止部12插入的插入開口部。插入開口部與壓制部24、25的內(nèi)部空間及殼體21的縱深方向相連通。
[0097]又,由停止壁244、254的插入開口部側的端面形成了停止部244b、254b。這些停止部使卡止部12停止于規(guī)定位置而作用,以便當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嵌合時,讓插頭10的卡止部12不會超過適當?shù)那逗衔恢谩?br>
[0098]在圖5(a)中,通過將壓制部24、25的固定壁243、253、246、256的下側的面,以回流焊等方式焊接在未圖示的基板上,將接觸件20固定在基板。
[0099]其次,參照圖7至圖9,說明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插頭10及插孔型連接器20沿著各殼體的縱深方向滑動嵌合時的步驟。另,在這些圖中,雖然僅示出插頭10 —側的卡止部12及插孔型連接器20的壓制部24側,但插頭10的另一側的卡止部12及插孔型連接器20的壓制部25,也適用與圖中所示結構同樣的步驟。
[0100]一開始,將插頭組裝體的插頭10的寬度方向與插孔型連接器20的寬度方向大致對齊,并使其以對置狀態(tài)靠近,使其稍微錯開而保持平行。當插頭10靠近插孔型連接器20時,如圖7所示,插頭10卡止部12的一側面(圖7中右側的側面)平行地靠近而配置于插孔型連接器20的壓制部24、25的基準面241b、251b。因此,嵌合時可以確實定位插頭10的卡止部12和插孔型連接器20的壓制部24、25。
[0101]在圖7的狀態(tài)下,處于以下狀態(tài):插頭10的平面與插孔型連接器20的平面相對置,插孔型連接器20的接觸件22、23的彎曲接點部22c、23c接觸于插頭10的與插孔型連接器20對置的平坦面。但是,接觸件22、23的彎曲接點部22c、23c,并未適當?shù)亟佑|于插頭10的接觸件11c。
[0102]其次,在圖8中,如箭頭B所示,將插頭組裝體的FPC100朝插孔型連接器20推押時,插孔型連接器20的接觸件22、23的彎曲接點部22c、23c通過插頭10的與插孔型連接器20對置的平坦面朝向溝22a抵緊。因此,插孔型連接器20的接觸件22、23的彈性變形部22s、23s變形,如圖8所示,卡止部12以對置于壓制部24、25的插入開口部的方式配置。在此狀態(tài)下,插頭10的卡止部12的滑動面12s騎在插孔型連接器20的導引部212的導引面212g上。
[0103]其次,使插頭組裝體抵緊于插孔型連接器20的同時,如在圖9中箭頭C所示,使卡止部12的滑動面12s,在插孔型連接器20的導引部212的導引面212g上滑移,從而將卡止部12,從壓制部24、25的插入開口部插入到內(nèi)部空間。此時,卡止部12的內(nèi)側面(相對于殼體11的寬度方向呈垂直的面),由插孔型連接器20的導引部212的內(nèi)側面(相對于殼體21的寬度方向呈垂直的面)所導引。
[0104]另一方面,當卡止部12從壓制部24、25的插入開口部插入到內(nèi)部空間時,壓制部24,25的壓壁部242、252的卡合突起部245、255,抵接于卡止部12的補強板13的短邊方向的側端部。
[0105]進一步,當卡止部12被推入壓制部24、25的內(nèi)部空間時,卡合突起部245、255會仰沖至卡止部12的補強板13的短邊方向的側端部,進而跨越過該側端部而嵌入于凹部14。
[0106]因此,卡合突起部245、255恢復到原位置。這是因為,形成有卡合突起部245、255的壓壁部242、252可變形又具彈性。
[0107]當解除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的嵌合時,使插頭組裝體往沿著FPC100面的方向相對于插孔型連接器20滑移,從而將卡止部12從壓制部24、25的內(nèi)部拉出。
[0108]此時,卡合突起部245、255,從凹部14沿著補強板13的曲面朝外側往上頂起,跨越過補強板13的端部而從卡止部12脫離,則卡合突起部245、255,會因壓壁部242、252的彈性而恢復到原位置。在這時間點,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的嵌合被解除。
[0109]其次,參照圖10,說明用于確認插頭10及插孔型連接器20的嵌合是否適當?shù)牟襟E。
[0110]在圖10(a)中,能以目視確認到,插孔型連接器20的壓制部24的卡合突起部245與插頭10的卡止部12的凹部14位置偏離。這意味著卡合突起部245未適當?shù)厍度胗诎疾?4,未能恢復到原位置的狀態(tài)。因此,在此狀態(tài)下,嵌合未完成。
[0111]在圖10(b)中,能以目視確認到,插孔型連接器20的壓制部24的卡合突起部245嵌入于插頭10的卡止部12的凹部14。這是卡合突起部245適當?shù)厍度胗诎疾?4,可恢復到原位置的狀態(tài)。此狀態(tài)為正常嵌合。
[0112]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在插孔型連接器20的壓制部24、25設置卡合突起部245、255,在插頭10的卡止部12形成凹部14,而卡合突起部245、255嵌入于凹部14。取而代之,也可以例如在卡止部12形成卡合突起部,在壓制部24、25的壓壁部242、252,形成卡合突起部嵌入于該卡止部12的凹部。此時,也可以讓卡止部12具有使卡合突起部突出或凹入的彈性,或也可以使壓壁部242、252的一部分彈性變形,在該部分形成供卡合突起部嵌入的凹部。
[0113]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tài)中,通過使插孔型連接器20的壓制部24、25的卡合突起部245、255,嵌入到插頭10的卡止部12的凹部14,來確認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的嵌合。取而代之,也可以在壓制部24、25不形成卡合突起部245、255,在卡止部12也不形成凹部14,而是當卡止部12的作為基準面的側面,與在壓制部24、25的停止壁244、254的插入開口部側的端面所形成的停止部244b、254b相抵接時,判斷嵌合已完成。此時,停止部244b、254b作為保持部而發(fā)揮功能。
[0114]此種構成的情況下,即使卡合突起部與凹部未卡合,可借助插孔型連接器20的接觸件22、23的彈力,讓插頭10的卡止部12的設有補強板13的面,推壓至壓制部24、25的壓壁部242、252的內(nèi)側面,所以通過該位置的摩擦力,不會讓插頭10與插孔型連接器20的嵌合輕易解除。
[0115]另,本發(fā)明涉及的連接器的技術范圍,并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只要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包含各種變更或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插頭,包含: 板狀的殼體,具有寬度方向、縱深方向及厚度方向; 接觸件,在所述殼體的所述縱深方向的各側面,沿所述寬度方向平行配置; 細板狀的補強板,在所述殼體的所述縱深方向的中央,沿所述寬度方向配置;及 卡止部,設于從所述殼體的所述寬度方向的兩側面突出的位置。
2.一種插孔型連接器,包含: 板狀的殼體,具有寬度方向、縱深方向及厚度方向; 接觸件,在所述殼體的所述縱深方向的各側面,沿所述寬度方向平行配置,該接觸件的個數(shù)及位置對應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的所述接觸件的個數(shù)及位置;及 壓制部,設于從所述殼體的所述寬度方向的各側面突出的位置,該壓制部分別具有能讓權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插頭的所述卡止部沿著所述縱深方向插入的插入開口部及內(nèi)部空間,同時具備使所述卡止部保持在規(guī)定位置的保持部,而所述插入開口部及所述內(nèi)部空間沿著所述殼體的縱深方向相連通。
3.一種連接器,包含: 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及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孔型連接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其中, 所述補強板具有導電性。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孔型連接器,其中, 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的所述殼體,在所述寬度方向的各端部具有導引部,所述導引部劃定出各壓制部的所述內(nèi)部空間的一部分。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插孔型連接器,其中, 在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的所述殼體,形成有用作所述插頭及所述插孔型連接器開始嵌合時的基準面,由所述基準面及所述導弓I部形成了所述插入開口部。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 在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的所述壓制部形成有卡合突起部,在所述插頭的所述卡止部形成有供所述卡合突起部嵌入的凹部,所述插孔型連接器或所述卡止部具有彈性,當令所述插頭及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相對地沿著各殼體的所述縱深方向移動時,能讓所述卡合突起部嵌合于所述凹部,或能解除所述嵌合。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 在所述插頭的所述卡止部及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的所述殼體分別形成有基準面,當所述插頭及所述插孔型連接器開始嵌合時,通過將這些基準面平行地靠近配置,以達成對置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孔型連接器相嵌合的位置。
【文檔編號】H01R13/639GK104241932SQ201310629729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6月20日
【發(fā)明者】淺井清 申請人:Sm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