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之插座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之插座,包括金屬殼體、膠芯主體及復數平板端子。膠芯主體設于金屬殼體內并與金屬殼體共同形成容置空間,容置空間供與插座相配之插頭插入。膠芯主體靠近金屬殼體上下兩側處設有第一及第二舌部。各平板端子具有固定部、接觸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設于膠芯主體內,接觸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接觸部分別設于第一舌部并向下暴露于容置空間及第二舌部并向上暴露于容置空間,焊接部自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膠芯主體外。藉此,插座上的膠芯舌片(即第一及第二舌部)及端子(即各平板端子)較不易受損,可避免發(fā)生昂貴維修費用。
【專利說明】電連接器之插座
【技術領域】
[0001]本創(chuàng)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電連接器之插座及與其相配之插頭,一般又分別稱為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電連接器,例如采用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3.0標準所制作的USB連接器,其插座及插頭皆包括有平板端子(即端子中與其它端子接觸的接觸部為平板形式)及彈性端子(即端子中與其它端子接觸的接觸部為彈臂形式),且皆包括有膠芯舌片。消費者常因使用不當或誤插其它連接器而造成彈性端子或膠芯舌片受損。當插座上的彈性端子或膠芯舌片受損后,維修人員必須由主機裝置中將主機板取出再換掉受損的插座,致以發(fā)生昂貴的維修費用。另外,現(xiàn)有的USB連接器插座及插頭的殼體,因遮蔽設計不佳,易產生射頻干擾,造成例如無線滑鼠或藍牙等裝置無法正常工作。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創(chuàng)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種電連接器之插座,插座上的端子及膠芯舌片較不易受損,可避免插座受損所發(fā)生昂貴的維修費用。
[0004]本創(chuàng)作的另一目的在提出一種與上述電連接器之插座相配之插頭,插座與插頭的殼體遮蔽設計較佳,不易產生射頻干擾,可避免干擾到其它裝置。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chuàng)作提出一種電連接器之插座,包括金屬殼體、膠芯主體及復數平板端子。膠芯主體設于金屬殼體內并與金屬殼體共同形成容置空間,容置空間供與插座相配之插頭插入。各平板端子具有固定部、接觸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設于膠芯主體內,接觸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并暴露于容置空間,焊接部自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膠芯主體外。
[0006]在本創(chuàng)作一實施例中,復數平板端子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或組裝方式設置于膠芯主體。
[0007]在本創(chuàng)作一實施例中,復數平板端子包括復數第一平板端子及復數第二平板端子。復數第一平板端子及復數第二平板端子提供相同訊號,復數第一平板端子及復數第二平板端子左右排列方式相反。
[0008]在本創(chuàng)作一實施例中,復數第一平板端子及復數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皆采用表面黏著封裝(surface-mount package, SMP)形式?;蛘?復數第一平板端子及復數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皆采用雙列直插封裝(dual in-line package,DIP)形式。又或者,復數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采用SMP形式,而復數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采用DIP形式。
[0009]在本創(chuàng)作一實施例中,膠芯主體包括第一膠芯及第二膠芯,第一膠芯具有第一連接部及自第一連接部上緣向前延伸之第一舌部,第二膠芯具有第二連接部及自第二連接部下緣向前延伸之第二舌部,第一膠芯及第二膠芯藉由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互相連接形成膠芯主體。各第一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設于第一連接部內,各第一平板端子的接觸部設于第一舌部并向下暴露于容置空間,各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第一連接部外。各第二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設于第二連接部內,各第二平板端子的接觸部設于第二舌部并向上暴露于容置空間,各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第二連接部外。
[0010]在本創(chuàng)作一實施例中,插座的金屬殼體左右兩側及上下至少其中一側分別設有彈臂。與插座相配之插頭包括金屬殼件、膠芯件、復數第一彈性端子、復數第二彈性端子及金屬遮蔽板。金屬殼件后側具有第一開口,金屬殼件上側前端具有第二開口,金屬殼件下側前端具有第三開口。膠芯件穿過第一開口設置于金屬殼件內。各第一彈性端子設于膠芯件上側且具有固定部、接觸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設于膠芯件內,接觸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彈臂形式并自第二開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第二開口,焊接部自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膠芯件夕卜。各第二彈性端子設于膠芯件下側且具有固定部、接觸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設于膠芯件內,接觸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彈臂形式并自第三開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第三開口,焊接部自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膠芯件外。金屬遮蔽板設置于膠芯件內并位于復數第一彈性端子及復數第二彈性端子之間。
[0011]在本創(chuàng)作一實施例中,插座的金屬殼體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彈臂。與插座相配之插頭包括金屬殼件、膠芯件、復數第一彈性端子、復數第二彈性端子及金屬遮蔽板。金屬殼件后側具有第一開口,金屬殼件上側具有第二開口,金屬殼件下側具有第三開口。膠芯件穿過第一開口設置于金屬殼件內。各第一彈性端子設于膠芯件上側且具有固定部、接觸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設于膠芯件內,接觸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彈臂形式并自第二開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第二開口,焊接部自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膠芯件外。各第二彈性端子設于膠芯件下側且具有固定部、接觸部及焊接部,固定部埋設于膠芯件內,接觸部自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彈臂形式并自第三開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第三開口,焊接部自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膠芯件外。金屬遮蔽板設置于膠芯件內并位于復數第一彈性端子及復數第二彈性端子之間。此夕卜,插頭還包括容置殼件,容置殼件前端與插座的金屬殼件后端互相卡合,容置殼件前端上下兩緣分別向前延設有彈臂,或者插頭直接在其金屬殼件上下兩側后緣分別向前延設有彈臂。
[0012]在本創(chuàng)作一實施例中,膠芯主體包括第一膠芯及第二膠芯,第一膠芯具有第一連接部,第二膠芯具有第二連接部及自第二連接部中間處向前延伸之舌部,第一膠芯及第二膠芯藉由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互相連接形成膠芯主體。各第一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設于第一連接部內,各第一平板端子的接觸部設于舌部并向上暴露于容置空間,各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第一連接部外。各第二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設于第二連接部內,各第二平板端子的接觸部設于舌部并向下暴露于容置空間,各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第二連接部外。
[0013]上述一個實施例中描述的技術手段可應用于上述另一個實施例中,以得到一個新的實施例,只要這些技術手段不相互矛盾。
[0014]藉由上述技術手段,本創(chuàng)作之電連接器之插座上的膠芯舌片(即第一膠芯的第一舌部及第二膠芯的第二舌部)位置靠近金屬殼體上下兩側,且插座上的端子皆為平板端子(即第一平板端子及第二平板端子),較不易因使用不當或誤插其它連接器而致受損,可避免插座受損所發(fā)生昂貴的維修費用。[0015]為讓本創(chuàng)作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創(chuàng)作第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插座不同視角之立體圖。
[0017]圖2為本創(chuàng)作第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插座之分解圖。
[0018]圖3為本創(chuàng)作第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插座第一及第二膠芯之組立圖。
[0019]圖4為本創(chuàng)作第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插頭之立體圖。
[0020]圖5為本創(chuàng)作第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插頭之分解圖。
[0021]圖6為本創(chuàng)作第二實施例之電連接器插座不同視角之立體圖。
[0022]圖7為本創(chuàng)作第二實施例之電連接器插座之分解圖。
[0023]圖8為本創(chuàng)作第二實施例之電連接器插頭之立體圖。
[0024]圖9為本創(chuàng)作第二實施例之電連接器插頭之分解圖。
[0025]圖10為本創(chuàng)作第三實施例之電連接器插座不同視角之立體圖。
[0026]圖11為本創(chuàng)作第三實施例之電連接器之插座之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在以下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僅是參考加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的,而并非用來限制本創(chuàng)作。
[0028]如圖1至圖3所示,本創(chuàng)作第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之插座100包括金屬殼體110、膠芯主體及復數平板端子,其中,膠芯主體包括第一膠芯120及第二膠芯130,復數平板端子包括復數第一平板端子140及復數第二平板端子150,但并非僅限于此,例如,膠芯主體可改成一體成型而非由第一膠芯120及第二膠芯130互相連接形成。金屬殼體110具有容置空間111及與容置空間111連通的開口 112。金屬殼體110左右兩側及上下兩側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彈臂113,可提供與插座100相配之插頭(未繪示)插入后的夾持固定。
[0029]第一膠芯120具有第一連接部121及自第一連接部121上緣向前延伸之第一舌部122,第二膠芯130具有第二連接部131及自第二連接部131下緣向前延伸之第二舌部132。第一膠芯120及第二膠芯130藉由第一連接部121及第二連接部131互相連接形成如圖3所示膠芯主體,膠芯主體設于金屬殼體110的容置空間111內并與金屬殼體110共同形成容置空間101,與插座100相配之插頭(未繪示)穿過金屬殼體110的開口 112插入容置空間 101。
[0030]各第一平板端子140具有固定部141、接觸部142及焊接部143,其中,固定部141埋設于第一連接部121內,接觸部142自固定部141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接觸部142設于第一舌部122下側并向下暴露于容置空間101,焊接部143自固定部141向下延伸出第一連接部121外。各第二平板端子150具有固定部151、接觸部152及焊接部153,其中,固定部151埋設于第二連接部131內,接觸部152自固定部151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接觸部152設于第二舌部132上側并向上暴露于容置空間101,焊接部153自其固定部151向下延伸出第二連接部131外。[0031]由于本創(chuàng)作之插座100上的膠芯舌片(即第一膠芯120的第一舌部122及第二膠芯130的第二舌部132)位置靠近金屬殼體110上下兩側,相較于現(xiàn)有的電連接器(如USB連接器)之插座上的膠芯舌片位于金屬殼體中間,本創(chuàng)作之插座100上的膠芯舌片較不易因使用不當或誤插其它連接器而致受損,可避免插座受損所發(fā)生昂貴的維修費用。另外,由于本創(chuàng)作之插座100上的端子皆為平板端子(即第一平板端子140及第二平板端子150),相較于現(xiàn)有的電連接器(如USB連接器)之插座上的端子包括有彈性端子,本創(chuàng)作之插座100上的端子較不易因使用不當或誤插其它連接器而致受損,可避免插座受損所發(fā)生昂貴的維修費用。
[0032]在本實施例中,插座100的第一平板端子140及第二平板端子150提供相同訊號,但第一平板端子140及第二平板端子150左右排列方式相反,即第一平板端子140由左至右提供的訊號會分別與第二平板端子150由右至左提供的訊號相同,因此與插座100相配之插頭正向或反向插入均可使用。第一平板端子140及第二平板端子150皆以嵌入成型方式分別設置于膠芯主體的第一膠芯120及第二膠芯130,但并非僅限于此,例如第一平板端子或第二平板端子可改以組裝方式設置于膠芯主體。第一平板端子140及第二平板端子150的焊接部皆采用SMP形式,其端子具有較好的共面性,但并非僅限于此,例如第一平板端子及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皆改采用DIP形式,其端子焊接于電路板上具有較強的固持力,或者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仍采用SMP形式而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改采用DIP形式,其端子兼具較好的共面性及焊接于電路板上較強的固持力,且相較于皆采用SMP形式而言具有較佳的返工性。
[0033]如圖4及圖5所示,本創(chuàng)作第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之插頭200與插座100相配,其包括金屬殼件210、膠芯件220、復數第一彈性端子230、復數第二彈性端子240及金屬遮蔽板250。金屬殼件210后側具有第一開口 211,金屬殼件210上側前端具有第二開口 212,金屬殼件210下側前端具有第三開口 213。金屬殼件210兩側設有凹槽214,可與插座100的金屬殼體110左右兩側的彈臂113配合以進一步提供插頭200插拔時的卡合觸感。膠芯件220穿過第一開口 211設置于金屬殼件210內。
[0034]各第一彈性端子230設于膠芯件220上側且具有固定部231、接觸部232及焊接部233,固定部231埋設于膠芯件220內,接觸部232自固定部231向前延伸形成彈臂形式并自第二開口 212暴露于外但不超出第二開口 212,焊接部233自固定部231向后延伸出膠芯件220外。各第二彈性端子240設于膠芯件220下側且具有固定部241、接觸部242及焊接部243,固定部241埋設于膠芯件220內,接觸部242自固定部241向前延伸形成彈臂形式并自第三開口 213暴露于外但不超出第三開口 213,焊接部243自固定部241向后延伸出膠芯件220外。金屬遮蔽板250設置于膠芯件220內并位于第一彈性端子230及第二彈性端子240之間,可有效抑制第一彈性端子230及第二彈性端子240之間的串擾(crosstalk),提升訊號傳輸效率與穩(wěn)定度。
[0035]由于本創(chuàng)作之插頭200插入插座100時,插頭200的金屬殼件210上下兩側后端存在的板體215可與插座100的金屬殼體110上下兩側的彈臂113緊配,相較于現(xiàn)有的電連接器(如USB連接器)之插座與插頭的殼體上下兩側并未緊配,本創(chuàng)作之插頭200與插座100的殼體(即插頭200的金屬殼件210與插座100的金屬殼體110)遮蔽設計較佳,不易產生射頻干擾,可避免干擾到其它裝置。[0036]插頭200還包括第一容置殼件261、第二容置殼件262、電路板270、保護外殼280及線材290。第一容置殼件261及第二容置殼件262互相連接形成容置殼件,容置殼件前端與插頭200的金屬殼件210后端互相卡合。電路板270設置于容置殼件內,電路板270提供第一彈性端子230及第二彈性端子240與線材290的連接結構(未繪示),使其連接不易松脫。第一容置殼件261及第二容置殼件262還分別具有夾持部263及264以夾持并穩(wěn)固線材290,使其連接更不易松脫。保護外殼280設置于容置殼件外以提供內部元件的保護,并可進一步夾持并穩(wěn)固線材290。雖然本實施例之插頭200裝配線材290形成連接線產品,但并非僅限于此,例如,電路板可改成提供儲存裝置設置于其上,并提供第一彈性端子及第二彈性端子與儲存裝置的連接結構,此時插頭裝配儲存裝置形成隨身碟產品。
[0037]如圖6及圖7所示,本創(chuàng)作第二實施例之電連接器之插座300包括金屬殼體310、第一膠芯120、第二膠芯130、復數第一平板端子140及復數第二平板端子150,即本創(chuàng)作第二實施例之插座300與圖1至圖3所不第一實施例之插座100差異僅在于金屬殼體,在此不再贅述圖1至圖3已詳述過的元件。金屬殼體310具有容置空間311及與容置空間311連通的開口 312。金屬殼體310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彈臂313,可提供與插座300相配之插頭(未繪示)插入后的夾持固定。相較于圖1至圖3所示的金屬殼體110,金屬殼體310上下兩側并未設有彈臂,取而代之,在與插座300相配之插頭上下兩側則設有彈臂以提供插入后的夾持固定,容后再詳述。
[0038]如圖8及圖9所示,本創(chuàng)作第二實施例之電連接器之插頭400與插座300相配,其包括金屬殼件410、膠芯件220、復數第一彈性端子230、復數第二彈性端子240、金屬遮蔽板250、第一容置殼件461、第二容置殼件262、電路板270、保護外殼280及線材290,即本創(chuàng)作第二實施例之插頭400與圖4及圖5所不第一實施例之插頭200差異僅在于金屬殼件及第一容置殼件,在此不再贅述圖4及圖5已詳述過的元件。金屬殼件410后側具有第一開口411,金屬殼件410上側具有第二開口 412,金屬殼件410下側具有第三開口 413。金屬殼件410兩側設有凹槽414,可與插座300的金屬殼體310左右兩側的彈臂313配合以進一步提供插頭400插拔時的卡合觸感。第一容置殼件461及第二容置殼件262互相連接形成容置殼件,容置殼件前端與插頭400的金屬殼件410后端互相卡合。第一容置殼件461及第二容置殼件262還分別具有夾持部463及264以夾持并穩(wěn)固線材290,使其連接更不易松脫。此外,第一容置殼件461前端上下兩緣分別向前延設有彈臂465。
[0039]由于本創(chuàng)作之插頭400插入插座300時,插頭400的第一容置殼件461前端上下兩緣分別向前延設的彈臂465可與插座300的金屬殼體310上下兩側緊配,相較于現(xiàn)有的電連接器(如USB連接器)之插座與插頭的殼體上下兩側并未緊配,本創(chuàng)作之插頭400與插座300的殼體(即插頭400的容置殼件與插座300的金屬殼體310)遮蔽設計較佳,不易產生射頻干擾,可避免干擾到其它裝置。雖然本實施例之插頭400是在第一容置殼件461前端上下兩緣分別向前延設彈臂465以提供插入插座300后的夾持固定,但并非僅限于此,例如,插頭可改成直接在其金屬殼件上下兩側后緣分別向前延設有彈臂,只要其不會碰觸到第一彈性端子230及復數第二彈性端子240即可。
[0040]如圖10及圖11所示,本創(chuàng)作第三實施例之電連接器之插座500包括金屬殼體、膠芯主體及復數平板端子,其中,金屬殼體采用如圖1至圖3所示的金屬殼體110,在此不再贅述圖1至圖3已詳述過的元件,另外,膠芯主體包括第一膠芯520及第二膠芯530,復數平板端子包括復數第一平板端子540及復數第二平板端子550,但并非僅限于此,例如,膠芯主體可改成一體成型而非由第一膠芯520及第二膠芯530互相連接形成。第一膠芯520具有第一連接部521,第二膠芯530具有第二連接部531及自第二連接部531中間處向前延伸之舌部532。第一膠芯520及第二膠芯530藉由第一連接部521及第二連接部531互相連接形成膠芯主體,膠芯主體設于金屬殼體110的容置空間111內并與金屬殼體110共同形成容置空間501,與插座500相配之插頭(未繪示)穿過金屬殼體110的開口 112插入容置空間 501。
[0041]各第一平板端子540具有固定部541、接觸部542及焊接部543,其中,固定部541埋設于第一連接部521內,接觸部542自固定部541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接觸部542設于舌部522上側并向上暴露于容置空間501,焊接部543自其固定部541向下延伸出第一連接部521外。各第二平板端子550具有固定部551、接觸部552及焊接部553,其中,固定部551埋設于第二連接部531內,接觸部552自固定部551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接觸部552設于舌部532下側并向下暴露于容置空間501,焊接部553自其固定部551向下延伸出第二連接部531外。由于本創(chuàng)作之插座500上的端子皆為平板端子(即第一平板端子540及第二平板端子550),相較于現(xiàn)有的電連接器(如USB連接器)之插座上的端子包括有彈性端子,本創(chuàng)作之插座500上的端子較不易因使用不當或誤插其它連接器而致受損,可避免插座受損所發(fā)生昂貴的維修費用。
[0042]在本實施例中,插座500的第一平板端子540及第二平板端子550提供相同訊號,但第一平板端子540及第二平板端子550左右排列方式相反,因此相與插座500相配之插頭正向或反向插入均可使用。第一平板端子540以嵌入成型方式設置于膠芯主體的第一膠芯520,第二平板端子550以組裝方式設置于膠芯主體的第二膠芯530,但并非僅限于此,例如第一平板端子可改以組裝方式設置于膠芯主體及/或第二平板端子可改以嵌入成型方式設置于膠芯主體。第一平板端子540的焊接部采用SMP形式而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采用DIP形式,但并非僅限于此,例如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改采用DIP形式及/或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可改采用SMP形式。
[0043]雖然本創(chuàng)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創(chuàng)作,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chuàng)作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chuàng)作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0044]符號說明 100,300,500:插座 101,501:容置空間
110、310:金屬殼體
111、311:容置空間
112.312:開口
113.313:彈臂
120.520:第一膠芯
121.521:第一連接部 122:第一舌部 130,530:第二膠芯131,531:第二連接部132:第二舌部532:舌部
140、540:第一平板端子
141.541:固定部
142.542:接觸部
143.543:焊接部
150.550:第二平板端子
151.551:固定部
152.552:接觸部
153.553:焊接部200,400:插頭
210.410:金屬殼件
211.411:第一開口
212.412:第二開口
213.413:第三開口
214.414:凹槽215:板體220:膠芯件
230:第一彈性端子
231:固定部
232:接觸部
233:焊接部
240:第二彈性端子
241:固定部
242:接觸部
243:焊接部250:金屬遮蔽板261,461:第一容置殼件262:第二容置殼件263、264、463:夾持部465:彈臂
270:電路板280:保護外殼290:線材。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之插座,包括: 一金屬殼體; 一膠芯主體,該膠芯主體設于該金屬殼體內并與該金屬殼體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供一與該插座相配之插頭插入;及 復數平板端子,各該平板端子具有一固定部、一接觸部及一焊接部,該固定部埋設于該膠芯主體內,該接觸部自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平板形式并暴露于該容置空間,該焊接部自該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該膠芯主體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電連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數平板端子以嵌入成型方式或組裝方式設置于該膠芯主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電連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數平板端子包括復數第一平板端子及復數第二平板端子,該復數第一平板端子及該復數第二平板端子提供相同訊號,該復數第一平板端子及該復數第二平板端子左右排列方式相反。
4.如權利要求3所述電連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數第一平板端子及該復數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皆采用表面黏著封裝(SMP)形式,或該復數第一平板端子及該復數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皆采用雙列直插封裝(DIP)形式,或該復數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采用表面黏著封裝(SMP)形式而該復數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采用雙列直插封裝(DIP)形式。
5.如權利要求3所述電連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膠芯主體包括一第一膠芯及一第二膠芯,該第一膠 芯具有一第一連接部及一自該第一連接部上緣向前延伸之第一舌部,該第二膠芯具有一第二連接部及一自該第二連接部下緣向前延伸之第二舌部,該第一膠芯及該第二膠芯藉由該第一連接部及該第二連接部互相連接形成該膠芯主體;各該第一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設于該第一連接部內,各該第一平板端子的接觸部設于該第一舌部并向下暴露于該容置空間,各該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該第一連接部外;各該第二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設于該第二連接部內,各該第二平板端子的接觸部設于該第二舌部并向上暴露于該容置空間,各該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該第二連接部外。
6.如權利要求5所述電連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左右兩側及上下至少其中一側分別設有一彈臂,該插頭包括: 一金屬殼件,該金屬殼件后側具有一第一開口,該金屬殼件上側前端具有一第二開口,該金屬殼件下側前端具有一第三開口; 一膠芯件,該膠芯件穿過該第一開口設置于該金屬殼件內; 復數第一彈性端子,各該第一彈性端子設于該膠芯件上側且具有一固定部、一接觸部及一焊接部,該固定部埋設于該膠芯件內,該接觸部自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彈臂形式并自該第二開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該第二開口,該焊接部自該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該膠芯件外; 復數第二彈性端子,各該第二彈性端子設于該膠芯件下側且具有一固定部、一接觸部及一焊接部,該固定部埋設于該膠芯件內,該接觸部自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彈臂形式并自該第三開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該第三開口,該焊接部自該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該膠芯件外;及一金屬遮蔽板,該金屬遮蔽板設置于該膠芯件內并位于該復數第一彈性端子及該復數第二彈性端子之間。
7.如權利要求5所述電連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彈臂;該插頭包括: 一金屬殼件,該金屬殼件后側具有一第一開口,該金屬殼件上側具有一第二開口,該金屬殼件下側具有一第三開口; 一膠芯件,該膠芯件穿過該第一開口設置于該金屬殼件內; 復數第一彈性端子,各該第一彈性端子設于該膠芯件上側且具有一固定部、一接觸部及一焊接部,該固定部埋設于該膠芯件內,該接觸部自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彈臂形式并自該第二開口暴露于外但不超出該第二開口,該焊接部自該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該膠芯件外; 復數第二彈性端子,各該第二彈性端子設于該膠芯件下側且具有一固定部、一接觸部及一焊接部,該固定部埋設于該膠芯件內,該接觸部自該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彈臂形式并自該第三開口暴露于外但 不超出該第三開口,該焊接部自該固定部向后延伸出該膠芯件外;及 一金屬遮蔽板,該金屬遮蔽板設置于該膠芯件內并位于該復數第一彈性端子及該復數第二彈性端子之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電連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還包括一容置殼件,該容置殼件前端與該金屬殼件后端互相卡合,該容置殼件前端上下兩緣分別向前延設有一彈臂。
9.如權利要求7所述電連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件上下兩側后緣分別向前延設有一彈臂。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電連接器之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膠芯主體包括一第一膠芯及一第二膠芯,該第一膠芯具有一第一連接部,該第二膠芯具有一第二連接部及一自該第二連接部中間處向前延伸之舌部,該第一膠芯及該第二膠芯藉由該第一連接部及該第二連接部互相連接形成該膠芯主體;各該第一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設于該第一連接部內,各該第一平板端子的接觸部設于該舌部并向上暴露于該容置空間,各該第一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該第一連接部外;各該第二平板端子的固定部埋設于該第二連接部內,各該第二平板端子的接觸部設于該舌部并向下暴露于該容置空間,各該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部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出該第二連接部外。
【文檔編號】H01R13/46GK103986000SQ201410148972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18日
【發(fā)明者】高雅芬, 蔡侑倫, 侯斌元, 王文郁, 蔡文賢 申請人:連展科技電子(昆山)有限公司